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五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5-7-26 19:31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二十五讲作业帖
作业前先根据评阅老师的补评,印证补全上周的互评。
作业:
1.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多丽》,浮世三千皆可题,择其一物歌咏之。
多丽 格二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晁端礼
晚云收 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 来从海底 皓色千里澄辉 莹无尘 素娥淡泞 静可数 丹桂参差 
仄平平句仄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读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仄中中读中平中仄句中中仄读中仄平平韵
玉露初零 金风未凛 一年无似此佳时 向坐久 疏星时度 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 阑干凭暖 
中仄平平句中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仄中中读中平平仄句中仄仄平平韵平中仄句中平中中句
欲下迟迟 
中仄平平韵


念佳人 音尘隔后 对此应解相思 最关情 漏声正永 暗断肠 花阴潜移 料得来宵 清光未减 
仄中平读中平中仄句仄中平仄平平韵仄中平读仄平中仄句中中中读中中平平韵中仄平平句中平仄仄句
阴晴天气又争知 共凝恋 如今别后 还是隔年期 人总健 清尊素月 长愿相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中仄读中平中仄句中仄仄平平韵平中仄句中中中中句仄仄平平韵

此调押平韵者以此词为正体。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三、四句俱作上三下四句法,宋元人多依此填,若李词以下之句读、押韵、字数不同者,皆变格也。 前段第三句,葛立方词“未回穷腊”,“未”字仄声,“穷”字平声。第四句,杨无咎词“碧溪万里澄波”,“万”字仄声。第五句,李清照词“也不似、贵妃醉脸”,“不似”二字俱仄声。第八句,张元干词“一双白璧”,“一”字仄声。第九句,王安中词“圜扉铃索镇常閒”,“圜”字平声;李清照词“莫将比拟未新奇”,“比”字仄声。第十二句,张元干词“三十载”,“十”字仄声。第十三句,晁词别首“依稀向人”,“向”字仄声,“人”字平声。后段第一句,张元干词“念向来、浩歌独往”,“向”字、“浩”字俱仄声,葛立方词“算何人、为伊消断”,“消”字平声。第三句,张纲词“莳七松、便为小隐”,“七”字仄声;杨无咎词“且高歌、细敲檀板”,“檀”字平声。第四句,张纲词“开三径、且乐馀年”,“且”字仄声,张元干词“望爽气、西山忘言”,“山”字平声。第七句,王安中词“琵琶数转语绵蛮”,“数”字仄声。第八句,张纲词“君试听、阳春佳阕”,“君”字平声。第九句,葛立方词“又是隔年长”,“又”字仄声。第十句至结句,晁词别首“拌沈醉,身世恍然,一梦游仙”,“世”字仄声,“然”字平声。谱内据此,馀参后张翥词。

作者: 云渡    时间: 2025-7-27 06:51
多丽:咏梅/渡

晚霜凝,冷枝悄绽仙姿。看冰肌、凌霜傲雪,淡香轻溢寒湄。蕊初匀、粉腮娇婉,影斜瘦、玉骨参差。
雾霭微侵,风烟暗抚,一年幽意此花知。对幽景、闲云来去,倦鸟绕林飞。罗浮梦,罗浮梦杳,意韵难辞。

念孤芳、尘间独守,岁华何解幽思。任霜欺、素心未改,任雪压、贞性难移。料得春归,繁华渐起,此花还隐旧苔枝。漫凝伫、如今别后,待再会何时。唯期许,清魂永在,长映霜姿。


1. 格律剖析:

此词牌为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句式方面,需留意特殊的上三下四句法,如前段第五、六句“莹无尘 素娥淡泞”,后段第三、四句“最关情 漏声正永” 。平仄遵循词谱规定,如“晚云收 淡天一片琉璃”,“晚”仄声,“云”平声等,虽然存在可平可仄之处,但整体格律严谨。

韵脚特点:通篇押平韵,韵脚和谐,使全词在音韵上有平稳舒缓之感,增强了咏物抒情的流畅性。

分析结果

《多丽》格律规范且具有一定灵活性,特殊句式增添韵味,平韵到底营造出温婉、悠长的氛围,适合通过细腻笔触描绘事物、抒发情感。
作者: 小卒    时间: 2025-7-27 19:06
古典词研四二十五讲作业
~分析词牌
此词牌为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句式方面,需留意特殊的上三下四句法,如前段第五、六句“莹无尘 素娥淡泞”,后段第三、四句“最关情 漏声正永” 。平仄遵循词谱规定,如“晚云收 淡天一片琉璃”,“晚”仄声,“云”平声等,虽然存在可平可仄之处,但整体格律严谨。

韵脚特点:通篇押平韵,韵脚和谐,使全词在音韵上有平稳舒缓之感,增强了咏物抒情的流畅性。
二、试填
多丽、喜鹊
雪烟-小卒
​碧梧枝,筑巢几度星移。展玄裳、寒林晓色,翩跹剪影晨曦。未曾知、鸠鸣暗计,占窠穴、忍看奸栖。羽翼虽丰,心期拙力,振翎别向旧林西。
借斜阳,拓云穿雾,新宅垒初齐。然代燕,堪将佳讯,速递春枝。

顾清流,双眸凝睇,正衔祥日无迟。总关情,鹊桥暗构,云汉送,玄黄盟期。不似流莺,空添怅惘,只将欢畅入琴琵。待何日、绿荫成幄,惬意理翎衣。逍遥处,烟霞作伴,不羡鸾威。

作者: 轩辕剑谱    时间: 2025-7-29 10:39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7-29 11:08 编辑

多丽,又名“绿头鸭”“陇头泉”“鸭头绿”“跨金鸾”“多丽曲”等。“多丽”本为妓女名。《填词名解》卷三载:“《多丽》,张均妓,名多丽善琵琶,词采以名。一名《多丽曲》,一名《绿头鸭》。然《绿头鸭》是唐教坊曲名。今词本亦有分属者,以平韵者为《绿头鸭》,仄韵者为《多丽》。卓人月曰:‘多丽,张均妓名善琵琶者也。’”故调名的本意是咏歌妓。以晁端礼《绿头鸭·咏月》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代表作有李清照《多丽·咏白菊》等。

多丽·西湖
/轩辕剑谱

望西湖,澈如万顷颇黎。出波斯、镌裁西域,镶嵌勾越山隈。皎晶晶、折光玛瑙,碧泱泱、推縠濛漪。十里青荷,三秋绿芰,半湖菁翠翳西池。目天边、南云低亸,雪羽正轻飞。赪霞落,红匀粉抹,矞丽多奇。
想前朝、膺舟蠡舫,嶰管吴语逻杯。最牵情、笠冠蓑袂,堪托怀、钓叟蟾妃。柳七修词,完颜立马,春烟浅草没银蹄。西泠畔、香轮油壁,飙御也难追。都幻作,晴沙荻竹,野水芳菲

作者: 摸鱼儿    时间: 2025-7-29 22:07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12-摸鱼儿
一、分析词牌《多丽》
1.多丽,又名《鸭头绿》,周格非词别署《陇头泉》。此调分平、仄韵二体。溯其源,绿头鸭本唐教坊曲,盖因词中常绘绿禽之象而名。及宋,用作词牌,渐成独特风致。
2.其格为双调,计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押六平韵;后段十二句,押五平韵。
3.此牌长于铺陈以抒幽情。观其例作,李清照之《多丽·咏白菊》,以细腻笔触,绘白菊之姿,托自身之志,情韵悠长;辛弃疾之《绿头鸭·七夕》,借七夕之景,抒心中块垒,豪放中见婉约。二者皆为典范,尽显此调之妙。

二、试填一首《多丽》
多丽·荷花
雪烟12-摸鱼儿
    正风清,亭亭翠盖相间。恁轻盈、霓裳起舞,露华轻点娇颜。不与那、桃花斗艳,不效那、梅蕊凌寒。太液笼纱,西湖映日,千年谁解此清欢。更休说、濂溪留笔,君子始名传。蜻蜓立,暗香浮动,神韵何娴。
    渐秋深、红衣半落,水光犹漾微澜。记曾同、柳蝉吟夏,也曾同、明月当轩。骤雨欺残,寒蛩泣晚,素心苦蕴一蓬全。纵憔悴、纤尘不染,风节尚依然。情无限,数声莲唱,惊破寒烟。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5-7-31 13:19
本帖最后由 慕容瑞西 于 2025-7-31 17:42 编辑

古典词研四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风起的地方
1.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一、词牌起源
《多丽》又名《鸭头绿》《陇头泉》,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得名于唐代教坊曲,最初为舞曲;另一说与宋代词人柳永相关,他曾依此调创作,使其在宋代广为流传。因“多丽”字面含“绚丽多彩”之意,后人多用此调描绘盛景、抒发细腻情思。
二、格律特点
1. 字数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2. 押韵规则
以平声韵为主,韵脚分布较密,如上下片开头、中间及结尾均有韵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3. 句式
上片3676774477574
下片76774477574
长短句结合,既舒展又紧凑,适合抒情与叙事结合。
4.对仗要求
上片7、8句和下片5、6句宜对仗。



二、试填
多丽 咏燕
风起的地方
晚风轻,绕堤细草离离。又春来、梁间陌上,欣闻雏燕叽叽。旧巢痕、泥衔新垒,掠绿水、燕影参差。柳色初匀,山花已遍,一年好景正当时。可细数,谁来谁去,剪剪教人痴。休回顾,乌衣巷口,暗转春晖。
怎奈何、旧时王谢,不过徒惹离思。望雕梁、也尘烟没,争似我、自在东西。今古江山,寻常巷陌,惯看风月若云泥。但赢得、呢喃声里,软语竞归飞。芳信送,画阑野径,对对长依。

作者: 慕容瑞西    时间: 2025-7-31 17:39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凝思
1.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一、词牌起源
《多丽》又名《鸭头绿》《陇头泉》,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得名于唐代教坊曲,最初为舞曲;另一说与宋代词人柳永相关,他曾依此调创作,使其在宋代广为流传。因“多丽”字面含“绚丽多彩”之意,后人多用此调描绘盛景、抒发细腻情思。
二、格律特点
1. 字数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2. 押韵规则
以平声韵为主,韵脚分布较密,如上下片开头、中间及结尾均有韵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3. 句式
上片3676774477574
下片76774477574
长短句结合,既舒展又紧凑,适合抒情与叙事结合。
4.对仗要求
上片7、8句和下片5、6句宜对仗。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多丽》,浮世三千皆可题,择其一物歌咏之。
多丽·笔
雪烟-凝思
案头横,管城曾伴流年。记当初、临池学字,稚锋犹带清涎。仿兰亭、鹅池墨韵,摹颜帖、蚕纸娟娟。寸管裁云,纤毫吐玉,几番磨秃渐通玄。待挥洒、龙蛇游走,风雨落吟笺。凭谁问、匠心凝处,瘦了灯前。

算而今、霜毫未老,尚堪挥洒新篇。写离怀、泪凝素楮,赋归兴、梦绕晴川。助我裁诗,为君画卦,一生相伴最相怜。莫轻弃、案头闲卧,犹有墨痕鲜。应怜取、寸心千里,纸上清欢。
作者: 慕容瑞西    时间: 2025-7-31 17:39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慕容瑞西
1.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一、词牌起源
《多丽》又名《鸭头绿》《陇头泉》,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得名于唐代教坊曲,最初为舞曲;另一说与宋代词人柳永相关,他曾依此调创作,使其在宋代广为流传。因“多丽”字面含“绚丽多彩”之意,后人多用此调描绘盛景、抒发细腻情思。
二、格律特点
1. 字数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2. 押韵规则
以平声韵为主,韵脚分布较密,如上下片开头、中间及结尾均有韵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3. 句式
上片3676774477574
下片76774477574
长短句结合,既舒展又紧凑,适合抒情与叙事结合。
4.对仗要求
上片7、8句和下片5、6句宜对仗。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多丽》,浮世三千皆可题,择其一物歌咏之。
多丽·团扇
雪烟-慕容瑞西
暑风微,绿藤架下轻摇。正纤纤、玉人斜握,暗传心事迢迢。忆裁时、浑圆细柄,描兰蕙、两蝶花梢。月榭同携,松窗共倚,粉香曾惹鬓云飘。又听得、谁家横笛,凉意透鲛绡。天向暖,此番俱备,也伴朝朝。

念当初、两情相悦,郎君临案挥毫。最温柔、入词联句,笑烂漫、眉黛含娇。琴里知音,棋中敌手,浮生只合醉陶陶。漫惆怅、伯劳飞燕,清泪湿衣袍。秋来早,人与团扇,寂寞谁招。
作者: 梅欣    时间: 2025-7-31 18:35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1.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一、词牌起源
《多丽》又名《鸭头绿》《陇头泉》,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得名于唐代教坊曲,最初为舞曲;另一说与宋代词人柳永相关,他曾依此调创作,使其在宋代广为流传。因“多丽”字面含“绚丽多彩”之意,后人多用此调描绘盛景、抒发细腻情思。
二、格律特点
1. 字数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2. 押韵规则
以平声韵为主,韵脚分布较密,如上下片开头、中间及结尾均有韵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3. 句式
上片3676774477574
下片76774477574
长短句结合,既舒展又紧凑,适合抒情与叙事结合。
4.对仗要求
上片7、8句和下片5、6句宜对仗。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多丽》,浮世三千皆可题,择其一物歌咏之。
多丽·老树
雪烟01-梅欣
倚荒丘。古柯虬结云稠。忆初萌、翠针舒吐,便迎琼露绸缪。沐朝晖、渐成伟脊,傲炎暑、密叶如帱。幻月飞驰,荣枯迭换,惯逢寒雨自无尤。看燕去、蝉鸣蛙噪,默对几春秋。繁花谢、残枝又绿,岁岁相酬。

念昔畴、茏葱盛景,引凰栖凤勾留。绽芳华、蝶迷香蕊,覆幽径、荫庇行辀。铁干撑天,苍皮刻壑,历经兴废意方遒。待霜后、丹枫共舞,霞影映高楼。期嘉木、新条韵展,再写风流。
作者: 碧波涟漪情。    时间: 2025-7-31 19:17
本帖最后由 碧波涟漪情。 于 2025-8-2 06:27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一、分析词牌《多丽》
多丽词牌是宋代流行的长调词牌,以双调一百三十九字为常见体式,代表作有李清照《多丽·咏白菊》等2。以下是综合赏析:
一、基本信息
词牌别名
多丽又名“绿头鸭”“陇头泉”“跨金鸾”“多丽曲”等,以晁端礼《绿头鸭·咏月》为正体。
格律特点
双调 :前段14句六平韵,后段12句五平韵(常见变体为前段13句六平韵,后段11句五平韵)。
句法结构 :常用“上三下四”句法,如“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二、代表作品赏析——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意境营造
词中以“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开篇,渲染孤寂清冷的氛围,通过“恨萧萧、无情风雨”表达对自然摧残的敏感。
形象比喻
拒绝将白菊比作“贵妃醉脸”“孙寿愁眉”等世俗形象,强调其“风韵正相宜”,呼应屈原、陶渊明的高洁气质。
“细看取、屈平陶令”将白菊与古代文人精神相联系,突出其淡雅脱俗。
情感表达
通过“清芬蕴藉,不减酴醾”展现白菊的坚贞品格,隐喻自身高洁志趣。
结尾“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怅惘,呼应“汉皋解佩”“纨扇题诗”的典故。
三、其他特点
适用场景 :多丽词牌多用于咏物、写景或抒怀,适合表达细腻情感与哲理思考。
变体丰富 :除标准体外,存在前段13句、后段11句等变体,体现词牌的灵活性。

二、试填一首《多丽》多丽*咏柳
正初春,岸边杨柳鹅黄。曳微风、翩翩起舞,仙姿绝美无双。听叶底、娇莺浅唱,看陌上、紫燕翱翔。乱絮纷飞,繁花已尽,千年谁解此柔肠。历盛夏、粉荷相伴,雨打又何妨。青堤侧,碧波照影,轻嗅清香。
怕秋深、丹枫遍野,白菊篱畔芬芳。雁南归、懒腰枝弱,自倦怠、难换新妆。霜露欺身,寒蛩泣晚,灞陵一别惹情伤。纵憔悴、素心不变,依旧立残阳。红梅绽,积雪融化,再现荣光。



作者: 痴心不改    时间: 2025-7-31 21:20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8-1 07:13 编辑

一.词牌分析
《多丽》又名《鸭头绿》《陇头泉》,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得名于唐代教坊曲,最初为舞曲;另一说与宋代词人柳永相关,他曾依此调创作,使其在宋代广为流传。因“多丽”字面含“绚丽多彩”之意,后人多用此调描绘盛景、抒发细腻情思。
格律特点
1. 字数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2. 押韵规则
以平声韵为主,韵脚分布较密,如上下片开头、中间及结尾均有韵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3. 句式
上片3676774477574
下片76774477574
长短句结合,既舒展又紧凑,适合抒情与叙事结合。
4.对仗要求
上片7、8句和下片5、6句宜对仗。

二.作业
多丽  咏月
雪烟18痴心不改
树梢头,一轮撵破云衣。素光飞、夜如白昼,今宵独绽清晖。念嫦娥、寒宫久倚,桂影下、香气菲微。玉斧精修,吴刚保驾,金风玉露湿心扉。漫凝伫、山河同色,千里共依依。还堪叹,人间离合,几度盈亏。
更长牵,天涯倦客,对尔频赋愁丝。念家山、梦中情碎,怅羁旅、鬓角霜催。小院杯斟,苍穹雁过,秋声听处几伤悲。指间数、故园路阻,何日是归期。空回首,青天碧海,夜夜如斯。
作者: 山水一壶    时间: 2025-7-31 21:37
1.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篇幅长大,适合铺陈。
a.别名: 又名《绿头鸭》、《陇头泉》、《鸭头绿》、《跨金鸾》、《晚山青》等。
起源: 一般认为源于北宋。晁补之词注“一名《鸭头绿》”。聂冠卿词被认为是最早的定格。

b.长调慢词:
多丽是一个典型的长调词牌。其最通用的体式(以聂冠卿词或晁补之词为定格)为双调,一百三十九字(也有其他变体如一百四十字)。
作为长调,它篇幅较长,结构复杂,适合铺陈叙述、抒发细腻深沉的情感或描绘复杂的场景与意境。
独特的句式结构(特别是领字与逗句):
突出使用领字(一字豆): 这是《多丽》标志性的特征之一。词中存在多处由单字(通常是仄声,特别是去声) 引领下的句式。最显著的有:
上阕第六句: 通常采用“仄平平仄仄”的“1+4”结构,如晁补之“(渐)月华收练”、聂冠卿“(念)长宵雅欢”(“念”后“长宵”实为双声)。
其他位置也可能有领字(如一字豆): 如张翥“(记)玉局仙人”的下阕第一句(此句在定格词中是上句),万树《词律》称其“起处‘记’字,直贯至‘倚’字止”。
四字逗(读): 词中也常出现由四个字组成的节奏单位(逗),与前后句子形成顿挫感,尤见于上下阕的转折处或关键句。
多种句式组合: 除了领字句和逗句,还有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的交替组合,形成抑扬顿挫、变化丰富的节奏美。如:上阕常见“上四下七”、“上五下四”、“上六下五”等结构,下阕也有类似的复杂组合。
多变的用韵:
主流:平韵格。 绝大多数作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韵脚相对密集,使得全词在舒展铺排中保持流畅连贯的音乐美。
特殊:平仄韵互叶/协韵。 这是《多丽》最显著且重要的特征之一(虽然较少,但很独特)!

句式丰富且独特,特别是大量使用领字(一字豆)、四字逗和灵活的句式组合,形成顿挫节奏。
具有特殊的“平仄互叶/协韵”变体(主要出现在下阕),插入急促仄韵(常为入声)制造强烈的抒情转折和高潮,是其最具艺术个性的标志。

c.基本声情舒缓悠扬,但通过领字、逗句,尤其是平仄互叶的运用,能营造出极大的情感起伏,兼具清雅、感慨与深沉悲凉。
内容多侧重咏物、感怀、雅集酬唱等带有清雅或深沉情感的题材。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多丽》,浮世三千皆可题,择其一物歌咏之。

多丽    雨
雪烟03-山水一壶
正潇潇,乱云暗度南楼。  
卷重帘、风欺瘦影,檐声滴碎清秋。  
洒空阶、丝丝入梦,迷远岫、翠黛长愁。  
柳困花欹,荷翻竹响,一番凉意满汀洲。  
渐天外、断鸿声里,烟水渺归舟。  
凝眸处、苍苔渐老,绿醑难酬。  

忆当年、西窗共话,夜阑同经飕飗。  
到而今、独伤冷韵,人空对、梧泪凝眸。  
败叶敲窗,残更薄露,孤衾不耐五更幽。  
待霁后、苔痕阶上,最是恐重游。  
争知我、听风听雨,总是离忧
作者: 慕容瑞西    时间: 2025-8-1 06:56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1.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一、词牌起源
《多丽》又名《鸭头绿》《陇头泉》,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得名于唐代教坊曲,最初为舞曲;另一说与宋代词人柳永相关,他曾依此调创作,使其在宋代广为流传。因“多丽”字面含“绚丽多彩”之意,后人多用此调描绘盛景、抒发细腻情思。
二、格律特点
1. 字数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2. 押韵规则
以平声韵为主,韵脚分布较密,如上下片开头、中间及结尾均有韵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3. 句式
上片3676774477574
下片76774477574
长短句结合,既舒展又紧凑,适合抒情与叙事结合。
4.对仗要求
上片7、8句和下片5、6句宜对仗。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多丽》,浮世三千皆可题,择其一物歌咏之。
多丽·老树
雪烟16-张青秀
多丽·阴雨绵绵
雪烟16-张青秀
雨绵绵,暮云低压如铅。望长街、车声渐悄,雾纱轻笼楼巅。
柳丝垂、泪凝珠串,燕归急、翅剪寒烟。野径泥深,林花杂乱,一川萧索意阑珊。叹幽梦、被风惊破,愁绪绕眉端。凭栏处,湿痕遍染,思绪千般。

念前尘、欢颜难再,旧游如梦如烟。忆当时、柳枝共折,赏春景、碧水同船。笑语犹存,流光已逝,奈何人事总迁迁。算唯有、此心依旧,默默守情田。期晴日,暖阳初照,再赋新篇。
作者: 李纳兰    时间: 2025-8-1 15:35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李纳兰
1.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一、词牌起源
《多丽》又名《鸭头绿》《陇头泉》,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得名于唐代教坊曲,最初为舞曲;另一说与宋代词人柳永相关,他曾依此调创作,使其在宋代广为流传。因“多丽”字面含“绚丽多彩”之意,后人多用此调描绘盛景、抒发细腻情思。
二、格律特点
1. 字数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2. 押韵规则
以平声韵为主,韵脚分布较密,如上下片开头、中间及结尾均有韵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3. 句式
上片3676774477574
下片76774477574
长短句结合,既舒展又紧凑,适合抒情与叙事结合。
4.对仗要求
上片7、8句和下片5、6句宜对仗。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多丽》,浮世三千皆可题,择其一物歌咏之。
多丽·夏
雪烟22-李纳兰
暑风熏。翠荷摇曳青萍。绕亭台、蝉鸣高树,柳丝牵住闲云。燕双飞、剪裁晴色,鱼群戏、拨碎波痕。骤雨初收,斜阳又照,湿阶苔晕渐成纹。纳凉处、蒲葵轻展,凉意入杯频。凭栏久,远山如黛,近水含颦。
念流光、倏然过半,镜中鬓影添新。忆春归、残红坠溆,叹夏盛、繁绿盈茵。蝶趁花阴,萤随夜色,一番热闹一番真。待秋至、金风送爽,此景复何寻。且沉醉,眼前芳意,莫负良辰。
作者: 轻风呢喃    时间: 2025-8-1 16:12
本帖最后由 轻风呢喃 于 2025-8-4 21:49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一.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多丽,词牌名。又名“绿头鸭”“陇头泉”“鸭头绿”“跨金鸾”“多丽曲”等。以晁端礼《绿头鸭·咏月》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李清照《多丽·咏白菊》等。
1.正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句式36 76 77 447 75 344,76 77 447 75 344。
2.前段第3、5、6、10句,后段第1、3、4、8句逗顿句。
3.所有逗顿句皆有领字,前段第5-6、7-8、后段3-4句例行对偶句。
4.适合抒情、叙事或咏物等情感。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多丽》,浮世三千皆可题,择其一物歌咏之。


多丽·柳絮
/轻风呢喃
趁东风,漫空潇洒悠悠。似琼花、飘然过岸,转间又上层楼。与香尘、缠绵绣袂,随流水、追逐兰舟。弄影无声,潜心向远,几番起落意难休。任轻薄、世人相笑,依旧自风流。应是惜,韶华短促,恨作淹留。
记当时、蛾眉初展,恰如珠缀枝头。总思量、欲期远阔,待晴和、便作遨游。不向芳丛,甘辞故苑,独将理想寄云陬。纵零落、碾成尘土,未肯梦魂收。还期得,来春重发,再舞汀洲。



作者: 御风    时间: 2025-8-1 17:29
本帖最后由 慕容瑞西 于 2025-8-2 11:40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二十五讲作业:
雪烟26-御风
一、词牌《多丽》(晁端礼格二)分析
分析过程:
体裁与字数:双调,共一百三十九字,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十四句,后段十二句,符合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的标注。
句式特点:句式长短交错,包含三字句(如 “晚云收”“向坐久”)、七字句(如 “淡天一片琉璃”“一年无似此佳时”)、四字句(如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等,节奏灵动,兼具舒缓与紧凑感。
押韵规则:押平声韵,为正体。前段六平韵,韵脚分别在第 2 句(璃)、4 句(辉)、6 句(差)、8 句(时)、10 句(飞)、12 句(迟);后段五平韵,韵脚在第 2 句(思)、4 句(移)、6 句(知)、8 句(期)、10 句(随),韵脚字声调协调,形成和谐韵律。
平仄规律:每句平仄有固定格式,以 “中” 表示可平可仄,如前段第 3 句 “烂银盘” 为仄平平,第 5 句 “莹无尘” 为仄中平,第 7 句 “玉露初零” 为中仄平平,整体平仄交替,体现词牌的韵律美感。
对仗情况:存在多处对仗句,如前段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中仄平平,中平仄仄)、后段 “料得来宵,清光未减”(中仄平平,中平仄仄),均为四字句对仗,结构工整,增强语言表现力。

二、试填
多丽咏梅
雪烟26-御风
冻云垂,寒枝缀雪霏微。破梢头,疏英浅染冰晖。瘦影斜,溪桥独倚,暗香动、风递清奇。冷蕊凝霜,疏篱缀玉,寂寥谁解此心期。待月上,疏窗浅映,疏影共徘徊。空庭静,罗衣渐冷,犹自凝思。

念前时,寻芳旧径,别来几度春归。最牵情,笛残驿路,梦魂绕、烟水凄迷。未许争妍,宁甘抱素,岁寒心事有谁知。且休问,明年开处,能否共吟卮。凭栏久,青眸对月,长与相惜。

作者: @十七    时间: 2025-8-1 17:47
本帖最后由 @十七 于 2025-8-8 10:49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25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分析词牌《多丽》
多丽,词牌名。又名“绿头鸭”“陇头泉”“鸭头绿”“跨金鸾”“多丽曲”等。以晁端礼《绿头鸭·咏月》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四句六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词牌名出自杜甫《丽人行》“长安水边多丽人”,最初多用于赞美女子的才貌。该词牌适用于表达多种情感,如咏物、抒情等。在创作时,应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多丽词牌的格律较为严谨,但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变化性和表现力。
2.填词
多丽 月
碧天遥,一轮桂魄凝辉。瞰人间、清光万里,适逢三五佳期。皎如银、阴晴自好,柔似玉、寒暑相宜。蟾影娟娟,星河渺渺,望中谁不尽痴迷。此良宵、应偏邀我,绿醑漾琼杯。金风起、幽凉暗度,小醉情怡。
想谪仙、长歌把酒,漫问今古来时。更经年、洞庭秋水,照几回,石湖梅枝。故事沧桑,繁华过眼,只教圆缺记芳思。耽幽意,凭栏坐久,未觉夜迟迟。还寝梦、素心分付,海角天涯。

作者: 山水一壶    时间: 7 天前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六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多丽      咏白菊       (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翻译
长夜里,虽然放下了帘幕,小楼上依旧寒气逼人。可恨那萧萧飒飒的无情风雨,在夜里摧残着如玉的白菊。 看那白菊,不似杨贵妃的微红醉脸,也不似孙寿的娇柔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他们的行径都不能拿来与白菊相比。细细看着,屈原和陶令,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于淡雅的荼蘼。
秋天将尽,白菊愈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无限依恋的惜别情怀。你看它似忧愁凝聚,在汉皋解佩;似泪洒于纨扇题诗。有时是明月清风,有时是浓雾秋雨,老天让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尽芳姿。我纵然爱惜,但不知从此还能将它留下多少时候。唉!世人如果都晓得爱护、欣赏,又何须再去追忆、强调屈原和陶渊明的爱菊呢?
简析:
此词赞颂了白菊的容颜、风韵、香味、气质、精神,表现对腐败污浊的社会风习的不满。词中先渲染出深静寒寂的赏菊氛围;再以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感情以及词人对风雨摧花的敏锐感受;后从自身爱菊收束,以旷达之语道出她轻视鄙俗、不甘随俗浮沉的志趣。全词委婉雅致,含意深远,通篇用典,不着一个“菊”字,而以白菊隐喻自咏,展示出词人卓尔不群、创意出奇的艺术追求。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多丽》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多丽  咏月
雪烟18痴心不改
树梢头,一轮撵破云衣。素光飞、夜如白昼,今宵独绽清晖。念嫦娥、寒宫久倚,桂影下、香气菲微。玉斧精修,吴刚保驾,金风玉露湿心扉。漫凝伫、山河同色,千里共依依。还堪叹,人间离合,几度盈亏。
更长牵,天涯倦客,对尔频赋愁丝。念家山、梦中情碎,怅羁旅、鬓角霜催。小院杯斟,苍穹雁过,秋声听处几伤悲。指间数、故园路阻,何日是归期。空回首,青天碧海,夜夜如斯。
试解读
“树梢头,一轮撵破云衣。”
读解:开篇动态传神。“树梢头”点明视角,“一轮”指明月。“撵破”二字极富力量感,想象新奇大胆:月轮如车轮般碾破(或“追逐”突破)了层层云衣(“云衣”比喻轻柔),瞬间将明月穿云而出的磅礴气势与皎洁光华刻画得如在目前。定下了全词清奇孤高的基调。

“素光飞、夜如白昼,今宵独绽清晖。”
读解:接续明月光华。“素光飞”写月光普照如飞流倾泻。“夜如白昼”夸张写其明,奠定中秋月圆时分的背景。“独绽清晖”既赞月光之纯粹清冷,又暗含此景唯我独赏的寂寥。一个“独”字已悄然引出一丝孤清。
“念嫦娥、寒宫久倚,桂影下、香气菲微。”
读解:仰望明月,思绪自然飞至月宫神话。“念”字带出遐想。写嫦娥“寒宫久倚”之孤寂冷清,桂树阴影下香气“菲微”(微弱)。此景似虚写月宫,实为下片羁旅之情铺垫,亦暗示人间“久倚”独望之人内心的寒冷与微茫的盼望。

“玉斧精修,吴刚保驾,金风玉露湿心扉。”
读解:宕开一笔,再引神话。“玉斧精修”可能指修缮月宫或砍斫桂树(精修桂之态?),“吴刚保驾”似言吴刚护持明月或仙宫。此二句使画面更丰赡奇幻。“金风玉露湿心扉”则拉回现实:清秋(“金风”)的微凉露水(“玉露”)仿佛润湿了心田(“湿心扉”),实写秋意寒凉侵体、孤怀感伤浸入内心。“湿心扉”三字精妙,化无形之愁为可感湿意。
“漫凝伫、山河同色,千里共依依。”
读解:过渡到人间视野。“漫凝伫”(长久凝神伫立),放眼望去,在同样的银辉(“山河同色”)笼罩下,千里大地(或相隔千里的人)共同沉浸在一片清冷温柔的月光(“共依依”)之中。化用苏轼“千里共婵娟”之意,但“依依”二字更添眷恋与无奈,既念月华同沐,亦叹身处异乡,深情而含蓄。
“还堪叹,人间离合,几度盈亏。”
读解:由月及人,直抒胸臆。“堪叹”点明情感:是慨叹。月亮尚能周而复始地圆满(“盈”)又残缺(“亏”),可人间的离合聚散,经历了一次(“几度”暗含多次),何时能再圆满如初呢?以月之自然循环反衬人世离散之难全,哲思深沉。
“更长牵,天涯倦客,对尔频赋愁丝。”
读解:下片明点主旨。“更”字递进,那人间离愁别恨“长牵”着谁呢?正是“天涯倦客”(漂泊的游子)。此客面对明月(“尔”指代明月),“频赋愁丝”(一次又一次地借月咏怀,抒发如缕的愁绪)。道出羁旅之人与明月的“不解之缘”,揭示词人自身身份与心境。

“念家山、梦中情碎,怅羁旅、鬓角霜催。”
读解:具体写“愁”之内涵。“念家山”:思念故园;“梦中情碎”:魂牵梦绕,梦醒时情更碎断;“怅羁旅”:惆怅于漂泊;“鬓角霜催”:时光荏苒,两鬓渐生白发。四句两两对举,音节急促,写出思念之煎熬、漂泊之无奈、时光之无情,字字锥心。

“小院杯斟,苍穹雁过,秋声听处几伤悲。”
读解:选取典型秋夜场景深化愁绪。“小院杯斟”:独自在庭院饮酒(借酒浇愁)。举头见“苍穹雁过”:大雁南归,反衬己身难归。低头闻“秋声听处”:秋虫哀鸣、风扫落叶,处处是悲音(“几伤悲”即诸多伤悲)。视觉与听觉交织,羁旅悲秋之意境全出。

“指间数、故园路阻,何日是归期。”
读解:直接倾诉归心。“指间数”:屈指计算。“故园路阻”:归乡之路阻隔重重(山遥水远或世路艰难)。“何日是归期”:这一声叩问,道尽了无数游子无解的期盼与深沉的迷惘。情到此处,最为沉痛。

“空回首,青天碧海,夜夜如斯。”
读解:结句归于无尽苍茫。“空回首”:徒然地回首往事或遥望家乡。“青天碧海”:以辽阔高远、亘古不变的青天与碧海为背景。“夜夜如斯”:明月夜复一夜如此高悬。景语作结,意境深远:词人那满怀的乡愁、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感慨,都融入这浩瀚永恒却清冷孤寂的月光与苍穹之中。唯有明月与碧海青天,夜夜如是,照着一代代人的离合悲欢。“空”字写尽一切努力(如回首、计算、遥望)的徒劳与最终的无奈承受。

整体评析:
主题与情感:这是一首典型的中秋羁旅思乡词。上片铺陈中秋月色的奇幻瑰丽,并借月宫神话渲染清寒孤寂的氛围,下片直抒天涯游子思乡念远、倦旅悲秋、叹老嗟卑、归期渺茫的深沉愁绪。全词感情真挚浓烈,思乡之苦、羁旅之倦、人生聚散之憾交织,极富感染力。
问好痴心老师,学习了。
作者: 舞倾城    时间: 7 天前
古典词研四二十五讲雪烟02-倾城作业
1.分析词牌《多丽》,(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一、词牌起源
《多丽》又名《鸭头绿》《陇头泉》,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得名于唐代教坊曲,最初为舞曲;另一说与宋代词人柳永相关,他曾依此调创作,使其在宋代广为流传。因“多丽”字面含“绚丽多彩”之意,后人多用此调描绘盛景、抒发细腻情思。
二、格律特点
1. 字数
双调一百三十九字,前段十三句六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2. 押韵规则
以平声韵为主,韵脚分布较密,如上下片开头、中间及结尾均有韵字,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3. 句式
上片3676774477574
下片76774477574
长短句结合,既舒展又紧凑,适合抒情与叙事结合。
4.对仗要求
上片7、8句和下片5、6句宜对仗。


多丽莲
涨横塘,素衣初浣新晴。记春寒、胭脂未傅,却藏九窍冰晶。插琼簪、凌波微步,擎翠盖、蛙鼓相迎。月到江心,星移镜底,嫦娥羞与论轻盈。可曾伴、濂溪舷侧,风露说黄庭。吴娃曲,又惊鸥梦,尽说零丁。

怅秋来、红衣尽褪,独留仙骨峥嵘。苇绡无、翠消红减,丝缕长、难系前盟。佛座香残,瑶池宴冷,枯禅坐老玉壶冰。待重认、越纱窗下,残笛两三声。西风起,乱珠摇落,都是离情。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