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燕燕于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7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11#
发表于 2024-4-29 12:43:13 | 只看该作者
词研三聆雨19—春衫第二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元.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阅读理解: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人世间的繁华如大梦一场,得失荣辱,盛衰兴亡,也如过眼云烟留不住的。我已历经此间各种酸甜苦辣,很疲惫了。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这些都具体印证了世事沧桑,即使如孔子这般圣儒,吴王一样的霸气君主,楚庙一般的江山社稷,都成了荒凉如烟的所在。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看透这些,还不如老了以后择一处地方,建几间茅舍,以书为伴。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在幽静古朴的山中,自娱自乐,读不尽的诗书,用不完的松花来酿酒,潺潺流淌的春水煮成茶来细细品味。是何等惬意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当时寓居西湖山下而作。通过感慨历史的盛衰兴亡,表达作者厌倦世情,隐居深山,放纵山水的态度。
上片首二句总写兴亡,大气虚幻。用诗人之眼,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
后三句具体的描述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这些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不在,只留下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过片几句都是用来描述归隐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诗酒自娱的乐趣。“投老”:即到老、临老。“松花”:即松木花,可以酿酒。“茅舍”、“村家”、“山中”,既缴足题面《山中书事》,又突出隐居环境的幽静古朴,恬淡安宁:这里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而有青山白云、沟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之后的宜人归宿。“藏书”、“酿酒”、“煎茶”,则写其诗酒自娱,旷放自由的生活乐趣。“万卷”书读之不尽,“松花”“春水”取之不竭;饮酒作诗,读书品茶,足慰晚年。表面恬静的诗酒自娱中,又隐藏着一股愤世嫉俗。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复制楼上学员原玉:

清商怨•相思
文/言虑所终
轻沾飞泪满襟袖。恨天涯人瘦。梦断江南,西窗风雨透。
此际谁堪病酒。这相思、问君知否。一壳空空,心随人去后。

这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全词情调低沉缠绵,有无限伤感之意。也符合本次词牌的写作特点。
语句流畅,立意明晰。微瑕处:上片的天涯二字可斟酌。从下结来读,是心中所怀之人离开,“我”为留守方,那对方是自己望不尽的天涯。瘦字下的就不大妥当。你怎么知道天涯的那个人瘦呢?如果我为在天涯那头的人,那下结的情境又不符合了。建议这两处语境统一。学识有限,解读不一定到位,错的地方还请同学海涵。

点评

起拍轻沾,飞泪,满,用词再斟酌一下,三个词的画面不和谐。小令尽量避免重字。  发表于 2024-5-9 12:11
另补刀:题目相思,下片又破题点出来,稍稍赘笔,上片已经很婉约的围绕相思在写。如果题目不是相思,是什么引起“泪满襟袖”?直到下片才出现是相思之苦,小令来说,情出的又晚了点。  发表于 2024-5-9 12:11
问好两位同学。春衫同学点评一语中的,到位!点个赞!描述的时候注意代入感。从立意、用语、架构来说挺不错的一首小令。  发表于 2024-5-9 12:10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12#
发表于 2024-4-29 15:36: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若肩上蝶. 于 2024-4-29 21:32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二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答题人:聆雨12-雪若肩上蝶

清商怨·亭皋霜重飞叶满
宋·赵师狭

亭皋霜重飞叶满。听西风断雁。闲凭危阑,斜阳红欲敛。
行人归期太晚。误仿佛、征帆几点。水远连天,愁云遮望眼。

译文

秋深之即,亭皋霜重,潇潇的落叶铺满了水边平地。听到萧瑟秋风吹送一只南归的离群孤雁。衬托出思人的寂寞孤独。闲倚高栏,一抹余晖渐渐隐退。
行人迟迟还没有回来,朦胧中水面的远处,好似有几点船影,误以为是行人的归船。水天相连纵成一色。天色暗淡,愁云遮住了凭栏人的望眼。

赏析
本词是一首借景思人之作。

上片
①“亭皋霜重飞叶满。听西风断雁”。
通过“亭皋、霜、飞叶、西风、断雁”几个意象描写。点出时间、地点,是一副萧瑟深秋的景象。奠定出该词的冷色基调。
②“闲凭危阑,斜阳红欲敛”。
开始入情,闲凭高栏遥望,首先看到一抹斜阳渐渐的落去。更增添了一份寂寞和孤独的之感。

下片
③“行人归期太晚。误仿佛、征帆几点”。
这两句的描写出忧伤的缘由,是思念远行的人,惆怅此人迟迟未回。归期太晚。朦胧中仿佛看见远处几点船影。误以为是行人的归船。便点出了该词的主旨。暗示出凭阑人的思心之切。
④“水远天连,愁云遮望眼”。
水天相连,浑然一色,遥望无际,天色暗淡,愁云遮住了遥望的视线。更加突出了思念行人的伤情之感。
本词通过白描手法,层层递进,脉络连贯,情景交融,是一阙很好的悲秋思人的小词。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清商怨-记桃花节落幕
文/风小暖
爬山过水图一面,终人间向晚。风里桃林,纷纷扬一片。 繁华似真似幻,争相见,莫如不见  怅立黄昏,渐浮尘落眼。

译文
不辞辛劳的爬山过水,呈现眼前的一面,终是繁华落幕,时光一瞬即逝。似人间的迟暮年华。风吹着桃林,花凋儿落,一片片落下。
以往的繁华似真又似梦幻,独对眼前的凄凉衰落之景,思绪万千,见了还不不如不见,怅立黄昏,风吹浮沉落入眼底。

简评:
问好学友该词脉络也清晰,主题明确。开篇陡起,然后层层递进,描写桃林的花纷纷凋落。
下片主要是通过心里描写,来进一步感叹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无情,惆怅往日繁华落尽。点名主旨。人立黄昏,风吹浮尘落入眼底,隐约中有啼痕可见。
本词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悲慨情绪,感叹人生如梦,时光似水,繁华落尽的悲秋之感。

美中不足:
结句的五字句的句式应该是上二下三,或者是上三下二的五言律句。学友这句“渐浮沉落眼”貌似是上一下四的结构。个见啊,说的不对之处,请多包涵!我们一起加油!

点评

准备过片句,“纷纷”同“扬一片”意本相近,用语也直白,失了词味。结拍用景结不错,但“浮沉落眼”对整词提升不大。  发表于 2024-5-9 12:13
另外补刀:有两处出律,几处标点符号有误,词研班了不该出现的问题!二拍领字再酌,没起到领字的作用,且本句句意突兀,同起拍句承接不顺。  发表于 2024-5-9 12:13
问好两位同学。雪若肩上蝶同学互评了结拍的句式问题。  发表于 2024-5-9 12:12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6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2
13#
发表于 2024-4-29 21:02: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二讲作业帖
作业:墨缘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回沙湖的路上,下起了大雨,带雨具的人在前,所以一同人都被雨淋的很惨,但我却没有感觉到。
不去听雨打树叶声音,何不边大声吼边慢慢前行。拄着根竹子脚穿草鞋,比骑马还轻便,这算啥,我的一生中任凭烟雨随便来吧。
初春微凉的风把我的酒意吹去,西边山头已经露出了太阳,回头望望挨雨淋的路上,虽没有晴朗天空,但一切风雨都过去了。
赏析:这是一首酒后归途中遇雨,即景抒怀之作。作者一二句,通过“莫听”“何妨”四个字,巧妙显示对人生境遇的态度和应对。在狂风骤雨中,那么淡定自如。竹杖芒鞋的轻便,喻示他被贬黄州要比骑马似官任上轻松自由的多。上片煞尾“一蓑烟雨任平生”语句虽然通俗无奇,却诠释很深的人生哲理。下片通过初春微凉的风,吹醒作者有生的认知,虽然人生过半,心里充满着阳光,回首过来的坎坷路,一切归于平静。充分显示作者淡泊名利的宽广情怀。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阅读,然后作出简评。
聆雨23-修竹
天涯一别成过客
残花离乱跌小陌,更情疏天默。袅绕霏烟,湮蹊行逼仄。
昨日盟言更易,与谁说,耽延日昃。渐老相思,天涯成迥隔。
译文:零乱的落花随风摔到小路上,何况无情的天都静了荡荡的烟雾都泯灭在蹊径。
昨天的誓言都变了,去向谁倾诉,都延误到了日落,慢慢老的思念,最后让天涯隔阻了。
学友此作,韵律正确,语句略显不大通顺,须多阅读古人的词,丰富自己,继续努力,逐步提高。

点评

二拍“情疏天默”,自造词吧,没读懂。小令当惜字如金,尽量避免重字。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注意。  发表于 2024-5-9 12:16
另外补刀:同学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词汇量,具体运用方面再多下功夫,通篇读来语感涩滞,韵位用字多思索一下,尽量避开同声。  发表于 2024-5-9 12:15
问好两位同学。墨缘同学互评到位,指出的问题中肯。  发表于 2024-5-9 12:1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3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2
14#
发表于 2024-4-30 04:3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浔 于 2024-4-30 04:40 编辑

第二讲作业:南浔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解译:昨夜雨虽沥沥淅淅但是风急,我睡了一夜感觉酒劲没过 ,想着外面的海棠花,应当让打落不少吧 。就问正在卷帘的人花落多不多,他答应没落,和以前一样。于是她自言自语道你可知道,现在这个季节应是绿叶茂盛红花稀疏哒时候。

赏析:这是一首闺词,写作于醉酒后醒来看到景色引起的伤感。解景抒情。
首句景起,交代时间地点,而后步入正题引出内在感情。看景伤情。

2、互评上一讲作业《清商怨》相互解读,然后做出简评。

2.清商怨:晚春
荼蘼枝上红粉满。渐三春向晚。杜宇悲啼,声声肠欲断。
韶光流水行远。恨木帝、浑然不管。伫立花墙,斜阳霜鬓绾。

解读:荼蘼花有红哒粉哒,争相开满晚春哒枝头。还能听到杜宇啼,声声含伤,让听的人不觉跟着它的啼声心肠具断。

不知不觉春天渐去渐远。可恨那掌管春的神呀!你也不去管一管。长时间站在花墙下 ,直到夕阳移斜到我银白的边。

简评:开局点题,首句用荼蘼点明了是晚春景了,后面跟个渐三春向晚就浪费了。因为开局就交代时间了呀  不用反复说。杜宇这句转情了,不错,给下片留了很大的空间。承句,另起一行,感叹时光流逝了,接着下一句突兀了。前面没铺。上片还好,下片由春去引起哒感叹时光流逝挺好哈个见,以老师评阅为准。

点评

作参考,感谢阅读!  发表于 2024-5-6 20:55
全词值得肯定的地方是,立意较高(不过物象选取稍乏新意,也不够丰富,可再斟酌),结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做得不错,“斜阳”对应“霜鬓”,“春”晚对应“人”迟暮,一语双关。第一次点评词研作业以上个见仅  发表于 2024-5-6 20:54
有所帮助。第二题简评较好,问题基本上都点明了。除此之外,补刀如下:“荼蘼”虽是晚春物象,但一个“满”字总感觉春意尚浓,与下文或者说全词基调略有不符。下阕“韶光”一词范围较大,怕不是“木帝”所能管的。  发表于 2024-5-6 20:43
问好诗友!第一题赏析稍简单了,可以从写作顺序、艺术手法、意象选取、上下阕衔接及情绪递进等方面再深入分析一下,关键是全词所抒之情,应不止于看景伤春,结合创作背景或个人经历,可能会对理解词眼或者说立意  发表于 2024-5-6 20:29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8
15#
发表于 2024-4-30 12:06:12 | 只看该作者
关河令·疏花和人坐到暝
清代 陈洵
疏花和人坐到暝。印一分苔冷。户淡无声,行云消倩影。
茶烟供睡目静。但烧叶、霜红交映。怎忍孤醒。沉沉更漏永。
简析:词句精美,物象空灵,心态超然,境界出尘!

清商怨.相逢曾许深深愿
聆雨组-江南倦客
相逢曾许深深愿。也柔情无限。只是今宵,天涯明月远。
流年逝水偷换。到此际、方知缘浅。旧梦无痕,新愁谁个管。
简析:相思题材,情感主题,时光变换,新愁旧恨交替,很好的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境!

点评

点明“分离”的原由,只用“缘浅”来解释未免令人有点意难平,读来略感不明所以。以上个见仅作参考,感谢阅读!希望同学认真对待作业,掌握赏析所应包含的内容,而不是一笔带过,否则作业也将失去意义。  发表于 2024-5-6 21:35
补刀如下:上阕描写“相逢”的情深及“今时”的分离。两者对比鲜明,为下阕进一步说明个中缘由埋下伏笔,但稍乏过渡,可再改进。下阕承接尚可,结句再次以“旧梦”“新愁”对比,值得肯定。全词立意较好,但似乎没有  发表于 2024-5-6 21:30
:дɡнпλζ  发表于 2024-5-6 21:25
问好诗友!第一题赏析过于简单了,具体分析要点可参照楼上,这边就不作赘述了。第二题也是同样的问题,最好能逐句逐字分析,才能更好找到问题,从而对自身填词有所帮助。  发表于 2024-5-6 21:13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

帖子

6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00
16#
发表于 2024-4-30 18:41:4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第二讲作业
聆雨02-言虑所终
一.诗词阅读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扑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诗词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二.清商怨 有怀
聆雨19-春衫
江风吹袂江云涨。更水翻新浪。立尽黄昏,遍看舟来往。
行客生涯回望。认经年、飘蓬无状。况味谁明,冰轮初又上。
互评:此词描写了一位旅人站在江边,看舟来舟往,自己却未能归家的思乡之情,取景得当,上景下情,最后景结,点赞。

点评

,感谢阅读!另,题目“有怀”稍欠具体,可点明一下地点、时间或事件,如“江岸有怀”等。  发表于 2024-5-7 18:42
上阕情景交融处理不错,一二句以江风领起“吹袂”“江云涨”“水翻新浪”,只前两者略隔,可再斟酌。三四句以人为主语,略乏过渡。下阕承接尚可,表情达意到位,逻辑通顺,结句以景作结,值得肯定!以上个见仅作参考  发表于 2024-5-7 18:28
问好诗友!第一题赏析较为完整,对词人心理及全词情感基调的把握比较到位,如果能从写作手法及特点、意象选取及情绪递进等词作本身上进一步研究就更好了。第二题互评稍简单了,没有指出问题所在。补刀如下:  发表于 2024-5-7 17:0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17#
发表于 2024-5-1 21:34: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选一首古人作品解析  踏莎行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在这首词中,词人借晚春郊游所见,抒发了哀伤怅惘之情。第一句的“红稀”就点出时间,而花谢之时也为全词定下了基调。接着描写杨花随风飞舞、炉香萦绕,都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直到最后两句,词人笔锋一转,寓情于景,应合“愁梦”这一主题。  2,简评楼上作品 楼上原玉 清商怨·惜春 文/非鱼 谁人能让春留住。把花枝守护。莫到如今,繁华皆已去。 未敢阶前移步。不忍看、残红无数。惨惨凄凄,全无安放处。  解析:小词写哒简朴自然,普普通通的文字里藏着无可安放的惜春恋春之情。首句“谁能让春留住”直入主题,浓浓的迫切的情感扑面而来。 下片,“未敢阶前移步,不忍看,”让人想起那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可怜的是,作者没能深闭门,一步阶前,落入眼帘的是残红无数凄凄惨惨。全无安放的是落花,也是作者的心情。  这首作品,写作手法比较独特,以谒问起句,情绪表达直接饱满激昂,后渐入沉闷,那种情绪恰如生活本身,从激烈到无可奈何。似繁华落幕,任谁,也不可能一直拥有。忧郁的文字忧郁的心,写哒超美,赞赞赞

点评

惨惨凄凄可以试着换个写法,让读者读出这种心境好一些  发表于 2024-5-9 10:45
起句用问的形式非常不错,接下来似答无需答。不过,这里繁华已去,总结的早了点。  发表于 2024-5-9 10:43
这个排版,咋看呀  发表于 2024-5-9 10:3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3

帖子

18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10
18#
发表于 2024-5-2 07:58:27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聆雨组第二讲作业

聆雨35-雨菡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 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解译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杜鹃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清商怨》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关河令,清明
文/墨缘
声声心碎闻杜宇,又清明时许。百里风驰,纷飞零乱雨。
年年三月约赴。缅先人,妣考怀顾。万语泉台,殷殷茔上土。

解译
杜宇声声的悲鸣,令人闻之心碎,又到了清明时节,漫天风雨纷纷。年年三月,如约而赴,缅怀先人,祭奠父母,千言万语,化作一捧新土,殷殷添上坟茔。

简评
雨菡学评:问好墨缘学友,词牌名采用了别名关河令,不过我觉得,写清明悼念,还是用本名清商怨,更能体现清明哀思。
词作格律无误。小词上阕用杜宇悲鸣,风雨纷纷渲染了清明时节的凄愁氛围,为下阕的哀思作了铺垫。下阕承接上阕的哀景,抒发了清明节对先人的哀悼和无比的怀念。整首词情景交融,不错的一首作品。若说不足,就是下阕的细节描写不足,不够细腻动情,像是喊口号一样,无法让人共情。还有就是,下阕的七字句,上三下四,前三字是用顿号隔开不是逗号。
以上纯属个见,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海涵。

点评

雨菡师友点评的非常到位。无需补刀  发表于 2024-5-9 10:31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0

帖子

13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68
19#
发表于 2024-5-3 10:41:2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第二讲作业:
聆雨-隐香雪

1.赏析一首古人的词:

柳梢青·芳草閒门
蒋春霖【清代】
芳草閒门,清明过了,酒带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译文:译文
门前芳草丛生,清明时节已过去了,在院内飘散花香的地上,我醒醒醉醉衔杯独饮。白楝花儿开了,海棠花儿落了,不知不觉已是黄昏。
夕阳斜照,东风阵阵,任凭我把红漆栏杆倚遍,冰凉的栏杆仍未温。我心中的一片春愁,被风渐渐吹起,恰好像暮春的云。

赏析:
词一开始就直写人的孤单寂寥,愁闷无绪。春天本是勃勃生机的季节,然而芳草侵阶,透出的却是门庭冷落、人迹稀疏的凄清场景,门闲且杂草丛生。“清明过了”,点明时节。时已暮春,大好春光转眼即逝,孤寂潦倒,黯然神伤,唯以举杯独饮,借酒浇愁;闷酒伤人,醉酒中滞留不醒,自然也就不能和别人一样共踏落花的香尘,享受残春的温馨。寥寥几笔,写透了词人的处境及心境的凄苦之态。“白楝花开,海棠花落”,补足“清明过了”时节的景物描写。见楝花开而直接意识到春将逝去,词人因之产生“容易黄昏”的凄怆之感。以一日之黄昏喻指春日之暮,相当巧妙且自然妥贴,因为在这里“黄昏”又是实写当时的具体时间以带出下片。

  过片“斜曛”谓夕阳的余辉,结构上承上接下,转合自如。黄昏时分,人更有悲凉垂暮之感,庭台徘徊,无助于苦闷的排解,尽管春寒已过,东风送暖,夕阳残照,主人公却倍感冷清,心底深处凉意袭来,栏干何以能温?由上片“酒滞”的烦闷、对“黄昏”的敏感,到这里写心境的凄凉而触栏干即觉其冷,层层渲染,都是出于愁,皆为愁态的反映,以下揭出“一片春愁”,就十分顺理成章了。这“愁”是如此难以排解,天上的片片浮云勾起了词人的联想,心中的愁思恰似这春云。
​2互评:原玉
清商怨 遣怀
文/轩辕剑谱

梅亭春日阑花事,又骞期误矣。落尽芳蕤,教人心悱悱。
潭湫塍陌叠绮,褪臙脂、绛英湮坠。片片凄妍,回风频顾盻。​

​翻译:
暮春的梅亭花事尽了,感叹又误了春约。芳菲落尽怎不叫人悲悯。
​深池中阡陌处层层散落着腿败的残蕊,腿去的胭脂色、红英飞舞。片片透着凄凉,在风中摇曳更是对春的眷恋。
​浅评:
​问好词友,首先肯定你对词汇的掌握程度犹为敬佩,以及 储存量的饱满。说明看的学的多技能的牢靠。整篇文字华丽,古韵味特浓,学习了。个人认为,芳蕤尽、降英坠、塍陌叠绮、又花事阑,是否锦绣词汇堆积过于太稠了?显得突兀。反而把回风频顾这种生动的画面当成配角了。乱评不当之处见谅,仍在学习中。

点评

题目遣怀,遣怀的部分内容略欠  发表于 2024-5-9 10:46
词句媲美华丽。意上没有很好的宕开。  发表于 2024-5-9 10:34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3

帖子

2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8
20#
发表于 2024-5-3 16:44:05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三期第二讲作业
清商怨  春思
聆雨15-蓦然云归
残阳西下天色暖。望碧波柳软。云漫苍天,枝头双飞燕。
奈何春至庭院。却已是、故人音断。泪侵衣衫,情丝凝作茧。


聆雨25-一一浅评
残阳西下与天色暖联系不密切,望碧波柳软,云漫苍天,枝头
双飞燕前后空间联系似有不妥。奈何二字可换成任教、纵然一类的词。

点评

初评不错,只补充几点:“暖”字与前面的词意上无必然关系,走断痕。与全文的色调也不协调。 “奈何”一词不妥,初评同学已经指出来了。“却已是”一词与下文 意义上不协调。  发表于 2024-5-11 15:56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6 16:28 , Processed in 0.1246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