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34|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二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2

帖子

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6
楼主
发表于 2024-4-30 07:1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词研三第二讲作业
邑尘28—荷月

一、对清商怨正确格式分析


1.格式:可用搜韵检查平仄格式。注意第五句句式比较宽松,要注意平仄。
2.句式:7545,6745
3.起句,最好兴起,就是景起
4.领字,上阕第二句五字句是上一下四,要求一字豆领字
5.用韵,八句六仄韵。注意,第六句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
6.豆读,注意第六句七字句的第三字处有顿,不是韵字,不是领字,也不断句。
7.对偶,此词牌没有对偶。
8.词调,双调,换头曲,不是吕调,过片句式与发端不同。
9.重字,这首小令不能有没规律的重字。
10.声情,内容多含淡淡的哀怨。
11.脉络,意脉要清晰。


二阅读古人词  进行阅读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
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

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作者选取了夜行途中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
辛词好用典,好发议论,但这首小词,作者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应该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可多得的。

三、互评上一讲作业,互相解读,简评

清商怨
文/扬州慢
孤莺低语画堂右。道卷帘人瘦。双字鸳衾,无言对残酒。
昨夜郎归如旧。怨梦薄、五更时候。别恨长长,听疏钟促漏。


译文:孤独的黄莺在堂前喃喃自语,打开窗帘人越来越清瘦,看着那绣着鸳鸯的被子,只能孤寂无言独自借酒浇愁。昨晚你像之前一样回来了,我却埋怨半夜五更的时候,别恨还很悠长,听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更让人悲愁。


简评:整首词读起来感情饱满真挚,上片,首句营造了感伤、孤寂的情感基调,后两句点明了孤寂惆怅的原因,思人不归,脉络清晰,下片说情人半夜如旧回来了,跟前文自相矛盾,情感也有点不切实际,等到归入应该是欣喜若狂,怎么还悲悲戚戚数时间呢?

点评

扬州慢的词作比较老道,但确实如荷月所评,主要是下阕首句不够精准,郎已经“归如旧”了,怎么还“别恨长长”,我想作者是想表达,昨夜梦到“郎归如旧”  发表于 2024-5-3 12:23
解读《清商怨》基本到位。  发表于 2024-5-3 12:06
《清商怨》分析到位。对辛弃疾的西江月的赏析也很到位深刻。  发表于 2024-5-3 12:05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7 06:14 , Processed in 0.1246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