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子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十八期溪山组第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

帖子

340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06
5#
发表于 2022-9-30 05:47:4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十八作业
溪山20—晚霞映红天
1、什么叫拗救,请举例说明?
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有拗就有救,才为不病。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拗"了,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
若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拗救"。
2、以“喜迎国庆”为题,作七绝,限平水韵。
《七绝》国庆有寄
屹立东方一巨龙,扬眉吐气众生恭。
国之圣世欢歌庆,砥砺前行向顶峰。

点评

2、七绝国庆有寄,慷慨激昂,催人奋进。“众生恭”稍不当。  发表于 2022-9-30 11:58
1、讲义内容,不评。  发表于 2022-9-30 11:5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

帖子

3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6
地板
发表于 2022-9-29 23:19: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裳 于 2022-9-29 23:36 编辑

第六讲作业
溪山19~云裳

作业:
1、什么叫拗救,请举例说明?
答: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有拗就有救,才为不病。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拗"了,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
若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拗救"。
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举例:
独怜幽草涧边生
南园十三首 其五 中唐 ·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2、以“喜迎国庆”为题,作七绝,限平水韵。

欢度国庆
溪山19~云裳
火树银花不夜城。霓裳月下伴歌声。
清风似解国人意。漫卷红旗乐太平。

点评

同学好!小诗清新顺畅,朗朗上口。起承转合自然。学习了!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2-10-4 12:4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板凳
发表于 2022-9-29 18:41: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讲作业
溪山13~湄儿
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有拗就有救,才为不病。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拗"了,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

若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拗救"。

喜迎国庆
白鸽翔云万里晴,鼓声次第喜相迎。
交头老健鱼纹皱,笑说人间已太平。

点评

评语属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妥处请多包含。  发表于 2022-10-4 13:23
同学好!小诗格律正确。不足处,转句应出彩,感觉平淡,交头老健和结句已字再炼。加油!期待佳作。  发表于 2022-10-4 13:1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沙发
发表于 2022-9-28 23:41:3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讲作业
溪山01~月牙
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有拗就有救,才为不病。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拗"了,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

若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拗救"。

国庆有感
文/月牙
自经成立早翻身,今日他邦做上宾。
橘子洲头湘水北,犹闻主席沁园春。

点评

点评查看大群文件。  发表于 2022-10-4 22:3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25 15:02 , Processed in 0.1256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