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七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5-3-15 21:23
标题: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组第七讲作业帖
作业前先根据评阅老师的补评,印证补全上周的互评。
作业: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题一:春景、春情
题二:郊游、踏青
题三:樱花
题四: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拟题意即可)
四题择其一填之,如有不合其一者视为旧作,评阅老师可拒评。
正格:洞仙歌(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中平中仄,中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作者:
云渡
时间:
2025-3-15 22:30
词研四第七讲作业
雪烟~08~渡
分析词牌《洞仙歌》
1. 分析过程
字数与句数:明确《洞仙歌》为双调,全词八十三字。前段七句,后段十一句 。
平仄与押韵:通过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作为范例进行分析。平仄上,遵循“中平中仄,中中平平仄韵”等规则 ,其中“中”表示可平可仄。押韵方面,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例如“汗”“满”“乱”为前段韵脚,“汉”“转”“换”为后段韵脚。
句式特点: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多种句式交错。如“冰肌玉骨”为四字句,“水殿风来暗香满”为七字句,句式长短结合,富有变化,使得节奏错落有致。
2. 分析结果
总体特点:《洞仙歌》格律规整又不失灵活,平仄相间,韵律和谐。长短句结合的句式使其既有整齐的美感,又有灵动的变化,适合表达细腻且丰富的情感。
适合题材:由于其节奏舒缓、韵律优美,适合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如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对时光流逝、人生感慨等情感的表达。
试填《洞仙歌》(以“春景、春情”为例)
洞仙歌:春景春情/渡
桃腮杏靥,正东风轻暖。翠柳摇丝燕声软。小园开、几树芳蕊争妍,蜂蝶舞、嬉闹春光无限。
倚栏寻旧忆,思绪悠悠,恰似春云漫空卷。念昔日欢游,笑语盈怀,都付与、流光渐远。望天际、青山映斜阳,叹又是、相思梦中难断 。
作者:
张青秀
时间:
2025-3-16 09:41
本帖最后由 慕容瑞西 于 2025-3-16 21:57 编辑
词研四第七讲作业:
雪烟16张青秀
一、《洞仙歌》词牌分析
1.起源与发展:《洞仙歌》词牌有多种变体, 最初可能源自民间,后经文人加工创作逐渐定型。苏轼、晁补之等诸多词人都有佳作,使这个词牌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
2.句式与格律:以常见的正体为例,句式长短不一,错落有致。一般为上下阕,字数在八十三字到九十三字之间。上阕通常是七句,下阕是八句。格律上,平仄要求较为严格,且有多处对仗或对偶要求。押韵方式多样,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例如,上阕首句往往为仄起平收,第二句为平起仄收等。
3.风格特点:整体风格较为舒缓,适合表达细腻的情感、描绘优美的景致。由于句式的变化,既有悠长的抒情语句,又有紧凑的节奏变化,能够灵活地传达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洞仙歌·春景》
雪烟16-张青秀
东风乍起,正柳丝轻舞。陌上桃枝绽金缕。看青山、翠影摇曳生姿,芳草漫,遥接天边碧雾。
燕归寻旧垒,细语呢喃,唤起春情意难住。漫步小园西,蝶戏花丛,芬芳绕、惹人凝伫。念往昔、欢游共良辰,却怎奈、如今独尝春苦 。
作者:
了心
时间:
2025-3-17 16:32
雪烟10~了心
作业前先根据评阅老师的补评,印证补全上周的互评。
作业: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洞仙词”“洞中仙”等。以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为正体。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代表词作除作为正体的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之外,还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等。
洞仙歌,格律格式长短不一,但不失灵活,平仄相间,韵律和谐。长短句结合的句式使其既有整齐的美感,又有灵动的变化,适合表达细腻且丰富的情感。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题一:春景、春情
题二:郊游、踏青
题三:樱花
题四: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拟题意即可)
四题择其一填之,如有不合其一者视为旧作,评阅老师可拒评。
正格:洞仙歌(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中平中仄,中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洞仙歌 踏春
追红逐绿,自烟村湖畔。一棹清风碧波暖。柳帘开、紫燕双影翻飞,桃含笑、楚楚惹人留恋。
拾翠餐香罢,依水横舟,慢煮清茶夕阳晚。不做伤春客,春亦柔情,宛如梦、丹青画卷。身居此、莫负醉今朝,虚名事、凭他任谁争灿。
作者:
西红柿炒蛋
时间:
2025-3-18 08:25
洞仙歌
雪烟28~那年今日
香风过后,正嫩芽青碧。唤起莺声与横笛。倩谁人、花树共影湖光,绯红面、来比胭脂颜色。
笑遮腮鬓雪,又替新衣,却有情心是如客。几只归燕子,围绕喧喧,寻多少、去年踪迹。全不知、世事已非非,应留取、回时一枝相拾。
作者:
摸鱼儿
时间:
2025-3-18 09:18
本帖最后由 摸鱼儿 于 2025-3-19 10:50 编辑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2.代表作品: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描写女子美貌与爱情,情感细腻。辛弃疾《洞仙歌·雪云散尽》: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意境深远。
二、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春景(题一)
雪烟12-摸鱼儿
东风吹暖,正绿杨千缕。燕入低檐又飞去。暂回眸,碧草遮遍天涯,芳陌上,蝶影成双轻舞。
恰是春色好,河水清清,一色波痕淡云渡。欲问春几许?春已三分,莺声里,杏花如雨。趁年少,携手踏芳尘,切莫把,流光等闲相负。
作者:
山水一壶
时间:
2025-3-19 09:48
词研四第七讲作业:
雪烟03-山水一壶
一、《洞仙歌》词牌分析
洞仙歌,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有中调和长调两体。
特点:
词牌名名称由来:原用以咏洞府神仙,敦煌曲中有此调,但与宋人所作此词体式不同。别名:又名《羽仙歌》《洞仙词》《洞中仙》等。
字数与句式字数:令词有83至90字不等,慢词自118至126字各异。
句式:句读参差不一,有三、四、五、六、七、八、九字句,适合抒发情感。
押韵韵脚位置:前后片各三仄韵。
韵脚字数:令词如《洞仙歌·冰肌玉骨》为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
节奏音律节奏舒缓:音节舒徐,极骀宕摇曳之致。
句法变化:前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后片收尾八言句是以一去声字领下七言,紧接又以一去声字领下四言两句作结。
音乐性:最初是配合特定曲调演唱的,其节奏和韵律能够体现出一种舒缓、优雅的音乐美感,适合表达细腻、委婉的情感。
情感基调:多用来表达清幽、闲适、伤春悲秋、感怀身世等情感,具有一种清逸、空灵的气质。如苏轼此词通过描写蜀主孟昶与花蕊夫人夏夜纳凉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幽、怅惘的氛围。
二、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 柳
雪烟03-山水一壶
长堤望处,见柳垂金缕。
翠影娉婷弄朝露。舞轻柔,
恰似纤手罗衣,风拂处,摇曳千般媚妩。
依稀堤上别,折取长条,
欲系山云与卿驻。奈意总难如,
去雁无踪,空留下、相思满路。
叹岁岁、荣枯自循环,
任春去,平添几多情愫。
作者:
不可耐
时间:
2025-3-20 15:05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七讲作业:
雪烟35-不可耐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2.代表作品: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描写女子美貌与爱情,情感细腻。辛弃疾《洞仙歌·雪云散尽》: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意境深远。
二、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登黑糜峰过糜峰寺
雪烟35-不可耐
东风不语,拽住盈盈袖。引入糜峰众香口。望奇峰,极目石险云深。寻级上,处有李桃缠斗。
几欲相劝阻,可笑山人,自尚无时不堪垢。拜佛又何如?佛也争香,金炉内,只差伸手。问弥陀,谁个是清流,掐指算,风云或能将就。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5-3-20 15:48
作业前先根据评阅老师的补评,印证补全上周的互评。
雪烟-风起的地方
作业: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2.代表作品: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描写女子美貌与爱情,情感细腻。辛弃疾《洞仙歌·雪云散尽》: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意境深远。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 春情
风起的地方
夭桃秾李,被东风呼起。夹岸杨丝翠如洗。望平湖、蛱蝶莺燕迎人,春乍泄、满眼花明柳媚。
时光闲拾取,堤畔林间,总有新痕绕苔砌。又折竹为竿,欲钓鱼儿,波心荡、野凫戏水。者景色、年年自相宜,试约度、期期不教分袂。
作者:
梅欣
时间:
2025-3-20 16:09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七讲作业:
雪烟01-梅欣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2.代表作品: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描写女子美貌与爱情,情感细腻。辛弃疾《洞仙歌·雪云散尽》: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意境深远。
二、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樱花
雪烟01-梅欣
春风骀荡,逗樱花欢舞。粉袂飘飘影无数。似灵仙、长袖舒展轻盈,旋复转,醉了行人脚步。
远看犹似雪,洒落人间,装点山河换新缕。纵时光流转,美景难留,心也愿、常随春住。便许身,融入这框图,任思绪、飘飞畅然无负。
作者:
轩辕剑谱
时间:
2025-3-20 16:10
本帖最后由 轩辕剑谱 于 2025-3-21 08:18 编辑
洞仙歌,正体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代表词有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等,音节舒徐,极骀宕摇曳之致。
洞仙歌·郊游
文/轩辕剑谱
燕天莺树,紫玉辛夷落。青径花飞瓣寥寞。踏柔莎、凝露梅粉菲菲,薰风细、日暖云轻衣薄。
丽人临水照,对影徐妆,鬌鬓珠璎面琼若。柳
岸坐
旃茵
,斗草拈芳,扑蛱蝶、有如凤跃。纵纸鸢、扶摇上霄元,兴尽矣,归来一囊红萼。
作者:
小卒
时间:
2025-3-20 22:54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七讲作业:
雪烟-小卒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二、试填
《洞仙歌》樱花
樱枝点粉,恰韶光澄媚。风操繁英逐云坠。望春园、簇簇绯雪纷扬,人醉赏、逸兴欢歌情沸。
忆初逢彼际,伫立凝眸,一刹灵犀刻心髓。岁岁盼芳期,又惧芳残,芳落后、幽思难寐。愿长守、馨馥共流年,莫教这、痴心付诸寒水 。
作者:
青岚
时间:
2025-3-20 23:10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洞仙词”“洞中仙”等。以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为正体。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代表词作除作为正体的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之外,还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等。
洞仙歌,格律格式长短不一,但不失灵活,平仄相间,韵律和谐。长短句结合的句式使其既有整齐的美感,又有灵动的变化,适合表达细腻且丰富的情感
二、试填
《洞仙歌》春景
倚栏久盼,春归虫鸣后。燕子双双水边柳。见桃红、深浅十里参差,青石路、绿意生其左
右。
新茶何须煮,自有清香,慢品时光悄溜走。不觉飞花落,落至身前,藏些许、欣然入袖。
转回廊、笑望往来人,忽忆起、因谁素心如旧。
作者:
痴心不改
时间:
2025-3-20 23:23
本帖最后由 痴心不改 于 2025-3-20 23:28 编辑
词研四第七讲作业
雪烟组18痴心不改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此词牌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情感细腻,适合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
二.填词
洞仙歌 春情
夜凉如水,正月光铺地。帘影摇波梦无际。忆春风、十里曾遇卿时,花绽处,人面娇如粉蕊。
别来音信杳,魂绕情牵,寂寞愁肠夜难寐。念往昔欢娱,浅笑轻颦,都化作、相思滋味。盼再度、相逢画楼西,把离恨抛开,与君同醉。
作者:
楚云
时间:
2025-3-21 01:33
本帖最后由 楚云 于 2025-3-24 15:06 编辑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七讲作业:
雪烟-楚云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双调,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可咏物,抒情,游记,写景等,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
分析结果
词牌特点: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二、试填
洞仙歌 春情
楚云
壶中山色,但斟银杯满。草舍疏篱夕阳晚。柳开帘,隐隐青黛横斜,霞如锦,叠落一池萍乱。
偏爱春时节,弦月无声,忽闻苏堤弄箫管。可是故人来,露冷香浮,轻折取,簪花鬓畔。薄衫寒,独自莫凭栏,怕闻得、黄莺几声啼啭。
作者:
三叔
时间:
2025-3-21 06:48
作业: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即然是洞仙歌遣词尽量轻快明朗,流畅简约。上篇三六句式,尽量用扇对。洞仙歌上短下长,尤其是下篇容易产生赘述,所以手法中以取巧为上。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 春宵
雪烟29 楚三叔
初三初四,正一弯新月。梨落风裁止蛙聒。拾香阶、提起裙摆婆娑,折柳带、绾作花环清绝。
相将溶春去,春若多情,应许同心到华发。夜阑人悄悄,灯火幽微,无穷梦、如何成别。玉钩隐、大抵入云怀,南飔静、荷塘碎声听不。
作者:
慕容瑞西
时间:
2025-3-21 08:00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七讲作业:
雪烟-慕容瑞西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2.代表作品: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描写女子美貌与爱情,情感细腻。辛弃疾《洞仙歌·雪云散尽》: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意境深远。
二、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踏青
雪烟-慕容瑞西
东君送暖,正花开时候。翠陌郊园几分秀。绽芬芳、桃蕊粉面含娇,十里岸、柳曳风中如旧。
林鸟喧声乱,蝶舞翩跹,同醉烟光意欢透。一水映蓝天,湖泛轻舟,斜阳里、白云远岫。此般景、教人忘归途,又不忍、时光暗中溜走。
作者:
御风
时间:
2025-3-21 09:53
词研四第七讲作业
雪烟26-御风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词牌结构:《洞仙歌》为双调,共八十三字,上下片各七句,以仄韵为主。
2.平仄规律:
1.上片首句四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七字,第四句九字(含三字豆),第五句九字(含三字豆)。
2.下片首句五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七字,第四句八字(含四字豆),第五句七字,第六句八字(含四字豆),第七句十字(含五字豆)。
3.注意中平中仄的灵活运用,如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中 “开” 为平声,“一点” 为仄声,需依谱调整。
3.押韵特点:全词多押仄韵,上片两韵(“汗”“满”“乱”),下片三韵(“声”“汉”“何”“更”“转”“换”),需注意韵脚连贯性。
4.意象分析:苏轼词通过 “冰肌玉骨”“明月窥人” 等意象营造清凉静谧氛围,情感含蓄,以景结情。
分析结果:
结构:双调八十三字,上下片各七句,仄韵。
平仄:上片首句仄起,下片首句平起,灵活运用 “中” 位可平可仄。
押韵:上片押 “无汗”“满”“乱”(词林正韵第七部),下片押 “声”“汉”“何”“更”“转”“换”(词林正韵第四部)。
意象:多以自然景物(月、风、星)与人物情态(攲枕、携素手)结合,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试填《洞仙歌・夜月一帘幽梦》
夜凉如水,透湘帘清浅。风约梨云过庭院。正销魂、半幅鲛泪啼痕,春睡起、钗坠鬓丝零乱。
步阶寻旧迹,苔印弓鞋,冷落秋千影犹颤。试问梦中人,去岁相逢,海棠下、并肩私愿。便忘了、更深露华浓,任银汉、斜沉晓星偷换。
作者:
@十七
时间:
2025-3-21 10:00
本帖最后由 @十七 于 2025-3-22 08:01 编辑
古典词研四第7讲作业:
雪烟17-十七
1.分析词牌
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洞仙词、洞中仙等,双调,换头,83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以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为正格。2句有领字,顿读句较多,韵脚疏落有致,音节舒徐,故而具有骀宕摇曳的特点,适合表达多种主题和细腻情感。值得注意的是,该词牌上下共有三个大长句,须写得摇曳生姿,辗转含情,紧凑丝滑,切不可写散。
2.词作
洞仙歌 樱花
丛丛簇簇,正千株堆雪。万朵玲珑悄然结。粉烟轻、更教细蕊含情,溪径转、缱绻清芬若蝶。
忆里香深处,烂漫梢头,争付相思共花发。岁岁芳信好,恼乱青风,辜负了、韶光一霎。缤纷影、随梦到天涯,应记取、东湖早春时节。
作者:
雪泥鸿影
时间:
2025-3-21 10:55
本帖最后由 雪泥鸿影 于 2025-3-21 11:01 编辑
古典词研四期第七讲作业
1 分析词牌《洞仙歌》
双调83字,仄韵,上片第二句需用领字,音节舒缓,适用抒情
2 写词《洞仙歌》春情
清寒翦翦,伴东风飞舞。柳眼初舒眄南浦。水波柔、萍澡绿意添成,生意动、傍影双鱼来去。
倚栏人独立,罗袂微凉,遥望青山似眉妩。燕子尚未回,春已先行,怎禁得、千般思绪。但记得、携手踏长堤,月初上,流连不知归路。
作者:
轻风呢喃
时间:
2025-3-21 11:31
本帖最后由 轻风呢喃 于 2025-3-22 20:47 编辑
第七讲作业
雪烟06-轻风呢喃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2.代表作品: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描写女子美貌与爱情,情感细腻。辛弃疾《洞仙歌·雪云散尽》: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意境深远。
二、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春情
春光旖旎,正枝头芳满。恰恰莺啼弄晴暖。柳绵飘、自在漫舞蹁跹,纤手捉、偏却东风撩乱。
汗香微沁面,浅笑含嗔,一袭罗裳渐行远。不禁忆当年,豆蔻人儿,尤如此、明眸嬿婉。到今日、黄昏暗消魂,残照里、长流自东悠缓。
作者:
李纳兰
时间:
2025-3-21 15:18
雪烟22-李纳兰
作业前先根据评阅老师的补评,印证补全上周的互评。
作业: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羽中仙““洞仙词”“洞中仙”等。以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为正体。双调八十三字,前段六句三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代表词作除作为正体的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之外,还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等。
洞仙歌,格律格式长短不一,但不失灵活,平仄相间,韵律和谐。长短句结合的句式使其既有整齐的美感,又有灵动的变化,适合表达细腻且丰富的情感。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题一:春景、春情
题二:郊游、踏青
题三:樱花
题四: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拟题意即可)
四题择其一填之,如有不合其一者视为旧作,评阅老师可拒评。
正格:洞仙歌(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中平中仄,中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洞仙歌·风清日暖
雪烟22-李纳兰
风清日晚,有瘦云飞燕。湖上游春放舟远。碧波中、萍草自顾漂流,谁知晓、几度裹持拍岸。
转头迎秀岭,不见心宽,山外难求遂心愿。暗里藏汹涌,情理权衡,仔细算、是非变换。怎脱身、难得异人丹,无根水、烦愁也容消遣。
作者:
舞倾城
时间:
2025-3-21 16:15
古典词研四期雪烟02-倾城第七讲作业: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洞仙歌》词谱正格 苏轼
中平中仄,中中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中仄、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仄韵仄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中中、中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审《洞仙歌》词牌
①格式: 双调八十三字,上片三十四字,下片四十九字,《宋史·乐志》名《洞中仙》,注“林钟商调”,又“歇指调”。金词注“大石调”。柳永《乐章集》注“般涉调”,“仙吕调”,“中吕调”。以苏轼体为正格。
②句数:上片六句,下片七句。
③句式:457936,5479789.其中上片第四句为上三下六的肩头句,下片第四句为上五下四的肩头句,第五句为上三下四的肩头句,第六句为上三下五的肩头句,第七句为上三下六的肩头句。
④押韵:押仄韵,一韵到底。分别在上片的第二,第三,第六句上。下片的第三,第五,第七句上。白脚句上片第四句,下片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句脚为平声。其它,上片第一句,第六句,下片第一句句脚为仄声。
⑤领字:上片的第二句为上一下四的一字领。下片的第七句为三字领。上片的第一句为赋句,第三句为律句,下片的第一和第三句为律句,第二句为赋句。
⑥对偶:无
⑦换头:不一样,注意句式的变化。
⑧声情:舒缓柔和,清雅超逸。
⑨题材:咏物,遣怀,怀古等,题才广泛。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题一
洞仙歌
倾城
潺湲溪涨,正婆娑春好。细柳梳妆水中俏。绾青丝、眉叶颦处飘烟,吟紫陌,缱绻东风侧帽。
绿裙行缓缓,暖日新晴,且趁新晴拥花鸟。玉笛曳柔波、公子鸢肩,欲偷眼、黄莺调笑。入侯门、沧海不如深,且归去、斜阳已沉山了。
作者:
凝思
时间:
2025-3-21 18:19
本帖最后由 凝思 于 2025-3-24 10:11 编辑
词研四第七讲作业
雪烟组~凝思
1.分析词牌《洞仙歌》,(简述分析过程,列出分析结果。)
《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据沈雄《古今词话》考正,认为孟词系东京人士隐括东坡词而成,比较可信。
再从词第三句的格律来看,七字句的后三字用“仄平仄“(拗),是《洞仙歌》定格。
本调为常年用词,但词家多为秋、冬用之,望谨记。
本调八十三字,十四句,双调。前片五句,三仄韵,后片九句,三仄韵,属长词。
本调的写作要求较严,对仗特殊,句法也不稳定,适合中级者练习之用。
上片第二句,句法为上一下四。
上片第四句,九字,句法多为上五下四,但东坡作上三下六。
上片第五句,九字,句法上三下六。
上片第四、五两个带逗的九字句,是两个上三下六句,可成隔句对仗,但多不从。
下片首句,五字,句法是上一下四的仄领式句子,要与第二句对仗。
下片第四句,五字,句法是上一下四的仄领式句子。
下片第七句,八字,仄领句,实际上是的仄起平收之七字句之句首以一去声字领之。
下片第八句,五字,仄领句,要与第九句对仗。这两句的语气注重连贯,要一气呵成。
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樱花开》
东皇授意,著云霞凝艳,翠影摇红暗香泛。境悠悠、烟暖十里樱园,风细细、蝶舞千层锦毯。
浅红匀粉白,如幻仙姿,迷醉游人意酣酽。望处尽芳华,绰绰娇颜,时光里、恁般潋滟。撷一缕、春心鬓丝簪,却争惹、三千落英垂念。
作者:
深谷幽兰@
时间:
2025-3-23 20:23
古典词研四雪烟组第七讲作业:
雪烟07-深谷幽兰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起源发展:《洞仙歌》源自唐代教坊曲,最初用于宫廷音乐,后演变为词牌,以其灵活的格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宋代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
2.格律分析:字数通常为双调,有多种变体,正体一般为八十三字,也有八十七字、九十三字等变体 。其句式长短错落,节奏富于变化。
3.内容分析:内容广泛,涵盖了咏物、写景、抒怀、记游等诸多方面。情感基调也较为多样,多描写爱情、离别、自然景物等,情感细腻。
分析结果
1.词牌特点:源自唐代教坊曲,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多种变体。正体八十三字,上阕五句,下阕六句。句式长短不一,平仄有特定规律,押韵和谐。具有独特音乐性,适合表达各种复杂情感
2.代表作品: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描写女子美貌与爱情,情感细腻。辛弃疾《洞仙歌·雪云散尽》:描写自然景物与离别之情,意境深远。
二、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踏春
雪烟07-深谷幽兰
满湖春色。被东风吹绉,气了夭桃醒了柳,眼初开,绿意垂就盈盈。双飞燕,轻剪一帘云岫。
游园思故友,置酒拈花,曾问诗情无还有?醉里任高歌,笑指星辰,浑然忘,人间昏昼。待归时,小月满西楼。犹照见,禁前轻红盈袖。
作者:
碧波涟漪情。
时间:
2025-3-25 05:12
词研四第七讲作业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一、分析词牌《洞仙歌》
分析过程:
1.词牌结构:《洞仙歌》为双调,共八十三字,上下片各七句,以仄韵为主。
2.平仄规律:
1.上片首句四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七字,第四句九字(含三字豆),第五句九字(含三字豆)。
2.下片首句五字,第二句五字,第三句七字,第四句八字(含四字豆),第五句七字,第六句八字(含四字豆),第七句十字(含五字豆)。
3.注意中平中仄的灵活运用,如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中 “开” 为平声,“一点” 为仄声,需依谱调整。
3.押韵特点:全词多押仄韵,上片两韵(“汗”“满”“乱”),下片三韵(“声”“汉”“何”“更”“转”“换”),需注意韵脚连贯性。
4.意象分析:苏轼词通过 “冰肌玉骨”“明月窥人” 等意象营造清凉静谧氛围,情感含蓄,以景结情。
分析结果:
结构:双调八十三字,上下片各七句,仄韵。
平仄:上片首句仄起,下片首句平起,灵活运用 “中” 位可平可仄。
押韵:上片押 “无汗”“满”“乱”(词林正韵第七部),下片押 “声”“汉”“何”“更”“转”“换”(词林正韵第四部)。
意象:多以自然景物(月、风、星)与人物情态(攲枕、携素手)结合,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踏青
雪烟09-碧波涟漪情
阳光渐暖,相约青堤处。枝上莺飞燕儿舞。碧波中、数只小棹轻摇,渔歌唱、惊起一滩鸥鹭。
并肩行石径,十里桃花,体态风流暗香吐。共把春光赏,顾盼回眸,徒惹得,蝶蜂皆妒。叹别离、孤枕怎安眠,惜重聚、将思念低低诉。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