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283|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二十六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92

主题

530

帖子

176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23:0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春光好》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春光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1元抢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5

帖子

14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0
沙发
发表于 2023-2-21 08:58:46 | 只看该作者
词研第二十六讲作业

桃溪12文竹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宋代〕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2、 译文:
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登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

3、简析: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是辛弃疾爱国思想表现十分强烈的名作之一。词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线索清晰,钩锁绵密。一般登临之作,往往要发思古之幽情,而辛弃疾此词却完全摆脱了这一俗套。作者即景生情,把全副笔墨集中用于抒写主战与主和这一现实生活的主要矛盾之点上。全篇钩锁严密,脉络井然。第二是因迩及远,以小见大。作者胸怀大志,以抗金救国、恢复中原为己任。他虽身处福建南平的一个小小双溪楼上,心里盛的却是整个中国。所以,他一登上楼头,便“举头西北”,由翻卷的“浮云”,联想到战争,联想到大片领土的沦陷与骨肉同胞的深重灾难。而要扫清敌人,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则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作者却从一把落水的宝剑起笔,加以生发。“长剑”,长也不过是“三尺龙泉”而已。而作者却通过奇妙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壮观的词句。这是词人的心声,同时也喊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共同意愿。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
  这首词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大地,一面是“西北浮云”“中原膏血”;而另一面却是“西湖歌舞”“百年酣醉”,长此以往,南宋之灭亡,势在必然了。 由于这首词通体洋溢着爱国热情,加之又具有上述几方面的艺术特点,所以很能代表辛词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读之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令人魄动魂惊。

二、互评:
《春光好》
桃蹊18芦江
溪弹曲,水流淙,小桥东。岸草柳丝波绿,染江峰。
燕子剪春天暖,桃花炫目情浓。围竹仙居宜醉酒,祝东风。
(一)读解:
溪弹曲,水流淙,小桥东。小溪欢快弹着曲子,水声淙淙拍着小桥两岸向东流去。弹曲、流淙,都指水的声音,有重复之嫌。
岸草柳丝波绿,染江峰。岸边青青的小草,吐新的嫩柳 ,把江峰都染绿。表述到位 。
燕子剪春天暖,桃花炫目情浓。用拟人手法,对仗工整,很好。
围竹仙居宜醉酒,祝东风。借景抒情,居住在翠竹环绕仙宅里,饮着酒, 从中感受到作者喜悦的心情。
祝东风。尚费解,我理解是,春天来了,万物生辉,一切景色都那么美好。祝东风。可再斟酌,尚有提升的空间。
(二)浅评:
这首小令描绘的是春天景色。
上片用白描手法,实写眼前景,不加修饰,没有渲染,对景色描绘自然生动。
岸柳摇曳,流水潺潺,一幅画图呼之欲出。
下片首两句运用拟人手法,使得两个六字句意象浑然一体,情景交融,对仗更加工整。
煞尾借景抒情,居住在翠竹环绕仙宅里,颇有兴致饮着小酒,沐浴着徐徐微风,欣赏着鸟语花香的无边景色,
不仅感叹道,春天啊,是如此的美好。
总体不错。主旨鲜明,词句清丽,和谐婉转。虽有瑕疵,读解上面已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文竹才疏学浅,不妥之处,望理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37

帖子

350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04
板凳
发表于 2023-2-21 21:0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樱宁 于 2023-2-22 07:03 编辑



二十六讲作业:
桃蹊11-樱宁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贺新郎
南宋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一、词句注释
1.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以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2.邑:县邑,指铅山县。辛弃疾在带湖居所失火之后举家迁往此处。
3.仆:自我谦称。此词:指《贺新郎》词调。
4.停云:指辛弃疾在瓢泉所筑停云堂。
5.竞来相娱:争相前来使我高兴。
6.意:猜度,料想。援例:依照前例。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
7.庶几:差不多。仿佛:相似,类似。渊明思亲友:晋代陶渊明有《停云》诗四首,自谓是“思亲友”之作。8.云:助词,用于句末,无义。
9.甚矣吾衰矣:语出《论语·述而》孔子语:“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平生的理想是复兴周公的事业,所以时常梦见周公。不再梦见周公,说明他已十分衰老了。词人借此感叹自己年龄衰老和政治失意。
10.怅:发愁,感到若有所失。
11.交游零落:指老友纷纷离世。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不独善人君子难得易失,而交游零落如此,反顾身世,死生盛衰之际,又可悲夫!”交游,朋友。零落,稀少。
12.只今:如今。余几:剩下几个。
“白发”句:语本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夸张手法写愁之长。空,徒自,白白地。
13.人间万事:语出寇准《和蒨桃》:“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14.能令公喜:《晋书·温峤传》记载,王珣、郄超都有奇才,也都受到大司马桓温的喜爱。珣为主簿,超为参军。超多须,珣矮小。府中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公,词人自称。
15.“我见”句:化用唐太宗李世民语。《新唐书·魏征传》:“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魏征是初唐政治家,曾向唐太宗提出过很多治理国家的建议,颇受重视。唐太宗所谓“妩媚”,是指魏征的耿直。此处是形容青山秀丽美好。
16.应如是:应该也是如此。
17.“情与貌”二句:意谓人与山的感情和外貌大致是一样的。
18.“一尊”句:化用陶渊明《停云》:“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陶渊明在东窗饮酒,好友远隔未至,只有“搔首”盼望他来。尊,酒杯。搔首,挠头,烦急貌。
19.就:完成,写成。
20.风味:风情神态。
21.“江左”句:指南朝的那些纵酒放浪的名士清流。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江左,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晋室南渡,东晋及宋、齐、梁、陈相继建都金陵,史称南朝。
22.浊醪(láo):浊酒。妙理:精微的道理。
23.回首叫:回首长啸。云飞风起:暗用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4.“不恨”二句:《南史·张融传》:“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狂,指愤世嫉俗的狂态。
25.二三子:《论语》中的成句,是孔子对其弟子的称呼。如《述而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此处借指知己,也可理解为青山,因为青山是他的知己。
二、白话译文


铅山县里的园亭,我都分别给它们题了《贺新郎》词。一天,我独自坐在停云堂,水声山色竞相前来使我高兴。我想,这是不是溪水和青山看到我为别处写了词,也叫我照例给停云堂写一首。于是我就写下了这几句,差不多近似于陶渊明《停云》诗思念亲友的意思。


我老了,老得太厉害了!惆怅这辈子的友人零落殆尽,如今还剩多少?清愁徒然染白了头发,人间万事都付之一笑。问还有什么能让我兴致增高?我见到青山就觉得亲切美好,料想青山见了我也同一怀抱。我们有大体相似的情感,还有大体相似的外表。


坐在东窗前,对着酒杯把头搔,想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时,也就是这样的情调。南朝热衷于名利的大佬,怎懂得酒的奇妙?我扭头放声啸叫,看风起云飘。不恨古人我未能见到,恨古人见不到我的狂傲。理解我的,只有二三同道。
三、创作背景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前阕词题中谓‘邑中园亭’已‘皆为赋此词’,其意即谓铅山之园亭,俱已为赋贺新郎矣。今按本卷贺新郎调下咏铅山园亭者计有五阕,其中题赵晋臣之积翠岩一阕作于庆元六年夏秋间,则此词自应作于稍后,即嘉泰元年之春。卷五北固亭怀古之永遇乐附录桯史之记事,亦可证知此词实距稼轩守京口为时不甚远也。”故此词当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春天,此时距绍熙五年(1194)秋辛弃疾从福建安抚使任上罢职,被投闲置散已有七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建了园亭等。其中有“停云堂”,取陶渊明《停云》诗意命名,此词是他在停云堂上观风物、思故旧有感而作。
文学赏析
这首为他在瓢泉所造的“停云堂”而题的词,是辛弃疾的得意之作。全词仿效陶渊明《停云》诗的格局,主要写思亲友和饮酒两方面,但又添进山水情趣,借以抒发自己年华空老、壮志未酬和知音难求的孤寂和激愤,以及宁愿放情山水,也不愿追逐世俗名利的节操。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一开篇就引用孔子的典故。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也就含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意思。辛弃疾写此词时已六十二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是很自然的。“只今余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同用来强调“零落”二字,给人以结构亭匀和浑然一体的感觉。“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晋书·温峤传》记王珣、郄超“能令公喜、能令公怒”等典故,自叙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以渲染词人此时心情的孤单和对世态炎凉的喟叹,为下文移情于物作张本。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在自然物之上,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情与貌,略相似。”表明唯有青山,才与自己在不屈的性格和纯洁的面貌上相似,堪称自己的精神知己。词人把青山拟人化,将它写得有情有貌,情趣盎然,使自己能在青山的抚慰中得到精神的宁静,写得婉转可爱。但是,如果与前文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在他与青山相慰的情感中,包含着对于知音难觅的更深寂寞。因为青山毕竟是无知觉的客体,而词人却不得不以之为知音,这就更能表明他壮志难酬、知音难觅的无边寂寞太需要打散了。同时,在他宁愿以青山为伴的选择中,也暗示着他始终不改的节操。词人在起处直抒胸臆,在此处曲笔传情,情意顿挫跌宕,笔法富有变化。
上片从“思亲友”起端,主要抒发年老无成、知音难觅的孤寂和苦闷,同时表明寄情于山水的怀抱;下片则以“饮酒”寄意,进一步抒发知音难遇的孤寂,并着重表现不求世俗名利的高尚节操和不合当时的疏狂个性。
这里再次暗中呼应开头的“交游零落”,使词作针脚愈密。“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前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的名士派人物,细想方懂得它是有为而发,目的在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写到这里,词人的怨愤已无法遏抑,词句便也随之跌宕起伏了。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遥应上片“我见青山”二句,表现出另一种豪视今古的气魄。“古人”即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上一联是写“物”和“我”的关系,下一联是写“古”和“今”的关系;前者为物我交融,后者为古今一体;前者是横向的空间联系,后者是纵向的时间联系。“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虽然已不可确知,但有一点是明晰的,即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这跟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有着某种程度的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
全词如同一段抒情交响乐,以知音难觅的主旋律起端,暗中隐伏着壮志难酬的悲情,几经跌宕变化,时喜时悲,时低时奋,而变化有方,进退有序,最终以主旋律结束。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此词将旁正、正反、直曲抒情相结合,使词情跌宕生姿。通观全词,典故的确用得不少,好在这些典故都用得很活,不使人生堆砌之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春光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春光好  
文/追梦
天星转,雪泥融。正东风。水鸭已知春事,戏波中。
不问岁华流逝,欢欣世态无穷。崎路行吟谁似我,更从容。
问好追梦组座,樱宁试评,不当处见谅。
白话译文:天上斗转星移,地上雪泥融化,正是春风淡荡时节。水鸭感知到春天到了,在水波中嬉戏悠游。不过问岁月流逝,心中欢愉着世俗的种种变化。有谁像我一样更从容的,攀登着偏僻险峻的小路,行进着吟唱着呢。
小词上景下情,借景抒情,脉络清晰,谋篇合理,词句圆润,学习了。挑毛病的话:
一、所取物象“水鸭”这个位置十分重要,并且9个字的篇幅也不小,这里要与下片情的感发(岁华流逝,世态无穷)至少相关来做铺垫,个人以为“水鸭”这个物象稍嫌随意,对推动情节(个人所见水鸭嬉戏冬天都较为常见,怎么表达欢欣,起码是春天典型事物,令人一见有一种欣喜吧)贡献不大。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里,苏诗是一首题画诗,描摹的是江中鸭的神态。我们个人来说,还是要选取恰当的物象来表达。
二、下片“物华”“世态”视角过大,《春光好》这个篇幅来说,显得有些空。个人建议小处、具象来描写,更显真挚而可信。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地板
发表于 2023-2-22 09:45:08 | 只看该作者
词研第二十六次作业
桃蹊18芦江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阅读,翻译,简析


1.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赏释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


二、互评
春光好
天空
香风暖,白云闲,早莺喧。柳眼半开微笑,水塘边。


荏苒别来飞梦,氛霾散尽如烟。花簇逢迎春日媚,蝶蹁跹。


芦江学评:
1.解读
上阕可理解为倒装写法。词人在水塘边闻到了暖暖的香风,看到了悠闲的白云,早莺在喧哗歌唱。“柳眼半开微笑”用了拟人的写法。柳眼半开从字义上解释应为早春季节,柳丝还没有飘扬,只是柳绽出了新芽。这里有一个问题,“香风暖”香风说明花开的很多,即繁花似锦,浓香扑鼻。这个“暖”字也说明季节应不是早春。但“早莺喧”和“柳眼半开微笑”都是早春之景,和“香风暖”有矛盾。“白云闲”这个景色不是早春独有之景,秋天也可以写白云闲呀?


下阕首拍“荏苒别来飞梦,氛霾散尽如烟”六字对句,意思是时光匆匆,阴霾散尽。紧接七字句,即将迎来花团锦簇春光妩媚,有蝶儿翩跹。词脉还是畅通的。但这二个六字对句正是由上阕写景过渡到下阕抒情。想法不错。但字句读起来总觉搭配不和谐。有一种词不迖意之感,还可斟酌。七字句以景衬情,明媚春天已经迎来。彩蝶翩翩。到此词人心情有抑转扬。


小结:小令字数少,表迖全,要求用字精准出彩。特别是对仗上要求更高。因为她是词的亮点。故宜细斟。此作上景下情,词脉流畅。但在表达上笔力尚可提升。
以上简评供参考。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7

帖子

19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10
5#
发表于 2023-2-22 10:1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悠悠 于 2023-2-22 10:18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桃蹊组第二十五讲桃蹊28-云悠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春光好》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春光好 寒食将过淮作
南宋 · 葛立方
禁烟却酿春愁。正系马、清淮渡头。后日清明催叠鼓,应在扬州。
归时元已临流。要绮陌、芳郊恣游。三月羁怀当一洗,莫放觥筹。
释义:寒食节又酿出新愁。因为正系马停在清淮渡口。后天清明节令催促,到时候应该就到扬州了。
回去时正好是上巳节在水边“祓禊”(fuxi),相约在风景优美的野外,恣意欢游。将三月的羁旅情怀洗去,不要放下酒杯。
这首词是抒发羁旅情怀,寒食将近,还在羁旅途中,想象着上巳节时候,到了扬州,在郊外畅游,饮酒欢乐,洗去连日的风尘。上阕实写,下阕虚写。下阕一系列想象更衬托出作者当下的羁旅愁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春光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春光好
桃蹊组09—清风秋月
东君唤,柳丝绵。醒红颜。碧色染来春画,水云间。
杏眼半窥妆淡,縠纹满载舟闲。阡陌朱衣公子过,惹心烦。
云悠评:东君唤醒柳丝绵软,唤醒花儿红艳,红颜一般指美女,虽是借指花儿,感觉会有歧义。碧色渲染春之画图,流动在水云间。“来”字还可再斟酌。下阕继续描景,杏花初开,妆容淡雅,水波流动载着小舟,满载和闲有些违和。小路上朱衣帅哥经过,惹出烦闷。心烦有歧义,心头小鹿乱撞,烦,情绪有点过了。


这首词运用拟人手法,唤,醒,半窥,有动态感,上阕由点到面,下阕第二句景描不到位。第三句直白,情感与前面断裂。字句还可提升。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32

帖子

286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63
6#
发表于 2023-2-22 17:20:5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一期桃蹊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桃蹊-秋叶
第一题,古诗词简析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文,
又低又小的茅草屋,溪边长满了青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父老?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简析
这首词通过写景,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 ,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第二题,作业互评
春光好
桃蹊 安新
是日于翁基古寨观日落,因恋美色多有延迟下山,返程山路曲折幽暗有感。
虚檐暗,夕光流。正风柔。一抹落霞成绮,惹回眸。
几点小星明灭,三千世界沉浮。归处千峰随路转,夜悠悠。
秋叶胡说
问好新新。
简译,山中的房子已经光线暗了,夕阳西下,一抹晚霞形成了美丽的风景线,惹得频频回眸观看。
天空几点星星忽明忽灭,犹如世事沉浮,峰随回转的路慢慢远去,夜色悠悠。
简评,
这是一首游玩回家的路上的夜景,用白描的手法。从自身视觉的角度描写,上片兴起三字对偶。时间上安排的很合理,由夕光。到星光,结拍夜悠悠。结有余味。
小词整体流畅,立意主题明确,布局合理。下片虚笔,几点,三千,千峰。从几处虚写,暗喻下山时,视野的宽阔,一幅野外景色如眼前。
纯属个见,不当处请谅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3

帖子

12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0
7#
发表于 2023-2-22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一第二十六讲作业
桃蹊20-风与雪
一,分析
《南乡子》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注解
①望:眺望。
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北固楼:即北固亭。
④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⑤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2译文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3赏析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
二,互评:
风与雪浅评:
桃蹊11-樱宁
梅花落,杏花新,一窗春。晓起入帘风暖,似招人。
镜里恨添眉黛,尊前瘦减腰身。羞与胭脂轻扫面,隐啼痕。


樱宁老师作的是一首闺怨词。
这首词的佳处不仅仅是造语婉丽,对仗工整,更是以乐景衬其哀情。
着重描述了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上片写大自然绚丽的美好春光,花开风暖,下片情感陡然直下,直抒孤寂情怀。
赏析的地方挺多,不一一列举了,下面我鸡蛋里挑骨头,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起拍“梅花落,杏花新",对仗工整,个人觉得“梅花落”与“一窗春″不在同一意境上。虽说点评不要加自己的看法,对于樱宁,我还是斗胆说下:梅花落,如果换一个″杨柳密,杏花新",与“一窗春"衔接的更紧密。且由杨柳的引申义来说,由柳(留)而人难留,为下片预埋伏笔。
歇拍“晓起入帘风暖,似招人″,前面由视角(花)转入触角(暖风),很好的。只是“似招人″感觉有点笼统,有一首歌是写什么呢,“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空气里弥漫着。。。。。″这里不妨借用这首歌的意,用“暗撩人”来写软风撩拨起春思。
下片由春光明媚,而为啥情绪低落呢,这一反转,这里没有明说,由读者自己去发挥想象。
“镜里恨添眉黛,尊前瘦减腰身”,对仗漂亮,只是“恨″字,个人认为用语有点重了,且与后面的啼,稍微有点重复,如果“恨添″换个“浓添”呢,这个浓字,由后一句“瘦减”来看,所暗含的是“浓愁”。
“羞与胭脂轻扫面,隐啼痕”,这个″羞与”在这里作不屑于,懒得的意思,是否可以再斟酌一下?
如果不愿敷胭脂以遮挡泪痕,这个“隐啼痕″不如用“掩啼痕″更贴切。
这首词其实很好了,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忽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38

帖子

294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47
8#
发表于 2023-2-23 10:49:04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班第一期第二十六讲作业:
桃蹊组09—清风秋月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北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一觉醒来午间醉意虽消,愁却未曾消减。送走了春天,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天黑后,鸳鸯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还没有停止,人声已安静,明天落花应该会铺满园中小径。

赏析:
  这是北宋词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到张先所创作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喻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调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说明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懒,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感兴趣,这首词写的正是这种心情。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中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沈祖棻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即如王国维所举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
         张先的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弄”之主语为“花”,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关键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说明的。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晴空万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但云破出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
        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及至天色已暝,群动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意外的欣慰。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春光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春光好 春柳
桃蹊07-云儿依旧
熙阳吻,暖风吹。展新眉。细缕漾开粼水,钓春池。
见惯折枝含泪,哪堪去棹萦思。留得春秋谁缱绻,绾情丝。

问好云儿依旧学友,清风试评,个人理解或有不当之处,多包涵。
读解:春天来了,和煦的阳光照着大地,风儿暖暖,春柳抽出新芽。水面波光粼粼,最适合春钓的时候。
看惯了含泪伤别离,不忍心远去的小船带走思念。情意绵绵,情丝不断,这样的大美时光和谁来分享。
简评:起拍鼎足对,前两个三字句对仗,直接入题点明阳春时节,“吻”字感觉下的不太好。二拍承接,描写春水粼粼,鱼儿开始活动,引来了钓者,画面清新自然,“细缕漾开粼水”用词不够凝炼,拖沓了,此拍扣题也不紧,铺垫不够,导致跟下片断痕。
下片起拍两个六字句对仗,这里运用反衬之法,由景出情,折柳思人,更曾伤情。小令字少腾挪空间小,接续不好容易两分离。
总体来说词作上景下情,谋篇布局合理,用语平易朴实,欣赏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9#
发表于 2023-2-23 11:09:37 | 只看该作者
桃蹊27-山谷幽兰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春光好》的分析。有条件阔以再作一首。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声声慢·秋声
蒋捷 〔宋代〕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菊花在深巷开着黄黄的花,秋天的红叶相映窗前,凄凉的一片秋声,豆雨声来还夹杂的风声,疏疏的二十五点更声,高大的谯门也锁不住更声,朋友已远去,问谁的玉佩在响,却是屋檐下的风铃声。系着彩绸的号角发出的声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却还未停,渐渐的军营里人马才接连不断地起来了,四周却又扬起了胡笳的声音。邻居的灯光闪烁着,灯前还有那女人在石砧上捣衣的声音。谁知她一边捣衣一边咕咕叨叨地诉说着愁苦一直诉说到天明,碎碎琐琐咕咕哝哝的,就像那数不清的蟋蟀声。她诉说得没完没了,还把一半分给那天空的大雁,让大雁代替她的怨声。
在词中,词人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春光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春光好》
文竹
梨花白,腊梅黄。沐朝阳。两岸柳丝摇曳,映春江。
紫燕筑巢飞栋,黄莺百啭长廊。尤喜离离原上绿,竞芬芳。
文竹学友你好,第一拍梨花白,腊梅黄。沐朝阳。点明时间,一二句对仗;第二拍两岸柳丝摇曳,映春江。继续写春景;下片第一拍紫燕筑巢飞栋,黄莺百啭长廊。上片最后一句映春江,下片第一拍紫燕筑巢飞栋,黄莺百啭长廊。对仗,第一拍在继续借紫燕、黄莺写春,是不是该按起承转合进入转了,个见;第四拍尤喜离离原上绿,竞芬芳。最后表达喜离离原上绿,与前面是否不一致,个见。整首词语言流畅,春天的美景收入眼底,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6

帖子

22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8
10#
发表于 2023-2-23 11:4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香荃 于 2023-2-23 11:53 编辑

词研第二十六讲作业
桃蹊17-香荃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春光好   
欧阳炯  [五代]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翻译:
天气方回暖,日照初延长,真是个好春光啊!万物皆竞相努力生长着。
春笋长势迅猛,几乎迸出了满身的嫩绿。花朵依偎在雪坞上,发散出浓香。
晚照中,柳丝染成了金色,貌似挂在夕阳上。
简析:
起拍点明时令为早春,第二拍大发感慨:真个好春光!由此定下了全篇基调。
上结准备过片,做足铺垫,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下片衔接紧密,细写,地上的笋,天空的斜阳。巧妙地用柳丝从地面过渡到天空。
给人以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感受。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春光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春光好】
安然
榆钱嫩,柳条青,把春迎。绿草溪边探试看,也含情。
一涧春波潋滟,两枝喜鹊争鸣。谁挂红绳桃树上,约归程。
读解:
榆钱嫩小,柳枝清浅,迎接春天。溪边的青草也含着欢情探出头来。山涧有春波漫洒,枝头有喜鹊鸣叫。是谁把红绳挂在套数上,约定春归的日程。
简评:
起拍描写榆钱、柳枝迎接春天。恰当的运用了对偶,但是榆钱不会在早春的时候出现,要更晚些才有,所以榆钱这个物象选择的不合适。对草的描写灵动,凸显生机,赞。过片也很好的运用了对偶。最有特点的是煞尾拟人化句子,挂、约,两个动词生动地引人联想,红色的桃花十里。桃花开过,春就要踏上归去的行程了。作品词脉通畅,铺排巧妙,学习了!以上个见,不当之处莫怪。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12-22 09:57 , Processed in 0.1285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