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140|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研一期桃蹊组第二十二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225

帖子

146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5 07: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研第二十二讲作业
桃溪 12 文竹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阅读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 〔宋代〕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2、 译文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3、简析: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孤城画角”四有很强的感染力,并留下了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想象空间。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写出了空间的广度,“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楚台风”、“庚楼月”用典。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而世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二、互评:

【蓦山溪】冬夜
安然
霜风卷地,小院笼烟雾。寒酥漫苍穹,飘落在、沟溪林树。地天悠远,无处不朦胧,鸟无语,人无踪,雪封归来路。
梦残阑夜,瘦影空庭住。惆怅老衰容,多少次、对灯倾诉。那年那景,小字写怀词,一纸泪,百般情,历载红尘渡。
问好安然师。文竹浅评,不妥之处,望理解。
这是一首雪夜怀人之作。
首拍景起,霜风卷地,小院烟雾笼着,点名地点,表述尚可。次怕承接展开远景描述。漫天雪花飞舞,飘飘洒洒,落在溪沟树林。
三拍继续叙述,天地悠远,无处不朦胧,这两句,语感不怎么顺畅,还可再酌。且和一二拍有重叠之嫌。结拍,鸟无语,
人无踪,雪封归来路。因前三拍有铺垫,所以结的自然。但这个天气,因也应看不见鸟儿,鸟无影是否好些。
下片一二拍,梦残阑夜,瘦影空庭住。惆怅老衰容,多少次、对灯倾诉。宕开一笔,将写景转入抒情,过渡自然,衔接无痕,
可谓得法。梦残阑夜,瘦影空庭住。表达尚可。惆怅老衰容,多少次、对灯倾诉。感觉对灯倾诉不合适,对镜似乎还行。
三拍,那年那景,小字写怀词,虚写,回忆当年景色,触景生情抒发情怀。煞尾,一纸泪,百般情,历载红尘渡。从记忆中回到现实,
字里行间,感觉此情绵绵无绝期,一位痴情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写尽相思之苦。
小结:
总体不错。上片写景,物象选择较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下片抒情做足铺垫。 下片抒情,梦残阑夜,这个转折句感觉用的甚好,
这应该是老师讲的“意圆”了吧。主旨明确,层次分明,沉郁委婉,意象浑然一体。但遣词造句尚有提升的空间,读解中均已提到。
以上浅评仅供参考。恕我也在学习中。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4 14:31 , Processed in 0.0934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