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1

帖子

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
11#
发表于 2024-4-30 13:39:22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二浥尘25~清平乐第二讲作业
一、对清商怨正确格式分析

1.格式:可用搜韵检查平仄格式。注意第五句句式比较宽松,要注意平仄。
2.句式:7545,6745
3.起句,最好兴起,就是景起
4.领字,上阕第二句五字句是上一下四,要求一字豆领字
5.用韵,八句六仄韵。注意,第六句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
6.豆读,注意第六句七字句的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不是领字,也不断句。
7.对偶,此词牌没有对偶。
8.词调,双调,换头曲,不是吕调,过片句式与发端不同。
9.重字,这首小令不能有没规律的重字。
10.声情,内容多含淡淡的哀怨。
11.脉络,意脉要清晰。

二阅读古人词  进行阅读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
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
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作者选取了夜行途中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
辛词好用典,好发议论,但这首小词,作者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应该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可多得的。

三、互评上一讲作业,互相解读,简评

清商怨·花落人空瘦
浥尘倾城
深庭朝暮廉纤雨。怅落花无数。憔损罗衫,任由风几度。
欢笑可曾约住。忆枰前、夭桃飞舞。蝶梦何寻,唯听莺故故。

赏评:用词典雅,有词味 ,上片生动细腻扣题,春日深庭一日微雨,使落花无数,人立风中,任由吹动罗衫,更添几分憔损,下片转则略急,欢喜跳于回忆,而忆中夭桃飞舞尚不明与落花何异,下句看来势可为以蝶喻己,然又如言蝶花落而归,而结唯听莺故故句,落花春远,莺声亦该远了吧,而能听莺故故亦不是欢喜吗,总看下片有现乱相,表意不明,不如上片。







点评

清平乐师友点评到位,学习了。  发表于 2024-5-8 15:56
“忆枰前”,是不是这个“坪”?  发表于 2024-5-8 15:42
尾拍“蝶梦何寻,唯听莺故故”,“蝶梦”典出自庄周梦蝶的故事。这里表达的是对过去美好梦境的追寻无果,只能在现实中聆听黄莺的啼鸣,在寂寥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更添了几分孤独与落寞。  发表于 2024-5-8 15:41
下片转而忆昔,“欢笑可曾约住”,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夭桃飞舞则是与上文的落花形成鲜明对比,更显现今昔之别,强化心中之失落。  发表于 2024-5-8 15:39
首句“廉纤雨”,带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思绪。“怅落花无数”,直接点出了主题花落。“憔损罗衫,任由风几度”,通过“罗衫”被风雨吹打而憔悴的形象,喻词中人物内心的伤感与身体的消瘦  发表于 2024-5-8 15:38
这首《清商怨·花落人空瘦》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花落的景象,及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对过往欢笑的追忆以及当前孤独心境的描绘。  发表于 2024-5-8 15:37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12#
发表于 2024-4-30 18:3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霖兮 于 2024-4-30 18:41 编辑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二讲作业
浥尘31-霖兮


一、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清商怨》的分析。


1、清商怨,词牌名,又名“关河令”“伤情怨”“东阳叹”“要销凝”“望西飞”“尔汝歌”。因古乐府有清商曲辞而取名。其音多哀怨,适宜表达幽怨愁情。
2、此词调以晏殊《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为正体,双调四十三字,上阙二十一字,下阙二十二字。 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另有周邦彦及沈会宗的双调四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两种变体。
3、以正格为例析读此词牌要点:
①格式:可用搜韵查询平仄格式。(首句入韵,二句上一下四领字格。过片入韵,后句三四顿读句。第五句句式比较宽松,要注意平仄)。
②句式:7545,67453。
③起句,最好兴起,即景起。
④领字,上阕第二句五字句是上一下四,要求一字豆领字。
⑤用韵,八句六仄韵。
⑥豆读,第六句七字句的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不是领字,也不断句。
⑦对偶,此词牌没有对偶。
⑧词调,双调,换头曲,不是吕调,过片句式与发端不同。
⑨重字,这首小令不能有没规律的重字。
⑩声情,内容多含淡淡的哀怨。


二、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少年游·离多最是
(宋)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解读赏析:离别就像那流水,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向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即使情感浅薄似那行踪无定的白云,仍能相逢在梦中。可惜有的时候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无定性,佳期密约,再难使人相信听从。细细回想从前的种种,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
       此词抒离别怨情,感情凄楚哀怨真挚。开篇借东西分流水有相逢,飘浮不定云能入梦,比喻衬托出碰上薄情人的痛苦。云水本是无情物,而人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无情,美好的聚会难以再来。让人感叹世间最温暖的是人,最凉薄的也是人。


三、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读解
清商怨.荼蘼花事了
浥尘5-瓶子
        香消红褪偏凝雨。问春归何处。怅对芳丛,飘零甚如许。
        好梦行云无据。绕天涯、相思几度。更莫风前,沉听鶗鴂苦。


读解简评:花儿已经香消红褪了偏还残留着雨水凝珠,春归花会去哪里?惆怅面对花丛,联想到自己(感情归依)也如落花般正飘零。虽然一片痴心枉付行云,也曾几度梦绕天涯期待邂逅没有约期的相会。可多情总被无情伤,心事如花事随风了吧,不要在风中彷徨踟蹰听那杜宇凄苦声了。
        同学这首伤春怀人之作,景起,由花的凋谢飘零触景勾起自身失意伤怀之情,由多次行云绕天涯入梦期待邂逅相会,反衬出相思的苦涩情深与有情反被无情恼的无奈凄然。小词由花的荼蘼引申到人情的无常,层次递进,浅吟低诉,淡淡表面愁,深深相思意,正意反说(如结拍明明很思念牵挂,却苦于无凭相见而说罢了相思,使伤春伤怀更添幽怨愁情。关于不足处,感觉上片问春归何处和下片更莫风前,沉听鶗鴂苦的出现,与上文意脉连贯稍有不接。

点评

结拍“更莫风前,沉听鶗鴂苦”,鶗鴂即杜鹃鸟。在风前,更不愿沉溺于杜鹃那令人心碎的悲鸣之中,这既是对外界哀音的回避,虽感伤春去,但仍试图保持一份超脱与自我慰藉。  发表于 2024-5-8 16:36
“绕天涯”,绕是不是换个字好些,比如望…  发表于 2024-5-8 16:35
下片转入对往事的追忆与怀念。“好梦行云无据”,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及现实中的无从寻觅之感。“绕天涯、相思几度”,进一步强调了这份思念都如影随形。  发表于 2024-5-8 16:35
起句“香消红褪偏凝雨”,直接描绘了荼蘼花凋谢的情景,“偏凝雨”不仅写实,也流露情感的沉重与压抑。“问春归何处”,对春天即将离去的困惑与不舍。“怅对芳丛,飘零甚如许”,面对纷纷飘零的花丛,感到无比怅惘,   发表于 2024-5-8 16:34
荼蘼,春末夏初开花,常常被用来寄托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和对美好时光不再的哀叹。全词借荼蘼花事之了,描绘对春天逝去的感伤、对美好回忆的追溯以及内心深处的相思之苦。  发表于 2024-5-8 16:34
霖兮师友点评认真,学习了。  发表于 2024-5-8 16:33
棬  发表于 2024-5-8 16:3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4

帖子

6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04
13#
发表于 2024-5-1 09:36:4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第二讲作业
邑尘20清心
补充一下清商怨词牌分析
这个词牌中有领字。上阙第二句为上一下四格式。
断句:下阙第2句,七言句断为上三下四肩头句。
上下片的呼应:前景后情还是前情后景或者景中插入情再转景后再以情做结皆可。重要的是上下呼应。
仄声用的音:仄声字用上去皆可,用去声的略少于上声,少有入声,就是说我们填的时候最好少用入声。  


词赏析
朝中措
清·李慈铭
一年无事为花忙,赢得几春光。
卖到街头红药,正看绿树阴长。
桃先桃后,梅棠杏李,次第丁香。
为问先生日历,只余花事本章。


很喜欢这首小词,不颓废,很清新。
“书可以读,花可以赏,二者兼得,其乐无穷”,获取快乐很简单,读书赏花即可。
“一年无事为花忙,赢得几春光”,算下来,这一年也没做什么正经大事,净为种花、赏花、卖花而忙活了。把兴趣爱好变成事业,今天看来依旧很酷。
花开时,只管赏花;花落后,在街头看看“绿树阴长”也不错。
“为问先生日历,只余花事本章”,问我今天什么日子,看我今天记的什么花就知道了。有点像“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通过观花木来知年月,传达出一种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清商怨•春思
文/慕妳
  垂杨飞絮春渐远。又燕儿归返。望尽天涯,愁眉舒又展。
  锦绣年华似幻。切莫教、誓言空叹。满腹相思,唯期秋后雁。
译文: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词,杨柳飘絮,春天渐渐远去了。久望天空,看到燕子从外面飞回来,眉头惆怅不展。锦绣年华像梦幻似的。不要叫誓言成空,枉自怀念。这满腹思念,只能等秋天大雁捎信。


简评:小词格律正确,写的委婉清丽,物像运用合理。整体写的不错,赞一个。
不过有点疑惑,愁眉舒又展,舒和展是不是一个意思,有点重了。我不会评,鸡蛋里挑骨头了哈B

点评

注意语言的表达,“春渐远”,“又燕归返”。燕,雁。像清心师友说的“舒,展”  发表于 2024-5-8 17:10
最后结拍“满腹相思,唯期秋后雁”,用“秋后雁”象征书信或归期,描绘心中满满的相思之情。  发表于 2024-5-8 17:10
下片“锦绣年华似幻”,是对青春易逝、美好时光如梦似幻的感慨,也是对与爱人共度时光珍贵而短暂的叹息。“切莫教、誓言空叹”,提醒自己不要让曾经的誓言变成徒然的感叹。  发表于 2024-5-8 17:09
起句“垂杨飞絮春渐远”,通过柳絮飘飞的景象,既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的画面。“又燕儿归返”,这句表达的不太好。“望尽天涯,愁眉舒又展”,这句描绘心中波动。远眺天际,心中的忧愁与期待交织的情感变化。  发表于 2024-5-8 17:09
整首词以暮春的景致为背景,描绘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期盼,情感真挚。  发表于 2024-5-8 17:09
清心师友点评到位,学习了。  发表于 2024-5-8 17:08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14#
发表于 2024-5-1 15:54: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风) 于 2024-5-1 15:55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二讲作业

浥尘31-清风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
宋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白话文翻译:清冷的月光惊的乌鸦乱叫,更漏也快没有了。她在屋看着院里摇辘轳的金井,眼泪滴落者枕头上,枕头里边的红绵都湿了。
送别时两个人牵着手,寒风吹散了她的头发,离人舍不得离开,分别的语言更加令人断肠。夜空里星光照在在楼上的栏杆上,天马上快亮了,离人远去的脚步声和鸡叫声呼应着。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用…“皎月,乌鸦,更漏,眼泪,”等等物象,刻画了一个凄清的离别情景,因为要离别,两个人都彻夜未眠,眼泪湿了枕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写了两人送别时候的场景,寒风吹鬓,难分难舍的离别断肠曲,尾句用鸡叫和离人远去声相呼应,表达了无奈的离愁别绪,和寂寞情怀,全词语句流畅,意韵悠长,令人望而生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清商怨     春思
文/碧波涟漪情
枝头花落随风转。引相思无限。只怨东君,侬来人去远。
何处箫声清浅。又忆起、曾经聚散。.两鬓飞霜,依然情未断。

清风学评:
简译:枝头上的落花随风飘转,引来我无限的相思之意,埋怨司春之神来的太晚,你来了心爱的人却离开了。
不知哪里传来了清浅的箫声,不仅想起了我们这些年来的聚散生涯,我的两鬓已经有霜丝了,可是我对你的感情却依然如故。

一首深情婉约的小词,起句景起,由枝头落花奠定了词的基调→_→冷,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氛围。

次句→_→引相思无限,个人觉得入情有些早,“相思”略显直白。
第三句:怨东君来晚可以理解,只是首句有暮春落花,这里有写春来人远去,稍有些不妥。当然了,春来了又去,若比喻人来人去,也不是不可以。
下片衔接很好,由箫声作为递进,来渲染离愁别绪,感叹聚散无常。
下片第二拍,把感情进一步升华,虽然两鬓生霜,年华老去,但是爱你的心意不变,只是上片有“相思无限”句,这句略显累赘,少些余味,若用景结,就更完美了!

整首词语句流畅,脉络清晰,感情真挚,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包涵,学习了!

点评

清风评的这么祥细,也很到位,引相思无限这句用作上片结句,正因为有相思,那下片的忆起,连接的就很自然。一家之言。  发表于 2024-5-9 21:1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75

帖子

363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32
15#
发表于 2024-5-1 18:09:53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二讲作业帖:
浥尘-慕容瑞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宋代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赏析:
惜春伤春,留春送春,词中常调。这首“送春”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春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春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春天,想看一看春究竟归于何处。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春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下片从“春归”生出,转从送春的词人方面着笔。“绿满山川”正是暮春之景。这一望碧绿之中正含有落花飞絮狼藉的伤感记忆,更何况耳畔又时时传来象征着春归的杜鹃鸟凄伤的呜叫声。目接耳闻,无非芳春消逝的景象即便是无情人,恐怕也要为之愁苦不已。“便作”句先从反面假设,“莫也”句则故用摇曳不定之语从正面渲染愁苦,愈觉情怀酸楚。写到这里,方才引出这位满怀愁情的女主人公。“系春”不住,“随春”难往,唯有“送春”:“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这两句似从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化出,但独具神韵。在词人感觉中,这即将离去的春天,像是怀着无限别离的惆怅与感伤,悄然无语,与伤春的词人默然相对。时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细雨。这“潇潇雨”,像是春天告别的细语,又像是春天归去的叹息。而女主公情怀的黯淡、孤寂也从中隐隐传出。妙在“不语”与“潇潇雨”之间存在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对应与联系,使读者感到这悄然飘洒的“雨”仿佛是一种不语之“语”。这一境界空晨。极富象外之致的结语使词在巧思妙想之外更多了一份悠远的情致。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清商怨 闲愁终自许
风起的地方
青丝慵绾听秋雨。更斜阑独伫。叶落无声,空阶为谁舞。
耳畔如闻私语。早又是、春秋几度。试问年年,闲愁终自许。

解析:一场秋雨一场愁,作者以慵慢的姿态斜倚独伫,听风听雨,看枯叶落在阶前随风飘零。在如此境况下,心情似乎回到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时耳畔有佳人的柔情蜜语,共听一场秋雨,共许一生心愿,无奈时光荏苒,佳人何处?岁岁年年,孤独地在期待着佳人的再现。整首词很好的铺垫出秋雨的冷意,落叶离去的无情,从而引起作者内心的愁绪,无法抛开忘却的那些记忆,始终在心底回荡,却又在期许着美好的再现,一年又一年。

简评:问好风起。小词格律无误。上景下情的表达方式,上片的景的铺排合理有序;下片情的表达还可细致柔婉些,春秋几度,试问年年看起来比较意近,整体不错的一首小词,学习了。点评不当处可指正。

点评

互评的有点简单了,互评的目的是什么?可以参考一下楼上清风的评语,这样评才有效率。更这个领字,用的不是很好,前面听雨了,后面的叶落无声,是不是有矛盾?结句结的也不好,没有感染力。  发表于 2024-5-9 21:3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356

帖子

507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79
16#
发表于 2024-5-2 13:49:59 | 只看该作者
词研第三讲作业:浥尘--凝思
一,阅读:
1.选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简单解读
写女词人早起后的一个生活片断。起二句是对昨夜情事的追忆,伤春意绪悠然而生。醒来急忙问小丫鬟一夜的风雨海棠如何了,丫鬟答海棠依旧,而词人则说应该是绿肥红瘦。一问一答,似虚而实,形象地反映出她一夜风雨后对海棠的担心:应是绿肥红瘦,伤春情绪悠然而出。此文中也刻画出来两个人物形象,这也是这首次词的独特处

​二互评部分
首先看作业第一部分“词牌分析”正确;
看写作题:清商怨
看正文
清商怨画牡丹
浥尘23~玉儿
半窗荷月风送晚,又白宣铺案,临着芙蓉,描摹舒玉腕。
不喑明暗疏浅,恨笔下,未呈娇面,蹙了眉痕,一时难熨展。
浅读:六月的夜晚,荷风细细,便又铺宣置案,轻舒玉腕,起笔蘸颜,描画牡丹。
只是我还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绘画里表达明暗疏浅的技巧,只恨-不能用笔把牡丹的娇媚展现到面前,真是一弯愁眉难以舒展啊!
真真的是“细细荷风香晚庭,依窗小月唤丹青
可怜秃笔难描就,终负牡丹那抹情”
浅评:
起拍以景赋起,引题“画”,接拍顺承画的动作神态,可谓细腻。一气呵成。“芙蓉”结合起拍的荷月,我理解成荷花,为什么对着荷花画牡丹呢。下片抒情是写由于自己未谙绘画技巧,而未呈娇颜而心有愧意和憾意,蹙眉未展
熨字下的重了。
总之这首词格律正确,用韵无误;布局合理,属于上景下情;脉络清晰,用语朴实,一气呵成。学习啦!
​只是个见,不一定正确哈!最后说一句,注意作业的格式哈!

点评

互评尽说好话,这可不行,多少也要挑点毛病出来呀,鸡蛋里挑骨头,起码又这个领字就用的不是很好,临着和描摸是不是意思一样。  发表于 2024-5-9 21:4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16

帖子

11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38
17#
发表于 2024-5-2 15:30:27 | 只看该作者
一、对清商怨正确格式分析


1.格式:可用搜韵检查平仄格式。注意第五句句式比较宽松,要注意平仄。
2.句式:7545,6745
3.起句,最好兴起,就是景起
4.领字,上阕第二句五字句是上一下四,要求一字豆领字
5.用韵,八句六仄韵。注意,第六句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
6.豆读,注意第六句七字句的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不是领字,也不断句。
7.对偶,此词牌没有对偶。
8.词调,双调,换头曲,不是吕调,过片句式与发端不同。
9.重字,这首小令不能有没规律的重字。
10.声情,内容多含淡淡的哀怨。
11.脉络,意脉要清晰。


二阅读古人词  进行阅读赏析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宋代】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怀人词。春天来到了长门宫前,春草青青,江畔梅花才绽放了一点点,尚未开得均匀。这是写“春日之外景”。此时,正是春草青青,江梅未半的时节。美好的春景,乃是为了引出春日的情思。眼前纵有良辰美景,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呢?“长门”,此处用了一个典故,即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被打入长门宫,“咫尺长门闭阿娇”,说的正是这个事。这里用典,喻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取出笼中的碧云茶团,将其碾碎,细如粉尘,想要留住拂晓时分的春梦,咂一口,惊破了一瓯春茶。这是写“春日之好茶”。一个“碧”字,一个“玉”字,皆点出茶之名贵。其意颇有苏轼“且将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自我排遣之意。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出宋人生活的精致与风雅,情趣与闲情。轻煮岁月慢煮茶,从前慢,品茶慢,相爱慢,一切都慢,将日子过得如诗一样缱绻。梅花疏影掩映着重重的门户,疏疏的帘幕透进淡淡的月影,正值美好黄昏时分。这是写“春日之内景”。屋外,春草青青,江梅半开,屋内重重门户,疏帘淡月,美不胜收。屋外屋内,时好景好,茶月皆备,唯缺一人,而寂寞顿生。两年之间,三次辜负美好的春光,快快归来吧,用心过好这个春天吧。这是写“盼君之归来”。春日已正好,花开待君来。盼君君不至,泪湿花如雾。词人多么渴望和丈夫赵明诚能够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春日啊。纵览全词,春景中蕴含着春情,春情中又沾染了相思,一种淡淡的春愁附着在美好的春景里,使人既懂得珍惜春天,又懂得珍惜眼前人,可谓是春日怀人的佳作名篇。

三:互评
清商怨
浥尘22-飘零叶
开窗凉气吹又缓,是初春已满。几朵花儿,悄然已开绽。
朦胧疏影月满。夜轻轻,来谁家院。见得无人,将幽香寄远

试评:问好学友,小词格律正确,韵字无误,读来语义流畅,衔接紧密,是一首含蓄的寄远词,开篇交代时间,凉气已缓,春天来了,花儿又开了。而且是在月圆之夜,独自一人在小院里,自然而然会想起往事,想起远方的你,想把这份美好的风光分享。个人觉得这首词写的比较成功,遣词造句上还可以再提高,加油!

点评

春已满,起拍铺垫好像没有到位。后拍花儿开绽补充说明可以。过片“疏影”承上,“月”启下。煞尾以月拟人,无限惆怅,只能寄托思远。含蓄蕴藉。这首小词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清新,主旨清晰,脉络流畅。  发表于 2024-5-8 18:4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13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6
18#
发表于 2024-5-3 20:17:04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三第二讲作业:
浥尘17-天空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赏析: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有春天都会谢幕,有的人聚散随缘,不悲不喜;有的人心境黯淡,落寞惆怅。人世间,没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春花凋落,秋月无言,总有人凄凄惨惨。其实,人们所感伤的,还是匆匆来去的人生。春天去了还会再来;年华却是去而无声,永不回来。至于李煜,他心中的滋味更是难言。水流花谢,两处无情,自然会让他悲凉;江山如画,只是曾经,更让他极度痛苦。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也几乎是他生命的结束。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清商怨 怀念景明
凝思
荼蘼花尽又春暮,问景明归路。独立清阶,无端起离绪。
多少相知心语,一丝丝,寄予筝柱。最是伤情,人间长别苦。


解析:荼蘼花开尽,又到了春暮的时节,不知道景明帝知道归路吗?独立在阶梯上,无端引起别绪。
多少知心话语,都赋予筝声,诉不尽相思,诉不尽离愁,人间最苦的是长久地别离。


简评:问好同学。格律无误。语言流畅,融情于景,真情流露,离愁别绪,苦恨年年。

点评

煞尾回缴主题,若是能景结,则更灵动清新,更能体现这个词牌的声情神貌。这首词主题明朗,脉络清晰,语言流畅,用字传神。  发表于 2024-5-8 18:44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上片起拍景起交代时间,春暮。续拍“问”字领起。歇拍收束上片,离愁别绪昭然,“无端”二字用得精巧。也为过片做了铺垫。“尽”、“独”、“清”融情于景。过片直接抒情。相知心语,寄予筝柱。“   发表于 2024-5-8 18:4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8
19#
发表于 2024-5-3 20:37: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飘零叶 于 2024-5-3 20:39 编辑

词研三第二讲作业:
浥尘22-飘零叶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声声慢·秋声
蒋捷    宋代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赏析:在词中,词人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三句领起全词。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捱。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被灭。他隐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来作官。这声音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擣练之声。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清商怨.蝶梦
浥尘28-荷月
清风吹遍枯枝老,紫蝶林中恼。花放如期,伴丢千红岛。
悠悠情思飘渺,对月心,清愁渐吵。好梦难成,期君归早早。


解读:清风吹遍了树林,枝叶渐老,紫蝶栖息中也有了烦恼。如期开放的花朵,都一起散落堆砌成岛。
悠悠的情思若隐若现地飘远,面对月亮,情愁无端扰人,好梦难成,只期望你能早日归来。


简评:问好同学。格律无误。枯枝和老意重,可酌;上片最后一句有点费解;清愁,应该是种安逸的状态,怎么能吵呢?还对着月心,月亮也是安静的,总之意像太多,罗列不紧密。点评不当之处请海涵。

点评

过片直接抒情情思缥缈,对月心不错。逼出清愁,吵字凑韵。煞尾收束,回缴主题。这首小词主旨清晰,脉络不流畅,特别是上片。  发表于 2024-5-8 18:45
起拍景起,但是枯枝老与清风吹遍没有内在联系。上阕第二句五字句是上一下四,要求一字豆领字。歇拍与起拍断裂。既然“枯枝老”,怎么又“花放”了呢。上片杂乱,  发表于 2024-5-8 18:4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20#
发表于 2024-5-3 22:56:13 | 只看该作者
1.格式:可用搜韵检查平仄格式。注意第五句句式比较宽松,要注意平仄。
2.句式:7545,6745
3.起句,最好兴起,就是景起
4.领字,上阕第二句五字句是上一下四,要求一字豆领字
5.用韵,八句六仄韵。注意,第六句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
6.豆读,注意第六句七字句的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不是领字,也不断句。
7.对偶,此词牌没有对偶。
8.词调,双调,换头曲,不是吕调,过片句式与发端不同。
9.重字,这首小令不能有没规律的重字。
10.声情,内容多含淡淡的哀怨。
11.脉络,意脉要清晰。



赏析: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竹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三:
作业互评

清商怨   落花
浥尘18—梅欣
南风无意吹花落,叹自身纤弱。随水飘零,悲欢已成昨。
曾经不知对错,就这般、忘记承诺。一梦蹉跎,余生寻酒酌。

学友您好!我不擅长评析,错误之处请多海涵!
对照检查,合乎格律,首句兴起,引出需要表达的意象,叹字为领字!下阕总感觉衔接上还需要更顺溜一些!

点评

韶华易逝之类的,伤春怀人都可以,但梅欣这个抒情有点爱情的味道,不是很好。  发表于 2024-5-9 22:07
问好伊水同学,对梅欣的点评是那么回事,上片写落花,还是没问题的,只是南风是夏天的风,不好,其他还行,问题在于下片,感觉咏物方面不好,不粘不脱,用落花抒发自己的情感,落花像征青春不在  发表于 2024-5-9 22:0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6 15:10 , Processed in 0.21923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