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世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十二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301

帖子

13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00
地板
发表于 2022-10-12 15:24:55 | 只看该作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2    互评
高阳台   有约未成行有感
词/云悠序:几十年未见学友们相邀,因疫情无法成行,遗憾记之
菊正新枝,香来旧院,秋光又换流年。远信相邀,怦然一动心弦。飞鸿别后千山路,剩几封、追忆长笺。草萋萋,漫过春坡,漫过秋峦。
   音书唤起儿时梦,料此番聚首,老鬓苍颜。趁意微醺,斜将醉眼轻翻。天公不解天涯恨,疫无消,怅失今缘。待从头,续约良辰,不作空言。

安然浅评:
云悠同学你好!此词写的是相邀未果的遗憾心情。情感真实,脉络清楚。起句不错,对仗工整,字平意明。读来顺畅。点明时间是秋天菊花开的时候,学友相邀,心情无比激动。然想想別后,相隔遥远,只剩下回忆的书笺,时光荏苒,春夏秋冬一年一年。
过片,连接自然,看着泛黄的书信,回想起儿时的情景。又想到,过去这么多年了,料定都苍老了不少。“趁意微醺,斜将醉眼轻翻。”这一拍,我感觉与前一拍和后一拍好像连接不好。喝酒醉来的突兀。是你想像相聚时的场景,还是你知道不能相聚时愁闷自己喝酒醉了?表达不明白。“天涯恨”是漂泊他乡之恨,不准确。“疫无消、怅失今缘”还是因为疫情,不能相聚,很惆怅。结句稍显直白无力。
如有不对的地方请见谅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8

帖子

16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46
板凳
发表于 2022-10-12 15:1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安新 于 2022-10-12 15:17 编辑

古典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 安新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 除夜 宋 · 韩疁
 押侵韵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枝簇翠,燕股横金。勾引春风,也知芳意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翻译:
这首高阳台的题目是除夜,写的是除夕。除夕之夜,频频听着滴漏计时的声音,反复点起红色的蜡烛,感觉时光年年如此流逝让人惊心。送旧迎新,还还有多少光阴可让我消磨呢?年岁渐老已经不大习惯通宵宴饮了,可是想不睡觉守夜,又无法忍受冬夜的寒冷。幸好还有几枝早开的梅花陪我。邻居家的女子已是春妆打扮,头发上装点着鬟饰和金钗。这样的美使得春风也吹动起来,令人更加芳情难禁。可是谁能青春永驻呢?那就趁着好的年华,尽情游玩吧,随心去登高游玩,赏尽这带着残雪的楼台和夕阳下的园林吧。
简析:
这首词首一拍以两个动作来描绘迎接除夕之夜的复杂心情,第二拍,顺承第一拍再递进兴出光阴之叹。第三拍实写想守夜又不能通宵饮酒又怕寒冷相侵,歇拍用梅花伴我,侧面烘托作者的孤独。下阙一转,用邻娃明妆迎春和春风下的芳意作对比,顺势得出光阴不可留,不如尽情艳游赢取当下的结论。这首词写得跌宕起伏,上阙的从惊心到微吟,到下阙笔锋一转,以邻娃春妆振起,到勾引春风,最后到恣登临,从容转到了不如怜取眼前景,把握芳华的结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有感
文/君雨墨
冷雨横窗,西风簌叶,闲庭难耐秋深。凌乱黄花,更堪几日能禁。一帘惆怅眉间驻,叹年来、流水光阴。谩教人,空忆芳菲,枉自沉吟。
悠悠十载浮云路,有尽山尽水,千里千寻。名利他乡,何曾为我知音。灯火逼得黄昏近,幸归来、尚有诗心。画屏开,一纸氤氲,渍动芳襟。

安新问好墨墨,试解读美词:

解读:
冷雨凄风小窗外落叶簌簌,冷寂的庭院已到了深秋。黄菊在风雨下显得凌乱不知还能开几日。我在帘内空叹这光阴流逝,不由得愁上眉间,这深秋季节我只能徒然回忆那已然过去的姹紫嫣红。十年羁旅在外,走过千山万水,异乡土地上见惯了为名利而来的人,却无觅知音。感叹至此,已是黄昏,灯火初上。我暗幸自己尚存有一片诗心和画心,在纸上走动笔墨,那山山水水最是引动我的心怀。

简析:
【冷雨横窗,西风簌叶,闲庭难耐秋深。】首拍景起,风雨、簌叶、窗、闲庭、秋,交待了季节和地点,景色描绘自成层次。【凌乱黄花,更堪几日能禁。】四字句上承秋深,六字句再进一层。【一帘惆怅眉间驻,叹年来、流水光阴。】七字句转入抒情,后面三字逗领四字句进一步说明。【谩教人,空忆芳菲,枉自沉吟。】歇拍和前句并列从另一角度深入抒情,用沉吟引起下阙内容。
【悠悠十载浮云路,有尽山尽水,千里千寻。】下阙首句应发振全篇,这里墨墨点出了羁旅之意。“尽山尽水,千里千寻”句子很美,形式上对仗。【名利他乡,何曾为我知音。】此处一转,说无觅知音之憾。【灯火逼得黄昏近,幸归来、尚有诗心。】用灯火黄昏转回现实,但不知墨墨是否有人到暮年之喻?【画屏开,一纸氤氲,渍动芳襟。】结句真的是很漂亮。

可讨论之处或者说是我不明白之处:
“谩教人,空忆芳菲,枉自沉吟。”此处,空忆芳菲的意义感觉不是特别大;
“尽山尽水,千里千寻”句子很美,形式上对仗,但感觉从情感上不是很分明。
“幸归来、尚有诗心。画屏开,一纸氤氲,渍动芳襟。”此段前句说得是诗心,但又马上转到了画屏,感觉略有些不一致。


墨墨的词一直灵动曼妙,这首长调亦如是。学习欣赏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8

帖子

20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2
沙发
发表于 2022-10-12 12:46:13 | 只看该作者
研一桃蹊组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君雨墨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
王观(宋代)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翻译:
桃花开了,柳树绿了,这美好的春光已然破了三分。只是没有人到来,就连芳草好像都有了幽怨。平明时分貌似下雨了,应该是为了让花儿都尽快开放吧,半梦半醒之间仿佛听到了雨声。在这个时候忍不住慨叹,现在春天刚到,我怎么能无所事事荒废了光阴呢。
东郊应该是花团锦簇了吧,且来安排马匹,备好马鞍,我要趁着春光正好时节出去游赏一番。高官厚禄算起来只不过是虚名而已,更不要说那些闲愁了不过是伤春悲秋罢了。

简析:这应该是是一首遣怀词,作者通过对春天事物的感受,并付诸行动去赏春的表现,以及对功名利禄的不屑,表达了作者看淡浮华,惜取当下的通透情怀。手法细腻巧妙,拟人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刘镇体)
天空
空院寥寥,长宵耿耿,窗前瑟瑟酸心。帘月如钩,繁星明灭难寻。盆中渐卷枯黄叶,况奈何、莫道秋阴。夜沈沈,何日销魂,何日花深。
忆曾共把芙蓉渡,任兰舟轻发。懒散闲吟。水碧清香,菱歌曲和欢忱。旧游已去愁些许,暗灯昏,只影伤今。更凝神,谁遣新愁,漫撒西岑。

雨墨粗解:
长夜漫漫,无眠的人儿独立窗前,感受着窗外庭院的空寂倍感心酸。一弯小月如同帘钩一般安静地挂在天际,更显得繁星闪烁不定,不知道哪一颗是你眼睛里要追寻的目标。窗台上的盆栽也日渐失去了生机,要不得更别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这夜色沉沉,心亦沉沉,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到那些美好的日子。
忆起曾经一起在荷塘泛舟的情景,你我自由自在惬意吟唱,当时伴着绿水,花香是多么的欢喜异常。如今旧游只剩孤灯回忆伤感至今,暗自思忖,旧愁未去谁又让这新的愁绪蔓延开去!

雨墨试评:天空老师这首《高阳台》格律韵字均没有问题。且语言流美文字功底很不一般。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老师共勉。
先看上片,天空老师从外到内,景中带情的描写,渲染了一个清冷落寞的感情氛围。手法没有问题,只是些许语言组织个人存在异议。比如首拍:“空院寥寥,长宵耿耿,窗前瑟瑟酸心。”几处叠字与各自组句均有重复拖沓之嫌,有些费墨了。第三拍“盆中渐卷枯黄叶,况奈何、莫道秋阴。”后面七言三四句式组句用词不准,让人很难理解其意。上结“夜沉沉”处似与首拍意重,且与接下来“何日销魂,何日花深”缺少联系,需要脑补的太多。不过个人觉得这句子确实太美了,喜欢!
再来看下片,天空老师承接上片“何日”句展开对曾经美好的回忆,首先“忆曾共把芙蓉渡,”一句遣词组句还需凝炼,“任兰舟轻发”很容易想到那句“兰舟催发”用词不准很容易造成歧义,“轻发”这里标点有误。下面“菱歌曲和欢忱。”句与上句“懒散闲吟”意有冲突,亦待斟酌。
后面依旧是意重地方偏多,比如“愁些许”“伤到今”“谁遣新愁”都没有脱离上片那句“瑟瑟酸心”,或许这也是险韵诗成的困难所在吧。“暗灯昏”很明显也费字了。“更凝神”用词不准。
总体来说天空老师这首词立意谋篇手法都没有问题,读起来也是韵美流畅的,但是由于有些句子表意模糊意重导致情感抒发并不是很立体,主要还是在炼字炼句方面多注意一下,雨墨这骨头挑得有点琐碎,还望天空老师不要介意,有待复评老师斧正,谢谢!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5

帖子

14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1 09:5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竹 于 2022-10-11 09:58 编辑

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溪 12 文竹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雨霖铃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2、 译文
秋蝉的叫声是如此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心情畅饮,正是依依不舍之时,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又知道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诉说呢?
3、简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二、互评:
高阳台 重阳有怀
文\追梦

薄雾环山,轻云散影,缓行是处秋凉。木叶萧疏,算来又是重阳。登高不见归乡路,疫魔封、千里情长。正神伤。断续鸣蛩,更惹愁肠。
犹思往昔家中聚,是欢声盈院,曲水流觞。挚友亲朋,赏吟菊朵成章。无心再忆温馨梦,插茱萸、鬓已凝霜。夕辉中,鸿雁凄凄,烟水茫茫。
1、读解:
解读词意:本首词共分为八个意群
第一意群:薄雾环山,轻云散影,缓行是处秋凉。景起 对仗工稳,点名时间秋天。
第二意群:木叶萧疏,算来又是重阳。落叶萧瑟,又近重阳时节。
第三意群:登高不见归乡路,疫魔封、千里情长。登高望远看不到回乡路程,因疫情不能回家,客居异地起思念之情。
第四意群:正神伤。断续鸣蛩,更惹愁肠。正在伤神时,闻断续蝉鸣声,更觉悲愁。
第五意群:犹思往昔家中聚,是欢声盈院,曲水流觞。思念起以往家中欢聚,举杯畅饮欢声笑语盈盈。
第六意群:挚友亲朋,赏吟菊朵成章。接着渲染,亲朋好友,赏菊吟诗。           
第七意群:无心再忆温馨梦,插茱萸、鬓已凝霜。不再回忆过往,插茱萸,引发感叹,鬓已凝霜。                                                                 
第八意群:夕辉中,鸿雁凄凄,烟水茫茫。景结。眼前斜阳西下,阵雁凄厉,烟水茫茫。
问好追梦师,文竹试评。不当之处,还望理解。
2、简评:
细品全文,意脉流畅,衔接也足见功底。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可知作者文化底蕴深厚。
   这是一首近重阳节登高怀远之作。 这首“高阳台”是作者因近重阳节登高怀念家乡所作。整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忆旧怀人、羁旅和时间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前面铺述到位, 结尾“烟水茫茫”不觉突兀, 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家人 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换头“犹思”回忆过往,写昔时家人欢聚,波澜起伏,错落有致。作者回忆起与亲友一起时的“ 赏菊吟诗”,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声情凄婉。欣赏学习了。
注意标点符号:正神伤。应是逗号。“,”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4 17:46 , Processed in 0.1246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