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698|回复: 7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264

主题

597

帖子

23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20:0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4-6-17 22:03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帖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全体成员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八讲评阅帖
老师名字后面戴🌹证明楼层已满,给/鼓掌证明评阅任务已完成。🍎🍎🍎🍎🍎🍎/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
老师:11人
学员:24人
大群点评:(2-7)

评阅—微笑(8—10)
评阅—云燕(11—13)
评阅—风中雨荷(14—16)
评阅—天空(17—19)
评阅—侠骨柔情(20—22)
评阅—一片天空(23—25)
评阅—新新(轮休)
评阅—瓶子(轮休)
评阅—散人(轮休)
评阅—文斌(请假)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3

帖子

12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00
沙发
发表于 2024-6-15 22:18:22 | 只看该作者
一、词研三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29——秋月

1、分析词牌《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起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春花百花争艳、艳丽遍野。而高洁的秋月一定是深邃、深情的,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但对作为俘虏的李煜来说,却是勾起了对往事回忆而伤心,他想的是这样的窘迫之景如何才能快速的过去。起句最后三字“何时了”在本词中,春花不再浪漫,秋月不再清新,“何时了”这三个字好像有千钧之力,让本句有了不同解读,实际上是对生命表示决绝的一种强硬态度了!正像当代词学家唐圭璋先生所说的那样:“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你们这样来来去去的,无休无止,你们烦不烦哪?从质问春花秋月,转而向人生发出质问“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这第二个问题,一下子从伤春悲秋转到了人生现实。“往事”自然是指他还在做江南国主的时候。看这两句第一句是对感情的抒发,第二句就是丢第一句的延伸。从春花到秋月的描写逐渐向第三句的推挽,“小楼昨夜又东风”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这是指他投降宋朝后瞬间又过了一年的光阴。七字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又”字是“了”字的继续,但情景已缩小到“小楼昨夜”这个相当明确的地点与时间之中。由小楼而联想到故国,过渡极其自然。故国的“不堪回首”四个字真是从心中滴出,字字泣血。“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中的“月”,也是将只属于李煜个人的小楼、故国,统统笼罩在这永恒无限的月色中,李煜个人的浓厚悲哀自然也就直逼我们眼前了。不堪回首,却偏偏忍不住要回首。过片的“雕栏玉砌应犹在” 写的是回首中故国的情景。这句与上片一、三句相应,全从宇宙之永恒不变一面下笔。就是李煜“回首”看到的印象之一。“雕栏玉砌”是指雕有精美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词中泛指精美的宫殿建筑。那曾经是他的宫殿,是南唐壮丽的皇宫,然而物是人非的感慨已经喷薄而出。“雕栏玉砌应犹在”看上去是陈述句,实际上也暗含反问。“只是朱颜改。”一句揭示出物是人非。这句与上片二、四句呼应,全从人生短暂、变幻无常一面下笔,表现出“往事”“故国”“朱颜”都已经长逝不复返的哀痛。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指的是雕栏玉彻虽然没有被毁灭,但住在里面的人变了,国家颜色已变。或许把它翻译成这样的表达更合适:当年巍峨壮丽的宫殿应该还在吧?可是国主却不再是那个叫做李煜的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若问你能够知道我有几多仇恨,它像这一江的东流的春水一样,浩渺不尽,无边无际。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结句以景结情,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解析互评

洞仙歌高考季漫思
文/夜雨
徐风微雨,正黉门联考。鱼化飞龙计多少。纵阳明、几度名落孙山,鳌头踏、哪个尊荣孔庙?

僵村闲卧久,羞见旁人,梦绕神京凤池杳。汲水向阳台,绿菜孤芳,轻声叹、冯唐易老。又何必、凭栏湿牛衣,这次递、檐声夜凉谁晓?

解读,温和的小风挟带着小雨,这天正是全国高考的日子。学子们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今天有多少人能金榜题名。纵然是没有被录取,也要阳光乐观。又即使考了第一名哪个又能荣耀文庙呢?
僵村安闲已久,很羞愧怕见到熟人。做梦都向往能在京城谋取职位,可是那么遥远。。打水向楼台,那有独自开放的花与绿色蔬菜,轻轻叹息,生不逢时,又何苦倚栏杆泪湿牛衣,这名次,如同凉夜屋檐上的雨滴又有谁能知道呢?

秋月互评:这首高考季漫思,是由景生情,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起拍点题。二拍议论承接。三拍论点符合高考后学子的状态,比较真实。下片首拍转到自身,写当时自己高考后的心情。二拍发表自己的感慨,结拍以疑问做结回扣主题。总体围绕高考这个主题,语言流畅自然,不错学习了。个人感觉有两个词用的不太好,一个是鳌头踏,这个踏不好理解,二个是僵村,感觉有点怪。三个梦绕神京凤池杳,放在羞见旁人与汲水向阳台中间,既不能承前,也未能启后。也许我理解的不对,共探讨。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3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2
板凳
发表于 2024-6-16 20:10:00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三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12-风霜红叶
一、选一首古人词 翻译并简析。
汉宫春   梅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译文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简析:汉宫春  梅,一首别人写烂了的咏物诗。值得我们学习取法的技法有这么两点。
1、注重侧面描写。本词除了首拍,对梅花做了点描写外。96字的中调,基本上全是侧面描写,烘托。其中写梅能将大雁小雁绾入。绝无仅有。可见作者思路开阔。初填中调,最忌宕不开笔。读此定有所悟。
2、卒章显其旨。词章一一读下,直到结尾处,才知主旨是:清香未减,风流不再人知。而这正是梅花的高贵品质。当然也是作者的人格所在。



二,习作互评。
洞仙歌   友家过端午有感
文/浥尘30清风
粽香飘出,正晚风庭院。艾叶熏熏铺阶畔。众家亲,五彩丝缕轻缠,持酒盏、围坐品尝佳宴。
新月勾旧忆,昔日端阳,尚有双亲伙房转。三俩凑盘飧,鸡卵平分,兄姊妹、笑如花灿。奈人间、诸事不重来,悄离席、凭栏蹙眉轻叹。

互评:问老师好。
还是先看题。这个题有点难:在友家过端午,是其一。其二是,还得有感。想来没有构思好。按题这个  感  还必须与友家有关。这也太难写了。愚以为。要么题为  友家端午做客,要么就  端午有感  。
然后,是词。词,上片好过下片。上篇文笔流畅,文脉井然。词句可读。下片,忆旧是可以的。昔日端阳 句,是多余的,重复。以下就像我一样,是写记叙文了。所感的部分就剩下一句可读:凭栏蹙眉轻叹。受老师的启发。也是写了一首。博老师一笑。
洞仙歌  端午他乡作客
街灯初放,正逢迎庭院。角粽蒲蒿溢香满。映华堂,五彩丝缕轻缠,齐聚首,祝语声声开宴。
莫话身外事,且尽杯前,北客南来密无间。莫恋故山谣,酒满杯深,有吴语、殷勤相劝。更待得,兴余上南楼,看夜永,天心月明清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12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4
地板
发表于 2024-6-17 11:0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 于 2024-6-17 11:04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八讲作业

浥尘30—清风

第一题,简单解析古人一首词
南歌子有感
宋  苏轼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译文
调笑时,怕被蔷薇挂住,行走时,担心遇到宝瑟而僵住。与心爱的姑娘约好了在西厢房见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辨认香气来寻路。

半夜风吹动了幔帐,月光照到了床边。竹席像水一样凉了,肌肤也凉了。什么东西和我一同回去,只有留下的残妆。

简析
该词是以艳体形式出现的爱情词,题为《有感》,实际上相当于“无题”。因为苏轼对所叙写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奥妙,“有感”云云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己。苏轼运用了代言体写法,通篇作张生口吻,即从男方着笔来写,所述情、景、事,一一从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一般说来,词体多偏于抒情,而该词却有着明显的叙事性。在描写方面,尤以大胆、率真、细腻的心理描写取胜。

第二题,解读互评部分

洞仙歌  秋思
浥尘21-春留余韵
西风萧瑟,阶下蛩声乱。落叶纷纷舞空院。夜沉沉,弯月又挂窗前,人无寐,独坐空庭虚叹。
一别无缘见,望尽天涯,不见南来北回雁。锦字寄何方,倚遍栏杆,空回首,如烟消散。人空瘦,轻棹几时归,再携手,花间醉声声慢。

①清风解读:萧瑟的西风刮着,台阶下边蟋蟀的叫声乱。纷纷落叶在空院里飞舞。一弯新月挂在窗前,我睡不着觉,独自坐在空庭里叹息。

自从别后无缘再相见,望尽天涯,都没有南来北回的大雁。我给你写好的书信寄往哪里呢?倚遍栏杆,回顾过去的种种,都像轻烟一样消散。我已经日渐消瘦,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再手牵手,花间醉酒,慢慢叙旧。

②试评:这是一首秋日怀人的作品,起二拍景起,“西风、蛩声、落叶和空院,四个物象奠定了词的基调,烘托出一种萧条、孤寂的气氛。很不错!

次拍以“弯月”递进一层,继续渲染,人物出现,因为月亮多作为思乡的意象出现,也是不错的,这里要说的是,“人无寐”词味稍淡了一些,“独坐空庭虚叹”这句用了三个形容词,有些刻意,而且“空”字在这首词里重复了四次之多,应该避开,“虚叹”有些不解,敬等老师补刀时候解答!这一拍表情达意还是做的不错!

再看换头句,承接上片尾句“空庭虚叹”,两片衔接自然,只是“南来北回雁”稍觉费墨,“南来和北回”取一即可。

下片第二拍,个人觉得,一个意群里意思不统一,锦字没处寄,建议如果虚笔设想一下对方也如何思念你,这样锦字“何处寄”也算有个承接,当然了,作者写的也没问题,我不知天高地厚乱说了!

尾拍不错,有寄托,有期盼,“人空瘦”和后边的“轻棹几时回”也没有承接,建议换个别的物象来连接后边轻棹,会更好,尾句“花间醉声声慢”,花间醉可以理解,“声声声”应该不是指花间赏读《声声慢》这个词牌,也不是唱《声声慢》这首歌吧?所以这个三字句还可斟酌。

总结:小词填写的脉络清晰,遣词造句很流畅,唯有重复字多一些,比如“空、见、无”等,该避还应避开的好,对词不对人,评的不当之处,还请学友勿怪,有请老师补刀润色🌹£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75

帖子

426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64
5#
发表于 2024-6-17 23:58: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帖
古典词研三第八讲作业:
浥尘风起的地方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简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简析: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浥尘03-雲海
          洞仙歌·夏     
炎炎日落,似云蒸缭绕。燕子低飞对天闹。大河鸣,看跃鱼空中翻,已恨透,岸上花丛蛩吵。
横空惊闪电,滚滚雷声,雨点飞倾,小荷跳。更狂飓骤起,越林缠藤,刹那间,风啸啸。是哪圣,冥思坐亭中,满耳尽,游人侧闻渐笑。
解读:烈日炎炎,好似云气蒸腾缭绕。燕子低飞对着天空吵闹不休。大河呜鸣,鱼儿翻腾着跃出水面,已经恨透了岸上的蛩鸣声声。
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来,小荷跳跃,更兼狂风骤起越过树林使藤蔓交缠,一刹那狂风大作。是何方神圣来啦?坐在亭中,满耳都是游人的笑声。
互评:问好学友。全词格律一处有误,已恨透的已字处应是平声字。
这是一首夏日气象的作品。
起拍景起炎炎夏日,就算是日落时分也还是可以说炎炎的,云雾缭绕感觉应该是山中因为气温和湿度的差异才会出现,用在这里感觉不太合适。
二拍燕子低飞可能是感知到要下雨了的自然现象,对天闹有点费解。
三拍蛩鸣更多是描写秋天的物象。
下片换头句惊用的挺好,写出了夏天大雨的突如其来,狂飓应该是狂飙的意思吧,写雨的景象还是挺切合夏日的情景的,学习啦。
尾拍是哪圣有点不明所以,结句可斟酌一下。
总结:全词脉络较清晰,不规则重字较多,题目感觉为夏雨可能贴切一点,有些地方遣词造句还需要打磨一下,学评不当之处请见谅。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0
6#
发表于 2024-6-18 20:44:3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研三第八讲作业贴
浥尘09-伊水
一:赏析一首古诗词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问取 一作:唤取)
翻译:
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赏析: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作业互评
洞仙歌  夏日湖畔有思
风起的地方

阴阴堤树,合向平湖绕。何处鸣蛙与蝉噪。沸斜阳、牵我心绪摇摇,行复止、看取汀沙波淼。
眉间愁暗锁,锦水汤汤,剩了长亭没荒草。个中意如何?折得红荷,莲子苦、藕丝扰扰。莫相问、欢颜待何年,再回首、风流已随云杳。

风起的地方你好!以下是我的分析: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湖畔的景象:阴阴的堤树环绕着平静的湖水,不知何处的鸣蛙和蝉声交织成一曲夏日的协奏。斜阳照射下,作者的心绪被牵动,步履时而前行时而停顿,目光投向波光粼粼的湖面。这里的“行复止”反映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情绪变化,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内心情感的波动。

随着情绪的进一步展开,眉头间的愁绪如同被锁住的暗锁,锦水汤汤,长亭无草,这几句词展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与沉思。而“个中意如何”则像是作者自问,或是向读者提出的疑问,增加了整首词的思考深度。接下来的“折得红荷,莲子苦、藕丝扰扰”,则通过红荷、莲子和藕丝的具体意象,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人生的纠葛。

整体来看,《洞仙歌·夏日湖畔有思》这首词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夏日湖畔的所思所感。通过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词,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真挚与深刻,同时也能引发自己对于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更多思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65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0
7#
发表于 2024-6-18 22:3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雨 于 2024-6-18 23:58 编辑

浥尘-07夜雨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 北宋 · 晏几道
春残雨过,绿暗东池道。玉艳藏羞媚赪笑。记当时、已恨飞镜欢疏,那至此,仍苦题花信少。
连环情未已,物是人非,月下疏梅似伊好。澹秀色,黯寒香,粲若春容,何心顾、闲花凡草。但莫使、情随岁华迁,便杳隔秦源,也须能到。
    解读:春天刚下过雨,绿色星星点点的夹杂在去往东池方向的路上。玉人艳丽的脸上娇羞的犯上了娇好的红色。记得那个时候,在窗前对着月亮叹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仍在苦苦的题写关于花的诗句,怨恨回信太少。相互连环的情绪还没有结束,感叹还是原来的事物,但是以前的人却不在这里。月亮下面几朵梅花像你那么好,淡淡的秀色,暗暗的寒香,灿烂的像春天的容颜,哪还有心思看其他的花花草草。但不要让这情怀随着年华的变化而变化,就算远远的隔着桃花源,也必须能找到。
    简析:这是一首月下闺房思人之作。起拍点名时间,是在春天。根据上下文的推断,应该是在早春时节,绿暗春池道,“暗”字用的好,说明绿色还不多,只有星星点点几片。接着女主人公出场,先描写了她美丽的外表。然后抛出他的烦恼,是因为收到的书信太少。过片又拉回到现在,睹物思人。把梅花比作思念远方的人,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异曲同工之妙。煞尾寄托了女主人公的愿望,这感情不要因为年华的变化而变化,就算再远也要最终在一起。全篇的结构采用:今-昔-今-未来,脉络清晰。多处使用比兴手法,语言清雅,有余味。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病中吟
浥尘01-耘梦
毒侵肌骨,自淋漓虚汗。病榻孤衾药香满。隔昏窗、缺月高处偷窥,玉山倒,敧枕蹙眉鬓乱。
耳边频响起,叶落声声,时见流星渡霄汉。底事惹波澜、往事如烟,梅边梦,流光偷换。问玄兔、匆匆去何方,莫不是、天涯故人招唤。
    解读:病毒已经侵入肌肤骨骼,自然虚汗淋漓。病床前薄薄的被子上染满了药的味道。隔着昏暗的窗户,残缺的月亮在高处偷看,病来就像玉山倒了一样,斜着枕头,皱着眉,头发篷乱。耳边不停的响起,落叶的声音,时不时的看见流星划破天空。什么事情让我心底惹起了波浪,过去的事情像烟尘一样消散,流过的时光已经偷偷的换了以前在梅边做过的梦。试问一下月亮,你匆匆地去往了什么地方,难道不是远在天涯的故人在招唤吗?
    简评:起拍直入主题,自己已经染了病,很辛苦,被子都染满了药味,说明染病之久。接着写自己从窗户看到了月亮,月亮又偷看着染病后痛苦的自己,有一种形影相吊的意思,本来已经病了,从侧面更衬托出了孤单。换头后转到了听觉上,隔着窗户听落叶声声,营造出了一种孤单寂静的场景,流星渡宵汉这一句宕的有点远,一拍之内尽量在一个场景内。往事如烟接不起上句,这4个字有点重复,因为上句是底事惹波澜。结尾有深意,问月亮是不是远方的故人召唤去了,本来孤单的时候还有月亮相陪,现在连月亮也远去了,只剩下孤单的自己。同时想到了远方的故人,现在有月亮相陪,那么平时,远方的故人又是多么的孤单。整篇情感真挚,耐人寻味。语言清雅,通过月亮多处对比,加深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感。个别句子再斟酌一下,定是一篇佳作。祝愿耘梦学友早日康复!

点评

同学点评的非常到位。  发表于 2024-6-20 23:28
毒下笔重了点。  发表于 2024-6-20 23:27
尤其是结尾处好看。  发表于 2024-6-20 23:26
不错的一阙词。上阙把病人的神态以及心态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阙转了情感。  发表于 2024-6-20 23:2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8#
发表于 2024-6-19 00:01:0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帖
浥尘06-轻风呢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咏柳
宋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惟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简析:江南的腊月已经过去,在早梅开放之后,便将新春交付于垂柳。那纤细的柳枝就像美女的细腰,有着天然的风流韵味,并更是骨骼清奇,雅致秀丽。在永丰坊那边,整日都无人,只剩金色的柳丝在晴日里空自舞动。最令人肠断的是柳絮纷飞之时,绿叶已成荫,没有任何事情,但随着暮春到来,时光流失,柳条就渐渐变得稀疏消瘦了。又莫非是是东风追逐你----柳而来,便能吹散你眉间的那一点春愁。
    全词用拟人法写柳,它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风月匆匆老
浥尘28-荷月
人间风月,竟也匆匆老。枯木流花化尘早,彩云消,雁去又恨流年,事已昨,怎奈情偏高啸。
镜中人渐陌,银发如刀,狠刻花容弃孤岛。谁怜往昔,相伴清欢,忘忧恼,梧桐亦巧。对如今,万般散秋风,也犹怕,无端梦中人老。

问好荷月老师!全词多处出律,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解读:人间的风月,竟然也会匆匆老去。枯木和落花早早化为尘土,彩云消散,大雁远去,不禁心中恼恨岁月无情,很多事已然成为过去,无奈心情很郁闷难抑,偏偏想放声长啸。
对镜看着镜中人渐渐变得陌生,银发如同利刀,狠狠雕刻着我如花的容颜,像被放弃的孤岛。有谁怜惜往昔相伴时的清欢,忘却烦恼忧愁,那梧桐也显得那么美丽。面对如今,万千思绪都在秋风中消散,也还是惧怕,看到梦中人无奈老去的摸样。

简评:全词借用“枯木、流花、彩云、雁”等自然物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感叹时光的变迁和生命的流逝,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之情。布局手法运用不错,脉络也比较清晰。
起拍两句手法很不错,人间二字有瑕疵。上片后续中间几句调一下平仄就可。上片歇拍句“怎奈情偏高啸”,句涩,见凑。
下片第二句“银发如刀”比喻不当,“狠刻花容弃孤岛”这句不甚理解,上面的是我硬解读,估计不是作者本意。“梧桐亦巧”也不甚理解,梧桐咋巧?
总体来说,除去律多处不合以及上面几句生涩、不清通之外,意思还算连贯,立意可以,煞尾还算有味儿。初学,妄言了,还请包涵。

点评

词虚处较多。这样就没有层次感了。  发表于 2024-6-20 23:22
点评非常到位。  发表于 2024-6-20 23:2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1

帖子

38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08
9#
发表于 2024-6-19 05:39:0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慕容瑞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中秋
向子諲    宋代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译文
澄碧的天空如绿水一般,将秋天的污浊一洗而清。明月如飞镜一般,仿佛突然飞到天边。谁曾说把月中的桂树砍倒,明镜似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便会无所遗漏地覆盖大地山河,使它们的倒影完整地映照出来。
夏日的酷暑虽退,但馀热还时而袭来,令人烦闷。只想移去仙山蓬莱、方丈、瀛州仙山躲避。问那月宫中的嫦娥:到底因为什么事,竟然出现让月亮时而圆时而缺的现象。麻烦吴刚挥动手中忽忽生风的玉斧,把缺月重新修整,教它夜夜年年光洁饱满,普照大地,无遗露地映照出统一的山河和繁华的人间。甘愿等待这么多年,就算是借酒浇愁以后仍要醒来继续杀敌。


简析
 这是一首咏颂中秋明月的词作,借“月有盈亏”的现象,抒发“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的豪情。词语洗炼精熟,意境开阔,富有哲理,较之轻浮、侧艳的儿女情,以及粉饰太平的利禄语高出很多,是词中上品。
  上阕开句是个比喻句,“碧天如水”将烟霏云敛、一望千里的碧天比作清澈的绿水固是常见,但“一洗秋容净”之句的出现,不仅使它顿失俗态,且显示出一种阔大无比的气势,点睛之处便在一个“洗”字。下面是一个问句“何处飞来大明镜?”看似平淡无奇但却点出了要写的主体对象——月亮,且出语自然轻松、比喻贴切。紧接着又使用了一个反诘句“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意思是:谁曾说起过这样的话,把月中的桂树砍倒,明镜似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
下阕承前,词人也深知月中之桂不可斫,月光映照出的也只能是破碎了的山河,所以“人犹苦馀热,肺腑生尘”之句表面写的是:夏日的酷暑虽退,但馀热还时而袭来,令人烦闷;实际抒发的却是对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恃权猖獗、炙手可热的愤怒,与朝中爱国之士受尽压抑的不平之气。“移我超然到三境”中的“三境”,指神话中的海上三仙山蓬莱、方丈、瀛州;这种想遁入仙山的想法,只是词人在悲愤之极时寻求解脱的思想流露,但这只是刹那间的闪现,很快又对着明月再次点燃起希望:“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又是一个问句。
 “姮娥”即指神话中主管月宫的仙女,本作“恒娥”(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常娥”,通作“嫦娥”),这是借向嫦娥发问到底因为什么事,竟然出现让月亮时而圆时而缺的现象,以引出下面要说的正文:“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一个“烦”字又引出了一则神话故事,据《酉阳杂俎·天咫》记“旧言中有桂,……高五百尺,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几句是说:麻烦吴刚挥动手中忽忽生风的玉斧,把缺月重新修整,教它夜夜年年光洁饱满,普照大地,无遗露地映照出统一的山河和繁华的人间。
 这是词人梦寐以盼的希望的火花又次迸发。然而,词人深知自己并非生活在幻想里,他曾亲率部队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抵抗过强大的金兵,惨痛的教训告诉他要把希望变成现实,必定要不屈不挠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便是尾句“待拼却长年,醉了还醒”所显示的内容。“醉”应指受挫折、受贬谪后不得不以酒浇愁而醉;“醒”则是除奸、杀敌、收复国土之志不已。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
浥尘-凝思
冰清高洁,叹花期时短。疏影横斜暗香满。悄开窗、伶俐童子窥人,偷探到、无寐娇娘心里乱。 
几时牵素手,夜静无声,但见牛星渡河汉。试问欲如何,夜已深深,金风淡、孤云回转。但期望郎君几时到,又不开言儿,暗中呼唤。

解读:
品性如冰之清明透澈,心性如人之高尚清廉,可惜花期太短了。稀疏的花影或横或斜在树间,清幽的花香弥漫开来。悄悄地打开窗户,聪敏机灵的孩子观看到了失眠的美女心烦意乱的模样。
什么时候可以牵着你那白皙的手?寂静无声的夜里,只看见牛郎星在渡过银河。试问结果怎样啊?夜已经很深了,秋风也无力了,他在回来的路上。可盼望着他快些到,又开不了口,只能在心里呼唤。

简析:
问好思思,小词格律无误。词虽然没有名字,但读来感觉是一首思人之作。上片通过秋季的花开花落来衬托娇娘的心绪烦乱,这等无序的心态,难寐的愁容也被孩子看见了。下片通过牛郎星渡银河见织女的故事,来比喻自己想见伊人的迫切心情,又羞于开口问几时能回来,只好在心中呼唤快点回来。整体看来上片前两韵写花的周期短,暗香满,与后面娇娘的愁绪心态关联度不紧密;下片夜静无声,夜已深深都是重复的意思,情的描写缺少递进的层次,不流畅,点评不当处可指正。

点评

这里就出现了断痕。  发表于 2024-6-20 23:19
点评到位。我补一下。前面的句子,你描写的是梅花。后面的内容你写的是秋天里的故事。  发表于 2024-6-20 23:1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2
10#
发表于 2024-6-19 06:48: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浥尘10 —— 馨怡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暗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译文: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开,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
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赏析:《洞仙歌·冰肌玉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消夏的情形,突出了花蕊夫人美好的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感叹。上阕从旁观者角度描写处于如月宫瑶台般的环境中的女主人公非凡的姿质,风度娴雅,馨香妩媚;下阕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全词想象奇特,境界幽眇,波澜起伏,语意高妙,读之令人如临其境。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
迢迢银汉,是人间清梦。七夕双星久传颂。坐园中、仰望浩瀚星河,恍惚处,仿若银波奔涌。
浮槎随雪浪,直到门前,登上云天鹊桥共。小月近盈盈,眉眼弯弯,欲采撷、指端轻弄。岂料想、晨鸡一声啼,回首处、葡萄叶随风动。
试译:遥远的银河,是人心中的一帘幽梦。七夕佳节,坐观银河,思绪翻腾,想像无限。
感觉舟至眼前,人也随之登上银河。见到了月牙正欲圆,本想拨弄。奈何一声鸡鸣,梦醒成空,只有葡萄架下,夜风依旧。
分析:这首诗的上阙由七夕佳节坐观银河生发出无限的想像,下阙是对上阙的深化。前后照应,清梦而起,梦醒而终,结构紧凑。起笔为词句定了基调,然后顺着思绪,一路狂奔,想像丰富,画面感强,易引人入境。只是觉得葡萄叶可否替换,感觉有点降低词的韵味。

点评

长调虽然有铺陈空间,但是要注意故事情节这次要分明。  发表于 2024-6-20 23:13
语句通顺,但是有一种记叙文的感觉。  发表于 2024-6-20 23:1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9-8 08:53 , Processed in 0.1402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