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928|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诗八七律第三讲春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8: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18一雁南飞,三讲作业
初夏
春风去后百花残,喜杏压枝叶渐宽。
淡絮隔墙飞别处,焦蜂绕岭落还难。
常怜红紫褪何急,故散芳菲梦不安。
幸有群莺鸣翠柳,啼声嘹破几峰峦。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沙发
发表于 2017-6-24 23: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夏
文/茉莉花
荼靡架下系秋千,蝶舞莺飞云水边。
荷叶初卷晴正好,垂杨未老绿翩跹。
桃源缥缈寻无处,琼海茫茫觅未便。
只此安居同白首,春花虽谢石榴妍。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板凳
发表于 2017-6-25 21: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 发表于 2017-6-24 23:02
初夏
文/茉莉花
荼靡架下系秋千,蝶舞莺飞云水边。

夕阳老师:这诗写的中规中矩,用字略粗糙,开篇荼蘼,形容词,不恰当 ,垂杨未老绿翩跹。垂杨添翠欲翩跹?韵字,便,多音字,方便,仄,便宜,才是平,这里的意思是方便吧?所以不合适的。诗意有,只是不够细心,多雕琢,才能显示出七律的精华。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地板
发表于 2017-7-2 00: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茎婷彩虹+ 发表于 2017-6-14 10:04
古典诗八七律第三讲作业
             七律    初夏
连雨还晴夏日来,骄枝嫩绿荷初开。

莫莫点评:古典诗八七律第三讲作业
             七律    初夏
连雨还晴夏日来,骄枝嫩绿荷初开。
荷初开,三平尾
清塘水涨鱼寻伴,柳叶风摇鸟觅媒。
鸟觅媒?有点凑韵了。
雨露潇潇桑葚长,阳光灿灿稻苗胚。
雨可以潇潇,露不能。胚字还是凑韵了。
随春旺季当观远,岂可秋冬悔自哀。
这句没怎么理解,不好意思哈。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5#
发表于 2017-7-2 00: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 发表于 2017-6-14 18:53
春18一雁南飞,三讲作业
初夏
春风去后百花残,喜杏压枝叶渐宽。

莫莫点评:春18一雁南飞,三讲作业
初夏
春风去后百花残,喜杏压枝叶渐宽。
个人觉得喜字太露,直接黄杏就好。
淡絮隔墙飞别处,焦蜂绕岭落还难。
焦蜂?绕岭不如课蜜。
常怜红紫褪何急,故散芳菲梦不安。
知道颈联入情,不错。
幸有群莺鸣翠柳,啼声嘹破几峰峦。
此联最好看。不过莺啼翠柳不是初夏独有的特征,选个合适的物象就好了。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6#
发表于 2017-7-3 15: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窗雨 发表于 2017-6-14 21:18
古典诗八七律第三讲作业
七律    初夏
文*秋窗雨

云烟点评:这首诗格律没问题,只是用字上有点不大恰当,且取景太繁杂。试分析一下:
起联上分句<宿雨初停试暑呈>,这句写的是夜雨初晴了,但感觉后三字有点凑字凑韵。试暑呈不晓什么意思,特别是呈字。下分句没什么问题。
但自颔联问题就出来了。
起联写的是夜雨,没交待天亮了,颔颈两联写的是白天景象,如是,则应在起联下分句就应写出是到白天了,但起联下分句没交待。再就是,颈联<蝶舞流连闲上客>,前四字不错,但后三字似跟前三字联系不上,造成本句不通顺,要改。下分句没大问题。此联毛病是上分句似乎是硬凑对仗。
结联上分句不错,下分句有点凑字。前四字已讲欲画<写>出来,后三字笔墨耕稍凑了,只是重复前四字之意象,此句要改。
以上是本人分析,不一定正确,望自斟酌。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7#
发表于 2017-7-3 15: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扁舟1 发表于 2017-6-13 09:50
春22-一叶扁舟 第三讲作业

七律    初夏

云烟点评:这首诗似乎起联写的不错!入题,让人一眼就可看出是写的初夏,且句子优美。给全诗作了充足的铺垫。
但从颔联开始,有点小毛病了。颔联写的似乎是盛夏景象,初夏不可能去锄地。特别是颈结两联纯写人事抒情似乎跟题目无多大关系。写初夏,大致应该去写初夏所见的景象借景抒情,而不是以人事表达。这首诗只有起联做到了。颔颈结三联应大改。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8#
发表于 2017-7-3 17: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空 发表于 2017-6-28 13:21
春07―夜空    第三讲作业

《夏日晚行》

这首诗起联写的有点啰嗦了。上下分句应一句既可完成。<饭余轻步觅凉风>。比分两句写要好多了。作者这样写,下分句无非是交待上分句,不交待也应该是知道漫行。我们写诗应注意句子的凝练性,要不,怎么叫诗语呢?
看颔联对仗句。老少,并列名词,山林,偏正名词,词性不大对。这里改一下。
看颈联。上分句生兼烤似乎不通,有跟下分句硬凑对仗的感觉。生兼烤怎么讲?
结联还行。
统览此诗,有个问题,题目是写晚行的,到颈联我觉应该进入作者人事入情更好。只纯景描写去表达夏日春行有点不好,力度不够。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点评:云烟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9#
发表于 2017-7-3 17: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澄子 发表于 2017-6-11 06:12
古典诗八第三讲作业
春03-心澄子
观荷

古典诗八第三讲作业
春03-心澄子
观荷
妃色轻匀二八颜,霓裳起舞和丝弦。
琴音缭绕红尘忘,云影氤氲白鹤翩。
急雨声声催绮梦,湖风款款傍渔船。
惊回不见蓬莱女,十万琼珠碎复圆。

比作为咏物之篇,更以状景为体,拟人为技。咏物状形,拟而及人,为诗家常见,并无不可。
然而形者,景也。其宜续而不宜断,宜融而不宜隔。此作脉络几无,形景隔而失联,难成一体。此为弊者一。
其二,状形之笔,当由远及近,由面及点,远而望之以为起兴,迫而察之以为承续。此作景犹未足,事犹未必,意犹未尽,而情已过之。
弊病之三,曰偏题。
此作以观荷为题,其象当重在荷,其行当重在观。而仔细读来,琴音,闻者也,与观荷何干?起舞,犹可说之。丝弦,又当何解?
至其转合,急雨,十万琼珠,遂令观荷变赏雨矣。
无相,无脉,偏题,为三大弊病。
至于遣词用字,虚实,境界,乃后话。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20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424
10#
发表于 2017-7-13 21: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淡风清 发表于 2017-6-18 12:44
春-10云淡风清第三讲作业了

七律《雨后荷塘》文/风清

云烟点评:问好风清同志!
初读这首诗还行,但细读毛病不少。
起联:上分句霁雨既雨停了而后面再用初收二字多余。下分句还行,交待了你是在池塘边,给以下的叙述作了铺垫。
颔联:上分句还行,而下分句所写蜓舞荷尖似乎不能说明就把衣裳染绿了。应在此句里接着写蜓舞荷尖的动态才算丰满圆润。
颈联:纯描写荷叶,莲花。读来不错。但有个问题,此联跟颔联所写皆为荷叶<杆>及荷花,肯定重复废句了。中二联依本人眼光取一联留用就行,然后另一联再写池塘里别的物象,这样才不致于景述重复且显得取景象过窄。你不一定只会盯着荷,荷花看的,是不是?
结联:上分句太直白,说明书的味道,下分句又写何故暗自伤感,太觉突然,因为前无交待你到池塘时的情绪,结合上分句,此联没起到作结此诗之作用,砍去重写吧。
结语:此律可以此形式修改:
七律《雨后荷塘》文/风清
<>雨初收暮色凉,微风拂面过荷塘。
鱼游叶底啄青荇,蜓矗荷尖<一一一>
重写
重写
以上是本人观点,请斟酌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10 03:16 , Processed in 0.1246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