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帖 [打印本页]

作者: 燕燕于飞    时间: 2024-6-14 20:02
标题: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帖
本帖最后由 燕燕于飞 于 2024-6-17 22:03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帖
作业: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全体成员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八讲评阅帖
老师名字后面戴🌹证明楼层已满,给/鼓掌证明评阅任务已完成。🍎🍎🍎🍎🍎🍎/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西瓜
老师:11人
学员:24人
大群点评:(2-7)

评阅—微笑(8—10)
评阅—云燕(11—13)
评阅—风中雨荷(14—16)
评阅—天空(17—19)
评阅—侠骨柔情(20—22)
评阅—一片天空(23—25)
评阅—新新(轮休)
评阅—瓶子(轮休)
评阅—散人(轮休)
评阅—文斌(请假)

作者: 秋月华    时间: 2024-6-15 22:18
一、词研三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29——秋月

1、分析词牌《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起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春花百花争艳、艳丽遍野。而高洁的秋月一定是深邃、深情的,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但对作为俘虏的李煜来说,却是勾起了对往事回忆而伤心,他想的是这样的窘迫之景如何才能快速的过去。起句最后三字“何时了”在本词中,春花不再浪漫,秋月不再清新,“何时了”这三个字好像有千钧之力,让本句有了不同解读,实际上是对生命表示决绝的一种强硬态度了!正像当代词学家唐圭璋先生所说的那样:“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你们这样来来去去的,无休无止,你们烦不烦哪?从质问春花秋月,转而向人生发出质问“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这第二个问题,一下子从伤春悲秋转到了人生现实。“往事”自然是指他还在做江南国主的时候。看这两句第一句是对感情的抒发,第二句就是丢第一句的延伸。从春花到秋月的描写逐渐向第三句的推挽,“小楼昨夜又东风”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这是指他投降宋朝后瞬间又过了一年的光阴。七字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又”字是“了”字的继续,但情景已缩小到“小楼昨夜”这个相当明确的地点与时间之中。由小楼而联想到故国,过渡极其自然。故国的“不堪回首”四个字真是从心中滴出,字字泣血。“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中的“月”,也是将只属于李煜个人的小楼、故国,统统笼罩在这永恒无限的月色中,李煜个人的浓厚悲哀自然也就直逼我们眼前了。不堪回首,却偏偏忍不住要回首。过片的“雕栏玉砌应犹在” 写的是回首中故国的情景。这句与上片一、三句相应,全从宇宙之永恒不变一面下笔。就是李煜“回首”看到的印象之一。“雕栏玉砌”是指雕有精美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词中泛指精美的宫殿建筑。那曾经是他的宫殿,是南唐壮丽的皇宫,然而物是人非的感慨已经喷薄而出。“雕栏玉砌应犹在”看上去是陈述句,实际上也暗含反问。“只是朱颜改。”一句揭示出物是人非。这句与上片二、四句呼应,全从人生短暂、变幻无常一面下笔,表现出“往事”“故国”“朱颜”都已经长逝不复返的哀痛。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指的是雕栏玉彻虽然没有被毁灭,但住在里面的人变了,国家颜色已变。或许把它翻译成这样的表达更合适:当年巍峨壮丽的宫殿应该还在吧?可是国主却不再是那个叫做李煜的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若问你能够知道我有几多仇恨,它像这一江的东流的春水一样,浩渺不尽,无边无际。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结句以景结情,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解析互评

洞仙歌高考季漫思
文/夜雨
徐风微雨,正黉门联考。鱼化飞龙计多少。纵阳明、几度名落孙山,鳌头踏、哪个尊荣孔庙?

僵村闲卧久,羞见旁人,梦绕神京凤池杳。汲水向阳台,绿菜孤芳,轻声叹、冯唐易老。又何必、凭栏湿牛衣,这次递、檐声夜凉谁晓?

解读,温和的小风挟带着小雨,这天正是全国高考的日子。学子们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今天有多少人能金榜题名。纵然是没有被录取,也要阳光乐观。又即使考了第一名哪个又能荣耀文庙呢?
僵村安闲已久,很羞愧怕见到熟人。做梦都向往能在京城谋取职位,可是那么遥远。。打水向楼台,那有独自开放的花与绿色蔬菜,轻轻叹息,生不逢时,又何苦倚栏杆泪湿牛衣,这名次,如同凉夜屋檐上的雨滴又有谁能知道呢?

秋月互评:这首高考季漫思,是由景生情,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起拍点题。二拍议论承接。三拍论点符合高考后学子的状态,比较真实。下片首拍转到自身,写当时自己高考后的心情。二拍发表自己的感慨,结拍以疑问做结回扣主题。总体围绕高考这个主题,语言流畅自然,不错学习了。个人感觉有两个词用的不太好,一个是鳌头踏,这个踏不好理解,二个是僵村,感觉有点怪。三个梦绕神京凤池杳,放在羞见旁人与汲水向阳台中间,既不能承前,也未能启后。也许我理解的不对,共探讨。
作者: 风霜红叶    时间: 2024-6-16 20:10
词研三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12-风霜红叶
一、选一首古人词 翻译并简析。
汉宫春   梅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译文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简析:汉宫春  梅,一首别人写烂了的咏物诗。值得我们学习取法的技法有这么两点。
1、注重侧面描写。本词除了首拍,对梅花做了点描写外。96字的中调,基本上全是侧面描写,烘托。其中写梅能将大雁小雁绾入。绝无仅有。可见作者思路开阔。初填中调,最忌宕不开笔。读此定有所悟。
2、卒章显其旨。词章一一读下,直到结尾处,才知主旨是:清香未减,风流不再人知。而这正是梅花的高贵品质。当然也是作者的人格所在。



二,习作互评。
洞仙歌   友家过端午有感
文/浥尘30清风
粽香飘出,正晚风庭院。艾叶熏熏铺阶畔。众家亲,五彩丝缕轻缠,持酒盏、围坐品尝佳宴。
新月勾旧忆,昔日端阳,尚有双亲伙房转。三俩凑盘飧,鸡卵平分,兄姊妹、笑如花灿。奈人间、诸事不重来,悄离席、凭栏蹙眉轻叹。

互评:问老师好。
还是先看题。这个题有点难:在友家过端午,是其一。其二是,还得有感。想来没有构思好。按题这个  感  还必须与友家有关。这也太难写了。愚以为。要么题为  友家端午做客,要么就  端午有感  。
然后,是词。词,上片好过下片。上篇文笔流畅,文脉井然。词句可读。下片,忆旧是可以的。昔日端阳 句,是多余的,重复。以下就像我一样,是写记叙文了。所感的部分就剩下一句可读:凭栏蹙眉轻叹。受老师的启发。也是写了一首。博老师一笑。
洞仙歌  端午他乡作客
街灯初放,正逢迎庭院。角粽蒲蒿溢香满。映华堂,五彩丝缕轻缠,齐聚首,祝语声声开宴。
莫话身外事,且尽杯前,北客南来密无间。莫恋故山谣,酒满杯深,有吴语、殷勤相劝。更待得,兴余上南楼,看夜永,天心月明清浅。
作者: (清风)    时间: 2024-6-17 11:01
本帖最后由 (清风) 于 2024-6-17 11:04 编辑

古典词研三第八讲作业

浥尘30—清风

第一题,简单解析古人一首词
南歌子有感
宋  苏轼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译文
调笑时,怕被蔷薇挂住,行走时,担心遇到宝瑟而僵住。与心爱的姑娘约好了在西厢房见面,怕在黑暗中迷了路,靠辨认香气来寻路。

半夜风吹动了幔帐,月光照到了床边。竹席像水一样凉了,肌肤也凉了。什么东西和我一同回去,只有留下的残妆。

简析
该词是以艳体形式出现的爱情词,题为《有感》,实际上相当于“无题”。因为苏轼对所叙写的情事是秘而不宣的,只有明眼人方能洞悉其中奥妙,“有感”云云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己。苏轼运用了代言体写法,通篇作张生口吻,即从男方着笔来写,所述情、景、事,一一从这一人物的心中、眼中及口中道出。
一般说来,词体多偏于抒情,而该词却有着明显的叙事性。在描写方面,尤以大胆、率真、细腻的心理描写取胜。

第二题,解读互评部分

洞仙歌  秋思
浥尘21-春留余韵
西风萧瑟,阶下蛩声乱。落叶纷纷舞空院。夜沉沉,弯月又挂窗前,人无寐,独坐空庭虚叹。
一别无缘见,望尽天涯,不见南来北回雁。锦字寄何方,倚遍栏杆,空回首,如烟消散。人空瘦,轻棹几时归,再携手,花间醉声声慢。

①清风解读:萧瑟的西风刮着,台阶下边蟋蟀的叫声乱。纷纷落叶在空院里飞舞。一弯新月挂在窗前,我睡不着觉,独自坐在空庭里叹息。

自从别后无缘再相见,望尽天涯,都没有南来北回的大雁。我给你写好的书信寄往哪里呢?倚遍栏杆,回顾过去的种种,都像轻烟一样消散。我已经日渐消瘦,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再手牵手,花间醉酒,慢慢叙旧。

②试评:这是一首秋日怀人的作品,起二拍景起,“西风、蛩声、落叶和空院,四个物象奠定了词的基调,烘托出一种萧条、孤寂的气氛。很不错!

次拍以“弯月”递进一层,继续渲染,人物出现,因为月亮多作为思乡的意象出现,也是不错的,这里要说的是,“人无寐”词味稍淡了一些,“独坐空庭虚叹”这句用了三个形容词,有些刻意,而且“空”字在这首词里重复了四次之多,应该避开,“虚叹”有些不解,敬等老师补刀时候解答!这一拍表情达意还是做的不错!

再看换头句,承接上片尾句“空庭虚叹”,两片衔接自然,只是“南来北回雁”稍觉费墨,“南来和北回”取一即可。

下片第二拍,个人觉得,一个意群里意思不统一,锦字没处寄,建议如果虚笔设想一下对方也如何思念你,这样锦字“何处寄”也算有个承接,当然了,作者写的也没问题,我不知天高地厚乱说了!

尾拍不错,有寄托,有期盼,“人空瘦”和后边的“轻棹几时回”也没有承接,建议换个别的物象来连接后边轻棹,会更好,尾句“花间醉声声慢”,花间醉可以理解,“声声声”应该不是指花间赏读《声声慢》这个词牌,也不是唱《声声慢》这首歌吧?所以这个三字句还可斟酌。

总结:小词填写的脉络清晰,遣词造句很流畅,唯有重复字多一些,比如“空、见、无”等,该避还应避开的好,对词不对人,评的不当之处,还请学友勿怪,有请老师补刀润色🌹£8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4-6-17 23:58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帖
古典词研三第八讲作业:
浥尘风起的地方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简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简析: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浥尘03-雲海
          洞仙歌·夏     
炎炎日落,似云蒸缭绕。燕子低飞对天闹。大河鸣,看跃鱼空中翻,已恨透,岸上花丛蛩吵。
横空惊闪电,滚滚雷声,雨点飞倾,小荷跳。更狂飓骤起,越林缠藤,刹那间,风啸啸。是哪圣,冥思坐亭中,满耳尽,游人侧闻渐笑。
解读:烈日炎炎,好似云气蒸腾缭绕。燕子低飞对着天空吵闹不休。大河呜鸣,鱼儿翻腾着跃出水面,已经恨透了岸上的蛩鸣声声。
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来,小荷跳跃,更兼狂风骤起越过树林使藤蔓交缠,一刹那狂风大作。是何方神圣来啦?坐在亭中,满耳都是游人的笑声。
互评:问好学友。全词格律一处有误,已恨透的已字处应是平声字。
这是一首夏日气象的作品。
起拍景起炎炎夏日,就算是日落时分也还是可以说炎炎的,云雾缭绕感觉应该是山中因为气温和湿度的差异才会出现,用在这里感觉不太合适。
二拍燕子低飞可能是感知到要下雨了的自然现象,对天闹有点费解。
三拍蛩鸣更多是描写秋天的物象。
下片换头句惊用的挺好,写出了夏天大雨的突如其来,狂飓应该是狂飙的意思吧,写雨的景象还是挺切合夏日的情景的,学习啦。
尾拍是哪圣有点不明所以,结句可斟酌一下。
总结:全词脉络较清晰,不规则重字较多,题目感觉为夏雨可能贴切一点,有些地方遣词造句还需要打磨一下,学评不当之处请见谅。
作者: 伊水~    时间: 2024-6-18 20:44
古典研三第八讲作业贴
浥尘09-伊水
一:赏析一首古诗词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问取 一作:唤取)
翻译:
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赏析: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作业互评
洞仙歌  夏日湖畔有思
风起的地方

阴阴堤树,合向平湖绕。何处鸣蛙与蝉噪。沸斜阳、牵我心绪摇摇,行复止、看取汀沙波淼。
眉间愁暗锁,锦水汤汤,剩了长亭没荒草。个中意如何?折得红荷,莲子苦、藕丝扰扰。莫相问、欢颜待何年,再回首、风流已随云杳。

风起的地方你好!以下是我的分析: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湖畔的景象:阴阴的堤树环绕着平静的湖水,不知何处的鸣蛙和蝉声交织成一曲夏日的协奏。斜阳照射下,作者的心绪被牵动,步履时而前行时而停顿,目光投向波光粼粼的湖面。这里的“行复止”反映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情绪变化,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内心情感的波动。

随着情绪的进一步展开,眉头间的愁绪如同被锁住的暗锁,锦水汤汤,长亭无草,这几句词展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与沉思。而“个中意如何”则像是作者自问,或是向读者提出的疑问,增加了整首词的思考深度。接下来的“折得红荷,莲子苦、藕丝扰扰”,则通过红荷、莲子和藕丝的具体意象,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人生的纠葛。

整体来看,《洞仙歌·夏日湖畔有思》这首词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夏日湖畔的所思所感。通过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词,感受到作者情感的真挚与深刻,同时也能引发自己对于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更多思考。
作者: 夜雨    时间: 2024-6-18 22:38
本帖最后由 夜雨 于 2024-6-18 23:58 编辑

浥尘-07夜雨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 北宋 · 晏几道
春残雨过,绿暗东池道。玉艳藏羞媚赪笑。记当时、已恨飞镜欢疏,那至此,仍苦题花信少。
连环情未已,物是人非,月下疏梅似伊好。澹秀色,黯寒香,粲若春容,何心顾、闲花凡草。但莫使、情随岁华迁,便杳隔秦源,也须能到。
    解读:春天刚下过雨,绿色星星点点的夹杂在去往东池方向的路上。玉人艳丽的脸上娇羞的犯上了娇好的红色。记得那个时候,在窗前对着月亮叹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仍在苦苦的题写关于花的诗句,怨恨回信太少。相互连环的情绪还没有结束,感叹还是原来的事物,但是以前的人却不在这里。月亮下面几朵梅花像你那么好,淡淡的秀色,暗暗的寒香,灿烂的像春天的容颜,哪还有心思看其他的花花草草。但不要让这情怀随着年华的变化而变化,就算远远的隔着桃花源,也必须能找到。
    简析:这是一首月下闺房思人之作。起拍点名时间,是在春天。根据上下文的推断,应该是在早春时节,绿暗春池道,“暗”字用的好,说明绿色还不多,只有星星点点几片。接着女主人公出场,先描写了她美丽的外表。然后抛出他的烦恼,是因为收到的书信太少。过片又拉回到现在,睹物思人。把梅花比作思念远方的人,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异曲同工之妙。煞尾寄托了女主人公的愿望,这感情不要因为年华的变化而变化,就算再远也要最终在一起。全篇的结构采用:今-昔-今-未来,脉络清晰。多处使用比兴手法,语言清雅,有余味。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病中吟
浥尘01-耘梦
毒侵肌骨,自淋漓虚汗。病榻孤衾药香满。隔昏窗、缺月高处偷窥,玉山倒,敧枕蹙眉鬓乱。
耳边频响起,叶落声声,时见流星渡霄汉。底事惹波澜、往事如烟,梅边梦,流光偷换。问玄兔、匆匆去何方,莫不是、天涯故人招唤。
    解读:病毒已经侵入肌肤骨骼,自然虚汗淋漓。病床前薄薄的被子上染满了药的味道。隔着昏暗的窗户,残缺的月亮在高处偷看,病来就像玉山倒了一样,斜着枕头,皱着眉,头发篷乱。耳边不停的响起,落叶的声音,时不时的看见流星划破天空。什么事情让我心底惹起了波浪,过去的事情像烟尘一样消散,流过的时光已经偷偷的换了以前在梅边做过的梦。试问一下月亮,你匆匆地去往了什么地方,难道不是远在天涯的故人在招唤吗?
    简评:起拍直入主题,自己已经染了病,很辛苦,被子都染满了药味,说明染病之久。接着写自己从窗户看到了月亮,月亮又偷看着染病后痛苦的自己,有一种形影相吊的意思,本来已经病了,从侧面更衬托出了孤单。换头后转到了听觉上,隔着窗户听落叶声声,营造出了一种孤单寂静的场景,流星渡宵汉这一句宕的有点远,一拍之内尽量在一个场景内。往事如烟接不起上句,这4个字有点重复,因为上句是底事惹波澜。结尾有深意,问月亮是不是远方的故人召唤去了,本来孤单的时候还有月亮相陪,现在连月亮也远去了,只剩下孤单的自己。同时想到了远方的故人,现在有月亮相陪,那么平时,远方的故人又是多么的孤单。整篇情感真挚,耐人寻味。语言清雅,通过月亮多处对比,加深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感。个别句子再斟酌一下,定是一篇佳作。祝愿耘梦学友早日康复!

作者: 轻风呢喃    时间: 2024-6-19 00:01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帖
浥尘06-轻风呢喃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咏柳
宋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惟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简析:江南的腊月已经过去,在早梅开放之后,便将新春交付于垂柳。那纤细的柳枝就像美女的细腰,有着天然的风流韵味,并更是骨骼清奇,雅致秀丽。在永丰坊那边,整日都无人,只剩金色的柳丝在晴日里空自舞动。最令人肠断的是柳絮纷飞之时,绿叶已成荫,没有任何事情,但随着暮春到来,时光流失,柳条就渐渐变得稀疏消瘦了。又莫非是是东风追逐你----柳而来,便能吹散你眉间的那一点春愁。
    全词用拟人法写柳,它身段苗条,体态轻盈,仪容秀雅,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风月匆匆老
浥尘28-荷月
人间风月,竟也匆匆老。枯木流花化尘早,彩云消,雁去又恨流年,事已昨,怎奈情偏高啸。
镜中人渐陌,银发如刀,狠刻花容弃孤岛。谁怜往昔,相伴清欢,忘忧恼,梧桐亦巧。对如今,万般散秋风,也犹怕,无端梦中人老。

问好荷月老师!全词多处出律,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解读:人间的风月,竟然也会匆匆老去。枯木和落花早早化为尘土,彩云消散,大雁远去,不禁心中恼恨岁月无情,很多事已然成为过去,无奈心情很郁闷难抑,偏偏想放声长啸。
对镜看着镜中人渐渐变得陌生,银发如同利刀,狠狠雕刻着我如花的容颜,像被放弃的孤岛。有谁怜惜往昔相伴时的清欢,忘却烦恼忧愁,那梧桐也显得那么美丽。面对如今,万千思绪都在秋风中消散,也还是惧怕,看到梦中人无奈老去的摸样。

简评:全词借用“枯木、流花、彩云、雁”等自然物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感叹时光的变迁和生命的流逝,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之情。布局手法运用不错,脉络也比较清晰。
起拍两句手法很不错,人间二字有瑕疵。上片后续中间几句调一下平仄就可。上片歇拍句“怎奈情偏高啸”,句涩,见凑。
下片第二句“银发如刀”比喻不当,“狠刻花容弃孤岛”这句不甚理解,上面的是我硬解读,估计不是作者本意。“梧桐亦巧”也不甚理解,梧桐咋巧?
总体来说,除去律多处不合以及上面几句生涩、不清通之外,意思还算连贯,立意可以,煞尾还算有味儿。初学,妄言了,还请包涵。
作者: 慕容瑞西    时间: 2024-6-19 05:39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慕容瑞西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洞仙歌·中秋
向子諲    宋代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译文
澄碧的天空如绿水一般,将秋天的污浊一洗而清。明月如飞镜一般,仿佛突然飞到天边。谁曾说把月中的桂树砍倒,明镜似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便会无所遗漏地覆盖大地山河,使它们的倒影完整地映照出来。
夏日的酷暑虽退,但馀热还时而袭来,令人烦闷。只想移去仙山蓬莱、方丈、瀛州仙山躲避。问那月宫中的嫦娥:到底因为什么事,竟然出现让月亮时而圆时而缺的现象。麻烦吴刚挥动手中忽忽生风的玉斧,把缺月重新修整,教它夜夜年年光洁饱满,普照大地,无遗露地映照出统一的山河和繁华的人间。甘愿等待这么多年,就算是借酒浇愁以后仍要醒来继续杀敌。


简析
 这是一首咏颂中秋明月的词作,借“月有盈亏”的现象,抒发“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的豪情。词语洗炼精熟,意境开阔,富有哲理,较之轻浮、侧艳的儿女情,以及粉饰太平的利禄语高出很多,是词中上品。
  上阕开句是个比喻句,“碧天如水”将烟霏云敛、一望千里的碧天比作清澈的绿水固是常见,但“一洗秋容净”之句的出现,不仅使它顿失俗态,且显示出一种阔大无比的气势,点睛之处便在一个“洗”字。下面是一个问句“何处飞来大明镜?”看似平淡无奇但却点出了要写的主体对象——月亮,且出语自然轻松、比喻贴切。紧接着又使用了一个反诘句“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意思是:谁曾说起过这样的话,把月中的桂树砍倒,明镜似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
下阕承前,词人也深知月中之桂不可斫,月光映照出的也只能是破碎了的山河,所以“人犹苦馀热,肺腑生尘”之句表面写的是:夏日的酷暑虽退,但馀热还时而袭来,令人烦闷;实际抒发的却是对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恃权猖獗、炙手可热的愤怒,与朝中爱国之士受尽压抑的不平之气。“移我超然到三境”中的“三境”,指神话中的海上三仙山蓬莱、方丈、瀛州;这种想遁入仙山的想法,只是词人在悲愤之极时寻求解脱的思想流露,但这只是刹那间的闪现,很快又对着明月再次点燃起希望:“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又是一个问句。
 “姮娥”即指神话中主管月宫的仙女,本作“恒娥”(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常娥”,通作“嫦娥”),这是借向嫦娥发问到底因为什么事,竟然出现让月亮时而圆时而缺的现象,以引出下面要说的正文:“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一个“烦”字又引出了一则神话故事,据《酉阳杂俎·天咫》记“旧言中有桂,……高五百尺,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这几句是说:麻烦吴刚挥动手中忽忽生风的玉斧,把缺月重新修整,教它夜夜年年光洁饱满,普照大地,无遗露地映照出统一的山河和繁华的人间。
 这是词人梦寐以盼的希望的火花又次迸发。然而,词人深知自己并非生活在幻想里,他曾亲率部队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抵抗过强大的金兵,惨痛的教训告诉他要把希望变成现实,必定要不屈不挠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便是尾句“待拼却长年,醉了还醒”所显示的内容。“醉”应指受挫折、受贬谪后不得不以酒浇愁而醉;“醒”则是除奸、杀敌、收复国土之志不已。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
浥尘-凝思
冰清高洁,叹花期时短。疏影横斜暗香满。悄开窗、伶俐童子窥人,偷探到、无寐娇娘心里乱。 
几时牵素手,夜静无声,但见牛星渡河汉。试问欲如何,夜已深深,金风淡、孤云回转。但期望郎君几时到,又不开言儿,暗中呼唤。

解读:
品性如冰之清明透澈,心性如人之高尚清廉,可惜花期太短了。稀疏的花影或横或斜在树间,清幽的花香弥漫开来。悄悄地打开窗户,聪敏机灵的孩子观看到了失眠的美女心烦意乱的模样。
什么时候可以牵着你那白皙的手?寂静无声的夜里,只看见牛郎星在渡过银河。试问结果怎样啊?夜已经很深了,秋风也无力了,他在回来的路上。可盼望着他快些到,又开不了口,只能在心里呼唤。

简析:
问好思思,小词格律无误。词虽然没有名字,但读来感觉是一首思人之作。上片通过秋季的花开花落来衬托娇娘的心绪烦乱,这等无序的心态,难寐的愁容也被孩子看见了。下片通过牛郎星渡银河见织女的故事,来比喻自己想见伊人的迫切心情,又羞于开口问几时能回来,只好在心中呼唤快点回来。整体看来上片前两韵写花的周期短,暗香满,与后面娇娘的愁绪心态关联度不紧密;下片夜静无声,夜已深深都是重复的意思,情的描写缺少递进的层次,不流畅,点评不当处可指正。
作者: 馨怡    时间: 2024-6-19 06:48
浥尘10 —— 馨怡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暗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译文: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身骨,自然是遍身清凉没有汗。宫殿里清风徐来幽香弥漫。绣帘被风吹开,一线月光把佳人窥探。佳人还没有入睡,她斜倚绣枕钗横发乱。
他起来携着她的小手,走出无声的庭院,随时可见流星横穿河汉。试问夜已多深?已过了三更,月光暗淡,玉绳星向下旋转。她掐着手计算,秋风几时吹来,不知不觉间感到流年似水,岁月在暗暗变换。
赏析:《洞仙歌·冰肌玉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以丰富的想象,再现了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消夏的情形,突出了花蕊夫人美好的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感叹。上阕从旁观者角度描写处于如月宫瑶台般的环境中的女主人公非凡的姿质,风度娴雅,馨香妩媚;下阕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全词想象奇特,境界幽眇,波澜起伏,语意高妙,读之令人如临其境。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
迢迢银汉,是人间清梦。七夕双星久传颂。坐园中、仰望浩瀚星河,恍惚处,仿若银波奔涌。
浮槎随雪浪,直到门前,登上云天鹊桥共。小月近盈盈,眉眼弯弯,欲采撷、指端轻弄。岂料想、晨鸡一声啼,回首处、葡萄叶随风动。
试译:遥远的银河,是人心中的一帘幽梦。七夕佳节,坐观银河,思绪翻腾,想像无限。
感觉舟至眼前,人也随之登上银河。见到了月牙正欲圆,本想拨弄。奈何一声鸡鸣,梦醒成空,只有葡萄架下,夜风依旧。
分析:这首诗的上阙由七夕佳节坐观银河生发出无限的想像,下阙是对上阙的深化。前后照应,清梦而起,梦醒而终,结构紧凑。起笔为词句定了基调,然后顺着思绪,一路狂奔,想像丰富,画面感强,易引人入境。只是觉得葡萄叶可否替换,感觉有点降低词的韵味。
作者: 春留余韵    时间: 2024-6-19 13:55
逸尘21-春留余韵
第一题:分析古诗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狂风猛,当今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我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浇愁,赖以排遣。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分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是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昼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第二题:试评诗友作品
洞仙歌
浥尘25~清平乐
何来一梦,入悠悠仙境。蝴蝶追风过香径。有楼台、围绕花不知名,伊人倚、不晓伊人何姓 。
似曾如遇见,眉目分明,浅笑低声呼相应。想莫是因缘,又怕成真,片刻散、被将惊醒。窗前月、天涯自遥遥,觅再去、飘然了无踪影。

春留余韵试评:问好清平乐友友,小词格律正确,条理清晰,引人入胜,学习了。
下面说说我的看法,本人水平有限,说错勿怪。这是一首借梦思远之作,上阕描写了一个优美的梦境,梦中环境清幽,佳人有约,让人流连忘返,然尔美梦如烟,夜半醒来,遥隔天涯,空留遗恨。令人唏嘘不已。
梦是美好的,作者的心愿也是美好的,只是在写作中遣词造句不够优美,如被将惊醒,读来涩口,且有造词之嫌,希再接再厉,美梦成真!
作者: 清心雨    时间: 2024-6-19 14:17
本帖最后由 清心雨 于 2024-6-19 14:21 编辑

第八讲作业
逸尘20清心
第一题:分析古诗词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赏析: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这首词主要描写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端午节前进行的各种准备,节日气氛浓郁;下片描画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他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语句工丽,声韵和谐,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


二、互评
浥尘12-风霜红叶
洞仙歌   端午
艾蒲香户,对轻风消暑。汨水滩边正端午。楚江开,老少堤岸相呼。舒望眼,触目龙舟旗鼓。  
一声清令发,呐喊声声,急鼓催人赛龙虎。唤灵均深渊,万桨齐张,欲天问,骚魂知否。千秋史,怀沙咏年年。万丈殿,罗江尽淘尘土。
解读:艾草菖蒲的香气入户,时逢端午,楚江岸畔人员众多,远远看去,有许多龙舟锣鼓。一声令下,龙舟竟渡。锣鼓喧天,呐喊助威。似是要把屈公灵魂唤醒。千百年来,年年纪念屈公,江水滔滔,淘进了世间尘土。


简评:此词以端午为意,上片写景,以艾草香蒲开始。然后转江边看龙舟比赛,下片以龙舟竟渡场面生发,唤起词人感慨。上景下情,小词立意不错,读来挺顺畅的,学习了。感觉写的挺好的,没啥问题,我重复读了好多遍,竟然无从点评。
如果硬要提些问题,感觉下片抒情少点铺垫。是从龙舟竟渡想到屈子,天问的吗。结尾万丈殿看不明白,可能是我才识不够。评的如若不对见谅哈。


作者: 霖兮    时间: 2024-6-19 17:26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31-霖兮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赏读简析: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这首思远人,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思念友人而望断飞云过雁,由于“无信”,却不知游子而今所在,使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正如前人评:写到别来,情到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读来深有同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简评。试评楼上伊水同学的茉莉花:
洞仙歌·茉莉花
浥尘09-伊水
       柔柔月色,照清姿仙影。缕缕幽香染三径。玉无瑕,足以魂绕梦萦,无一字,却抵仙乡妙境。
       不与争春意,看淡浮华,心似莲开把香赠。澹然闲赏间,轻袂风牵,便几叠,清词飞兴。花正好,岁岁并年年,痴心守,凡尘一轮花令。

读解简评:
        柔和的月辉照耀着茉莉花清秀如仙姿影,缕缕的幽香漫延在院里小路上。这花儿像美玉般洁白无瑕,看着就令人梦里也思念喜欢。即或无一字赞叹,仅仅梦见,其带来的感受,就抵得上去了仙乡妙境一般。
        她不与春花争春意,娴静盛开在炎炎热烈夏季,她的风姿与清香,如同莲般高雅圣洁。我安静闲赏着花姿闻着花儿芳香,晚风轻轻拂动我的薄衫。忽然几首赞美茉莉花的清丽词句也涌来助兴。每年,我都要在痴心守候的茉莉花儿盛开期欣赏她的美丽。


        伊水同学这首词,从欣赏的角度写了对茉莉花的赞赏和喜爱。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展示塑造了茉莉花的素洁、优雅、清芬、等美好形象。创作比较成功。但个别处展开还有不顺,比如上片写了花香,下片又说到花香。词牌方面创作要领也基本掌握不错,只是有疏忽,可能没自检格律,上片第五句中梦字出律。


        美丽芳香的茉莉花真的惹人喜爱。有诗赞:“刻玉雕琼作小葩,清姿元不受铅华”。又有:“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夸她“天赋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独逞芳菲。轻盈雅淡,初出香闺。是水宫仙,月宫子,汉宫妃”。


作者: 雲海    时间: 2024-6-19 17:29
本帖最后由 雲海 于 2024-6-19 17:31 编辑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03-雲海
一、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1、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2、翻译
译文
遮蔽了月光的青色云影处,一轮明月穿过云层,像一面金灿灿的明镜飞上碧空。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桂树的斜影。夜露渐凉之时,多少秋蝉零乱地嘶鸣。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
水晶帘儿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待我许多月色澄辉,倾入金樽,直到拂晓连同流霞全都倾尽。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看铺洒月光的人间,领略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
3、简析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为一首赏月词,被认为是词人的绝笔之作。上阕以雄厚的笔力勾勒出青烟缭绕、明镜高悬的壮阔中秋月夜景致;下阕采用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描绘屋舍的景象。全词紧紧围绕月色、月景,极尽铺排能事,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境界阔大,词气雄放。
二、互评
1、浥尘20清心
洞仙歌.与外地友视频后有感
旧时玩伴,叹几时方见。往事幽幽忽而现。忆当初、田地追逐游玩,野果采,滋味至今犹念。
转瞬光阴远,半辈人生,恰似东流水匆散。更惜今俱是,面老人苍。青丝少、星星鬓满。这况味、不知怎么言。暗埋怨、流年为何偷换。
2、互评
该词,叹几时相见……,触动的回忆,追想儿时感情深潜于客观景物描写之中。半辈人生恰似流水,在埋怨年华易逝,青春易老。作者心理上,情绪移到,不怎么言 暗埋怨,点明感叹的主旨。该词对比和谐,很富美感,怨年华,哀而不伤,表现出清逸的风格。

作者: 清平乐    时间: 2024-6-19 18:51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25~清平乐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简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简析: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     流年
山水一壶
高阳灸火,烘浑身慌汗。换上谁人不生怨。可偏偏、正是卖力时间,老板要、加点加班快干
出来三个月,不负天天,七尺男儿一条汉。试问命如何,命且由天,打工路、路长人倦。只感叹、为家碎流年,莫计较、流年暗中偷换。

问好诗友,写了打工人的辛苦与心酸,正常看待就好,不是还说,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吗,我们是辛勤的中国人民,大多数人也都是这种生活状况,乐观的生活才是我们在短暂的一生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全篇通俗易懂,可谓通俗词,有特色,词味来说就差一点,
作者: 梅欣    时间: 2024-6-19 19:40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18-梅欣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西江月·红蓼花繁映月
吴承恩    明代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译文
红蓼花盛开映着明月的光辉,江风摇动着黄色的芦苇。江天辽阔江水空濛,将水中的星星摇乱搅碎。
一条条大鱼罩入网中,吞钩的小鱼成群结队。亲手烹煮味道鲜美,嬉笑怒骂管他当权者是谁!

赏析
 《西游记》第九回,书中写道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位是渔翁张稍,一位是樵夫李定。一日,他们在长安城里卖了鱼和柴,便进入酒馆之中吃了个半醉,徐步而归。二人以对诗的形式,夸赞渔樵生涯。这首词,是他们对诗的第七首,是渔翁张稍所唱。
 这首词的上片四句,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副月夜江天的优美画面。红色的蓼花,黄色的芦叶,辉映着月光,沐浴着江风,江水中的星星闪闪烁烁,营造了一种清幽、辽阔的意境,而且富有动感。词的下片四句,则是描述了渔人撒网,垂钓的乐趣,得到鱼后便烹煮起来,味道特别鲜美。有鲜鱼,有从酒馆里带回来的美酒,便可以笑傲江湖,游戏人生,浮云富贵,粪土王侯了。这首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给人以一种潇洒出尘之感。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    长盛园众姐妹摘枇杷
浥尘-慕容瑞西
佳园长盛,有亭台楼阁。碧水荷塘蕊交错。看农庄、百亩果树阴阴,游兴处、粒粒枇杷灼灼。
架竹梯抖上,素手驱忙,晃得高枝掉沟壑。日斜伴烟霞,趣意悠悠,四五袋、丰收欢跃。醉情浓、倩人影修长,且一笑、童心忽来谁觉。

梅欣评阅:
这首词以描绘一个美丽的庄园和摘果实为主题,语言生动,情感丰富。词中展现了庄园的宁静与美丽,如“碧水荷塘蕊交错”和“百亩果树阴阴”,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与宁静。
“架竹梯抖上,素手驱忙”描绘了采摘果实的忙碌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结尾“醉情浓、倩人影修长,且一笑、童心忽来谁觉”透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与庄园的美景和活动相得益彰。
但是“碧水荷塘蕊交错”中,“蕊交错”一词略显生硬。“晃得高枝掉沟壑”中的“晃得”有些口语化,可能影响整首词的古典韵味。“四五袋、丰收欢跃”中的“四五袋”比较直白,缺乏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词基础很好,如果能注意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会更加符合古典诗词的韵味。
作者: 荷月    时间: 2024-6-19 19:43
古典词研三第八讲作业:
浥尘28~荷月
作业前先根据本讲的词牌解析,对证修改上周自己对词牌《洞仙歌》的分析。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愁余 一作:愁予)

简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简析: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浥尘19~篱畔听风吟
洞仙歌
黄葵花艳,慰十年埋首。入眼青葱引思旧。恍疑中,况复当日峥嵘,蹉跎里,羡此韶华丰茂。
故园轻拾步,识我堪谁,唯有清风共池柳。卅载景依稀,夕惕朝乾、寒窗烛,照人消瘦。欲相问重回几时能?只恐又萦于梦中醺后。

解读:一朝金榜题名,宽慰十年苦读,看见莘莘学子引起我对旧时光的追忆,恍惚中,好像回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如今我在蹉跎岁月里只能暗羡少年们青春丰茂,我回到故园里漫步,谁还认得我,只有风吹着柳树,从前的景致依稀还在 ,终日怕时光流逝,烛光照着窗户,人愈加清瘦,想问问什么时候能重回旧时光,只怕又会醉于梦中。

互评:行文脉络还算清晰,因事而感,触景生情,有些词句表情达意不够贴切,如引思旧、恍疑中,词句也不够优美流畅,有些句子显得有些生硬,如识我堪谁,夕惕朝乾,主题也有些消极,大好时光,繁华盛世,可以不必沉怀于过去。
作者: 舞倾城    时间: 2024-6-19 21:26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15-倾城第八讲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倾城赏析:
作者一生都是在追逐功名,极尽讨好谄媚之事,日夜奔波宦途,数度沉浮,政绩平平,人品也不足称,他最遗憾的就是未能当上宰相,开始依附于太后,到宋仁宗即位被贬出京,凄凉收场。这首词在他生年有限前几年所作。也算是一语成谶吧。不过,对文人和风雅之事,倒是颇有独到之处,而且欧阳修常铭记他的知遇之恩,诗作中都有他的影子。
人品不咋滴,那解析俺也不咋滴赏了。玉楼春词牌为双调,上下片前两句可对偶也可不对偶。首拍,点明地点,作者像是坐在楼上看风景,也不像看风景,是风景逼着他来看。眼光所到之处,春光明媚,可莺声乱耳,莺声向来都形容好听的,这里一个乱字,点出了作者的心乱,风景还是那些风景,只是看的心情不一样罢了。而俯瞻下面,烟波浩渺,湖水拍打着春岸。这么美的景色,可是词人更是愁肠百结,前面两句景色虽美,然而已用一个乱字埋下了伏笔,第三句引出,青青杨柳和绵绵芳草,来比做他的愁绪,缠绕,挥之不去,这恼人的春光啥时才会结束。第四句看的比较多,肠都哭断了,这该是怎么样的一个悲伤。
上片以景来铺垫,通过乱的莺声,浩渺的烟波,绿杨芳草这些带着愁肠的词语,从准备换头就开始融入情然后到换头,把情过渡的顺理成章,而且衔接自然。下片第一句,是作者内心真实写照,几十年宦海浮沉,繁华皆是过眼,最后依然留不住,连晚节都不保。一度以为自己年轻,一照镜子原来已是白发苍苍,是不是镜子把容颜换掉了。这里,数十年如一梦。以前,总借口说身体不行推却饮酒,这是官场上一贯的作风,一喝酒就说,哎呀,身体不舒服,可是等到不在高位,从上面摔下来,却只能抱酒,来慰那些无边的惆怅与愁怀。一杯一杯的嫌不够。用芳尊两个字重复使用,加重语气,悲哀连绵不绝。就像一位垂垂老矣的贬官,坐在楼上,眼前堆满了空的酒瓶,而那些美丽的春光更刺痛他的心,回望昨天的朱颜,再也回不来了。
这首词就像一个怨妇,躲在后面哭哭啼啼的哀怨了一番,词人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所以,朝庭也要把他给赶走。遣词中依然满是脂粉气,未能脱俗。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洞仙歌
浥尘22-飘零叶
孤灯对月,以千山清澈。不比纤纤洒微屑。月牙弯,玉兔藏匿行踪,油灯暗,玉簟珠帘湮没。
二者遥相诀,天上人间,寂寂沉山暗灯灭。此时夜如何?庭院深深,无谁问,闾阎紧闭。愿明宵,此月复还来,向灯盏,须将岁华更迭。

【倾城简评】问好同学, 这首比较有词味。首拍从室内之景再到室外,后面以玄幻的妙境介绍月亮之神秘。下片以灯和月的呼应,明灭之间引发对人生的思考,结拍提出愿望。
这首词应用蒙太奇的手法,很有新意,字里行间有洒脱之风,似无联系,然又有某些东西在牵引。唯不规则重字有点多,意思也有些重复,这些可避。




作者: 天空@    时间: 2024-6-19 21:34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17-天空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近现代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译文
多少大河流贯中国,粤汉铁路、京汉铁路连接南北。向远处眺望,烟雨迷茫,龟山与蛇山隔江对峙紧锁着长江。
知道昔日的黄鹤飞去了哪里吗?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激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赏析
  全词一开始从大处作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其中有精确的地理,这地理中暗示作者内心缜密的布局及经纬法度,这一切处理得干净简练,仅用“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龟蛇锁大江”这几个妙巧的对称,犹如围棋高手的布局显得严密而大度,同时也显示了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接着下阕一转,又透出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雪泥鸿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过去,而今诗人又作游人的一员在此低回歌咏。最后二行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中心的强烈愿望,诗歌在此达到一个最后的高潮,以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
上片以俯瞰法谋篇布局,凭高纵目落笔,取势辽阔旷远。下阙言情,应物斯感,豪放深沉。
  这首词,题目只标一缕,通篇只有四十四个字。但所囊括的时代气氛、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澎湃情怀,其内容之错综复杂,并不亚于长篇。全词扣紧登临情景,突出大江形象,自然哲理、政治斗争和革命激情三者水乳交融,主题思想特别集中、深邃和感人。写景以重点刻划与气氛渲染结合,抒情以寓景于情和写意手法相结合,境界含蓄高远。语言之沉着有力,迭词动词之新颖精警,用韵之错落有致,与内容也十分和谐。此词表达了词人对于其所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道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但他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对革命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全词扣紧登临情景,突出大江形象,自然哲理、政治斗争和革命激情三者水乳交融,主题思想集中深邃。其写景以重点刻划与气氛渲染结合,抒情以寓景于情和写意手法相结合,境界含蓄高远。该词语言沉着有力,叠词、动词新颖精警,用韵错落有致,整体内容十分和谐。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叹流浪猫
浥尘02一霞儿霏
大千尘世,时见猫狼藉。垃圾桶边剩残觅。有人来、嫌弃小样脏兮,粗声斥、惊散旮旯藏匿。
原本家中宠,快乐无忧,何故丢抛又流浪?叹居无定所,温饱难全,多舛命、惹生怜惜。常言道、救助胜浮屠,姑且信、轮回运今朝积。

解读:
茫茫大千世界,经常看到流浪的猫。在垃圾桶边寻找食物,有路过的人看见这么脏兮兮的猫咪,就大声训斥,赶跑它,吓得猫咪四处躲藏。
原来是家里的宝贝宠物,开心快乐无忧无虑,又是什么原因抛弃它,使它变成了流浪猫的呢?可怜居无定所,难以温饱,多不幸,让人同情惋惜。常言道:帮助弱小胜过佛陀,得相信,轮回的运气是要靠今天的积德造就的。

互评:
问好同学。格律一处出律,桶,此处应是平声,桶字是仄声;浪字韵部有误,浪韵部二,其他韵字韵部十七。上片通过外部环境来写流浪猫,下片通过流浪猫来引发感慨;整体来说小词写出了真情实感,个别词可再酌,如狼藉,词味可再练,点评不妥处多多海涵。

作者: 篱畔听风吟    时间: 2024-6-19 22:34
一、名篇赏析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宋/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上片首句写举头望月,第二三句写低头见桂影听寒螀,第四句写感慨。
下片首句写共佳人赏月,并由室内赏至室外,末句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尽显豪迈。
全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上,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雄放,与东坡词颇有相似之处。全词以月起,以月结,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篇中明写、暗写相结合,将月之色、光、形、神,人对月之怜爱迷恋,写得极为生动入微。

二、作业互评

洞仙歌·遇重阳
浥尘组18-梅欣
秋风玉露,访枫红乡韵。菊桂飘香到城郡。遇重阳、数载风雨人生,杯中酒、饮尽红尘怜悯。

登高思绪敞,万物迎霜,颜色风流百川振。试问客他乡,可好归回,凉风起、相逢泪润。数天上、人间几春秋!谢过往、蹉跎一言难尽。

浥尘19篱畔听风试评:
首先问好梅欣老师!小词上片写重阳日乡村赏游,枫红桂香。再以杯中酒饮尽红尘怜悯抒发感慨作结。下片首句写登高所见,再以设问来想象相逢。最后“数天上人间几春秋!谢过往、蹉跎一言难尽”将小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赞并学习!
两点小建议:1、这个韵部常用词较少,填词难度大,很考验作者的功底。老师小词中郡悯振都感觉不十分贴切。2、末句词味很浓,但蹉跎一言难尽没有把情感升华,感觉后劲不足,没推上去。
妄评几句,勿怪!



作者: 飘零叶    时间: 2024-6-19 22:36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22-飘零叶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声声慢·秋声
蒋捷    宋代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译文:
菊花黄黄的开放在那深深的小巷,枫叶红红的映照着低矮的门窗,凄凉一片都是那秋天的声音。豆子开花的时候却来了下雨的声音,那中间还夹带着风声。稀稀疏疏一夜二十五点也就到了五更,高高的谯楼大门,却锁不住那些声音。老朋友离我那么远,请问是哪一个摇晃着玉佩发出了声音,原来是那屋檐底下的风铃声?
系着彩绸的号角发出的声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却还在那里慢腾腾,渐渐地那军营里的人马才接连不断地骚动起来了,可是四周却又扬起了胡笳的声音。邻居的灯光闪烁着,灯前还有那女人为军人在石砧上捣衣的声音。谁知她一边捣衣一边咕咕叨叨地诉说着愁苦一直诉说到天明,碎碎琐琐咕咕哝哝的,就像那数不清的蟋蟀声。她诉说得没完没了,还把一半分给那天空的大雁,让大雁代替她的怨声。

赏析
在词中,词人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三句领起全词。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捱。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被灭。他隐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来作官。这声音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擣练之声。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念亡友
浥尘31-霖兮
楼头霁月,渐穿云西去。酹尽双杯复樽举。想幽空、逸舍明丽迎朋。蟾宫客,联袂姮娥翩舞。
归来银汉畔,走马徜徉。星际风涛暗添趣。指点夜何如、玄致诗情。笑回首、呢喃低语。琴棋画、仙庭也殷勤。似告慰、湟槃不消孤旅。

解读:
楼上的明月,都穿过云层向西而去了。把两杯酒撒在地上又把酒杯举起。想着幽寂的天上有闲适明亮的房舍迎接着朋友。成为月亮上的客人,和嫦娥一起翩然舞蹈。
来到了银河边,牵马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星球之间风声像浪涛一样倍添趣味。这样浪漫的夜啊,难以捉摸的诗情画意。笑着回头,婉转柔媚地低声说话。琴棋书画在天堂也很勤快地练习。似乎在安慰着亲朋,虽死犹生无须害怕单程之旅。

互评:问好同学。格律无误。上片写了祭奠亡友,想亡友去了天堂;下片想像亡友还在人间一样,回笑低语,依然醉心琴棋书画。下片挺仙的,想象力丰富。把对亡友的思念化成了日常,情感真挚,学习了。
作者: 山水一壶    时间: 2024-6-19 22:49
飘零叶 发表于 2024-6-19 22:36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22-飘零叶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古典词研三第八期作业
浥尘026-山水一壶
作业:
1. 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浪淘沙令    北宋 ·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试译:
端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匆匆离去。洛阳城东郊外的小道已是柳枝满垂。大多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为人生短暂的相聚和分别所苦,离别的怨恨久久激荡在我的心田。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肯定会更加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一起游览?
简析
此词为明道元年(1032)春,欧公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这是一首惜春忆春、伤时惜别的小词,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首二句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 ”是兼风与人而言 。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地点。洛阳公私园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专记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杨”同“东风 ”合言 ,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当时”即下片的“去年”。“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下片头两句深深地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 ,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朝梁江淹《别赋》)好友相逢,不能长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表现。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说“花胜去年红”,足见去年作者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此与上片“ 当时 ”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聚会这么不易,花又开得这么美好,本来应该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以乐景写哀”。末两句意为: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 ,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 !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已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赏此花了。
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而别情之重 ,亦即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称它“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洞仙歌    春暮     
           浥尘29/秋月
        清风几缕,把残红吹散。谁惜春芳这般短。燕归来、檐下悄筑香巢,呢喃语,惊觉时光暗换。
       近来叹别恨,肠断千番。飞絮朦朦已成幻。更有杜鹃声、阵阵哀鸣,飘入那、相思河畔

试译:几缕清风吹散了落花,(可是)有谁珍惜春花这般的短暂呢?燕子归来了,在屋檐下静静地筑着温馨的巢,呢喃细语,却忽然发现已经不再是春天了。

最近一段时间,非常感叹离别的愁和恨。愁肠千结。(往事如)飞絮朦朦胧胧,已经成了梦幻。更加上,远处的杜鹃声声啼叫,和着我的心一起飘到了相思的河边。



.这是一篇怜花惜春思人的小词。
上景下情。语句自然流畅。
上:前三句:花落谁人怜?发端不错。学习了。
4-7句:燕子筑巢细语,时光偷换。
为感时伤春恨别做好了铺垫。
下:前二句入情,愁甚:愁肠千结,感情非常爆满。
三句:愁如柳絮亦如幻,
4-7句哀愁声声似杜鹃,回荡在相思河岸…
题目是暮春,写了落花,燕子,杜鹃声声和思念符合选材。落花匆匆和幸福太快两个景可对比突出时光易逝,
“悄”与后面“呢喃”有点冲突。
燕子的这个景不如落花笔墨精炼
下片的景语有提升成情语的余地,避免以景凑情。“更有”是否可以提炼一下。
月老师的词我很受益,我是初学,不当处难免,众师海涵。

作者: 凝思    时间: 2024-6-20 05:48
古典词研三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浅读: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这首思远人,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思念友人而望断飞云过雁,由于“无信”,却不知游子而今所在,使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正如前人评:写到别来,情到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读来深有同感
2.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试填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客中
短垣荒院,正廉纤春雨。淋湿残红冢无数。任寒风、暗送羌笛悠悠,频催笔,哪管今朝何处。
家山千万里,南北西东,唯有飘零宦游路。问讯绮窗前、可有桃花,插香鬓、娇羞几度。画鸳鸯、池上浴清波,恍惚间、重回少年相遇。
浅读,断壁荒凉的院落,正逢廉纤细雨,打湿了落花堆积在院中,在幽凉的冷风中,悠悠传来了羌笛声,频频催促我动笔书写思念。
家乡在千里之外,想来,南北西东,宦海漂流,静倚窗前自问,鬓边是否桃花依旧红,池间是否还在浴鸳鸯。恍惚间,我仿佛重回到了少年相遇的时光。
作者: 霞儿霏    时间: 2024-6-20 07:54
本帖最后由 霞儿霏 于 2024-6-20 11:04 编辑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2一霞儿霏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义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让人凄凄惨惨戚戚。忽寒忽暖季节,最难调养安息。喝三两杯淡酒,怎么抵得住晚上风急?正伤心的时候,大雁过去了,它却是我旧日的相识。
菊花谢落,满地堆积,憔悴枯黄,如今有谁还会来摘?守着窗户,一个人怎么能捱到天黑?更加上细雨落在梧桐叶上,到黄昏还点点滴滴不停息。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互评。
洞仙歌•学生毕业感吟
玫瑰不语,自楼前娇灿。阵阵风来暗香满。
校园空、不舍云鸟依依,声切切,更有殷勤期盼。
三年桃李树,今欲参天,多少艰辛影零乱。
笔下欲生花、苦读三更,灯光淡,月光低转。
若屈指、时光也匆匆,又挥手,千言不如相见。

评,问好同学!
上片举景下片举情,校园虽空,景依旧,借景托情,昨日如新,恋恋不舍。立意了然,思路清晰。不过用词造句有待凝炼。


玫瑰不语,自楼前娇灿。阵阵风来暗香满。
校园空、不舍云鸟依依,声切切,似托殷殷期盼。
芸芸桃李树,今日芬芳,多少苦辛流汗。
笔下欲生花、苦读三更,书窗白,月光低转。
屈指数、三年竞匆匆,万千祝,人生旅途如愿。







作者: 风起的地方    时间: 2024-6-20 15:50
古典词研三期浥尘组第八讲作业:
浥尘01-耘梦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秋夜月·当初聚散
柳永    宋代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译文
当时离开的时候,就说了,没有机会再和你见面。最近呢,没有想到我们却再次相遇。闲暇的时候,喝着酒,你皱着眉头叹气。又想起旧时的无限忧愁。
你眼睛里闪着泪光,在我耳边说着你的万种怨恨。但是我也许多的无可奈何,不可能这样永远陪你。等我没有什么牵绊的时候,我就会和你永远在一起。


赏析
  风流才子柳永仕途失意后,终日冶游,过着偎红倚翠的放浪生活,这首俚词可为代表作。年轻时在汴京的一次宴会上,他与一个已经分手的歌妓不期而遇,重逢交谈终于达成谅解。这是一段悲欢离合的事,虽然只是宴会上这一场面,却将词人和她的恩恩怨怨写得细腻逼真。上阕先写彼此散后,突然相遇的神态。他认为没有缘由再与她合好,又见她席上强装笑颜,不时皱眉长叹,那楚楚动人的神态勾起他对旧日恩爱的缕缕情思。只见她双眼泪盈,不顾约束,对着他的耳边倾吐着种种隐藏在内心的肺腑之言。而且她对他情感却始终专一。他表示要她“待信真个”,即割断了一切羁绊,他才“收心”,“共伊长远”对前番误会表示谅解后长远相爱。
  柳永的俚词特色多方言口语,既通俗又妥贴而曲尽其意,这是他在接触市民口语中获得的。也因为他对市民观察入微,摹写入物的情态、语气及心理变化,才下笔如此传神。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洞仙歌》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
洞仙歌·夏日回老家
浥尘17-天空
年年端午,但有悠思起,欲晓巴蜀返家千里。过平畴、风雨淹岭苍茫,黄犬吠、不觉至乡村已。
父母皆年迈,老远招呼,离恨亲情俱如此。手舞又掩面,唯愿平安。旧时路、蛮生野蕊,穿藤网、犹蔽日其中,归来客,斜阳鸟声犹喜。
简译:年年端午节便会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天色欲晓我就从巴蜀奔波千里归来。经过平原,山岭沐风雨而更加苍茫,听到犬吠,不知不觉已经回到了乡村。
父母虽然年事已高,也远远的来招呼我,亲情大抵如此。开心得手舞足蹈却又不禁掩面而泣,只希望都平平安安的,旧时的路,野蛮的生长着野花,穿过交织的树藤,好似日光被遮蔽其中了,看到归来的客人,斜阳和鸟声都是那么的欢喜。
互评:问好诗友。全词格律有误,无法检测,通过比照词谱,应该是“欲晓巴蜀返家千里”处多了一个字,可试改为“欲晓巴陵返家里”,“离恨亲情俱如此”处俱出律了,试改为“皆”字。
起拍点明时间,接着就情接,起兴自然,三拍描写了归家路上的风景,已字感觉凑韵了。
下片首拍父母年迈,老远招呼,看似平实无华,却写出了作者对父母的孺慕之情,感情真挚,离恨亲情俱如此句感觉可以再斟酌一下。
三拍以见面时的肢体语言表达了心情的激荡,惟愿平安处标点符号有误,应为逗号,接拍写看到曾经景色依旧衔接紧密,连斜阳和鸟声都那么欢喜。
全词情景交融,顺承自然,衔接紧密,个别词句可打磨一下,格律方面稍加检测就更好了。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