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六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257

帖子

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86
21#
发表于 2024-6-5 13:09: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第六讲作业
浥尘28~荷月

1、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苏轼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译文
两朵芙蓉呈淡淡粉红色,像美人晕红的脸腮。恋恋不舍地特地为你再开一次。如果说使君没有这种感受,为什么这两朵芙蓉花不对别人开放?
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细雨中的芙蓉花,它在为你动情而翩翩起舞!劝君多喝几杯满杯酒表示谢意。酒席前的东坡醉官又问:明年,芙蓉花开时,我们再为谁来敬一杯?

这首词的上片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丰厚政绩;下片承上问话,由写芙蓉花的动人美貌、诱人感情到写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全词采用拟人、设问的手法,强化了词的主观感情色彩,其景语含蓄,意味深重,余音袅袅。

下片,“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承上问话。人花通情。拟人之法,高超绝妙。由写芙蓉花的动人美貌、诱人感情到写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细雨中的芙蓉花,它在为你动情而翩翩起舞!劝君多喝几杯满杯酒表示谢意。“但”字一用,上下意蕴,一脉相通。

这首词的上片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丰厚政绩;下片承上问话,由写芙蓉花的动人美貌、诱人感情到写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全词采用拟人、设问的手法,强化了词的主观感情色彩,其景语含蓄,意味深重,余音袅袅。

二、互评

《唐多令·夏日有怀》

蛙鼓寂新晴,浮岚绕柳亭。待凭栏、纵目烟汀。眸底荷花如玉立,风过处、尽娉婷。
闲绪醉天清,漫听桨棹轻。恍惚中、忘却功名。何日扁舟随晚照,烟波外、结鸥盟?


译文:蛙鸣让晴朗的夏日更显寂静,林中的雾气萦绕着柳树环绕的亭子,凭栏远眺,看到烟雾掩映的小洲,荷花如玉晶莹,亭亭玉立,风吹过,风姿绰约。在这景致中,我如痴如醉,静听船桨划水的声音,迷糊中,忘却功名,何日让小舟随着霞光在湖面上流离,我自与鸥鹭结成好友。

简评,这首词脉络清晰、词句流畅,情景相融,不足之处有些细节、词句还需琢磨,待是等待吗?不是已经在观景了吗,为何还需等待呢?上片蛙鸣一般是在夜晚,怎么能看见荷花呢,这景物不太协调,下片你已泛舟游湖,何来何日扁舟随晚照的疑问,逻辑不够严谨。此外闲绪、恍惚、玉立感觉不够贴切,可再斟酌。

点评

问好荷月!译文和点评出入较大。前面铺垫的是所见所闻,煞尾的何日是希望,是作者自己泛舟,只能说煞尾的扁舟句含糊,未达其意。  发表于 2024-6-7 16:3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12

帖子

612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126
22#
发表于 2024-6-5 14:0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起的地方 于 2024-6-7 17:02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六讲作业
浥尘 凝思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唐多令》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简译: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万事皆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简析:这是一首情真意切,哀伤动人的悼亡词,上片起拍用赋笔直抒胸臆,写自己再次过阊门,却看不到自己的妻子了,不禁悲从中来,引出了下句同来何事不同归的诘问,看似无理,实则更显哀伤。
二拍用典描写了妻子去世以后自己的凄清孤独。过片原上草,露初晞。承上启下,既用典,又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下片后三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既是抒情最高峰,也是全词最感人的部分,把夫妻相处的日常娓娓道来,读来情真意切,一往情深。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唐多令》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唐多令·
浥尘26-山水一壶

绿水绕青山,白云过竹轩。陌上风、写意田间。布谷声声烟柳里,随风去、是清闲。
痴梦在溪湾,故乡入画笺。叹而今、惆怅三千。咫尺天涯情味淡,电话里、已忘言。
简译:绿水绕着青山,白云穿过竹轩,陌上的清风在田间自由的挥洒着,在丝丝烟柳里有布谷鸟宛转的啼鸣,随风而去,满满的闲逸。
我痴迷于溪湾的美景,故乡跃然于画图之上。叹息现在,只能惆怅往事,我们虽近在咫尺却似乎远隔天涯情意越来越淡了。电话里想要说的话也忘记说什么了。
简析:全词格律无误。上片写景,物象描写的比较闲适,下片入情感觉和上片的景象有点断裂了。起拍对仗工整,上片清新自然,过片承接的也不错,叹的有点突然。全词词味较浓,还是挺不错的。学习啦。

点评

补充一下:过片感觉是下片的总结,拉满了,后面承接得弱,唯煞尾三字句还能稍稍接上。  发表于 2024-6-7 17:47
问好凝思!第一题解读得好,第二题没看着,漏写了么  发表于 2024-6-7 16:4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74
23#
发表于 2024-6-5 18:09:2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六讲作业
浥尘03-雲海
一、唐多令·惜别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二、翻译
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也吹出冷气飕飕 。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三、赏析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
  此下“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
  全词第一段对于羁旅秋思着墨较多,渲染较详,为后边描写蓄足了力量。第二段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词确有其独到之处。
四、互评
浥尘28-荷月
   唐多令.怎怨
   一木叶离枝,半秋花静思。草渐枯、四季悄移。堪忍期期离恨绪,再几度,雨飘飞。
   梦落驿孤祠,情深雁北期。聚散云、已解愁诗。怎会悲缠冷月,怨世世、酿悲痴。
    该词上片以秋点明节令,草木渐枯,表达了多层涵义,层层深入,即喻指满长的离恨。
下片从远处看,聚散云,已解愁诗。极写思念之切,思绕天涯,保持高洁的品性,是作者自我的写照。

点评

下阙有点意思不是很明朗。是花的梦还是你的梦。  发表于 2024-6-6 21:07
说一下不足之处。上阙不错。以花的思考来叙述四季更换。  发表于 2024-6-6 21:06
以秋为背景。反应作者的离愁。是可以的  发表于 2024-6-6 21:03
四题点评一下。  发表于 2024-6-6 21:0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1

帖子

116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1
24#
发表于 2024-6-5 23:39:46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第六讲作业
浥尘01一耘梦




一、分析词牌《唐多令》
唐多令 《太和正音谱》:越调,亦入高平调。一作《糖多令》。周密因刘过词有“二十年重过南楼”句,名《南楼令》。张翥zhu词有“花下钿箜篌”句,名《箜篌曲》。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衬字者。
词牌格式:
1、正格
唐多令 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 刘过
芦叶满汀洲。 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仄中平读中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中仄读仄平平韵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仄中平读中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中仄读仄平平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宋元人俱如此填,若吴词、周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词牌特点:
1.句式:5534733
《唐多令》的上片以两个五言句对偶兴起,第三句是上三下四的句子,中间有句读停顿,第四句是上四下三的七言句式。
最后一句三字间有句读,和后面的三字构成了流水句。


2.领字、没有领字,吴文英《唐多令·惜别》第三句“也”字是衬字,《词统》注“纵”字也为“衬字”,非上三下四句法。


3.上下片第三句的第三字处有顿,上三下四的句式。
两结六字句,上三下三顿逗,
不是韵字,不是领字,也不断句。要做到句顿意不断。


4.重头曲,也叫吕调。


5.对偶:此词牌上下片起首两句宜对偶。


6.声韵和适宜表达的声情


此调上下片第三句为上三下四的七字句,第五句为三字一读的六字句。从而形成了此调流畅又略为停顿的特点。比较适合抒发轻快之情调中又流露感怀的情绪。


二、解读与品赏古人词作
蝶恋花晏殊诗词鉴赏


原文:
蝶恋花·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意译)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鉴赏
此词写闺内相思离别之情。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互评
唐多令·荷
  文/夜雨
粉面蝶犹怜,青裙水自翩。瞥跳珠、碎又重圆。曾误东风终不管,有思绪、上眉弯。
些事最无端,蛙鸣愈觉烦。任蜻蜓、悄立鬟边。欲付秋风聊寄语,迟鱼至、已忘言。


解读(意译)
娇嫩的粉面尤其得到蝴蝶们的爱恋,穿着青色的叶裙在水中翩跹起舞。瞥一眼裙上跳动的水珠,碎了,又重新圆了。曾经错过了春天,也不要计较了,只觉得思绪联翩,愁上眉梢。
一些往事无端泛起,蛙声惹人心烦。任蜻蜓悄悄地立在鬓边。想把托付秋风几句,传书的鱼儿也来迟迟,以至于,待鱼儿到时,我已忘记该写些什么。


品读
题为《荷》,这首是咏物词。但夜雨吟友以第一人称,又是用拟人手法,奇构妙思,別具一格。
在夜雨笔下,荷是一位美丽的,又多愁易感的女子。
上阕
起拍,景语。(我)娇嫩的粉面尤其得到蝴蝶们的爱恋,(穿着)青色的叶裙在水中翩跹起舞。好美!
次拍,承上作一细节描写:瞥一眼。裙上跳动的水珠,碎了,又重新圆了。画面感十分强烈。
歇拍(准备过片),曾经错过了春天,也无须计较,只觉得思绪翩跹,愁上眉梢。自然地过渡到言情。
下阕
过片,转入追昔言情。那些往事无端又
牽引出诸多愁思,以至于听到蛙声也觉心烦。次拍,蜻蜓已悄悄地立在云鬓边。
续拍想把相思托付给秋风捎去。
煞尾(以至于)待鱼儿迟迟来到时,我已忘记该写些什么。此结句,委婉有情致。
好凄美又婉曲的一首怀人词。欣赏学习了!
要求补刀。那就只能在遣词造句上再敲打敲打了。似觉得下阕的四、五两句中间脱节,第四句要托付寄语给秋风,可是第五句,来的却是鱼。而且秋风与前面的东风,不规则重字。这样改一下:"欲唤秋风传片语,俟风至、已忘言"。这里"风"也重了,但是紧接着的,可视为有意重复。再将上阕的"东风"改为"三春”,避去"风"。而这句中的"总不管”非诗词语,改为"难复返",即:"曾误三春难复返”。
以上纯属亇人浅见,仅供参考。有言之不当之处,鉴谅!
















点评

个人意见。  发表于 2024-6-6 21:39
或者说她为什么选择炎热的夏天开。  发表于 2024-6-6 21:39
荷,前面非常不错。不肯嫁东风。却被秋风误。情感部分难以理解。不愿意嫁给东风。她究竟是在恋什么?  发表于 2024-6-6 21:3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8

帖子

11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8
25#
发表于 2024-6-6 21:1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霞儿霏 于 2024-6-6 23:14 编辑

浥尘组2一霞儿霏

一,选一首词赏析
满庭芳•蜗角虚名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译义
微小的虚名薄着,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着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沉思算来,一生《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赏析
这首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由自叹到自透。
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生动刻画了词人愤世俗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
词人以议论发端,肆口而成,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痕迹,倾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二,互评
唐多•寒窗
浥尘03-云雲海
树叶落清江,粼波染夕阳。看平湖,一片苍茫。独立黄昏风过耳,凭小令,诉衷肠。
日没夜尤凉,围坐且尽觞。解相思,买醉何妨。又近更深谁共我?仅冷月,映寒窗。

评,
问好云同学,此词读来情感满满。上片景起情落,苍茫景处,独立黄昏,诉衷肠。
下片情景交融。由黄昏转夜凉,自然过渡。围坐,个人理解,决非一个人。
众乐众醉之时,何来相思一说?这场景与结片的情景,谁共我?冷月映寒窗自相矛盾。
整首词,读来悲情妥妥。然"围坐"起不了承接作用,相反害了意,望注意细节哦。







点评

点评到位。围修改独就好看了。  发表于 2024-6-7 12:13
没有互评的作品  发表于 2024-6-6 21:4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9 18:13 , Processed in 0.1426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