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17讲冬组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5-7-25 19:38
标题: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17讲冬组作业帖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十七讲作业:
以“望秋”起意,七律一首,题目自拟,平水韵。

作者: 御风    时间: 2025-7-26 10:20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十七讲作业
七律   新凉
冬18—御风
远空澄碧试新凉,风自西来气自扬。
雁字横初天澹澹,云痕淡欲野张张。
已收纨扇思藏箧,渐怯冰箪欲换裳。
篱菊未开枫未赤,井梧先试一痕霜。
作者: 墨落成白    时间: 2025-7-27 13:57
七律  望秋
冬16-墨落成白
极目浮云望远秋,田园丽色解忧愁。
山青挺拔银光溢,水绿空明碧彩流。
岸柳垂弦闲钓月,湖荷举伞待衔舟。
坠池硕果多情致,咏唱丰年韵邃幽。 
作者: 半生雪    时间: 2025-7-28 22:04
七律·望秋
冬06-明天
晚照登台意未休,寒烟漫卷锁汀洲。
霜摧败叶千山瘦,风卷残云一雁愁。
古渡萧萧浮远影,荒村寂寂入新秋。
凭栏莫问前朝事,逝水无声带恨流。
作者: 溪桥    时间: 2025-7-29 10:33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
冬组第十七讲作业
冬01----秋野

七律•立秋吟(下平七阳)

玉露西风叶染黄,低头稻穗闪金光。
花生土豆全成熟,红柿甜瓜正吐香。
峻岭鹰翔九霄外,荷塘蛙鼓水中央。
轮回四季皆遗美,夏去秋来各逞祥。
作者: 禹风谢平    时间: 2025-7-29 13:08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
冬组第十七讲作业
冬11——禹风谢平


初秋里的伏

初秋汗迹落阳空,夜里无痕雾气冲。
残月浮沉挥庭院,群星闪烁耀天宫。
蝉栖翠柳鸣声道,蛙动莲蓬唱晚风。
伏入三更无睡意,晨归一刻梦醒中。
作者: 溪桥    时间: 2025-7-31 12:50
七律·望秋
冬组-溪桥
骤雨倾盆起急湍,风摇树杪暑消残。
芙蕖零落蝉声隐,枕簟清凉午梦阑。
一叶微黄秋意近,半窗苍翠客怀宽。
流光时序催人老,唯待篱花携酒看。

作者: 不可思议    时间: 2025-7-31 16:08
新凉
冬09-不可思议
时逢八月起微凉,渐引天波共野黄。
老树知秋初落叶,残荷晓梦暗分香。
着衣犹恐薄裙短,对镜偏怜小黛长。
槛外谁人徘瘦影,晚风夜露透轻裳。
作者: 春雪古韵    时间: 2025-8-1 12:10

秋盼

冬~19春雪

早期月白照秋深,慰我经年一片心。
鸣和自当琴与瑟,契然还是笑和音。
细拈景致全翻遍,也拟浪漫海上寻。
唯缺佳期行未得,只消菊后酒来斟。
作者: 若楠    时间: 2025-8-2 00:55
标题: RE: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17讲冬组作业帖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十七讲作业

冬15-若楠


七律.秋


梧桐山雨夜幽长,吟透寒蛩浸骨凉。
露撷菊英醇酒美,风吹麦浪稻花香。
一行雁阵穿空过,满目秋心入寸肠。
忽梦家山千万里,思来高堂可心伤?


作者: 襄公    时间: 2025-8-8 04:41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十七讲作业:
以“望秋”起意,七律一首,题目自拟,平水韵。
七律•秋
文/冬15-若楠
梧桐山雨夜幽长,吟透寒蛩浸骨凉。
露撷菊英醇酒美,风吹麦浪稻花香。
一行雁阵穿空过,满目秋心入寸肠。
忽梦家山千万里,思来高堂可心伤?
雷雨拙评:格律有误(有不规则重字山心,堂字不光挤韵此处应为仄声)。全诗押平水七阳韵,用韵正确。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作者是位多愁善感的小姐姐吗?逻辑,逻辑,逻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梧桐山雨,梧桐不长在山里吧?多在秋庭深院,如果放在山中居舍那地方能长娇贵的梧桐吗?梧桐,可是落凤凰的地方呀。再说下雨时你还能听到蛩声吗?寒蛩如果真是音乐家,它不厌烦雨声对它的吟唱带来的冲击吗?寒蛩,何谓寒?凉达到极致才能谓寒,你韵字的凉是自降承句的表达啊,纯纯的高开低走。透骨不透骨最终还是由中心语来决定才符合汉语语法的表达吧?露撷菊英醇酒美,过,风吹麦浪稻花香。作为农民的儿子我要对没摸过锄头你提出置疑,麦浪是麦收一周内, 因华北和黄淮海麦区与西北麦区不同所以大概在6 月 10 日至 7 月 10 日之间。新疆地区最晚。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9-10 月成熟,东北、华北10 月成熟,而稻花香则要在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这能算秋天吗?颈联是典型的秋天的意象。但两个分句的后三结构不同(穿空/过动补,入/寸肠动宾)节奏不同(穿空/过21入/寸肠12)词性不同(过动词,肠名词)成分不同(过是穿空的补语,肠是由寸修饰限制的宾语中心语)七分句并不能收束前六个分句,八分句是你心伤还是高堂心伤,表达含混。
首联如果锚定了秋夜,那中二联直接跑题,定个啥罪名呢,时隔。
试改如下,希望抛砖引玉:
梧桐阶雨夜何长,蛩语难闻更感伤。
矢透篱边残菊湿,风掀水幕卷帘扬。
敲空叶响寻心路,滴碎秋深宿客乡。
因隔家山千万里,墨云三更锁愁肠。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