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三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5-4-26 21:54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三讲作业帖
作业前先根据评阅老师的补评,印证补全上周的互评。
作业:
1.分析词牌《满江红》,(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正格:满江红 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横短艇,尽将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中、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中仄,平中仄(韵)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中中中中,中中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5-4-27 00:00
雪烟08-渡

一、《满江红》词牌分析

(一)结构特点

1. 句式与平仄: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押四仄韵,后段十句押五仄韵。以柳永词为例,前段“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为四字句起,接七字豆句(“长川静”领“征帆夜落”),句式奇偶交替,平仄错落。

2. 用韵规律:全词通押仄韵,且后段比前段多一韵,韵脚密集处情感更显激越(如后段“波似染,山如削”“鹭飞鱼跃”等句)。

3. 对仗与领字:常使用对仗(如“波似染,山如削”),且多由领字(“对”“渐”“叹”等)引领长句,增强节奏起伏(如“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中“遣”字领起)。

(二)情感基调

题材广泛:可抒情(如漂泊之愁)、言志(如归隐之愿)、咏史(如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但多含沉郁、豪放之气。

情感层次:前段多铺陈景物(如“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后段转入议论或抒情(如“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情景交融,层层递进。

(三)代表作对比

柳永词:偏婉约,以羁旅愁思为主,语言细腻(如“几许渔人横短艇,尽将灯火归村落”)。

岳飞词:豪放悲壮,直抒报国之志(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领字与对仗强化气势。

二、试填《满江红》


满江红:秋怀/渡

寒雁横空,西风紧、层林尽染。凭栏处、残阳沉雾,乱红飘槛。十里江声吞暮霭,一痕帆影分云堑。叹年来、孤枕梦难温,霜侵簟。

江湖远,心未敛,书剑老,情何憾?对黄花搔首,醉歌谁酽?漫道浮生多聚散,且倾浊酒酬肝胆。待明朝、振袂踏秋山,烟霞揽。



作者: 摸鱼儿    时间: 2025-4-27 16:14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4-27 16:15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12-摸鱼儿
一、分析词牌《满江红》
1.词牌起源:唐代已有《上江虹》曲名,后演变为《满江红》。北宋柳永首创此调(《满江红·暮雨初收》),南宋岳飞之作使其声名大振,又称《念良游》《伤春曲》等。
2. 格律特点:双调九十三字,上阕八句四仄韵(亦有五韵变体),下阕十句五仄韵。上下阕中两组七言句宜用工对,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例押入声韵,形成急促激烈的声效。亦有改用平韵者(如姜夔“仙姥来时”),但气势稍逊。
3.情感表达:因入声韵短促有力,多抒写壮怀激烈、悲慨苍凉 之情,适合豪放风格。上阕多写景或叙事蓄势,下阕抒情或议论升华。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暮春感怀
雪烟12-摸鱼儿
    满院东风,吹几度、残红零落。抬望眼、絮云低岫,燕飞檐阁。杜宇声中春欲尽,荼蘼架下愁难却。叹流光、弹指去无痕,空萧索。
    青云志,随年弱。潘鬓雪,先期约。对斜阳老树,此情难托。欲借新词言块垒,好将浊酒平焦灼。待明朝、重整旧襟怀,寻丘壑。

作者: 御风    时间: 2025-4-27 16:32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26-御风
1. 《满江红》词牌分析
从柳永的作品及正格来看,“中” 表示可平可仄 ,整体平仄格式较为严谨,尤其在韵脚处平仄固定。如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首句为仄起平收,第二句为三字逗加四字句,平仄交替。
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押仄声韵,韵脚位置明确,如 “落”“索”“落”“泊” 为前段韵脚,“漠”“削”“跃”“约”“乐” 为后段韵脚,使全词韵律感强。
句式结构: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交错使用。
对仗特点:部分句子存在对仗关系,如 “蓼烟疏淡,苇风萧索”“波似染,山如”,使词句更加工整,富有文采。
2. 填词《满江红・忆旧游》

逝水东流,曾游处、烟霞如昨。犹记取、竹摇清影,月移朱阁。小径幽花迷旧履,长亭细柳牵离索。怅经年、别后少音书,空萧索。
春将老,情难托。思欲寄,愁无着。叹天涯羁旅,岁华飘邈。半世浮沉皆幻梦,一生聚散成漂泊。待归来、重访故园时,寻盟约。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5-4-27 18:58
本帖最后由 风起的地方 于 2025-4-27 19:08 编辑

词研四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05-明世之瞳
1分析词牌《满江红》,(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2根据自己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是一个著名的词牌名,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变体格式。以下是对《满江红》词牌的分析:

历史背景和起源:
《满江红》词牌名有多种别名,如“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和“怅怅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仄韵以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结构特点:
《满江红》词牌有多种变体,常见的变体包括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平韵以姜夔体为代表,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这些变体在韵律和结构上有所不同,但都保持了《满江红》的基本框架和风格。

代表作品:
《满江红》词牌下有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表达了岳飞对国家被侵占的悲愤和对收复失地的决心,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感‌。其他著名的作品还包括辛弃疾的《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满江红》长调特点填法:
一般例用入声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按正体上片第二拍344,三字带两个四字句可对偶可流水,第三拍两个七言句可对偶。下片第二拍领字带两个四字句可对偶,第三拍两个七言句亦可对偶。

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满江红》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满江红•游吟(柳永格)

文/雪烟05-明世之瞳

万里江山,登临处、千秋祖国。逢盛世、五湖蕃服,九州膏泽。帝气西沉辞旧制,龙辉东汇归新革。漫赢得、今岁踏青游,春如画。

京华谒,吟紫陌。随好景,消闲客。数长城笼月,黄山披日。青史传承豪杰梦,华章续谱英雄迹。兴尽归、一阕载歌行,凝清笔。


作者: 张青秀    时间: 2025-4-29 08:07
本帖最后由 慕容瑞西 于 2025-4-29 08:28 编辑

雪烟组词研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1、《满江红》词牌分析   
1.分析过程:  
- 句式结构:观察柳永的《满江红》,全词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后段十句。从句子字数看,长短错落,富有变化。如前段“暮雨初收”为四字句,“长川静、征帆夜落”为六字句,这种长短句结合,使节奏灵活多变。   - 押韵规律: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韵脚字如“落”“索”“泊”“漠”“削”等,均押仄声韵,营造出一种深沉、凝重的氛围,与词中表达的羁旅漂泊等情感相契合。  
- 平仄规律:参照给出的格律“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可知在具体创作时,每个位置对平仄有一定要求,但又有一定灵活性(以“中”表示可平可仄)。这种平仄安排使得声调富有起伏,增强了音乐美。  
2.分析结果:   
- 整体特点:《满江红》词牌格律严谨,句式长短相间,韵脚押仄声韵,适合表达沉郁、激昂、感慨等较为复杂深厚的情感。   
- 应用场景:常用于抒发家国情怀、身世之感、羁旅愁思等主题的创作。   



2、试填《满江红》
满江红
雪烟16-张青秀   
霜染层林,西风劲、寒云欲落。登高望、大河东去,浪涛萧索。岁月如流催壮志,征程似铁磨英魄。念往昔、少小志天涯,心漂泊。
鸿鹄志,犹未却。荆棘路,焉能弱。任霜刀雪剑,意坚如锷。世事纷纭终有定,雄心浩渺何曾缚。待明朝、奋笔写华章,豪情跃。
作者: @十七    时间: 2025-4-29 19:29
古典词研四第13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分析词牌《满江红》
一、词牌分析
1.简介: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今以柳词为正体,其余各以类列。《乐章集》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平韵词,只有姜词一体,宋元人俱如此填。
2.词谱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正体,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3.词牌要点:
①格式:正格,共18句,上片8句4仄韵,下片10句5仄韵。
正格:
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中、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中仄,平中仄(韵)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中中中中,中中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②双调,换头。
③句式:47747783,3333547783。
④领字和逗句:有逗句
⑤声情: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一般例用入声韵。
⑥技巧:词中可平可仄之字较多,应遵循马蹄韵。
⑦对偶:此调前后段各两个七字句,可以不对偶,但以对偶为佳。后段过变四个三字句要求对偶。
2.填词
满江红   赏秋枫感怀
一任严霜,谁与比,高枫红叶。寒气凛,益坚节操,独留神骨。尽染秋容丰韵远,漫舒霞彩襟怀豁。绚如花、酣笑对西风,凌天发。
妍华谢,苍颜悦。休悲怨,欢相别。恰闲吟岁晚,俯览时物。踏遍青山人未老,虽云白首情无竭。日复来、袖手眺斜阳,望明月。

作者: 雪泥鸿影    时间: 2025-4-30 07:29
本帖最后由 雪泥鸿影 于 2025-4-30 08:58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第十三讲作业
1、分析词牌《满江红》
《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宜用入声韵
上下片七字句宜用对偶,过片四个三字句形成鼎足对,声情激越,宜书胸中豪气或者悲壮之情
《满江红、时事感怀》
暴敛横征,霸权正、全球收割。叹寰宇、愁红惨绿,风欺云谲。几日沉浮悲股市,一时效应迷蝴蝶。挽狂澜、看剑指西洋,惊鱼鳖。
关税战,何曾歇。封锁链,终将灭。待鹏翼重张,峻岭飞越。科技领先人仰止,稻粱富足民欢悦。更来日、画笔点江山,天澄澈。
作者: 山水一壶    时间: 2025-5-1 05:28
一,词牌满江红的特点
1. 起源与发展
  起源说法多样:一般认为始自唐代,唐人称《上江虹》,为教坊曲名,后改为今名。也有说法认为调名源于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呈红色;或取自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
发展历程:此调为北宋新声,柳永词为创调之作。柳永有四首《满江红》,两首表达市民妇女情感,另两首为羁旅行役之词。此后填词者渐多,至南宋至清代都可付诸歌喉。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有几支《满江红》曲。1920 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发现另一古曲,所配之词是元代萨都剌的,声情悲壮雄浑。1925 年由杨荫浏将岳飞词配此古曲,词曲契合,艺术效果极佳,自此广为传唱。
2. 格律特点
字数与句数: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双调九十三字,上阕八句,下阕十句。
押韵:一般用仄韵,且多用入声韵。仄韵的使用使得词调声情激越豪壮,但与音乐配合时往往失调,需要使用“融字法”来改变原字声调以使音律和谐。后来宋代姜夔将《满江红》改制出平韵一格,如《满江红·仙姥来时》。
对仗与句式:上下阕两个相连的七字句例用对偶;下阕开头四句例用对仗,或两两对,或隔句对;上阕的第二、三个七言句用上三、下四句式;上下阕结尾三句例用“三、五、三”句式。
3. 情感表达特点
慷慨激昂:《满江红》节奏短促激烈,多用入声为韵,更适合抒发悲壮、激越的情绪,表现豪迈、慷慨的内容。许多著名词人用此词牌创作的作品都充满了激昂的情感,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张煌言的《满江红·步岳忠武王韵》“屈指兴亡,恨南北,皇图销歇!更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也萦绕着一股气壮山河的浩然壮烈之气。
  婉转细腻:虽然《满江红》多以豪放风格著称,但也可以写得很宛转。如北宋词人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情感表达较为细腻。
4. 音乐特点
  旋律配合:从旋律上看,早期《满江红》用仄韵时往往与音乐配合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融字法”来调整音律。姜夔改制出平韵一格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与音乐的契合度。不同的《满江红》词作在旋律上也会因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音乐素养而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旋律激昂,有的则较为舒缓。
5. 代表作品风格多样性
豪放派风格:以岳飞、辛弃疾等词人的作品为代表。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和《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都充满了爱国激情和壮志豪情;辛弃疾的《满江红·敲碎离愁》等词也展现出豪迈的气概。
婉约派风格:如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以及周邦彦的《满江红》,前者描写细腻的情感,后者写得摇曳多姿,红情绿意,无限温柔。
  其他风格: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则体现出柔情万千的绵绵幽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试写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    春暮
雪烟03-山水一壶
卷地香尘,浑不是、玉骢金埒。但满目、杨花糁径,榆钱铺雪。春色暗随流水去,新愁更把前番叠。
问东君、底事苦匆匆,芳华竭。

人散后,空孤月。帘卷处,山重叠。怅年时踪迹,燕昏莺歇。柳絮欲迷金谷路,梨云犹忆西园蝶。
漫凭栏、独立对斜阳,风声切。

作者: 轩辕剑谱    时间: 2025-5-1 20:41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5-1 20:49 编辑

满江红,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北宋新声,柳永词为创调之作,属仙吕调,即夷则宫,其基音较高,故有激越之感,此调在南宋至清代都可付诸歌喉。

满江红·海棠
文/轩辕剑谱

粉雾红云,是谁把、青缇乱缀。莳仙种、移根阆苑,灌濡霑霈。独得玉奴真稔色,长成西氏无琱缋。借春力、几欲压枝低,垂清绮。
冰鲛剪,裁炎卉。珠蠙湛,凝烟蕊。熠犀光露华,浥香如芷。汋约层层霞焰绛,凌空翦翦乔柯翠。风光好、一曲解南唐,琵琶醉。

作者: 小卒    时间: 2025-5-2 11:13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小卒
一、分析词牌《满江红》
1.词牌起源:唐代已有《上江虹》曲名,后演变为《满江红》。北宋柳永首创此调(《满江红·暮雨初收》),南宋岳飞之作使其声名大振,又称《念良游》《伤春曲》等。
2. 格律特点:双调九十三字,上阕八句四仄韵(亦有五韵变体),下阕十句五仄韵。上下阕中两组七言句宜用工对,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例押入声韵,形成急促激烈的声效。亦有改用平韵者(如姜夔“仙姥来时”),但气势稍逊。
3.情感表达:因入声韵短促有力,多抒写壮怀激烈、悲慨苍凉 之情,适合豪放风格。上阕多写景或叙事蓄势,下阕抒情或议论升华。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五一游宁波古外滩

霁色澄空,恰又是、芳辰佳节。甬江畔、落潮石露,外滩人密。千米餐棚遮望眼,一江波影摇新客。向远渡、寻取旧时踪,诗情集。

春将暮,心未惑;斜阳晚,潮风习。任烟霞染袖,醉吟诗墨。暂把尘劳抛脑后,且将逸兴融芳隙。待明朝、回首此游时,星霜植。

作者: 轻风呢喃    时间: 2025-5-2 11:39
本帖最后由 轻风呢喃 于 2025-5-9 02:02 编辑

词研四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一、分析词牌《满江红》,(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词牌名来源说法有三: 咏水草、咏江景、咏曲名。
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的较多,以柳词为正体,平韵词只有姜词一体,宋人俱填此词。
以柳词正体为例:
1、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句式47747783,3333547783。
2、上片23句为前三后四逗顿肩头句,上片7句、下片9句为前三后五逗顿肩头句。
3、属于换头曲,下片5句有领字。
4、上片第3句肩头句后四与第4句例行对偶。下片四个三字句例行对偶,可12对偶、34不对偶,可12不对偶、34对偶,也有四句全对偶,要求至少两个对偶。前后片各相连的两个七字句(即上片56句,下片78句)可以不对偶,但以对偶为佳。
5、仙侣调,因句式特点,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感,亦可表达悲壮雄浑、激越之情感。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钱塘观潮
八月钱塘,潮声涌、人间胜赏。临高处、未逢潮影,先闻雷响。战鼓频催白练近,怒涛翻卷迎风涨。向眼前、似万马奔腾,雄姿壮。
惊拍岸,高万丈。乾坤动,神魂荡。看琼峰堆雪,顿消迷惘。胸次应从江海阔,心期直共云涛放。且由他、起落自天时,休惆怅。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5-5-2 12:18
雪烟风起的地方
一、分析词牌《满江红》。
    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2.一般例用入声韵。《乐章集》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此调为换头曲。
    3.基本句式为奇句,三字句与七字句的配合,造成奔放与急促的声情;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形成拗怒的声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句的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因而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
    4.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 后段十句,上阕四仄韵,下阕五仄韵。
    5.上阕第二、三、七句为三字领;下阕第九句为三字领。
    6.注意上下阕两个七字句宜用对偶。

二、试填一阙《满江红》。
满江红 暮春有思
风起的地方

飞絮无边,偏织就、春心如昨。纵看得、红销桃杏,燕归林阁。野鸭初肥池不静,棠梨未老花犹著。惜年光、寄语远行人,休漂泊。

章台柳,中心络。迎复送,忧还乐。想浮尘似我,争如黄雀。去国萍飘缘底事,伤时梗泛嗟难托。且归去、同枕故山青,春秋约。
作者: 梅欣    时间: 2025-5-2 13:08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一、分析词牌《满江红》
1.词牌起源:唐代已有《上江虹》曲名,后演变为《满江红》。北宋柳永首创此调(《满江红·暮雨初收》),南宋岳飞之作使其声名大振,又称《念良游》《伤春曲》等。
2. 格律特点:双调九十三字,上阕八句四仄韵(亦有五韵变体),下阕十句五仄韵。上下阕中两组七言句宜用工对,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例押入声韵,形成急促激烈的声效。亦有改用平韵者(如姜夔“仙姥来时”),但气势稍逊。
3.情感表达:因入声韵短促有力,多抒写壮怀激烈、悲慨苍凉 之情,适合豪放风格。上阕多写景或叙事蓄势,下阕抒情或议论升华。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抗战八十年有怀
雪烟01-梅欣
烽火卢沟,惊华夏、山河倾坠。倭奴犯、烧焚淫掠,恶盈天地。八载腥风家国破,万千义士头颅碎。举利刃、赴死战凶狂,风云涕。

家国恨,犹未弭。民族志,应长记。看金瓯重整,五星扬旆。昔日捐躯驱敌寇,今朝逐梦书新史。展宏图、浩气炳千秋,光辉萃 。
作者: 慕容瑞西    时间: 2025-5-2 13:11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慕容瑞西
一、分析词牌《满江红》
1.词牌起源:唐代已有《上江虹》曲名,后演变为《满江红》。北宋柳永首创此调(《满江红·暮雨初收》),南宋岳飞之作使其声名大振,又称《念良游》《伤春曲》等。
2. 格律特点:双调九十三字,上阕八句四仄韵(亦有五韵变体),下阕十句五仄韵。上下阕中两组七言句宜用工对,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例押入声韵,形成急促激烈的声效。亦有改用平韵者(如姜夔“仙姥来时”),但气势稍逊。
3.情感表达:因入声韵短促有力,多抒写壮怀激烈、悲慨苍凉 之情,适合豪放风格。上阕多写景或叙事蓄势,下阕抒情或议论升华。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秋意抒怀
浥尘-慕容瑞西
翠减荷塘,旷望眼、岸长柳老。高枝上、凉蝉声歇,当初何噪。且看晴空鸿雁远,那知平野鸥鹇杳。更难堪、落叶任飘零,西风扫。
凉意起,多病恼。游子梦,同谁表。憾事上眉头,把人心搅。孤客难回乡里屋,斜阳略过庭边草。几番恨、纵酒伴天明,维扬调。
作者: 楚云    时间: 2025-5-2 15:43
本帖最后由 楚云 于 2025-5-2 17:15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楚云

一、词牌分析
1:词牌特点
词谱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正体,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3.词牌要点:
1:格式:正格,共18句,上片8句4仄韵,下片10句5仄韵。
2:双调,换头。
3:领字和逗句:有逗句
4:声情: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一般例用入声韵。
5:技巧:词中可平可仄之字较多,应遵循马蹄韵。
⑦对偶:此调前后段各两个七字句,可以不对偶,但以对偶为佳。后段过变四个三字句要求对偶。

二:填词
   满江红     思
楚云
临案长嗟,向谁借,玲珑一笔。望窗外,棠花戏蝶,清风扶碧。淡墨难书心底事,银笺空忆天涯客。暮云沉、柳絮倚斜阳,阴阴积。

菱花黯,青鬓白。尘满面,琴弦寂。叹世寰多舛,情丝生隙。梦里折梅明月掬,枕边盈泪灯花湿。更那堪、檐下响淙淙,如人泣。
作者: 痴心不改    时间: 2025-5-2 16:02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5-2 16:08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组18痴心不改
一,词牌分析
词谱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词牌正格,共18句,上片8句4仄韵,下片10句5仄韵。双调,换头。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一般例用入声韵。词中可平可仄之字较多,此调前后段各两个七字句,可以不对偶,但以对偶为佳。后段过变四个三字句要求对偶。

二,填词作业
满江红  合江楼望怀
雪烟组18痴心不改  
浩荡双流,奔涌处、浊清相接。抬望眼、帆收远浦,浪铺千雪。万里霞飞云作绮,一堤柳拂春犹悦。更繁花、竞艳扮城乡,情难遏。  
朱楼峙,沧桑阅;鸥鹭起,烟波阔。叹光阴代谢,几多英物?故地重游惊岁改,新图乍展催人发。待明朝、约夏韵登临,酬明月。
作者: 凝思    时间: 2025-5-2 16:49
古典词研四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组~凝思
一、分析词牌《满江红》。
    1.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2.一般例用入声韵。《乐章集》注仙吕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此调为换头曲。
    3.基本句式为奇句,三字句与七字句的配合,造成奔放与急促的声情;又由于有三个平声句脚与仄声句脚相配,形成拗怒的声情;四字句、八字句及对偶句的穿插又使此调和婉而多变化。因而此调之表情既丰富又具特色,可表达清新绵邈之情,亦可表达悲壮激越之情。
    4.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 后段十句,上阕四仄韵,下阕五仄韵。
    5.上阕第二、三、七句为三字领;下阕第九句为三字领。
    6.注意上下阕两个七字句宜用对偶。

二、试填一阙《满江红》。
满江红·暮春送别
雨润残春,垂杨外、离人欲别。看陌上、落花飘絮,乱愁千叠。杜宇啼声催泪下,东风无力留行辙。正销魂、执手话情长,肝肠裂。前尘忆,心头结。欢娱梦,今成缺。叹时光难挽,聚期难设。望断天涯云影远,忍听烟柳莺声咽。何日归、同赏好春光,重欢悦。
作者: 李纳兰    时间: 2025-5-2 16:51
词研四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22-李纳兰

1分析词牌《满江红》,(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满江红》‌是一个著名的词牌名,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变体格式。以下是对《满江红》词牌的分析:

历史背景和起源:
《满江红》词牌名有多种别名,如“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和“怅怅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仄韵以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结构特点:
《满江红》词牌有多种变体,常见的变体包括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平韵以姜夔体为代表,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这些变体在韵律和结构上有所不同,但都保持了《满江红》的基本框架和风格。

代表作品:
《满江红》词牌下有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表达了岳飞对国家被侵占的悲愤和对收复失地的决心,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感‌。其他著名的作品还包括辛弃疾的《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满江红》长调特点填法:
一般例用入声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按正体上片第二拍344,三字带两个四字句可对偶可流水,第三拍两个七言句可对偶。下片第二拍领字带两个四字句可对偶,第三拍两个七言句亦可对偶。

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满江红》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2根据自己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数月寻春
雪烟22-李纳兰
数月寻春,终落定、海塘湖畔。借东风、追波逐浪,绿浓云浅。掬水清凉惊白鸟,又将倒影全消散。早知晓、片刻足欢娱,无忧怨。
归程矣,花漫漫。芳草细,浮萍短。摘一片新叶,屈指揉卷。屡次筹谋多琐事,谁料山近香林远。正如此、景色也由人,随心愿。
作者: 舞倾城    时间: 2025-5-2 17:05
本帖最后由 舞倾城 于 2025-5-2 17:09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02-倾城第十三讲作业
一、分析词牌《满江红》
审《满江红》词牌
据《本草纲目》所载:【满江红】原为一种水草,春季绿色,秋后叶色变红,形成大片水面被染红的景观,十分壮观,故名满江红。
①格式:双调九十三字,上片47字,下片46字,《乐章集》注“仙吕调”,高栻词注“南吕调”。以柳永体为正格。
②句数:上片8句,下片10句
③句式:47747783,3333547783.其中上片第二和第三句为上三下四的肩头句,第七句为上三下五的肩头句。下片第九句为上三下五的肩头句。
④押韵:押仄韵,一韵到底,最好是选入声韵。韵位分别在上片的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下片的第二第四第六第八第十句。
⑤领字:下片第五句为一字领上一下四句式。
⑥对偶:上片三四句可除第三句前三字后四字对偶。上下两相邻七字对偶,过片四个三字句可扇面对,下片第五第六句可除第五句前一字后两个四字对偶,当然也不需要这么多对偶,可择对偶或流水。
⑦换头:不一样,注意句式的变化。
⑧声情:早期婉约,后经岳飞演变成声调激越、节奏明快。不宜婉约。
⑨题材:家国情怀与壮志豪情,历史兴衰与人生感慨,恢弘叙事与激烈冲突等。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穿越三国当将军
雪烟倾城
暇日摊书,读三国、红妆穿越。着战袍、舟头横槊,气吞明月。月下英姿巡赤壁,豪情敢向周郎列。笑东风、谁借箭如蝗,真奇杰。
连环计,焚天阙。纵强虏,灰飞灭。看江山易主,又翻新页。鼎足形成今拱手,惊涛卷雪嘶声彻。酹滔滔、功退画娥眉,由人说。



作者: 慕容瑞西    时间: 2025-5-2 19:43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29-楚三叔
1.分析词牌《满江红》,(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分析: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厉声教《满江红·浩浩长江》、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然文无定式,不拘一格。此词大多以豪放为主,不妨试填婉约一阙,自得一味。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春思
雪烟29-楚三叔
雨过闲庭,苔痕浅、梨云碎落。风乍起、惊飞家雀,吹开帘幕。半枕残香消永昼,一奁鬈发簪双萼。算归期、又恐海棠红,心无着。

鱼笺短、凭寄托,青鬓改、因离索。向菱花空照,憔悴轮廓。蝴蝶穿花人独立,黄莺啼柳眉深错。对斜阳、抱得满怀襟,销凉薄。
作者: 那年今日    时间: 7 天前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28-那年今日
1. 《满江红》词牌分析
从柳永的作品及正格来看,“中” 表示可平可仄 ,整体平仄格式较为严谨,尤其在韵脚处平仄固定。如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首句为仄起平收,第二句为三字逗加四字句,平仄交替。
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押仄声韵,韵脚位置明确,如 “落”“索”“落”“泊” 为前段韵脚,“漠”“削”“跃”“约”“乐” 为后段韵脚,使全词韵律感强。
句式结构: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交错使用。
对仗特点:部分句子存在对仗关系,如 “蓼烟疏淡,苇风萧索”“波似染,山如”,使词句更加工整,富有文采。
2. 填词《满江红・游荷》
满江红·游荷
文/那年今日
翠盖红妆,清风里、娇姿绰约。香漫溢、粉腮含笑。蜻蜓轻戏莲叶下,游鱼欢跃池塘乐。望远方、碧水映蓝天,云飘缈。
晨露润,晶莹耀。斜日照,余晖妙。任时光流转,此情难了。尘世浮华皆过眼,心田净土常安好。待他年、回首忆今朝,诗怀抱。
作者: 碧波涟漪情。    时间: 昨天 05:20
词研四第十三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1、分析词牌《满江红》,(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满江红》‌是一个著名的词牌名,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变体格式。以下是对《满江红》词牌的分析:

历史背景和起源:
《满江红》词牌名有多种别名,如“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和“怅怅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仄韵以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结构特点:
《满江红》词牌有多种变体,常见的变体包括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平韵以姜夔体为代表,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等‌。这些变体在韵律和结构上有所不同,但都保持了《满江红》的基本框架和风格。

艺术特色
情感表达
适合抒发壮志豪情与激昂情感,如岳飞的爱国词、辛弃疾的离愁词均体现豪迈风格。
结构严谨与灵活变体结合,既保留传统规范,又适应不同创作需求。

代表作品:
《满江红》词牌下有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表达了岳飞对国家被侵占的悲愤和对收复失地的决心,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感‌。其他著名的作品还包括辛弃疾的《满江红•敲碎离愁》等‌。

《满江红》长调特点填法:
一般例用入声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按正体上片第二拍344,三字带两个四字句可对偶可流水,第三拍两个七言句可对偶。下片第二拍领字带两个四字句可对偶,第三拍两个七言句亦可对偶。

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满江红》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不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2根据自己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满江红》。
满江红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万紫千红,恰好是、仲春时候。观大理、如烟花海,枝枝同秀。彩蝶翩翩翻玉蕊,和风阵阵香衣袖。忆往昔、园内杏桃开,柔荑扣。

莺浅唱,黄昏后。行堤岸,吟青柳。许今生相伴,不离身右。且赏人间瑰丽景,共尝世上清欢酒。谁料想、一别再无期、空辜负。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