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12讲秋组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5-6-20 17:26
标题: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12讲秋组作业帖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十二讲作业:
仿照讲义里两首诗的布局,写一首自己熟悉的古迹或古人凭吊七律,平水韵。
作者:
清心雨
时间:
2025-6-21 15:04
本帖最后由 清心雨 于 2025-6-27 13:14 编辑
七律第十二讲作业
秋05、清心
临沂琅琊王墓在热闹的马路中间,是最大的地上墓地。四周用围墙隔着,每天车来人往的,遇到都要绕墙而走,听闻曾出土青铜器和金缕衣。
过琅琊王墓
孤单兀立路中央,欲看而今却隔墙。
寂寂惟余风出入,空空只有草行藏。
已无传说青铜器,难觅昔年金缕裳。
日日人来人又去,有谁还记古时王。
作者:
简一
时间:
2025-6-22 13:38
游虎丘
秋17——黄土坡
姑苏留置意多羁,千古惟余吴地奇。
草覆孤山人已去,竹陪空寺日昏时。
大王为战后成虎,游客消闲始得知。
换代改朝经历过,当年英武亦增悲。
作者:
襄公
时间:
2025-6-23 03:58
七律•故宅怀旧
文/雷雨
老病还乡欲觅根,骄阳蒸巷锁横门。
院荒草曳儿时梦,墙倒苔侵昨日痕。
掠影燕声勾旧忆,凝光蛛网结余温。
残年始悟情难掩,不见椿萱似失魂。
作者:
幽草黄鹂
时间:
2025-6-26 08:38
七律 游贵州
幽草黄鹂
千户风光夜色娇,游人接踵兴如潮。
灯光璀璨接星汉,商铺琳琅引楚腰。
问候暖心开月宇,笙歌悦耳入云霄。
黔东美景情难尽,吊脚楼前趣未消。
作者:
雨后彩虹
时间:
2025-6-26 21:59
古典诗二十期七律第十二讲作业
秋08-雨后彩虹
七律.拜谒成吉思汗陵
文/雨后彩虹
伊金霍洛谒陵宫,圣殿巍然祭祀隆。
灿灿锦檐鹰展翅,幽幽碧野马腾空。
衣冠亦识英豪勇,刀剑尤闻鼓角雄。
一代天骄成大业,文韬武略后人崇。
作者:
李纳兰
时间:
2025-6-27 13:06
七律·游湖
秋02-李纳兰
画舫凌波碧浪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风摇岸柳千丝舞,棹破荷盘万点来。
鹭掠涟漪惊玉鉴,莺啼芳树绕亭台。
斜阳欲落人沉醉,犹把清歌入酒杯。
作者:
晨宵对别离
时间:
2025-7-2 15:24
七律.《赤壁怀古》
秋01-晨宵对别离
折戟沉沙迹未芜,当年烈焰灼天衢。
楼船夜雪灰飞灭,铁锁连营计已枯。
风助周郎焚战舰,江吞魏武溺雄图。
兴衰过眼凭谁问?万古奔涛自咽呜。
作者:
倾城雪儿
时间:
2025-7-3 17:56
秋组-倾城雪
七律·游拙政园
苔径深幽探古津,虬枝擎盖阅晴阴。
静听梧竹传莺语,斜倚荷池观鲤沉。
九曲回廊藏墨韵,三重曲榭绾初心。
欲询拙政归田事,潭影闲云共浅吟。
作者:
顺其自然
时间:
2025-7-5 04:40
秋21一顺其自然 谒鲍照墓 南街新路接雄英,香火纷飞绕墓萦。 俊逸文章传巷陌,清奇风骨动簪缨。 昔时飘絮身犹苦,今日焚檀愿未惊。 热闹何曾淹鲍照,千年诗魄共人鸣。
作者:
博天海
时间:
2025-7-5 23:55
三元古塔
秋—03 博天海
巍峨古塔立雷州,岁月沧桑韵未休。
碧宇流云相映衬,青阶翠草自闲游。
三元灵境禅音绕,百代贤踪史迹留。
俯瞰尘寰多少事,烟波浩渺意悠悠。
作者:
雨曦姐姐
时间:
前天 18:09
本帖最后由 雨曦姐姐 于 2025-7-12 18:11 编辑
学习了
作者:
襄公
时间:
前天 18:11
本帖最后由 襄公 于 2025-7-12 18:44 编辑
七律•拜谒成吉思汗陵
文/秋08-雨后彩虹
伊金霍洛谒陵宫,圣殿巍然祭祀隆。
灿灿锦檐鹰展翅,幽幽碧野马腾空。
衣冠亦识英豪勇,刀剑尤闻鼓角雄。
一代天骄成大业,文韬武略后人崇。
雷雨拙评:格律无误。全诗押平水一东韵。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所在地,蒙古语意为"圣主的院落")直接锚定地域。读完了好诗当赞一个,奉上我的膝盖。稍有瑕疵的是尾句的文韬略有争议,武略没毛病,但太祖有词曰"稍逊文采"貌似连老铁也包括了。他文若能行,元朝岂止九十年。
在伊金的霍洛我谒成吉思汗的陵宫,圣殿巍然屹立,祭祀仪式肃穆庄重。
灿灿锦檐鹰展翅,幽幽碧野马腾空。
陵宫建筑常以鹰、马为图腾,又暗合蒙古民族"鹰的勇猛""马的剽悍"的精神特质。
前四皆是修饰第五字的,牛。鹰与马不仅是装饰,更是成吉思汗"征战天下"的精神符号,为后文"英豪勇""鼓角雄"埋下伏笔。后面的动宾结构还另拓新义有深层次的形容。碧野用幽幽还有上升空间,幽幽偏静,与马腾空的动感存在轻微的意境错位。用茫茫或萋萋试试呢。
衣冠亦识英豪勇,刀剑尤闻鼓角雄。
打通时空——仿佛隔着岁月,仍能从衣冠中想见其勇武,从刀剑上听见当年的战鼓号角。这种"移情"手法,让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避免了咏史的空泛。抒情,借物抒已之情。
一代天骄成大业,文韬武略后人崇。
我以前怎么不知道同组还有如此高手,惭愧惭愧!
七律•游湖
文/秋02-李纳兰
画舫凌波碧浪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风摇岸柳千丝舞,棹破荷盘万点来。
鹭掠涟漪惊玉鉴,莺啼芳树绕亭台。
斜阳欲落人沉醉,犹把清歌入酒杯。
雷雨拙评:格律无误。全诗押平水十灰韵。仄起平收首句不入韵式。
舫是不动的依水而建的船形建筑吧?画舫应是游船的自然联想,船动波裂浪开,徘徊有一丝沉郁。
颔联对仗有着属性与衍生的差异,让对仗在"紧贴本体"的程度上稍显失衡。
风摇岸柳(柳的)千丝舞,棹破荷盘(可不是盘的万点而是水的)万点来。不过这不算是什么大毛病,对有宽对嘛!亭台并列玉鉴定中这在格律层面可真的是不工了,但换个角度看,"玉鉴"的空灵与"亭台"的沉实形成了巧妙的虚实对照:湖面如镜的虚渺感,与岸边亭台的实在感相互映衬,既拓展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水之远与岸之近),又让"鹭掠"的灵动与"莺啼"的静谧在虚实交织中更显鲜活。这种"不工"的对仗,反而以意象的反差强化了游湖所见的立体感,不失为一种因境生巧的处理。尾联有要烂尾的苗头。与前三联呼应的深度不够,收束时未能让前文的意象在结尾复现、升华,导致"景"与"情"的粘连度不够。八分句"清歌入酒杯"稍显平淡,无力。根源在于未能与前文形成"闭环呼应"。
七律•赤壁怀古
文/秋01-晨宵对别离
折戟沉沙迹未芜,当年烈焰灼天衢。
楼船夜雪灰飞灭,铁锁连营计已枯。
风助周郎焚战舰,江吞魏武溺雄图。
兴衰过眼凭谁问?万古奔涛自咽呜。
雷雨拙评:格律无误。全诗押平水七虞韵。仄起平收首句不入韵式。
芜?这个上声怪怪的,没有感觉的别扭。躺了一会,缺血的大脑又重新被智慧占领高地,立马就明白了,折戟沉沙是说兵器断折后沉江,所遗留的旧迹未曾荒芜,但芜字字面意义只与草木关联,而沉入江中的折戟,这也不是陆地啊,哪来的荒草?灼天衢。天衢自身就带有一种正义感,用灼这么硬的词,有着一丢丢似违天理的不谐。夜雪是哪的雪,雪也有灰,会飞吗?连营是动宾啊,不同于夜雪的定中。周郎,昵称对魏武的尊称有着称谓差异的小小不工。七分句前四就足以对前三联进行收束,凭谁问,我却向谁问?八分句的三四字即答案。前二是时间定语,后三是借涛抒情。"自呜咽"的"柔"虽贴合"怀古"的怅惘,但与"灼天衢""焚战舰"的"刚"对比过强,显得收束乏力。咽呜的悲伤感气血郁积,无力单薄气势偏弱,尾联应以"奔涛携怒"的雄健气势对应前面"烈焰焚舰""江吞雄图"的壮阔才算匹配。换句话说,就是把悲伤带来的柔软,转为雄浑的苍凉。
七律•游拙政园
文/秋组-倾城雪
苔径深幽探古津,虬枝擎盖阅晴阴。
静听梧竹传莺语,斜倚荷池观鲤沉。
九曲回廊藏墨韵,三重曲榭绾初心。
欲询拙政归田事,潭影闲云共浅吟。
雷雨拙评:格律有误(重字曲)。全诗押平水十二侵韵但首句津属十一真最好是一韵到底不要借韵。仄起平收首句不入韵式。
首联点明拙政园的特点以水为魂,深径探津。"虬枝擎盖"中,"虬枝"指盘曲苍劲的老树枝(如拙政园中的古柏、老槐),"擎盖"形容枝叶浓密如伞,自带岁月沉淀的"沉郁感"。
颔联以"听梧竹传莺语,倚荷池观鲤沉"从视听角度感受拙政园。梧竹并列,荷池定中,二打一。不符合对仗的工"稳"原则。
颈联只有一个动词,在第五字,与颔联的两个动词不同[听传(听觉及声音的传递方式),倚观(由动作到视觉)]但与第二个五字位置上的动词位置相同,应错位避开。且中二联如果遵循颔联2212颈联2221的节奏转换会使韵律节奏更丰富。
藏墨韵可理解为拙政园的回廊可能有碑刻,"绾初心"想表达园林承载着建园者的归隐初心,立意尚可,但"初心"是抽象情感,与"墨韵"(具体的碑刻、题字)的"虚实对应"稍显牵强。
"拙政归田事"直接呼应王献臣建园的初心("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将"游园"升华为"怀人";"潭影闲云共浅吟"以"潭影"(呼应"荷池""水魂")、"闲云"(呼应隐逸情怀)收束,与拙政园"天人合一"的哲学契合,比前几联更显自然浑成。
七律•谒鲍照墓
文/秋21一顺其自然
南街新路接雄英,香火纷飞绕墓萦。
俊逸文章传巷陌,清奇风骨动簪缨。
昔时飘絮身犹苦,今日焚檀愿未惊。
热闹何曾淹鲍照,千年诗魄共人鸣。
雷雨拙评:格律无误。全诗押平水八庚韵。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接"字看似客观,却暗含"新路连古今,今人接英魂"的深意,于肃穆中藏着传承的暖意。香火纷飞,差点看成战火了,纷飞欠妥。巷陌并列,簪缨定中。飘絮定中,焚檀动宾。节奏单一同为2212结构。中二联虽属宽对,若能在结构上更贴合,意境会更凝练。七分句"热闹"一词稍显直白,与全诗的典雅语境略有脱节,八分句的共人鸣有正能量的一点点老干味道。"老干味"的核心是"表达直白、缺乏诗意张力""共人鸣"虽有正能量,但稍显直白,若能以更具象的意象(如"与风鸣""逐潮生")替代,诗意会更含蓄。
七律•三元古塔
文/秋03-博天海
巍峨古塔立雷州,岁月沧桑韵未休。
碧宇流云相映衬,青阶翠草自闲游。
三元灵境禅音绕,百代贤踪史迹留。
俯瞰尘寰多少事,烟波浩渺意悠悠。
雷雨拙评:格律无误。全诗押平水十一尤韵。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
前面已经用了巍峨,后面再用立,有点小重复,如果用瞰呢?韵未休何韵?炼字不够精准。怎么个未休的不甘法?没传达出来。"韵未休"的"韵"若能锚定其一(如"风铃韵未休""碑痕韵未休"),"未休"的延续性便有了具体载体,"不甘"或"悠长"的情感也更易传达。
中二联的节奏有着从2212到2221的变化不错。当赞!但碧青翠,准确点就青翠吧,三者虽各有侧重,但若想避免字面上的色彩堆叠,可用"苍阶"代"青阶","苍"含古意,与"古塔"更契合,让色调更显沉厚。映衬并列,闲游状中。贤踪指的是谁?不明确则让"史迹"的载体显得空泛。
俯瞰,原来早想到了但瞰字用在这了。"瞰"字若在首句,可提前立起古塔的气势;留在尾联,则暗合登塔俯瞰的实景,二者各有妙处,可依"先立势"还是"后收景"的侧重选择。
尾句化用崔灏的七律黄鹤楼,这个意也有指向不明,"意悠悠"的空泛源于未锚定具体情感,是对历史的感慨?对当下的释然?对古塔的敬畏?不说明白则"悠悠"的情感无所寄托而流于空泛之嫌。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