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58

帖子

4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4
31#
发表于 2025-3-13 18:51:4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期第六讲作业
雨竹组21-安若渔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译文
矮小的茅屋旁,溪边长满青草。好似有喝醉的吴人说着温柔又美好的话,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子在溪东豆田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着鸡笼。最喜欢那顽皮的小儿子,正横卧在溪头,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简析
这首词看似客观地作叙述描写,其实是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情。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通过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品令·春叹
雨竹20-月影清心
碧连天水,觅帆影、春波里。雨微纷至,客难相会,绊拘尘世。翠柳轻摇,风抚乱枝含泪。
忘归日坠,绪难褪、人憔悴。燕分南北,旧情何继,叹嗟何已。独倚阑干,望断暮云天际。

试评:问好诗友!词写离情,帆影、柳、雨、泪,落日、燕,物象选择合理,然句与句之间感觉比较跳脱。字词组织上,个见还需加强。如起句碧连天水,就不如天连碧水读来顺畅些。雨微后着一纷至,不知纷至的是何物,若指雨,则纷至不如悄至。从全词情感色彩看,翠柳显明亮了些,不如弱柳,结句暮云一词,感觉就是加塞进去的。建议调整一下句子顺序,比如客难相会,绊拘尘世,可以适当后移。个见,如有误评请见谅!

点评

这首词就是好多地方词句颠倒,导致表达出来涩感很强,气脉不畅。  发表于 2025-3-16 18:51
对词的点评比较到位。  发表于 2025-3-16 18:50
第一题对词的解析不错。  发表于 2025-3-16 18:4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2

帖子

10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4
32#
发表于 2025-3-13 22:31:28 | 只看该作者
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雨竹32-阑亭雪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代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翻译;
分别的泪水打湿了衣服,衣服上沾满是脂肪粉的泪水,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望断千山万水,不尽的伤心,我一个人在旅馆,任窗外下着萧萧细雨,令人更是那么的孤独寂寞。
分别的别绪让人心乱如麻,忘了饯行的酒怎么喝的一杯又一杯,分别以后你就把音信让大雁捎给我,毕竟东莱还没有蓬莱远。

简析:
上片是写分别的情景,从泪水湿衣,再到唱阳光曲,都是写依依分别貌。山长水阔句情景交融,最后到萧萧细雨和孤馆,几字更加烘托分别后的样子,更加渲染愁心难抑。
下片写分别以后,想起分别的心乱貌,然后再加以寄托,特别是尾句,回味无穷,情深笔浅。

品令•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为意
文/芷溪
水似镜,云影漾、尽览心倾佳景。划兰棹、缓进芳菲境,伴啼莺、赏落杏。沉醉不知向暮,密雨纷扬增兴。悠然际、渐入悠然梦,浑忘却、

互评:
1.词的上下片格式没分开,可能是马虎了。
2.词的格律无误,用韵无误。
3.全文韵脚境字两处相同,还有一个同音的镜,另有景字韵,几个韵部相连着,不知道是否有其他的讲究,这里我不懂。
4.通篇读来字句流畅恬淡,写的春游划船的景象。
上片大从处着笔写眼前景,接着再跟着作者的小船一路写,所听见的,所看到的,满目都是春天的景象,比较扣题。
伴莺啼,和上句缓进句读来稍微有一小点别扭,觉得伴字用的不是太好,不如听字好,尽览句和缓进句意有重复感。其他尚好。
5.下片以天色将暮来写一天的感受。第二拍7字句,上三下四悠然二字重复,尾拍有啰嗦感。

美溪学友好,我不会评,哪里评的不好望你海涵。

点评

第二题因为原词没有复制完整,导致无法分析出原作及评析的水平。见谅。  发表于 2025-3-16 18:56
第一题简析还可以。  发表于 2025-3-16 18:5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2

帖子

5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8
33#
发表于 2025-3-14 08:43:4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6次作业
雨竹08~静姝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 萨都刺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这首词上片起首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空怅望”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可谓“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接下来的“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系化用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这里的“乌衣巷口”,这里似曾相识的燕子,将作者的思绪带到王谢家族兴盛之时,进一步将寥落与繁华进行了对比。“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是化用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这既是写眼前之实景,又熔铸了刘禹锡诗歌的意境,情绪惆怅、孤寂,所写之景色调暗淡,一个“急”字既烘托出夜深的静谧氛围,又形象刻画出潮水寂寞而又不甘寂寞的情状,表现出作者的心绪也如这潮水一般地澎湃。

  下片“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四句,在上片情绪积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迸发,直白的语言,短促的句子正表现了情绪的激越。作者情感的起伏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接下来,词人以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秋露等意象渲染气氛,寄托情思,构成一幅意境深远而悲凉的残秋图。而“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写景兼咏事。“玉树”指南朝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胭脂井即陈朝的景阳宫井,隋军攻陷建康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此井中,被隋军活捉。这里运用陈后主由盛到衰的典故,表现了人事的变化无常,荣华富贵终不能长久。最后三句,“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结合上文,透露出强烈的虚无与悲哀。

  整首词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怀古感慨。全篇从“六代”入笔,但涵盖面又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作者意在慨叹繁华易逝、富贵不能常有,包含着作者深沉强烈的人生历史感受,是对人生易逝、贵贱无常的感叹,也是对千古兴亡、古今沧桑巨变的概括。这篇作品,使人感受到的是一份昔荣今衰的悲情,它又超越了一己之感伤、一时之哀叹,使作品的主题负载着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义。

  艺术手法上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和典故,而又点化自然,不露痕迹。象“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化用后并不显得生搬硬套、游离词外,而能与整首词的意境融合,浑然天成,且糅入了新意。“听夜深”三句也是如此,在化用之中迸发真情,使作品的怀古感慨在积淀的历史中变得更加深沉和悠远。“玉树歌残秋露冷”两句运用陈后主一盛一衰的典故,与整首词物是人非、往事已休、抚今追昔的感慨意脉相通,用在作品中,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全篇融情于景,构成深沉苍凉的意境。作者有时直抒胸臆,如“思往事,愁如织”一句,更多的是在写景时将情感巧妙地熔铸其中,如“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一句,写寂寞的金陵古城,在夜空下被长江的春潮拍击着的景象,寓含了作者孤寂惆怅而又焦躁的情绪。在下片里,作者寄托情思于荒凉的意象,这里情与景的融合构成了词作令人低徊的意境,给人以情绪上的强烈的感染。



楼上原玉品令   画船听雨
雨竹13扬风万里
碧水浩。波光漾、翠柳毵毵啼鸟。画船卧、忽听雨声敲,早一滴、千滴绕。
燕剪衔泥穿幕,墨染群山飘渺。风渐悄、雾散斜阳照,醉眸里、春正好。
问好学友!
1、解读: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鸟儿鸣翠柳。(我)正躺在画船里,忽然听到雨打乌蓬的声音,一滴又一滴,越下越大。燕子衔着泥,在斜柳细雨中飞来飞去,群山像被墨染了似的。风停雾散了,一抹晚照,这春光真令人陶醉!
2、赏析:①词作格律无误。起拍写水,浩字有待商榷,春水盈盈,浩描写春水不太合适。二拍波光粼粼,鸟儿鸣翠柳,由静到动,由视觉转听觉,甚好!三拍雨声敲,敲在那儿,乌蓬上,还是船舷上?最好交待个出处。千滴绕,绕字有凑韵之嫌。过片写飞燕穿柳,燕剪改剪尾可好?风渐悄,风停得突兀,前面无铺垫。尾拍略显直白。
②小词以雨为线索,描写了春雨前中后画船里所听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春的热爱,以及雨过天晴的哲学思考。可圈可点。③题目是画船听雨,词作中只有两拍写雨。似乎偏离主题。建议换个题目。或重新思考内容,紧扣主题展开。瑕不掩玉,学习了!

点评

下片的燕衔泥、墨染山,也存在与上片的相同的问题,来的突然,让人措手不及,你要写雨,就要围绕着雨来写,前后中间,层层层递进,总体来看,作品多在拼凑景物拼合场景的痕迹比较明显。  发表于 2025-3-16 14:46
静姝的点评,可圈可点,挑出的问题很不错,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2025-3-16 14:42
早一滴的【早】字,可酌,可炼。如快、慢、缓、急、……你在画船内,听 ,听的动作,听觉的感觉是什么呢?千滴绕【绕】字,建议斟酌。  发表于 2025-3-16 14:41
作者的笔法,还是有一些问题,虽然,起片描写看似连续,但是,各说各话,拼凑起来的场景,有一种雕琢之感,不够自然,景与物,虽然都是春天之物,也都是可以在一个画面内,但是,缺少意脉的连续性,就少了神韵。  发表于 2025-3-16 14:39
点评的部分,也很不错,很详尽了,至【忽听雨声敲】,开始,描写突然一转,可以说与前面,有割裂之感,这雨来的在突然,此处描写不建议这样操作。  发表于 2025-3-16 14:37
欣赏,静姝的作业,阅读部分,做的特别、特别好!学习啦!  发表于 2025-3-16 14:2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9

帖子

33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60
34#
发表于 2025-3-19 10:47:1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四第六讲作业
雨竹组长-小西

品令 - 以“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为意
词:依若
东风吹暖。蕊开处、红轻浅。香风腻蝶,蜂云环绕,醉人迷眼。春媚桃夭,匀染一溪山半。
几曾聚散。记同赴、桃花宴。那时欢悦,笑泪浥袖,梦萦难断。色艳蹊空,怎对好春愁遣。

解读:东风轻轻吹拂,带来了阵阵暖意。桃花的花蕊绽放之处,那一抹红色淡雅而轻柔。散发着芬芳的微风中,蝴蝶沉醉其间,蜜蜂像云朵一般萦绕在桃花周围,这番景象如此绚烂,让人的眼睛都为之着迷,陶醉不已。春天是如此明媚,桃花开得娇艳繁盛,均匀地晕染了半条溪流和半边山峦。

曾经经历过多少相聚与离散。还记得一同去参加那充满诗意的桃花宴会。那时大家欢乐愉悦,欢笑与泪水浸湿了衣袖,那段美好的时光常常萦绕在梦中,难以断绝。如今桃花依旧艳丽,小路上却空无一人,面对这美好的春色,我又该如何排遣心中的哀愁呢?
试评:
①小词紧扣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的诗意,围绕桃花盛开的春日美景展开,借景抒情,从对桃花盛景的描绘过渡到对往昔相聚时光的回忆,以及如今面对美好春色却难遣愁绪的感慨,立意明确,情感真挚且富有层次。
②上片先写东风吹暖,桃花初绽,用 “香风腻蝶,蜂云环绕” 等描写展现桃花盛开时的热闹与绚烂,描绘出明媚的春色,为下文抒情做铺垫。下片笔锋一转,由景及人,回忆曾经与友人同赴桃花宴的欢乐时光,“那时欢悦,笑泪浥袖” 生动地刻画了相聚的难忘瞬间,最后回到现实,以 “色艳蹊空,怎对好春愁遣” 表达面对美景却物是人非的愁绪,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③用词精妙,“红轻浅” 中的 “轻”“浅” 二字,细腻地描绘出桃花初开时颜色的淡雅柔和。“匀染一溪山半” 的 “匀染” 生动展现出桃花盛开漫山遍野,如同颜料均匀晕染的画面。“梦萦难断” 的 “萦” 字,将对往昔的思念缠绕心头的状态表现得十分贴切 。
④需要探讨一下,下片从回忆到现实的情感转折略显仓促,对于愁绪的抒发可再深入挖掘,增加细节描写或内心独白,使情感更加深沉动人 。个见。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9-3 07:11 , Processed in 0.1402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