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4552|回复: 1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学院词十五期初级班第二讲白石组作业贴,评阅老师:半盲8-18楼,玫瑰19-29楼,...

  [复制链接]

0

主题

208

帖子

9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1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08: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夏淡雅 于 2019-9-12 04:39 编辑

古典词十五第二讲作业:
白石56-乙诺

一 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1、诗词特性不同。
2、诗词反映的内容不同,诗言志,词表情。
3、雅俗程度的问题,与诗相比,词更通俗一点。
4、格式上的区别: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呢,它没有共同的格律,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独特的格律。
5、风格上的差异,词素来贵在婉约,而诗贵在深厚。

二 填一首《忆江南》韵部自选题目自拟

忆江南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要求:第三四句,要求对偶

忆江南·离渐远

文/乙诺

离渐远,
孤影立高楼。
衰草连天侵古道,
断鸿穿日唳深秋。
无不使人愁。

忆江南·离渐远

文/乙诺
离渐远,孤影立高楼。衰草连天侵古道,断鸿穿日唳深秋。无不使人愁。

这位答题吧,稍微详细一点,能抓住一些重点,这样可以能够从中间选出重点把它列出来,这也是一种去读了去分析了的表现。

此阕。截取一个影像。独立高楼,思念远去的人儿。。
起拍直入,离人渐远,怎不伤怀

然后高楼倚望。看到确是瑟瑟秋景,惟不见人

这情境勾勒很成功。。粗看,真的不错。有境有情,毕竟老学员,底子还是在的,没生疏VVVV
那我们往细了看,字词的凝稳还不够。
比如,二句,孤影立高楼。就不如独倚高楼给人的感觉厚
意思都是一样的。多一个字为啥不一样了。影太虚,立太实,影子和立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不踏实。孤、高,两个阴平在这句子里,读来语感也不是很好,不知道突出孤还是突出倚楼,这就让意散了。

衰草连天侵古道,断鸿穿日唳深秋。

再看七言仗
衰草连天,高楼望去能看到的
侵古道是前四字延伸出来。。半虚半实
并用这萧条景象加深望远的凄冷。
这句不错,再看后面这句。断鸿穿日唳深秋。
其实跟前面这句,意象重复了

在对联里有个词叫合掌,合掌中有一个就是意合,意思一样,没有递进升华。
连天侵古道的场景,这个断鸿穿日就成为臆想了 。应该是看不到了

再就前句已经虚了,后句若能落到实处,读来会更入境的

这里处理的不尽人意。反而让人有纯堆境的感觉。
最后尾句,无不使人愁,从章法来说,合住了前面的描述。从句法词法来。结的太实在,反而没有余韵了。读完就完了。技法上在炼炼,开合有度虚实衬应,才能让读者入境。前两拍,都双句,完全可一句实一句虚结合起来,

七言仗,若能前句景后句入情落到细微处,然后结句以景收。不是更让人震撼么

境界的组成,就是句内的情境勾动字外的意境。融合到一起。就是境界
字句间起落有度是勾动读者心境的最佳方式

评阅-碧落院长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3 16:50 , Processed in 0.0935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