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二十六期创作班望舒组第13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5-6-10 20:55
标题: 古典词二十六期创作班望舒组第13讲作业帖
作业
一首《祝英台近》

要求:
题目1、因题设题吧,写一写梁祝的故事。要求;以第一人称化身为梁或祝。从梁祝故事中任选一段,自拟题目,或从以下推荐中选择亦可:《求学》、《送别》、《九妹》、《楼台会》、《化蝶》。
题目2、不熟悉梁祝的;就以:“宝钗分”为意写写我们曾经的爱而不得吧。因为生活毕竟不是只有三餐四季,还有诗和远方。
3、题目说明:题目是这样讲了,但是也完全可以附会的,就像苏轼的《赤壁怀古》根本就不是同一个赤壁那样,借用无妨。也就是说求学不一定必须是求的祝英台的学,送别的对象也不一定就是梁哥哥、祝妹妹。
4、作业下面写出谋篇思路,以及自己这篇作业中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
5、依程垓正格。韵部自选。
词谱:
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中仄、中平中仄。
坠红轻,浓绿润,深院又春晚。睡起厌厌,无语小妆懒。可堪三月风光,五更魂梦,又都被、杜鹃催攒。
仄中仄。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中平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中中、中平中仄。
怎消遣。人道愁与春归,春归愁未断。闲倚银屏,羞怕泪痕满。断肠沈水重熏,瑶琴闲理,奈依旧、夜寒人远。

作者: 菁莪    时间: 2025-6-11 10:40
本帖最后由 菁莪 于 2025-6-11 23:00 编辑


《祝英台近·情殇》  望舒19一阳光
晚秋时,烟柳瘦,寒雾锁重岫。倦倚栏杆,离恨满襟袖。  
遥忆携手花前,呢喃软语,怎禁得、如今孤守。  


念君久,争奈缘浅情疏,相思苦难究。梦绕兰舟,人去影空候。  
望断天际归鸿,几番凝伫,但唯有、心澜依旧。


来分析一下它的谋篇思路和优缺点:
谋篇思路分析:
  上片,  思路:起兴环境渲染(烘托)→ 人物状态(点题)→ 回忆(对比)→ 现实(核心困境)。


下片思路:思念根源(点明情殇)→ 梦境与现实(深化痛苦)→ 行动期盼(落空)→ 内心状态(永恒伤痛)

优点:
1.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遵循了“景起情结”、“今昔对比。
2.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开篇的晚秋意象精准地烘托了离愁别恨.
3.  情感真挚,深沉。.
4.  语言凝练,用词典雅: 符合词体语言特点。
5.  细节刻画生动
6.  结尾含蓄有力.
缺点:
1.  部分意象稍显熟稔 ?“”晚秋”、“烟柳”、“栏杆”
2.  *相思苦难究”句略直白。
3.  缘浅情疏的交代稍显突兀:
4.  炼字尚有提升空间。


作者: 凡若尘曦    时间: 2025-6-13 00:07
祝英台近化蝶
文/凡若尘曦

柳丝长,春梦短,芳冢泣残照。彩翼初张,香魂破青晓。记曾并辔桃溪,题红窗底,算为此、相思谁表。

影双绕。漫逐风絮轻盈,花深路何渺。细语低回,犹诉旧时好。莫教冷雨侵衣,霜华染鬓,且同醉、人间春老。

这首词的谋篇思路,布局与脉络。
全文以化蝶意象连接上下片。
上片,借用柳丝,春梦,残照,香魂等词语烘托离别愁绪。这里芳冢,指埋葬落花的地方。香魂,指花的香气。
下片,用蝶影双飞,与魂归相依。结句,且同醉,人间春老。寓意生死相随,力求表达凄美地爱情故事。

本人对这阕《祝英台近》的看法∶
优点,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下片脉络清晰,意境优美。
不足之处,个别词语有点拼凑,不太好理解,表达不太清楚。


作者: 柔柔    时间: 2025-6-13 10:18
本帖最后由 柔柔 于 2025-6-13 10:25 编辑

祝英台近•英台自白文/望舒32-柔柔

蝶穿花,香入室,又是东风顾。细语殷勤,劝我读书去。携仆女扮男装,相辞二老,背行囊、欢歌笑舞。
至学府。初见公子梁兄,红脸心生慕。十载寒窗,才把真身诉。奈何山水重重,情深无果,终化蝶、同居一墓。

谋篇思路:借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开篇,正是读书时,上片写求学,下片写与梁山伯相识到相爱

没一点满意的,纯属凑,本来只写求学的,到下片没词了,下片跨的太快,直接写死了ĈĈ

作者: 菁莪    时间: 2025-6-13 14:45
本帖最后由 菁莪 于 2025-6-13 14:47 编辑

祝英台近  梁祝

望舒-41祁梅
载三窗,家书叠,十八拟言列,入眼阑姗。唯有言相别,殷勤诉与谁听,枝枯花落。叹几许,梦休情歇。
叹呆物,晚知扇底红英。风催尽魂灭,病守回光,未见先离别,镜台里髻丝霜,从婚路祭,却是说,坟飞双蝶。

作者: 杨柳风    时间: 2025-6-14 11:33
祝英台近-送别
望舒16-杨柳风

长亭望,飞絮乱,凄草接阡陌。无计留春,眉黛尽愁色。三年共学庵堂,激扬文字,任凭那、墨香四溢。
恨别日,偏是春末时分,离歌碎肝膈。水送兰舟,背影渐渐仄。
万千珍重高呼,回声荡漾,却只剩、东风扑疾。

谋篇思路:
1、上阕:
起笔写景:以长亭,飞絮,凄草,等意象勾勒送别场景,借自然景物的衰败感,暗喻离别的怅惘。​接着回忆三年同窗生涯,用激扬文字,墨香四溢。描绘同窗时光的美好,与眼前的离别形成对比。
​2. 下阕:
聚焦离别瞬间,以细节深化伤感,​时间定格在恨别日,偏是春末时分,点明离别时节,离歌碎肝膈,直抒胸臆,碎字突出情感冲击。​动态画面则是水送兰舟,背影渐渐仄,以送,仄等词描绘舟行渐远的画面,视觉上的背影消失与听觉上万千珍重的回声荡漾形成呼应,最后以东风扑疾的景物收束,用狂风呼啸的动态反衬离后的空寂。
二、优缺点:
1、优点:
意象凝练,情感递进自然,层次感分明。
2、 不足:
部分表达稍显生硬,含蓄不足,稍显直白。
​同时情感挖掘有限。
​格律也有出格之处。
作者: 真诚思风@    时间: 2025-6-14 16:10
望舒07-真诚思风
一.祝英台近·梁祝
绾云鬟,藏绣帕,巧扮俊模样。驿路逢君,谈笑兴欢畅。同往越岭书堂,砚池共墨,数寒暑、诗笺盈浪 。
忽闻恙。家书催我归程,罗裙重梳状。一纸婚书,拆散两情旷。断台泣血难违,黄泉相约,化双蝶、翩跹云上。
二.谋篇思路
以梁祝故事为脉络,上阕从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写起,铺陈与梁山伯相遇、同窗共读的温馨场景;下阕急转直下,通过家书催归、婚书逼嫁推进情节,以楼台泣血强化悲剧冲突,最终以化蝶收尾,形成“乐景起、哀情收”的对比结构。
中意之处
1. 节奏紧凑:上阕慢叙情谊,下阕用“忽闻”“拆散”等词加速悲剧进程,情绪转折强烈。
2. 意象统一:“绣帕”“罗裙”暗示身份转变,“断台”“泣血”渲染悲怆,“双蝶”呼应浪漫传说,意象连贯。
3. 格律严谨:严格遵循词牌平仄与“漾”韵要求,韵脚沉郁,贴合悲剧基调。
不中意之处
1. 情节简略:同窗相处、楼台相会等关键情节一笔带过,人物情感铺垫不足。
2. 新意欠缺:化蝶等意象沿用传统,缺乏对故事的独特诠释。
3. 语言直白:部分表述如“一纸婚书,拆散两情旷”过于通俗,削弱了词的含蓄美感。
作者: 云天逸客    时间: 2025-6-14 21:19
《祝英台近·楼台会》
文/望舒20-云天逸客
柳烟深,帘影暮,相对旧游处。强笑劝离觞,忍看酒痕污。知君此际心焦,我怀凄楚,更休问、归期何许。
怎分付?玉钗暗里偷藏,盟言犹在诉。叵耐东君,偏把佳期误。断弦惊柱难调,灯花空坠,剩唯有、蝶魂飞度。

1.谋篇思路
上阕景起,交代地点,以及两人相会时的情感情况。
下阕问起,说出了伤感。
2.缺点是水平不行,希望继续努力。
作者: 衣香    时间: 2025-6-14 23:04
本帖最后由 衣香 于 2025-6-15 16:50 编辑

祝英台近  
望舒-衣香
玉轮明,夤夜寂,无语且清坐。忆昔相逢,香雪正千朵。惯将诗酒消磨,叶花相对。等闲处,已情根锁。
掩些个,其奈魔绪嚣张,思量何避躲?梦却芳菲,蝶又逐春堕。自是花落花开,由来难左。看窗外,月斜云过。


思路:一场迟来的缘分,让人手足无措,如无之何。
缺点:下片想振起,又走了省事的老路。词汇量不足,文字驾驭能力太差,不能完全表达所思所想。

作者: 独孤雪玉    时间: 2025-6-15 07:59
祝英台近•宝钗分
文/望舒08-独孤雪玉

忆当年,花艳艳,风过青青草。小径蜿蜒,情语共多少。怎奈好梦难留,锦书无寄,徒留我、相思昏晓。
独烦恼。眸底丝泪盈盈,相逢恨不早。醉后难消,醒时亦难了。逝去岁月悠然,痴心依旧,叹只叹、面衰人老 。

谋篇思路:
此首词开篇 先以“忆当年”开启自己的回忆,描绘当时美好画面,凸显往昔相处时的甜蜜;接着“怎奈”转折,点明好梦不再、音信难通的现实,抒发自己的相思之苦。下阕“独烦恼”直抒自己现在的心境,借泪、恨叹相逢已晚;“醉后”“醒时”强调愁绪难消;最后以岁月流逝、痴心仍在但人已衰老收束,尽显爱而不得的无奈与沧桑。
自己觉得满意的地方:
就是“醉后难消,醒时亦难了”是自己想忘忘不掉的真实写照。
不满意的地方:
​意象运用稍显常规,缺乏独特新颖感,较难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深刻印象;语言表达上,遣词造句较为平实,在炼字炼句上需要进一步雕琢,以提升词句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情感抒发虽真挚,但整体稍显直白,缺乏含蓄蕴藉之美,留给读者的回味空间不够丰富 。


作者: 雅荔    时间: 2025-6-15 15:47
祝英台近·十八里相送
望舒组.雅荔

雨初收,风乍定,三载共灯旅。墨染青衿,谁辨祝娇女?
并肩穿陌经桥,桃溪柳坞,偏不解、此中心绪。

缓移步。十八里路情绵,指双鸳栖处,庙宇祈求。嘱君早折取。
恨无双翼同飞,怎禁银汉,怕一霎、鹊桥遥渡。

谋篇思路:

以回溯三年同窗时光,点出梁祝共读的过往一路同行的画面,揭示祝英台内心对梁山伯不知自己女儿身且不解自己情意的无奈,为下阕情感的进一步抒发蓄势。
承接上阕,强调相送途中情感的绵长。祝借景喻情含蓄地向梁表达爱意与期望。以双飞的渴望和对银河相隔、鹊桥难渡的担忧,将祝英台对两人未来爱情能否圆满的忧虑表达出深深的无奈与惆怅。

满意之处:紧扣主题,清晰地表达梁祝故事在此情节中的情感脉络。情感层次表达,以借物抒情表达爱意,再到对未来爱情的担忧。
不满意之处:语言创新不足,场景描绘深度欠缺没有展开,没有感染力。,
作者: 幽草黄鹂    时间: 2025-6-15 20:27
幽草黄鹂

祝英台近  情殇
正春来,花争艳,小院笑声绕。儿女承欢,情暖任昏晓。那堪严父西行,怎教肠断,梦魂乱、忍看残照!
忆年少,耳畔教诲谆谆,循循开孔窍。稚子成才,总把门楣耀。盼孩立业成家,而今辞世,爱依旧、此缘难了!
作者: 老戈    时间: 2025-6-15 21:10
祝英台近. 送别
文/老戈
晓烟轻,晴日媚,湖上离舟见。岸上千丝,拂水牵云转。愁思漫锁千山,乱花别袂,挥手际、梦难随愿。
最留恋。三载共读黉门,墨沁方笺半。说地谈天,逗歌萦溪畔。驿亭折柳倾心,真诚如故,可信得、重逢非幻。

上片景寓情。下片回忆。
整体描绘了三载同窗之后依依惜别情。
不足之处,语言凝练度与典雅性欠佳。
作者: 婉箐    时间: 2025-6-15 21:30


祝英台近  
望舒28-婉箐
说相思,忆久别,今又梦梁麓。
斜日西风,又惹祝长哭。
忆起同学寒窗,金兰相结,转眼却,天人分属。

叹尘俗,堪因门庭囚牢,无情怨难束。
化蝶翩翩,齐飞靥如玉。
同游丛密高秋,千林翠绿,好相识,同春延续。 ​
作者: 冷冷月    时间: 2025-6-16 09:33
祝英台近   无奈情歌
文/望舒25-冷月
柳垂丝,花绽锦,艳杏摇红影。寄与东君,好做消魂景。何故蝶恼蜂怜,流莺飞去,独留他、风中痴等。
怎忍听!谁人泣不成声,归梦更无凭。恨我无情,欲醉又还醒。叠起长夜离离,竟辜负了,窗前月、这般安静。

思路:上景下情,以景衬情
作者: 法颜    时间: 2025-6-16 09:40
古典词二十六期创作班第十三讲作业:
望舒13-小草
祝英台近
草桥春,书窗晓,暗结同心纽。  
三载同衾,未觉罗裙皱。  
可怜楼外东风,灯前夜雨,都分付、断肠时候。  

冢初剖。忽见双翼凌空,霓裳带血绣。  
碎尽冰绡,始信情能透。  
纵教万劫沉沦,千山寒彻,也胜似、画栏厮守。  

谋篇思路:
上阙写求学同衾同心,用东风、夜雨隐喻封建礼教压迫。下阕写化蝶过程,用对比手法揭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抉择。
凑字呢,不满意
作者: 菁莪    时间: 2025-6-16 20:25

祝英台近,祝英台求学

望舒-菁莪


惠风和,思绪涌。堂下絮飞旅。不委芳尘,不随流水舞。
杭城求学三年,韶华寻梦,男扮女,请辞父母。
别娘去。青山绿水相逢,千里不觉苦。满眼新奇,黄莺唱高树。
待得他日归来,班昭当世,须眉扫,直通云路。

谋篇思路
我个人觉得求学,还是怀揣上进心里,求学之梦,所以还没涉及和梁山伯的感情,思想单纯,好写省事,就是请求父母出去学习,出门见风景,感发
作者: 晨阳    时间: 2025-6-17 05:59
古典词26期创作班第十三讲作业贴:
《祝英台近·求学》
望舒33-晨阳

倚凭栏,罗裙绣,暗恋学诗路。聪慧如英,心思爹娘诉。男装换上征途,怀中梦想,春风面、男儿风度。

巧相遇。书生本善真诚,同行无疑虑。三载同窗,并肩两无惧。纵使鸾镜催妆,双飞化羽,怎堪见、良缘难铸。

谋篇思路:
我本人认为,还要继续求学努力,因为我的学习时间太少,又加制学识功底浅薄,入学以来,每次的作业都是以拼凑的形式完成,谋篇思路不清,不知如何下笔才好?所以,肯求校方领导们!准予我留级,谢谢院长和各位老师们!!!
作者: 农夫    时间: 2025-6-17 08:05
本帖最后由 农夫 于 2025-6-17 08:18 编辑

祝英台近    十八相送
望舒03-农夫

柳丝柔,花径曲,执袂踏春路。欲诉衷肠,暗把玄机付。几回指蝶成双,比莺成对,怎解得、呆郎迟悟。
恨难驻。渐远村郭烟霞,长亭又相顾。纵有千言,哽在喉间住。料应此后相思,凭栏望断,也唯有、梦魂频赴。


不满意之处:本来就是个菜鸟,限题更不会,不知道咋写,不会评价,部分词句在表达上稍显直白,如 “呆郎迟悟” 等表述,未能完全展现古典诗词的含蓄韵味;下半部分对离别后情感的刻画稍显简略,在情感层次的递进上不够丰富,没有将相思之苦更细腻地铺陈开来。



作者: 古典小妖    时间: 2025-6-17 11:59
本帖最后由 古典小妖 于 2025-6-17 22:54 编辑

古典词26期创作班第十三讲作业贴:
望舒15-小妖

   祝英台近·离别

锦书长,云墨浅,一艒千山远。乍冷江南,可觉春来晚?单衣薄锦芸香,独斟酒尽,无人管、更无人暖。
最缱绻。心鸢绳索空中,意迟如丝乱。不敢回头,怕将君名唤。抚琴听雨廊前,紧垂双目,掩面泣、泪痕已满。



优点:的确是哭着写的。
缺点:表述直白。






作者: 小开心    时间: 2025-6-17 22:01
本帖最后由 小开心 于 2025-6-17 22:02 编辑

《祝英台近·楼台会》
望舒10-小开心
柳丝柔,云影瘦,楼阁暮烟厚。执手凝眸,千语哽喉口。忆来同砚情长,并肩诗韵,怎堪这、分离时候。
意难守。那日别后愁多,相思梦魂走。今日重逢,泪湿锦衫袖。恨教俗礼相拘,家严难忤,叹缘分、恁多空有。
——

谋篇思路
开篇环境渲染:
以“柳丝柔,云影瘦,楼阁暮烟厚”描绘出楼台会时周围的环境,柳丝轻柔、云影消瘦、暮烟厚重,营造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氛围,为下文两人的重逢和情感抒发做铺垫。
人物动作与神态:
“执手凝眸,千语哽喉口”生动地刻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重逢时的动作和神态,两人执手相对,千言万语却哽在喉头,无法诉说,将他们内心的激动、痛苦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忆往昔:
“忆来同砚情长,并肩诗韵”回忆起两人同窗求学时的美好时光,情谊深厚,一起吟诗作对,这些回忆更加彰显出如今分离的痛苦。
相思之苦:
“那日别后愁多,相思梦魂走”描述了分别后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相思之苦,愁绪满怀,连梦中都在追寻对方。
重逢场景:
“今日重逢,泪湿锦衫袖”再次回到楼台会的场景,两人重逢,泪湿衣衫,将重逢的激动和伤感推向高潮。
结尾感慨:
“恨教俗礼相拘,家严难忤,叹缘分、恁多空有”表达出对封建礼教和父亲权威的无奈与怨恨,感叹两人的缘分最终只能付诸东流,空有情缘却不能在一起,充满了悲剧色彩。


满意与不满意之处
满意之处:
情感真挚:能够较好地代入祝英台的角色,将她在楼台会时与梁山伯重逢的激动、痛苦、无奈等复杂情感表达出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爱情和无奈的命运。
环境描写:开篇的环境描写为整首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情境中。
语言流畅:整体语言较为流畅自然,用词符合《祝英台近》的格律要求。
不满意之处:
创新不足:在情节和表达上相对比较传统,没有太多独特的创新之处,与一些经典作品相比,在深度和新颖度上有很多欠缺。
细节刻画:在人物细节刻画上还不够细腻,比如梁山伯在楼台会时的反应和神态可以进一步描写,使两人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结尾力度:结尾的感慨虽然表达了主题,但感觉在力度上还可以再加强一些,以更好地收束全词,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作者: 月影清心!!    时间: 2025-6-20 23:48
农夫 发表于 2025-6-17 08:05
祝英台近    十八相送
望舒03-农夫

上片四言对偶句漂亮
作者: 西红柿炒蛋    时间: 昨天 16:52
第十三讲作业
祝英台近
西红柿🍅
贺生辰,达心意,有日不曾晚。适值贤师、怎敢情慵懒。一怀花木香风,水云明月,亦都是、平常积攒。
以何遣。两处一样时光,遥望无隔断。纸上清词,欲语言还满。雾里醉里声名,难如桃李,更年年、相逢不远。
作者: 菁莪    时间: 2 小时前
《祝英台近·楼台会》
望舒组05 一小小
暮云生,风渐紧,亭外雨初歇。
执手无言,青袖泪痕叠。
三春同桌情长,一朝离散,怎禁得、寸心崩裂。

恨难绝。
谁教门第相妨,鸳鸯遭棒杀。
泪眼婆娑,君去音尘绝。
怕听孤馆寒蛩,残灯摇影,空记取、鬓磨嘻说。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