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737|回复: 1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269

主题

602

帖子

23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4-6-14 20: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4-6-14 20:07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八讲作业帖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古典词研三第八讲乐淘组论坛评阅安排:
评阅:11人
学员:25人

大群点评-(2-7)
乐淘评阅-梅朵儿(8-10)
乐淘评阅-山谷幽兰(11-13)
乐淘评阅-潇湘雨(14-16)
乐淘评阅-弄月舞影(17-19)
乐淘评阅-去疾(20-22)
乐淘评阅-雨蒙蒙(23-25)
乐淘评阅-云儿依旧(26-)
乐淘评阅-新月(轮休)
乐淘评阅-一脉荷香(轮休)
乐淘评阅-小步(轮休)
乐淘评阅-君雨墨(轮休)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25#
发表于 2024-6-20 19:23: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八讲作业
乐淘10-紫玉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贺新郎·读史
近现代:毛泽东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解读:
类人猿进化到人,告别了类人猿的漫长时代。之后,就进步到最早的石器时代。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青铜、铁时代,这样的冶炼技术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呢?只不过是几千年的事情。纵观历史,也如人这一生多半忧愁少开怀。尽是征战杀伐弓箭疆场。这大好河山哪一处没有战争没有流血。
通读完了二十四史,我已满头白发,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回顾起来不过是那些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那才是真豪杰.歌声意犹未竟,东方已经曙色初露了。
赏析:
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赏析:
此词风格豪放、气象雄浑,更复庄而不板、谐而不谑,其历史跨度,纵贯古今,对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发展进程予以概括描绘并深刻评弹,写得博大宏阔,却又似在诙谐谈笑间,隐寓着智者的卓识、仁者的义愤、勇者的信念。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这三句是写人类起源和人类历史最初出现的原始社会。世界上原没有什么人类,是劳动创造了人的双手,从而也就创造了人类本身,由类人猿进化为类猿人、猿人、原始人。“人猿相揖别”,便是从猿到人的一种形象化说法。揖别就是拜别,表示珍重。虽不必实有其事,但写得合情合理,恰到好处,不能用其他什么“别”来替代。这首句五个字,飘然而来,用以写人类的从无到有,风调尤觉十分相称,应是诗人的得意之笔。“几个石头磨过”,喻指石器时代。“石器”原是考古学名词,毛主席把它还原为自然形态的“石头”,这就冲破了这一专门名词对创作所带来的局限,大大地开拓了词句的容量。因为无论是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也不管是打制石器还是磨光石器,总而言之,都是“石头”。这样,就把长约二三百万年的整个石器时代纳入六字之中了。“小儿时节”,也是个比喻的说法,指人类的童年时期。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这是写人类历史开始由原始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这是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但残酷的阶级斗争也就从此开始。“铜铁”两个字,标志着两个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铜指铜器时代的奴隶社会,铁指铁器时代的封建社会。冶炼术是个了不起的发明,“铜铁炉中翻火焰”正是写的这一壮丽场景,使我们不禁联想起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诗句。“为问”犹请问,诗词中常用。“猜得”犹猜中,谓作出结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究竟始于何时,史学界迄无定论。关于后者,尤诸说纷纭,竟有西周、春秋、战国、秦统一、东汉和魏晋等六种之多,所以说“为问何时猜得”。这是朋友间相互讨论时的一种风趣说法。它表示的,不是轻易而是亲切。据写于1939年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原是一个西周封建论者,如果有同志一定要问为什么说“猜”?他老人家满可以回答说,我自己不就是这“猜”的行列里的一员嘛!“不过几千寒热”,是说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一时作不出结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横竖不过几千年罢了。按《词律》,这里应为上三下四的七字句,所以赵朴初同志说可能是在“不过”二字下脱落了一个“是”字,“是无心的笔误”(见1978年10月号《诗刊》)。我不以为然。首先,毛主席的真迹俱在,这句写得清清楚楚,无任何涂改迹象。下句的“开口笑”的“口”字脱漏了,但当即作了郑重的添补,未必上一句有脱文就不会觉察。这和毛主席一贯提倡鲁迅先生说的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的精神也是不符合的。第二,《贺新郎》一调原有一百一十四字、一百一十五字和一百一十六字三体。写于1923年的《贺新郎》便是一百一十六字体。这一首虽少一个字,仍自成一体,在词谱上是允许的,不必添字。第三,从艺术角度看,“不过几千寒热”,语健而气足,作“不过是”便显得不那么紧凑。因此,我以为这不是“无心的笔误”,而是有意的精简。

  “人世难逢开口笑”一句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一句:“尘世难逢开口笑”。但诗人在这里化出了新意(此句本意是指人生欢喜少悲伤多,也就是哭多笑少,恨多爱少),此句中注入了革命与阶级斗争的含意,诗人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面对如此严峻的斗争,人生当然难逢开口笑了。而且还不仅仅是“难逢开口笑”;还要在人生的战场上一决生死,剑拔弩张,这是指具体的生死存亡的阶级斗争,是指革命是暴动,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自然会有牺牲,会有鲜血。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血腥与残杀,在此喟叹出二句:“流遍了,郊原血。”鲜血只能不断唤起革命者的斗争,革命者面对鲜血岂能笑得出声来。

  下阕用一句“一篇读罢头飞雪”就艺术性地浓缩了诗人自己一生读历史书的情形。诗人从少年到老年一直潜心读史,不知不觉一下就满头青丝变白雪了。这句诗也透露了诗人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一刹那青春即逝,转眼就是暮年。

  只记得些斑斑点点,那也不过是几行陈年旧事而已,“五帝三皇”的神圣伟业,多少人世间匆匆的过客。到底有几人风流人物?诗人虽用的问句,但意思却是所谓正统史书上所赞誉的风流人物都是伪风流人物。诗人的眼中,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斥骂的人物,如盗跖、庄蹻、陈胜,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剥削阶级,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最后二句,诗人沉浸在吟咏历史的情景中,歌声意犹未竟。诗人终于拨开历史的迷雾,剔除了伪英雄,找到了真英雄时,不觉已是东方曙色初露了。“东方白”一句,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诗人吟咏此诗直到天亮,犹如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诗中一句:“吟诗一夜东方白”。二是喻指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历史谱写了新篇章,犹如旭日东升,势必光华万丈。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
文/风若兮
云霞旖旎,缓步汀洲路。两岸风光又如许。送昏鸦点点,流水江村。归去晚,月影三人共舞。
他乡人渐老,两袖清风。薄利浮名锦年误。叹而今方悟。欲把清樽,深浅兑,纵然万千思绪,任竹笛,吹残一帘秋,看孑影凭栏,共谁人语。

解读:天上的晚霞美丽旖旎,我缓步走在汀洲路上。两岸的风光又如许美丽。送走昏鸦点点,水流过江村。回去的迟了,月亮加上我和影子,三个人共舞。
我在他乡渐渐地老了,没有什么收获,只有两袖清风。被一些浮名薄利将大好的青春年华耽误了,直到现在才明白。我想把酒杯,深深浅浅地摇一摇。纵然有万千的思绪,也只能任竹笛,吹残了一帘秋。你看看我一个人,形单影只,倚靠在栏杆上,更和谁去说说话呢?
简评:格律无误。此阙词语句顺畅,情景交融,意脉顺畅,自然流露,含蓄蕴藉,很有词味,是一阙不错的作品,学习佳作了!
以下几点与若兮同学共同商榷:
1、时间不明。上阙写“两岩风光又如许”,应该是春夏的风光,而下阙写吹残一帘秋,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2、情感基调不一致。上阙的云霞旖旎,缓步,风光如许,这是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而后面的月影三人共舞,叹而今方悟,吹残一帘秋,孑影凭栏,共谁人语,这些是悲秋伤感的情感基调。所以前后情感基调不一致了。
3、两袖清风不适合用来写自己。同时与薄利浮名又相矛盾。
4、深浅兑不太明白意思,有点生造词的感觉。
以上个见。能力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同学多多谅解!

点评

其实风兮的词句还是不错,如果对例词多加分析可能会更好。紫玉简评还是很认真的。以上也只是我的个见,仅供参考,期待你们的更多精彩。  发表于 2024-6-20 23:36
两袖清风,他想说的可能是什么都没得到 ,两袖空空的意思。后面几句拍节错了,意思一层层的就有点乱,该断没断,比如下片应该是三拍。前三句一拍。万千思绪这里一拍,后面一拍,一拍一个意思,要有递进,有分明。  发表于 2024-6-20 23:32
歇拍月影三人,有点孤独感,下片却转向他乡多年,为名利而误年华而苦恼。下片应该三拍,总是缠绕在这个意思里,不能拓开,孤独他乡,写得很重复,很虚,到结拍又回到了歇拍的意思。  发表于 2024-6-20 23:27
至于两岸风光又如许我到觉得不是写春的意思,如许就是如此,如这样,如哪样呢?作者没写,大概是如分别时那样吧?这里有点含糊。送昏鸦点点,流水江村。正格这里是三六句式,若是按你写的体这里形成两个四字句对偶。  发表于 2024-6-20 23:19
另外标点不规范,断拍也不规范,一层层意思衔接有点乱,紫玉不知看出来没?建议你们两位最好再研究一下正格,和拍节。该有的领字和对偶一定要到位。  发表于 2024-6-20 23:11
关于风若兮的洞仙歌解读也是很准确。至于简评,有几点我们探讨一下:说到格律无误,这首词不是合的正格,而是格十七京镗的作品,这个格在下片第二拍七字句增加了两字,本是三四句式变成三六了,  发表于 2024-6-20 23:09
问好紫玉和风兮。紫玉的学习还是挺认真的,只看那一阅读解析写了那么多,费心了!  发表于 2024-6-20 22:4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

帖子

1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4
24#
发表于 2024-6-19 21:5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安若渔 于 2024-6-19 22:02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八讲作业帖
​乐淘17-安若渔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答:试分析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 一作:潇洒)

​译文
​不要听那穿过树林时雨打在叶子上的声音,何妨一路长歌从容前行。手中竹杖、脚上芒鞋,我却比骑马还行走得轻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我也潇洒的度过这一生!
​凌冽的春风吹醒我的酒意,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相迎而来。回头望断一路风雨萧瑟之处,我悠然归去,哪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赏析
​本首词是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芒鞋”就是苏东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
​“一蓑烟雨”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
​"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答:

​原玉
​洞仙歌
​文/鲁少
​新晴谷雨,叹桃花魂断。渐次垂湖柳枝满。恰微风,吹乱几处横烟,烟波外,窈窕春痕正晚。
​登高山色浅,孤影阑珊,酒惹愁眉却不展。试问愁几许,明月天涯,余生事,不过一盏。只今宵,醉浅不成眠,却恨是,年华岁来空转。

​译文
​一场谷雨之后,天空逐渐晴朗,飘落的桃花铺满了融泥,令人悲叹。悄悄生长的柳枝一排排垂向湖面。正好微风吹过,吹乱了雨后笼罩的横烟,烟波外,春天的痕迹好像慢慢消逝了。
​我登上高处遥望,远处的山色很浅,山影零落而黯淡,此时,手中的酒惹起了我惆怅的情绪,却无法退去。试问此刻有多少的愁绪?面对着明月和天涯我思绪万千,余生,不过是一盏残酒。只是今晚,浅浅的醉意让我无法入眠,更可恼的是,年年都有这样的情绪流转心头。

​简评
​问好诗友!您这阕词,是一首上景下情结构的写景抒怀之作,有词味。下片的描写感人至深,尤其结尾处“年年岁来空转”,犹有余味。
​从词本身来看,这里提几个建议。一是我们写完词后最好检查一下格律,且尽量避免不规则重字的出现。二是词的基调应通篇一致,这首词上片基本是描写春景,下片却是抒发愁怀,这点是明显冲突的。三是词的上下片时间逻辑不符合,上片写白天看到的春景,下片却明月天涯,时间上不一致。四是下片的描写,上片没有呼应,就比如下片是喝酒,上片没有伏笔。五是各拍之间,特别是上片,缺少整体性,建议重新梳理下脉络。以上个见,如有误评诗友请见谅!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难度越来越大,学习也越来越有趣味,一起努力吧诗友!

点评

下阕直接言愁,有些重复之意。由愁眉上升到人生思考,正值暮春,也算感时而发。整体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24-6-21 20:20
烟波外,这几字对整篇没啥大的作用。过片比较好。  发表于 2024-6-21 20:17
上片起拍交代时间,然后具体描景。然 叹桃花句入情过早。微风 吹乱横烟,微风似乎吹不乱烟的。  发表于 2024-6-21 20:15
这首词上景下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可惜没有题目。  发表于 2024-6-21 20:1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0
23#
发表于 2024-6-19 18:51:2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八讲作业

乐淘-03--恋曲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秋夜雨
某友
秋夜雨 感秋
西风莫入瑶琴涩。颦眉旧事陈迹。
看纤云缺月,揾不住、清凉萧瑟。

空怜两鬓霜欺得。望雁轻、来去消息。天远迢路隔。叹此地、寒光秋色。

夫秋也,萧凉之气也,物境有苍郁之色,人情有浓厚之意,倘制于声律,当有沉浑凝重之音,制于诗词,必俱旷达磊落之词。不如斯,不能增词之色矣。

此一篇感兴之作,首句突起,已有深慨之音。夫西风者,已有萧杀之意,凉薄之色,莫入一词,隐有断喝之声,复有壮阔之语。仅此一句,声色、意韵、境界足矣。西风渐起,吟情始重,秋者,商也,琴作清商之音,则其曲可知矣。
次句即入情,“蹙眉旧事陈迹”。此二句一改婉约其风,直起直落,毫无呆滞粘留,不失为稳健之法。教蹙眉者,西风也,旧事亦是自琴中得来,陈迹,何异于未尽之韵耶。秋之触思,百感纷来,一景一物,足可伤怀,一咏一叹,又岂能尽收也哉。

后二句作纵深感慨。词势稍转,着景于眼中物象,籍以托衬,此一法词家多用之,记得王观堂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也。词中一纤字一缺字,即是赢瘦纤弱之意,虽谓之于云月,独非不谓之人耶?以秋气之凉薄,触月云之怯弱,恐斯人亦有其态矣。至过片语,则如是焉。

换头一句,自哀自怜,转至凄苦,此一句衔接无痕,浑成自然。无扭捏作势,有率意抒情。如水之折处,顺势而下之意。夫鬓已霜矣,而又欺之,试问吾辈中人,尔谁能禁耶?情之所至,非独在闺阁之中,但凡感性之人,应有同慨。此处著一“得”字,不唯入声入韵,亦入木入石之笔也。

后拍一句,词意渐清越,境界渐高拔。雁去雁回,本自然规矩,而雁影雁声,委实惑人无度,夫雁者,秋之信也,秋之信,年年如约,而人之信,竟成悬望。遥想高楼盼念,孤旅天涯,月高霜冷,雁声渐远,斯人不在,宁不悲耶?此一句当时整篇之魂骨,安排的妙。

煞拍二句:前句仍趋未尽之韵,如水之波,前波未了,后波复至,天涯消息,已成隔绝,此一句无异于绝哀也。细读则有无奈、怨恼之意。后句渐收之,亦渐凝其意韵,不如此,则有失浅白,结笔回应首句,与之前作回还流转之势。亦是好句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咏菊
文/潇湘妃子
        画眉深浅,看东篱妆就。问取骚人入时否。拥金黄、不与百卉争奇,簪碎玉、开向重阳时候。
       玉洁冰清态,千古风流,赢得陶公评章秀。纵使寒霜雨,怎奈檀心,宁可抱香枝头瘦。留清气,真意驻南山,愿岁岁、朝朝有人同守。

——记得有云:不囿而咏,善之善也。即咏物不囿于物者也。夫菊之题,名篇辈出,不胜枚举,稍有不慎,即成撞脸之嫌。犹宜慎焉。
此一篇咏菊,于层次、意境、虚实、声情等处,接属用心之作,于构思、技法、用语、勾勒等处,亦娴熟之笔,言无高大空古句,字无敷衍晦涩之意,唯上下略有粘滞,有反复吟咏之意,亦上乘之品。欣赏、学习、问候!

点评

下阕升华,属于上景下情,要说不足之处,正如老师点评,又反复吟咏之嫌,整体看,这首词写的很成功。  发表于 2024-6-21 20:05
东篱 金黄 都点出所咏之物,一目了然。重阳时候也点题。句句不离主题,处理得当。  发表于 2024-6-21 20:00
点评的也到位,底蕴丰厚。  发表于 2024-6-21 19:56
这首菊,从外在形态到内里品格都描写的到位,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典故恰当,学习了。  发表于 2024-6-21 19:5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7

帖子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4
22#
发表于 2024-6-19 12:53:16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三第八讲作业
乐淘组30-羽君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l.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南歌子·游赏
北宋·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

上片以十三楼为主线,写词人欢饮和游人玩乐。起首“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写景状事,将楼边景物与游人之宴饮融为一体,极有趣味。作者采用移情手法,既写湖光山色之美妙,又暗含宴饮之欢乐。“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继续渲染盛况。作者写只要游人一登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游览扬州竹西亭的唐人,虽未直接描写十三楼,其壮丽景观却呼之欲出。

下片以“歌声”为主线,继续写游乐“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写宴饮的酒食,衬托宴席的欢乐氛围,写游人尽兴之趣,隐含在湖光山色里心神俱醉,放浪形骸之意。“谁家水调唱歌头”,写在宴会上听人唱《水调歌头》曲。这歌声极其悠扬,“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在湖泊山峦之间缭绕不绝,就连傍晚的云霞都久久不肯散去,好像也被歌声吸引了一样。“眉峰与山” “眼波与水”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成就了“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绝妙境界,富有诗情画意。该词中比喻、拟人、对比之手法处处皆在,却化于无形,全词通畅绝妙、浑然天成。

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
洞仙歌~端午情思
文/川兮
光阴讯疾,端午又来悄。万户千家粽香绕。祭龙舟,江上鼓响凌云,斯人杳,唯见清波烟渺。
佳节年年过,已是平常,含意此中尽难道。且释担归家,以祝安康,孝父母,寸心略表。教儿女,礼义要传承,感忠义,英魂此殷勤悼。

读:光阴如白驹过隙,不觉间端午节又悄然来临。万户千家盈绕着粽香味。祭祀的赛龙舟上,鼓乐,纳喊口号响彻江面云霄。但故人不见影,唯见清波烟渺。

节日年年如约而至,已是很平常的事。但节日的含义却是一言难道。且释怀放下,及念家中的父母。祈祷福慧,行孝尽责,以表寸心。同时教育儿女。秉承中华千年文明礼仪,知忠良,行忠义。向英灵致敬默悼。

简析:起笔开篇主奔主题端午。粽香,龙舟,这是端午节的特点。斯人,烟波。指屈原。倒桩句式,用得巧妙别致。美中不足的,衔接处有暇眦,转笔太快。怀念之情由然而生。也为下阕起势作垫笔。

佳节年年过,已是平常。是啊,我们不仅要知道学习敬仰先烈的事迹。更要知道释放胸怀,来孝敬父母。教化儿女,忠诚信义的意义与传承。
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表达恰到好处。

不足之处,请同学见谅!

点评

讯字应该是笔误吧。 整体上片好于下片,下片重在说理,所以失去了词味。但是这样的题目本身也难出彩,所以写的也很不错。  发表于 2024-6-21 19:09
词起拍直奔主题,围绕端午的习俗来写,然后荡开一笔,回到现实,我们应该怎么做。意义挖掘深远。  发表于 2024-6-21 19:06
这首词紧扣主题,怀古思今,脉络清晰,笔力不俗。  发表于 2024-6-21 19:0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3
21#
发表于 2024-6-19 00:0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若 于 2024-6-19 00:10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八讲作业
乐淘25-临风
一: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简析:此词是辛老先生为数不多的婉约词,通篇是写的别愁离恨,是代一位妇人写的,也许是写给自己的,也无从查证。
开篇晚日、寒鸦,写出了凄凉的调调儿,夕阳西下的时候,一片愁云笼罩着寒鸦,接着写出了乐景,柳塘抽出了新绿,看着让人心里觉得很温暖,这里以乐衬悲,使悲更填上一份凄凉的味道。如果你离开时候眼底没有离别的愁怨,那么就不会相信的。

过片就是写肉肠已断,眼泪也难以收回,我想你的时候就登上小红楼去看看,看什么呢,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明明知道情人已经走远了,被山阻隔,可我就是在不时的倚着栏杆,望着远方。词的最后一句进一步表现妇人的痴情。
二:评词

洞仙歌·端午
文/清影
榴花漫吐,又恰逢端午。水上龙舟竞争渡。桨翻飞、棹影劈浪冲波,旌旗动⒘桨痘渡薰摹�
年年承遗俗,米粽飘香,蒲酒盈觞寄幽绪。兀自叹灵均,赤胆忠心,无人会、怀沙湘浦。看今朝、万众乐尧天,欣然把、离骚颂传千古。

临风评:既然题目已定为端午,起笔再交待时间似为多余。二拍以赛龙舟为主要内容,展现了比赛的盛况。”桨翻飞,棹影劈浪冲波”句,桨,棹同为一类,有些重复。结句“两岸欢声擂鼓”也有些歧义,两岸人欢声,舟上人擂鼓,放到一起稍显别扭。
下片回忆端午的风俗,用米粽、蒲酒等代表性的意象,继而转入回忆屈原的忠君爱国精神。结句拉回现实,对当前的盛世进行了歌颂。下片“绪”字出韵。

点评

至于出韵的问题,还需要作者严格要求自己一下,但暇不掩玉,整 篇还是很优秀的!  发表于 2024-6-19 22:19
另外,两岸句,也无不可,岸上人欢呼,雷鼓助威,也是可以的,也许个地方没有这样的操作,但是,不代表其他处有这样的操作,而且这种操作,也属正常,所以作者这样描述,个人认为没有问题的  发表于 2024-6-19 22:18
点评的部分:”桨翻飞,棹影劈浪冲波”句,桨,棹同为一类,有些重复。这句个人认为,不算重复,前写桨翻飞,后又对翻飞进行了细述,属总分描述,并且,又以“冲波“二字,增进船的前行,这个描述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  发表于 2024-6-19 22:17
尾结也是不错的,没有一味的去愁苦,升华了主题,万众欢乐,也是纪念的方式。总体来说,这篇写的很惹眼!笔法老练,功法已成!造景、造句、意脉延展,都属佳作!  发表于 2024-6-19 22:14
这个词,写的很不错!必须要给个大赞!上片景写,端午,场景描述的很不错,很优秀,下片,升发议论,由遗俗,粽子引发思绪,怀人感叹,笔法圆融,情景冲融,可见功底!  发表于 2024-6-19 22:11
问好同学,作业写的完整 ,很不错,赞一个!  发表于 2024-6-19 22:0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6

帖子

9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90
20#
发表于 2024-6-18 23:23:4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八讲作业帖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答:洞仙歌    宋   无名氏
其二
摧残万物,不忍临轩槛。
待得春来是早晚。
向纷纷、雪里开,一枝见。
清香满。
漏泄东君先绽。

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只这些儿意不浅。
怎禁他,澹澹地、匀粉弹红,争些儿、羞杀桃腮杏脸。
为传语、东风共垂杨,奈辛苦,千丝万丝撩乱。
1)译文:
虽然寒冬摧残万物,令人不忍心通过槛外去目睹那些凋零。但春天总是要来的。不信你可以看看那枝的梅花,虽然被大雪覆盖依然纷纷盛开。这满满地清香味,泄露了东君正在走来的消息。
你看她暗香浮动,疏影横斜,但她的雅姿不单单只是这些。那粉色中均匀地涂抹的红,那么富有润泽,在一片洁白中微微荡漾,美不胜收,如果和其他花儿媲美,能羞煞桃腮和杏面。为了传达这份美好,东风邀请垂柳做个信使,这可
难坏了千丝万缕的柔柳,纷纷凌乱了心绪来观看她的美好。
2)简析
《洞仙歌》词牌共有 40 种格式,这首作品是格二十四《梅苑》无名氏(摧残万物):双调八十五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三仄韵。因为是无名氏的作品,我们无从考证他的背景。但从作品中,通过对背景(槛外被摧残的万物)中一枝独秀的梅花的吸引人目光,从远端把视角拉近,再通过梅枝的姿态和对梅花花朵的美的描述,最后借助垂柳等物像,展示了作者对春天必然到来的笃定和信念。通篇虽然全是借景,但抒情(暗含春天即将到来)的成分同样是显山露水令人一目了然。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  夏随吟(苏轼体)      
文/乐淘01-凡川
春随东水,阵雨阑珊处。静看庭前荔枝树。变青红、时有蝴蝶飞来,孩童逐、犹如早春鸟语。
长成新燕喜,檐上溪前,穿柳时而漫歌舞。想是尘世间,惟燕情长,也休问、朝朝暮暮。但见证、沧桑斗星移,且安享、跟前正清欢处。
静思试读:
上阙第一韵句,说春天已像向东流逝的水一样离我们而去,此时阵雨下的正酣。交代了时间节点是夏季。这里面第二句有个节奏错误,有领字的1/4结构丢了。
第二韵句,写的浅显易懂,不多做解释。
第三韵句,第一句是句读句,前三承接的是第二韵句的意思,后六新开了一个物像(时不时有蝴蝶飞来采蜜),此处不符合句读句要求,意脉隔得太远。
第二句正体不是句读句,凡川学友误认为是句读句了。前三说孩童逐蝶游戏,后六意思是孩童们欢快的发声像早春的黄鹂鸣叫。此处也不符合句读句要求,前三是动作描述,后六是声音描述,不在一个频道,一脉相承更无从谈起。
下阕第一韵句,说新长成的燕子,喜欢在屋檐上和小溪前玩耍嬉戏,他们时而穿柳而过,时而又欢歌起舞。此处意思很明白,但表达的不够顺畅。
第二韵句是两个相承接的句读句,凡川学友此处借景入情了,句子意思写的明白,只是把第一个句读句误认为是两个句子了。第二个句读句前三是想说双飞燕子最重情,更别说朝朝暮暮吗?如果是这个意思,“也休问”便表达的不恰当了。
第三个韵句又是两个句读句,学友此处的领字也注意到了,第一个句逗句写的不顺畅,第二个尚可,“跟前”一词古味些更好。

简评:
本篇立意夏随吟,文中也注意了这些,布局上上景下情,也有照应。主要问题是部分句读句和领字句没有按照例词要求创作。用词上也缺乏仔细推敲,有不恰当、不准确、不达意之处。本人一直认为,文章的逻辑关系上不能太随意,妥否?请老师们指正。

点评

谢谢老师赐教!上茶!我再慢慢修改!  发表于 2024-6-22 11:10
其他都很好,不错!  发表于 2024-6-19 22:08
第二句,便词,是有领字,但是,作者这里没有用领字,这个是需要注意的!  发表于 2024-6-19 22:07
后面,未承接雨象,雨后,或雨中之景,有断裂之嫌,个见!  发表于 2024-6-19 22:05
问好同学,作业写的很完整 ,点赞!这个词,起片春随东水,阵雨阑珊处。这个没有问题,我们看后面,静看庭前荔枝树。变青红、时有蝴蝶飞来,孩童逐、犹如早春鸟语。这一意群,也没有问题,但是,阵雨阑珊处  发表于 2024-6-19 22:0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帖子

6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2
19#
发表于 2024-6-17 21:59:3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第八讲作业
乐淘组长-小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踏莎行·情似游丝
宋代•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译文: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

简析:词的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一对恋人在绿柳垂丝、柳絮飞舞的春光中,在水边依依惜别;下片写别后的留恋与相思,愁绪无数,无法排遣,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这首词含蓄深婉,情景交融,几入化境,愁苦之味溢于言表,通过对分别情景的描述和别后相思之苦的传达,婉转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秋思
文/乐淘25-临风
深秋时候,听琴音还久。慢卷湘帘影清瘦。起相思、独倚镜里梳妆,又惆怅、难理青丝浸透。
不觉眉心皱,往日时光,多少痴心可知否?几许心间事,几许愁肠,都如那、枯灯一豆。释不得、千万种情怀,只有这、西风拂宽衣袖。

小西学评:问好学友,小词深秋感怀之作,淡淡的忧伤。格律用韵正确。上景下情,上今下昔布局合理,整首词意脉清晰,行文流畅,情景交融,有词味。上片起句一个“深秋时候”便有带入感,给人联想的空间,吸引人读下去,深秋时候怎么样呢?接着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娓娓道来,,,,上下片衔接自然,下片通过回忆进一步表达心间的无限情丝。最后用“释不得、千万种情怀,只有这、西风拂宽衣袖”作结,回扣“慢卷湘帘影清瘦”。点赞,向临风老师学习。
有一个地方不太懂“独倚镜里梳妆”独倚这个没读明白。个人观点,说错勿怪。

点评

关于词的点评就到这样了,小西的互评,也很认真,也不错的,点赞!  发表于 2024-6-19 21:37
再看后面,多少痴心可知否,多少痴 心,是什么样的痴 心,表意不形象,要把事物讲出来,让人知道你的痴心呀,后面,还可以,我们写词呢,要把详细的事物,事情描写出不,不要写空话,空话是不能打动人滴  发表于 2024-6-19 21:36
然后,就独自倚着栏杆梳妆,这造句,很不合理呀,这里需要注意处理了。和影清瘦那句,都要注意了。小意群不合理。再看后面,难理青丝浸透,这个也是造句问题,青丝㓎透,浸透了什么呢?惆怅?不合理哟  发表于 2024-6-19 21:31
也不是卷帘看到的,只能是,烛光淡淡影清瘦,再看,起相思、独倚镜里梳妆,起相思承接是可以的,但是,独倚镜里梳妆句就存在歧义了,独倚正常的解释是:独自倚着栏杆,孤寂的样子,但是,这里,你刚刚卷帘,  发表于 2024-6-19 21:27
直接联系,你卷帘,可以看到影清瘦,但是,是谁的影?不能是你自己的呀,因为从前到后,看不到第三人呀,所以这里,自己看自己就是个病句了,可以看外面的景,看帘外的事,但是,独独不能看到处己影清瘦,看到也  发表于 2024-6-19 21:24
词的点评,也是可圈可点,深秋时候,的确是有带入感,再看后面,听琴音还久,那么,在深秋的时候,到底是听琴听了多久呢?这个暂时不论,再看后面,慢卷湘帘影清瘦, 这里造句就有点问题呀,卷帘和影清瘦没有直接联  发表于 2024-6-19 21:23
柳丝随风摆动,暗含着,欲挽留,依旧我的情绪一样,舍不得、想牵住,挽住你的手,留下你。但是,却苦于没有借口、理由,系住你要前行的船只。  发表于 2024-6-19 20:56
泪珠阁定空相觑,这里是泪珠滴落,眼睛看向对方,深深凝望,含情脉脉的样子,后面,一溪烟柳万丝垂,又形象了丝,前面起笔情如游丝,无象,这里呢,又写到柳丝有象了,所以,作者的情绪也像这柳丝一样  发表于 2024-6-19 20:5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2
18#
发表于 2024-6-17 21:31: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乐淘32-川兮第八讲作业
洞仙歌 小女假期归来同游荷塘
乐淘有梦梅雪
寻幽觅胜,入荷塘深里。双踏轻舟慢分水。赏花苞、翠盏之上初成,如同那、十八婷婷婉丽。
人生流水逝,乳燕将飞,相伴时光有何几。”再缓脚间轮,剪影韶华,把欢乐、帧中留记。柳风起、思绪渐吹凉,留恋处,西霞已然迢递。
试评:学友好!小词清新感人,章法圆融,含蓄隽永。上片写母女同游的情景,下片抒发对女儿的亲近和留恋。
“寻幽览胜,入荷塘深里”初略交代事件。“双踏轻舟慢分水。”具体承接描写入荷塘。“赏花苞、翠盏之上初成,如同那、十八婷婷婉丽。”还是描写游荷塘情景。起到比兴的作用。为下片的抒情铺垫和引起。
下片“人生流水逝,乳燕将飞,相伴时光有何几。”转抒情。“再缓脚间轮,剪影韶华,把欢乐、帧中留记。”将前面的情寄于人物动作和事情。“柳风起、思绪渐吹凉,留恋处,西霞已然迢递。”结拍回到写景。既回扣上片的写景,又将自己的感情结在景里。章法上圆融,表达上又比较含蓄蕴藉。
不足之处,暂时看不到。可能在个别字词上再精炼一些。

点评

同学,写作业辛苦了,学习了!  发表于 2024-6-18 22:20
下片的描述,首先以议论升发,引起后续,下片整体描写有散文风格,人生流水逝,孩儿将要远行,承欢时光屈批可数,应及时把欢乐留记,恰柳风起,忧思乱,留恋不已,此时正西霞翩然迢递。  发表于 2024-6-18 22:20
这里,如同那、十八婷婷婉丽。这个比喻也无不可 ,但是在写荷花上,内容较少,应更多去描写荷花态,荷花状,这样会给人一种物象立体化,具象化,形象深刻些  发表于 2024-6-18 22:16
所以个人觉得,这处的布置有点乱,双踏轻舟慢分水,入荷塘深里。赏花苞、翠盏之上初成,如同那、十八婷婷婉丽。这样排列,较合理些。再看,赏花苞句,可斟酌,这里直接写荷花就可以了,不用说赏了,  发表于 2024-6-18 22:14
个人觉得寻幽觅胜一词,用意较重了,这个游玩也不是胜景,幽迹,这样使用有些过了。再看入荷塘深里。双踏轻舟慢分水。这个双踏轻舟慢分水句,其实是开始就要这样操作的啊,这样划船才能行进到池塘里,入到荷花中  发表于 2024-6-18 22:12
这首点评,十分细致,值得学习!从词的整体进行了概述,也是不错的。上片写游玩之事,下片起片便升发议论,又引出游玩趣事,再以景结。  发表于 2024-6-18 22:0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3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0
17#
发表于 2024-6-17 20:3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若兮 于 2024-6-17 20:38 编辑

乐陶12-风若兮
1、蝶恋花. 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空中飞舞,清澈的河流流过村落人家。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欢愉的笑声,墙外的行人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怅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
赏析:伤春之作,写景清新自然,同时景中融情。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韵味无穷。

2、洞仙歌·春暮思人
文/乐淘组长-小西
桃花片片,正冷风吹散。独倚窗前怎堪看。到黄昏、深院雨锁重门,帘半卷,犹惹离情满满。
别后音讯渺,万里相思,万里相思梦魂绻。去春携手事、点点心间,不由得、柔肠欲断。笑自古、多情总伤怀,却偏又、红笺叠书期盼。

风若兮浅评:春暮思人题目建议思人去掉,春暮含有惜春伤别怀远意境,词贵婉约,从题目开始。
上阙景起,冷风吹散片片桃花,一个人独倚窗前不忍直视。冷再斟。黄昏时分雨一直下,独自锁在深院里。锁用得好,雨阻出行艰难。珠帘半卷,睹景伤情。上阙语句流畅,用词清丽,很好。
下阙过片无缝衔接,由景及情,别后思念,回忆美好,恼自己多情偏偏又盼着他的消息。下阙完成不错。商榷之处:梦魂绻、携手事凑字嫌疑,下片情语较多,可适当添加些细节。个见,不当之处请见谅!

点评

点评的部分,还是很用心的,在挑问题,比上一个好多了,点评细致,从题目到过片都关注的到,不错!关于细节部分,也有提到,也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24-6-18 21:56
我们再看点评部门,这个题目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非要去掉什么的话,可以去掉暮、人,春思即可。比较恰当一些。题目宽泛一些也没关系的  发表于 2024-6-18 21:54
过片处理的也非常不错,个别细节处,仍需加强。不再赘述!写作业辛苦了,学习了!  发表于 2024-6-18 21:52
去春携手事,点点心间,不由得、柔肠欲断:什么事?写出来啊。此处不做赘述。我们再看下面,笑自古、多情总伤怀,却偏又、红笺叠书期盼。 这个尾结也可以,升发议论一下。整体看来,架构不错,起片处理的很好  发表于 2024-6-18 21:51
我们再看下片,别后相思梦魂绻,绻之一字,用的不是很好,建议斟酌,情意绵绵的梦魂有些重了,你即相思便不要直接写相思嘛,要写相思之事,如何相思,见有有物,思及心中人,这才是相思,直道相思寡淡无味  发表于 2024-6-18 21:49
我们再看,雨锁重门,帘半卷,惹离情满满,这种表述也无不可,但是,在词的表达上,建议不言尽,这种言尽之语,词之味,就少了许多,建议用景语。  发表于 2024-6-18 21:47
我们看词:独倚窗前怎堪看,个人觉得,不堪看相对好些。看桃花片片,风吹落,至黄昏,深院雨锁重门,这个雨来的有些突然,虽然,起片冷风吹桃花,但是,没有铺垫雨之后来句,个人觉得这个处理不合适  发表于 2024-6-18 21:45
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入情,寓情于景,春渐去,柳绵落,绿水绕人家,天涯芳草萋萋,一片春退残花之景,正应对下片,多情却无果,便生出被无情若恼矣。  发表于 2024-6-18 21:4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帖子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16#
发表于 2024-6-17 20:34:02 | 只看该作者
《定风波》翻译与赏析

原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作业二:
洞仙歌•素手洗衣记
乐淘16~静姝
一盆虚碧,与污衣缠绻。玉液丰匀暗香满。手纤纤、曼妙轻舞回环,缤纷泡,还我儿时清浅。
些些长短裤,几许裙衫,搓擦之音胜弦管。扭个大麻花、滴水涔涔,清洗罢、阳台晾遍。风日下、衣架笑盈盈,多情问、谁人此番娴婉?

这首洞仙歌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洗涤衣物这一日常活动的美丽与宁静。
        起句:“一盆虚碧,与污衣缠绻。”开篇即设定了场景,一盆清澈的洗衣水与待洗的衣物相互缠绕,这里的“虚碧”既描绘了水的清澈,也暗示了洗涤后衣物将恢复的本色。
       承句:“玉液丰匀暗香满。手纤纤、曼妙轻舞回环,缤纷泡,还我儿时清浅。”承接上句,继续描绘洗涤的过程。洗衣液(玉液)均匀涂抹,衣物上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随后,词人用“手纤纤、曼妙轻舞回环”来形容洗涤衣物时手的动作,不仅显得非常生动,还赋予了洗涤这一日常活动以诗意的美感。而“缤纷泡,还我儿时清浅”则表达了洗涤不仅洗去了衣物上的污渍,更唤起了词人童年的美好记忆。
       转句:“些些长短裤,几许裙衫,搓擦之音胜弦管。”转句开始转换视角,从洗涤衣物的过程转向了对衣物的具体描绘。这里用“些些长短裤,几许裙衫”来概括衣物的种类和数量,既显得亲切自然,又展现了词人生活的真实场景。同时,“搓擦之音胜弦管”一句,则巧妙地将洗涤衣物时发出的声音与音乐相比较,进一步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合句:“扭个大麻花、滴水涔涔,清洗罢、阳台晾遍。风日下、衣架笑盈盈,多情问、谁人此番娴婉?”合句部分,词人描绘了洗涤完衣物后晾晒的情景。衣物被扭成麻花状,水滴不断落下,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随后,“清洗罢、阳台晾遍”一句,简洁地概括了晾晒衣物的过程。而“风日下、衣架笑盈盈”则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衣架以生命和情感,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有趣。最后,“多情问、谁人此番娴婉?”一句以问句结尾,既表达了词人对洗涤衣物这一日常活动的喜爱和赞美,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洞仙歌·乐淘16~静姝》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洗涤衣物这一日常活动的美丽与宁静。同时,词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艺术魅力。

点评

我们写词表达,可以用一些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但是,用词也要贴合实际物象、特质,要有相似特质,才可以,纵观全篇,架构处理上,还是不错的,老师写的也很辛苦,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24-6-18 21:28
相较上片,下片相对好一些,也较顺一些,笑盈盈词,不是很恰当,纵观全篇,还是用词不切的问题较多,衣服晾晒之后,应当是迎风飘扬的,笑盈盈的描述不是很贴合形象,另音胜弦管这一组词,个人觉得也是夸大其词了  发表于 2024-6-18 21:25
作者的心理。我是认可理解的,但是,词语的驾驭能力尚需加强。纵观上片整体,脉络较凌乱,用词不切,表意不直接,以上均为个见。不喜之处,望见谅!  发表于 2024-6-18 18:23
我们在接着往下看,清浅一词,个人认为还是要考虑一下的,你的表达我呢能理解,儿时时光,但是,清浅的用法,的确需要斟酌一二的,用词不恰当。这首词呢,是在实写的道路上徘徊,又想独数一帜,作者的心理我是  发表于 2024-6-18 18:20
你又不是表演,你平时怎么洗衣服,正常描述呗,你这里正常描写就行啊,不需要特别修饰洗衣服的动作,这样操作,有菀菀类卿之感,但是呢又表达的很不切,个见啊,不喜勿怪,再往下看,缤纷泡,我呢。是可以理解地  发表于 2024-6-18 18:11
我们接着往下看,玉液丰匀暗香满,这是加洗衣液了,但是,你没有加的动作,让人看起来,就断裂感,个人建议,在动词处理上,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再往下看,手纤纤、曼妙轻舞回环,这就有些扯了,你是洗衣服  发表于 2024-6-18 18:08
起笔一盆虚碧,与污衣缠绻,个人觉得,这个绻字,用很不恰当,这个词属情意绵绵态,你用这个词 后面的处理,又没有详细描述如何情意绵绵,就不合理了。  发表于 2024-6-18 18:04
这篇作业,写的架构 还可以,但是, 点评 ,就有些过了,不是所有作品都是好,还是要说真话。  发表于 2024-6-18 17:5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9-19 09:17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