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楼主: 世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李径组第四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863

帖子

21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92
QQ
17#
发表于 2022-7-28 12:23:17 | 只看该作者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如梦令
文/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简析:
时常回忆起在溪边亭子里,沉醉那里的风景太阳要落山了才想起回家。划着小船不小心进入了藕花的深处去。为了尽快出来我用力的划啊划,一群鸥鹭被我的划船声惊得飞了起来。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醉太平秋风
寒江水潆。津楼月泠。
波光交借霜凝。著三分冷清。

潮声雁声。无情有情。
阑干倚处愁生。更何堪酒醒。

问好学友,小词醉太平,文脉流畅,遣词造句熟练。说说个见,共勉。


首先格式,容易引起误解,秋风与词牌名并排,潜意识里一般都会认为是词题,而作者名字会另起一行。所以就格式,引起歧义两点。

歧义一:假如秋风是作者名字,无可厚非,这是一首不错的小词,上片景,下片入情,很普遍的写作方法。不足的是,全篇里没有给愁一个支撑点,遣词造句,脉络都可以,这也是现在诗词界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空洞。

歧义二:如果秋风二字为词题,那么明显,此小令,跑题了。上篇跟秋风根本没什么关系,不管是形态还是品格,都缺少阐述。尽管在下片化用了典故,但也不足以表明秋风这个主题。何况,愁来没有支撑。

综合来说,不管怎么样,愁,必须要找支撑,不然,愁就没有来由。建议作者,伏笔埋好,哪怕一个字也可以。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

帖子

15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28
16#
发表于 2022-7-28 10:52:1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一期第四讲作业:
李径47~清荧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

系裙腰
北宋:张先
清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译文:如霜月色遍照大地。朦胧的影子与栏杆交交叉横叠成画。人情纵然跟月亮一样长延,可这一年年的,又能有几次圆满。
想把心事写在纸上随风飘到西江去,却怎么也流不到意中人住的地方。东池里又泛着新荷衣,像铜钱那么小。什么时候长成藕?什么时候才能开花?

简析:小词借“荷”抒发了对爱情的期盼和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借物抒情。借月亮的盈缺说人的感情,有几个能够如愿圆满。
下片寄情于景。以“红叶题诗”的典说明欲寄心事不成的遗憾;在以荷钱到开花结藕的时间,来表述跟意中人相见之时。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 醉太平 》 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醉太平
文/水榭听香
轻云澹烟,微风暮蝉。小儿嬉戏庭前,遍欢声笑颜。
红笺素笺,瑶篇玉篇,诗心醉了流年,诉情思万千。

解读:
轻云摇动炊烟,微风送来蝉声。小孩子在庭前玩耍,到处欢声笑语。
红纸白纸,美文好书。诗心共度流年,诉说着万千情思。

清荧浅评:
问候水榭听香友友:
词牌分析得很好,点赞!好话不多说,下面我提的不同意见互相学习。
小词格律无误。起拍以景带入点名季节“澹”是否笔误?若没笔误,轻云摇动(炊)烟,是远景;接拍应该是转为听觉,暮蝉叫声太小,这句可否改(熏风噪蝉)何况下面有小孩在玩耍。领字“遍”有点不搭,不如“有”各见。
下片两四字句承接不上,过片失败。流年在诗心了陶醉,是挺惬意的,至少有点寄托。领字“诉”撑不起“诗心”。
【小词上片太实,下片太虚,各说各话。上片是享受天伦;下片说诗心度流年】
有得罪之处请谅解,谢谢!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9

帖子

15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98
15#
发表于 2022-7-28 10:40:48 | 只看该作者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醉太平》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眼儿媚
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上片起调二句,不仅点出节气,而且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淡淡”、“萧萧”、“暮暮”、“朝朝”四个叠字,以声传情,用得自然而巧妙。“淡淡”摹阴霾的天色,“萧萧”状淅沥的雨声,以此交织成有声有色的惨淡画面,为写相思怀人布设了特定背景。“朝朝暮暮”,写的是愁云苦雨,相思无聊之长久。“暮暮”、“朝朝”的风雨渲染了一种沉闷、迷蒙、凄冷的氛围。作者怀人的心曲寓于客体环境,愁云与愁绪、雨声与心声交织融合,雨不断,思无穷,愁不绝,彼此相生相衬。
春情漠漠,相思绵绵,作者不由发出内心的慨叹:“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这三句,是思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词。作者思念遥远的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的变化,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想必陷于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伴,已无心梳妆修饰,随着无休止的思念,一定会日渐容衰体瘦,以至“眉峰翠减,腕玉香销”。作者从对方着笔,借人映己,运实于虚,笔端饱含体贴关切之情,在容态宛然但又空灵虚幻的形象中,寄托着自己的无限思念。
词的下片,才正面写到自己的相思的苦况。“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上句描画形影孤单,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下句直言此时情怀。一个“独”字,托出孤寂悒郁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怅惘。独坐相思,因相思无望而觉百无聊赖,两句由眼前处境导出心境,叙事言情质实直率。但是,究竟何等“无聊”,却未详言,而于结拍处借景物曲曲传出。
结处三句,作者独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又合成一体,含有不尽之意。“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诗》毛传:“谖草令人忘忧。”嵇康《养生论》亦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然而,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足以解忧,这就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芭蕉,在此都是助愁添恨的景物。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翠竹与美人互相映衬,而如今,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在寂寞的相思中,身边的萱草、修竹、芭蕉,无不关合着忧思,呈于眼前,添愁加恨。这三个物象,仿佛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不经意地罗列,实则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此词收尾三句,融情入景,正是一种“以实为虚”,悠然不尽的妙结。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李径38-我是一片云
醉太平
悠悠鸟鸣,潺潺水声。荷花玉立亭亭,伴斜阳笑迎。
蓬山几程,痴心一生。知音风雨同行,愿梦中不醒。
问好我是一片云老师,水榭试浅评一下。这首格律无误,用词优美。上片先从写景开始,流水、啼鸟、荷花、斜阳,总体上宁静而且温馨的画面,至少没有“忧愁”的景致,这一点比较好,需要注意的是“斜阳”与前边几个的意象稍稍有点差异,傍晚的太阳,虽然更温馨,但还是隔了一些,也无法再“笑迎”,“笑迎”在这里也还需再斟酌。下片转入情语,是常见的写法,只是刚刚还宁静温馨的画面,突然画风转了,开始两颗痴心,万里蓬山,这个跳跃得太突然,上片完全没有这方面描写,个人觉得有点偏了。再继续看,“知音风雨同行”这应该是梦里的画面,但和上片也没有关联,而且面对斜阳流水、鸟鸣荷翠,突然转到梦里,也跳跃的过于大了。总得来说,上片写景很美,下片没能接住上边的景致,情景不一致,导致整体上情感不够准确,抒发的有些突兀。以上是个人理解,不当之处还请谅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8

帖子

7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6
14#
发表于 2022-7-28 08:25:48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第四讲作业
李径-细雨微尘

阅读  采桑子·桐庐舟中
陶元藻 清
浮家不畏风兼浪,才罢炊烟,又袅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简析:江上风急浪涌仍不惧岿然不动,刚刚吃完饭又接着烹茶慢饮,卧躺舟中让思绪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枕手缓缓入梦。
黑暗降临,寂静无声,水中小鱼群群聚集嬉戏。天上的明月高悬,江面波光粼粼,小舟系于岩石边,与这宁静的夜晚融为一体。

互评   作业
醉太平
文/李径06-魏秀兰
星光似眸,银轮似钩。无言独上西楼,更魂牵梦游。
相思是愁,相争是求。曾经几度春秋,叹落花水流。
问好兰兰,首先对其解析:
一个人默默的登上西楼,天上的星星好像是人的眼睛,那弯明月恰似银钩挂在空中,此时此景更加让人觉的魂牵梦游一般。相思是愁,相争是求。曾经的种种过往如同落花流水一般,几经春秋,令人无限感叹。

简评:这是一首月夜感怀的小令,布局合理,词脉流畅。采用了叙述兼议论的写作手法表达了红颜易老,时光易逝无限感叹。

上片景起,44句形成偶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为65言句进行铺排。
下片44句直抒胸臆提出自己的观点。6言句生发,5言句感叹红颜易老,时光易逝,化抽象为具象作结留有余味。

个别的遣词造句还须凝练。譬如:银轮是指圆月,怎么能比喻为钩呢 ?同样星光,是星星散发的光芒,比喻眼睛也不合适。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1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14
13#
发表于 2022-7-27 21:54:4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一第4讲作业:
李径20-十七
1.阅读
浣溪沙
宋:晏殊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翻译:
薄暮时分,湖风送爽,蝉声不歇。夜晚渐凉,颗颗玉露在红莲上滚动,美极了。歌酒筵罢,稍作停留我便准备回去了。
友啊,在这分别之际请不要推辞这杯美酒。今后你要多多接近皇上,努力工作,此一别,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相见。

解析:这应该是一首赠别诗。上片写参加筵席的景,下片抒与友分别的情。晏殊的词我很喜欢的,他应该是一位很儒雅的官吧。他的文词总是那么婉约细腻,凝炼精致,譬如这首。“暮蝉”和“夜来”写出了筵席持续之久,第三句更是容量之大,交代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下片呢,把镜头放在了临别的具体情景上,晏殊肯定是个成功的官,他叮嘱朋友这句“入朝须近玉炉烟”多实用,这才是真朋友。煞尾又是那么情真意切,依依不舍。
这首词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含蓄,情真,内敛,雅淡。

2.互评
醉太平·夏夜
文/清箫吟风
明眸一双,瑶琴一张。同游月下荷塘,任舟行四方。
花香水香,情长韵长。归来犹念徜徉,对半窗月光。

翻译:
一双美丽的眸子,一张古朴雅致的琴。我与你同乘一楫轻舟,在月下荷塘随意飘游,感觉那么美好。彼时,你弹琴我吟诗,花香水也香,韵长情也长。所以,如今归来后对着半窗明亮的月光,我依然回味无穷。

简评:
十七问好清箫吟风老师。这阙小词我真是超级喜欢了啦。首先,脉络清晰,句子流畅自然,用词简洁易懂,意境清雅唯美。小令我觉得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容量不太大,但一定要出这个灵动劲儿。其次,欣赏作者的选材立意和遣词功力。简单的字词,码出一个唯美的故事,情景人物跃然纸上,结句令人回味无穷。上下两个四字句对仗整齐但不失自然,学习。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00

帖子

22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38
12#
发表于 2022-7-27 20:2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清秋 于 2022-7-28 20:38 编辑

古典词研一期一班第四讲作业:
李径22-清秋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翻译:
我一个人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本想尽情放纵自己喝个一醉方休,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简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作者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却不说他的春愁从何而来,偏偏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借酒浇愁,目的是图一醉。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结果呢借酒消愁愁更愁,哪里还有兴味可谈呢?正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是解脱不了的,排遣不去的。那究竟是什么春愁使得主人公钟情若此呢?直到词的最后一句才一语破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了她!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醉太平观荷
一片天空
罗裙碧塘,荷花淡香。临风久伫孤望。剩微微夕阳。
当年岸旁,冰肌粉妆。欣看戏水鸳鸯。有清歌雅章。
试解读:一个人长久的站在荷塘边看着荷塘里碧绿的荷叶像少女的裙子,淡淡的花香随着微风迎面而来。非常安静,就只有我和夕阳了。
回忆当年我们一起也在这里赏荷,你站在岸边,洁白的肌肤,粉红的笑脸,多么美好啊!我们一起看鸳鸯戏水,一起唱优美动听的歌曲。
读后感: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上片以: 罗裙、碧塘、荷香、微风、夕阳等意象造景,通过视觉、嗅觉、白描等手法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下片选取岸旁、冰肌粉妆、戏水鸳鸯、清歌雅章等意象,回忆当年情景抒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念之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脉络清晰,一气贯通。学习了。
天空老师对《醉太平》的写作要点也掌握的很好。上片第一二句对偶,第三句为平平脚六言律句,第四句有领字;下片第一二句流水,第三句为平平脚六言律句,第四句也有领字使用的很好。
要说不足,感觉有三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是上片第一二句对偶,罗裙碧塘应该是并列结构,如果说是碧塘里的罗裙那也是倒装了。荷花淡香应该是偏正结构,感觉对偶不工;
二是上片第四句领字“剩”用的不妥。因为你前面都有罗裙、碧塘、花香了,怎么现在只剩夕阳了呢?值得考虑。
三是下片第四句有清歌雅章。清歌意思是1.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2.清亮的歌声。雅章意思是1.雅乐。2.高雅之篇章。谓诗文。从以上意思看清歌雅章在一起有点凑韵了。
其他都很好,点赞。说的不对,请多多谅解。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36

帖子

305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56
11#
发表于 2022-7-27 19:34:10 | 只看该作者
古典词研一期第四讲作业:
李径27—巧笑倩兮
水调歌头(和南剑薛倅)
宋代 · 曾觌
          长 乐 富 山 水 , 杖 屦 足 追 游 。故 人 千 里 , 西 望 双 剑 黯 回 眸 。多 谢 扁 舟 乘 兴 , 慰 我 天 涯 羁 思 , 何 必 羡 封 侯 。暮 雨 疏 帘 卷 , 爽 气 飒 如 秋 。
           送 征 鸿 , 浮 大 白 , 倚 危 楼 。参 横 月 落 , 耿 耿 河 汉 近 人 流 。堪 叹 人 生 离 合 , 后 日 征 鞍 西 去 , 别 语 却 从 头 。老 矣 江 边 路 , 清 兴 漫 悠 悠 。
解读:这首词作于作者被贬任职福州时。词中的长乐,双剑都是地名。题目可看出这是一首和词,抒写自己感受的同时有对朋友的牵挂进行了答复。
         上片:开篇两句写长乐多名山胜水,透露出词人的贬谪生活,为下文抒情张本。故人两句表现词人对故人的思念和贬谪的无奈与苦闷。多谢三句写词人乘兴荡舟,欣赏美景,来告慰被贬的愁思以及对仕途的不屑。洒脱中其实也带有一种无奈。歇拍融情于景,写在雨中的那种清爽。
下片:过片,时间到了晚上目送飞鸿远去,倚楼饮酒,只见繁星点点,银河明亮。堪叹句虚写回扣标题,想象有朝一日两人再聚,离情别绪会从头说起。尾拍,直抒胸臆,虽然年老但是会尽情享受此地的美景,以豁达作结。
整首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醉太平.探病中母亲
李径05-子夜茉莉
轩窗鸟鸣,朝阳榻醒。沉疴一度教惊,任双眸泪盈。
怜今瘦形,思前坐庭,引针最是安宁。奈已成梦萦。
巧笑倩兮拙评:
         茉莉师好!我先来解读一下您的这首词:早上一阵鸟鸣吵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一场大病过后叫人心有余悸,心痛不已。
可怜如今形容消瘦,想起从前坐在庭院,静静地做着针线活。那场面最是温馨,到现在因为生病已经回不到从前的生活,很是无奈。很写实的一首词。并且我的母亲也在病中,我能深深理解体会您的这种心情。
所以立意集中明确,然后词句表达上我认为有两处待商榷,朝阳榻醒和思前坐庭两句。一是费解,一是费墨。开篇两句如果只是交代了时间的话,和后文的衔接也不是很紧凑。
最后祝老人早日康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3

帖子

29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99
10#
发表于 2022-7-27 16:4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坐门前 于 2022-7-27 16:46 编辑

第四讲作业
李径01-闲坐门前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浣溪纱
苏轼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点评:首先,我们先试着翻译一下这首词。
枣花簌簌地落下来,落满行人的衣襟上。这个季节,整个村子都响起缫车声。那棵粗大的古柳下面,有一辆牛车停在下面,一位衣着褴褛的老人在那里卖黄瓜。
喝完酒,又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炎热的天气让人昏昏欲睡,想休息一会儿。口渴得厉害,想找杯茶水,于是试着去扣门。
赏析:这首词截取了一段生活场景,通过作者的文笔,生动形象地刻画下来,很具有画面感。整首词作者没有用任何一种修辞手法,也没有用典,只是用赋笔,白描的手法,读起来却颇有味道,可见作者的功力之深。
首句“ 簌簌衣襟落枣花”既是写景,同时也交代了时间,初夏季节。“簌簌”一词用的最为传神,把风吹枝动,很多很多细碎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都暗示给读者,画面感极强。“缫车”,缫丝所用的器具,进一步暗示,春天已经过去了,蚕已成茧抽丝了。“村南村北”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体现作者观察之细,反应了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缫丝的声响中。“牛衣古柳卖黄瓜”,描绘了一个非常具有特点的悠闲的农居生活画面:一个老黄牛拉着车,停在古柳之下,在买家里出产的黄瓜。既然在卖黄瓜,就在暗示老人的生活还是不错的,颇有点家有余粮心不慌的感觉。有卖肯定也有买,吃喝不愁,才有闲钱享受生活。上阙三句诗三个画面,看似毫无关联,但都是通过作者所见所感就有机地串连在一起,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些画面也恰恰是作者内心外化的体现。
如果说上阙通过视觉听觉,写作者的所见所感,那么下阙,作者就更注重写自身的感受。一个“漫”字,一个“试”字用的极为生动。“漫”字就把作者那种随意,理所应当的心态刻画出来。如果不是祥和的社会,是不会有这种心态的。“试”,既然家家户户都如此繁忙,那么我冒然进去想讨碗茶水喝,会不会显得有些冒失?会不会打扰人家?所以才用了一个“试”字。给人留下一种淡淡的余味。
整首词表面写日高酒困人渴的旅途劳累,实际上却句句反映出作者那种喜悦而又悠然的心态,一反宋词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词风,如一股清新的风,拓展了词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醉太平》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醉太平
李径-12无关风月
时光渐长。蝉声正忙。幽幽慢入轩窗。且醒来纳凉。
无聊远望。柳边夕阳。悠然漫步池塘。正荷花送香。
点评:问候无关风月同学,此词格律无误,点赞。上阙第一二句景物描写,对偶句,点明季节,初夏之时。“渐”说明白天还在延长,季节还没有到夏至。“幽幽慢入轩窗。且醒来纳凉”应该是作者午睡,时光幽幽漫过轩窗,睡到自然醒。外面天气依旧炎热,就依旧躲在屋子里偷凉。这里的“纳”似乎可以再斟酌一下。“纳凉”是主动找阴凉的地方乘凉,作者醒后根本就没有走出屋子,何来“纳凉”?
过拍“无聊远望”一句,承上启下,很自然。“柳边夕阳”,时间跨度略略有些大,但还说的过去,但后面两句就有问题了。“悠然漫步池塘。正荷花送香”,既然上面一个“望”,作者的观察点应该在屋子里,后面应该是“望”的内容,可是作者怎么突然出现在“池塘”边上了?没有交代,就显得突兀了。
“时光渐长。蝉声正忙”对偶,“无聊远望。柳边夕阳”流水,既符合词牌要求,又有所变化,很好。两个领字“且、正”,用的也不错。
有的词可再斟酌,“慢”是不是应该是“漫”字?“无聊”一词跟后面的“悠然”有点矛盾,建议改一下。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5

帖子

22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46
9#
发表于 2022-7-27 15:3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六月清荷 于 2022-7-27 19:45 编辑

古典词研班第一期第四讲作业
李径26~六月清荷
第一部分 自选一首古诗做翻译简析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简析:这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第二部分
读解简评学友醉太平作业
醉太平
文/晚晚
虫声透窗。荷风过床。吹来一缕幽凉。笼青丝薄裳。
唤回月光。并肩枕囊。今宵怜我情长。梦相逢一场。

问好晚晚老师!这次轮到我评您的作业,有不妥之处,请谅解!
解读:虫声透过纱窗。有荷风吹过了床帷。带来了一丝凉意。我笼青丝薄衫。这里是个倒装句!因为穿着轻丝薄裳,所以感觉有凉意。
真想唤回月光。让它与我并肩枕囊,看在我这么痴情的份上,让我与心上人梦中相逢一场。
枕囊这个词我以前没有见过,特意去查了一下,它基本解释就是枕心,有黄庭坚诗为证
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晚晚老师写这个是有出处的,非常恰当。长知识了!

简评:本词词格用韵无误,符合醉太平词牌要求。四字句对偶,五字句规范。物象铺垫得当,层层递进。全词虽无有一愁字,然处处着愁。孤寂 凄清,融情于景中。煞尾拍升华,回扣主题,且留有余白,使人共鸣。唯一不足的是一字重了,但瑕不掩瑜,不失为一首好令。欣赏学习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7

帖子

10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2
8#
发表于 2022-7-27 10:4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墨苑幽兰 于 2022-7-27 10:48 编辑

古典词研班李径组第四讲
李径组墨苑幽兰作业
(一)论坛互评
李径22-清秋
秋深夜长,衿寒被凉。思君独饮壶觞,最伤心断肠。
调筝鼓簧,花黄淡妆。小楼月挂轩窗,照衾鸳一双。
幽兰点评:
清秋好,很荣幸这次轮到我点评你的大作了。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这首词是一首怀人之作。秋天深夜,衣服和被子都是冰凉的,思念天涯的你,伤心无绪,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却争奈借酒消愁愁更愁。上片从景到人,情绪层层递进。把一个闺中相思的女子很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下片调,鼓,花黄淡妆,用了几个动作来反应作者的喜悦之情。明月多情也来凑热闹,照见绣着一双鸳鸯的衣服。这里多句嘴哈,一般都是被子绣着鸳鸯,衣服上的很少吧,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是这里的鸳鸯暗指两件衣服呢?嘿嘿,剩下的自己脑补。作者很含蓄的通过动作景物描写出良人归家的场景。
小词清丽婉约,幽兰学习了。全词脉络清晰
唯觉上下片情绪场景转变太快,没有过渡。
(二)
虞美人
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开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春絮。细作更阑语。
相看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读解
连绵不断的小雨遍洒池塘。细细的落在浮萍上。一双燕子守着朱门,这个时候好像比平时时候过的更快。
更深两人对饮。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对眼相看,思绪如云般凌乱。怎么又要离别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赏析
这是一首雨夜话别之作。作者运用了白描,暗喻,明喻的手法把将要离别的两个人的愁绪含蓄婉约的表现出来。上片由人及景,从凄清萧瑟的雨景中透露出离人情怀的寂寞无奈。下片由景及人,将别愁映照凝固在一对窗灯剪影上。全词按别时情景顺序写来,朴实自然,愈叙愈深,意象清晰浓重,耐人寻味纵览全篇,词人并没有在情景的选择上别出心裁,仅仅描绘寻常景物、人事,然而情感氛围的渲染烘托却是妙笔生花。感情层层深入,词中隐含的书写节奏随着时间的延展而不知不觉地加快,离别来临之时又戛然而止,将两人的影子定格纸上,一切尽在不言中。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2 17:08 , Processed in 0.1402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