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十二讲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世凡    时间: 2022-10-11 08:55
标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十二讲作业贴
第十二讲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作者: 文竹    时间: 2022-10-11 09:54
本帖最后由 文竹 于 2022-10-11 09:58 编辑

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溪 12 文竹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雨霖铃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2、 译文
秋蝉的叫声是如此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心情畅饮,正是依依不舍之时,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又知道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诉说呢?
3、简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二、互评:
高阳台 重阳有怀
文\追梦

薄雾环山,轻云散影,缓行是处秋凉。木叶萧疏,算来又是重阳。登高不见归乡路,疫魔封、千里情长。正神伤。断续鸣蛩,更惹愁肠。
犹思往昔家中聚,是欢声盈院,曲水流觞。挚友亲朋,赏吟菊朵成章。无心再忆温馨梦,插茱萸、鬓已凝霜。夕辉中,鸿雁凄凄,烟水茫茫。
1、读解:
解读词意:本首词共分为八个意群
第一意群:薄雾环山,轻云散影,缓行是处秋凉。景起 对仗工稳,点名时间秋天。
第二意群:木叶萧疏,算来又是重阳。落叶萧瑟,又近重阳时节。
第三意群:登高不见归乡路,疫魔封、千里情长。登高望远看不到回乡路程,因疫情不能回家,客居异地起思念之情。
第四意群:正神伤。断续鸣蛩,更惹愁肠。正在伤神时,闻断续蝉鸣声,更觉悲愁。
第五意群:犹思往昔家中聚,是欢声盈院,曲水流觞。思念起以往家中欢聚,举杯畅饮欢声笑语盈盈。
第六意群:挚友亲朋,赏吟菊朵成章。接着渲染,亲朋好友,赏菊吟诗。           
第七意群:无心再忆温馨梦,插茱萸、鬓已凝霜。不再回忆过往,插茱萸,引发感叹,鬓已凝霜。                                                                 
第八意群:夕辉中,鸿雁凄凄,烟水茫茫。景结。眼前斜阳西下,阵雁凄厉,烟水茫茫。
问好追梦师,文竹试评。不当之处,还望理解。
2、简评:
细品全文,意脉流畅,衔接也足见功底。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可知作者文化底蕴深厚。
   这是一首近重阳节登高怀远之作。 这首“高阳台”是作者因近重阳节登高怀念家乡所作。整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忆旧怀人、羁旅和时间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前面铺述到位, 结尾“烟水茫茫”不觉突兀, 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家人 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换头“犹思”回忆过往,写昔时家人欢聚,波澜起伏,错落有致。作者回忆起与亲友一起时的“ 赏菊吟诗”,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声情凄婉。欣赏学习了。
注意标点符号:正神伤。应是逗号。“,”





作者: 君雨墨    时间: 2022-10-12 12:46
研一桃蹊组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君雨墨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
王观(宋代)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翻译:
桃花开了,柳树绿了,这美好的春光已然破了三分。只是没有人到来,就连芳草好像都有了幽怨。平明时分貌似下雨了,应该是为了让花儿都尽快开放吧,半梦半醒之间仿佛听到了雨声。在这个时候忍不住慨叹,现在春天刚到,我怎么能无所事事荒废了光阴呢。
东郊应该是花团锦簇了吧,且来安排马匹,备好马鞍,我要趁着春光正好时节出去游赏一番。高官厚禄算起来只不过是虚名而已,更不要说那些闲愁了不过是伤春悲秋罢了。

简析:这应该是是一首遣怀词,作者通过对春天事物的感受,并付诸行动去赏春的表现,以及对功名利禄的不屑,表达了作者看淡浮华,惜取当下的通透情怀。手法细腻巧妙,拟人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刘镇体)
天空
空院寥寥,长宵耿耿,窗前瑟瑟酸心。帘月如钩,繁星明灭难寻。盆中渐卷枯黄叶,况奈何、莫道秋阴。夜沈沈,何日销魂,何日花深。
忆曾共把芙蓉渡,任兰舟轻发。懒散闲吟。水碧清香,菱歌曲和欢忱。旧游已去愁些许,暗灯昏,只影伤今。更凝神,谁遣新愁,漫撒西岑。

雨墨粗解:
长夜漫漫,无眠的人儿独立窗前,感受着窗外庭院的空寂倍感心酸。一弯小月如同帘钩一般安静地挂在天际,更显得繁星闪烁不定,不知道哪一颗是你眼睛里要追寻的目标。窗台上的盆栽也日渐失去了生机,要不得更别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这夜色沉沉,心亦沉沉,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到那些美好的日子。
忆起曾经一起在荷塘泛舟的情景,你我自由自在惬意吟唱,当时伴着绿水,花香是多么的欢喜异常。如今旧游只剩孤灯回忆伤感至今,暗自思忖,旧愁未去谁又让这新的愁绪蔓延开去!

雨墨试评:天空老师这首《高阳台》格律韵字均没有问题。且语言流美文字功底很不一般。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老师共勉。
先看上片,天空老师从外到内,景中带情的描写,渲染了一个清冷落寞的感情氛围。手法没有问题,只是些许语言组织个人存在异议。比如首拍:“空院寥寥,长宵耿耿,窗前瑟瑟酸心。”几处叠字与各自组句均有重复拖沓之嫌,有些费墨了。第三拍“盆中渐卷枯黄叶,况奈何、莫道秋阴。”后面七言三四句式组句用词不准,让人很难理解其意。上结“夜沉沉”处似与首拍意重,且与接下来“何日销魂,何日花深”缺少联系,需要脑补的太多。不过个人觉得这句子确实太美了,喜欢!
再来看下片,天空老师承接上片“何日”句展开对曾经美好的回忆,首先“忆曾共把芙蓉渡,”一句遣词组句还需凝炼,“任兰舟轻发”很容易想到那句“兰舟催发”用词不准很容易造成歧义,“轻发”这里标点有误。下面“菱歌曲和欢忱。”句与上句“懒散闲吟”意有冲突,亦待斟酌。
后面依旧是意重地方偏多,比如“愁些许”“伤到今”“谁遣新愁”都没有脱离上片那句“瑟瑟酸心”,或许这也是险韵诗成的困难所在吧。“暗灯昏”很明显也费字了。“更凝神”用词不准。
总体来说天空老师这首词立意谋篇手法都没有问题,读起来也是韵美流畅的,但是由于有些句子表意模糊意重导致情感抒发并不是很立体,主要还是在炼字炼句方面多注意一下,雨墨这骨头挑得有点琐碎,还望天空老师不要介意,有待复评老师斧正,谢谢!
作者: 安新    时间: 2022-10-12 15:16
本帖最后由 安新 于 2022-10-12 15:17 编辑

古典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 安新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 除夜 宋 · 韩疁
 押侵韵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枝簇翠,燕股横金。勾引春风,也知芳意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翻译:
这首高阳台的题目是除夜,写的是除夕。除夕之夜,频频听着滴漏计时的声音,反复点起红色的蜡烛,感觉时光年年如此流逝让人惊心。送旧迎新,还还有多少光阴可让我消磨呢?年岁渐老已经不大习惯通宵宴饮了,可是想不睡觉守夜,又无法忍受冬夜的寒冷。幸好还有几枝早开的梅花陪我。邻居家的女子已是春妆打扮,头发上装点着鬟饰和金钗。这样的美使得春风也吹动起来,令人更加芳情难禁。可是谁能青春永驻呢?那就趁着好的年华,尽情游玩吧,随心去登高游玩,赏尽这带着残雪的楼台和夕阳下的园林吧。
简析:
这首词首一拍以两个动作来描绘迎接除夕之夜的复杂心情,第二拍,顺承第一拍再递进兴出光阴之叹。第三拍实写想守夜又不能通宵饮酒又怕寒冷相侵,歇拍用梅花伴我,侧面烘托作者的孤独。下阙一转,用邻娃明妆迎春和春风下的芳意作对比,顺势得出光阴不可留,不如尽情艳游赢取当下的结论。这首词写得跌宕起伏,上阙的从惊心到微吟,到下阙笔锋一转,以邻娃春妆振起,到勾引春风,最后到恣登临,从容转到了不如怜取眼前景,把握芳华的结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有感
文/君雨墨
冷雨横窗,西风簌叶,闲庭难耐秋深。凌乱黄花,更堪几日能禁。一帘惆怅眉间驻,叹年来、流水光阴。谩教人,空忆芳菲,枉自沉吟。
悠悠十载浮云路,有尽山尽水,千里千寻。名利他乡,何曾为我知音。灯火逼得黄昏近,幸归来、尚有诗心。画屏开,一纸氤氲,渍动芳襟。

安新问好墨墨,试解读美词:

解读:
冷雨凄风小窗外落叶簌簌,冷寂的庭院已到了深秋。黄菊在风雨下显得凌乱不知还能开几日。我在帘内空叹这光阴流逝,不由得愁上眉间,这深秋季节我只能徒然回忆那已然过去的姹紫嫣红。十年羁旅在外,走过千山万水,异乡土地上见惯了为名利而来的人,却无觅知音。感叹至此,已是黄昏,灯火初上。我暗幸自己尚存有一片诗心和画心,在纸上走动笔墨,那山山水水最是引动我的心怀。

简析:
【冷雨横窗,西风簌叶,闲庭难耐秋深。】首拍景起,风雨、簌叶、窗、闲庭、秋,交待了季节和地点,景色描绘自成层次。【凌乱黄花,更堪几日能禁。】四字句上承秋深,六字句再进一层。【一帘惆怅眉间驻,叹年来、流水光阴。】七字句转入抒情,后面三字逗领四字句进一步说明。【谩教人,空忆芳菲,枉自沉吟。】歇拍和前句并列从另一角度深入抒情,用沉吟引起下阙内容。
【悠悠十载浮云路,有尽山尽水,千里千寻。】下阙首句应发振全篇,这里墨墨点出了羁旅之意。“尽山尽水,千里千寻”句子很美,形式上对仗。【名利他乡,何曾为我知音。】此处一转,说无觅知音之憾。【灯火逼得黄昏近,幸归来、尚有诗心。】用灯火黄昏转回现实,但不知墨墨是否有人到暮年之喻?【画屏开,一纸氤氲,渍动芳襟。】结句真的是很漂亮。

可讨论之处或者说是我不明白之处:
“谩教人,空忆芳菲,枉自沉吟。”此处,空忆芳菲的意义感觉不是特别大;
“尽山尽水,千里千寻”句子很美,形式上对仗,但感觉从情感上不是很分明。
“幸归来、尚有诗心。画屏开,一纸氤氲,渍动芳襟。”此段前句说得是诗心,但又马上转到了画屏,感觉略有些不一致。


墨墨的词一直灵动曼妙,这首长调亦如是。学习欣赏了。



作者: 安然静好    时间: 2022-10-12 15:24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2    互评
高阳台   有约未成行有感
词/云悠序:几十年未见学友们相邀,因疫情无法成行,遗憾记之
菊正新枝,香来旧院,秋光又换流年。远信相邀,怦然一动心弦。飞鸿别后千山路,剩几封、追忆长笺。草萋萋,漫过春坡,漫过秋峦。
   音书唤起儿时梦,料此番聚首,老鬓苍颜。趁意微醺,斜将醉眼轻翻。天公不解天涯恨,疫无消,怅失今缘。待从头,续约良辰,不作空言。

安然浅评:
云悠同学你好!此词写的是相邀未果的遗憾心情。情感真实,脉络清楚。起句不错,对仗工整,字平意明。读来顺畅。点明时间是秋天菊花开的时候,学友相邀,心情无比激动。然想想別后,相隔遥远,只剩下回忆的书笺,时光荏苒,春夏秋冬一年一年。
过片,连接自然,看着泛黄的书信,回想起儿时的情景。又想到,过去这么多年了,料定都苍老了不少。“趁意微醺,斜将醉眼轻翻。”这一拍,我感觉与前一拍和后一拍好像连接不好。喝酒醉来的突兀。是你想像相聚时的场景,还是你知道不能相聚时愁闷自己喝酒醉了?表达不明白。“天涯恨”是漂泊他乡之恨,不准确。“疫无消、怅失今缘”还是因为疫情,不能相聚,很惆怅。结句稍显直白无力。
如有不对的地方请见谅哈!
作者: 安新    时间: 2022-10-12 17:28
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18芦江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2.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3.简析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作业二:
互评
2  填一首【高阳台】重阳感吟
安然
梦里摇波,指间漾月,重阳又透窗纱。金菊舒芳,香魂散味清嘉。柔丝长长千千缕,那一丝、绾得年华。最忧那、霜落枝头,各尽天涯。
浮生诸事随流水,看长天过雁,旷野蒹葭。白发青山,可怜相对残霞。梦里常有盈盈泪,忆双亲、心系乡家。怕回眸、老树寒楼,篱外黄花。

芦江学评:
本词起拍,“梦里摇波,指间漾月,重阳又透窗纱”两个四字对,对仗工整。是写梦里摇动着小舟在清波上游玩,指间荡漾着月亮的幽光。重阳季节的凉风透过窗纱。但我想这两句四字对,不是重阳节气的景语。因为梦里摇波,指间漾月。一年四季都行。后六字赋笔,重阳又透窗纱,此句不通。重阳是一个节日怎么能透过窗纱呢?于罗辑不合。还是蛩声又透窗纱合适些。
次拍“金菊舒芳,香魂散味清嘉”从字面上解释为,金菊舒展着芳容,香魂飘散,细闻味道很好。金菊舒芳甚好,切重阳之景,但香魂散味清嘉,香魂意味着花儿已谢了,化作芳魂在空气中散发清清香味。此句转得太快,重阳正是菊花斗艳之际,怎么突然就谢了?至少这拍第二句还宜继续喧染菊花美艳。为下拍柔条不绾年华作反衬。三拍“柔丝长长千千缕,那一缕、绾得年华”柔丝是指柳丝吧,又长又多的柔丝,那一缕能留住年华呢!上片结拍“最忧那霜落枝头、各尽天涯”最忧虑那天寒霜染枝头,各自落尽天涯。
換头,首拍“浮生诸事随流水,看长天过雁,旷野蒹葭”平生许多事情隨着流水过去了,看见长天飞过雁阵,旷野里的芦与荻,随着节气变换着。次拍“白发青山,可怜相对残霞。”感叹白发对着青山,看霞红霞残。三拍“梦里常有泪盈盈,忆双亲,心系乡家。”上阕首拍有梦里,这里又出现梦里重字了,忆双亲,心系乡家。乡即故乡,家即老家。意义同。保留一个家(韵)乡以其它字替代,可以扩大张力。结拍“怕回眸、老树寒楼,篱外黄花”以景结有回味,只惜上阕有金菊下阕又有黄花意思犯复了。必删其一。

简评:
这是一首重阳怀人之作。通过金菊,柔丝,雁阵,蒹葭,……等意象描述,表迖了青山不老,人生易老。柔丝难绾年华之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古今在外游子思乡之情。情何以堪!全词立意清楚。不足在取景时要选用合理意象,为已所用。建议,把下片中的雁,蒹葭等意群移到上片,把梦里摇波,指间漾月美好生活画面移入下片,以加深对故乡思念之情。也符合上景下情写作方法。使文脉更加清淅。个别无必要重字不用。在遣字造句上还有上升空间。我的点评仅供你参考!咱们在老师指导下,共同提高。
作者: 云悠悠    时间: 2022-10-13 11:22
本帖最后由 云悠悠 于 2022-10-13 11:23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28云悠
1.阅读一首词简析:
高阳台 寄题荪壁山房
宋 · 李彭老
石笋埋云,风篁啸晚,翠微高处幽居。缥简云签,人间一点尘无。绿深门户啼鹃外,看堆床、宝晋图书。尽萧闲,浴研临池,滴露研朱。
旧时曾写桃花扇,弄霏香秀笔,春满西湖。松菊依然,柴桑自爱吾庐。冰弦玉麈风流在,更秋兰、香染衣裾。照窗明,小字珠玑,重见欧虞。

李彭老 [lǐ péng lǎo]李彭老(约公元1258年前后在世)字商隐(词综作字周隐,此从绝妙好词),号筼房,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佑末前后在世。
赏析:像笋一样的石壁高耸入云,风声似篁管在傍晚吹奏。在绿林高处有一处幽居,白云似书签隐隐约约,仿佛一点人间的风尘一点也未沾染。杜鹃在绿色深掩的门外啼鸣,床上堆放着一些宝晋时期的书法作品。每日潇洒闲适,在池边临摹碑帖,用露水调朱墨。
以前曾经题写桃花扇,笔上都沾染着香霏色。满满都是西湖边的春意。松菊依然如旧,故地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住所。琴和玉拂尘仍是风流韵致,更有秋兰香熏染的衣服。窗外明亮,小字如珠,似乎重新见到了欧阳询,虞世南的书法真迹。  这首词先写荪壁山房坐落于山谷幽处,白云相伴,绿色沁人心脾,了无纤尘。然后外景移入内景。进而联想到每日潇洒闲适的生活。终日与松菊做伴,与琴书为友,是隐士的风流状态。这种状态是作者希望得到的,满满的羡慕。词句婉约清丽,情景相融,今昔对比,生活场景细细勾描。有对偶,句读,押平声韵,韵字疏淡,生情恬适。
2,互评

高阳台 四季歌
桃溪 12 文竹
千树桃红,万枝杏艳,林中翠鸟卿卿。春雨酥酥,纤纤小草轻盈。横塘十里清波荡,水芙蓉、玉立娉婷。夏阴浓,萤聚星光,蛙噪嚣声。
秋风阵阵芸香送,有蝉鸣高树,归雁人形。遍地红枫,感忽些许幽情。百花凋谢梅英绽,傲酷寒、玉洁冰清。待明朝,时序轮回,万象重生。


云悠评:春夏秋冬,四季均分。前面分述,尾拍总结。第二拍春雨,纤纤小草感觉应该和起拍换一下位置会更好。夏季取景还可以。芸香用作秋天的物象不明显,冬季梅作物象,也可以。整首物象过多,植物,动物,白天,夜晚,显得杂乱无章,词中连着几个叠词,紧密又无规律,反倒不美。通篇看来,直陈铺排,有点像流水账,感觉缺少韵味。


作者: 凝嫣    时间: 2022-10-13 14:20
本帖最后由 凝嫣 于 2022-10-13 14:25 编辑

第一题: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译文:菊花的在枝头透着清晓的寒意,人生不要轻易放下酒杯,要一醉方休。在雨中吹着笛子,在醉里反戴着帽子插上菊花。身体健康,好好吃饭。看着美女听着歌板享受欢乐。黄花映着白发,任凭旁人冷眼相观。

试评:
高阳台
文/心羽
篱菊初开,丛芜渐老,枫红次第山头。水掩沉香,不觉又已商秋。残霞摇曳金波转,纵凝望,念也难留。只年年,叶坠浔边,空落清愁。
从前十里怡然地,正寒烟撩掠,霜冷汀州。昔日情怀,万千美景皆休。此间纵有贞心在,奈青葱,早已如流。待风来,唯见飞英,唯剩离舟。
译文:菊花初开,杂草渐老,枫树在山头依次的也红了。水掩沉香,不觉又已经秋天。倒影的残霞在水中摇曳不停的流转,即使想让他停也停不下来。唯一年年,叶落水边,没有落清愁。
从前十里安闲地,现在正是寒烟缭绕,霜冷汀州。昨日的情怀,万千美景都没有了。里面即使有留恋的心在,无奈青葱没有了。等风来,只看见飞花,只剩下离去的小舟。

试评:试评:首拍六子句和前面意象没有变化,前面是视觉,后面或是听觉会更好看。下一句“掩”没懂,怎么掩?和后面已商秋,联系不紧密。下片从前和昔日意重,最后一拍回到现实,待风来是看不见飞花的,上片只提到菊花,菊花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冷风中。还有离舟是离去的小船,离去的小船是看不见。(离舟是作者自比吗?)
水平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见谅。

作者: @清风秋月    时间: 2022-10-13 17:55
词研班第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组09—清风秋月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     荷花
刘光祖       宋代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译文:傍晚的清风消除暑热,小池塘里荷叶静静挺立。我从胡床上酒后醒来,在池塘边散步徘徊。微风吹来荷叶清香,水草晃动,看见荷叶下鱼儿游动。眼前荷秆空空地举着它的叶片,而那冰清玉洁的荷花已难睹其面。愁啊,荷花已经如此这般模样,怎堪化妆对镜去照容颜。夜深人静,月亮在充满凉意的空中穿行,犹如凄凉幽幻的梦境。这情景谁会理解,谁会同情?记得临江手扶栏杆眺望的情景,江南湖面千顷,全是荷花的一片浓红。

赏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咏物词。上片写暑天晚凉酒醒,在池塘边所看到的凋谢之荷。作者是南宋中期立朝敢言、疾恶如仇的名臣,曾因作文讥讽权奸韩侂胄而被夺职谪居房州,直到韩氏败亡、党禁解除后才得起复。此词可能就是贬谪期间所作,它借败荷抒怀,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幽愤的情怀。本篇是刘光祖诗词的代表作,它体现了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成就。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高阳台 集美财经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有怀
桃蹊19-品茶伊人
十月榕城,天清气爽,金风玉露重逢。醉美西湖,骋怀尽展芳容。觥筹交错珠光闪,尽余杯、弭忘穷通。籍银缸,仔细端祥,恐梦游中。
八闽学子神仙会,忆财经岁月,手足情同。四十年来,浔江积愫醇浓。青春足迹堪回首,惜晚晴、淡荡心胸。向崦嵫,种菊南山,行止由衷。

赏读:秋高气爽的季节,同学们重聚在福州城。美丽的西湖,像当年一样景色秀美。见到老同学,大家都抛开这些年生活中的烦恼,尽情举杯,开怀畅饮。端着酒杯,面前的一切,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梦中吗?
想当年,同学们都来自省里各个地方,但我们情同手足。四十年过去,我们的感情越积越浓。走过的青春岁月都是美好,回忆过往珍惜当下,没有可以遗憾的。未来的日子,真向往陶渊明那样种菊南山的生活,干自己喜欢的事。

清风试评,个人理解,解读有误的地方品茶伊人老师包涵。
词作是首感怀词,描写同学聚会的现实题材,真的祝贺,赞一个。起拍景起,好天气好心情,乐境乐情。惜乎四字句未对仗,金风玉露同前面天清气爽意近,同后面重逢不搭,和谁重逢?继拍又是铺景,前面重逢突兀的出现,这里又回到景致,何不开始进入正题重要人物出场?三拍觥筹交错出现的突兀,前面缺铺垫。
下片的青春足迹这一拍,感觉前面跟后面的句读句断了,堪回首、惜晚晴、心胸之间意脉不顺畅。结拍的向崦嵫跟整首词格调不搭,日落总是会让人感觉低沉、颓废,
地名如果不是很有名或者通识最好能注释,比如西湖、浔江,福州有个西湖?看词意不可能是杭州那个吧?两广有个浔江,福州或者厦门有个浔江?
作者: 予求慧眼    时间: 2022-10-13 18:55
桃蹊组31~慧眼

一、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清 朱祖谋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从词前小序可知,是作者见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清 朱祖谋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

从词前小序可知,是作者见洪汝冲落叶词感示之作。这首词作于1901年,珍妃死亡的第二年,作者时任礼部侍郎。以第三者的身份感慨光绪帝珍妃的悲剧,抒发出光绪帝心中郁结的哀伤。流露出光绪对推坠井下死去的珍妃蕴含无限的怜爱之情,是首深探心曲之辞。这首词用虚实相映合的写作手法,情景交融,把咏物和抒情完美结合。同时运用典故,丰富了词的容量。

第一意群:鸣蝉、颓墄、落叶、飘蓬。实景描写,环境渲染。寒蝉鸣叫于毁坏的宫殿台阶之中,悲声哀景,映衬出劫后宫苑的荒凉景象。树叶纷纷坠飞,有如蝴蝶飞舞,剩下满目空枝。蝴蝶本与春风为伴,而在使生命凋零的秋风中,只有萎落、飘亡。肃杀的气氛,美丽的形象,既切落叶词题,其中又隐现着珍妃的影子。
第二意群:虚笔描写,由落叶联想到珍妃如离魂。在光绪眼中,死去的珍妃有如一片离魂似的落叶,当年共处的往事昔情,历历难以忘怀,楼空人去,恍然如梦,在斜阳冉冉之中,如梦的往事旧情摇漾不已,隐约而又迷茫。
第三意群:运用红叶题诗的典故,实笔回忆当年与珍妃相爱情景,表达了光绪与珍妃两情眷好之情境。禁花,即宫禁中的花,代指珍妃,憔悴年年,暗示珍妃为西太后所忌,心境极为抑郁。
第四意群:借用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的《落叶寒蝉曲》,虚笔回扣第一意群的起拍,反映出光绪帝思念珍妃的凄凉心情。寒信,寒冷的信息,指秋风。神宫,指光绪所居的宫殿。三句写秋风劲急,落叶纷坠,簌簌有声,如同凄凉的音乐。
第五意群:用巢鸾虚笔来暗喻光绪帝和珍妃的爱情悲剧。委婉道出珍妃被推坠宫井事。光绪帝本想与珍妃相爱终老,却哪知无此缘分,原因在金井飞霜,隐约吐露了西太后的残酷无情,逼珍妃坠井的惨痛情事,从此被迫割断了与珍妃的缠绵情缘。
第六意群:实笔描写落叶在旋风中飘扬如同起舞,暗写光绪回忆与珍妃的歌吟生活,而这一切都成为永难返回的过去,追寻根源,不由感叹无端的恩怨造成了多少人间憾恨。
第七意群:借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意,切合秋深落叶题旨,同时更包含着《湘夫人》一诗中所抒写的人天悠隔的痛苦,那如梦、如云、如彩云、如落叶,如昙花的一现,那令人空惘、惆怅的幻灭之感,那浩茫难平的情思,正象那洞庭湖水一样。孟郊《湘弦怨》诗:“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这里作者把广阔的洞庭湖水、人天永隔的幽怨,与繁声促节的湘弦音声组合在一起,融化为一曲绵绵不尽的流恨,阴阴天宇,沉沉夜色,形象地染绘出一幅色彩阴暗的画面。
第八意群:借用宋玉《九辩》中草木摇落而变衰之意,表达出光绪帝对爱情的聚散和悲欢的深悲巨痛。摇落二字,总结全词,揭破题旨。刻骨铭心,时刻难忘,那哀伤就如空山杜鹃不停止地泣血哀啼,吐诉不尽内心郁结蕴藏于胸。

二、桃蹊08—风起的地方

雁影参差,虫声断续,金风醉了寒花。淡紫轻黄,篱边看取云斜,满城风雨重阳近,更几回、瘦损瑶葩。欲登高、水复山重,不见桑麻。

阶前愁杀延龄药,渐风摧木叶,数点昏鸦。撩乱情思,就中滋味堪嗟。霜凝素月关山冷,却这般、各自天涯。问蛮笺、解佩何人,为甚鸣笳。

赏析:问好学长!在雁影参差、秋虫断续中,金凤催开了菊花。淡紫轻黄的纤姿,在篱边看取斜云。满城风雨中逼近了重阳节,更几回,消瘦了菊花。欲登高,山长水复,不见家乡的桑麻。
在渐变的西风中,在渐稀疏的昏鸦声中,阶前的菊花的衰败使人忧愁,这情景扰乱了情思,滋味堪叹。素月凝霜关山冷,却这般,各自天涯。问蛮笺,何人解佩,为谁鸣笳。
这是一首托物抒发相思的不错的词作。主旨明晰,语言流畅清丽。
唯一值得商榷的是渐领数点昏鸦有点牵强。
作者: 风与雪    时间: 2022-10-13 20:11
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20-风与雪
一.
《谢池春》
宋.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解析:上片写词人过往的军旅生涯及感叹。下片写老年家居江南水乡的生活和感慨。“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词人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为排遣愁怀,他四处泛舟清游。“漫悲歌、伤怀吊古”,虽身在江湖,但心仍在朝堂之上。词人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自我宽解。他“泛扁舟吴楚”,吴楚古迹仍旧引发起他无限怀古伤今之意。“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秦关”,即北国失地。那淼淼的烟波仍不能消除词人对秦关的向往,因壮怀激烈,他至老仍旧不忘收复失地,不甘断送壮志,故闲散的隐居生活使他深感流年虚度。这首词上片怀旧,慷慨悲壮;下片写今,沉痛深婉。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在字里行间充分地流露出来,感人至深。 爱国之情在陆游这篇作品里频有表述,且多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而当词人晚年赋闲乡里,鬓白体衰之后回忆往事,更加悲恸万分,却又因无力回天,只落得无奈叹息。

二.
高阳台·重阳感怀
文/婳兮紫若
老树惊风,长茵减翠,疏篱开遍花黄。久立高楼,罗衣不耐寒凉。疫情阻断归乡路,奈今朝、只影斜阳。望眸穿,远水遥山,一片苍茫。
昔年九日亲朋聚,对丛丛秀菊,醉咏诗章。笑语欢歌,时时飞出兰堂。何时解得千城锁,扯轻帆、横渡沧浪。暮云深,自捻茱萸,叹息长长。
风与雪拙评:
阿紫这首词写当下因疫情严重,人们不能随意出门。连重阳节只能一个人望乡思念,活生生的生活写照。
不话痨了,还是鸡蛋里挑骨头吧:
疏篱开遍花黄(开遍,与惊、减有点相违,虽说季节上是菊花正盛,从心情上来说,即使菊花多而艳,但我觉得菊花也是“寂寞独自开”,与后面无人头戴相扣。如果说“疏篱寂寂花黄”呢)
望眸穿,远水遥山,一片苍茫。(望眸穿,这个词个人觉得不理想,虽说是望乡关,可以用个更好的词,后面的“远水遥山”,其实我觉得用具体的词来说,显得不笼统,“浮云缥缈,野水苍茫”。
昔年九日亲朋聚,(这个九日,标题上已经说了,是重阳节,所以这里不妨换个“此刻",以对应现在的你的心情。
时时飞出兰堂。(兰堂,是室内,对秀菊赋诗,应在室外(南墙)。
何时解得千城锁,扯轻帆、横渡沧浪。(扯,虽有挂帆远行之意,个人觉得还是已在路上更,一帆轻。
为了凑评语字数,加了点自己的词,是评词的禁忌,好在阿紫是熟悉的人,不会生气,我才敢乱评乱说。

作者: 香荃    时间: 2022-10-14 10:39
本帖最后由 香荃 于 2022-10-17 11:52 编辑

词研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17-香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url=]踏莎行 春暮 (北宋)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馀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译文:
春天将要过去,黄莺的啼声渐渐稀少不闻,落英缤纷,枝头留下小小的青梅。画堂外人儿静静地伫立在濛濛细雨中,一面屏风半掩着厅堂,旁边有余香袅袅飘出。当年私下的约定沉寂无声,只有离情别绪,音讯杳杳。菱花镜上落满灰尘,自己也懒得照镜子了。唯有孤独地倚靠着阑干伤心不已,心中的话无人诉说。天空黯然无光,连着茫茫无际的芳草。
简析:
描写闺中的女子在暮春时候,在茫茫细雨中倚着阑干,默默地思念、盼望离人归来。想着密约,看着现实,无尽的失落与伤心,春的归去,莺声的消失,更勾起心中的离情与思念,任凭菱花镜罗曼灰尘都懒得照。情景交融,景语皆情语。细腻感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对菊
桃蹊—芦江
仙影摇风,琼姿映日,东篱喜试新装。紫蕊红丝,娉婷尽揽秋光。寒池已碎娇荷梦,但枝头、笑傲严霜。任西风、卷玉摧金,惟悴芬芳。
心中萦绕坡前事,仰贞心瘦骨,堪有担当。陶令情怀,俱入屈子文章。别时似有千千语,盼相逢、还是初妆。惜华年、花绽缤纷,人老斜阳。
读解:
菊花如仙子般的倩影在风中摇摆,美好的姿态沐浴着阳光,东篱边又是一季新的菊丛。紫色的花蕊,红色的丝瓣,娉娉婷婷包揽了秋天所有的风光。荷池生寒,荷花已残,但是枝头上傲然对寒凉的霜天,任凭秋风摧百花,卷黄叶,令群芳憔悴。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仰慕陶令的情怀,屈子的文章。盼到了相逢之时,菊花还是当初的样子。珍惜美好的年华吧,花儿依旧美丽绽放,人却已然老如夕阳。
学评:
一首咏菊抒怀的词作。上片写景,以荷梦的碎反衬菊的盛开美好。东篱试新妆,又用了拟人手法,手法娴熟,赞!上片的不足之处:但枝头句,菊花并不在树枝上,用“枝头”不妥。
下片写情,过片承上片的景(坡前事),与前衔接尚紧密。想起来爱菊的陶令,用典恰当。
煞尾情结,对偶,词尽意不尽,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问好芦江老师,所评不当之处请见谅,并复评老师指正赐教!


作者: 幽兰---    时间: 2022-10-14 13:58
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37-山谷幽兰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念奴娇·断虹霁雨
黄庭坚 〔宋代〕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翻译:雨后的彩虹在天边,使得秋天的天气更加的清明,绣眉的山被染的像穿上绿色的衣服。桂树浓密,谁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万里晴天,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月光寒冷,为谁照映美酒上?
年少的我朋友相随,夜晚的凉风吹在幽径,饶进张园的森林中,举起金荷杯畅饮欢笑,虽然离家万里,难得能一起把酒言欢,老夫一生闯南闯北,最是喜欢临风听曲。孙郎微笑,坐下吹出更加悠扬的笛声。
简析:从远景写起,赏月、游园、狂饮、在回忆一生的豪放气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桃蹊组31~慧眼
高阳台   秋夜不眠

桥影流虹,蟾光若雪,堪堪已近宵深。绪乱难平,窗前良久沉吟。痴言更与何人说,倩清风、寄语青禽。感韶光,递减情怀,泪滴罗衾。
东方渐白烟云散,见潮生浪涌,月淡星沉。往事随风,人生错过无寻。青山隔断重逢路,镇无聊、闲弄琴音。露初凝,打湿疏帘,又被寒侵。
慧眼学友你好,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见谅。起首两个四字句,宜对仗。桥影流虹,蟾光若雪,对仗工整。第三句堪堪已近宵深。与前两句连贯紧密;第四五句绪乱难平,窗前良久沉吟。渐渐宵深未眠的原因,有四五句展开说明,;第六句痴言更与何人说,意思与第五句意思重了;第七句倩清风、寄语青禽。倩清风,倩在斟酌一下,前面何人说,后面寄语青禽。
第八九十句感韶光,递减情怀,泪滴罗衾。上片结句很好。但是前面绪乱难平接沉吟、痴言、寄语,没有层次,唯感一点,情略欠根基,后面的结句虽好,感觉也苍白了些。下片起句与上片衔接自然。下片东方渐白烟云散,上片蟾光若雪,下片烟云散;第二句有领字,潮生浪涌,上片没铺垫;闲弄琴音。刚天明有这句感觉不妥,露初凝,可再斟酌,从下片来看已是天明,上片结句泪滴罗衾。下片又被寒侵。弱了。整首词写得挺好了,学习了。

作者: 小小草    时间: 2022-10-14 14:25

桃蹊37—小小草

古典词研第十二讲作业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翻译: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凉意。托人传声给月亮,能否借镜子看一下如此美景。神谷中的鱼龙凄凄长鸣不绝,倒影在水面的星辰随波摇动,海面的水气弥漫,黑夜漫长。远望紫金山,那上面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那万里的景象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三神山处,仿佛群仙都在笑我,邀我同游。挥挥手,乘着凤羽为装饰的车子,由鸾鸟驾驶的车辆扬长而去。

赏析:
词人面对如此雄伟大江山,洁白的月色,心物感应,由在外的直觉,发展到内心的感受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更为浪漫的飘然欲仙的艺术境界,显示出作者奇特才气和旷达的心胸。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高阳台》
《高阳台》秋愁
山谷幽兰
霞彩横流,波光摇漾。石阶落叶残黄。月影窥窗,风吹两袖微凉。草间蟋蟀争秋语。望檐空,燕别添伤。到而今,临近重阳,何日归乡。
经年已被沧桑染,忆红尘往事。独剩柔肠。试问花前,不知菊为谁香。何需借酒将人醉,醒来时,更是迷茫。转金波,一半相思,一半清霜。
问好山谷幽兰老师。作品的几处句号不恰当。可能是随意了。

读解:
霞光流淌,水波摇曳,石阶上散落着几片泛黄的叶子。月亮挂在窗前,微风吹过,顿觉丝丝凉意。草丛间,几处虫鸣声此起彼伏。燕子早已离开巢穴,望着空空的房檐,更增添了些许伤感之情。唉,又是临近重阳了,何时我才能回到家乡啊。
在外漂泊,一年年的,早已染上了沧桑的印记,回忆往事,如过往云烟皆消散,唯独剩下的是寸寸柔肠。独自立在花前,问一声,菊花,你阵阵清香又是为谁而发?人啊,何需借酒浇愁,自古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你可知,酒醒后,会更加迷茫的呀。不知不觉,月光西沉,惨淡的月色,一半相思,一半清霜。

点评:词作采用上景下情写作手法。上片的景物描写咋感觉太多了呢,视觉移动的也比较频繁,而且里外景来回穿插,感觉这条线起伏较大,给我一种多且乱的感觉。而且首两句有点暖色调,与秋愁不太相谐的感觉。

下片入情。独剩柔肠句,这里下了结论,是不是有点过早呢?试问花前这句意思能懂,宾语是后面的菊花,但总感觉这里怪怪的。结句,挺喜欢的。
点评纯是个见,不当处望幽兰老师见谅。
作者: 晴33--品茶伊人    时间: 2022-10-15 10:21
古典词研第12讲作业
桃蹊19-品茶伊人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宋 周密
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容浅入蒹葭。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
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

(一)试译
初春里,蒙蒙细雨纷飞在江面上,残寒弥漫在江流水滨。蒹葭长出嫩芽,开始有了春意。空荡的杭州城雪后初晴,燕子回来还能找到它旧日的人家?我的梦魂欲渡苍茫江水飞往越中,却恐怕梦浅易醒,去路且被愁绪所遮挡。可叹光阴如同流水,夜来潮汐退去,月亮西挂。
极目眺望,唯见萋萋芳草,唯见天边树木、白鸥沙滩。 群山青色依旧,而人的头发已花白, 两相映照令人悲哀。 归飞的大雁追逐潮水而去,可笑我的心已疲倦,身却仍然漂泊在天涯。试问春风,你将先绿垂杨,还是先放梅花?

(二)简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作。上片写景。用铺叙手法,通过对战后杭城萧条景色的描写,魂牵梦萦想着越中友人。下片写情。极目眺望, 群山青色依旧,而人的头发已花白, 两相映照令人悲哀。 既感叹身世,也感叹时光流逝,唯有春风,能绿杨柳,给人予思念的慰籍;能绽放梅花,给人一丝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上一讲作业互评(我的作业在第7层,评第6层同学的作业)
高阳台 还乡有思
文\香荃
凉叶归秋,拂晨坠露,光阴一去如流。尝拾丹枫,卷间夹起闲愁。江南塞北淹留客,不觉中、岁月悠悠。算人生,花放枝头,翠拥层楼。
行囊曾入长安路,历春风冬雪,圆月银钩。直朴还乡,邀来闺蜜无羞。恨有朝暮催人老,怎可知、还遇沉浮。更何堪,砚涸笺荒,拖网渔舟。

伊人试评:
(一)试译:
秋深了,天气转凉,落叶带着晨露飘坠。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尝试着拾起漂亮的枫叶,卷着夹着,忽然间勾起些许闲愁。不知不觉中,我已在江南塞北间往返逗留,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正当青春年华,才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聊得些许安慰。
曾经的我,独自来到长安,沐春风,也经雨雪,度过了多少个月圆月缺、思念家乡的日子。本次本色还乡,邀来闺蜜欢聚,了却梦乡心愿。遗憾的是岁月不饶人,当中还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苦辣辛酸。更何堪,南辕北辙的事没少干,经常事与愿违。

(二)解读和试评:
1、问好香荃同学!经系统检测,词作格律无误。
2、上片景起  。首拍,秋晨露重,落叶纷飞,时光飞逝。二拍,拾卷红叶,惹起闲愁。三拍,回首江南塞北羁旅人生。四拍,为上结,有小成就感。
下片写情。五拍,忆长安之路,诉说艰辛。六拍,质朴还乡,了却乡愁。七、八两拍写感悟,青春易老,沉浮难料,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3、这是一首悲秋乡愁之作。总体思路清晰,布局合理,拍与拍之间,上下片之间没有明显断裂。语言也比较美,且有蕴籍之感,值得我学习。
4、如果要挑些瑕疵的话,以下三点可以参考一下:
(1)二拍,此时人物进来,似乎早了些。进早了,铺叙的感觉就会少些。
(2)三拍、五拍都事回顾的镜头,如果都放到五拍来说,似乎比较理想。
(3)语言使用上再搭配方面再注意些。如起首的“拂晨坠露”,前面要有风的描写,就会更顺些。还有如“卷间”、“翠拥”语意不是太明确。可能是我孤陋,可以忽略。
伊人学浅,谬评莫怪。
作者: 无言。。    时间: 2022-10-15 10:58
十二、词研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38-无言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减字木兰花·春月
苏轼 〔宋代〕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翻译:春天的晚上,皓月当空正照在庭院里,摇荡着手里的酒杯,月光在酒中飘荡着,闪烁着,就像是飘然欲起舞。我在回廊上漫步走着,树枝上摇摇欲坠的梅花发出幽幽的香气。
此般轻云薄雾笼罩的月夜光阴,正是少年寻欢作乐的好时节;不像那清冷萧条的秋夜时光,只能令分离的人肝肠寸断。
简析:在这首词中,苏轼选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清幽恬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这表现了他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桃蹊02-心无悔
高阳台  牵思
细雨澄尘,滴珠晕水,长堤绿柳低垂。独自凭栏,远山又惹神驰。天涯辗转飘零客,白发间、写尽乡思。奈行踪,恰似浮萍,怅绪谁知。
常斟浊酒邀明月,夜月乌云覆,孤影凝思。闻得寒箫,曲幽几许凄迷。当年渡口兰舟去,盼相逢、苦候归期。一腔情,百转柔肠,如藕千丝。
问好心无悔老师:该词写的哀婉凄幽,我试着解读一下。解读:细雨洗刷了尘埃,雨滴在湖面上晕开波纹,长堤上绿柳低垂。独自依傍着栏杆站立,望着远处雾蒙蒙的山岚,神飞思驰。长年在外地辗转漂泊,头上丝丝白发,写尽了思乡之情。无可奈何啊,这像浮萍一样的人生,满怀的惆怅有谁知道呢。常常夜里只有明月陪着我喝酒,阴沉的云朵遮住了月亮,思愁也占据了我的心。远远听见幽幽的箫声,当年在渡口分别,乘舟离去,一直在苦等你回来。这一腔柔情,似那断开的藕丝,千回百转。
点评:该词感觉整片写情有点多了。上片写雨景有点单调,没有营造出氛围。天涯、辗转、飘零、浮萍这样类似词表达感情有重复拖沓之嫌,下片也有类似的情况。过片写到月夜,感觉和上片有点断裂。结句把一腔柔情比做藕千丝,挺新颖。以上个人观点不对之处请谅解。
作者: 呆呆2    时间: 2022-10-15 16:50
本帖最后由 呆呆2 于 2022-10-15 16:59 编辑

词研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03-呆呆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吴文英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译: 修长的竹子仿佛化着浓妆一样美丽,垂杨之下正好用来栓住马匹,登上丰乐楼去,凭栏看见面前的风景就像画图一样优美。楼前有雁在斜斜地飞着,雁影与山色融为一体。东风吹送着夕阳,有些寒意,吹得刚喝的酒有点醒了。忽然感觉自己有点老了,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时光再看这些花儿。
伤春的情绪不在这高楼上,而在灯前倚在卧枕上,听着外面雨声打着熏炉的情景。更怕游船的时候,被流水照见自己清瘦的面容。那落花如果飞到西湖底,鱼也会感觉到愁苦。以后不要再到这来了,看着柳絮被吹散,泪水会浸满脚下的草地。  

简析: 作者以描写美景为起笔,准备过片时却笔锋一转,写道被斜阳下的寒风吹醒,感觉到了自己正在老去,这样一个并不愉快的心情。 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写愁,并不是非要用悲伤的风景,只要过渡自然 ,美景也可以转向愁情。 过片荡开一笔,没有再写眼前的风景,而是抒发内心,写自己的愁其实并不在这高楼前,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然后选取了流水和落花这两个最常见的意象,来细写自己之愁。这两句取意常见,但是炼句却十分新颖,特别是“搅翠澜、总是愁鱼”一句,形象生动,词味十足,让我们久久回味。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 秋思
文/阳光灿烂
老柳形衰,残荷影瘦,丛芦暗隐孤舟。雁字南飞,泣声幽怨添愁。又是一度西风紧,暮日沉,寂寞南楼。更萧然,荒草蛩鸣,冷月如钩。
荷香十里知何处,记相知仲夏,人面含羞。缱绻情怀,看鸳鸯影双游。怎料苦雨凄风至,闭重门,珠泪盈眸。莫扶筝,怕断丝弦,怕曲难收。  
呆呆试评: 上片通篇写景,显得有堆积感。列举的意象很多,但是意思只有一个,读来有点小累。 下片转入回忆,属于常见的写法。但是“看鸳鸯应双游”句式没对,这个是三三句式,看词谱此处应是222的句式节奏。结句写得很好,点赞。
作者: 静默纤尘    时间: 2022-10-15 17:06
本帖最后由 静默纤尘 于 2022-10-15 20:31 编辑

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29-静默纤尘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满庭芳·残梅  李清照 〔宋代〕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2)翻译:
阁楼中春天般美好,闲窗将白昼隔在外面,走在画廊里,觉得无限深幽。篆香燃尽了,日影移上帘箔,黄昏将近。自己亲手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何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呢。没有人来,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我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却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3)简析:
这是李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这阙词,起笔“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与词题好似无关,但却描绘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
“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
上结,由赏梅联想到南朝文人何逊迷恋梅花的事,遂与何逊身世有某些共鸣之感。使词情的发展向借物抒情的方向过渡,渐入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过片“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词人以为面对这些不幸,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
下结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代人赋
文/过
落拓青衫,钟陵醉饮,十年重见云英。绰约风姿,佳人依旧身轻。相逢还说相思事,奈萧郎、空负卿卿。月昏黄、人去天涯,粉泪纵横。
依稀记得筵前影,乍秋波顾盼,已暗生情。南浦兰槎,曾经也说鸥(山)盟。有心再把青丝绾,燕双飞、比翼征程。沐东风、羞煞春花,羞煞黄莺。

1)解读:
第一意群:446,事起,交股对仗,点明时间(十二年后)、地点(钟陵)、事件(罗隐与云英相见)
第二意群:46,对云英的姿态。
第三意群:734,相逢后云英倾诉当年情景。
第四意群:344,承第三意群,续诉,罗隐离去后,云英的悲戚情景。
第五意群:换头,7(1)44,回忆筵前的一见钟情,两厢情悦。
第六意群:46,南浦送别场景及相互盟言。
第七意群:734,描写云英内心所想,比翼双飞。
第八意群:344,顺承第七意群。在春风中(如比翼双飞燕),羞煞春花,羞煞黄莺。

2)简评:
问好过儿老师。纤尘试评,多有不当,海涵。
这阙词演绎和再现了罗隐云英当年的故事。精彩而又催泪。欣赏学习了。
除下片第三拍四六句多一字外(想是忘记删掉了),整篇格律韵字无误,且无一重字(可见词汇存量之多)。结构合理完整,意脉清晰,语言流畅,各要点处衔接圆融得当。上片叙述重逢后的感慨和追忆当年相识、离别之情景。下片转入对云英内心世界详细描写。结尾两拍添加了新的内容,有新意且圆融,使得下结更有新意。
探讨:下片尾两拍稍觉平直累述,若有递进或转折会更好。个见哈,说的不对还请老师见谅。

作者: 秋叶    时间: 2022-10-15 17:23
桃蹊32-秋叶
古典词研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第一题,古词解析
声声慢·咏桂
吴文英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简译
清晨的大地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室外的桂花树玉枝高挺,满树重重叠叠的桂花,似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贵妃,她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的粟粒——金桂花。桂花的浓艳香气充斥四周,如果天气一旦转冷,桂花却要像雨雪般地纷纷落下。词人因见地上桂树,即抬头仰望明月,想象中那住在广寒仙宫的嫦娥,孤单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当桂花凋零,满地铺金的时候,我这个淹留在外的羁客,却还是不能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上片从眼前景起笔,人起昭阳”两句,据杨铁夫《吴梦窗词全集笺释》说:“《飞燕外传》:赵飞燕居昭阳宫,与羽林郎射鸟者通,……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舒无疹粟,射鸟者以为神仙。”这里系反用此典。下片入情,三十六宫”言宫宇之多,这里借指月中广寒宫。用借问的手法引出,想把月中桂移到尘世,希望能与嫦娥对饮,虽是假想也反衬了词人淹留在外的孤寂,渴望与亲人团聚。

第二题,作业互评
高阳台       咏桂
桃蹊组09—清风秋月
绿影婆娑,银丹点缀,西风催醒南园。冷露无声,众芳凋尽朱阑。别枝暗剪沾金粟,玉瓣轻、花绕花连。任由它、身锁浮尘,香透云间。
本来旷野逍遥客,奈重门低户,梦里关山。不解冰轮,何期斫守年年。上林阆苑清魂聚,半飘零、终盛红颜。漫赢得,居易零陵,才子折攀。
秋叶妄言
问好秋月师,填好可能没注意,得字出律。
咏物诗词是我头疼也写不好的,总不知道劲往哪使。所以读这首词我是学习的,如果下面说的不当处请谅解。
起拍两个四字句对偶,兴起,直接点题,承句,西风催醒南园,交代时节,地点。冷露无声,众芳凋尽,来衬托唯有桂子香。下片入情,咏物诗词,借物喻人。结拍的零陵古城,有柳子庙,柳子街,惭愧我知识面有点窄,不知道居易零陵是否典故,还是居,易零陵。这个等复评老师的高见。才子折攀,这里应该是折桂的典。如辛弃疾的,月殿先收桂子香。也是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
整首词语句顺畅,布局合理,条理清晰。学习了。不当处请谅解。
作者: @心无悔    时间: 2022-10-15 19:36
词研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02-心无悔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
宋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春色深 一作:春已深)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译文:小院掩映在春色深深的绿树繁花中,楼上小窗闲掩,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独自靠着栏杆,愁情无人可以诉说,只好心不在焉地拨弄着琴弦。云虽无心,却催得暮色早降;微风吹雨,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写身处闺阁的女主人公面对即将逝去的春色,无聊地拨弄着瑶琴,看远处云岫,听轻风细雨,觉梨花欲谢,不胜惋惜。全词上片主要描写环境,下片着重刻划景物,通过从室内到室外的景物描写,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的笔致,写出女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悒怅情怀,表现了女主人公孑然独处的凄寂心境。

二、互评
高阳台·赏桂花/凝嫣
十里长街,年年八月,金风遍染黄英。娜袅娉婷,枝枝欲夺眸睛。莫疑身在芬芳里,似仙源、赏不能停。往来人,谁不堪怜,衣袖香清。
一枝聊自攀于手,叹月中风物,世上瑶琼。今日重逢,依然几许痴情。侬身识比徐娘老,却而还、唤此芳名。试斜簪,素面犹新,云鬓犹明。

试译:年年八月秋风送来,十里长街上桂花盛开,婀娜多姿,枝头上靓丽耀目,不要怀疑身在花儿的芬芳里,好像仙境一样,看不过来,来来往往的人,谁不爱怜衣服上的清香。
暂且用手攀着一枝。感叹月中风景,世上美玉。今天重逢依然痴情,我现在比徐娘半老,却还叫我芳名,试着给自己化一个美美了妆看到自己依然容貌依旧。

简评:这首长调不管从脉络上还有布局上都很不错,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我就说一下,第一重字枝和月、措辞有点欠佳、最后一拍应该是化用云髻斜簪,但是结的不太理想!
作者: 心羽    时间: 2022-10-16 09:54
本帖最后由 心羽 于 2022-10-16 10:20 编辑

第十二讲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残萼梅酸
王沂孙 〔宋代〕
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独立雕阑,谁怜枉度华年。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
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
简译:带残萼的青梅含酸,新挖的沟水澄绿,刚放晴的天气温暖,景色明媚。独自伫立雕栏旁,谁可怜我虚度华年?朝朝计算着清明节将到,料想燕子一定会捎来书信。哪里知道,一点相思的情绪,都入不到诗间。
青镜泛冷光,我无心画眉,任凭花荫沉寂,掩起窗户睡眠。屡次卜问那人归来的时间,不灵验却怨铜钱。有什么人会从天涯寄来书信,说会趁着东风,快快整理归船。即使那时满院杨花,纷飞零落,但还是算是春天过尽之前。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高阳台 残荷
桃蹊007-云儿依旧
夕照平湖,枝残静水,几茎莲柄空悬。寂寞风中,谁记翠绿红妍。曾经叶叶连天碧,驾莲舟、彩袖翩翩。却如今,稿面从容,仰首霞天。
枯枝哀艳情牵袂,任万千怜爱,几度流连。绝影轻摇,似留凄美人间。料得此后枯荷雨,把相思、点滴萦牵。盼归来,历尽沧桑,梦里婵娟。

解读:夕阳照的湖很平,枝残了水很静,空剩了几枝残荷的梗悬挂着。在萧瑟的秋风中,有谁还会记得当时花开灿烂的样子。曾经的碧叶连天、美人们撑着莲舟,彩袖飞扬场景热闹非凡。但现在,这里一片枯槁,只有夕阳相伴。
看着那些枯槁的情景,哀思悄牵人袖。心中有万千怜惜和关爱,所以不断在河边流连。那孤寂的身躯轻摇,像要把凄美留在人间。料想以后听雨打枯荷时,会把想念,又点滴浮上心头。且盼再来时,是风雨过后,梦中又再见娇颜。

浅评:很流畅的一个高阳台,可见云儿姐姐功力深厚,上片写面对秋日的残荷想到以前荷塘碧叶连天的美好情景,而现在青葱不在了,就只有寂静了,笔法自然老到。
下片,起句略感干涩,其他都不错,再就是词中用了、柄空悬、稿面、枯枝、枯荷,感觉情景重叠了。试一试能不能在其他角度落笔。

作者: 凝嫣    时间: 2022-10-16 11:32
古典词研一第十二讲桃蹊组01-过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
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清/纳兰性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简析: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虽然此举可以暂时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鹦鹉念诗之后,留下的则是更多的空虚和无奈。曾经的那些诗是他亲口念给自己听的,而如今,念诗的有情人却变成了一只不解风情的鹦鹉,让人感叹心酸。

这首词写得极为含蓄,甚至纳兰连词中的主人公是谁都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整首词仿佛是许许多多破碎的画面,需要读者在心中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细细品读,还不难发现纳兰在作词时确实颇为用心,就在这短短的三十六个字之间,他分别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笔笔细腻生动,形象传神。
2.互评:
高阳台
文/风与雪
柳絮纷飞,红英乱坠,枝头杜宇声残。独立空庭,深杯饯送春还。蔷薇不管东风老,架长条、叶翠花繁。语呢喃,紫影双双,燕子翩跹。
绿杨深处溪桥畔,记当时游乐,笑揽香肩。自别天涯,唯凭归梦痴缠。今朝又负佳人约,料相思、欺上眉弯。叹连连,一抹斜晖,低映栏杆。
过问好雪师,过斗胆说几句哈B8此阕词没题目,看了几遍!当是回忆怀人相思之作。
起拍景起,红英乱坠,杜宇声残,又是叶翠花繁,景有点乱。杜宇暮春啼叫,红英乱坠应该是落花时节,但是后边又来了一句叶翠花繁,景与情不搭。深怀不知何意。
下片回忆过去与恋人或者情人相会时以及今朝又负美人之约的情景。雪师的词遣词造句精巧,婉约凄清。学习了。
作者: 婳兮紫若    时间: 2022-10-16 15:40
本帖最后由 婳兮紫若 于 2022-10-16 15:47 编辑

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36-婳兮紫若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送翠英)
蒋捷 〔宋代〕
燕卷晴丝,蜂黏落絮,天教绾住闲愁。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
芳尘满目悠悠。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从前心事都休。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莫思量,杨柳湾西,且棹吟舟。

试译:飞燕缠绕着晴丝,游蜂粘连着落絮,连天都有解不开的闲愁。赋闲中又到了粉谢红残的清明节。佳人经常做女红的窗中透出青白色的灯晕,女子的细语犹在耳边,人却已走远。留春不住人也难留,这情形真令人感伤。
着眼处灰尘堆积,问那清脆的环佩之声如今萦绕在谁的楼中?斟一杯伤别的酒只愿醉里不再伤心不再留恋。飞去的莺儿纵然随风返回,可曾经的美丽庭院已经成了断垣残桓。不要再想了,不如去种满杨柳的西湾荡舟吟诗吧。

简析:这是一首伤春伤别词。看题目应该是送别相恋之人,联系作者的身世和词中之语也可能深怀亡国之痛。起笔用“燕卷晴丝,蜂黏落絮”的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留恋不舍的心情,下面用春光的凋谢来衬托美人的离去,悲上加悲,可想见其悲伤无奈之情。

过片“芳尘满目悠悠”想象女子离去后的凄凉之境,也可以说国家灭亡后的破败之象。煞尾因为这些清愁无法解决也无法面对只能消极的用游玩喝酒吟诗来排遣心中的苦闷。用词细腻洗练,语境悲凉萧疏,布局跌宕起伏铺陈有致。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秋思
桃蹊37—小小草

残月窥人,秋风扫叶,无眠倍觉添凉。独倚阳台,寒声挤进纱窗。难言尽在中秋后,把心思、揉搓抻长。望前方,一路街灯,一地清霜。
江南总是空相忆,叹青春如昨,转眼沧桑。多少高光,但余梦里疏狂。沉沉回首衷情处,寂无声、难掩荒凉。怅生涯,瘦了腰身,负了馨香。

浅解:
第一意群:“残月窥人,秋风扫叶,无眠倍觉添凉。”起笔景情结合点明时间心情,不说自己望月不眠而说是月亮在看人,拟人手法用的漂亮蕴藉,月光清冷的照着自己,秋风狂着地上的扫落叶,深秋夜景在失眠的人眼里更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起笔不错,四字句对仗工整。

第二意群:“独倚阳台,寒声挤进纱窗。”承无眠而来,点明人物动作和环境,挤字用得好,本来秋风扫叶的声音是窗外的,却不依不饶的钻进纱窗钻入无眠人的耳中。

第三意群:“难言尽在中秋后,把心思、揉搓抻长。”这几句应该是词中主旨所在,中秋二字揭示是思乡怀人,中秋短暂的团聚旋又分别,以致自己因思念感伤而心肠皆乱。“把心思、揉搓抻长。”比喻新奇,赞!

第四意群:“望前方,一路街灯,一地清霜。”煞尾收结上片,虚实结合,从阳台望出去路上街灯的灯光都像清霜一样给人寒凉的感觉。

第五意群:“江南总是空相忆,叹青春如昨,转眼沧桑。”过片感叹时光流逝美好不再,作者青春年少时是在江南度过的,应该留下很多美丽的情形。

第六意群:“多少高光,但余梦里疏狂。”承过片意,从前的高光时刻只有在梦中重温。写出了作者此刻的感伤。

第七意群:“沉沉回首衷情处,寂无声、难掩荒凉。”这几句是心理描写吗?心里一片荒凉寂寞?原谅额才疏学浅,这几句不是太明白。

第八意群:“怅生涯,瘦了腰身,负了馨香。”结句收束全篇,慨叹现状,辜负了风花雪月只落得影瘦心凉。

学评:小草师这首词是感时伤怀之作,现实题材。语言清新流畅,用词精巧。看上片以为是思乡怀人,整体读下来才知是伤己。上片情景交映描绘作者的心情,从视觉到声觉到感觉,层层递进,问题不大,只是中秋二字在整首词中的作用几乎没有。另外可能是疏忽大意了,把心思、揉搓抻长。搓字处应仄。
下片直抒青春不再人事沧桑之感慨,沉沉回首衷情处,这句不是太理解,衷情处是作者心里还是从前的美好?荒凉和沧桑意思也差不多,个人认为“沉沉回首衷情处,寂无声、难掩荒凉。”这几句和前面表达的意思重复了,下片读来感觉偏虚,如果能腾出篇幅接中秋意实笔描写自己只身在外的不易会不会好点。学评不当处望见谅并请复评老师斧正。
作者: .追梦    时间: 2022-10-16 15:53
古典词研一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15-追梦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贺新郎·夏景
苏轼 〔宋代〕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翻译: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分析: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从艺术上看,上片主要写佳人,但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姿容,而是先写佳人的扇和执扇的手;下片别开异境,前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和谐自然。此词之意蕴,冠绝古今,取景清幽,意象清隽,托意高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重阳
文/秋叶
九菊初开,层林尽染,时光又近重阳。托雁传书,家中桂酒飘香。何时客里能消疫,再重逢、把酒茅堂。忆当年,九日登高,尽诉衷肠。
而今孑影深深院,望遥遥客路,倍感凄凉。更惹相思,无心云鬓梳妆。红笺小字书中老,写情思、纸短情长。盼归来,鸳枕同眠,共读西窗。

追梦试评:问好秋叶老师,小词格律无误,遣词古雅,文笔流畅,一首重阳思亲的小词跃然纸上。
我们来看:
上片第一拍(九菊初开,层林尽染,时光又近重阳)起拍点出时间。(九)字可考虑换个字,并且和(重阳)也有重复之意。

上片第二拍(托雁传书,家中桂酒飘香。)托大雁传信,个人感觉景物渲染有些少,就匆匆入情了。

上片第三拍(何时客里能消疫,再重逢,把酒茅堂)这一拍是不能重逢的原因,疫情阻隔,写了作者的期盼,与远方的人早些团聚,顺承第二拍写,很不错。唯(酒)字与前面重复。

上片第四拍(忆当年,九日登高,尽诉衷肠)这拍写回忆过去时登高的情景。(九)与前面重复。

下片第一拍(而今孑影深深院,望遥遥客路,倍感凄凉)这一拍把镜头拉回现在,与歇拍过渡自然。只是,(客)与前面重复,(望遥遥客路)这句话,表达模糊了,(客路)多指异乡,旅游之路。

下片第二拍(更惹相思,无心云鬓梳妆),递进一步写相思愁苦,(更惹相思)一句没味,有拼凑之嫌。

下片第三拍(红笺小字书中老,写情思,纸短情长),(思)与上面重复,这一拍,重复累赘之意颇多,(红笺小字,写,纸)意思很相近,没有更好的表情达意。

下片第四拍(盼归来,鸳枕同眠,共读西窗),这一拍意思到了,也算是写到了积极的一面,只是(鸳枕同眠)略显直白无味,其他尚可。

总结:这首词还是很成功的,只是在布局谋篇上还可以梳理一下会更好。感觉上片入情过早,导致整首词叙述部分有些偏多。所以下片感觉写着写着就缺乏力度了,就说这么多吧,乱言之处,还望莫怪w🌹8£

作者: 云儿依旧    时间: 2022-10-16 16:50
古典词研一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07-云儿依旧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剪梅   忆别
宋  李石
红映阑干绿映阶。闲闷闲愁,独自徘徊。天涯消息几时归,别后无书人梦来。
后院棠梨昨夜开。雨急风忙次第催。罗衣消瘦却春寒。莫管红英,一任苍苔。

赏析:“红映阑干绿映阶”一幅幽美的繁花似锦之图,春光无限。“闲闷闲愁,独自徘徊”然主人公却面对大好风景心绪全无,反是徘徊于闷与愁之境,着实令人不解。“天涯消息几时归,别后无书人梦来”承上拍道出原因。皆因思念之人远离天涯,一别就连书信都没有,虽有梦中相依暂得慰籍,却醒来更添惆怅。
“后院棠梨昨夜开。雨急风忙次第催”,流光无声,不经意间棠梨已是盛开,然暮春时节的风雨却将之无情揉碎,虽写景却也道尽了主人公大好的芳华损却在无尽的风雨中。“罗衣消瘦却春寒。莫管红英,一任苍苔”,罗衣消瘦,可见相思之苦已是让人憔悴不堪,然内心的坚守依旧,与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异曲同工。结拍的“莫管、一任”充分表达了主人公的心声。无论红销香尽,无论时光荏苒,一颗不变的心在此永恒守候,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无一丝刻意渲染。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秋花
文/桃蹊-安新
荒草丛中,疏篱影里,淡妆明艳惊人。雅服盈盈,含情立向红尘。丝丝细雨潇然下,弄娇颜、宫粉轻洇。又难禁,零露漙漙,泪眼纷纷。
凄凉可为芳华尽,况西风断续,蛩响黄昏。仍盼佳期,为谁起舞湘裙。堪怜玉骨藏深愿,只拼将,舒展苍垠。又争知,明日园中,剩几香痕。

问好安新组座。云儿依旧解读:
荒草丛中,疏篱影里,淡妆明艳惊人。起拍荒草、疏篱点明物之生长环境,一“荒”一“疏”烘托出一份凄凉的基调,紧接的六字句以“惊人”二字造出了非凡声势。略感可再含蓄一点。
雅服盈盈,含情立向红尘。第二拍,以拟人手法来对秋花作进一步的描述。此拍中的“雅服”与前拍的淡妆虽有重复之嫌但前后的呼应很紧,并著以“盈盈”的形态,令人读来如同眼前。同时,这里也显出了前拍“惊人”二字落笔之重。第一第二拍从环境及形态来渲染所咏之物,除个别遣字之外很得长调铺叙之法。
丝丝细雨潇然下,弄娇颜、宫粉轻洇。第三拍本身来看没有任何问题,细雨轻如丝,濛濛欲湿衣,细腻的笔法将拟人化的花朵在雨中之状体现的非常生动。只是在前后的关联中,这一拍的“细雨”还是感到来的有些突兀。
又难禁,零露漙漙,泪眼纷纷。那既然第三拍呈雨瀟瀟,则后跟的露、泪抱的太紧而少了些许宕开。不若将露放在第三拍上,如:更缘凉露瀟然下…又难禁,瘦怯偎烟…。这里云儿依旧妄言了。组座大可忽视哈。

凄凉可为芳华尽,况西风断续,蛩响黄昏。过片由上片的描述转入情感的抒发,一声可为芳华尽之无奈之情随之而出,只是个见“蛩响黄昏”略偏离了轨道,是否可以“况西风断续,还逐香魂”。
仍盼佳期,为谁起舞湘裙。本拍作者设身处地为花所着想,一声“为谁”既是对花的怜悯亦是对自身迷茫所问,赞一个。
堪怜玉骨藏深愿,只拼将,舒展苍垠。由上拍延伸,本拍自然带出“堪怜,拼将”点出了秋花之独抱一腔幽怨依是灿烂于天地之间的一份情愫。
又争知,明日园中,剩几香痕。结拍由眼前之景之情延伸向未来拓展,读罢令人觉得咀嚼文字,唇齿间尚留下一份怦然于心动的余味,
以上个见,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多多包涵。期待老师的点拨与指正。


作者: 樱宁    时间: 2022-10-16 21:05
本帖最后由 樱宁 于 2022-10-16 21:57 编辑

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11-樱宁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 北宋 · 王观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问东君,因甚将春,老却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软,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

作者生平:王观(1035~1100),字通叟,号逐客,泰州如皋(现江苏如皋)人,为胡瑗门人,北宋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王观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白话译文:桃花红了,柳条青了,春色已有了三分。离人不归,看着草儿青青,空教人怨恨出门在外的人。黎明的时候下了几点催花雨,半梦半醒间倚着枕头听见。想问问春神,为什么催化春景却老了闲人。东郊十里春光好,立刻安排整顿车马去郊游。趁着大好春光,去寻觅美丽的桃花。红色的官服、高官大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黄金的腰带到头来不过是虚名而已。千万不要生出悲秋和伤春的闲愁。

简析:此阙深得婉约蕴藉之妙。细处选景,显得真实、细腻而感人,感发娓娓道来,最后揭示主题。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暮春
玄汐
蕙草流芳,楝花浸秀,暖风十里悠扬。拈字成行,不知心向谁忙?那时同醉皆宾客,把酒斟、甚是疏狂。自飘零,何几从前,多见风凉。
重来已是烟云散,叹平生多累,佯作坚强。怕见花开,清流不奈矜张。青莲一叶江湖底,纵汪洋、仍见周郎。莫愁吟,满目青山,尽在诗床。
玄汐老师你好,樱宁试评。
白话翻译:蕙草青香,楝花秀丽,十里和煦春风。写了成行的心情,却不知该寄给谁。记得当时做客同醉,甚是疏狂。自分别后,再也回不到从前。旧地重游不见故人,感叹平生苦累,自己故作坚强。怕看见花开,清澈的流水经不起风浪。(这里的翻译存疑,待定)多希望像太乙真人的莲舟一样,纵然相隔千里也能飘然而至。不用发着愁念叨,满目青山,都在我的诗里了。
这里挑几处毛病,不当处还请见谅。
一,造境有些冲突,前有暖风十里后有多见风凉,虽然一个实景一个借喻但两个风,看起来还是有点乱。上片花开和下片怕见花开,上片赞美花营造丽景,下片怕花开,两者情调略有差异。
二,字句语意上稍嫌模糊尚待精炼,理解上造成难度。如“何几从前,多见风凉”“重来已是烟云散”“清流不奈矜张”


作者: 凝嫣    时间: 2022-10-17 05:52
研一桃蹊组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22-阳光灿烂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渔家傲
朱服(宋代)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于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翻译:
小雨绵绵,和风细细,千家万户掩映在青濛的烟柳里。雨中飘零的落花留恋着故枝,却粘在地上再不能飞起,生命伴着春天随流水东去,这情景真令我忧愁无际。
三春好景能有几许?频频沽酒也挽留无计。请告诉东阳的酒肆,我要尽情喝个酩酊大醉,今天的乐事将来回想时,都会化作伤心的眼泪。

简析:这首词书写惜花伤春的情绪,上片“恋树湿花飞不起”句饶有韵致。作者通过对春天落花的感受,认识到美好时光的的短暂,抒发了忧愁无奈的情怀。手法细腻巧妙,生动形象,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下片书法作者有感于好景不长,因此借酒消愁的情状。尤其欣赏“而今乐事他年泪”之句,可谓一意化两之法。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桃蹊38-无言
《高阳台》 秋日有思
残叶堆阶,凄风扫径,昨朝一雨秋深。天色微茫,莺燕飞去无音。粉黛乱草连池畔,似浮梦、着雾来侵。正堪嗟,游侣嘻声,又惹芳心。
三年千里他乡路,奈昔时欢悦,终付空沉。闲里窗前,时有清泪沾襟。离情未了头先白,把思愁、挽上云簪。又何妨,往事成尘,只话当今。

阳光灿烂读解:
凋残的树叶堆满台阶,凄凉的秋风扫荡着小径,昨天早上的雨使秋天更增加了几分秋意。天色迷蒙不清,莺燕静静地飞去。池畔的乱草地上落下粉色的花,像梦一般,还有淡雾笼罩。正在暗自叹息,旁边游伴的戏闹声,又惹芳心萌动。
在异乡三年,和故乡隔着三千里,奈何过去的欢愉的景象,都消失无处寻觅。在窗前有时的想起此事儿 就会泪湿衣襟。多少年来没有忘记离别的感情,但是我的头发已白了,只有把因愁丝思而白的头发 用像云样的簪子挽起来。又能怎样呢?往事云烟一样的消失,只有珍惜当下吧!

试评:老师这首《高阳台》格律韵字均没有问题。主题是羁旅之愁。下面说说一些看法。
先看上片,天空老师先从景物开始起兴,就是昨朝一夜秋深之句让人费解 昨朝二字有待于斟酌,有点在时间上不明所以 ,昨朝改为晓晨比较合适。第二拍,莺燕飞去无音,不知何意 ,莺燕指代不明啊!语言组织存在异议。第三拍的“粉黛乱草连池畔”句中的粉黛一词属于用词不当,粉黛在古词当中,应该是指i佳人,丽人之意,第四拍“游侣嘻声,又惹芳心”之句搭配不协调,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下片的第一拍“三年千里他乡路,奈昔时欢悦,终付空尘”中的三年千里他乡路存在用词不准,句法上也存在问题,此拍有堆砌辞藻的嫌疑。第二排的闲里窗前是不知何意?词句搭配存在问题。第三拍的离情未了头先白,情未了和头先白之间的词意不搭配,第四排拍“又何妨,往事成尘,只话当今”和第三拍在结构上连贯不畅。缺少联系,需要补的太多。
总体来说这首词立意谋篇结构应该有雏形,还注重过片,但是由于有些句子句法问题,表意模糊意,导致情感抒发混乱不畅,主要还是句法没掌握好,在炼字炼句还距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俺这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望无言老师不要介意,有待复评老师斧正,谢谢!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2-10-17 10:23
本帖最后由 风起的地方 于 2022-10-18 14:00 编辑

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08—风起的地方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简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到处都是一片寂静,看不到她的足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儿了,记得喊她回来和我们一起住。谁都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如果想知道,只能问问黄鹂,可是黄鹂婉转鸣叫,又有谁能听懂它的意思呢?一阵风吹来,黄鹂鸟又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赏析:此为惜春之作。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上片直接入题描写了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以及对春天的离去的惋惜之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下片转到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是又希望黄鹂鸟能知道春天的去向,却又不知道黄鹂鸟的叫声,最后黄鹂也飞走了。全词构思精妙,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 ,给了春天以人的特征,作者的惜春之情在近乎口语化的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高阳台》 秋日有思
无言
残叶堆阶,凄风扫径,昨朝一雨秋深。天色微茫,莺燕飞去无音。粉黛乱草连池畔,似浮梦、着雾来侵。正堪嗟,游侣嘻声,又惹芳心。
三年千里他乡路,奈昔时欢悦,终付空沉。闲里窗前,时有清泪沾襟。离情未了头先白,把思愁、挽上云簪。又何妨,往事成尘,只话当今。
试评:问好老师。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通过残叶,凄风,秋深,乱草等等物象描写,传达了一个比较忧伤的基调。游侣嘻声,又惹芳心,那那一对对游玩的情侣的欢笑声又缭乱了寂寞的心,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学习了。似浮梦、着雾来侵,没看懂,抱歉啦。
下片起拍感觉过实了,回忆过去的欢乐,终究还是空空。因为思念,时有清泪沾襟,头发也白了,,终于能洒脱一点了,往事就让她随风而去吧,只活在当下吧。
全词脉络清晰,取景合理,衔接的也比较紧密,只是有个别地方需要打磨。

高阳台 暮春
玄汐
蕙草流芳,楝花浸秀,暖风十里悠扬。拈字成行,不知心向谁忙?那时同醉皆宾客,把酒斟、甚是疏狂。自飘零,何几从前,多见风凉。
重来已是烟云散,叹平生多累,佯作坚强。怕见花开,清流不奈矜张。青莲一叶江湖底,纵汪洋、仍见周郎。莫愁吟,满目青山,尽在诗床。
试评:问好老师。全词格律无误。这是一首感怀兼怀人之作,起拍蕙草留芳,楝花浸秀,暖风十里悠扬。此景应是春光明媚为乐景。接着就直接说自己写了很多书信,却不知心是为谁而迷茫。感觉过渡有点快了,何几从前,感觉凑字了。叹平生多累,累字有点实了,不知能否用多是来换一下。青莲一叶江湖底的“底”能否作“去”呢?试评不到之处,请老师见谅哈!

作者: 乐土    时间: 2022-10-17 19:10
第十二讲作业 乐土

第一题,赏析古词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张志和-小学75首必背古诗

少年头条 - 小学75首必背古诗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释

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第二题,互评
高阳台·咏桂
桃蹊03-呆呆
色不关春,神无恋夏,秋风一扫成金。小朵轻柔,天香自在人心。黄昏院里悠闲处,悄纷飞、拂上衣襟。步犹疑,怕踏仙姿,揉碎知音。
鹧鸪一曲缘清照,记菊羞梅妒,墨客常吟。俗子依然,千年厚爱而今。西窗偶遇孤单夜,把花儿、融入杯斟。酒香醇,隔断闲愁,更阻寒侵。l

乐土简评:小词叙事加抒情,上片描写桂花,惜花。下片从历史人文方面续写桂花。爱之切,入酒进一步享受它的美。语言流畅明丽,情再深些就更好了。
作者: 玄汐    时间: 2022-10-18 15:19
桃蹊39-玄汐  第十二讲作业
一、解析古人之作: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桂花不被收?
《鹧鸪天·桂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盛赞桂花,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全词自始至终都像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风格独特,笔法巧妙,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二、互评
高阳台 重阳
桃蹊10—江沉鱼

月上西厢,屏间夜色,临屏低唱清弹。
不是相思,偏惹愁煞无眠。
多情正是无情客,纵天涯,何处身安。醉更深,放酒长歌,孰唤先贤?

摊书漏断烟尘里,更天风着力,好到蓬山。
别是孤怀,独享片刻清欢。
蒹葭十里轻舟路,暮沉沉,欲向凭栏。梦何时,花落溪桥,一自潸然。
解析:玄汐问好鱼鱼!起拍点名时间地点,人物,月上西厢,屏间夜色,临屏低唱清弹。”句子古色古香,屏字重了,倒也无碍,一帘月色上西厢,一首曲儿轻轻弹,景造出来了,夜深人静,曲起,思飞,下一拍无缝衔接;
不是相思,偏惹愁煞无眠。”此时作者用了一个否定句,不是我相思,为何还愁起无眠呢,下面为此拍做了解说,很棒的立意,上片句句之间感情线的流淌...循序渐进,中规中矩,值得赏学。
  过片的衔接有些些断裂,不如上片来的舒服,但句子仍然是好看的。整篇作者落字轻快,情调婉约,惆怅之中又兼和豁达。


作者: 天空    时间: 2022-10-19 12:07
本帖最后由 天空 于 2022-10-19 12:15 编辑


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溪 40-天空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评注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

翻译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 ,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 无绪 ”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 ,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 ,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 ,读时一字一顿 ,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 ,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 ,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 ,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客情之冷落 ,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 ,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 此去”二字 ,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2、互评
高阳台·咏桂
桃蹊03-呆呆
色不关春,神无恋夏,秋风一扫成金。小朵轻柔,天香自在人心。黄昏院里悠闲处,悄纷飞、拂上衣襟。步犹疑,怕踏仙姿,揉碎知音。
鹧鸪一曲缘清照,记菊羞梅妒,墨客常吟。俗子依然,千年厚爱而今。西窗偶遇孤单夜,把花儿、融入杯斟。酒香醇,隔断闲愁,更阻寒侵。
【天空互评】
问好诗友,这是一篇咏物之作。上片起拍从桂花的色、神对起直接入题,用春夏来反衬渲染。二拍续笔形态、香味。三拍交代时间地点,黄昏院里。歇拍写人的感受。脉络清晰,语言流畅,安排精巧,学习啦!转头“鹧鸪一曲缘清照,”我没有能理解作者的意思。“记菊羞梅妒”这句对比渲染我感到有点不切。菊高雅,梅纯洁。桂花怎么能与它们相比呢。“墨客常吟。俗子依然,千年厚爱而今。”没有写出桂花的精神品质,笔是不是有点泛,是不是没有落到实处呢。“西窗偶遇孤单夜,把花儿、融入杯斟。酒香醇,隔断闲愁,更阻寒侵。”闲愁,寒侵,是不是有点跑题。题目是咏桂,上片描写桂花可以,但是下片是不是应该由桂花生发呢?咏物托物言志,方为高妙!咏物诗词常用技法或手段
要求我们要精准刻画,仿佛形容,不即不离,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还要做到物情交融,最后还要做到比兴寄托。当然这个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我们一起努力吧!


作者: 天空    时间: 2022-10-19 12:07


词研第十二讲作业
桃溪 40-天空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评注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年复一年。
⑤风情:风流情意。

翻译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 ,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 ,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 无绪 ”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 ,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 ,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 ,读时一字一顿 ,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 ,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 ,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 ,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 ,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客情之冷落 ,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 ,无比清丽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 。“ 此去”二字 ,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2、互评
高阳台·咏桂
桃蹊03-呆呆
色不关春,神无恋夏,秋风一扫成金。小朵轻柔,天香自在人心。黄昏院里悠闲处,悄纷飞、拂上衣襟。步犹疑,怕踏仙姿,揉碎知音。
鹧鸪一曲缘清照,记菊羞梅妒,墨客常吟。俗子依然,千年厚爱而今。西窗偶遇孤单夜,把花儿、融入杯斟。酒香醇,隔断闲愁,更阻寒侵。
【天空互评】
问好诗友,这是一篇咏物之作。上片起拍从桂花的色、神对起直接入题,用春夏来反衬渲染。二拍续笔形态。三拍交代时间地点,黄昏院里。歇拍写人的感受。脉络清晰,语言流畅,安排精巧,学习啦!转头“鹧鸪一曲缘清照,”我没有能理解作者的意思。“记菊羞梅妒”这句对比渲染我感到有点不切。菊高雅,梅纯洁。桂花怎么能与它们相比呢。“墨客常吟。俗子依然,千年厚爱而今。”没有写出桂花的精神品质,笔是不是有点泛,是不是没有落到实处呢。“西窗偶遇孤单夜,把花儿、融入杯斟。酒香醇,隔断闲愁,更阻寒侵。”闲愁,寒侵,是不是有点跑题。题目是咏桂,上片描写桂花可以,但是下片是不是应该由桂花生发呢?咏物托物言志,方为高妙!咏物诗词常用技法或手段
要求我们要精准刻画,仿佛形容,不即不离,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还要做到物情交融,最后还要做到比兴寄托。当然这个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我们一起努力吧!


作者: 江沉鱼    时间: 2022-10-21 21:59

桃蹊组10~江沉鱼

高阳台  南宋吴文英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清圆。   

词句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平韵格。
宫粉:审中粉黛,借喻梅花。周邦彦《六丑》词:“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经宫人喻花,与此同。
仙云:状梅花飘落姿影。
古石埋香:原指美人死去,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李贺《官街鼓》诗:“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此处借喻落梅。
金沙锁骨连环:延州有妇人既绞,有西域胡僧谓此即锁骨菩萨。众人开墓,见遍身之骨,皆钩结为锁状。见《续玄怪录》。这里指梅花虽落但精魂尚在。
南楼句:李白《与李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古笛曲有《梅花落》。
庭上二句: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化用其意,因梅已半落,故云“月冷阑干”,阑干,横斜错落的样子。
寿阳空理愁鸾:寿阳公主空对镜发愁。寿阳公主,即着梅花妆者。鸾,镜子。
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三国时吴人孙和月下舞水晶如意,误伤邓夫人颊。太医以獭髓杂玉与琥珀合药敷之,愈后无瘢痕。见《拾遗记》。此处合前句意谓梅花落尽,无人调之为寿阳公主补瘢增色。
孤山句:孤山在杭州西湖滨,北宋初林逋隐居于此,遍种梅花并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后孤山仍以梅花著称。
离魂难倩招清些:《楚辞》句法,意即离魂难招得回。些(suō):语辞。
缟衣:白衣。
解佩:解下佩带的饰物。


高阳台 秋思
文/静默纤尘

雨过添凉,云移织暮,一亭秋色凄然。孑影斜阳,波光摇梦成烟。天涯望断家山远,奈西风、归计吹残。剩樽前,零落霜枫,凄冷栏杆。
凭栏遥想当年事,共幽欣月下,密语溪边。惬意光阴,可堪共我华年。无情岁月堪何奈,远天涯,也未垂怜。只留他,旦暮凝眸,尽数归船。


沉鱼简评:开篇对仗工稳,后承接顺畅,秋色凄然,孑影斜阳,画面感强,波光句可酌。天涯望断家山远句,稍显突兀。过渡可,凄冷栏杆,凭栏遥想,
故事自然而然发展,用句可酌,栏字上下两句同时存在,在语感上稍显重叠,后承接故事个别词语可酌,如:共幽、密语……
总体来看,这篇词,谋篇布局还不错,闺中密事,我见犹怜。以上均为个见,如有不妥,还请见谅!

作者: 天空    时间: 2022-11-2 16:31
君雨墨 发表于 2022-10-12 12:46
研一桃蹊组第十二讲作业:
桃蹊-君雨墨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修改)
天空
空院寥寥,长宵耿耿,窗前萧索寒侵。帘月如钩,繁星黯淡难寻。庭中风卷黄枯叶,怎奈何、元是秋深。念潇湘,去雁无踪,泪掩孤心。
忆曾共渡芙蓉浦,伴兰舟轻发,执手欢吟。水碧清香,菱歌曲和欢忱。旧游已去愁些许,对昏灯、只影伤今。又凝眉,谁遣新愁,漫撒西岑。
作者: 月光曲    时间: 2022-11-13 20:47
古典词研一期第十二讲作业:
桃溪 25月光曲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商怨· 夜泊歧槎
朱祖谋·清代
蛮江呜咽向夕敛。又劲风吹滟。似有归渔,笼镫重系缆。
孤村馀更紞紞。夜渐深、向谁肝胆。沙月冥迷,荒萤三四点。
翻译:
清江水浩浩荡荡呜咽着奔向快要落山的夕阳。船只被猛烈的风吹得动荡不安起来。江面上好像有晚归的渔船,渔人提着灯笼重新系好船的缆绳,急忙回家。
小小的村落,人们渐渐睡去,村庄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白天热闹的锣鼓声还有一丝丝回音萦绕在空气中。夜越来越深,而孤独的我这个时候又能与谁推心置腹的交流呢?只有沙滩上昏暗的月光照着荒野上三四点流萤忽明忽暗到处飞窜。
简析:
首拍,蛮江呜咽向夕敛。描绘了黄昏时候蛮江的景象,呜咽一词奠定了全词凄凉的基调。第二拍,又劲风吹滟。进一步描写凄清景象。歇拍,似有归渔,笼镫重系缆。时空转移,从远到近,从面到点,具体到渔人的动作,实写。
过片,孤村馀更紞紞。从视觉转换到听觉,虚写。想象村庄热闹的白天的锣鼓声现在只有丝丝余音。第二拍,夜渐深、向谁肝胆。入情,面对如此凄清的夜晚自己开始感叹。煞尾,沙月冥迷,荒萤三四点。景结。昏暗的月光,荒野上的流萤,都代表作者此时孤独的心情。
整首词选取了呜咽的蛮江、夕阳、劲风、归渔、孤村、沙月、荒萤为意象。营造了夜泊歧槎凄清孤寂的氛围,情景交融,既写出夜的寂静,也说明了泊的所见。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凄清无助的思想感情。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高阳台》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樱宁
丛桂香浓,阶兰秀茂,清秋恰是平分。一鹤飘然,将身寄与孤云。青山西岸深居处,日半竿、才醒闲身。沏新茶,相看黄花,约略和春。
流年莫问菱花镜,但凭书觅乐,借酒销魂。佳景芳时,须要心上无尘。眼前身后浮名利,且忘机、何苦劳神。正开颜,一半逍遥,一半天真。
简评:
细品全文,意脉流畅,衔接足见功底。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可知作者文化底蕴深厚。
   这是一首隐居闲适之作。“高阳台”整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抒情有机融合,使其自成一体,闲云野鹤的生活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读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前面铺述到位, 结尾一半逍遥,一半天真”, 情景自然升华,为全篇之高潮。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情感。同时修辞手法别致。欣赏学习了。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