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查看: 1876|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文学院七期中级班第十一讲画组作业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0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七中班第十一讲作业
画30-清溪濯月

七律《云》
无常无相逐春秋,沧海长天万里浮。
秦岭横来家不见,巫山除却梦难休。
飘零莫辨长安日,来去重临黄鹤楼。
一夕吹开何处是,阳台之下使人愁。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沙发
发表于 2017-1-4 08: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学院诗七第十一讲作业画组18-秋涵

《七律•风》
无影无形任意游,大江南北写春秋。
推开万里云峰散,拂动千川花海柔。
扫尽阴霾逢丽日,邀来白雪洗烦忧。
一生潇洒行天下,四季风情任尔收。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板凳
发表于 2017-1-4 08: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红 于 2017-1-10 08:20 编辑


古典七期第十一讲作业
画组28采莲南塘秋

七律《风》
芳草如波迷古津,菜花起伏漫香尘。
未划玉棹移舟远,只见流云掠水频。
白鹭斜飞惊翠袖,柳枝轻拂盼离人。
岭头飘落红千树,减却眉间一片春。


此诗没抓住咏<风>的重点。

起联上下分句皆写了花,草,让人印象是写景诗了。

颔联的表述上分句虽可稍微看出点许写风,但用字又破掉了。

上分句试改:能帮玉棹移舟远,更助流霞掠水滨。

这样谁都可看出是.写风的了。颈联结联更是离题。全诗失败。

写咏物诗就要抓住所咏只特去写才对。

建议你多找些咏物诗来读,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过眼云烟老师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地板
发表于 2017-1-5 18: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红 于 2017-1-9 21:50 编辑

诗七中班十一讲作业画09-深山
《七律.风》
   
水面忽然波浪涌,
浮云漫卷向苍穹。
崇山峻岭林涛吼,
老树新枝岸柳躬。
热带涡旋南国起,
寒川冷气北疆通。
雾霾肆虐人无奈,
试看天宫刮夜风。


评语
问好深山,这首诗格律正确,题目是风。
首联,前分句,直白,后分句,苍穹就是天空,云本就在天空,为啥还向天空。
颔联,崇山峻岭是成语,成语最好别入诗,后分句罗嗦。
颈联,后分句凑韵了。
尾联,雾霾来的突然,看不出转合。

全诗,物像太多,有点乱,凑的现象严重,诗句直白,没有脉络,没有主题,也许你看了李峤的风吧,可是你写的不够成功,建议作者再看看咏物诗的写法和起承转合。

虽然没写成功,但能看出作者挺用心,望继续努力,以上只是个见,仅供参考。

海纳百川老师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5#
发表于 2017-1-6 13: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红 于 2017-1-10 08:29 编辑

诗七中班第十一讲作业
画组长~红红

七律《云》
纷纷素练舞长空,
缭绕河川远近同。
影泛清波千万里,
心依银汉几多风。
玉门关外随征马,
燕塞湖边伴钓翁。
吾愿化成云一朵,
巫山逐鹤气如虹!



此律起承写的不错!大气且扣题。

到颈联所述似有意重的感觉,且没起到转的作用。转联<颈联>很重要,转句写好了结句才可自然而结。

比如此处,如写成征马望天如何如何,钓翁看水里如何如何,不着痕迹抓住云间接叙述入抒情,并且可以给人一亮的感觉。

到结联就好写了。

另外记住,以后写咏物诗,诗里不要写出题目。咏物诗就是猜谜语,不讲名字让你去猜,做到不粘不脱,不既不离,如人水中看花而给人以无尽遐想。

过眼云烟老师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6#
发表于 2017-1-7 16: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红 于 2017-1-7 21:54 编辑

诗七中班第十一讲作业
画17-秀鑫
乐在蓝天任意飘,东西南北自逍遥。
柔姿素雅山河秀,妩媚玲珑日月娇。
化雨春来千叶发,凝霜冬至万枝萧。
缤纷入画祥云美,大地披纱赶浪潮。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7#
发表于 2017-1-9 14: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七中班第十一讲作业
画14-晨风
《云》七律
骄姿万变挂苍穹,隐去蓝天避日红。
晨暮彤颜人喜爱,春秋碧影客相融。
随风飘荡悠然动,携雨缠绵浪漫冲。
放马行空千里外,三生转战映葱茏。


《七律·风》新韵
无影无形无定所,有声有力有神功。
吹开二月花香艳,刮走三伏暑热烘。
驱散烟霾寻丽日,招来云雨觅闲翁。
流年四海轻飘荡,几度疯癫送彩虹。
               
因伏字是古仄没想到好词所以就用新韵了。


问好晨风!第一个云的骄姿用在这里有些不当,云是飘逸闲适的,这个显得生硬了,还有挂也不合适。后分句也能说得过去,就是用字再斟酌一下。承句前面当是写的朝霞与晚霞,人喜爱口语化严重,少了诗味。客相融交代不清,有凑的痕迹。飘荡和悠然动留其一就可以,浪费了。后面的冲来的没理由。建议把尾句的后分句改一下,与云脱离了。
相逢一笑老师点评!


第二首首句有神功冲劲大了,承句的烘用的不恰当,在这失去作用了。转句招来云雨,把招换一下,不如用携来,觅闲翁和前面的来云雨不符。结句再想一下,把风的气势写出来。继续战斗晨风!

相逢一笑老师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8#
发表于 2017-1-9 14: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七中班第十一讲作业
画13-来自蜀乡
七律·风
四季飘旋行不定,日来夜去未曾完。
轻轻拂面春情暖,冽冽袭人冬意寒。
盛暑送凉摇羽扇,深秋落叶满楼栏。
温馨冷酷随心愿,一世风流得尽欢。


问好来自蜀乡。这首诗首句前分句没问题,写出了风的特征,来去无定性。

后分句如果说日来夜去还能说得过去的话那未曾完就把分拉下来了,感觉太随意了。

承句一春一冬对仗工整,写出了不同时节风起到的作用。

转句没有拓展开来,送凉后的摇羽扇显得多余了。

结句差点,结的太过平淡,没把好儿叫上去。

建议把个别词句修改一下你绝对能写出一首不错的七律。加油!

相逢一笑老师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9#
发表于 2017-1-9 21: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七中班第十一讲
画05-江海客

七律     云   

江河湖海是家乡,辽阔高天着彩妆。
去去来来漫疾缓,丝丝片片感炎凉。
翻腾浓墨雨风至,缭绕红霞雾霭祥
大泽山川得气势,诗心相与自舒扬。


评语
问好江海客,这是一首咏云七律。

首联,着彩妆,不够准确,云多数时是白的,如果题目是彩云还可以。

颔联,去去来来,丝丝片片,不够精炼,丝形容云也不够准确,炎凉,凑韵了,云没有这个功能吧,漫是仄音,三仄尾了。

颈联,还可以,写出了云的不同状态。

尾联,前分句,大泽和山川意思很近。
作为转句,没起到转的作用,离题了,得是入声,三仄尾了。

由于转句离题,结句和前面就断了,整体看还可以,在字词上,再炼炼,
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海纳百川老师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78

帖子

436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369
10#
发表于 2017-1-9 21: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七中班第十一讲作业
画07-闲坐门前

七律《风》
四海漂泊处处家,千山漫过即天涯。
三春应诺约烟草,仲季梳离染白桦。
纵使平生香散迹,也曾天意雪飞花。
身轻莫怨石墙厚,伴月逍遥逗矮笆。


评语
问好闲坐门前,这首诗出律了,泊,入声字。
首联,千山在四海之内,因此两个分句实际一个意思,天涯,何处为涯,来的突兀,有凑韵之嫌。

颔联,应该顺着首联写,要有扩展扩张。前面三春,后面仲季(想说秋天吧),两句意思太近,吹绿了草,又吹落了树叶,没有承起句扩展,也没有扩张,失去承句的作用。

颈联,直抒胸臆,风无色无味,香不是风的特点,注意意象使用要合理。天意,有宿命论的味道,当以传播正能量为要。

尾联,前分句来的突兀,与主题不是一个情调,不和谐,前三联没有铺垫,怨何来呢。

能看出来作者有功底,写的随意了。

建议:写作之前先立意,做好谋篇布局。
说的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海纳百川老师点评!
1元抢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典听风书院 ( 蜀ICP备15023305号-1 )

GMT+8, 2024-6-4 12:04 , Processed in 0.1246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古典听风书院 X3.2 Licensed

© 2001-2021 古典听风书院    网站制作:亿数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