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描述场景的今昔对比强烈,曾经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明媚春色,而今却是秋意萧瑟凋零的破败景象。只是第三拍有待商搉之处“而今景色,萧瑟地、一片凄清。”,“萧瑟”是指环境冷清凄凉之意,与“凄清”意重合了。
下片第四拍“多情自古销肌雪,更那堪、翠鬓霜生。”化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更加突出了作者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这般情感步步递进,尾句余味悠长。
古典词研三期乐淘组第二十六讲作业:
乐淘10-紫玉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晏幾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赏析】
这是一首怀旧词。
“醉别西楼醒不记”,首句忆昔,凌空而起。往日醉别西楼(泛指欢宴之所),醒后却浑然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似实似虚,笔意殊妙。晏幾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沈祖棻《宋词赏析》借此说这句词,“极言当日情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不可复得”, “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是善体言外之意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词人在构思时头脑中有过具体的“醉别西楼”一幕的回忆。联系下两句来吟味,这种由具体情事引出一般人生感慨的痕迹便看得更加清楚。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袭用其父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词意。两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喻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视“春梦秋云”之喻,似主要指爱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可以包举在内。“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接下来两句,从离合之感拍到眼前的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在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地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看似闲笔,其实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在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这里有怨物无情的意思,却含而不露。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过片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记,只是如今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痕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读到这里,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即由此而生。作者把它放在过片这个关键位置上,既自然地解释了上片所抒感慨之因,又为下面的描写张本,而且使全篇的结构不显得平直,充分表现出构思的精妙。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结拍两句,化用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意,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在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小杜诗里的“蜡烛”,是人与物一体的,实际上就是多情女子的化身;小晏词中的“蜡烛”,却只是拟人化的物,有感情、有灵性的物。从自然深挚方面看,小杜诗似更胜一筹;但从构思的曲折方面看,小晏词却自有其胜处。
(刘学锴)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渡江云》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原玉】
渡江云·秋思
风若兮
楚江风渐紧,堤边叶落,旋舞响沙沙。冷城佳节至,独自登高,隔水尽蒹葭。凭阑眺望,斜阳外、枯树昏鸦。算此日、茱萸插遍,分不到天涯。
堪嗟。他乡廿载,两鬓霜华,弹指青春罢。辜负了,天真时候,一片黄花。如今且酌杯中酒,叹雁儿,又往谁家。秋有信,奈何云水相遮。
【读解】
楚江上的风渐渐地紧了,河堤上树叶落了,盘旋着飞舞,沙沙地落下。冷城的佳节又来了,我独自登高,隔着水的是一望无边的蒹葭。凭阑远望,斜阳外,是枯树和昏鸦。算来此日,即使把茱萸插遍,也分不到海角天涯。
真是感叹呀!在他乡二十余载,两鬓泛起了白霜,转眼之间,青春就过去了。辜负了,天真时候的青春回忆。如今,且饮下杯中的酒,叹雁儿,又往谁家,捎云归人的消息。即使秋天有信,奈何天涯路远,有云和水遮着,也收不到呀。
紫玉试评:问好风若兮同学,格律无误。
此阙词通顺易懂,上景下情,情景交融,意脉顺畅,是一阙不错的作品。
以下几点与风若兮同学共同商榷:
1、整阙词写悲秋、叹时光流逝和思人的情感基调。上片中“佳节”与整阙词情感基调不统一,应该换一个感伤或者中性的描述。
2、下片作者感慨他乡漂泊,青春流逝,年华已老。又写雁儿寄信,不知谁家。而且即使秋有信,也被云水相遮。这是思人的情绪。所以写的意脉和情绪多了一点,主题不鲜明,互相冲突。
以上个见。能力有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同学多多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