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6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欧楷经典《九成宫》技术详解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01

帖子

3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3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rl=][/url]


导读:本文引自半两金石先生著述,对欧楷经典《九成宫醴泉铭》的技法有相当精到的论述,并能旁征博引,深入讲解临习《九成宫》的方法,故而推荐于此,与各位书友分享。
[url=][/url]


关于《九成宫醴泉铭》一帖,本文的重点将放在对于本帖的临摹的分析上,有关它丰富的背景资料当然很重要,但由于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暂且略去。
无论是对《九成宫醴泉铭》一帖还是对于其它的经典法帖而言,我们在临习之时,都要解决临摹中 “像”的问题。古人说的好,对于一本字帖的学习总要经历一个从“像”到“不像”,再由“不像”到“像”的过程。
作为临摹的初级阶段,我们面对字帖临习之时,当然要做到越像越好,也就是越和字帖接近越好。为了达到这个“像”的目标,我们在临习时对于法帖的基本特点要有一个总体的概括,以便做到胸中有丘壑,做到能够概览全局。更进一步的讲,同为唐楷碑刻,就《九成宫》而言,为何它是《九成宫》而不是《颜勤礼》、不是《雁塔圣教序》?这个问题深入下去就关系到一本法帖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当然,这也是本文的立论之本。就这个问题,本文将对它进行进一步阐释。
[url=][/url]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url=][/url]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url=][/url]

  颜真卿:《颜勤礼碑》
对于法帖临摹的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我们可以作以下探讨,所谓法帖临摹的共性即对于任何法帖的临摹都可分为“笔法、字法和章法”三块内容进行分析;而有关法帖临摹的个性就是任何一本字帖都有它本身的特色可供临习者进行深度挖掘。有了这个道理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对《九成宫》字帖作出以下的临摹分析的框架:
[url=][/url]


第一招第一式:《九成宫》笔法中的“斜切”
古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虽说书学一道长路漫漫,但走好书学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却是十分关键。第一步太难,往往会影响学习者以后持之以恒的兴趣,所以本文从《九成宫》临摹的基本出发,将此帖笔法中的“斜切”作为临摹技法中的第一节。
古人称欧阳询楷书“森森焉若武库矛戟”,这句话除了指欧体楷书结字较险以外,就是指欧体楷书的笔法着实不够含蓄了(当然,这里没有贬义之意)。而欧楷笔法中的“斜切”是欧阳询达到这种效果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书家,他在年轻时代受到北朝书法的影响很大,而北朝书法以险劲为主,以致欧阳询在入唐后的书法仍然保留了这一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欧体楷书中的“斜切”笔法就是对北朝书法笔法的一种发展,它使北朝的笔法更为含蓄和内敛化。当然,相对中唐和晚唐的楷书书家的字体来讲,欧阳询的楷书可以用锋芒毕露来形容。
再回到本文中来,所谓《九成宫》中的“斜切”,是指《九成宫》笔法中的“起笔式”中的一种。《九成宫》中的“起笔式”和其他同类唐楷法帖中的起笔有很大的不同,在这其中欧体笔法中的“斜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就体现了《九成宫》一帖笔法的特色。具体讲来,欧体中笔法中的“斜切”可以分为横势的“斜切”和竖势的“斜切”,如图所示:
[url=][/url]


横势的“斜切”
[url=][/url]


竖势的“斜切”
那具体到“斜切”的运笔是如何进行的呢?虽然上文把“斜切”分为两种方式,但横势的“斜切”和竖势的“斜切”其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方向不同而已。但是,就“斜切”的运笔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是毛笔凌空入纸斜势;其二是毛笔纸面斜上方逆锋入纸,如图所示:
[url=][/url]


第二式:《九成宫》中的“隶意”
欧阳询为有唐一代书法大家,从他现存的资料来看,他擅长多种书体,其中包括行书、楷书、篆书、隶书等。在这其中他的个性化的楷书尤为后世称道。欧阳询楷书的大成,除了归根于他对楷书书体自身的勤奋钻研外,他对隶书的研习也功不可没。换句话来讲,他对隶书的研习对他的楷书风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隶书作品现存《房彦谦碑》,如图所示)。
[url=][/url]

  欧阳询隶书作品:《房彦谦碑》
在书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隶书继承了篆书的内敛含蓄、圆浑饱满。具体到欧体楷书,虽说后人称其“险绝”,但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险”字又怎能言明欧体楷书的博大精深呢?正像武学秘籍太极所言的“孤阴不长”,欧阳询正是继承性的吸收了隶书中的内敛含蓄、圆浑饱满的特征来使其楷书表现更加丰富化和复杂化。
这些可以从他的一些楷书作品中即可以看出。还是以《九成宫》为例,作为欧阳询晚年得意之作,此帖既有沉穆之像,又有飞扬之势。其中的飞扬之势是指的欧体楷书中的“险”,而所谓的“沉穆”就是指欧体楷书中的“隶意”了。以下便是对《九成宫》中“隶意”的分析。
《九成宫》中的“隶意”主要表现在字帖中一部分字的悬针、捺脚以及竖弯钩收笔部分,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小细节,各位网友有时间可以找找试试。如下图所示,《九成宫》中的“隶意”及其运笔方式:
[url=][/url]

  《九成宫》中悬针中的“隶意”
[url=][/url]

  《九成宫》中竖弯钩收笔部分中的“隶意”
[url=][/url]

  《九成宫》中捺脚中的“隶意”
[url=][/url]

  《九成宫》悬针中体现“隶意”的运笔
[url=][/url]


《九成宫》竖弯钩收笔中体现“隶意”的运笔
[url=][/url]


《九成宫》捺脚中体现“隶意”的运笔
第三式:《九成宫》笔法中的“钩的内涵”和“点的异化
(一)“钩的内涵”
《九成宫》的钩很有特色,当然有特色的同时也很难写好。究其原因,是因为《九成宫》中的钩类别较多,这往往令学书者在临习它的同时感到难以驾驭。这也正是欧体楷书的魅力所在。当然,如果我们在细细品味后,有些基本规律还是可以把握的,以下是对它的一些分析和归纳。
《九成宫》中的“钩”虽说变化无端,但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竖钩”、“竖弯钩”和 “戈钩”,具体如图所示:
下面来讲解“竖钩”的特点:在《九成宫》中,“竖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常规的“竖钩”;其二是“横折钩”。它们其中又各自分为不同的小类型,具体如图所示:
[url=][/url]


《九成宫》中的“竖钩”
[url=][/url]


《九成宫》中的“横折钩”
除了“竖钩”以外,欧体楷书中的“竖弯钩”和“戈钩”也很有特色,具体如下图所示:
[url=][/url]


《九成宫》中的“竖弯钩”
[url=][/url]


《九成宫》中的“戈钩”
(二)“点的异化”
《九成宫》中除了“钩”很有特色以外,其中“点”的类型也丰富多样。具体说来,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常规点”、“竖点”和“三点水中的点”。这在其他唐楷字帖点的形态中并不多见。如下图所示:
[url=][/url]


《九成宫》中的“常规点”
《九成宫》中的“竖点”
[url=][/url]


《九成宫》三点水中“点的形态”
第二招第一式:形态
《九成宫》字法中的“字的形态”及“右扬之势
前面第一大章分为三小节分别分析了《九成宫》中的几个笔法问题,本章主要分析《九成宫》中的字法特色。所谓字法的特色就是指《九成宫》在间架结构上和其他楷书字帖有什么不同。下面先来分析一下《九成宫》字法中的“字的形态”和“右扬之势”。
(一)字的形态
有关《九成宫》中字的形态,我们可以拿《九成宫》中字的外形和颜真卿《勤礼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九成宫》中的字由于中宫收的较紧,给人一种瘦瘦高高的感觉,可以视作大多呈直立、较为内敛的长方形。而《勤礼碑》和《雁塔圣教序》中的字的中宫大都十分舒展,其外形也相应的看上去有呈正方形或者是稍有扁长方形的味道(如图)。虽然如上比较较为简单,但在对《九成宫》临习时抓住它的这个特色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效的。
[url=][/url]


(二)右扬之势
前文已经讲到,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书家,据可靠史料记载,在他七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中,他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唐代的。由此可见,他的书法受到了隋代以及隋之前的楷书影响很多。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书法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宫紧收,横势右扬的特点上。特别是这其中楷书横势的“右扬之势”往往是影响后世临学欧楷成败的关键之处(有清一代,学欧书者并不少,特别是其中作为应试的“馆阁体”中取法欧楷的不在少数,但大都写的平整乌亮,缺少了欧楷如“中宫收紧”和“横势右扬”的“造险”精神,这就大大降低了欧楷的艺术特色。
[url=][/url]


当然,欧楷整体显平整之势,如果每字都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横势右扬”,那么每个字就重心不稳了,而欧楷中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中粗线所示。
第二招第二式:《九成宫》字法中的“造险”
谈到楷书中的“造险”,恐怕我们第一时间所能够想到的书法家名字就是欧阳询了。虽说在北碑楷书中也有许多极尽险势的名碑,但毕竟这些碑刻的作者书家千百年来或者没有流传下来名字,或者即使存有但也不能如欧阳询的大名在后世心中来的那么深刻。所以,无疑,欧阳询的楷书“造险”本领在后世人心中是任谁都无可替代的。
有人会有疑问:究竟什么是书法字法中的“造险”?这里,关于他的解说当然可以有千言万语。这里的“险”可以说成意大利比萨斜塔将倾未倾的状态;也可以说成劫后余生临界点的心态……而这里的“造”却有点“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但又很可以摆平”的意思,当然,回到书法中这二者结合起来对“造险”一词的理解就是“书法结构你能不能险到一种和谐?”显然,欧阳询就是这样的一位高手。
具体到作《九成宫》来讲, “造险”在这里被欧阳询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点(当然还有好多,各位好友多多发现哦):其一是在第一张图片中,我们看到,图中八个《九成宫》中的字已经用蓝色表明了每一个字的重心。图中黄色的线是每个字左右意义上左边偏移重心的标注,而图中红色的线是每个字左右意义上右边偏移重心的标注。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出,图中红色的线总是比黄色的线要长一些,这是在其它唐代楷书中所没有的,当然,这也是欧阳旭的楷书中体现其“造险”特色的手段之一。(如下图所示)
[url=][/url]


而本文所讲到的关于《九成宫》中体现欧阳询楷书“造险”特色的另一点如下图所示,图中当然也用蓝色的色块标出了其每个字的重心。从图中可以看到,欧体楷书的重心一般都是较为偏上的,而在这个基础上,如图中的红色的笔所标注的那样,本身欧楷的重心就较为偏上,而欧阳询硬是在写这些字时故意把上方的范围再增加了很多,并且这样以后,这些字看起来并不觉得结构突兀。与此相反,还给人一种如古人所云的“长枪大戟”的感觉——这就是欧阳询“造险”的魅力所在。(如下图所示)
[url=][/url]


第二招第三式:《九成宫》字法中奇妙的“搭接”
本章前面分别提到了《九成宫》中字的外在形态、字的“造险”等两个点,就这两点来讲,它们是欧阳询对于楷书字法独具匠心的外化表现。而除此之外,在欧体楷书中还存在一些在字法上很少引人关注的奇妙的“搭接”,这里不可不提。
如下图所示,以下《九成宫》中的四个字都是带有单人旁的,而字中的单人旁中的撇和竖之间的搭接十分的微妙,具体如图中的蓝线所示。
上面讲了单人旁中的撇与竖的搭接,这里相应的要提到欧体楷书中撇和捺的处理关系上,具体如下图的红线和蓝色快所示所示。
[url=][/url]


第三招第一式:关于临摹的“装扮”问题
对于书法临摹作品的“装扮”,许多人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从以下以《中秋帖》为例的几张图的变化中大家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别。具体如下图所示:
[url=][/url]


图1
[url=][/url]


图2
[url=][/url]


图3
我们这里把《中秋帖》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如图1所示,假设图中红线所标的①可以看作是一副原始临摹作品的话,我在这里依次给它设计了原始临摹作品(如①所示)--原始+装裱(如②所示)--原色+上色+装裱(如④所示)--原始+上色+装裱+题跋(如⑤所示)--原始+上色+装裱+题跋+印章(如⑥所示)的过程,总起来的过程如图4所示。
[url=][/url]


图4
在这个过程过后,我们可以拿①和⑥来做一下对比(如图5所示),是不是可以感觉到被假设为临摹作品的原始《中秋帖》在这个变化当中增色不少呢?当然以上的过程是基于可视为同一临摹水平作品的基础上来完成的。这也就是说,在同等的临摹水平下,对于临摹作品的“打扮”所起到的最终作用是能够给你的作品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当然,归根结底,这些只是手段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好高水平的书法临摹的功课。
[url=][/url]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沙发
发表于 2016-3-31 21:37: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蕙质兰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板凳
发表于 2016-5-12 09:05:04 | 只看该作者
真好,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7 21:07 , Processed in 0.1227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