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27期创作班回雪组第四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5 天前
标题: 古典词27期创作班回雪组第四讲作业帖
本讲作业:以盛夏为背景填小重山一阕,要求标出词眼(是否有警句),并分析炼字过程。
作者: 小落    时间: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小落 于 2025-7-5 17:28 编辑

大群点评作业

1.小重山
回雪27-云中漫步
信步长堤沐夕阳。烟霞共白鹭,齐飞翔。鼻尖萦绕一丝香。风荷舞,翠盖隐红装。
往事慢思量。那时花下醉,笑声扬。而今独立意彷徨。空凝睇,暮色满横塘。


词眼:信步,沐,共,隐,慢,


2.小重山·美景入诗
回雪28-庐州夜
柳岸横钩拈藕香。朱炎穿叶漏、碎金黄。蜻蜓几只戏红芳。蝉声起、惊醒钓鱼郎。​
独我倚南窗。提毫无韵句、懒梳妆。小楼恰可赏荷塘。蘸美景、入了好风光。


词眼为 “蘸美景、入了好风光” ,此句可视为警句。
炼字:“拈” 字将无形的藕香赋予了可触摸、可抓取的动作感,“穿” 字描绘出烈日透过荷叶缝隙的动态过程,“漏” 和 “碎” 字强化了阳光穿透的效果,“戏” 字拟人化,“惊” 字,突出蝉声的突然,“蘸” 字将美景比作墨汁。


3.小重山·夏日旖思
回雪29-闲雲
暑气频蒸梅雨天。空调房里坐、惯偷闲。如山文案懒来翻。看邻座、眉眼可人怜。
美酒与诗篇。殷勤能抱得、娇娥还。余生得意尽情欢。韶光短、行乐趁华年。


余生得意尽情欢、行乐趁华年勉强可谓警句。
词眼:蒸,趁。

作者: 小落    时间: 4 天前
小重山:盛夏/渡

溽暑蒸云透碧纱。蝉嘶高树裂,噪昏鸦。荷擎珠露映流霞。风乍起,碎影乱浮槎。
倦倚竹篱笆。冰瓜敲玉碎,沁霜华。晚凉邀月话桑麻。星子坠,跌入野人家。

词眼:“蒸”“裂”“碎” ;警句:“冰瓜敲玉碎,沁霜华”。

炼字过程分析

“蒸”字替代“压”“聚”,突出暑气蒸腾向上、包裹云层的动态感,瞬间营造闷热氛围。“裂”字比“破”“惊”更有力度,让蝉鸣似利刃割裂空气,强化夏日喧嚣。“碎”字用于写风动荷影、敲瓜瞬间,比“散”更具画面破碎重组的动态美,生动呈现荷塘摇曳与吃瓜的畅快 。“冰瓜敲玉碎,沁霜华”以“敲”显声、“沁”传味,将夏日消暑的闲适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 摸鱼儿    时间: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7-3 16:04 编辑

小重山·夏深
回雪18-摸鱼儿
    绿柳晴波夏正深。圆荷擎翠盏,待风斟。蝉声穿叶落衣襟。斜照里,犹带一痕金。
    尘事付清吟。身闲何自遣,且登临。千峰叠影接云岑。凝眸处,拾得少年心。

词眼:“圆荷擎翠盏,待风斟”中的“擎、斟”二字,为拟人手法,字写荷的挺拔,字写风的温柔,仿佛荷叶真的在等待清风来“斟满”翠色;“蝉声穿叶落衣襟”中的“穿、落”二字,为通感手法,穿字化听觉为视觉,“落”为触觉,写蝉声如线,穿透树叶落在衣襟上;“拾得少年心”中的“拾”字,由景入情,将抽象的情感复苏具象化为俯拾即得的实物。“犹带一痕金”的“痕”字,量化光芒,既精确又朦胧
警句:“凝眸处,拾得少年心”,顿悟式结尾,生命本真的回归。勉强可算警句。

作者: 落月书灯    时间: 4 天前
本帖最后由 落月书灯 于 2025-7-3 21:44 编辑

小重山·夏日田归
文/回雪09-风铃
暑气蒸腾日影长。行人挥汗急、湿衣裳。葛巾拭面避骄阳。山叠翠,垄麦泛金芒。
归晚扣门房。稚儿扶白发、立昏黄。烟炊新黍绕篱香。灯火错,摇扇话麻桑。
词眼:灯火错、摇扇话麻桑
构思过程:以田农在夏炙间的活动为主线来展开。上阙骄阳下劳作,山间农田的自然风光。下阙,晚归,家人可亲,烟火气香。辛苦而平凡的日子,生活可期。桑麻可话,如此甚好。

作者: 浅秋@    时间: 3 天前
古典词27创作班第四次作业
回雪01-浅秋
小重山*荷塘
文/浅秋
月下荷香满钓湾。湖心栖鹤影、叶田田。钟声夜半到湖船。暑难耐、异客未曾眠。
仰首望苍天。家山千里外、盼红笺。时逢月半更熬煎。归期远、梦里诉悲欢。
作者: 茉莉长春    时间: 3 天前
回雪03茉莉
小重山·小院盛夏
红李垂垂近短墙。雀儿争叶底、避炎光。葡萄架下纳清凉。风细细,时有剑兰香。
午倦最难当。碧茶浮雪乳、润喉肠。晚来疏雨湿纱窗,抬眼处,情境入迷藏。
作者: 西江月。。    时间: 3 天前
古典词27创作班第4讲作业
回雪31-西江月
小重山·荷花

翠盖擎珠映碧天。粉绡裁作袂,舞翩跹。幽香暗度晚风前。波心月,碎影自娟娟。

静守一池烟。淤泥浑未染,骨清坚。冰心不共俗流牵。尘嚣外,独抱玉壶眠。

词眼:“骨清坚”
警句:“淤泥浑未染,骨清坚。冰心不共俗流牵”  ,以凝练之笔,道破荷花身处浊境却坚守高洁品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内核,借物喻人,寄寓深远。
作者: 沈妮    时间: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沈妮 于 2025-7-5 07:24 编辑

小重山   以盛夏为意而作
回雪33-沈妮

枝压珠榴胜火红。新蝉居树躁、唤熏风。被惊午梦了无踪。倚卧坐、帘外日当空。
竹影扫阶中。引凉持小扇、暑还浓。晚来方得月融融。庭院静、人与自然从。
炼字过程与词眼
词眼压、胜、居、唤、惊、当、扫、引、静、从
开始新蝉于树躁,占居更有主人风范的意思,更显得夏之风景。有熏风,改唤这个就有动感比有灵动。这首词
即使盛夏我们也要遵循自然法则的原则,其实也就是随遇而安的心态面对一切!
作者: 况天佑    时间: 前天 08:33
古典词27期创作班回雪组第四讲作业
小重山.夏思
回雪21-况天佑
流落他乡又几经。冰轮圆复缺、挂空庭。凤凰台上断箫声。夏夜里、唯有听蝉鸣。
孤枕梦难成。尘缘终不定、况三生。莫教望眼寄青冥。相思苦、天水隔双星。

创作历程::管他什么词眼不词眼,警句不警句,想到哪写到哪。
作者: 古典俗人    时间: 前天 10:19
小重山·盛夏
回雪23-俗人

烈日熔金暑气凝。蝉嘶高树烈,叶垂青。长街寂寂少人行。风过处,槐影动流萤。

竹簟卧闲庭。茶烟轻袅细,月微明。忽闻蛙鼓乱池声。惊残梦,星斗转三更。

炼字过程分析:

词眼:调用“熔”“烈”“乱” 。

1.上片首句 “烈日熔金暑气凝”:“熔”字最初考虑“照”“烤”等字,都直白缺乏诗意。“熔”字化用李清照“落日熔金”,既保留古典韵味,又通过金属熔化的意象,生动展现烈日威力,与“凝”字呼应,将暑气仿佛凝固的厚重感表达出来。

2.上片第二句 “蝉嘶高树烈”:描写蝉鸣,起初用“噪”“叫”,但“噪”侧重嘈杂,“叫”过于直白。“裂”字突破常规用做蝉声感觉有点大,最后定为“烈”字,让蝉鸣的刺耳与夏日的燥热更具张力。

3.下片 “忽闻蛙鼓乱池声”:“乱”字曾尝试“起”“响”,“起”字仅说明蛙声开始,“响”字单纯描述声音大小。而“乱”字不仅描绘出蛙声此起彼伏、杂乱无章的状态,同时传递出主人公被惊扰后的微妙心绪,使景与情自然交融 。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前天 23:12
本帖最后由 风起的地方 于 2025-7-6 11:43 编辑

小重山  扑流萤
回雪20-芳草依莲

月满荷塘星满天。流萤飞点点、舞花田。
张囊要捉玉婵娟。风偷笑,心事早看穿。

捂嘴不多言。萤虫偏蠢笨,入囊间。
荷香清浅抚眉弯,盈盈意,归去夜阑珊。
张,捉,偷笑,看穿,捂嘴,抚。这应该是词眼吧

作者: 好人好报    时间: 昨天 18:32
本帖最后由 好人好报 于 2025-7-6 20:15 编辑

小重山·夏日有怀
回雪16-好人好报
赤日筛金捋碧波。卿云窥镜水,郁嵯峨。红黄粉白一池荷。柳丝绾,画舸映烟螺。
好景酒消磨。人生谁过百,似南柯。三千浮世四愁多。尽抛却,醉唱紫芝歌。

分析:
筛,捋,窥,绾,词眼
红黄粉白一池荷,金句;三千浮世四愁多,警句。


作者: 高山流水天籁音    时间: 2 小时前
古典词27创作班第四讲作业
回雪37-高山流水

小重山•盛夏

盛夏荷塘水气凉。绿荷承晓露,映霞光。蜻蜓轻舞戏莲塘。蛙声伴,风送稻花香。
忆昔少年狂。踏青寻野趣,笑声长。归来独坐思鲈乡。情难舍,夕照染苍茫。

创作简析
词眼:承、戏、伴、狂、长、思。
下片句“归来独坐思鲈乡”句中的“鲈乡”开始是“家乡”,感觉意浅直白,经推敲后才改为“鲈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鲈鱼莼菜”常被用作思乡之情的象征,如晋人张翰因思乡而辞官归乡,只因怀念家乡的鲈鱼莼菜之味。因此,“鲈乡”一词不仅指代家乡,更蕴含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与词中表达的怀旧、思乡主题相契合。相比之下,“家乡”虽然也能表达思乡之情,但在文化内涵和意象的丰富性上略显不足。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