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二十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78

帖子

2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6
21#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豆包砸 于 2024-9-11 19:24 编辑

作业一:
刘过《唐多令》原文及解析
原文

《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解析

《唐多令》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词通过描绘秋日江边的萧瑟景象,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家国的深深忧虑。

上片写景抒情:
开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以秋日江边的芦叶满汀、寒沙浅流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二十年重过南楼”,点明时间跨度,引出词人的重游之感,同时也隐含了对往事的追忆。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以行色匆匆和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下片怀古伤今: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以设问的形式,引出词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英雄往事的追思,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旧江山浑是新愁”,以“旧”与“新”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江山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深深忧虑。这里的“新愁”既指个人身世之愁,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词人试图通过赏桂载酒来排遣愁绪,却发现已无法再找回少年时的那份豪情与快乐。这不仅是对个人青春逝去的感慨,也是对国家复兴无望的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而不失韵味。刘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将个人的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词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复杂的人生体验。这首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风云的深刻反映。


作业二:
《满江红·看建昌水灾有感》作者:清秋
触目惊心,凝眸处、一番狼藉。风雨里、山洪肆虐,桥梁危芨。浊浪滔天吞树木,泥沙卷地淹芒稷。更凄然、线断信难通,徒焦急。
军民起,群策力。清管线,移舟楫。幸八方支援,补足供给。兴建家园多绿化,勤栽植被添颜色。愿人间、水净草青芜,瑶天碧。


这段文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自然灾害后的凄凉景象,以及军民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壮志豪情。开篇“触目惊心,凝眸处、一番狼藉”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灾难的惨重,令人心痛。随后通过“风雨里、山洪肆虐”等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与破坏之严重。然而,文字并未止步于此,转而展现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积极面貌,以及八方支援的温暖情怀。最后,以“愿人间、水净草青芜,瑶天碧”作结,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许,整段文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

点评

下片主要描写军民一心重建家园,以美好愿望作结,层次清楚,中心突出。 个别词句有些口语化,这类题目本来就不好写,整体很不错。  发表于 6 天前
这首满江红感情真挚,脉络清晰,主题鲜明。用触目惊心四字犹如一记重锤,激发读者兴趣。然后层层铺展,仿佛身临其境。上下片衔接的也不错  发表于 6 天前
问好两位老师,词情景交融,评细致周到,学习了。  发表于 6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7

帖子

5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2
22#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二十讲作业

乐淘-15~碧天云外月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鹧鸪天·送人
   
    宋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赏读:

    流着泪唱完阳关曲,再三的叮咛:除了功名外,要多多保重身体,按时进餐。迷蒙泪眼中,水天一色,树影重重,冷雨潇潇,远山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离愁别绪,古往今来不尽相同。人间悲欢,难以言说。况当下时局动荡,大宋国运式微,前途未卜。我空有一腔报国的赤诚,也徒然感慨行路难。
   作者这首词写得含蓄、内敛,情感全程压抑。古人说:景语即情语,上片第三四句是两个七字句,且对偶,景色萧瑟、冷峻、苍茫,不愧是高手。这首词情起,景承,情转,情结,整首给人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二、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满江红·佳节游湖叹未归

文/临风

雨霁云轻,荷风过,单衣照水。拂袖底,双鱼追逐,兴波追尾。雁引秋声霜欲结,谁裁红叶书难寄。怅然叹,把酒向家山,惟于此。
眉愁结,图一醉。歌半阙,思乡泪。问山南山北,可还青翠?桂子添香香不断,天涯漂泊浑无计。未觉间,明月下西桥,人无寐。

浅评:

1、经检测格律正确。
2、上片景起,且情景杂糅,意蕴深远。
下片抒情,情中有景,意脉相连。余味无穷。学习了!
3、感觉上下片第三韵两个七字句对仗略有不工。下片开头四个三字句应该是扇面对,也就是隔句对,感觉欠佳。不会评阅!说错勿怪。

点评

上结不好理解,这句对于上下片没啥意义。下片起拍几个三字句表意欠佳。  发表于 6 天前
如果写秋天,前面稍微改一下就好。下片发起感慨,思乡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6 天前
Ωüν磬κá  发表于 6 天前
两位老师好,这首满江红的题目容易引起歧义。起拍荷风过,季节应该是夏季,下文转换太快,变成秋声了。  发表于 6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23#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二十讲作业:
乐淘10-紫玉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高阳台》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79【六州歌头·桃花】韩元吉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语译】
东风有心,先上了小桃的枝头,让它绽露出花朵来。这花儿似红粉佳人般的细腻,娇艳得好比醉酒的脸颊,它倚着朱红色的门站立着。记得当年,桃花曾隐隐地映着她刚刚化好妆的面庞,临近水边的岸上,春天已将过半,云和日暖,转过斜桥,便是夹城西头。那里,莎草平铺柔软,我驰马来到种植着垂柳的渡口,套着玉勒的马儿不断地嘶鸣。我认出她来,只见她收敛笑容,微蹙双眉,羞赧地飞红了双颊,仿佛抹上了一层胭脂。我也曾窥见她在绣房之中,因不得与她亲近而恨恨不已。
重来我俩曾手拉手度过愉快时光的地方,已是香气如雾,落红随着脚步,我怨恨寻春已太迟了。我日见消瘦,又能仗谁来过问呢?眼泪也只是白流。从前堂前的燕子,又在烟雨中双双飞来。原是人老了,春天倒是永远美好的,我梦到了佳期。像前番到过玄都观的刘禹锡重游故地,这里也曾有过多少风流繁华的回忆啊!花也该为此而悲哀了罢!如今只见茫茫一片暮霭,我这个想重返桃源的人,怅然地望着武陵溪而迷了方向,往事一去,再也难以追寻了。
【赏析】
一谈到《六州歌头》,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李冠(一作刘潜)那首“秦亡草昧”,贺铸那首“少年侠气”,以及张孝祥那首“长淮望断”。这个词调 大多是与悲壮激越的声情联系在一起的。宋人程大昌早就说过:《六州歌头》本是鼓吹曲,音调悲壮,不与艳词同科。但是,韩元吉的这首《六州歌头》,恰与常情相反,偏偏就是一首不折不扣的艳词!这就像古时布阵打仗那样,虽有“常法”,然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用兵者别具“运用变化”之良才,是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妙效的。试读韩词,那缠绵悱恻、低回往复之情,不就借助此调之短声促节、繁句密韵,表达得十分熨帖、十分酣畅吗?
词题是“桃花”,但实际内容却是借桃花以诉说一段香艳而哀怨的爱情故事。唐人崔护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再加上其他一些有关桃花的典故、成句,它们就构成了这首词的“骨架”。作者在这个骨架上加以渲染、变化、展衍、引申,添上了茂枝繁花,使它形成了现在这样娉娉袅袅的特有风姿。
开头先以春风骀荡、红桃初绽起兴。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意可两解。一说,桃花中有一种“小桃”的特殊品种,它在正月即行开放,因此这里就可释为春天刚刚来临,小桃就独得东风之惠而先行开放。另一说则作一般性的理解,“先上”云云意在突出桃花形象之鲜妍,谓其占尽一时之春光。二说可以并存,并不妨碍对于词意的理解。
“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三句则进一步佳人比花,且渐从花而引向人。李白《清平调词》云“云想衣裳花想容”,那是以花来比人;这儿却是以人比花,——你看这朵朵桃花,岂非活像那浓施红粉、娇痴似醉、斜倚朱扉的佳人?这样的写法,不仅使静物富有了人的丽质和生气,更为下文的由花及人作了铺垫。于是乃引出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式的回忆:“记年时,隐映新妆面。”
“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两句,就是前两句唐诗的“翻版”。不过作者在此之后又作了大段的渲染:“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这里就交代了会面的时间、地点、所见佳人之面容,但比前面两句唐诗更显得具体和细腻;而这后一点正就体现了宋词(长调)“铺叙展衍”的特长,以及《六州歌头》短句促节的“优越性”。读到此处,我们似乎见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那风和日丽、草软莎平的天气里,作者骑马赏花,忽于斜桥路转的垂杨渡口,遇到了“她”!她嫣然一笑,脸上顿时泛出了一阵艳如桃花的红晕。这或许就是他俩第一次的邂逅,这次“惊艳”给作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终生印象”。所以尽管事已过去,作者现在一见“娇如醉”的红桃,当年的种种情景(乃至细节!)就都一一展现在眼前。这就难怪作者在描绘这一段情节时,要花费那么详细的笔墨,——而从这么细致委婉的笔触中,我们也就不难感到作者的钟情之深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词情忽生转折:“绣户曾窥,恨依依”。
“绣户曾窥,恨依依”,这两句中所包含的内容,或许比上面一大段所写还要来得丰富。它实际上概括了两人之间的爱情曲折(或波折):“绣户曾窥”写他寻访、追求佳人的过程,“恨依依”则写他寻人不遇或未能如愿的惆怅失意。作者在此一笔带过,不去为它多花笔墨。这是因为,这一段情节不是本词的重点,它只在上文的“初遇惊艳”和下文的“别后相思”中占着一个“过渡”的地位。所以下片就转入第二次详细的描写——对于今日此地睹花而不见伊人之懊恼情绪的尽情描绘。
下片以一“共”字转接后文。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仍在当年“共携手处”(这就暗示他在“窥户不遇”之后终于与她会面、结合了。这中间省去许多情节,细心的读者自不难体会出来)徘徊,可现今所见之桃花却已非往日的艳桃娇花可比,它早变得落红随步、香薄似雾,因而作者不由得要埋怨起春光的迟暮了。
接下去四句则继言自身面对落花而垂泪的相思苦痛:“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由于伊人已不复可见,所以自己因别离的折磨所致的消瘦、憔悴,只有桃花可以作证,而她则或不知闻,这就更添了一层愁闷。这上面六句,又是从花写到人,以落花的凋谢来映衬自身的伤逝心情。行文至此,心绪益发紊乱,故下文就错杂写来,越见其触物伤情、哀绪纷呈:“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这是由“旧日堂前”的双燕所对照引起的“孤栖”心绪(其中暗用了刘禹锡《乌衣巷》诗句);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又一次扣住桃花,抒发了自己“刘郎重到”(暗用刘禹锡“桃花尽净菜花开”、“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意,又兼用刘晨、阮肇于天台逢仙女的典故)的伤逝心情。经过这一番缠绵往复的咏叹,最后结以“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点明了感伤往事、旧梦难续的主题。因为“武陵”一语中暗藏着“桃花源”典故,所以仍与题面“桃花”关合。武陵:典出《桃花源记》。谓有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出境之后已无法重觅。
“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则从上文的“人不如燕”再次引出“春好人老”的悲感,且又以“梦佳期”三字绾合、呼应前面的“共携手”;
总体来看,此词借着“桃花”这条咏物的线索,或明或暗地叙述了一段恋爱的故事:先在桃花似锦的良辰相遇,后在桃花陌上携手同游,再后来则旧地重来,只见桃花飘零而不见如花人的踪影,于是只能踯躅徘徊于花径,欷歔生悲。而在诉说这段爱情的故事时,作者又始终紧扣着“桃花”这个题面,曲折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愁绪。所以确切说来,这首词是“咏物”与“咏怀”的集合体,它是借物以抒情,借物以怀人。比之崔护那首结构较简单的七绝诗来,别有一种委婉的风情和绮丽的文采。而这,又是与作者活用《六州歌头》长调的特有声情分不开的。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满江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满江红】高温不止
乐淘22-穆小兮
已是清秋,却依旧,艳阳如炙。望帘外、西风未到,暮蝉声息。老柳萧条无力钓,残荷凋谢无人惜。问苍天,何故总炎炎,休何日。
三更盼,梧桐滴。清凉意,何从觅。叹声声不止,问谁能射。天上金乌如火焰,人间万物愁阳焱。怎奈何,惹得万家怨,皆无策。
【读解】
        已经是清秋了,却依然是艳阳如炙烤一样。望着帘外,西外没有来,暮蝉声已经没有了。老枊无力地垂在水面上,残荷凋谢了也没有人可惜。想问问苍天,为什么总是这么炎热,什么时候能停止呢。
夜里三更盼望着,能落下梧桐雨滴。能从什么地方觅得清凉之意。叹息声不止,谁能把天上那个太阳射下来呢。天上的太阳如火焰一般,人间万物都在愁太阳的炎热。怎奈何呢,虽然惹得万家抱怨,都没有办法。
紫玉试评:问好穆小兮同学,格律无误。
此阙词通顺易懂,上景下情,情景交融,意脉顺畅,是一阙不错的作品。
以下几点与穆小兮同学共同商榷:
1、上片写艳阳如炙,下片写天上金乌如火焰;上片何故总炎炎,下片问谁能射,意思基本上差不多,感觉比较意重,拖沓累赘,不精练。
2下片,到结句,一直描述的是太阳的炙烤,天气的炎热,这个和前面描述的是一种延续,结句也平铺直叙,出有出彩的地方,没有得到升华。
以上个见。能力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同学多多谅解!

点评

字句可以考虑一下调换,意脉可以把下片考虑拓开一下,相信会更好。紫玉的简评还是到位。学习了。  发表于 4 天前
另外,从字句上看,西风未到,暮蝉声息,这句你可能是想从不同方面说热的景象,但是这样并在一起写感觉有点因果关系,让人感觉不好理解。过片,三更盼,是夜晚盼下雨吧,后面又在感叹太阳如火,情境上也让人迷惑。  发表于 4 天前
紫玉的两点意见我也赞成,确实如此。从上片看,写的是初秋之景,还是高热不止。从太阳,蝉,柳,荷等方面感受到了炎热。下片还是写热,太阳问谁能射,奈何无策。这样就感觉 总是纠结在一个热字上,没有拓开。  发表于 4 天前
问好小夕,紫玉两诗友。小夕的词不错,通俗易懂,主题明确。描写到位。紫玉的解读和简评准确,点赞!  发表于 4 天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9-17 03:53 , Processed in 0.12561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