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4-6-28 20:48
标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帖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4-6-28 21:47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帖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全体成员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十讲评阅帖
老师名字后面戴🌹证明楼层已满,给/鼓掌证明评阅任务已完成。🍎🍎🍎🍎🍎🍎/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
老师:10人
学员:25人
大群点评:(2-7)

评阅—侠骨柔情(8—10)
评阅—一片天空(11—13)
评阅—新新(14—16)
评阅—瓶子(17—19)
评阅—散人(20—22)
评阅—微笑(23—25)
评阅—云燕(26)
评阅—风中雨荷(轮休)
评阅—天空(轮休)
评阅—文斌(请假)

作者: 轻风呢喃    时间: 2024-6-29 19:42
本帖最后由 轻风呢喃 于 2024-6-29 19:43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06-轻风呢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斛珠
宋  苏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阅读:洛阳城春天傍晚,纷乱的杨柳纸条掩盖了一般的红楼。小池清波荡漾,水纹似优美的篆书纹路。不禁回忆起曾经在烛光下,花丛前,沉醉于离别前的歌舞宴会。我一直珍惜曾经一起风流自在的日子,快乐的时光总是如云雨般消逝。关山的阻碍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之间的情意是无限的。期待着与你重逢结伴游赏美丽的风景,不再分离。为解我的相思之苦,一直向你居住的方向,望眼欲穿。
整首词以洛阳春景为背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的追忆,抒发作者相思之情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重逢的期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韵味悠长。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晨露
浥尘28-荷月
海天绝影,汇于微细幽寒镜,深藏动魄禅心永。幻灭安身,亦可容千景。
不怨随风消四岭,来时暗夜凝清冷,去由万丈霞光请,聚散随缘,与月华相咏。

问好荷月老师。
解读:晨露好像海天妙影,汇聚于微细幽寒的镜子之中,深藏着令人惊心动魄的禅心,且永远存在。尽管世界幻灭无常,晨露亦能找到安身之所,虽然很小,但可以容纳万千景象。不抱怨随着风消逝在山岭之间。晨露在夜晚的时候来临,凝结着清凉,带着寒意,在万丈霞光中离去。来去都是顺应缘分,与月光同在。
赏析:这是一首咏晨露的咏物词,布局手法不错,脉络顺畅,立意不俗。通过对露水形态、质地的描摩以及露水的形成消逝时间的阐述,表达一种随缘心境,面对世间的变幻无常,保持内心的安宁,不执着外在境遇,以随缘心态对待聚散来去,与皎洁月光同在,颇有一番超凡脱俗之韵味。
提点小意见:部分句子欠清通、圆融,显涩,因为遣词造句欠顺畅,表达不清晰明了,显得句子之间意脉不畅,特别上片尤为明显。另外,注意一下标点符号的运用。个人浅见,不当之处还请海涵。
作者: (清风)    时间: 2024-6-30 15:55
古典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30--清风

菩萨蛮
温庭筠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译文
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解析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春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二,互评部分

一斛珠 重看“琅琊榜”有思
文/风起的地方
琅琊榜首,风云一卷英才就,十年生死归来后。血雨凝成,往事难回首。
播弄乾坤凭素手,锋芒敛尽擒顽寇,莫怜人比黄花瘦。纵剩残躯,赤焰精神守。

①问好学友,清风解读:
身居琅琊榜的首位,因为风云卷地而起才成就了他。经历了十年的生死考验,血雨腥风凝结成的伤痛,往死不堪回首。
凭借智慧和一双巧手,藏起锋芒,使得奸人阴谋曝光,不要怜惜他身体瘦弱,总是剩下残病之之身。也保留住了赤焰军的爱国精神!

清风试评:这部电视剧我也看过,《琅琊榜》大概叙述了赤焰军少帅林殊,侥幸没被大火烧死,经过削皮剃骨的痛苦治疗,成了江左盟盟主梅长苏,从而通过智慧,精心布局,终于为七十万赤焰军和父帅雪白了冤屈,可是他身体终究落下了怕冷、多病的病根,最终拖着病体上战场,而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因为篇幅很长,曲折动人,所以很难用几句话概括。如果如一两个镜头来刻画,还是可以的,我们来看看词作。

词的上片事起,写主人公神武和才略,谋篇不错的。
次拍:虚写,主人公经历的惨痛折磨,难以回首,个人觉得有些空泛,如果一件事情来,或者用景物衬托,或许更好。

换头句,也是概括性的句子,没有具体的实景描写,如果从“莫怜人比黄花瘦”……作为尾拍,建议在“擒顽寇”处用句号,这样才使最后三句表达了一个完整意思。

感觉这样的作品不太会评,就像是一个故事的简介,题目是观后有思,纵观全文还是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结:遣词造句方面都很流畅,层次也清晰,还是请老师补刀润色<8&#127801;
作者: 风霜红叶    时间: 2024-6-30 16:00
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12-风霜红叶
一、分析一首古词
清平乐   春晚
宋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之所以选择这首小令来分析,是因为这首题为  春晚  的词,有许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值得我们初学者学习和取法。
一、先看词意
春天留不住,任凭黄莺一个劲的啼鸣。像宫锦一样的花瓣,残落在污泥地上,是因为南园经历了一夜的风雨。小怜姑娘触景生情,弹奏着幽咽的琵琶。思绪驰骋在遥远的天边。此情此景不仅让人感慨:春天,并不因为你有万贯家财,画堂朱户,就停止归去的脚步。你看,春风已驾驭着杨花自由的飞走了。
二、再看词旨
小词反映了作者怜春惜春,感叹人生,青春易失之情。同时透露出作者不慕虚荣的人格魅力。
三、词的特点及艺术手法
词上景下情,一般套路,自不必说。
小词最显著的特点:
倒装的大量运用。小到一句之中的倒装,如:留春不住 。大道一拍之中的倒装: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结拍也是。这种打破常规语序,对于初学者,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个值得初学者效法的是
不正面说,不直说。如首拍不说人留春不住,而借黄莺说之。下片,又借小怜女之口,替自己说话。
最后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在写景中,将自己的志趣暗含其中。寓情于景。如结拍。不细读很难发现。


二、学员习作互评
一斛珠
浥尘25~清平乐
那年某某。长裙长发长衣袖。心生欢喜随身后。尔却无言,急急和羞走。
独剩一人空出糗。镜头谁晓留多久。笑容不与风霜皱。巧目盈盈,再见仍清秀。

1、解读:记得那年,你秀发齐腰,长长裙袖,随风飘飘。让我顿生爱意,紧随其后,喜上眉梢。而你,心知却无言。匆匆离去,带着少女般的害臊。独自出糗的我,手机的镜头里,留下你的倩影知多少?想如今,岁月的风霜难折皱你的眼角。那盈盈的双目,再见时,还是那般曼妙!

2、评点:思路是有的。上片写巧遇。下片写思念。上片,语义通达,可读。下片,流畅性不如上片。过片尚可。“镜头谁晓留多久”不说  镜  字出律,但就这句从何而来,我是猜了又猜,还是觉得 突兀!“笑容不与风霜皱”,是  “ 不因  ”吧?猜想:  因  字不合律,就改  与  了。然后还有“巧目”,巧目  是什么目啊?巧目也不美呀。

两点建议:1、多读古贤作品。攒足文言语汇。诗词是文言语汇的艺术。攒足了,才有 推敲 的可能。2、心中要有读者。每每多问问自己,此句的句意,读者他能明白吗?会不会产生歧义?

水平受限。各人思路不同。武断,粗暴难免,海涵哈。
作者: 山水一壶    时间: 2024-7-1 03:41
风霜红叶 发表于 2024-6-30 16:00
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12-风霜红叶
一、分析一首古词

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26-山水一壶
一、分析一首古词
一剪梅宋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试译
荷已经花谢香消,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登上小船。天上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试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色荷花。“玉簟”,是指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的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云中谁寄锦书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既与衔接上句,写舟中的所望、所思,又由此生发,引出下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写景,又有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照应;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给人以心中有恨又无可奈何之感,词的下阕就从首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结尾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的《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讳模仿,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李清照的这句构思精巧,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耳目一新。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相起伏,语句结构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是与前面另两个同样精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映衬,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耳目的句子而为人称道。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我们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

二、学员习作互评
一斛珠.   浥尘20-清心
闲行漫步,不知来到谁家处。疏篱怎可风光阻,似火榴花,争把芳心吐。
有女盈盈花下顾。轻伸小手繁花处,欲将采得倏而住。却是花间,忽有黄蜂舞。

1. 试读:悠闲的在散步,不知道这是谁家啊,稀疏的篱笆咋能把美好的景色挡住呢?但看见:火红的石榴花尽情的开放着。
有个女孩子们轻轻的来到树前欣赏着,慢慢的伸出小手向榴花,想要采到时候忽然停下来了,原来是,花间忽然有一只黄蜂在飞舞着。
2试析:这首小词,攫取了初夏散步时的赏花的情景。以景写情,爱花而不能得。
闲行漫步,不知来到谁家处。这两句散步中,,第①一,二句有点冗长了。就是散步,
疏篱怎可风光阻,似火榴花,争把芳心吐。
反问引出榴花似火,词眼。为下片伏笔。
下片承花而来,女孩想折花却被黄蜂迫停。情真意切,故事不错。画面轻盈。
  感觉小词,景语多,情不足。正如花没有酿成蜜一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黄蜂也是。似乎其中的味道没有榴花的香气浓。

我也常有这样的不足,共勉吧

      


作者: 霖兮    时间: 2024-7-1 13:19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31-霖兮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读简析: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这首词,作者借暮春之景,写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语言简炼优美,意境言尽意不尽,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情感无依女子形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得自然妥帖,不着痕迹。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深刻。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而连用的“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写得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喜欢李清照的词,如历代众誉: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音律声调明白流畅。抒情曲折含蓄,于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倜傥有丈夫气。善于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妙笔生花。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互评楼上同学作业:
一斛珠•雨后荷塘
文/霞儿霏
        雨过香溢,牵人游步闲情觅。圆荷擎盖盛珠粒。一阵风来,滚落晶莹滴。
        讶看参差娇粉色,映晖此际无穷碧。画如伞下佳人立。入眼怡心,几阙清词拾。


读解简评:上阕说雨过荷香溢塘,与人牵手在此漫步闲游心情舒畅。细节描述荷叶擎盖上晶莹雨珠被一阵风吹动滚落。下阕宏观写惊讶的观赏着眼前娇粉荷朵与无穷碧翠叶相互辉映,画面如伞下(叶下)佳人立(整株荷形象),美景入眼怡心,不由得想起几首赏荷的美词。同学这首雨过荷塘,字义明白易懂,词意也贯通,整首词都是围绕雨后荷用笔。但读来感觉是纯描外观,缺少内在触感,比如,用了“讶看”,却没表达出何以有讶意。而"伞下佳人立″,实描有疏忽:伞下,荷叶下。一株荷花朵位置是高于荷叶的,于叶下,已排出花朵了,没有了花朵只剩茎叶~比喻伞下佳人立就失真了。另外,可能没自检,映,出律。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4-7-1 16:34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帖
浥尘风起的地方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问取 一作:唤取)
译文
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首词上片是说,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下片前两句是说,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为什么呢?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末两句是说,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最后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实是回不来了。
与一般惜春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荷
  文/夜雨
含羞怜月,凉风轻拂香盈颊,绿眉睡起垂珠结。暗拭春痕,丹粉妆肌雪。
往事依稀谁共说,田田翠盖空相叠,梦中犹记清宵别。尽取浮杯,点滴星明灭。
解读:含羞怜惜月色,凉风吹拂脸颊上满盈香气,画着绿眉的女子睡醒了,暗暗的擦拭一下春泪,在如雪的肌肤上画了一个美美的妆。
往事依稀能与谁说呢,田田的荷叶空自交叠,梦中只记得我们分别在一个清冷的晚上。饮尽杯中酒,点点滴滴的星愿就这样明明灭灭。
试评:起拍描写了荷花的情态,绿眉不知道是否用典了,黛眉一般用了多。春痕感觉与下片的田田翠盖不在一个时间节点上。上片以景与情态起,歇拍以暗拭转入情。衔接自然。
换头句承接上片进一步表达了情绪的变化,结拍不错。
说点小意见:感觉词挺好,不过与荷的链接不太清晰,除了田田翠盖以外似乎没有与荷衔接的物象。
试评不当之处请雨师见谅哈。
作者: 耘梦    时间: 2024-7-2 07:25
本帖最后由 耘梦 于 2024-7-2 12:45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十讲作业
浥尘01一耘梦
一、择古人词一首,阅读并翻译賞析
一斛珠
【宋】苏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意译:
西都三月,客舍外,垂丝的杨枝杂乱无章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烛下花前,曾经一曲离歌醉别宴。
惜夫妻分离风流云散,然关山阻隔无法隔断的你我的情爱。等到重逢之时,再伴你同寻春芳。要说到相思,那就是望呀望呀,望向你居住的西楼,那里有你身轻如飞燕。

赏析:
上阕即景生情。写嘉佑元年春苏轼赴京(今河南开封市)应试,路宿洛阳城的景物与由此引发的情感。“洛城春晚”,点明写词的地点“洛城”、时间晚春。“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写眼前景物。 “乱掩”二字绘形绘色,“如篆”二字恰切传神,仿佛苏轼心灵上蒙上了一层层不完美的阴影。“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触景生情,即由眼前的景色引出了与妻别离时之幽情。


下阕过片,“自惜”二字统领下片,一气贯通。“自惜风流云雨散。”写苏轼惜与妻别离之痛,“关山有限情无限。”写伉俪深情,岂是关山能阻隔!“待君重见寻芳伴。”写苏轼响往着重逢。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写苏轼相思之切,企望能望见爱妻居住的红楼,望见妻身轻犹如赵飞燕。五句三十字,由情融景,将苏轼的一往深情,注入字里行间,令人回味无穷。




二、互评
一斛珠.凭栏远眺
浥尘10——馨怡
凭栏远眺。春残花尽青山绕。
雁鱼无信回音渺。望断云天,心事谁知晓。
蜜语似同流水了。颜容更与东风老。
夜来风雨犹添恼 。梦里相逢,不见佳人笑。


【试评】
馨怡词友这首《一斛珠》写的是失恋。韵雅律正,深情款款,演译了一个负心女子痴心郎的故事。
上阕,景起。凭栏远眺,见到的是花残春尽的哀景,与失恋的词中主人公的心境相恰。景中寓情,好!续拍则承上诉说心仪的女子音讯全无,歇拍,望断云天,有谁能懂我心中的痛。
下阕
过片,怨往日的甜蜜私语像流水一般去了,而容颜已随着春风逝去而日渐衰老。续拍,最恼人的夜来风声雨声相扰。煞尾,梦里相逢,也不见佳人对我一笑。
整首词脉络顺畅,谋篇布局合章法。且遣词典雅,声情幽婉。点赞赏学!


但作业要求补刀,还总得鸡蛋里挑点儿骨头。
首先,最好不要挑词文中某句作词题,而要根据词意拟一适当题目。
其次,"风"重字,能避则避。"风雨"改为"连雨"(借用杜甫的诗题《连雨)另外,词文中多处出现景物,有残花有流水有游鱼,那就不要写山,不要写雁了。词中意像不宜太多,最好前后呼应,相融贯通。


妄改一下,仅供词友参考。不喜欢则直接忽略哦!
一斛珠(词牌名后题目请自拟)
凭栏远眺。春残红落花溪绕。鱼书无达回音渺。望断云天,心事谁知晓。
蜜语已随流水了。颜容渐共东风老。夜来连雨犹添恼 。梦里相逢,不见佳人笑。


耘梦自已也写不好。却在此胡言乱语,应付一下作业。多有唐突,还望海涵!












作者: 清平乐    时间: 2024-7-2 09:03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25~清平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一斛珠
宋  苏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阅读:洛阳城春天傍晚,纷乱的杨柳纸条掩盖了一般的红楼。小池清波荡漾,水纹似优美的篆书纹路。不禁回忆起曾经在烛光下,花丛前,沉醉于离别前的歌舞宴会。我一直珍惜曾经一起风流自在的日子,快乐的时光总是如云雨般消逝。关山的阻碍是有限的,但是我们之间的情意是无限的。期待着与你重逢结伴游赏美丽的风景,不再分离。为解我的相思之苦,一直向你居住的方向,望眼欲穿。
整首词以洛阳春景为背景,通过对春景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的追忆,抒发作者相思之情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重逢的期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韵味悠长。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  偶遇
浥尘30-清风
雨收云散,清风拂柳溪桥畔,徐行巧遇桃花面。欲语先羞,直惹心儿颤。
鸳鸟浮波相倚恋,连枝比翼今生愿。岁华未老人须羡。试问卿卿,可有同行伴。

问好清风诗友,偶遇伊人,桃花样美,不由心动,情生美好,奈何不敢上前,毕竟不曾相识,上结欲语先羞,描写生动,下结用了试问,应该是心里话吧,如果真问,就无味了,上结不敢问,下结还要问,,可不可把上下结这个问的问题放在一片中表达,整篇语句通顺,却是没有荡开,也说明作者迫切想问的心情,
作者: 清心雨    时间: 2024-7-2 10:14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20.清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简析:这首词的开头,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桂花低调而务实,有香气却不炫耀。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桂花品格高洁,不同于流俗,才是真正的第一流。
接下来,将桂花与梅花、菊花对比。事实上,李清照是很喜欢梅花的,但她在这里却甘愿让梅花做陪衬,看来她对桂花的确更加偏爱。
最后一句中,李清照更直接为桂花向屈原讨说法了。她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大诗人,说他情思不足,把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为了桂花敢直接向大诗人屈原发难,李清照对桂花真是喜爱到极点了。
2.互评:
一斛珠
浥尘22-飘零叶
灯油减半,灯芯不稳灯花乱。银针拨罢形如篆。一点残灰,翻滚藏书卷。
小月孤行文曲转,群星乱渡银河畔。夜深风冷人成倦,了手兰篇,字字成消遣。
解读:
灯油已经用了多半,已至灯花乱晃。于是用针拨弄下让它更亮。一不小心,一点残灰掉到书卷里了。小月孤独的前行,有许多星星在闪烁着,不知不觉夜深风冷,觉得有些疲倦。看罢书卷,那些字已成消遣。

简评:问好飘零叶同学,这首词感觉古风浓郁,属于婉约范的。上下片联系紧密,读来很顺畅,立意不错,很好的一首词。写的是夜半更深,一个人秉烛夜读。全篇虽未说愁,但有点淡淡的孤独感,学习了。
大的不足看不出来,就是觉得,景描写的较多,情好像少点,我是常犯这个错的。最后了手兰篇,意思是看完了吧,如果是看完了话,那后面的字字成消遣就不成立了吧。除非了手做开始讲,各见哈,不一定对。还有现在应该是没有人用油灯的了,这样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可以写吗?纯属疑问哈。
作者: 慕容瑞西    时间: 2024-7-2 12:08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慕容瑞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赏析: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三个层次显示有一个特写镜头导入,再是大场面的铺叙,最后,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这是上片,写春景。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从“春未老”说起,既是针对时令,谓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满春意,生机勃勃,同时也是针对自己老大无成而发的,所谓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见内心是不自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苏轼实际上并不真能超然,这种似是非是的境界,正是苏轼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描写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其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词人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全词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天衣无缝,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语言清新自然,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枕上听歌
浥尘31-霖兮
安魂局限。玉人不解长亭怨。关山一别音书断。数载飞鸿,来去无相见。
前世来生都悟遍,听歌憔悴秋宵半。梦神难会愁心乱。好在闺深,不寐无谁管。

解读:
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想人心安定。美人对十里驿站的怨恨散不去。离开故乡后音信就断了,几年音信来去,却再也没有见面。
前世来生都悟透了,在秋天的半夜里驱散烦恼听着歌。梦中的神灵都愁的心乱。好在闺房比较幽深,睡不着也没有人说。


简评:
上片描写美人里离开家乡数载不得归,起拍和二拍之间有断裂之感,数载飞鸿与音信断之间矛盾,煞尾可再重新考虑。
下片美人悟透了人生,通过听歌来驱散烦恼忧愁,不觉连梦神都起愁思了,个人感觉用了不寐最好不要出现梦这个词,有冲突感。
整体来看,上片连贯性欠佳,下片梦神句可再酌。点评不当处可指正。
作者: 天空@    时间: 2024-7-2 19:18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17-天空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宋代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译文:
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满池塘,迎着暖暖春风,安闲自在地来回漫步着。小小的院子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越过围墙远望,隐约可见几间茅草房。溪水的小桥旁,青色的酒幌子在风中飞扬。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只见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赏析: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节片完垒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在艺术创新上,是自有其特色的。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此词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色彩鲜明,又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情愁
浥尘03-雲海
夜阑人静,轩窗映烛茕茕影 为谁痴候窥鸾镜。寂落眉心,缱绻情愁并。
离肠欲剪魂不定。赊来病酒思难暝。一襟别恨何时醒。对盏长天,玉宇云千顷。

解读:
夜深人静,窗户上映照着烛光,还有孤单无依的影子。从梳妆镜里看出为谁痴心等候的模样,孤寂落寞的两眉,情意缠绵不忍分离和多情多愁的样子。
想剪断别离思念的情绪,神智却始终清醒着,借来酒一直喝到天色昏暗,醉倒生病。一怀离别之愁什么时候才能清醒,整天对着酒杯,仰望着宇宙广阔的云朵。

简评:
问好同学。格律无误。上片的夜阑与下片的玉宇云千顷有违和感,赊来病酒和对盏长天之间意近,可再重新考虑。点评不妥处海涵。


作者: 飘零叶    时间: 2024-7-2 20:50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22-飘零叶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宋代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译文: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这首词描写了七里濑的优美景色,表达词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也体现出其功名虚无、江山长在的人生哲学。词的上片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后三句从不同角度写溪水;下片开头两句写山,中间插入议论感慨,最后再以写山作结。全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有机结合,其语言清丽,意境广渺,既有幽美的画面,又含深邃的哲理,刚柔相济,韵味深远。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    悼妻
浥尘12-风霜红叶
天教命薄,凄风苦雨都过却。梁园好景人成昨。白发空庭,恨负卿卿约。     
携手花前将命托,无端病榻西风恶。奈无丹药凭谁索。倚枕斜窗,夜月潸然落。

解读:
天让人命运不好。经风经雨的日子都过去了。美好的景物和人就如剧场演绎那样,是昨天的事。如今年老在幽寂的庭院里,遗憾对妻子抱有的诺言成了空。
花前手拉手将命运托付。没来由地生了不好的毛病,奈何没有神丹好药,被病魔夺去生命。靠在枕上斜对着窗户,月亮的夜里伤心地落泪。


简评:
问好同学。格律无误。小词读来情感真挚,让人感动。上片遗憾风风雨雨都过去了,可妻子却不在人间了。下片忆及花前相托,却被病魔夺去妻子的生命,每每思来,夜不能寐,伤心落泪。整体看来,上下片融合度有点紧,没有宕开。点评不当处海涵。
作者: 夜雨    时间: 2024-7-2 23:21
浥尘-07夜雨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醉落魄/一斛珠 春云
 南宋 · 李石
天低日暮。清商一曲行人住。著人意态如飞絮。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
朝期暮约浑无据。同心结尽千千缕。今宵魂梦知何处。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
    解读:傍晚时分,太阳落山,感觉天空很低。行人听到了一曲清新绵邈、哀婉低沉的歌曲,也停下了脚步。这种感觉像飞絮一样清空,才停到了衣服上,却要被风吹走了。早晨期盼、晚上相约,是没有办法的,思念的心相互交织在一起千头万绪。今天晚上思念的美梦会到哪里?可是黄昏时分屋外的翠竹芭蕉又淋起了雨。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之作。起句表明时间,然后是行人听曲的场景,这里用了比喻,将春云比作飞絮。这种感觉轻飘飘,抓不住又摸不着,好象刚落到的衣服上,又被风吹走,一种无力感顿生。下片换头处宕开一笔,这种氛围就和情侣之间相互思念一样不确定,这种感情都结成了“千千缕”。全词用语清雅,“日暮”、“清商曲”、“飞絮”、“翠竹芭蕉”、“黄昏雨”等物象营造出了一种哀愁的气氛,一种爱而不得的心情跃然纸上。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   莲塘
浥尘29-秋月
        黄昏独坐,琉璃水面风吹破。层层莲叶如船簸,碧绿丛中,隐约新花朵。
        激越笛声惊醒我,如何解得红尘锁。白云低处残阳卧。念曲悠悠,镇日无人和。
    解读:黄昏时分一个人坐在莲塘旁边,像玻璃一样的水面被风吹破,层层连夜向。船一样在水面颠簸。碧绿的叶子中间,隐隐约约的看到了新长出来的花朵。突然7月的笛声惊醒了我,怎么能解开这红尘枷锁?正在落山的太阳卧在远处很低的云层中。怀念的曲子清幽,整天也没有人来合唱。
    简评:这首词的标题是莲塘,通读全篇,应该是在莲塘旁边的感怀。起句交代自己在荷塘边上,看到风来吹的荷叶颠簸。准备过片是以看到新的花朵做结。至此,上片写所见,有没有什么问题,问题主要出现在下片。过片笛声有些突兀,忽然惊醒自己,说明自己已经陷入了沉思当中,而上片结尾的时候只是看到了新开的花朵,而这也不能让人陷入到沉思中。看到新开的花朵,应该是一种喜悦或者憧憬的心情,与下片所表达的哀愁情绪不符。
作者: 春留余韵    时间: 2024-7-3 00:02
逸尘21-春留余韵
第一题:
  一斛珠·洛城春晚  
宋代 / 苏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译文翻译  
西都三月,客舍外,垂丝的杨枝杂乱无章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曾记得,夫妻二人,烛光下共读,梅花前欢会,多么浪漫!尤其那以歌劝酒,由饯而醉而别的热情还在心田。  她是一位聪明而文静的女子。我二人青梅竹马,情深谊笃。而今面对着的是离别之后风流云散的现实。纵然关隘山岭阻隔我俩的身子,但爱情则是无法隔断的。我们总有一天能度关山。等到你我重在“烛下。花前”见面,踏青游赏美景再次结伴同行,不分别了。你要我说相思得如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望呀望呀,一直望到看不见我们昔日居住的西楼前,你那身轻如燕的倩影。

译文翻译  西都三月,客舍外,垂丝的杨枝杂乱无章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曾记得,夫妻二人,烛光下共读,梅花前欢会,多么浪漫!尤其那以歌劝酒,由饯而醉而别的热情还在心田。  她是一位聪明而文静的女子。我二人青梅竹马,情深谊笃。而今面对着的是离别之后风流云散的现实。纵然关隘山岭阻隔我俩的身子,但爱情则是无法隔断的。我们总有一天能度关山。等到你我重在“烛下花前”见面,踏青游赏美景再次结伴同行,不分别了。你要我说相思得如何?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望呀望呀,一直望到看不见我们昔日居住的西楼前,你那身轻如燕的倩影。  注释解释  一斛(hú)珠:词牌名。又名醉落魄、醉东风、醉落拓。  洛城:宋代的陪都,称西都,今河南省洛阳市。乱掩:纷纷无序地覆盖、遮掩。红楼:华美的楼房。  篆(zhuàn):古通“瑑(zhuàn)”,钟口处或车毂(gǔ)上所刻画的条形图案花纹。  歌宴:犹歌筵,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  风流:风韵美好动人的男女私情。  关山:关隘山岭。限:阻隔。  君:苏轼妻王弗。寻芳:游赏美景。伴:同行伴侣。  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西楼燕:指昔日居住西楼的王弗。  创作背景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苏轼与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16岁的王弗结为伉俪。《一斛珠·洛城春晚》约作于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闰三月。苏轼时年21岁。自蜀赴京道关中,经洛阳时苏轼怀念妻子王弗所作。

第二题试评 

 一斛珠·雨
浥尘26-山水一壶
浓云泼墨。谁人恣意堆颜色。适才还是湛蓝的。
一瞬功夫,却被西风策。
倾盆而下帘幕白。群山不见烟村隔。
唯余泥泞三千陌,
瞬息无常,惨淡无常客。

春留余韵试解:问好山水一壶师友,小词格律无误,从雨前,雨中雨后各种形态对雨做了详尽的描述,并对雨做出了一个评价,写作手法老到,描述到位,点赞。
具体看一下,第一句,是写雨前,浓云泼墨,风起云涌,说这雨来的突然,这里有一个小问题,西风,一般好像是秋天的物像,但是看这雨下的阵势好像是夏天的瓢泼大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其他的不论用词还是节奏都不错 ,向您学习。
作者: 梅欣    时间: 2024-7-3 08:14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18-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好事近·咏梅
陈亮    宋代
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译文:
烟霭浓,暮色苍,几枝疏梅分外亮。清瘦的枝条探过屋檐,把吹笛的美人轻轻依傍。
石苔上花影婆娑,月华如水映照着林塘。想化作梦蝶向花飞去,又怕难觅她的幽香!


赏析:
陈亮的这首词初看是咏梅,但并不单纯是为了咏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风亮节来比喻自己的卓尔不然。
词的上片,作者用凝炼的画笔,似乎毫不经意地就点染出屋角檐下那两三枝每天都见到但并未留心过的梅的绰约风姿。“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的皪”,用这两字点出梅花的秀洁,但也只有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却还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点破”二字,以示不凡。作者笔下没有给读者一个鲜花锦簇的热烈画面,而只以“两三枝”相点缀,似乎显得冷清。这是因为梅开于冬春之际,这使它与姹紫嫣红的春花不同,它的开放,要经受一番与严寒的搏斗。梅以虬劲的枝干和甚至显得稀疏的花朵,在万卉凋零的严寒中向世界显示了它独出的英姿,这孤傲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人们折梅或画梅,往往只取一两枝,正不以繁华似锦为美。因此,词中“的皪两三枝”确是恰到好处的。而且,正因其少,才给人以“点破”“暮烟苍碧”的感觉。接下来,词人用带有主观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使这梅介入人事,并赋予它以情感。
词的下片更以抒情为主。换头两句不仅有承转作用,而且极力渲染夜色,造成一种优美静谧的境界,为写朦胧梦境创造条件。然后,作者别出心裁地以梦中化蝶、追踪香迹抒发自己对梅的喜爱和追求之情,乃更出新意。再续以“恐幽香难觅”一句为结,却言梦中虽可化蝶穿花,却因无法再寻觅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写出爱梅人对梅可见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虚虚实实、或梦或醒,既真切而又光怪陆离,把这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来写,表达得曲折尽意,饶有余味。
借物咏怀的手法,是中国魏晋之际的阮籍首创,他用此法创作了80多首诗词,此后,很多身居战乱中怀才不遇的诗人常采用这种手法来借物寄心,写怀述志。“咏梅”更是历代诗词作家耳熟能详的题材。所以,关于梅,无论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总难免除落入俗套之运。像众所周知的梅的高洁品格,这当然是必须突出的重点,但若纯粹地只从这点着眼,就势必会步前人后尘。如何从这里独辟蹊径,写出新意,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陈亮的这首诗词,从表面上看,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惊人之语,运用历史典故亦不多。但仔细品读,便会发现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写出新的志趣,并未落入前人窠臼,而实在是独具一格,精妙独到。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
浥尘组-凝思
珠帘半启,莺儿声里伤春媚。和风拂柳翻绡绮,镜外飞霜,镜里人憔悴。
​羁旅他乡无限事,新愁一缕银丝坠,寄词零落翻春碎,拟作回文,点点相思泪。

梅欣评阅: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图景,同时融入了词人深刻的情感。首句“珠帘半启,莺儿声里伤春媚”通过“珠帘半启”和“莺儿声”两个意象,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春日慵懒而又带有一丝忧伤的氛围。接着,“和风拂柳翻绡绮”进一步描绘了春风和煦、柳枝轻摇的美景,而“镜外飞霜,镜里人憔悴”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下片“羁旅他乡无限事,新愁一缕银丝坠”直接表达了词人在他乡的孤独和新的忧愁,而“寄词零落翻春碎,拟作回文,点点相思泪”则通过“寄词”和“回文”两个动作,深刻地描绘了词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点赞学习!



作者: 伊水~    时间: 2024-7-3 08:53
本帖最后由 伊水~ 于 2024-7-3 09:05 编辑

古典研三第十讲作业帖
一:赏析一首古诗词
清平乐·留人不住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赏析:
  “留人不住”四个字将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描绘了出来:一个是再三挽留,一个是去意已决,毫无留恋之情。“醉解兰舟去”,恋人喝醉了,一解开船缆就决绝地走了。“留”而“不住”,又为末两句的怨语做了铺垫。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二句紧承“醉解兰舟去”,写的是春晨江景,也是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经的风光。江中是碧绿的春水,江上有婉转的莺歌,是那样的宜人。当然,景色的美好只是女子的想象,或许更是她的期望,即使他决然地离开了她,她也仍旧希望自己的情人在路上有美景相伴,可见痴情至深。“过尽”两个字,暗示女子与恋人天各一方的事实,含蓄透露出她的忧伤。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情人已经走了很久,不见踪影,但女子依旧站在那里。堤边杨柳青青,枝叶茂盛繁多,千丝万缕,依依有情,它们与女子一起伫立于渡口,安静凝望远方。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所以“枝枝叶叶”含有离情的意思,此处即借杨柳的枝叶来暗示女子黯然的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所表达的感情非常激烈。女子负气道:“以后你不必给我寄信了,反正我们之间那犹如一场春梦的欢会没有留下任何凭证,你的心里也没有我的位置。” “画楼云雨”四个字道出了女子与男子曾经的美好过往,只可惜男子决然绝情。相守的期盼落空之后,她只有怀着无限的怨恨选择放弃,从特意提及“锦书”可知,女子内心并不想如此决绝,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这首词在技巧上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一个苦苦挽留,一个“醉解兰舟”;一个“一棹碧涛”、晓莺轻啼,一个独立津渡、满怀离情;一个意浅,一个情深,让人一目了然。在结构上,亦是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结尾二句虽似负气怨恨,但正因为爱得执著,才会有如此烦恼,所以更能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总之,此词刻画细腻,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一个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

二:作品互评

一斛珠    闲步荷花池公园
浥尘-慕容瑞西
田田荷叶。熏风过处风流绝。参差花朵相愉悦。向夕云霞,恋恋双飞蝶。
缕缕馨香衣上彻。新蝉已是声声切。曲桥待等莲池月。一抹羁思,不尽愁千结。

问好作者!点评不当之处海涵!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荷花池景色的词,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和画意的夏日荷花池。


首句“田田荷叶”描绘了荷叶连绵不绝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熏风过处风流绝”则形容微风吹过荷叶时,带来的不仅是凉爽,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这里的“风流”不仅指风的轻盈,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参差花朵相愉悦”描绘的是荷花参差不齐地开放,彼此之间似乎在相互欣赏、相互愉悦。这样的描写使得荷花仿佛有了生命,它们不再是静态的植物,而是有情感、有交流的生命体。


“向夕云霞,恋恋双飞蝶”则是描写夕阳下的云霞与荷花相映成趣,同时还有蝴蝶在花间飞舞,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浪漫。这里的“恋恋”表达了蝴蝶对花的依恋,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美景的留恋。


“缕缕馨香衣上彻”形容荷花的香气渗透到衣服上,让人感觉清新宜人。而“新蝉已是声声切”则通过蝉鸣声的描写,传达了夏日的氛围,蝉鸣声声,似乎在催促着夏天的到来。


最后,“曲桥待等莲池月”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人们在曲桥上等待观赏莲池中的月亮。这里的“莲池月”不仅指的是月亮的倒影,也象征着一种宁静和美好的境界。而“一抹羁思,不尽愁千结”则表达了作者在这种美景中,依然无法摆脱心中的忧愁和思绪。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荷花池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夏日的美丽和生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学习了!




作者: 馨怡    时间: 2024-7-3 08:56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10~馨怡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明亮的月光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半夜里清风送来了远处的阵阵蝉鸣声。田野里飘散着稻花的清香,青蛙在歌唱着丰收的年景。
稀疏的星光闪烁在天边,点点细雨洒落在山前。我想过溪避雨,转个弯到小桥上忽然看见,那熟悉的旧时茅店就在土地庙旁丛林边。
简析: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它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田园风光,情景交融,幽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一斛珠.晨露
浥尘29 一秋月
海天绝影,汇于微细幽寒镜,深藏动魄禅心永。幻灭安身,亦可容千景。
不怨随风消四岭,来时暗夜凝清冷,去由万丈霞光请,聚散随缘,与月华相咏。
译文:将海与天最美的样子,凝聚成一面很小晶莹剔透的镜子,里面永远承载着云水禅心。虽然安身只在一瞬间,也可以包含万千风景。不以随风匆匆离去而生怨恨,来的时候是夜里带着清冷,去的时侯是由万丈霞光护送。来去随缘,从不苛求,可以作月华一般来吟颂。
解析:起笔定下基调,将晨露比作海天绝影,随后又比作寒镜,同时又有动魄禅心,一下子将晨露化身为万千美好。接着说明生命短暂,然而可以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下阙直接进行点明晨露是夜里来,随日去的事实。最后一句升华主题,与月华相咏。脉络顺畅,而且每句都是围绕着主题晨露而写,分别侧重点不同,是一首好诗。而且最后一句与月华相咏又与首句呼应,显示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一斛珠·六月夏
浥尘18-梅欣
清风波荡。田田莲叶齐欢唱。蛙声响彻青纱帐,柳岸依依,寄影云中晃。
星斗坠天思绪敞。轩窗承月愁心漾。枕檀留梦光阴访。俗世成烟,且尽杯中酿。
译文:清风微荡莲塘,莲叶晃出欢快的声音。青蛙也来凑着热闹。塘边柳丝下垂,影云入水,随风晃悠。满天星叶,思绪纷杂,一窗明月,些许愁思,尽已成梦,往事不堪回首,唯有尽享当下美好。
简评:问好诗友,不妥之处见谅。写夏的风光抓住了夏的特点,有荷塘,蛙声,杨柳,星月。把夏日里典型的物像找得找准。而下片又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时光匆匆,尽享当下的观点。美中不足的是:物像有点零乱,没有层次感。先在荷塘,突然又转到轩窗明月,移步换景的节奏有点快。个人观点而已。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4-7-3 21:57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双调忆王孙·赏荷
李清照    宋代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翻译:
微风轻拂着湖水,更觉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时候,红花叶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莲子已经成熟,莲叶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涤着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不回头,似乎遗憾人们归去的太早。


简析:
词的上片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片写归时的心情。起句写湖。从语气上看,初去时真是秋高气爽,日丽晴和,那辽阔的湖面上,水波不兴,平如明镜,湖光澈能,景色触和。忽然风起,吹皱湖水,层层涟漪,荡漾开来,激起浪花。因此说“湖上风来波浩渺”。“风来,”是事物变让的起因,对游人的印象较深,所以特地拈出。次句写荷。“秋已暮”,就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中语),用以点明节候。这时湖中荷花已经葵谢,枝叶开始凋零,只有残存着的红花点点,不时散发出断续余香,整个湖面上呈现出一派秋日萧瑟的气象。但,这无损于湖上的秀丽风光,它仍然是如济人刘凤浩咏湖诗说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刻虽因节候不同,有所变化,但湖上景象仍然一样。尽管荷花色褪,乃至零落,而群山诸峰,倒影湖中,特别是遍山红叶与湖边垂柳,交相映衬,更加妩媚。树上鸣禽,吱吱喧喳;洲诸鸥鹭,负日眠沙;一动一静,饶有情趣,在给人以快慰之感,极尽游赏之乐,真有说不尽的无穷好。“水光山色与人亲”是词人在凝神观照事物时所得最突出印象,“说不尽、无穷好,”是她陶醉于景色后的深刻感受。这两句语虽直率、浅近,却饶有韵味。它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在这里,作者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与人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使无情事物有情化。虽是有我之境,却较之后来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更加超脱,更加优美。
过片“莲子已成荷叶老,”是对“秋已暮”的呼应,更是“红稀香少”的具体化。但在荷花盛开,团荷复盖湖面时,丛生水上的白苹,岸边的绿草,是无由得到清露的滋润,只有到了莲熟叶残时,才能分享清露的沾溉,生机旺盛,青翠欲滴。’“清露洗”中的“洗”字,最富生活气息,它为湖上增添色彩,提供游人以赏玩之资。像这样佳丽胜地,幽美的风光,不只游人为它所吸引,流连忘返,连山禽水鸟也不忍离去。那沙滩上常有鸥鹭栖宿。特别是沙鸥与白鹭性颇温驯,也很机灵,来往游人很喜欢逗弄它们,与之亲近,久了它们也不怕人,仿佛彼此之间,消除了隔膜,象朋友一些般。由于它们经常栖息于水边洲渚之间,人们遂以为隐者的象征。不少诗人常有愿与鸥鹭结盟的吟咏。诗歌中盟鸥之辞,如李白“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可能是最早的两句。后来黄庭坚也有“万里归舟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因之当游兴已尽,与同游者相偕归去时,看到沙滩上的鸥鹭睡在那里动也不动,头也不回,便觉得那是责怪他们过早的归去,象是不够朋友似的。“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乃是作者把自己的人格泯化于物类中,尽量缩小自我,使之臻于“民胞物与”的思想境界,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却说沙鸥、白鹭责怪她为何匆匆归去?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拟人化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经常运用。
这真是一幅绚烂夺目的晚秋景色图。它具有生动、鲜明、清新、自然的特色,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语言颇有行云流水之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的余地。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
浥尘06-轻风呢喃
芦花飘乱。寒蝉声切江楼晚。单衣薄袖西风满。一笛梅花,更惹愁肠断。
地北天南山水远。心音成字犹如面。可怜情笃云笺短。恨不当时,化作南飞雁。
试读:芦花飞舞,寒蝉凄切,江楼已晚。西风冷透了单薄的衣袖,一曲梅花三弄,更惹得尺长寸短。
各在天南地北山长水远。心思都写成了字儿我们就见字如面吧。可怜情深意切感觉信笺是那么的短。悔恨当时为什么没有化作南飞的大雁和你一起走呢。
简析:这是一首离思之作。上片的物象芦花飘乱,寒蝉凄切,西风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然后一曲梅花三弄又加深了词人孤独的感觉,很自然的引入了愁思之中。造景真实可感。
下片换头句承接上片说出了为啥愁肠断啊,原来是因为我们天南地北的分开了呀,二拍心音成字犹如面意思能理解,就是语序不太顺畅,结拍不错,喜欢。
整首词语言流畅,基本做到了情景交融,个别地方遣词造句稍加打磨就更好了。

作者: 秋月华    时间: 2024-7-3 21:58
词研三十讲作业
浥尘29——秋月
一、分析一首古词


一斛珠   晓庄初过
李煜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身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译文:早晨刚刚化妆完毕,唇边还得补一点沉檀色的唇膏。还未唱歌面带笑容,露出花蕾般的尖舌,樱桃小口微微启动,流露出婉转如莺的清歌。
到了场下的酒会 ,深红色的衣裙上的香气消失殆尽酒杯斟的很满,喝的有些过量,小盅微啜似呼还有喝够。换一个大杯拚醉,还在意污湿罗衣?最传神的是嚼着红嫩草花,向心上人唾个不停。
解析:这首词写歌女为情人歌唱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歌女梳妆打扮打扮的情态描写,点名时间,动静结合展示了歌女的美艳。从侧面衬托出歌女歌声优美。下片重点突出歌女与情郎在一起时欢快神态,也承接上片,也愉似时间很久了,而歌女因为欢愉也表现出在容涩上更加娇媚动人。用杯深一句恰到好处把两个情人的欢会  贪杯  天真之情表现出来 也为结尾做了铺垫。结勾画出一副情人之间天真浪漫的调笑图,娇态传神。是描写男欢女爱的最佳作品。


二、学员习作互评
一斛珠·记梦
浥尘01-耘梦
濛濛细雨。依稀梦向郎边去。青阶苔滑枯藤阻。湿透红鞋,遥见风帆举。
一点长篙离古渡。轻舟径入花深处。为盘云髻柔声语。忽听鸡鸣,却在孤衾寤。

解读:那天晚上下着濛濛细雨,隐隐约约记得要向情郎那儿去。但是却因青阶苔滑枯藤的阻拦。红鞋已经湿透,远远望着船帆举起。一点船桨小船就离开了渡口,眼望轻舟驶入荷花深处。高盘发髻,声音温和委婉轻轻的那边低语。这时忽然初鸡叫的声音搅碎了美梦。我却在孤独的被子里醒来。

解析:这是一首记事词,记录梦境里的个人行为感受。首拍直接进入梦境。二拍紧承上拍隐隐约约向情郎走去,可是去不了,因有青苔枯藤的阻拦。歇拍承一拍小雨湿透了红鞋,远远望见船帆举起,准备开船了。
过片承上片仍然是梦里情景,那人一点船桨离开了渡口,转眼小舟已入荷花深处。下拍转到自身,为了高盘发髻轻声低语,,忽然听到鸡叫搅碎梦境,自己却在孤独的被子里。回扣主题。整体不错围绕梦境所写,层次清晰。行文顺畅,学习了,感觉为盘云髻柔声语,这句不好理解,没弄明白意思是什么。顺祝老师身体健康。
作者: 舞倾城    时间: 2024-7-4 14:21
古典词研三浥尘15-倾城第十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倾城赏析:
雨霖铃为柳永比较经典的作品之一,为啥不说是他的代表作,因为柳永好的词作比较多,虽然还有很多艳词辣眼睛,但此篇虽缠绵绯恻,语句倒也不俗,一波三叹,依依离别之情,让人为之掬泪。
首拍,骤雨为暴雨,下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强度变化比较大。刚大雨过后,长亭的傍晚时分,寒蝉叫得犹为凄切,开始就把忧伤拉得很紧,长亭自古是离别之所,而且又是汴京城外的长亭,设帐饮酒,却是满怀愁绪无处可以安放,这里设帐就可以看出和一位红颜知己的离别,如果和男子,直接在亭子里饮就可以了,如果是设帐与男子饮酒,那么帐中的男子一定是有很高的身份和地位,柳七也不会混那么差了,就算是离别也不会如此伤离别。
况且,他是所有烟花女子的知己,仕途的无望,只能沉溺在声色犬马中,忘记自己,好在柳永怜香惜玉的本领无人可及,他会站在她们的立场去怜悯,去替她们呐喊,为他们填词,风靡一时,说实话,我是不太读柳永词的,早先,是根本不读,宁愿看苏子失格律的唱着大江东去,也忽略了这些晓风残月。
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慢慢就会看淡很多,习惯了人走茶凉,自然无所谓世事沧桑。透过柳永词的背后,是他深深的失意与无法排遣的寂寞孤独,一边他流连于花街柳巷,一边又对功名深深的渴望,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相当于现在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在他词中以“白衣卿相”自称。可见,大凡男子,既要名山事业,也要红粉佳人。这也是自古男子所追求不懈的吧。
设帐饮酒,即将与心爱的人离别,万般留恋,那里舟子又在催,天黑了,东家,上船出发了。这一下,更是断人肠,两人双手紧握,四目相对,眼泪那是禁不住的流啊,禁不住的流,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喉咙里像堵着棉花,噎着说不出话来。这一去一去,去得有多遥远,只看到夜晚时云雾沉沉笼罩,那天也是望不到尽头。
上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人物,还有离别的经过,一层一层铺开,下片就进入议论了,暮霭沉沉从楚天阔中引发出离愁别绪之线头,然后由多情自古伤离别去承接,铺排到位,流转自然,多情的人总被无情伤。其实才子哪有什么长情,他们只在每一段感情中专情,离别后又奋战在新的一段感情中,这个是不胜枚举。以现在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完美渣男。一边想像着离别后的凄楚场景,一边感叹,更何况现在是冷冷的清秋时节。
从古至今,无论是才子还是达人,或者是平民老百姓,管他高兴还是难过,唯一想到的就是两个字,喝酒。柳永也不例外,设帐都门,在饮,兰舟发,在舟也饮,能不醉,醉了也不知道何处,醒了也不知道何处,只看到杨柳岸边,一轮残月,感受到凉凉的风,晓风,是为早晨,从昨天傍晚离别,醉了一晚醒来,时间上的铺排也非常到位。
后面四句,不得不承认柳永为情场上的高手,他就是在告诉那位心上人,从此以后,所有的美景在我眼里都同虚设一样,换言之,除了你,再漂亮再多情的女子我也毫不动心,女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傻的生物,所以才会有无数的女子愿意为柳永挥金而毫不吝啬,这是三千弱水只取一瓢么,柳永可不是这样的。结拍,纵然千种风情,却再也没有人可以倾诉了。把这种痛失一段恋情的忧伤推向顶端。这就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一云,如出一辙,两位作者也是不相上下,唯一元稹比柳永幸运多了。
雨霖铃为著名古曲。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此词谱双调为103字,一般押入声韵,表达了一种激烈的愁绪,四呼中为闭口呼。五音中为角音。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一斛珠 暮春
逸尘21-春留余韵
杨花飞舞,萋萋芳草连归渡。不堪听,声声悲宇。缕缕烟尘,燕子飞何处。
浮云一别春三度,几回望尽天涯路。痴痴问,何时重聚。携手长堤,共把离情诉。

倾城赏评:
首拍用物象点明时间,杨花飞舞正是暮春时节,芳草萋萋引发思人之情愫,杜宇之声的不忍闻,燕子虽归却不知何处,上片应用了杨花,芳草,悲宇,燕子四种暮春时的物象,营造了一种思人盼人的气氛。下片呼之出来,分别三载,盼望却无人,空问无人应,何时聚,最后长堤回应前面杨花飞舞之地。这首词立意清晰。从行文来看,同学可以算是行家里手。唯挑骨头之处,是上片罗列的物象多了一点,虽然这些物象亦符合,对于生发稍少,这样看来拍与拍之间也少了些连贯性。



作者: 雲海    时间: 2024-7-4 15:12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十讲作业
     浥尘03-雲海
一、一斛珠·洛城春晚
            苏轼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2、译文
洛阳已是晚春时节,垂丝的杨枝杂乱无章地遮盖了华美楼房的一半,那小池中轻风吹起的波纹都成了条条花样图案。曾记得,夫妻二人,烛光下共读,梅花前欢会,多么浪漫!尤其那以歌劝酒,由饯而醉而别的热情还在心田。
她是一位聪明而文静的女子。我二人青梅竹马,情深谊笃。而今面对着的是离别之后风流云散的现实。纵然关隘山岭阻隔我俩的身子,但爱情则是无法隔断的。我们总有一天能度关山。等到你我重在“烛下花前”见面,踏青游赏美景再次结伴同行,不分别了。你要我说相思得如何?_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望呀望呀,一直望到看不见我们昔日居住的西楼前,你那身轻如燕的倩影。
3、赏析
  上片即景生情。写嘉佑元年春苏轼赴京(今河南开封市)应试,路宿洛阳城的景物与由此引发的情感。“洛城春晚”,点明写词的地点“洛城”、时间晚春,颇有“春来幽谷水潺潺,当年夫妻二人可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刻骨铭心。上片五句27字,即景生情,体现了苏轼登高远眺、遥思爱妻的心态。
  下片写苏轼思绪绵绵,神态痴呆,由情入景,情景交融。“自惜”二字统帅下片,一气贯通。“自惜风流云雨散。”写苏轼特别珍惜昔日的风韵美好动人的幽情:“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写苏轼的幻情。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写苏轼的相思深情所照应的景。天各一方,心愿难圆,情丝绵绵。下片五句30字,由情融景,将苏轼与妻子那恩恩爱爱,一往情深,注入字里行间,令人回味。
  全词由景到情再到景,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结构的回环美。苏轼与妻子的情爱可谓牵肠挂肚,催人泪下。“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意义上的他与妻子的爱是以“相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所以才“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
二、互评
1、浥尘19-篱畔听风吟
   一斛珠·夜窗听雨
夜窗听雨,芭蕉檐滴轻轻语,声声点点堪如诉。更恼新蛩,还唱相思赋。
犹忆当年红袖舞,殷勤昨日今何处?别来幽愫尊前付,醉后琴筝,尽弄离弦苦。
2、互评
夜窗听雨,时而雨,时而寒,那晚之寒雨,摧残之苦,打击之重往事只堪悲伤。诉说埋藏心底地无限凄凉,别离时加倍的心情。也是词人哀叹,在这物我已浑然一体。
作者: 霞儿霏    时间: 2024-7-5 09:48
本帖最后由 霞儿霏 于 2024-7-5 09:57 编辑

古典词研三浥尘2一霞儿霏第十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释义
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词人的凄苦境遇和无奈情态。虽似写景为主,描摹情状,但事实上作者那种愁思如潮、郁抑满怀的心情却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深沉而又挚切。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作者的切肤之痛和人生感慨。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一斛珠》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
一斛珠.秋思
浥尘倾城
清秋窗外。寒风解落青腰带。翩然一叶真无赖。跌在诗书,寂寂寻张岱。
有趣灵魂端可爱。嗟叹俗世年年改。几多美梦终难待。夜雨飘来,淹没三千界。
解读
明净爽朗的秋天窗外,首拍开门见山交待了时间地点。承拍作者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无理而妙,青腰带,可以想象成大自然季节更替,褪却的颜色。无赖,不是真的无赖至极,倒是像一个聪明的调皮蛋故意跌在诗书上,赖着哪儿也不去。一个人静静地读书,神往一千多年前张岱的世界。灵魂虽然可爱,当理想回到现实时,几多嗟叹。全词层次分明,立意清晰。上片景转情,下片情转景,结句升华,情景交触,画龙点睛,秋思如雨,淹灭在这茫茫的三千界。全词布局谋篇,用词造句,颇见作者的文学功底。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寒风,失了丢丢画面美感,毕竟是清秋时节,虽说后来下了一场雨,但作者用了一了飘字,隐约感觉这场来得及时秋雨带着丝丝的柔意。所以寒风铺垫略略不妥。还有一处,世俗年年改,有点小迷糊,世俗总是那样,变的是看待世俗的人心。改韵略显生硬。
倾城老师此词,不失佳篇,值得学习。




作者: 荷月    时间: 2024-7-5 21:11
浥尘28~荷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通过对赤壁的描写,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自我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上阙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对大江的描绘,展现出历史的浩荡和风流人物的才华。大江作为时光流逝的象征,与英雄人物的风流业绩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缅怀。同时,“浪淘尽”也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为下文的怀古之情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的四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古代战场的险要和激烈。而“人道是”三字则引出了下文所咏的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周瑜。他年轻有为,战功赫赫,与小乔夫人恩爱相敬,是一个事业和家庭都春风得意的英雄。而词中的“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她的出现更加衬托出周瑜的才华横溢和风姿卓越。
  整首词中通过对赤壁的描写和对周瑜的仰慕,苏轼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他渴望像古代英雄一样建功立业,但现实却是年老而无为。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自己无能的自嘲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总的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词作,通过对赤壁的描写和对周瑜的仰慕,表达了苏轼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对自我感慨。整首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人生的感悟。

一斛珠 延时拍摄
浥尘17-天空
耽霞数载,抖音微信藏云彩。东来紫气成沧海,暮至江头,晓岭还初待。
坐立乡原风不解,寒霜积雪疑生怪。问君如此多偏爱?卷过平生,但是悠闲在。

当年沉迷于彩霞,抖音微信里藏着如云彩般绚丽的事物,东来的紫气汇成沧海,傍晚到了江头,山岭还一直在等候者。坐在乡村微风不解风情,寒霜积雪产生了一些疑问,你平时最喜爱的是什么?只是洒脱自在而已。

互评:整体看下来,看着很懊恼,费劲,感觉所写的内容,所描绘的情感写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头,让人不知所云,也比较散乱,上片写抖音、云彩,突然转到沧海,感觉内容脱节较大,下片寒霜积雪来得也很突兀。有些词句也不够通常,比如耽霞数载,卷过平生,但是悠闲在。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4-7-10 23:49
一斛珠
浥尘09-伊水

花田半亩,痴痴栽种心深处。桃花灼灼梨花雨。几许情浓,夜静频频顾。
修剪枯枝供养补,来年更待花开怒。 染笺写就千千语。此世今生,不把君来负。
解读:有半亩花田,栽种在痴心深处。有桃花灼灼梨花如雨。情浓几许夜静更深频频袭来。
我修剪枯枝,提供养分,来年再次等待花儿怒放。润染花笺写来千言万语。说着今生今世不会辜负你。
风起试评:问好伊水师友,全词格律无误。
一斛珠为词牌名,最好还是加一个题目。起拍以景摹情,次拍桃花灼灼开放的时候梨花应该已经凋谢了,歇拍入情几许转的自然。
换头句既是修剪枯枝,也是修剪心里的思念,有一语双关之意,结拍此世今生意重了。说点小意见:词的意脉清晰流畅,个别地方遣词造句还需要打磨一下,不规则重字稍微多了,需要注意哦。试评不当之处请见谅啦。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