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27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十九期高级班颜如组第七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774

主题

1151

帖子

43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8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02: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面布置第七讲作业:
1.    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用典情况
泪【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xiàn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2.以“是非”为题拓展,成七律一首,平水韵,韵部不限。
期待精彩!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8

帖子

10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8
沙发
发表于 2025-4-9 11:09:47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讲作业:
颜如25-御风
1.    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用典情况
泪【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xiàn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全诗用典丰富,具体如下:
永巷长年怨绮罗:用汉武帝时幽禁妃嫔、宫女的 “永巷” 典故。
离情终日思风波:化用《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湘江竹上痕无限:运用舜南巡崩于苍梧,其妃娥皇、女英泪下沾竹,竹尽斑的典故。
岘首碑前洒几多:出自《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德政昭著,死后百姓在岘山建庙立碑,杜预称此碑为 “堕泪碑”。
人去紫台秋入塞:使用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典故。
兵残楚帐夜闻歌:讲的是楚汉相争时,项羽兵困垓下,夜闻四面楚歌的故事。

2.以“是非”为题拓展,成七律一首,平水韵,韵部不限。
七律 是非
人生纷扰百千般,毁誉沉浮一瞬间。
舌底翻澜能覆国,笔端舞墨可兴奸。
贤良蒙垢因谗佞,宵小扬名靠诡顽。
欲破迷尘求正见,心持明镜守清关。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8

帖子

21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90
板凳
发表于 2025-4-10 13:1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翠花 于 2025-4-12 14:26 编辑

古典诗十九期高级班第七讲作业
颜如组12一翠花

1.    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用典情况
泪【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分析:
这首诗以泪为主题,说了人一生中各种悲伤的事,前六句用了一系列的典故,分别说: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高官,流入心中的酸楚之泪比前面六种更强烈.
这首诗可谓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

2.以“是非”为题拓展,成七律一首,平水韵,韵部不限。

七律.是非
颜如组12一翠花
闲聊琐事起纷争,是是非非谁辨明。
口出谗言将誉损,心怀歹意把谣生。
悠悠岁月留真迹,代代江山赞美名。
且看东流归海处,烟霞散尽自澄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3

帖子

12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0
地板
发表于 2025-4-12 18:1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兮 于 2025-4-12 18:33 编辑

古典诗十九期高级班第七讲作业:颜如08-兰兮

1.    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用典情况
泪【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答: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参考百度,缘义山用典堪多其意难解)

2.七律·题是非
文/兰兮
人间纷扰实羞寒,世态疑猜怒眼看。
真假谁知成悖惘,是非不辩各摧残。
唇枪乱语争高下,齿剑相侵闹事端。
但愿炎凉扶正道,清风皓月正衣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

帖子

5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2
5#
发表于 2025-4-12 21:00:58 | 只看该作者
诗十九高级律班第七讲作业
颜如13~暖风
1.    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用典情况
泪【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xiàn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答:永巷长年怨绮罗”。它的意思是说,幽闭在永巷中失宠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根据《三辅黄图》记载:“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可见第一句写的是失宠之泪。

次句“离情终日思风波”,便是第二个典故。它的意思是说,在闺中独居的思妇因为思念游子,而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楚辞·九章·哀郢》中有:“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之句。可见第二句写的是忆远之泪。

第三句“湘江竹上痕无限”,即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应该有无数。据《述异记》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此为感逝之泪。

第四句“岘首碑前洒几多”,意思是说,在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第四个典故,则出自于《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写的是怀德之泪。第五句“人去紫台秋入塞”,即昭君离开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

第五个典故,我们应该都比较熟悉,便是昭君出塞的典故。此为悲秋之泪。

第六句“兵残楚帐夜闻歌”,意思是说,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第六个典故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这是伤败之泪。
2、
论是非
幕后作妖起祸端,是非恩怨又千般。
谎言编织怎长久,名利偷来亦难安。
坦荡心怀何所惧,浮沉岁月自相欢。
任凭风雨狂吹打,自有清明世路宽。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

帖子

3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2
6#
发表于 2025-4-13 16:20:59 | 只看该作者
《泪》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八句用了九个典故,具体如下:

1. 永巷长年怨绮罗:“永巷”是囚居地的代称,汉高祖时,吕后曾在永巷囚禁戚夫人。这里借指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是长门宫怨之泪。

2. 离情终日思风波:“风波”引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这里指独居闺中的思妇思念游子,终日担心江上的风波,是黯然送别之泪。

3. 湘江竹上痕无限: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这便是斑竹的由来。这里借指自伤孀独之泪。

4. 岘首碑前洒几多:晋羊祜治理襄阳颇施德政,为民敬仰,死后,民众自发于岘山建碑怀念,见者无不落泪,羊祜的后任杜预称此碑为“堕泪碑”。这里写的是有怀德之泪。

5. 人去紫台秋入塞:“紫台”指宫阙,此句用王昭君远嫁和番的典故,写王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是身陷异域之泪。

6. 兵残楚帐夜闻歌:该句用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典故,是国破强兵之泪。

7. 朝来灞水桥边问:“灞桥”是唐代送别的地方,这里泛指送别之地。

8. 青袍送玉珂:“青袍”代指寒士,“玉珂”代指富贵人家。这里写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是作者认为的最感伤深重之泪,包含了诗人自身的身世之感和屈辱之情。



七律·红尘无对错
如颜03无名草
红尘相望两茫茫,无尽相思愁断肠。
羡慕鸳鸯成对对,相逢燕子舞双双。
西桥故事传千古,牛女真情永颂扬。
自古多情空余恨,是非恩怨皆泛黄。

点评

一下,整体还是不错的!细节上再打磨一下!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25-4-21 22:58
问好学友!格律无误!整体诠释了相思两字!首联入情,引发感慨!颔联借景喻情!颈联用典,西桥应该是西湖吧,上下联词性不一,对仗不是很工整!尾联回扣主题,统揽全篇!上句还可以,下句就有点牵强了!这里再酌...  发表于 2025-4-21 22:5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4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0
7#
发表于 2025-4-13 16:3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生雪 于 2025-4-13 16:32 编辑

颜如01-半生雪

一、《泪》的用典分析
1. “永巷长年怨绮罗”

- 典故出处:永巷,本是汉代幽禁宫女妃嫔的地方。

2. “湘江竹上痕无限”

- 典故出处: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至湘江,泪洒竹子,竹上生斑,称湘妃。

3. “岘首碑前洒几多”

- 典故出处: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有惠政,死后百姓在岘山为他立碑,人们望碑而流泪,杜预因称此碑为堕泪碑。

4. “人去紫台秋入塞”

- 典故出处:出自王昭君出塞的故事。紫台即紫宫,宫廷之意。王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

5. “兵残楚帐夜闻歌”

- 典故出处:指垓下之战,项羽兵少食尽,夜闻四面楚歌,自知败局已定。

6.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 典故出处:灞水桥,唐人多于此送别。青袍,地位低微的官员服饰;玉珂,富贵者的马饰,代指权贵。

二、《是非》

是非

尘世纷纷辨是非,人心扰扰总相违。
谗言蔽日忠良黜,巧诈盈庭正道微。
青史但留贤俊迹,昏朝多有佞臣威。
凭栏静看兴衰事,宠辱皆忘梦亦稀。

解析:首联点明尘世中是非难辨,人心往往与真实相悖。颔联具体指出在是非混淆的环境下,谗言当道,忠良被黜,巧诈之人得势,正道衰微。颈联从历史角度对比,贤俊在青史留名,而昏庸朝代里佞臣作威作福。尾联写诗人凭栏看兴衰,欲超脱宠辱,忘却是非纷扰。全诗围绕“是非”展开,表达对是非颠倒现象的感慨以及超脱的心境。

点评

二题,前六联都不错,和题目相照应,就是叠词还是尽量少用。尾联还需要再斟酌,与主题还是有一些脱离,继续加油哦  发表于 2025-4-14 19:16
一题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25-4-14 19:1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88

帖子

42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78
8#
发表于 2025-4-13 20:25:0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诗十九期高级班第七讲作业:
颜如06-慕容瑞西
1.    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用典情况
泪【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xiàn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首诗共用了六个典故,具体如下:
1. 永巷长年怨绮罗:“永巷”是汉代囚禁有罪宫嫔之处,此句借班婕妤被打入冷宫的典故,以宫人的哀怨来象征自己的身世之感。
2. 湘江竹上痕无限:相传舜南巡时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至湘水,哭泣的泪水洒在竹子上,留下斑斑泪痕,成为斑竹。这里借湘妃之泪表达哀怨之情。
3. 岘首碑前洒几多: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有惠政,死后百姓在岘山为其立碑,人们见碑落泪,杜预称之为“堕泪碑”。此典用以感慨人生的凄凉和悲哀。
4. 人去紫台秋入塞:王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紫台即紫宫,是汉宫。此句借昭君出塞的典故,写其远嫁之悲和离乡之痛。
5. 兵残楚帐夜闻歌:指楚汉相争时,项羽被汉军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被汉军占领,陷入绝境。这里借项羽的悲剧,表达英雄末路的悲哀。
6. 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代指贫寒之士,“玉珂”代指达官贵人。这里用贫寒之士送贵人时的伤感,来突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悲哀。



2.以“是非”为题拓展,成七律一首,平水韵,韵部不限。
期待精彩!
七律    是非
俗世纷纭百感生,纠缠对错几分明。
唇枪舌剑浑无定,利锁名缰总未平。
雾里看花难辨色,局中落子易迷情。
浮云过眼皆抛去,且向江天听浪声。

点评

联与联之间衔接得不够紧密,有些拼凑的痕迹。以“是非”为题,确实写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25-4-20 17:27
尾联,显得有些突兀,“且向江天听浪声”,前面没有作铺垫,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发表于 2025-4-20 17:26
颈联,这里的“雾里看花”也是成语入诗,“雾里看花难辨色,局中落子多迷情”,与“世俗纷纭”“是非”关联不大。  发表于 2025-4-20 17:25
颔联,“唇枪舌剑”“利锁名缰”都是汉语成语,汉语成语应尽量避免入诗。这里的“唇枪舌剑”与上句中的“纠缠对错”意思相近。  发表于 2025-4-20 17:24
首联,目睹世间百态,有感而发。但是“纠缠对错”与“几分明”搭配在一起不是特别合适,而且“几分明”根据停顿的不同,意思就不一样,用在此处有歧义。  发表于 2025-4-20 17:23
清风自来问好诗友:本首诗平仄无误,格律正确。  发表于 2025-4-20 17:2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5

帖子

2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53
9#
发表于 2025-4-18 13:14:15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讲作业

颜如组——红苹果
七律          是非
佞人自古是非多,穷尽污言奈尔何。
报国忠魂未无死,毒蛇奸相计操戈。
是非大小皆忧患,公道真心诸事和。
恶语人前莫聪耳,垂杨阴下听蝉歌。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8

帖子

8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6
10#
发表于 2025-4-21 22:09:47 | 只看该作者
一.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用典情况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全诗用典丰富,具体如下:
永巷长年怨绮罗:用汉武帝时幽禁妃嫔、宫女的 “永巷” 典故。
离情终日思风波:化用《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湘江竹上痕无限:运用湘妃竹的典故。
岘首碑前洒几多:出自《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德政昭著,死后百姓在岘山建庙立碑,杜预称此碑为 “堕泪碑”。
人去紫台秋入塞:使用王昭君远嫁的典故。
兵残楚帐夜闻歌:讲的是楚汉相争时,项羽兵困垓下,夜闻四面楚歌的故事。

二.是非,七律

是非
颜如31-白
絮絮叨叨论短长,损人损己总无章。
三街七巷争相转,只语片言多狷狂。
不畏浮云高处影,偏听鹦鹉一根肠。
是非曾误清明事,深避柴门书自香。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5-5-13 06:32 , Processed in 0.1309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