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348|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662

主题

1030

帖子

396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21:2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3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6
沙发
发表于 2025-3-23 20:31:56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八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令
宋  欧阳修
楼前乱草,是离人方寸。倚遍阑干意无尽。罗巾掩,宿粉残眉、香未减,人与天涯共远。
香闺知人否,长是厌厌,拟写相思寄归信。未写了,泪成行、早满香笺。相思字、一时滴损。便直饶、伊家总无情,也拚了一生,为伊成病。
翻译:
楼前生长的乱草,恰似离人的心事。我将每一处都倚遍了,心中的离愁别意仍绵绵不尽。罗帕掩脸,脸上残留隔夜的脂粉和残缺的眉妆,身上的香气还没有消散,可人却已经与天涯一样相距遥远。我思念的香闺那个人儿,可知道我如今的模样?离开你后我一直精神萎靡。想要写一封饱含相思之情的信寄给你。可还没写完,泪水就已经成行,滴满了信纸。信纸上相思的字,在一瞬间被泪水浸湿损毁。就算知道你对我无情,我也甘愿拼上这一生,为你相思成病。
简析:欧阳修的这首《洞仙歌令》
词章开篇第一拍即景抒情,以乱草营造出愁苦氛围,奠定全词基调。接着二拍动作与细节刻画,衬托思念无尽的状态。歇拍细腻描绘女子的妆容与状态,隔夜脂粉、残眉,暗示其无心梳妆,而“香未减”与“人与天涯共远”对照,更瞬间拉开了距离,增加相思之苦与离人遥远。下片直接表达离人的孤独与恹恹情思,接着因相思而写信时泪洒香笺,使相思之情更进一层。煞尾表达自己也甘愿为其相思成病,将情感推至极致,展现作者对爱情的执着。整首词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雕琢,以细腻笔触描绘相思之情,情感真挚浓烈,感染力很强。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春情
/雪泥鸿影
清寒翦翦,伴东风飞舞。柳眼初舒眄南浦。水波柔、萍澡绿意添成,生意动、傍影双鱼来去。
倚栏人独立,罗袂微凉,遥望青山似眉妩。燕子尚未回,春已先行,怎禁得、千般思绪。但记得、携手踏长堤,月初上,流连不知归路。

轻风呢喃试评:问好雪泥鸿影老师。
解读:微寒习习,伴随着东风飞舞。柳树刚刚绽出嫩绿的新芽,向南水边望去。水波轻柔,水中的浮萍、水草增添了绿意,春意盎然,水波倒影里,有两条鱼儿自在游来游去。
我独自倚栏而立,身上的罗衣轻薄,微凉轻透,遥望青山如同美人漂亮的眉毛。燕子还没有飞回,春天已经先到,叫我怎么能禁得住心中涌起的千般思绪。只记得曾经和你一起手牵手漫步在长堤上,月亮刚刚升起,我们情意绵绵,沉醉其中,流连忘返,都忘了回家的路。
简评:
上阕兴起,通过“清寒翦翦”“柳眼初舒”“水波柔”“萍藻绿意”“双鱼来去”等早春景色的细腻描绘,向读者展现出一幅清新而略带寒意的早春景象。
下阕起笔将人物融入景中,借景抒发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以燕子未归而春已至,引发词人春归人未归的内心的强烈思念,接着过渡到回忆,与情人携手同游的时光,今昔对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和对往昔的回忆,以美景衬哀愁,表达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比较成功。
说点个人看法:首拍“清寒翦翦,伴东风飞舞”,清寒、翦翦两词皆虚,搭配使用意思模糊不清,两句衔接起来(清寒伴东风飞舞?)句意不清通。二句“柳眼初舒眄南浦”前四后三关联欠佳,是柳眼看还是人看?柳眼看的话后面不成立,人看的话铺垫不到位。煞尾镜头停留在过去,感觉有点散,没收住。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请海涵,静等老师补刀。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3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6
板凳
发表于 2025-3-24 11:45: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3-24 14:48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八讲作业
雪烟12-摸鱼儿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宋/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翻译:
在青烟缭绕的地方,碧海之中飞出一面金镜(明月)。长夜漫漫,我悠闲地躺在台阶上,桂树的影子映照在地面。露水渐凉,零乱地传来几声寒蝉的鸣叫,京城遥远,只有通往蓝桥的路显得很近。
水晶帘没有放下来,云母屏风敞开着,清冷的月光洒在佳人淡淡的脂粉上。我要将将这所有的明光,都倾注到金杯中,等到填亮,与流霞一同饮尽。再带上胡床,登上南楼,去欣赏那如玉般的人间,和那一片素白澄净的千顷秋色。
简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的景象,充满了清冷、幽静的氛围。词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青烟”、“碧海”、“金镜”、“桂影”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词人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最后,词人登上南楼,俯瞰人间,感叹秋天的美丽和宁静。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晁补之高超的艺术造诣。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
雪烟28~那年今日
香风过后,正嫩芽青碧。唤起莺声与横笛。倩谁人、花树共影湖光,绯红面、来比胭脂颜色。
笑遮腮鬓雪,又替新衣,却有情心是如客。几只归燕子,围绕喧喧,寻多少、去年踪迹。全不知、世事已非非,应留取、回时一枝相拾。
读解:
轻柔芬芳的微风拂过,树上的嫩芽青葱碧绿。这美好春色唤起了莺啼和笛声。可又能请谁来与我一同,在花树与湖光的倒影中相伴呢?脸色绯红,仿佛比胭脂还要艳丽。
笑着遮住鬓角的白发,换上了新衣,然而的心情却像漂泊的旅人一样,充满了无常和孤独。几只归来的燕子,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寻找着去年留下的痕迹。它们全然不知,世间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或许,我们应该留下一枝花,等到归来时再拾起,作为对过往的怀念。
简评:
1.经搜韵检测,格律无误(正体,例词:苏轼·冰肌玉骨)。
2.该词未取题目,建议加上。
3.上阕描写春景,开篇描绘春风拂过、嫩芽初生,莺声和乐声共起,花树盛开,湖光倒影,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展现了春日的热闹与美好。并希望有人与自己一起来欣赏这美好的春光。下阙对物是人非的感概,过片入情,“腮鬓雪”暗指白发,暗示了岁月的流逝,而“新衣”则象征着新的开始。然而,作者的心情却像“客”一样,表达出词人内心虽身处熟悉之地,却感觉自己像个过客一样,有一种漂泊、疏离的情感,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接着又通过燕子归来、世事变迁的对比,以及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抒发了对岁月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4. 总体上,该词笔法细腻,读之有味。不足之处在于全词情感不统一,上阕描写春日美景以及对美好相伴之人的向往,到下阙感慨“却有情心是如客”,自怀有一种漂泊异乡的情感,到后面突然又抒发时光流逝、实事变迁、物是人非的留恋情怀,缺乏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或细节来衔接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读者难以理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4

帖子

10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8
地板
发表于 2025-3-25 10:04:43 | 只看该作者
研四第八讲作业:
雪烟26-御风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原文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翻译
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遍体清凉无汗。水殿中清风徐来,暗香弥漫。绣帘轻卷,一线月光偷偷窥见未眠之人,她斜倚绣枕,钗横鬓乱。
起身轻携素手,庭院寂静无声,只见稀疏星星掠过银河。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三更,月光渐淡,玉绳星低垂。掐指计算西风何时吹起,却未料流年已在暗中悄然变换。
简析
此词据苏轼自序,为补全少时听闻的后蜀主孟昶与花蕊夫人夏夜纳凉之作。全词以想象之笔,描绘了花蕊夫人的冰清玉洁与夏夜的静谧幽美,暗含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上片:环境烘托人物;下片:时光流逝之思
结语
此词借古喻今,既赞美了花蕊夫人的绝代风姿,又通过夏夜纳凉的场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沉感慨。苏轼以清空灵隽之笔,将帝王艳情转化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堪称宋词中的上乘之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踏青
雪烟-慕容瑞西
东君送暖,正花开时候。翠陌郊园几分秀。绽芬芳、桃蕊粉面含娇,十里岸、柳曳风中如旧。
林鸟喧声乱,蝶舞翩跹,同醉烟光意欢透。一水映蓝天,湖泛轻舟,斜阳里、白云远岫。此般景、教人忘归途,又不忍、时光暗中溜走。

读解:
读解
上片:
"东君送暖" 点明春日主题,但用语直白,缺乏新意。"翠陌郊园几分秀" 中 "几分秀" 表述模糊,未能精准呈现春色层次。"绽芬芳、桃蕊粉面含娇" 以拟人手法写桃花,但 "粉面含娇" 属常见意象,无突破。"十里岸、柳曳风中如旧" 延续传统折柳意象,"如旧" 二字略显敷衍,未体现季节独特性。
下片:
"林鸟喧声乱" 以 "乱" 字形容鸟鸣,隐含嘈杂感,与踏青愉悦氛围略有冲突。"蝶舞翩跹,同醉烟光意欢透" 中 "同醉" 强行将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捆绑,稍显刻意。"一水映蓝天,湖泛轻舟" 画面清新,但 "映蓝天" 属常规表达。"斜阳里、白云远岫" 收束视觉空间,转向暮色描写。结尾 "又不忍、时光暗中溜走" 直接化用苏轼《洞仙歌》"流年暗中偷换",但缺乏个性化延展,沦为表层感慨。
简评
可取之处:

1.结构完整,依循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词格;
2.意象选择贴合踏青主题,桃柳、蝶鸟、湖舟等元素构成典型春日图景;
3.语言流畅,无生硬滞涩处,符合填词规范。
明显不足:溜,是入声字,此处应为平声。如用“流”,既符合钦谱。
1、意象陈旧:全篇多用 "东君"" 粉面 ""轻舟" 等古典诗词高频意象,缺乏创新性表达;
2、情感浮泛:结尾虽试图升华主题,但 "不忍时光溜走" 的感慨流于俗套,未建立独特情感逻辑;
3、炼字失当:如 "喧声乱" 的 "乱" 字、"如旧" 的敷衍感,削弱了画面美感;
4、意境单薄:整体停留在表层景物罗列,未构建出具有深度的时空意境,较苏轼同调作品显苍白。

结论:
此词完成度尚可,但缺乏艺术突破。写景部分中规中矩,抒情部分则因袭前人窠臼,未能在传统题材中注入新质。需在意象创新与情感提炼上加强。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6
5#
发表于 2025-3-25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雪烟~08~渡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下面我以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为例进行阅读、翻译和简析。

《洞仙歌·冰肌玉骨》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翻译:
美人的肌肤如冰似玉,自然清凉没有汗珠。水殿中清风徐来,暗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开,一弯明月偷偷窥探着屋内的人,那人还未入睡,斜倚着枕头,钗子横在一边,鬓发凌乱。
起身牵着白皙的手,庭院中一片寂静,偶尔能看到稀疏的星星渡过银河。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已经是三更时分,月光渐渐暗淡,玉绳星也已经低垂。只是屈指计算着西风什么时候到来,却没有意识到年华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

简析:
上阕通过对美人冰肌玉骨、清凉无汗的描写,以及水殿、暗香、明月等环境烘托,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展现出美人的娇美和慵懒。下阕写夫妻二人携手漫步庭院,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如疏星、银河、淡月、玉绳低转等,进一步渲染出静谧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时光流转的淡淡惆怅。“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是点睛之笔,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推向高潮,既有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有着对岁月无情的无奈,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空灵,情感细腻,体现了苏轼词清旷婉约的一面。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踏春
雪烟07-深谷幽兰
满湖春色。被东风吹绉,气了夭桃醒了柳,眼初开,绿意垂就盈盈。双飞燕,轻剪一帘云岫。
游园思故友,置酒拈花,曾问诗情无还有?醉里任高歌,笑指星辰,浑然忘,人间昏昼。待归时,小月满西楼。犹照见,禁前轻红盈袖。



首先问好诗友,诗友这首词呢!第一
1. 格律检索:经搜韵查询,存在一些出律之处。比如“气了夭桃醒了柳”中的“了”字多次出现,影响格律;“双飞燕,轻剪一帘云岫”中“一”字为仄声,在此处应平声,不符合洞仙歌格律要求 。

2. 生涩之词:整体来看,“禁前轻红盈袖”中的“禁前”表意较为生涩,不太明确其确切所指,给理解造成一定困难。

3. 重复啰嗦:暂未发现明显的前后不必要重复啰嗦之处。

4. 对偶对仗:此词中没有严格要求对偶或对仗的部分。

5. 立意:能看出明确立意,通过踏春的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立意较为常见,但情感真挚。

6. 自然、伦理、逻辑: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违反伦理或基本逻辑的内容。

7. 意脉断裂:意脉较为连贯,从描绘春景到引发对故友的思念,再到醉中高歌、归时见月,没有明显意脉断裂之处。

8. 亮眼句子:“双飞燕,轻剪一帘云岫”,将飞燕比作剪刀裁剪云岫,形象生动,给人画面感,是较为亮眼的句子。

9. 运用典故:暂未看出明显运用典故之处。

这些只是渡的粗略言语,如有不当,请多多谅解8888

下一楼评上一楼的点评基本要求:
01.格式:《词牌名  题目》,按阕分行。即单调一行,双调二行。(不主动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有无出律之处。
03.有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88

帖子

58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06
6#
发表于 2025-3-25 17:29:46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咏柳
宋代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
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丰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减的绿叶。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得日渐削瘦了。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着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简析: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作者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扬的语句中,却藏有探沉的含义。”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正如宋初诗人幸夤逊《柳》诗听说:“既待和风始展眉。”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处,“又莫是”便是严峻而无情的回答。
全章用拟人法写柳,垂柳是词中的“主人公”。它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登黑糜峰过糜峰寺
雪烟35-不可耐
东风不语,拽住盈盈袖。引入糜峰众香口。望奇峰,极目石险云深。寻级上,处有李桃缠斗。
几欲相劝阻,可笑山人,自尚无时不堪垢。拜佛又何如?佛也争香,金炉内,只差伸手。问弥陀,谁个是清流,掐指算,风云或能将就。
解读:纵是东风不会说话,它也拉着我来到了糜峰,望着奇险的糜峰,极目远眺奇石险峻白云深邃。寻级而上,时有李华桃花争奇斗艳。
几次想要劝阻进香之人,可笑他们不听啊。拜佛又能怎样呢,佛也来争拿香金。试问佛祖,谁才是清流人家,屈指算来只有清风白云或许能够算一个吧
风起互评:问好丑师,斗胆试评一下。格律自然是没有问题了。这是一首含有讽喻意味的词,上片描写了糜峰的自然景色,下片则描写了拜佛人诚心拜佛,却不知佛门之中也并不是清净之地,也有那追名逐利之人。感觉上下片的衔接上有点问题,上片一直在描景,过片就直接入情,转接的比较突兀,稍显意脉不畅了。全词逻辑稍微有点乱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7#
发表于 2025-3-26 08:52: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慕容瑞西 于 2025-3-26 20:26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八讲作业雪烟组:
雪烟16-张青秀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解析   - 背景与主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年)中秋,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与弟弟苏辙已七年未见。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的旷达态度。   - 上片: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问句起笔,陡然发问,极富浪漫色彩,这一问,仿佛是诗人在对宇宙奥秘进行探寻。“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进一步展开遐想,表达对仙境的好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欲”与“恐”体现出苏轼内心的矛盾,既向往超脱尘世的仙境,又担心难以承受那里的孤高冷寂,其实是借天上宫阙说人间官场的复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最终还是觉得在人间与清影共舞更为实在,展现出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与留恋。   - 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从天上回到人间,写月光的流转,照在无眠之人身上,自然引出下文对人间离别的感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看似无理的责问月亮,实则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相联系,上升到哲理高度,道出世间万物都难以完美的无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笔锋一转,由伤感转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只要亲人平安,即便相隔千里,能共赏明月,也算是一种慰藉,境界顿显开阔。整首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极富感染力。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
洞仙歌·春景春情
雪烟08-渡  
桃腮杏靥,正东风轻暖。翠柳摇丝燕声软。小园开、几树芳蕊争妍,蜂蝶舞、嬉闹春光无限。
倚栏寻旧忆,思绪悠悠,恰似春云漫空卷。念昔日欢游,笑语盈怀,都付与、流光渐远。望天际、青山映斜阳,叹又是、相思梦中难断 。


读解:   - 上片 - 描绘春景:开篇“桃腮杏靥,正东风轻暖。翠柳摇丝燕声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桃花、杏花比作美人的脸颊,生动展现出春天花朵娇艳的姿态,点明此时东风轻柔温暖,营造出春日和暖的氛围。翠柳摇曳着细长的枝条,燕子呢喃,声音轻柔,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小园开、几树芳蕊争妍,蜂蝶舞、嬉闹春光无限”,进一步描写小园里几树花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尽情享受这无限美好的春光,把春天的热闹与活力渲染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大自然在春天的蓬勃生机。   - 下片 - 抒发春情:“倚栏寻旧忆,思绪悠悠,恰似春云漫空卷”,主人公倚靠在栏杆上,陷入对往昔的回忆之中,思绪就如同春日天空中舒展翻卷的云朵,悠悠绵长,不可断绝。“念昔日欢游,笑语盈怀,都付与、流光渐远”,具体回忆起曾经欢乐同游的场景,那时满怀着欢声笑语,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远去,表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望天际、青山映斜阳,叹又是、相思梦中难断”,主人公抬眼望向天边,青山在斜阳的映照下染上一层余晖,景色虽美,却更添愁绪。不禁叹息,这相思之情在梦中都难以断绝,直接点明相思之苦,将内心深处的情感推向高潮,可见对思念之人的眷恋之深。   

简评:   这首《洞仙歌》紧扣春景春情的主题,上片写景细腻生动,从花朵到柳丝,从燕声到蜂蝶,将春天的美好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为下片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下片由景入情,借回忆往昔欢游与眼前春景的对比,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相思难断的感慨,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深沉。语言清新自然,如“桃腮杏靥”“翠柳摇丝燕声软”等词句,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不足之处在于,整体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在同类诗词中稍显常见,缺乏一些独特的创新之处,但仍不失为一首写春景春情的佳作。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47

帖子

61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53
8#
发表于 2025-3-26 16:55:11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02-倾城第八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倾城赏析:
起拍先用两个四字对偶句,轻盈的云彩变幻着各种形状,流星传递着相思的忧怨,两个句子都应用了拟人修辞,增加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巧”与“恨”也是人间七巧节的主题。望着遥远的银河,今夜我一个人默默的渡过。接下来,词人没有顺延下去,写自己的悲伤,而是宕开一笔,写天上双星,一对久别的情侣重逢在今夜金风玉露之时,依偎在银河之畔,这就已经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金风玉露”引用李高隐诗中的句子。两种皆不染俗尘之物,这里也暗指这样的爱情高尚,冰清玉洁。
下片换头,同样是两个四字对偶句,这首词的上下承转非常明显,不粘不脱,换头接上片最后一句,开始从大处落手,赞叹他们的爱情,换头从细处入手,写他们相会时的脉脉柔情,像悠悠无声的流水,那样温柔缠绵,这里又似有回扣上片银汉迢迢这句,谁承想,欢乐的时光竟是这样短暂,才相见就分离,如梦一般的倏然而逝。对偶句后转写分别后各自离去的情景,无限惜别之情,不忍看当初以鹊桥相会如今却仍然在这桥上踏上归路。其中的恋恋不舍,辛酸苦楚大概只有经过荡气回肠的人才明白。同样的,作者没有哀婉下去,而是似平地起惊雷,写下千古名句,给后代无数分离的恋人们无限的精神食粮。为世人留下了正确的爱情观,和崇高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只有经受得住分离的考验,才能守到春暖花开之时。纵是天各一方又何妨,也比得上终日庸俗的朝夕相伴强得多。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风清日暖
雪烟22-李纳兰
风清日晚,有瘦云飞燕。湖上游春放舟远。碧波中、萍草自顾漂流,谁知晓、几度裹持拍岸。
转头迎秀岭,不见心宽,山外难求遂心愿。暗里藏汹涌,情理权衡,仔细算、是非变换。怎脱身、难得异人丹,无根水、烦愁也容消遣。

【倾城简评】起拍“风清日晚,有瘦云飞燕”连续叠加四个意象:风、日、云、燕,缺乏主次关联,削弱画面整体性。
下片“山外难求遂心愿”未承接上片“萍草裹持”的漂泊意象,反而另起“求愿”话题,断裂感明显。
结拍“烦愁也容消遣”直白浅露,未达词体含蓄蕴藉之美。
此词“瘦云飞燕”造语奇峭,很有新意。亦是此词亮眼之处。

点评

过片转的有点急了,造成了层次的断裂感。全篇基本逻辑通顺,在衔接上稍加注意就更好了。  发表于 前天 13:56
老师点评:问好两位老师,互评非常到位,将各处问题基本都点出来了上片景物描写起笔,意象稍显累赘,歇拍以萍草的随波逐流来隐喻自己的不得自由不错的。  发表于 前天 13:5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4

帖子

14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14
9#
发表于 2025-3-26 20:07: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八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译文
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干,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赏析
此词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着意刻绘了花蕊夫人姿质与心灵的美好、高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
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首二句写她的绰约风姿: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接下来,词人用水、风、香、月等清澈的环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润,创造出境佳人美、人境双绝的意境。其后,词人借月之眼以窥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饰的残妆——“钗横鬓乱”,来反衬她姿质的美好。上片所写,是从旁观者角度对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观察。
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起来携素手,”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深人静的氛围,暗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静夜望星。以下四句写月下徘徊的情意,为纳凉人的细语温存进行气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斗转星移之运动,表现了时光的推移变化,为写女主人公纳凉时的思想活动作好铺垫。结尾三句是全词点睛之笔,传神地揭示出时光变换之速,表现了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这首词写古代帝王后妃的生活,在艳羡、赞美中附着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词清空灵隽,语意高妙,想象奇特,波澜起伏,读来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瓜葛。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刻画得几近仙女,且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踏青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阳光渐暖,相约青堤处。枝上莺飞燕儿舞。碧波中、数只小棹轻摇,渔歌唱、惊起一滩鸥鹭。
并肩行石径,十里桃花,体态风流暗香吐。共把春光赏,顾盼回眸,徒惹得,蝶蜂皆妒。叹别离、孤枕怎安眠,惜重聚、将思念低低诉。

自评:
一、整体印象

这首《洞仙歌·踏青》围绕踏青主题展开,描绘了春日踏青时的美好景致以及与同伴相处的欢乐时光,抒发了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在遣词造句和意境营造上颇为用心 。

二、优点

1. 意境营造出色

- 开篇即点明春日氛围:“阳光渐暖,相约青堤处”,简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让读者迅速融入踏青的情境之中。

- 动态的自然画面:“枝上莺飞燕儿舞。碧波中、数只小棹轻摇,渔歌唱、惊起一滩鸥鹭”,通过对莺飞、燕舞、船摇、渔歌、鸥鹭等多个动态元素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水乡图景,富有画面感和层次感,仿佛让人亲眼目睹了这一热闹的场景,能感受到春日的蓬勃朝气。

- 描绘浪漫花径:“并肩行石径,十里桃花,体态风流暗香吐”,描绘出二人并肩走在桃花盛开的石径上的浪漫场景,“十里桃花”营造出宏大而唯美的氛围,“体态风流暗香吐”则运用拟人手法,将桃花写得灵动娇艳,为二人的相处增添了浪漫气息。

2. 情感表达细腻

- 相处时的甜蜜:“共把春光赏,顾盼回眸,徒惹得,蝶蜂皆妒”,从侧面烘托出二人相伴赏春时的甜蜜与美好,“顾盼回眸”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彼此之间的深情。

- 分别后的思念:“叹别离、孤枕怎安眠,惜重聚、将思念低低诉”,直白地表达出分别后的孤寂和对重聚的期待,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对离别的共鸣。

三、不足

1. 部分用词可推敲

- “体态风流”用来形容桃花,稍显轻佻,与整体清新的风格不太相符,可以考虑使用更雅致、贴合桃花气质的词汇,如“婀娜多姿”等。

- “孤枕怎安眠”表述较为口语化,在整首词相对典雅的语言风格中,显得有些突兀,可改为更具诗意的表达,如“孤枕自难眠”。

点评

前面没有做好铺垫,结拍的入情与感慨就有点突兀了。全篇基本做到了意脉流畅,不错的一首词,学习了。  发表于 前天 14:12
情师也说了体态风流来形容桃花稍显轻佻,有同感,可否试试换成“一派”啥的,从桃花的形改为描写桃花的神韵行吗?  发表于 前天 14:10
起拍交代了踏青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起因。二拍莺,燕,鸥鹭都是鸟儿,意象稍显重复了渔歌唱的唱字试试能否换个词,比如“里”等等,可能效果更好呢。  发表于 前天 14:06
老师点评:自评很客观,将作品的优缺点基本都点出来了,点赞了。  发表于 前天 14:0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帖子

3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6
10#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八讲作业帖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   咏柳         宋/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
江南的腊月将尽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寄托到垂柳的身上。它如小蛮一般的枝干,纤细柔美,自有为称道的风流之处。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过于骨格体态上的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丰坊的一角,终日无人驻足,更无人会看顾留怜于它披拂摇缀的柔丝。最令伤神的就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减的绿叶。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事,却让它显得日渐削瘦了。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着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简析: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词中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写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而命途坎坷的佳人,流露出词人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女性深切的同情与赞美, 

2. 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春景(题一)
雪烟12-摸鱼儿
    东风吹暖,正绿杨千缕。燕入低檐又飞去。暂回眸,碧草遮遍天涯,芳陌上,蝶影成双轻舞。
    恰是春色好,河水清清,一色波痕淡云渡。欲问春几许?春已三分,莺声里,杏花如雨。趁年少,携手踏芳尘,切莫把,流光等闲相负。
试译:
东风吹过,天气变暖了。正是翠绿杨枝千万条,小燕子忙碌飞入又飞去。且回头,看见碧绿的春草遮住了天涯。逸着清香的的陌上,彩蝶儿双双轻快的起舞。
最是春色撩人,河水清清,一色的微波映着淡淡的云彩,想问春色有几分?春色已经三分了:黄莺声里,杏花如雨般飘落。趁着年轻,一起去踏春,切莫要,把时光等闲中辜负。
问候摸鱼儿老师,有缘遇见,不负词心,初学,不会分析,不对处,海涵!
鱼儿老师先写春陌上春色撩人的景象,次写春水春情须莫负,是一首春色满园的词。

01.格式正确,按阕分行。
02.格律检索:按搜韵,无出律之处。
03.没有明显生涩之词。
a正绿杨千缕。燕入低檐又飞去。“杨”和“千缕”不如“柳”;燕子的活动没有体现出“春色撩人的意向。换个表述可能会好些。
b“暂回眸”暂字指意感觉不如转字忽字丝滑表意些。
c“碧草遮遍天涯”回眸与遮,天涯的衔接也有点硬伤。
04.有无前后不必要的重复啰嗦之处。觉得下片写景:水,波,杏花有点浪费了入情的部分。
05.有无对偶或者对仗的要求,做的如何。第二句,一四仄起没有问题。第四句七字句三四句逗也很好。
06.能不能看出明确的立意?立意如何?
惜春。立意铺垫少了,单薄了。
07.有没有不符合自然规律或者违反伦理或者基本逻辑的?
08.有没有意脉断裂?断在何处。
春已三分,莺声里,杏花如雨。趁年少,…
09.有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是哪一句?
一色波痕淡云渡:很稀罕这句,学习了
10.有没有运用典故。(不要求一定能看出。)
没有看到有典。

点评

互评已经很到位了,我就说一点小意见哦,当杏花如鱼时一般应该是仲春时节了,此时可能不宜说春色才三分吧。  发表于 前天 14:23
格式上稍有一点问题,古典要求作业每一行前面不要空格,下次注意哦。  发表于 前天 14:18
老师点评:问好两位老师,互评非常仔细,将不足之处基本都点出来了。  发表于 前天 14:1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4-3 09:29 , Processed in 0.1708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