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728|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二十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1102

主题

1491

帖子

55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21:5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2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8
沙发
发表于 2025-8-3 09:01:5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六讲作业:
雨竹30-星光有时

1.阅读
多丽 黄鹤楼燕集
清末民国初 • 邓嘉缜
试登楼。一卷横锁双流。莽苍苍、西来东注,奔腾不肯回头。长风烟、汉阳晴树,带斜阳、鹦鹉芳洲。风景无殊,江山如昨,几人酾酒豁吟眸。早难道仙人鹤杳,歇绝便千秋。肯辜负、岸边垂柳,柳外轻鸥。
甚年光、乌飞兔走,一般逝水难留。且摩挲、江干立鹄,更呼唤、水底潜虬。酌我琼卮,酬君大斗,便无玉笛也清幽。须办得、人生行乐,富贵等浮沤。划然啸、楚天澄碧,宿霭全收。
简译:
试登上黄鹤楼,只见山峦如卷轴般横锁长江汉水。江水莽莽苍苍,自西向东,奔流不肯回头。汉阳晴树增添了长空风烟景致;夕阳映照下鹦鹉洲芳草萋萋。风景依旧,江山如昔,多少人在此饮酒赋诗、纵目远眺。难道真如传说中那般,仙人乘鹤一去不返,就此断绝了千年?怎忍辜负岸边垂柳,和柳枝外翩飞的白鸥?
时光如飞鸟疾走、日月轮转,江水也这般流逝难留。且抚摩江边矗立的石雕鹄鸟,再呼唤水底潜伏的虬龙。斟满我的玉杯,敬你大斗美酒,即便没有仙人的玉笛,此刻也足够清雅幽静。须知人生应当及时行乐,富贵如同水上泡沫般虚幻。突然一声长啸,但见楚地天空澄澈碧蓝,久聚的云气全然消散。

简析:
此词起句简洁有力,扇面对的倒装和各处三字句均引发跌宕起伏气势效果,结尾倒数第二拍点出立意,尾拍以景事结,余韵悠长。

2.互评
多丽•竹
文/迦南
向芸窗,影摇素壁娉婷。乍疑它、芳魂化碧,猗猗幻出云形。细茎柔、偏含劲节,纤叶密、更显空灵。雨后含烟,风前叠翠,无边幽意自斜横。更添得、三分清气,伴我读黄庭。凝眸处,潇湘缩影,渭水回汀。
想幽人、当年亲植,几番风雨曾经。纵无花、也成风雅,虽骨瘦、亦抱孤清。白石词工,板桥墨韵,未妨标格久浑成。待分取、云根半亩,栽向小池亭。尘埃外,淡然自适,静对浮生。

星光试评:
一)解读:
竹影向书房窗前的素壁上轻轻摇曳,姿态美好。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芳魂化作碧玉,柔美的竹子幻现出云雾般的形态。纤细的竹竿看似柔软,却暗含坚韧的节骨;细密的竹叶更显空灵。雨后的竹梢笼罩着轻烟,风中的竹丛层层叠翠,那无边的幽静韵味自然地斜逸横生。更添得三分清气,陪伴我诵读《黄庭经》。凝神细看时,如对潇湘缩影,(神思)渭水回汀。
想起当年高士亲手栽种的竹子,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即便不开花,却自有一番风雅;虽然枝干清瘦,却始终怀抱孤清。姜夔词中的竹韵,郑板桥笔下的墨竹,(即便不是因为他们)也不妨碍竹子浑然的标格和风骨。待我分取半亩云间的山石,一并栽到我的小池亭畔。在这尘世之外,和竹子一起淡泊自得,静对浮生。

二)分项:
01.格式无误。
02.格律无误。
03.无生涩之词。
04.无重复啰嗦之处。
05.无明确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但古人也有不少使用。诗友上下片各有一组扇面对,其它也有多处四字对,使得词作骨干枝节停匀,词品疏爽流丽,欣赏学习了!
06.词作立意咏竹,上片细致刻画,下片引用联想虚写,尾拍加入作者主体,点题收尾。立意很明确是“淡然自适,静对浮生”。
07.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之处。惟上片尾拍“凝眸处,潇湘缩影,渭水回汀”中潇湘缩影和渭水回汀属于虚笔,感觉“凝眸”不妥。
08.无意脉断裂处。
09.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不少。起句精彩,用了一个状语前置 “向芸窗,影摇素壁娉婷”,对偶句中有“雨后含烟,风前叠翠”的四字对仗和“纵无花、也成风雅,虽骨瘦、亦抱孤清”扇面对,议论有力。
10.运用典故有《诗经•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潇湘妃子、渭水钓竿等,其它可能还有。

三)总评:
词作以作者观察竹影切入,依次描写了竹的色形体态及整体形象气质,结于"潇湘渭水"的联想,虽实写为主,但首尾俱见潇洒空灵。
下片虚写,通过"想幽人"转入历史维度,用"白石词工,板桥墨韵"点出文人传统,并议论,宜继续升华出立意,此处接“待分取”略突兀,建议直接接尾拍的“尘埃外,淡然自适,静对浮生”的主题意思(后两拍调换一下),以“栽向小池亭”景事结收束全篇,可能起到更佳效果。
个见仅供参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1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2
板凳
发表于 2025-8-3 12:26:36 | 只看该作者
多丽 咏云
蓝老实
倚晴空,碎琼漫舞瑶穹。任西东、无心出岫,天然幻作奇峰。乍铺开、鲛绡万顷,旋聚散、鹤羽千重。隐现林峦,浮沉市井,人间万象揽怀中。世皆羡、白衣苍狗,变幻总无穷。凝眸处、夕阳初染,醉脸霞红。
忆曾经、昆仑玉阙,化龙潜跃渊中。引甘霖、养滋九域,托明月、照彻千峰。聚散由风,卷舒任性,此身何用利名封。有多少、繁华过眼,尽付笑谈中。还依旧、青山作伴,碧落相从。

简评:
上阕紧扣主题,把“云” 的形态与特质慢慢铺展开来。
下阕从神话和实用两方面,升华“云”的灵性,做到了“咏物而不滞于物”。
词中的“无心出岫” 化用了陶渊明 “云无心以出岫”,“白衣苍狗” 又化用了杜甫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而且上下阕韵脚统一,平仄协调,语言清雅,可见词者的功底。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0

帖子

8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6
地板
发表于 2025-8-3 15:05: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26次作业
雨竹05-浅秋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甘州遍
唐末五代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作品译文
秋风正紧,沙漠中大雁正向南飞,在天地相接处感觉大雁飞的很低,战阵延绵如云,整齐排列。大漠中各种声音响起,边境的战争的声音四处响起,愁苦中听到了戍边的号角和征战的鼓声。
青冢北面,黑山西面。飞沙时起时落,常常让行人迷路。战士们穿着冰冷的铠甲,战马的蹄子上沾染着被杀敌人的鲜血,攻破蕃奚。皇帝下诏,士兵踏着丹梯准备受赏。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多丽.清月
   雨竹18~荷月
   正新秋,晚来暑气初收。望长空、冰轮碾上,碧天万里云浮。泻清辉、庭前似水,浸楼台、凉意如流。桂子香飘,银河影转,夜阑人静独登楼。想姮娥、广寒孤处,应也念尘游。凭栏久,露华渐重,湿了罗洲。
    忆前番、花间对酒,共赏明月清幽。到而今、别离几度,剩相思、空绕心头。欲寄鱼书,难寻雁字,此情无计可消愁。但凝伫、风摇竹影,疑是故人眸。更深矣,且将醉眼,共看吴钩。
1.作者上景下情,布局合理。语句读来朗朗上口,可见功底之深厚。
2.上片正新秋和下文桂子飘香,似乎有点冲突。新秋也就是初秋,桂花开的时候应该在中秋时节,常言道八月桂花香,应该是指农历八月。
3.“凉意如流”通过自然景象传递感官体验,点赞。
4.下片以回忆的方式写出了曾经的美好以及今夜的相思之苦,笔法上中规中矩。
5.煞尾寄予美好的祝愿,夜深了,难以入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小白初评,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1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6
5#
发表于 2025-8-3 22:04: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二十六讲作业:
雨竹01—易水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与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简析:本文通过对暮春时节的景物描写,和借助人物刻画,表达了郁郁不得志的落寞情怀。上片写与美人擦肩而过,不得相识的闲愁,下片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借事抒情,明写闲愁,其实是表达了自己仕途上的不得志,构思巧妙。全文景结,发人深思,是宋词里的名篇。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多丽·问月 (晁端礼体)
雨竹03-紫竹吟箫
玉蟾升,九州遍洒清光。自传奇、神来一笔,广寒宫阙凄凉。念吴刚、伐柯未息,讥玉兔、捣药何忙。桂影婆娑,天香断续,素娥轻舞敛罗裳。道无垠、晖涵千里,偏照客途长。沉沦久,星河浩渺,夜色苍茫。
忆当年、曲终人散,夜阑难奈情伤。伴相思、俗尘荏苒,独怅惘、岁月沧桑。银汉依然,人间却改,何堪梧叶又添霜。问谁共、清樽对酒,身影两彷徨。惟恐见,余生尽是,异地徜徉。

翻译
月亮升起来了,九州大地遍撒清光。自从那神来之笔的传说,便知道广寒宫里也凄凉。常念吴刚伐木不息,指责玉兔何须为捣药奔忙。桂影婆娑,香息断续,嫦娥漫舞翻转着美丽的衣裳。大道无垠无际,光辉普照千里,却偏偏也照见旅人的路途漫长。沉沦已久,望见星河浩渺,夜色苍茫。
忆起当年,曲终人散,夜色微澜却难奈情伤,俗尘里相思漫漫,岁月的沧桑里又添惆怅。银汉依然,人事已改,又怎堪梧叶上添了霜。问谁人能和我一起清尊对酒,身影只能在两地彷徨。最怕见到的是,余生里,都在两地徜徉。

易水简评:   问好吟萧!
这是一首望月起思,羁旅怀人之作 。开篇见月,银辉普照。接下来描写了月亮上的种种传说,用典稳妥,学识可见一斑。准备过片拉回现实,与过片回忆自然衔接。整个下片倾注了曲终人散后的忧伤,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情怀。
整首词语句流畅,结构安排合理,立意清晰,离愁别绪娓娓道来,令人感同身受。微觉不足的是几处用词待凝练:
1、“讥玉兔”的讥字不解,“偏照客途长”的偏与前两句衔接不恰。不如改“更”。
2、“俗尘荏苒”组合起来不够丝滑。尾句“徜徉”与整首情调不协,有凑韵之嫌。
3、准备过片似乎转的有些急,与上片有断裂感。
4、下片收尾有画蛇添足之感,既然情感已经抒发到位了,不如借月来个景结,即回扣主题,也给人回味无穷的余韵。
以上纯属个人浅见,如有差错,以评阅老师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6#
发表于 2025-8-4 08:05:42 | 只看该作者
多丽•听蝉
雨竹15-浅酌璃兮
懒凭窗,夕晖漏叶听蝉。已黄昏、清吟未断,犹把离别缠绵。一声轻、风摇紫竹,一声急、露溅青莲。菀柳枝头,曲池陌岸,悠悠啼落日西偏。举目处、繁星初起,新月伴云边。徒一叹,欲唤稍歇,螓音犹咽。
记那时,烹茶午后,浅酌深饮流年。任蜩吟、穿花拂槛,逐蝶影、点墨驰笺。唱和闲悠,杯盘散乱,冰瓯倾处湿裙纨。惊回首、那人已远,空置旧词篇。休对盏、茶汤冷尽,蟪语渐阑。

翻译:
懒懒地倚着窗台,余晖从树叶的缝隙洒落,我听着蝉声。已是黄昏时候,蝉声没有停歇,仿佛诉说着离别的缠绵。一声轻,像风摇动着紫竹;一声急,似露溅落在青莲。繁茂的柳树枝头,曲折池塘的岸边,蝉鸣声跟着夕阳一起沉落。抬头望,繁星刚要升起,一弯新月依偎在云边。我徒然轻叹,想叫蝉儿稍停,可那清细的鸣声依然哽咽,不肯中断。
记得那时,午后烹茶,你我浅酌慢饮,任时光流转。蝉声穿过花丛、拂过栏杆,你我追逐着蝴蝶,提笔蘸墨,纵横书写。唱起悠闲的小调,杯盘散落一边,茶水打湿了衣角。猛然回头,那时情景早已远去,只留下了旧时的词篇。不要再对着茶盏,茶水早凉,蝉鸣声也渐渐停止了。

试评:
吟箫问好诗友,欣赏佳作。
这是一首以物笃怀之作,整片已蝉鸣为线索,串联着作者今昔的情思,在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间,展现着细腻的笔触。整首词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用词典雅,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可见造诣。
上片聚焦“听禅”,以禅鸣为核心意象,串联着夕辉、紫竹、菀柳、曲池等黄昏景象,又在新月繁星的朦胧与禅音幽咽间,营造出一种凄清缠绵的氛围,为下片离别后的追忆,做足了情感上的铺垫。
过片直抒离别后的惆怅,继而转入回忆,以“烹茶”、“穿花”、“拂槛”、“闲唱”等热闹场景,与当下“茶冷人远”形成强烈对比,通过“惊回首”的转折,将思念之情推向深远,让人不尽凄然。
作者炼词巧妙,如蝉鸣的“一声轻”、“一声急”,即写蝉声的变化,又暗合作者内心的起伏。以“冰瓯湿裙纨”的惬意,呼应“空置旧词篇”的怅望,以“实”衬“虚”,更觉怅然。

词中亦有不足之处:
如夕辉、黄昏、落日西偏,显重叠。
“繁星”意象不妥,可用“疏星”
螓音、蟪语,都是描写“蝉声”,显雕琢
相较上片“听禅”的细腻描述,下片追忆抒情略显单薄
另外:唤、音、穿、渐四个字出律

个见,以老师点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51

帖子

320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00
7#
发表于 2025-8-4 12:09:5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六讲作业,互评
雨竹26-蓝老实


多丽*秋月
文/浅秋
晚霞收,碧空渐变昏黄。玉冰轮、东升海上,羞赧雾躲云藏。正中秋、人间百姓,抬头望,玉宇苍茫。丹桂依稀,吴刚捧酒,嫦娥广袖舞罗裳。异地客、栏杆斜倚,绿醑佐膏粱。微醺际、思归愈切,梦绕山乡。
念佳人、凭空顒望,不觉秋露寒凉。笛声幽、借来风顺,耳畔萦、更断愁肠。月落西天,疏星慢隐,今宵无寐暗思量。待归去、花前月下,翠盏满琼浆。携玉手、垂下珠帘,共剪西窗。


蓝老实试评:作者对月感怀,上景下情,通过中秋夜的美景引出思乡,思人的情感。总体来说写得很成功,学习了。
部分用词还可炼,比如玉冰轮,不如直接一冰轮。“人间百姓”难道还有其它地方的百姓吗。
歇片和过片,意未拓开,有重复之嫌。对月思乡,几乎不用写都知道思乡。要是能有一些过往的中秋是什么情景来对比一下此时的孤独会更好。
所以,下片,个人认为,空谈。
以上纯个人观点,请以复评老师的为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7

帖子

14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33
8#
发表于 2025-8-4 12:29:07 | 只看该作者
雨竹组——宛儿
多丽.咏风
文/凡川
影无寻,每催二月花开。去无踪、时来敲竹,乱翻书页登台。念又是、三吴功立,羽扇处、借得奇才。酷暑欢欣,严冬厌恶,栏杆留恋处难猜。夹冰雪、入天山也,舞忽忽天涯。悲喜度、凡间冷暖,多少堪哀。
有雌雄、子渊曾赋,贵贱尘世何排?到春来、可人温暖,送秋声、肠断伤骸。料得年光,时教恁我,东西南北纵心怀。千尺浪、过江渡海,二十四弦呆。难安分、自由洒脱,荡尽尘埃。

试解读:像影子一样无处可寻,每每催开二月的花朵。去的时候无踪迹、时常来敲敲竹竿,乱翻书页的方式登台。怀念的又是它、在三国时孙吴,诸葛丞相轻摇羽扇头戴巾,借它的奇才立功。炎热的时候因它欢欣,寒冷的时候又厌恶它。难猜它何时在栏杆处留恋。夹杂着冰雪、飞入天山去也,随天涯处处飞舞。悲喜几度、凡间的冷暖,有多少堪堪哀伤呢。
世间皆有雌雄、宋玉曾经作赋说,贵贱尘世为何安排?春天到来的时候、送来温暖的可人儿,送来秋声的时候、悲伤肠断。应料是一年光景,时下认我,东西南北放纵心怀。卷千尺浪、巡海渡江,二十四弦听呆住。难以安分守己、它这自由洒脱的性子,荡尽这世间尘埃。

试点评:这是一首咏风的词作。通过风的形态,四季变换,诸葛丞相借东风,宋玉的风赋两处用典,来描写风的作用与坦荡自由,不羁放纵的心怀。因为有风的介入,四季鲜明,营营红尘,悲伤喜乐,冷暖自知。卷浪坠雪,恣意放纵的风,像人间的游侠,随性洒脱。是一篇不错的作品,就是有的地方还是细抠一下字眼。像作者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0
9#
发表于 2025-8-4 13:25: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六讲作业:
雨竹29-蓁蓁
一阅读

木兰花慢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赛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 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寒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分析:汉中是汉朝建立帝业,刘邦凭一隅之地终于战胜了强大敌人,统一大国。偏安江左,一蹶不振。今不如昔。怀才不遇。敌人侵略不战。佐汉,望建树。结送君。   

二、互评
多丽   咏汉字(晁端礼格)
雨竹08~静姝
凭何般,纵教笔墨多情。素笺铺,方圆有度,地天万象皆生。阅春花、满园秀色,赋秋月、千里澄明。彭泽倾樽,鹿门谢聘,几多恬淡与安宁。酒茶际,通今追古,娓娓道来听。红尘里,纷纷扰扰,许我空灵。
并非由、娇娇总角,便可于此垂青。最难忘、学堂始入,竖横难控姓和名。叶隔莺声,花藏蝶影,鱼书往往借诗经。继而学、王欧米柳,研墨至天明。言难表,中华宝典,璀灿文星。

蓁蓁浅评: 一拍笔墨之情二拍万物为刍狗三拍二典隐士情怀。4拍酒茶道听5不堪打我。6拍非当下小可垂7拍学堂识文断字。8拍文人骚客。结又以文学而言。首尾可斟,情景交融。读来以书法读角度而言。个见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2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6
10#
发表于 2025-8-4 14:3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迦南 于 2025-8-4 18:05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雨竹-22迦南第二十六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长相思·云千重
宋 陆游

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
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

上阕说作者隐居在山水云间,夜来趁着明月垂钓,无比闲适。下阕说自己头发未白,耳朵还不聋,还很能喝酒,还当身强力壮,只是在这重重云山之间,谁能陪我喝酒呢?
这是诗人描写放浪渔隐、泛舟 垂钓的生活环境,表现了一种闲适自得之趣。蓝天浮游着层层白云,地面纵横交错着湖泊、溪流。水照碧空,云映水中,天光水色上下互融,诗人就生活在这碧水白云中间,陶醉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多丽,咏荷
文/墨缘
晓光晴。堰塘十里粼粼。碧田田,锦云风动,妙曼轻曳频频。翠欲流,轻盈若语,衔玉露,润透罗裙。夜雨初阑,淡妆出水,仙姿丽影洛妃尊。忽回眸,畔连亭秀,疑妙自天勋。蜓飞戏,云乡衔远,画意缤纷。
沐晨曦。燕声嘹亮。万顷天镜云津。虹桥横,柳烟淑抱,曾记得,楚姿含颦。巧笑轻吟,倏然已去,无由拭目若离魂,空凝盼,经年萦绕,怅怅伫梭巡。芙蕖里,袖舒袅袅,似是逢君。 


问好同学:这首词时间地点开篇。次拍以碧田田句正面对主题进行描写。“后面“忽回眸,畔连亭秀,疑妙自天勋”“蜓飞戏,云乡衔远,画意缤纷”这两拍是对荷的周边环境描写。对主题咏荷的情感加持几乎为零。我个人觉得在这里就可以带入个人情感进去,把所要咏的内容点出来。不然从开篇到小结都不知道你想表达是什么呢。
下片的起笔“沐晨曦”这三个字不具备承上启下的作用,且同上片的起笔“晓光晴”表意上相近。燕声嘹亮句嘹亮一词也不妥帖。“万顷天镜云津”这句背景很开阔,其写作手法,布局与上片的同样位完全一致。“虹桥横,柳烟淑抱,曾记得,楚姿含颦”侧重点稍稍拉回了一些。但后面几拍的表意依然不够明朗。似是逢君,说了好像又没说的感觉。前面体会不到悲喜 煞尾亦然,从开头到结束,所咏的什么呢?值得思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8-15 16:25 , Processed in 0.1091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