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二十四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5-7-19 21:47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二十四讲作业帖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作者:
浅酌璃兮
时间:
2025-7-20 08:56
本帖最后由 浅酌璃兮 于 2025-7-22 15:11 编辑
木兰花慢 · 疏帘小簟清如水,正是南窗梦觉时
紫竹吟箫
对宵风竹影,正懵懂、印苍颜。看小簟凝霜,轩窗筛月,秋意连绵。轻寒。此番夜里,怕流萤误点镜中圆。乃把明灯高举,两眸星月临川。
魂牵。静逐蛩喧。思过往、已如烟。又怎堪、半世疏帘听雨,梦断情关。流年。岁华偷换,问余生落寞有谁怜。欲寄寸心何处,雁声凄切云巅。
简评:
1.开篇便用一系列的意象,营造了清冷氛围,却略显密集。以 “举灯” 的动作打破夜的静,与 “空望” 形成对比,但稍显平淡,未能将 “举灯” 的孤独感推向更深处。
2.下阕写尽岁月苍凉,只是情感宣泄过于直白,推进也稍显平缓,缺少了抑扬顿挫。
3.总体来说,全诗还是瑕不掩瑜的,如果在凝练度、层次转折,以及字句上多加锤炼,仍不失为一首好词。
作者:
紫竹吟箫
时间:
2025-7-20 15:03
木兰花慢.消夏
文/凡川
又丹炉烈火,才六月、噪鸣蝉。恰妃子青红,邵瓜甜美,桃熟香鲜。山边。有清溪唱,更松风阵阵遏云天。天上人间清爽,合宜倚树高眠。
田田。山下碧莲。开正好、洁如仙。向路人、笑脸相迎袅袅,酷暑悠然。垂竿。岸阴草坐,待鲈鱼食饵享心闲。近暮流萤飞舞,犹如星落凡间。
吟箫浅评: 问好诗友!欣赏佳作。
1、整片以“丹炉烈火”开篇,以“星落凡间”收尾,通过夏季意象描写,勾勒出一副色彩斑斓的休闲逸趣图。
上片以味觉、听觉交织;下片以视觉、触觉融合,多层次、多方位展现了夏季之美。
2、全片从白昼到黄昏,时间线清晰,将自然景观与主观感受打通。更以超现实意象收尾,使整首词显得清新又浪漫。
词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借喻“妃子青红”,暗喻“鲈鱼食饵”;史实“绍瓜甜美”,夸张“松风遏云天”。节奏明快,生活气息浓郁。
3、词中亦有不完美之处,
开篇领字“又”,感觉不如“似”;
“噪鸣蝉”,噪字可琢。
“山边”,不如用“山间”,山间广阔,可以存在清爽的地方,避免与首句矛盾,更与下片“山下”形成梯度。
“袅袅”,不如“袅娜”或者“绰约”。
4、整片格律正确,韵律无误,逻辑略显松散,其它地方挺好。
作者:
浅秋@
时间:
2025-7-20 16:39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次作业
雨竹05-浅秋
一,自选一首古人的诗词阅读,并进行解析翻译。
淡黄柳·空城晓角
宋·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译文: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
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二,互评:
木兰花慢*消暑(雨竹01)
文/易水
倚鸾衾高枕,轩窗下,避南熏。正栀子含香,疏帘高卷,蝉唱殷勤。游云,漫天无迹,乍来微影转瞬成尘。还看满池碧藕,相依碧水粼粼。
归真,燕语时闻。终日里,已无嗔。纵雨来、滴滴芭蕉似诉,无碍盈樽。销魂,绿茶白饭,世间成败岂可由人。何不清心素手,修成一纸清芬。
1.第一拍紧扣主题,一读就有消暑的阵仗。
2.“栀子含香,疏帘高卷”这两个四字对偶句之间的距离有点大,似乎有点意隔。
3.“游云,漫天无迹,乍来微影转瞬成尘。”游云无迹,应该是天上没有云彩,既然没有云彩,又哪来的微影成尘?
4.下片作者写出了与世无争的心态,毕竟成败不由人。可是整个下片读起来有点松散,不紧凑。
5.下片中销魂一词,和整个语言环境有点格格不入。“归真”、“已无嗔”已经看破红尘,听天由命了,心如止水,还怎么销魂?
5.煞尾抒情很美,非常欣赏。
6.浅秋学评,不当之处,请老师多多包涵。
作者:
小西
时间:
2025-7-20 18:44
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26-蓝老实
木兰花慢*消夏
雨竹05-浅秋
火云山岳炙,暑难耐、觅清凉。选菡萏婷婷,荷香袅袅,一碧湖塘。梳妆。决然前往,便行舟策马逆风扬。耳畔鸣蝉阵阵,青禾郁郁苍苍。
茫茫。一片湖光。波潋滟、鹭鸥翔。细细风,拂过田田翠绿,暗送芬芳。轩昂。对清凉地,正远离愁绪与彷徨。若有三升禄米,朱明常驻荷乡。
蓝老实学评:这首词总体不错,描写炎热场景,追凉过程、享受清凉的悠然心境。
有几个问题想说:就是用词过猛,去追个凉需要“决然”前往吗,还策马行舟,怎么看怎么象要去打仗。
用茫茫来说夏日的湖光,很怪异,湖光的地方感觉也没写出有什么可清凉的感觉,舟车劳顿到了这么个想象中的地方,依然是风细细,轩昂,用在这词中也感觉不好,初衷只是追个凉而已,我也不会了,等老师复评。
作者:
芷溪
时间:
2025-7-21 12:24
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06-芷溪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翻译:
默默无言,独自登上西楼,天边的月亮弯如银钩。寂寞的梧桐树笼罩着深深的庭院,将这清冷的秋意紧锁其中。
那离愁像一团缠绕的丝线,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那滋味,终究是另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与怅惘,萦绕在心头。
简析:
上阕以“无言独上”勾勒孤独身影,“月如钩”“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景喻情,“锁”字既写庭院封闭,更暗指愁绪缠身;下阕以“剪不断,理还乱”喻离愁的纷繁难解,末句“别是一般滋味”不直言悲苦,却以模糊的“滋味”将抽象的离愁具象化,尽显亡国后的凄凉与无奈,语言直白却意蕴深沉。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兰花慢·长夏野兴
雨竹25-幻玉
见晴空涌日,清影动、彩云飘。叹细露均沾,狂霖未至,热浪冲霄。林梢。望红果密,信酸甜有味胜香醪。今岁因何快乐,尽从心底逍遥。
芳郊。岂忍轻抛。观涧底、坐山腰。自在时、掬水留声弄趣,爽逸堪豪。松飚。过斑斓处、料野花遍地柳丝摇。何日回来重看,还将再剪香苞
重看,还将再剪香苞。
二、《木兰花慢·长夏野兴》读解与简评
读解(逐句梳理内容与手法):
芷溪浅评问好师姐:一起来看师姐的雅作:首先来看上阕开篇“见晴空涌日,清影动、彩云飘”实写夏日晴景,“清影动”“彩云飘”为动态描写;“叹细露均沾,狂霖未至,热浪冲霄”由景生叹,点出天气特征(露匀、无大雨、酷热);“林梢。望红果密,信酸甜有味胜香醪”转向林间景色,“红果密”为视觉,“酸甜”为味觉联想,以“胜香醪”衬果实诱人;结句“今岁因何快乐,尽从心底逍遥”直抒胸臆,点出“快乐”“逍遥”的心境。
接着来看下阕“芳郊。岂忍轻抛。观涧底、坐山腰”续写郊野之行,“观”“坐”为动作实写;“自在时、掬水留声弄趣,爽逸堪豪”以“掬水留声”的细节写闲趣,显“爽逸”之情;“松飚。过斑斓处、料野花遍地柳丝摇”中“松飚”(松风)为听觉,“斑斓处”“野花”“柳丝摇”为视觉,“料”字暗示此处为虚写(由松风联想所见);末句“何日回来重看,还将再剪香苞”以期待重逢作结,呼应“野兴”主题。
最后一起探讨学习(结合“补刀”要点):
1. 关于“虚写与实写”:下阕“松飚。过斑斓处、料野花遍地柳丝摇”中,“料”字明确提示“野花遍地柳丝摇”为想象之景(虚写),解读为“实写眼前所见”,则属混淆虚实。
2. 关于“无中生有”:全词围绕“长夏野兴”展开,句句不离郊野景色与闲适心境,未涉及“思乡”“怀人”等情感,若读解时添加此类内容,则为无中生有。
3. 关于“以偏概全”:上阕“热浪冲霄”写夏日炎热,但若将其说成“全词以酷热为基调”则不当——词中“细露”“红果”“掬水弄趣”等内容更显清凉与闲逸,酷热仅为背景之一。
4. 关于“情感解读”:结句“何日回来重看”是对野兴的留恋,拔高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则属,过度引申,偏离了“夏日郊游之乐”的浅层主旨。
整体而言,词作紧扣“野兴”,以实景为主、虚景为辅,情感直白显豁,解读时需紧扣文本,避免脱离“夏日郊野闲适”的核心语境。
作者:
易水
时间:
2025-7-21 14:16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01—易水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她轻盈的脚步没有越过横塘路,我伤心地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这锦绣华年可与谁共度?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花窗朱门大户?这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城郊日色将暮,我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简析:本文通过对暮春时节的景物描写,和借助人物刻画,表达了郁郁不得志的落寞情怀。上片写与美人擦肩而过,不得相识的闲愁,下片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借事抒情,明写闲愁,其实是表达了自己仕途上的不得志,构思巧妙。全文景结,发人深思,是宋词里的名篇。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雨竹18~荷月
木兰花慢·纳凉
晚风消暑气,倚庭树、听蝉鸣。正竹影摇窗,荷香度水,月淡星明。闲行,小桥独立,看流萤数点绕池亭。谁弄玉箫声缓,悠然似诉幽情。
堪惊,时序暗更,人未老、鬓先青。叹利锁名缰,尘劳梦扰,何日心清?忘形,且拼一醉,任疏帘半卷夜凉生。枕上诗书漫展,五更犹有残灯。
易水简评: 问好诗友!
这是一首夏日里纳凉时的所思所感,作者紧紧围绕主题,上片由院内到小桥一路铺陈开来,所见所闻为下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入情自然,表达了此生被名利牵绊,人未老鬓先丝的感叹,结尾展望未来,有李清照”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余韵。整体构架工稳,语句流畅,所选物像贴合自然,点赞学习了!
几处组词造句待打磨:
1、“倚庭树”这个角度不是很恰当,蝉一般都在树上,不如抚帘幔,和下句竹影摇窗也自然衔接。
2、“人未老,鬓先青”自相矛盾了,人未老,鬓先丝才对。
3、“锁名疆”三字出律,交之前应该检测一下。
4、“忘形”这里转的有些快,感觉不是很自然。
鸡蛋里挑骨头,说错勿怪,以评阅老师为准。
作者:
宛在水中央
时间:
2025-7-21 14:20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流风组——宛儿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还是闲散无聊的情绪,别有一番闲愁在心头。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
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它叙写了寒食节时对丈夫的怀念。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下阕开头三句,写出词人懒倚栏杆的愁闷情志,又写出她独宿春闺的种种感觉。“不许愁人不起”,写出作者已失去支撑生活的乐趣。“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结尾两句最为佳妙:天已放晴,却担心是否真晴,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表现得极为凄迷
“萧条庭院”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庭院深深,寂寥无人,令人伤感;兼以细雨斜风,则景象之萧条,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一句“重门须闭”,写词人要把门儿关上,实际上她是想关闭心灵的窗户。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这两句由斜风细雨,而想到宠柳娇花,既倾注了对美好事物的关心,也透露出惆怅自怜的感慨。“萧条庭院”句遣辞造句上,也显示了词人独创的才能。“宠柳娇花”是以和易安名句“绿肥红瘦”相比美,以其字少而意深,事熟而句生,足见锤炼功夫。其中可以引申出这么一些意思:春近寒食时节,垂柳繁花,犹得天宠,人来柳阴花下留连玩赏,花与柳便也如宠儿娇女,成为备受人们爱怜的角色。其中又以人之宠爱为主体奈何临近寒食清明这种多雨季节,游赏不成,只好深闭重门,而花受风雨摧残,也“恼人”之列。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由天气、花柳,渐次写到人物。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然而诗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别是闲滋味”。一“闲”字,将伤春念远情怀,暗暗逗出,耐人寻味。“征鸿过尽”句点上片主旨,是虚写,实际上是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寓赵明诚走后,词人欲寄相思,而信使难逢。“万千心事”,关它不住,遣它不成,寄也无方,最后还是把它深深地埋藏心底。
“楼上几日春寒”句拓开一层,然仍承“万千心事”意脉。连日阴霾,春寒料峭,词人楼头深坐,帘垂四面。“帘垂四面”,是上阕“重门须闭”的进一步发展,既关上重门,又垂下帘幕,则小楼之幽暗可知;楼中人情怀之索寞,亦不言而喻了。“玉阑干慵倚”,刻画词人无聊意绪,而隐隐离情亦其中。征鸿过尽,音信无凭,纵使阑干倚遍,亦复何用。阑干慵倚,楼内寒深,枯坐更加愁闷,于是词人唯有恹恹入睡了。可是又感罗衾不耐春寒,渐渐从梦中惊醒。心事无人可告,唯有托诸梦境;而梦乡新到,又被寒冷唤回。其辗转难眠之意,凄然溢于言表。“不许愁人不起”,多少无可奈何的情绪,都包含这六字之中,词人为离情所折磨而痛苦不堪,又因明诚外出而实有此情,并非虚构。虚虚实实,感人至深。
从“清露晨流”到篇终,词境为之一变。此前,词清调苦,婉曲深挚;此后,清空疏朗,低徊蕴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景色。从“重门须闭”,“帘垂四面”,至此帘卷门开,顿然令人感到一股盎然生意。日既高,烟既收,本是大好晴天,但词人还要“更看今日晴未”,说明春寒日久,阴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还放心不下;暗中与前面所写的风雨春寒相呼应,脉络清晰。以问句作结,更有余味不尽的意味。
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从前的愁绪萦回到后面的轩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闺怨词。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木兰花慢·消暑
文/ 你笑了
正蝉嘶高树,昼愈永,日如燃。恰竹影筛金,荷风送爽,几近雕栏。 堪怜。小池清浅,见红蕖又绽碧波间。石鼎闲煎松雪,茶烟袅作飞泉。
悠然。世虑全删。消溽暑,借冰纨。看柳阴、独占闲情系处,自享微欢。疑仙。便摇素箑,任流光静淌午窗眠。心入无何境界,梦游云岛鸥边。
试解读:正是知了在高树上嘶叫不停的时候,白日愈发长了,太阳好像在燃烧,恰好翠竹的影子正在阳光的照射下筛选层层金子,荷花的清香随风送来丝丝清爽,靠近栏杆多么的清香怡人。真的是多么惹人怜爱啊。小池水清浅,看见荷花绽放在绿波间。石炉上煎煮着松间的雪水,茶香袅袅扑向飞泉。
悠然间,世上的忧虑全部删除了。借着冰块消暑。看柳树成荫,独自占领闲情处,自得其乐。好似神仙。摇着蒲扇,任时光在午休的时候静静流淌。人儿在忘我的境界里,梦游云上的小岛,追逐在白鸥身边。
试点评:这是一篇悠闲的夏日消暑,享受悠闲时光的作品。作者上片通过蝉鸣,烈日,'竹影,荷香来生动描绘夏日的场景,通过松间煮雪,来描写作者高雅的情操和享受悠闲的生活。下片抒情,紧扣上片写景,来层层宕开,抒发这清闲自在的消暑时光,捉取享受这人间的清欢。悠闲恬淡的日子,让人心生向往。结句以美梦的形式,升华了心中美丽的畅享,在云岛欧边,悠闲恣意,抒发了对这种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一篇不错的作品,向作者学习了。
作者:
凡川
时间:
2025-7-21 16:30
本帖最后由 凡川 于 2025-7-21 16:34 编辑
凡川
二十四讲作业互评
木兰花慢·消暑
雨竹26-蓝老实
这榴花方歇,云着火、似流金。看立水莲荷,撑天劲竹,翠影成阴。沉沉。怎生消得,这炎炎似落炼炉深。避暑爬山越岭,汗挥如水侵襟。
登临。噪耳蝉音。曾涧曲、乱弹琴。向树阴,却是骄阳压顶,热浪蒸林。闲心,欲携芳酒,向花阴深处倒银斟。怎料清凉未至,尽遭蚊子追寻。
学评词:
1.这榴花方歇,云着火、似流金。五月底天就热了。景起。
2.看立水莲荷,撑天劲竹,翠影成阴。沉沉。莲竹成阴。续上拍细写景。
3.怎生消得,这炎炎似落炼炉深。避暑爬山越岭,汗挥如水侵襟。竹莲沉沉也难消暑,爬山消暑。
4。登临。承上启下。过片。
噪耳蝉音。曾涧曲、乱弹琴。登山所闻所见。
5.向树阴,却是骄阳压顶,热浪蒸林。
闲心,欲携芳酒,向花阴深处倒银斟。怎料清凉未至,尽遭蚊子追寻。爬山避暑,不想热的香汗淋漓,花阴斟酒。凉未至,蚊儿来。
生动有趣描写。避暑不得遭罪。今年好多人的遭遇吧。
总:脉络清楚,因热入山避暑,结果贼热。
作者:
迦南
时间:
2025-7-21 19:41
古典词研四雨竹22-迦南第二十四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樽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简析:这是一首赠别词,可能是作者担任地方官时所作,时间在暮春。
上片首先展现的是一派晚春景象,“满眼东风飞絮”六字,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烦乱,这就把惜别的主基调定了下来。随后直言在日暮的短亭中,友人的离去已近在眼前。
下片写告别的场景,就在渡口前,主人公为友人设下宴席,请来歌伎,可惜此时情绪烦乱,歌还没唱完,友人便频频道别,走向绿杨深处的舟船。天上下起了小雨,更增重了主人公内心的阴郁:若在寻常时日,细雨黄莺,或许是最美的景致,可今天不是,因为与友人分别的惆怅,已使主人公没有了丝毫的闲情逸致。结二句以递进手法加倍写离情。而“乱莺疏雨”与开篇“东风飞絮”相圆合,始终是恼人的景色,烦乱的心绪。
以景托情,是该词最明显的特点。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满·蒲扇
文/蓁蓁
水云天一色,须山永、晚风晴。怕湿透衣裳,慢摇扇底,指向牛星。明明。晚舟渔唱,梦通南吕月色澄清。不忍南风点滴,奈何明月曾经。
生生。美景鸥盟。天注定、梦消停。等雨行、骤散还都冷落,坠地无声。轻轻。水无穷尽,雁鸿孤鸣永日宾朋。但有斑痕何处,香菱岂止根茎。
迦南试评:问好同学。以“蒲扇”为词题,很明显应该是一首咏物词。可是你的这首写的毫无章法可言,整首词层次感杂乱无序,立意不明,意群之间缺乏前后逻辑;单个句子的遣词也有待提高,至少的让读者能明白写的是什么;上下片之间也未能围绕词题“蒲扇”去立意生发。建议蓁蓁同学课后找关于咏物的写作特点以及写作手法相关的资料详细的了解了解。
作者:
闲云!
时间:
2025-7-22 00:26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25-7-22 00:34 编辑
雨竹20- 月影清心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原玉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宋)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2、译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京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二、互评
木兰花慢·蒲扇
文/星光有时
借青青一握,得清气、甚清凉。与竹簟承幽,箬篷香舸,同道平章。 徜徉。伴青袍左,向篱根枰石倚无妨。不必揖身公子,无情题句萧娘。
一旁。笑看世人忙。只拟寄沧浪。看雪羽憔悴,笺纨拆裂,到底成殇。寻常。立无言处,待金风西渐各相忘。 纵使他年重认,与人一并沧桑。
试评:问候学友格律正确。这首词立意模糊,上片似乎表达闲逸的生活,而下片偏思念之意,所以说有写散了。
作者:
星光有时
时间:
2025-7-22 08:21
木兰花慢 •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词/依若
恰疏窗月冷,撇孤枕、理清愁。又漫捻冰弦,轻调碎玉,暗度银钩。难休。数声幽咽,问谁人可识曲中幽。怎解寸心辗转,风摇别绪心头。
空留。旧念何求。情万缕、望归舟。任指尖、几许清商缕缕,绕遍重楼。凝眸。断魂犹泣,觅天涯何处正芳秋。唯见寒蛩伴我,夜深和泪神游。
星光读解:正是疏窗透进冷月的时候,我抛开孤枕,整理满心清愁。又随手拨动琴弦,轻轻调弄碎玉般的音色,不知不觉中已月光流转。难以停歇。几声幽咽的琴音,试问有谁能听懂曲中的深意?如何能解这辗转的寸心,风吹动离愁,在心头摇曳。
空留下。长久以来的思念是什么。(是)情思万缕,盼望(那人)乘舟归来。任凭指尖流出的清商之音,一缕缕绕遍重重楼阁。凝神远望。伤心欲绝更加泣泪,寻遍天涯,哪里才是美好的秋天?只听见寒夜的蟋蟀陪伴着我,深夜里含着泪,神思恍游荡。
星光试评:
此词上片结尾暗示所怀归人就是那个知音,把知音少转化为知音在远方未归。因此反用了伯牙为子期绝琴,而是通过整夜弹琴抒发离恨。下片的反问托出“芳秋”因那人不在而成空的遗恨,结句“神游”似乎又给人留以追寻的希望。
整首词中串联了疏窗、孤枕、冰弦、银钩、重楼、寒蛩等意象,共同营造了清冷幽美和孤独幽寂的意境。在铺陈景况的同时逐级加深情语的申诉,笔法成熟。
作者:
翠花
时间:
2025-7-22 13:54
古典词研四雨竹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组16一翠花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作者:张炎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翻译:
记得在北方边关,专事去踏雪漫游,寒气冻硬了貂裘。沿着荒枯的树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长的黄河边饮马暂休,这内心的情意呵似河水悠悠。北游如一场短梦,梦醒后此身依然在江南漂流,禁不住老泪纵横,洒落在故都杭州。想借红叶题,却连一个字也无题写之处,那飘落的片片红叶已写满了忧愁。
你载着一船的白云归去,试问谁将玉佩相留,顾盼水中倒影于中洲?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呵透出一身的寒秋。向着平常的野桥流水漫步,待招来的已不是旧日熟识的沙鸥。空怀着无限的情感,在斜阳夕照的时候,我却害怕登楼。
简析: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老友勺别重逢,旋又离去,赠上的难道仅仅是一枝芦花吗?它实在是我的一片心呀!零落的难道仅仅是芦絮,是秋色吗?它实在是我们比秋色更浓重更花茫的故国之思呀!朋友,还记得前年联袂北游,踏雪冒寒 、古道走马的情景吗?可是除更增亡国沉痛,竟了字不能写出。如今你这一走,留给我的是加倍索寞。登楼排遣吗?又怕见那夕阳,它更使我忆起夕阳一般沉沦的故国。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请老友给予谅解。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慨。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故人又要回去。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写出了自己与他两情依依之感。“楚佩”借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当然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
写意深刻。“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使读者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令人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翠花点评
木兰花慢:听雨(柳永体)
文/羽君
倚窗凝听雨,帘轻卷,见川峦。值夏日炎炎,微风拂过,发乱眉间。檐边。隔帘檐马,梵音敲破静好长安。与梦千寻无处,回眸一笑皆然。
几前。久坐无言。茶味浅,叹悠闲。忆昔时,窃喜因缘际会,醉了清欢。熬煎。怅然若失,勉其文墨嬗变三观。休恨寻常自已,纵情诗酒华年。
读解:
倚窗凝听雨声,将窗帘轻轻卷起,看见嵯峨的山峦。正值夏日炎炎,微风拂过,吹乱了眉间的头发。檐边,隔着帘幕檐梁如马,袅袅的音乐打破了宁静,一片安祥。在梦里是那么遥远,回眸一笑各自安然。
茶几前,久坐无言。淡淡的茶香,享受着悠闲。回忆往时,窃喜因缘相会,陶醉在清欢里。煎熬,怅然若失,勉其文墨嬗变三观。不要恨平凡的自己,纵情诗酒快乐时光。
简评:
问好学友,经检测格律正确,平仄无误。细读几遍,词脉贯通,主旨清晰,由现在一一过去一一现在,回环起伏,学习了。
提点个人看法:
1、第二句,帘轻卷,见山峦。认为与主题无关。
2、檐边。隔帘檐马。不太明白什么意思。是指梁檐如马?
3、茶味浅,叹悠闲。与后面的情感相左。
4、勉其文墨嬗变三观,本人水平有限,没明白什么意思。
以上个人观点,评得不对,见谅。
作者:
静姝@
时间:
2025-7-22 17:16
雨竹08~静姝
楼上原玉:
木兰花慢·纳凉
文/迦南
渐苍茫四合,消暑气、向池亭。喜竹影摇阶,荷香浮岸,腋下凉生。徐行。曲栏望处,有蜻蜓点破一痕青。鱼唼浮萍聚散,舟移柳岸斜横。
闲情。忘却营营。芒履湿,葛衣轻。感此时、万点星垂阔野,夜色空明。遐凝。兴犹未阑,纵流光暗度何堪惊。好景幽怀自适,翛然不记浮名。
解读:苍茫的夜色渐渐暗了下来,在小池边上的凉亭消消酷热的暑气。最喜欢翠竹的影子在阶上轻轻的摇动,阵阵荷香向岸边飘浮。一股清凉自然而生。慢慢前行,向弯弯曲曲的栏杆望去,蜻蜓点水,歇拍鱼儿吃着浮萍聚聚散散。轻舟在柳岸是横横斜斜。
心无所向,所有的不快都忘却了。鞋子湿了,衣服轻飘飘的。此时满天星光,在深遂的夜空闪烁。闲遐的时光仿佛凝固了。兴犹未尽。就算时光流逝又何以惊叹呢。在这般美好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已然不再计较成败得失了。
二、赏析:
纵揽全篇,小词上景下情,手法娴熟,用词精炼,如鱼唼浮萍的“唼”。起拍点明时间事情,苍茫四合,则为夜幕降临,去池边的凉亭纳凉。二拍由喜字引领的两个四字句对仗工稳。三四拍继续往前走,凭栏看见蜻蜓点水,银鱼唼萍,轻舟在柳岸横移。
下片前两拍写心情闲适。三拍“芒履湿,葛衣轻”略显突兀。上片曲栏望处,怎么把鞋子弄湿了呢。四拍空间转换,明面写星空,也暗含了时间推移,为下一拍做好铺垫。五六拍自然过渡,时光暗渡不须惊叹。最后以在这闲适的环境中自由自在,不被功名利禄困扰的豁达心境收束全篇。.
美中不足:①上片物象多,有竹影、荷香、蜻蜓点水,鱼唼浮萍,柳岸,轻舟,堆在一起略显凌乱。②“兴犹未阑,纵流光暗度何堪惊。”句按正格校验“阑”、“何”两处出律。其它不错,学习了!
作者:
古典雨婷
时间:
2025-7-22 22:26
本帖最后由 古典雨婷 于 2025-7-22 22:39 编辑
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27雨婷
一,找一首古人诗词阅读并简单分析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元代 萨都刺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tóng),乌骓(zhuī)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què)起秋风,禾黍(shǔ)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翻译 古老的徐州啊,形势极为险要,这里曾经消磨了多少豪杰英雄。遥想身披铁甲的双瞳人项羽,身跨乌骓驰骋千里流血流汗,率众浴血奋战营帐如云;最终四面楚歌八千人风云四散乌江自刎,想必他那冤魂啊,怎肯撇下八千江东子弟的阴魂而自过江东。到而今只有黄河如带蜿蜒于远方,纷乱参差的山峰高低逶迤起伏如龙。取得胜利的刘邦陵阙而今也秋风萧瑟,禾黍离离长满关中。当年项羽操演兵马的戏马台已残破不堪,燕子楼上空留凄美的传说,早已人去楼空。人生百年如秋风中的匆匆过客,暂且开怀畅饮一饮千盅。回望夕阳照射着凄凉的荒城,独自倚立阑干目送着远去的飞鸿。
简单分析 这首词语朴实无华,却蕴含极深的思考。短短数句,道尽了兴衰荣辱、沧海桑田、生命匆匆……诸多沉重的主题。在大气磅礴的史诗思维间,也不乏温柔缱绻的细节描绘。历史的宏阔与人生的深邃在此交汇碰撞,激荡出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的涟漪。也正是这种跨度之大、内涵之深的艺术功力,让毛主席对其推崇备至,哪怕82岁高龄时,仍指示相关人员批注此词!
二互评
木兰花慢. 消夏
文/见鹿
午蝉鸣高树,正炎日、夺清凉。又碧柳垂丝,白莲抱水,风拂生香。池旁,尽寻蔽荫,有蜻蜓、起舞过荷塘。倚岸闲看草色,眠舟故嗅花光。
难忘。每忆檀郎,曾放手、棹沧浪。向绿湖、更是飞舟过渚,年少轻狂。思量,洒然自在,愿余生、与子两徜徉。虽是繁霜染鬓,何如笑对斜阳 。
问好学友,这首词以夏日景色为背景,上片写景,下片写情,情景交融,特别是下片可见胸襟,洒脱,旷达,提升了意境。不亏是清雅之佳作。若是非在鸡蛋中挑骨头,那就是难忘后直接写回忆,若铺垫一下,如忽忆是不是更圆融,学习文字功底深厚,学习了。
作者:
小西
时间:
2025-7-23 04:54
古典词研四期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组长-小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忆秦娥•箫声咽
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简析
词的上片开头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暗示着当年繁华已成梦,如今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叙写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营造出惨淡迷离之情境。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繁华之时与地点,其中“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令人心生凄凉。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南阁一梦
雨竹组长-宛儿
砌荷香泻露,雨来急、暗愔愔。洗岸芷清芬,浮萍浣绿,碧玉如簪。听琴,画阑那角,似淙淙乍迸玉追寻。只把丝弦捉弄,漫抛濯墨沾襟。
倾心,醉里光阴,风缱绻,卷帘深。向梦中,故事层层叠叠,搁置云深。沉吟,对楼阁处,更只凭孤影晚舟相侵。放任明朝流浪,相思一枕来擒。
小西试评:
①小词紧扣梦与情展开,通过意象,描绘出一幅迷离恍惚的画面,暗含对过往时光的追忆、独处的怅惘与难以言说的相思。整体意境朦胧,情感细腻,立意婉约而含蓄。
②上片实境起笔,融景入事,下片虚境深化,以情收束,层层递进。
③“砌荷香泻露”中,“泻”字极妙,既写荷露欲滴、清香流动如泻的动态,又暗合急雨前的湿润感,画面鲜活。“相思一枕来擒”中,“擒”字将无形的相思化为主动“擒拿”的动作,写尽相思袭来的猝不及防与难以挣脱,新奇而有力。
④“砌荷香泻露”中“泻”字力度稍重,“泻”多形容水流急,露是轻滴,可酌,个见。
作者:
予安
时间:
2025-7-23 10:23
互评作业:
古典研四第二十三讲作业
雨竹21-安若渔
木兰花慢·纳凉
正熏风卷暑,蝉声沸、日初长。渐竹牖含凉,荷池漾绿,鱼戏晴光。藤床。醉醒何处,有流萤几点透疏篁。细煮冰泉漱齿,闲敲棋子闻香。
徜徉。露湿衣裳。槐影下、话农桑。看月移苑角,星垂野阔,夜色苍苍。回廊。竹摇碎影,任清辉一缕落琴床。不记人间烦暑,只随残梦悠扬。
予安浅评:
1.格律无误。有一处重韵?
2.词作为夏日纳凉,闲适主题,用词清新。
3.时间跨度大,从日初长到流萤,过度不到位。若藤床之前的稍作修改为黄昏景,或可解决这个问题。
4.“藤床”“回廊”这两处二字句感觉不好,没起到作用。徜徉不错。
5.整体很不错,略微调整是首好词。
作者:
墨缘
时间:
2025-7-23 19:26
词研四第二十四讲雨竹组作业
互评二十三讲楼上作业
墨缘乱评
木兰花慢 . 团扇
雨竹15-浅酌璃兮
剪鲛丝铺就,削青竹、著冰壶。有纤指轻拈,挑灯双绣,正是狸奴。心舒。手工一柄,趁曛风暖盛送阿姑。莫笑粗针模样,也承凉意徐徐。
翻书。遗恨汉初。谁执起、倚宫庐。记旧时、怎许昭君别辇,罢赋江湖。何如。见捐秋扇,叹多情伴我几多无。不若随风摇落,拂开万里浮图。
问好学友!墨缘乱语。此作整体来说,遣词造句老练,词感强,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团扇制作,下片因物而感,但语句衔接处,似乎没处理好,但文彩还是可以的。我们共同探讨,看上片首句“剪鲛丝铺就”,“鲛丝”为何物,传说鲛人善织,窃以为“鲛纱”更妥些。“挑灯双绣,正是狸奴。”没有读懂这句,是在绣狸奴吗?很突兀。下片首句“翻书”这句与上片衔接,没有过度迹象或引领,且口语化。接下来一句“遗恨汉初”,下边“记旧时”出现,似乎赘语,以下引出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后世文坛骚动,词赋云生。但“罢赋江湖”不解何意。结句“不若随风摇落,拂开万里浮图”,由情感嗟叹,又转回团扇,结的不错。这浮图,乃浮屠也,是指佛塔,功德。应是汉人文化开化匈奴寓意。以上皆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作者:
依若雪梅尔
时间:
2025-7-23 22:42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雨竹02-依若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点绛唇·咏梅月
宋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简析:《点绛唇·咏梅月》是一首咏物词,被收入《全宋词》。此词上片写月光映照着水边梅影,词人小坐窗前,幽情、暗香交织融会;下片写清辉幽芳伴他入梦,梦中向千里外的友人致意,并表示即使风雨折磨,自己高洁的情操也不会改变。词中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月和梅饱经摧残而品格依旧来表达词人屡遭打击而毫不屈服的内心品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23讲作业
雨竹27雨婷
木兰花慢 南窗幽梦
看帘垂小簟,淡如水,晚凉时。忆故里庭园,去年今日,月映疏枝。南窗梦回乍觉,石阶前、竹影碎参差。犹记那年日暮,荷花落满青衣。
幽栖。素静对无机。竹管伴云飞。任空灵漫漫,茶烟袅袅,风细如丝。闲来慢听古调,对青灯、重叠旧时诗。昨日深盟已锁,简宁不念归期。
试评:问好雨婷学友!
这首词以“幽梦”为引,将回忆与现实、情感与心境熔于一炉,在清简的笔墨中,写出了对过往的释然与对当下的珍视,语言清丽。从情感脉络看,上阕由今忆昔,下阕由昔返今,最终在“简宁”的当下达成和解。这种从怀旧到自适的转变,让全词升华了愁绪。学习了。
作者:
扬风万里@
时间:
2025-7-23 22:56
词研四期第24讲作业雨竹31~扬风万里
互评
原玉:
木兰花慢·欲将心事付瑶琴
雨竹-小西
素弦凝夜寂,对孤影、怯凭栏。念旧曲难工,焦桐已裂,幽恨空弹。潸然。露侵鬓冷,任商声咽断玉楼寒。谁解啼鹃万叠,偏惊客里残山。
灯前。瘦影欹肩。星暗度、月慵圆。叹半生、笔砚京尘未扫,鹤梦先阑。无端。碎笺断字,化浮沤聚散总成悭。唯剩松风涧水,宵宵替写冰纨。
简评:这首婉约词将愁绪与孤寂写的很有画面感,又富含余味。意象选择凝练,情感层层深入,尤其善用细节张力(如”怯凭栏"的矛盾)。文字流畅自然,无一晦涩处,拜读学习了。
唯一我个人认为,上下片的起拍,意象有重复之嫌疑。上片,对孤影,怯凭栏。其实词中人就是在灯前(或月下),怯凭栏,是怕凭栏,却在凭栏眺望。下片,灯前,瘦影欹肩。其实也是词中人在灯前栏杆边,眺望星空。所以我理解有点意重,有可能说的不对,以老师补评为准。
作者:
碧天云外月
时间:
2025-7-24 09:30
古典词研四期雨竹组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25-幻玉
一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曲玉管·陇首云飞
宋·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译文
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 暮霭沉沉。眼前是一片烟波万里,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千里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二、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1、原玉
雨竹32-阑亭雪
木兰花慢 欲将心事付瑶琴
倚轩窗独立,望银月,照危楼。更素影斜辉,空除淡壁,罗袖如囚。清幽,落珠剥玉,任琴声越岭泛新忧。云梦星沉几许,今时一曲谁留。
休休,酒满金瓯,怀寂莫,太多愁。怅世人,怎把兰心遗落,春夏冬秋。孤舟,任弦音断,叹知音难觅水东留。忘却风花半盏,难寻寸寸芳洲。
2、解读:
清夜倚窗,桂魄斜辉。楼中独处如囚,心事重重,琴声含忧。星河云梦,旧事难留。寂寞时对酒浇愁愁更愁。怨世人年年月月遗落蕙质兰心,钟期弦断,何处觅知音。忘却眼前景,旧梦心中留。
3、简评:
⑴、格律正确
⑵、用韵得当
⑶、兴起,且情景杂糅。
⑷、善用诗家语。
觉得写的很好!学习了。
作者:
蓁蓁
时间:
2025-7-24 11:55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次作业
雨竹29-蓁蓁
一,自选一首古人的诗词阅读,并进行解析翻译。
南柯子 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当年沽酒、那人家。
翻译从前不再
赏析旧识
二 互评
木兰花慢,夏晚
文/墨缘
值骄阳鹜去,近河畔,倚西窗。启散板京弦,茗消暑倦,闲适庭堂。徜徉。竹簾慢卷,铺陈徽绢四尺檀香。手撵湖州小楷,劲开拓本初唐。
行藏。翰寄寸方。人在世,少乖张。淡利名,笑看蝇营逐迹,殆及形殇。茫茫。洞开茅塞,置松花一并伴炎凉。意趣风微墨润,袖沾淡淡荷香。
蓁蓁问好学友浅评:上片景由远及近,书法藏于。下片感慨,别有洞天。处处生香,心静自然凉。不妥见谅。
作者:
荷月
时间:
2025-7-24 19:43
雨竹18~荷月
互评
雨竹12-剑卿歌
木兰花慢·南窗梦觉
午阴垂画阁,疏帘卷,簟纹寒。恰入牖熏风,篆烟细袅,起舞翩跹。
鸣蝉,凭高声远,透南窗兀自扰孤眠。莫道夏深慵散,倩谁心事缠绵。
凄然,懒理云鬟,争忍对,镜中颜。剩暗叹、久负青春似水,偷换流年。
花笺,织文编句,寄相思一缕到郎边。偏是早零珠泪,汇成恨海情天。
翻译:午后树荫低垂在雕花的楼阁旁,稀疏的竹帘半卷,凉席纹路透着微寒。恰好有穿堂风从窗缝钻入,香炉的烟缕细细盘旋,像在风中翩跹起舞。
知了在高处声声鸣叫,穿透南窗固执地惊扰独眠人。别说夏日容易让人倦怠,这满腹心事又能向谁倾诉?
黯然神伤,连发髻都懒得整理,怎忍心直视镜中憔悴容颜?只剩无声叹息——青春似流水消逝,年华在暗中偷换。
铺开信纸编织字句,想把一缕相思寄到情郎身边。可未落笔早被泪水打湿,这满腔深情,终究化成了恨海情天。
简评:全篇采用"乐景写哀"手法,上阕铺陈的闲适夏景("起舞翩跹")与下阕"凄然"心境形成强烈反差。"莫道""倩谁""争忍""偏是"等虚词的使用,构成九转回肠的抒情节奏。结句"恨海情天"化用李商隐《无题》意境,将个人愁绪升华为永恒的生命慨叹。
作者:
梨雪
时间:
2025-7-24 21:56
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32-阑亭雪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宋代 高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翻译:
耀眼飞扬的旌旗原野上移动着,是朝见天子的车马,平沙万里云天低旷。送别的酒宴,你腰带上镶嵌着宝石,身上带着金章,风吹着你的帽子微微倾斜。故乡的秦关汴水是你行径的地方,想来你登临时,一定会吟咏新的诗章。以后,你将在北方,骑着骏马威风凛凛的游走,听着胡笳奏着鼓乐,还有著名的美姬陪伴着你。
当朝廷宴请你喝酒时,你面对着燕山的大雪,凝冻月亮照在冰冷的河上,拂晓的时候陇上白云飞着 。如今我已老了,谁还想念着江南的我,像当年贺铸方回一样,身在江南而无法返回家乡无限感慨。东风翠绿了西湖的杨柳,南方的大雁已经归来,但你却还没返乡归来,回到南方。最动情的是,即使我折尽了梅花,也难以寄托我对你的思念。
简析:
上片写作者送别友人的情景,从所见的远景,到友人的近貌,描写的清丽凝炼。再写作者想象着友人途径宋朝故国的听着胡笳感觉,这里衬托的很是好看。
下片写友人在北国的场景,继而写作者对他的思念,和自己的感怀,即是思念他,又参杂着复杂的心里的活动。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 知音何处
雨竹-予安
对风摇烛影,暮云敛、小窗明。正倦理冰丝,轻排雁柱,眉黛如屏。泠泠。欲翻旧谱,奈高山远水久难鸣。空有松涛涧响,偏无鹤唳猿声。
伶俜。独对短檠。思浩渺、总难平。念往时、几度春江月下,鸥鹭曾盟。伤情。拂瑶琴处,奈商音弹破却谁听。忍顾七弦如昨,残星冷照春酲。
互评:
上片由暮色的景象入笔,以作者理弦移柱入题,下一拍递然后一转,旧谱谁听,这句扣题。再以景结歇拍,承上启下,这里鹤唳句略感突兀。高山句和松涛句,是关联性的,乍读感觉景隔,多读几遍豁然开朗。
再有如屏句略感欠妥,玉屏有美人的意思。
下片情写,在孤灯下,思念引领下一拍,对过去的景色和现在的对比,句句不离题目,最后结拍得感慨,一句情一句景,意味深长。
全篇用字用词清丽凝炼,流畅自然,连贯性较好,衔接紧凑,脉络也清晰,个别几处,瑕不掩瑜,好词学习了,评的不对之处,望师兄海涵。
作者:
羽君
时间:
2025-7-24 21:57
第二十四讲作业:
木兰花慢 消夏
雨竹~静姝
又东陵瓜美,但晴久、暑昏朝。便帘转槐阴,簟寻竹梦,小扇轻摇。花猫。与人左右,画堂兰阁进出喵喵。隔叶蝉声间歇,翻墙荷气时飘。
寥寥。泼墨铺毫。红嫩脸、绿蛮腰。水浅清、几许单枝绽放,并蒂含苞。堪娇。再鱼三五,似戏莲叶隐约歌谣。谁料狸奴渔事,一帘炎暑勾消。
1、赏读解析:
“又东陵瓜美,但晴久、暑昏朝”
“东陵瓜美”:东陵瓜,又称青门瓜。秦东陵侯召平,秦亡后在长安东青门外种瓜,瓜味甜美。这里借用此典故,点明夏日有美味的瓜果。“但晴久、暑昏朝”,描述了天气长时间晴朗,从早到晚都被暑气笼罩,人们处于炎热的环境之中。
“便帘转槐阴,簟寻竹梦,小扇轻摇”
“帘转槐阴”:随着时间推移,槐树的影子在帘子上移动,暗示时光的流转,也体现出夏日午后的静谧。
“簟寻竹梦”:“簟”指竹席,躺在竹席上,仿佛能进入清凉的竹之梦境,进一步强调了在炎热中人们寻求清凉的心境。
“小扇轻摇”:用扇子轻轻摇动,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消夏姿态。
“花猫。与人左右,画堂兰阁进出喵喵”
这里描绘了一只花猫的活动。它在人的身边走来走去,在华丽的画堂和兰阁中进进出出,还不时发出喵喵的叫声,为画面增添了一份活泼和灵动。
“隔叶蝉声间歇,翻墙荷气时飘”
“隔叶蝉声间歇”:隔着树叶传来时断时续的蝉鸣声,这是夏日特有的声音,进一步烘托出夏日的宁静。蝉声时断时续,也给人一种慵懒、悠长的感觉。
“翻墙荷气时飘”:荷花的香气透过围墙不时飘来,从嗅觉角度丰富了夏日的体验,让人感受到清幽的荷香带来的惬意。
“寥寥。泼墨铺毫”
“寥寥”在这里有闲适、清净之意。“泼墨铺毫”描述人在这样的夏日环境中,铺开纸张,拿起毛笔,准备进行书画创作,体现出消夏时的雅趣。
“红嫩脸、绿蛮腰。水浅清、几许单枝绽放,并蒂含苞”
拟人与景物描写:词人将荷花拟人化,“红嫩脸”描绘出荷花的娇艳,“绿蛮腰”刻画了荷叶的纤细。接着描写在浅浅的清水中,有几枝荷花独自绽放,还有一些并蒂荷花含苞待放,展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美,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和美感。
“堪娇。再鱼三五,似戏莲叶隐约歌谣”
“堪娇”表达了对荷花娇美姿态的赞美。“再鱼三五”描绘了水中有几条鱼儿游动的画面,“似戏莲叶隐约歌谣”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鱼儿以人的情感和活动,仿佛它们在莲叶间嬉戏时还伴随着隐约的歌谣,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欢乐。
“谁料狸奴渔事,一帘炎暑勾消”
意外之喜与情感升华:“狸奴”指花猫,谁也没想到花猫会对水中鱼儿表现出兴趣,参与到这“渔事”中来。这一意外场景让原本就美好的夏日画面更加有趣,而这一系列夏日里的美好景象和趣事,将一帘的炎暑都消除了,表达出词人在这惬意的环境中忘却炎热、身心愉悦的感受,是全词情感的升华。
2:互评:
问好同学,此词中“喵”字,不在收录范畴。作为韵脚来押,略显不规范。
其次,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用词稳妥,脉络清晰。拜读了。
作者:
小西
时间:
2025-7-25 18:04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组长-秦风
木兰花慢•消暑
雨竹20-月影清心
正炎威渐炽,蝉声沸、日西斜。
看竹影摇窗,荷风过沼,暑气初赊。
呼茶。碧瓯浅注,伴疏星几点落檐牙。
偶有流萤度水,山前几处人家。
清嘉。夜色渐无涯。
披月上篱笆。
任露湿青衫,风牵素袂,心与云遐。
休嗟。岁华偷驶,且贪婪、片刻静中嘉。
莫负蝉鸣蛙鼓,一襟凉月千家。
秦风互评:
好听的就不说了,说说个人认为不足之处吧。
1、上片开篇说炎威渐炽,二拍又说暑气初赊,是否有矛盾?
2、下片披月上篱笆,或许是理解水平有限,不太懂。
3、岁华偷驶,此处驶字个人觉得不妥,驶从词义上来说是速度飞快的意思,而前面加一个偷字做定语,就似乎有点矛盾了,偷强调的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状态,而驶是急速奔驰,两者凑一块是一种啥样的感觉?
4、用韵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用同音韵,特别是相邻韵脚间,读起来少了抑扬顿挫的声律美。还要尽量避免非规则重韵。
作者:
安若渔
时间:
2025-7-25 18:49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次作业
雨竹21-安若渔
原玉
木兰花慢•消夏
雨竹组长-秦风
正红稀绿暗,春去也、夏初临。渐暑气侵衣,蝉声到耳,午倦难禁。幽寻。小园独步,有蔷薇一架散清阴。风过闲摇翠影,日斜漫理瑶琴。
沈吟。往事萦心。人似玉、意如金。记柳边、执手花前月下,多少欢忱。而今。别来岁久,纵相逢应不识深心。唯有庭前旧燕,年时犹伴孤吟。
安若渔试评:
问好诗友!这阕词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衔接自然流畅。总体而言,这首词以夏日闲景起兴,以今昔情变收尾,意境清幽,情感真挚,是一首颇具感染力的抒情小令。商榷之处在于:上片和题目相应,但是下片却与消夏并无相关,跑题了。个见,如有误评请见谅!
作者:
剑卿歌
时间:
2025-7-25 19:32
古典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12-剑卿歌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樽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简析:这是一首赠别词,可能是作者担任地方官时所作,时间在暮春。
上片首先展现的是一派晚春景象,“满眼东风飞絮”六字,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烦乱,这就把惜别的主基调定了下来。随后直言在日暮的短亭中,友人的离去已近在眼前。
下片写告别的场景,就在渡口前,主人公为友人设下宴席,请来歌伎,可惜此时情绪烦乱,歌还没唱完,友人便频频道别,走向绿杨深处的舟船。天上下起了小雨,更增重了主人公内心的阴郁:若在寻常时日,细雨黄莺,或许是最美的景致,可今天不是,因为与友人分别的惆怅,已使主人公没有了丝毫的闲情逸致。结二句以递进手法加倍写离情。而“乱莺疏雨”与开篇“东风飞絮”相圆合,始终是恼人的景色,烦乱的心绪。
以景托情,是该词最明显的特点。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木兰花慢》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木兰花慢•消暑
文/芷溪
今炎威锁昼,又蒸郁、透帘旌。看深院浓阴,蕉窗孤影,燕掠空庭。冰盘骤分碧脆,佐绿樽、清酌避浮名。竹簟凉生枕簟,石床风绕鸥汀。
何须怨暑氛萦。心定自凉生。任蝉鸣古树,蝇营暗牖,我自忘情。闲寻烟塘雾霭,趁风来、披袂听荷声。待得星移斗转,一襟明月随行。
问好师友,剑卿歌试评:
一拍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二拍写庭院中的景象,三拍通过物象表达闲适之意,准备过片进一步写清凉之感,过片点题,心定自凉生,接着以蝉噪、蝇营来反衬突出“心定自凉生”之意,并通过听荷披月进一步升华主题。由景到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夏日场景描写与内心感受的融合,传递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且折射出人生态度,“心定自凉生”不仅是消暑的秘诀,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只要心境平和,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清凉与宁静。
很不错的一首词,语言清隽,表达流畅自然,学习了。
一点个见同师姐一起探讨学习:
1、“今炎威锁昼,又蒸郁、透帘旌。”看似递进,炎威和蒸郁却有重复之嫌,或者可以描写个人此时情态,进而流转到看炎炎夏日下庭院之景。
2、二拍有孤独忧愁之意,跟三拍的表达,意脉之间衔接不够流畅,似有断裂,建议三拍和四拍试着调换顺序,四拍自然入情,引出下片主题的表达。
3、蕉窗孤影,燕掠空庭,冰盘分碧脆,凉生枕簟,石床风绕鸥汀,这些物象稍嫌混乱,不利于主题的表达,上片可以用酷暑难捱的物象来描写,顺势推出主题。
4、既然消暑,“趁风来、披袂听荷声”有点自相矛盾。
以上个见,水平属实有限,有理解偏差或谬误之处尚请海涵,欢迎师姐讨论指正,一起加油学习。等评阅老师复评学习,谢谢!
作者:
林深时见鹿
时间:
2025-7-25 20:35
本帖最后由 林深时见鹿 于 2025-7-25 20:39 编辑
词研四第二十四讲作业:
雨竹10-见鹿
一 自选一首古人词并解析
木兰花慢 重游虎丘 吴文英
步层丘翠莽,登高处、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
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步层丘翠莽,登高处、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
我漫步在虎丘山径上,满目苍翠。当我登上山的高处,更感到春寒料峭。渐渐地,天色转暗,雨丝渐浓,摧残着山花。我倚着栏杆,心中涌起愁绪。一夜过去,锦鸡啼鸣,雨云已无影无踪。我虽想如山花般在田野里自由成长,但终究抵挡不住命运的摧残,如同被风雨摧残的花朵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我无奈地流落人世,苟且度日。王昭君出塞有功于国,麒麟阁中也是图挂功臣之处,但如今这些有功之臣也是白骨化粪土,惟留下千古遗恨,所以还不如我如今自在地高卧山丘上,耳中还能隐约听到春社迎神队的箫鼓声飘过山岗去那样的逍遥快活。
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每年我都如约而至,踏足虎丘山,游赏于繁花似锦的树林之中。然而,岁月无情,如今的重游已不再是我那青春年少的时光,腰肢消瘦如楚地之腰,两鬓斑白如潘岳之老态。只可惜昔日之宝盒与青萍剑(即鱼肠剑)早已长埋地下,荡然无存,只有那曾被始皇帝击中的剑池,裂石化形,依旧静默于山间。世人皆有未尽之缘,沉浸于人间琐事,或饮酒言欢,或涂脂抹粉,闲适悠哉。试问有哪一位像我一样,看破红尘,从此遁世,笑呵呵地捋捋长须,在苍山松柏之间盘桓荡漾呢?
二,互评
木兰花慢·消夏
雨竹31~扬风万里
盼龙行密雨,灭炎火、涤尘黄。正叶草蔫垂,蝉声嘶断,暑气如狂。寻凉。挈壶携帐,至云深、袅袅溢荷香。风拂竹摇影动,水潺碧漾粼光。
徜徉。似梦山乡。闲把钓、倚溪旁。不道鱼了了,悠忘俗世,雅逸盈裳。苍苍。对云舒卷,听松涛、清响隐宫商。期约今宵夜里,月圆梦亦绵长。
见鹿简评:
起笔首拍写出事由并关题。炎火/尘黄造势。第二均拍具象到草色蝉鸣,进一步渲染夏之气氛。第三均拍属于垫一笔情绪软下来。上片协拍已经进入消夏之状态,竹摇影动,碧水粼光。
下片以徜徉换头,表明作者情绪的变化,已经完全摆脱盛夏的控制,以依溪垂钓为乐。从精神层面拓展了主题。下片第二均拍延续换头营造氛围,第三均拍一直到煞尾,皆是虚笔言情。
惜煞尾流于泛,下片第二三均拍继续享受消夏之乐,只留煞尾虚笔言情回扣主题即可。整体感觉主题诠释描写还是比较到位的,画面很协调。文笔也比较细腻。弱在下片虚笔过多,煞尾漂移了。
作者:
你笑了
时间:
2025-7-30 22:39
雨竹28-你笑了
互评
木兰花慢.夏日游(柳永体)
雨竹组16一翠花
正骄阳似火,轩窗外、溽潮蒸。向幽处追凉,二三好友,驶入郊坰。湖澄。柳堤迤逦,有浓阴树木夏蝉鸣。碧水涟漪舟棹,红荷亭立蜻蜓。
徐行。田埂纵横。金浪涌、稻香萦。小涧旁、一径榴花艳艳,草色青青。天暝。往农家院,见门前翁媪笑相迎。阵阵竹风拂面,杯杯家酒关情。
互评:这首《木兰花慢·夏日游》是一首语言简练、画面鲜活、情感真挚、意境温馨的佳作。它成功运用白描手法,以精炼的笔墨勾勒出夏日郊游的完整过程与丰富感受,从避暑寻凉开始,到沉醉湖光山色、田园风光,最终落脚于淳朴温暖的农家情谊,层次清晰,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结尾“阵阵竹风拂面,杯杯家酒关情”尤为动人,点明主旨,余韵悠长。虽有极个别字词可再推敲,但瑕不掩瑜,整体上很好地体现了柳永体长于铺叙、语言通俗流畅、贴近生活的特点,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的夏日游赏词。学习了!
作者:
予安
时间:
2025-8-1 18:13
多丽 草
予安
破层冰,暗苏流水娟娟。敛余寒、纤芽试暖,嫩黄悄点荒原。沐东风、柔茵漫展,滋夜雨、浅碧初斑。陌上痕轻,墙根影细,茸茸生意已盈阡。渐晴野、青浮遥浦,翠色欲连天。销凝处,群芳未至,春意漫漫。
恁殷勤、岁来新发,自守荣落堪怜。任屐痕、踏平又起,纵燎迹、烧尽重还。不羡花娇,何争树挺,但凭心意对流年。问何物、能消层垒,尤此寸身坚。斜阳外,萋萋不尽,又送风鞭。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