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二十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6

帖子

5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8
21#
发表于 2024-11-14 15:17:3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二十八讲作业
浥尘31-霖兮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后主•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 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 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 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 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 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脍炙人口的 名作,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 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 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 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人身为阶下 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 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 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怅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 少?"回首往昔,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亡国屈辱沉痛。南唐都城南京紧靠长江,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 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对后世词坛影响深。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解语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互评同学伊水的《解语花·芦苇花》
解语花·芦苇花
浥尘09-伊水
       云高雁远,水浅荷枯,人在风前伫。寄怀何处,恰回眸、犹见花开似絮。青衣抱素,犹如见、冰坛雪舞。正踏歌、薄翼轻舒,漫起凌波步。
        怎堪年华虚度。任秋风吹笛,芦花解语。有情如许,烦心事、尽入长诗短句。寒凫展羽。戏追逐、相携归去。道此时、无尽情怀,且向风华路。

互评:同学这首词,全篇情景交融,思远怀旧,词汇丰富。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将秋日触景生情芦苇花前愁怀一诉场面如画图娓娓展开。格式句法对仗声情符合词牌要求。但物象较多,分散了中心思想的潜在表达,使得词题芦苇花的主角形象不那么切题了。

点评

云燕师点评:【妄评】问好词友!互评很到位。这阙词是咏物,咏物词不能仅停留在物的表面,而要有所指。  发表于 2024-11-23 21:3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7

帖子

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86
22#
发表于 2024-11-14 15:27: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浥尘28~荷月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解语花立春风雨中饯处静
宋  吴文英
檐花旧滴,帐烛新啼,香润残冬被。淡烟疏绮。凌波步、暗阻傍墙挑荠。梅痕似洗。空点点、年华别泪。花鬓愁、钗股笼寒,彩燕沾云腻。
还斗辛盘葱翠。念青丝牵恨,曾试纤指。雁回潮尾。征帆去、似与东风相避。泥云万里,应剪断、红情绿意。年少时、偏爱轻怜,和酒香宜睡。

翻译:
房檐上还滴沥着残留的雨雪水,床帐边的蜡烛仿佛也在流淌着新的“泪水”,春天的香气沾染了冬天的被子。淡淡的烟雾缭绕在疏帘之上。有美人停住轻盈的脚步,不去干她挑荠菜的活儿,却傍墙静立。梅花像是被水洗过一般,那点点痕迹,就像是离别之泪。美人双鬓如花却满是愁绪,发钗也透着寒意,头上的彩燕饰品仿佛也沾上了愁云之感。
回忆过去,在一个立春日,我们曾拿着五辛盘争相比较哪一盘最青翠,那段快乐时光,仿佛就在眼前;想起过去,那如青丝般的情丝牵扯着别恨,曾经为你弹琴解忧。如今大雁随着潮水飞回,可你远行的船帆却已离去,仿佛是在有意躲避那东风。相隔万里的路途,就好像剪断了你我之间的情意。怀念年少的时候,你我兄弟俩相亲相爱同饮美酒,醉卧的快乐日子,而现在离别在即,不禁令人倍加伤感。

赏析:
这首词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又带有回忆色彩的氛围。
上阕中,“檐花旧滴,帐烛新啼,香润残冬被”,从檐花水滴、帐中烛泪到残冬之被,以景衬情,暗示出人物的孤独与悲伤。“淡烟疏绮。凌波步、暗阻傍墙挑荠”,描绘出一幅朦胧的画面,“凌波步”体现出女子的轻盈姿态,却又被阻碍,有一种无奈之感。“梅痕似洗。空点点、年华别泪”,将梅花上的痕迹比作年华流逝的别泪,十分形象。“花鬓愁、钗股笼寒,彩燕沾云腻”,通过对女子鬓发、钗饰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忧愁寒冷的氛围。
下阕,“还斗辛盘葱翠。念青丝牵恨,曾试纤指”,“辛盘葱翠”是新春之景,但主人公却在思念中牵起旧恨。“雁回潮尾。征帆去、似与东风相避”,这里以雁和征帆暗喻离人,仿佛它们都在有意躲避,更显出离别之苦。“泥云万里,应剪断、红情绿意”,万里之遥如同隔断了美好的情感。“年少时、偏爱轻怜,和酒香宜睡”,回忆年少时的亲昵与美好,与如今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更添伤感。全词用词细腻,意象丰富,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互评
二解语花   春情
     文/秋月

         春回大地,鸟雀欢欣,齐在枝头唱。垄田陌上。暖风中、渐有缤纷模样。凭栏眺望。小河里、清波荡漾。春意翻,如此芳华,谁与吾同赏。
        东风拂面添爽。却流年逝水,几许惆怅。何时扶仗。登山去、纵享浮生欢畅。愁心解放。红尘事、通通相忘。只未来、好友亲朋,体健人无恙。

解读:春天回来了,鸟雀欢快,齐齐在枝头歌唱,在田野上,暖风中,渐渐呈现五彩斑斓的模样,在楼上远眺,小河碧波荡漾,溢满春意,如此美好的春光,谁和我一起欣赏?吹风吹拂着玉面,流年却像流水消逝,能有多少惆怅,何时拄着拐杖,去登山,尽情享受欢娱的时光,缓解我的忧愁,红尘的琐事通通相忘,只希望以后,亲朋好友,身体健康、别来无恙。

简评:整体来说脉络清晰,主题突出,写了春回大地,好景无人与赏淡淡的哀愁,上片凭栏远眺与小河的转场有点跳脱,换成银湖好一些,下片愁心解放、通通解放、体健人无恙有点口语。

点评

云燕老师点评:【妄评】问好词友!互评很不错。这阙词,词脉有点乱,且口语。  发表于 2024-11-23 21:3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3

帖子

7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4
23#
发表于 2024-11-14 22:41:49 | 只看该作者
浥尘-07夜雨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解读:
    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解语花》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解语花·且听风吟
浥尘31-霖兮
        空阶独伫,旧址喑嗟,人走流光散。数年彼岸,可曾回、烟舍这方孤馆。幺弦久断,残忆待、夜深梦浅。更那堪、历历风情,旖旎都成幻。
        心种青莲已惯,若相逢山水,菀然一粲。天高风软,迅挥手、落印今生不见。轻闲顾看,休言说、屏图未换。即便还、楚楚梨花,欲雨迷濛眼。
    解读:一个人独自站立在空空的台阶上,这是以前的老地方,现在只能对此哀叹,因为故人不在流光消散。几年相隔,可曾想过回到这个老地方。琵琶的第四根弦已经断很久了,残留的记忆只能等到夜深做梦的时候。更何况曾经历历在目的风情万种,如今都已经幻化。经过这么久,已经习惯了佛系生活,如果相逢在山水之间,也只是淡然微笑而已。就算节气合适,也只是迅速挥挥手,告诉对方,今生还是不要再见了。悠闲地看着手机,不要再说,屏保图片没有换过,还是以前的。即使要换,也换成背景是梨花的图片,好象要下雨一样,迷住了迷茫双眼。
    简评:这首词写的是旧地重游,睹物思人,以及作者内心情感变化。最大的问题是整首词情感基调不统一,或者说情绪转换太快,没有适度的铺垫。个别字词表意不明,须耐心打磨。

点评

最后“即便还、楚楚梨花,欲雨迷濛眼”,最后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一首非常不错的个人情感词作,忆往昔感怀今朝,布局合理,学习了。  发表于 2024-11-19 00:10
第七拍“轻闲顾看,休言说、屏图未换”,是说虽然不过多地去谈论过去的事情,但是屏幕上的图片还是没有更换,对过去还是不能忘却。  发表于 2024-11-19 00:10
过片“心种青莲已惯,若相逢山水,菀然一粲”这里应该是一种美好想象,假设吧。 第六拍“天高风软,迅挥手、落印今生不见”,这是谢不再相见,“落印”不知道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24-11-19 00:09
第三拍“幺弦久断,残忆待、夜深梦浅”,以弦喻人,用“幺弦久断”来喻双方关系的中断。第四拍“残忆待、夜深梦浅”心怀忧伤,对往事无法释怀,深夜也难以入眠。  发表于 2024-11-19 00:09
第二拍“数年彼岸,可曾回、烟舍这方孤馆”,“数年彼岸”说经过好多年,时间的漫长。“可曾回”询问是否还记得这里,是否愿意回到这里。也是一种期盼。  发表于 2024-11-19 00:09
起拍“空阶独伫,旧址喑嗟,人走流光散”,写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过去曾经熟悉地方,空荡荡的台阶上,心中充满对过往的思念和无奈。  发表于 2024-11-19 00:08
风中雨荷评: 问好夜雨,霖兮两位老师。好词好评。 整首词忆昔怀今,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及人生变化无常的感慨。  发表于 2024-11-19 00:0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1

帖子

116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1
24#
发表于 2024-11-15 06:1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耘梦 于 2024-11-15 06:20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28讲作业
浥尘01一耘梦
一、解读并鉴赏一首古人词作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宋】晏几道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解读:
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鉴赏:
  这是一首单相思的词,唐诗宋词中思春、渴慕、怀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明写或暗示男女二人曾经心心相映,正处于或者曾经有过一段共处的美好时光,此词却迥然不同,完全不提两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有意无意地暗示,词中主人公本是单相思,一副少年怀春的徘徊、惆怅之态。此篇以三幅不同的景象,将词人对佳人的眷恋之情缓缓引出。词人没有直言相思、孤寂、幽怨,只用清新的词汇叙述着他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感情含蓄而浓烈。


二、互评:

解语花    菊
浥尘26-山水一壶
秋风送爽,落叶铺金,霜色菊丛迥。
淡香驰聘。南山下、阡陌旁兮瘦影。 随心率性,自添得、几分真境。 异百花、笑对流霜,不向春风顷。
寒露凝珠更冷任时光凉薄,夜深人静。 梦回乡岭,有明月,把酒邀来陶令。 浮名也轻,苦亦乐、谁人可省? 缺亦圆、又是新晴,香漫东篱径。

互评:
这首《解语花·菊》是一首咏物词。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典雅、淡泊超脱的高尚情操与坚贞不阿的风骨,古往今来咏菊诗词无数。下面来赏析一下这首菊词吧。
上阕景起,以颇为工整的四言偶句铺陈爽秋之景,菊,披霜涵香而出,雍容华贵。次拍点明地点"南山下",肩头句与陶令的"采菊南山下"拍合,六言句绘菊之形态:"瘦影"。续拍则触及菊之灵韵,超然洒脱。歇尾颂菊之高洁品格,异于寻常之花,绝无媚春之奴颜婢膝。
下阕过片写菊独立寒秋,坚贞不阿。次拍笔锋一转,梦回陶令之僻乡雅居。此处拟人手法运用颇为工巧。续拍则展开议论,进一步书陈菊淡泊名利之高尚品性。煞尾以景结:"又是新晴,香漫东篱径”。
好词!赏学了!
若论到补刀,有以下几点:
1.标点符合运用,有错误的有缺损的。排列不规范,应分上下两阕,同阕中,不要断开。
2."浮名也轻",轻为多韵部字,此处之轻,是轻重之轻吧?平声,按词谱须用仄声字。
3."阡陌旁兮瘦影",此句前四字若将菊的形态或菊的生存环境再具像化一些则更佳。
耘梦妄议,一孔之见。言之不当,海涵!



点评

有些地方词意略显重复。“浮名也轻”,“轻”韵字不是仄吧,意思轻视,读平声吧。  发表于 2024-11-19 00:12
最后两拍,“浮名也轻,苦亦乐、谁人可省。缺亦圆、又是新晴,香漫东篱径。”表达名利淡泊态度,以月之变化,菊香作结。整体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24-11-19 00:12
第六拍“梦回乡岭,有明月,把酒邀来陶令”通过梦境返乡,邀来陶令。借陶渊明爱菊,寄托自由生活的向往。  发表于 2024-11-19 00:12
第三拍“异百花、笑对流霜,不向春风顷”,与其他花卉作对比,意在体现菊之坚韧。 过片“寒露凝珠更冷任时光凉薄,夜深人静”,继续写菊花耐寒特性。这里丢标点符号了吧。  发表于 2024-11-19 00:11
第二拍“淡香驰聘。南山下、阡陌旁兮瘦影”在山脚下、田间小路上,菊花到处散发出淡淡香气。菊可以在不同环境生长。 第二拍“随心率性,自添得、几分真境”,写菊花随性生长,增添了几分自然的美。  发表于 2024-11-19 00:11
起拍“秋风送爽,落叶铺金,霜色菊丛迥”以秋风、落叶、霜色,这些萧瑟景象,作渲染,来突出菊花的独特。  发表于 2024-11-19 00:11
风中雨荷评: 问好耘梦,山水一壶两位老师。好词好评。 一首咏物词。以菊花为题材,通过对秋天景观的描绘,以“菊”为主题,表达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发表于 2024-11-19 00:1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9 18:23 , Processed in 0.1025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