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文学院七期中级班第二讲书组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 23:20
标题: 古典文学院七期中级班第二讲书组作业贴
本帖最后由 释然 于 2016-11-2 12:17 编辑

古典文学院诗七中班呱呱第二讲作业
作业:
咏物:选秋天任一物咏之。
要求:七律或七绝,平水韵。
备注:辣椒在第一讲里改写
                                 
              2016.年11月2日


作者: 云深雾暖    时间: 2016-11-3 16:16
清晨大雾,作咏雾诗
     
     遇雾感怀/
             书33云雾
晓雾生寒笼碧水,
微风拂柳送残秋。
今朝多少凄凉意,
待到晴来方可休。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3 19:54
本帖最后由 释然 于 2016-11-7 12:57 编辑

【秋日】
无香
重重落叶满阶残,人在空楼彻骨寒。
自是繁华留不住,冰弦慢抚强言欢。


作者: 莲语@    时间: 2016-11-4 08:51
古典诗七中级班第二讲
书21-莲语
秋叶
风过疏枝听飒飒,深阶寸许少人知。
而今落尽尘烟去,谁记当年翠袖时。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4 21:03
本帖最后由 释然 于 2016-11-13 23:25 编辑

《枫叶》书组01~禅心若水
隐于草色同春夏,静卧枝头沐晚风。
无有寒霜锤瘦骨。何来今日遍山红。

作者: 清风细雨    时间: 2016-11-5 13:07
《秋风》/清风细语
一阵秋风一阵凉,风吹落叶满园黄。
几人识得愁滋味,籍着秋风念故乡。
作者: 君子    时间: 2016-11-6 12:28
落叶
文/君子
凄风冷雨笼秋山,枯叶残枝落几般。
逐水一朝无复返,空余叹息在人间。
作者: 天高云淡M    时间: 2016-11-6 21:05
山行赏红叶
书07--天高云淡

高鸟云飞雁影寒,
清风坡上菊花弯。
层峦随季仙姿异,
枫醉红霞染碧山。

作者: 蓉蓉    时间: 2016-11-6 22:00
《秋雨》
久久不来风又散,丝丝缕缕过南山。
草枯树靡鸟兽迹,好雨临时滋八湾。

作者: 云淡风轻    时间: 2016-11-6 22:38
本帖最后由 云淡风轻 于 2016-11-6 22:39 编辑

         枫叶
世人自古叹秋凋,且看深山红叶飘。
寒露袭来诗骨瘦,严霜过后素颜娇。
懒同百卉争春色,不与西风说寂寥。
冬雪焉能埋执念,来年九月更妖娆。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6 22:39
秋荷
绿叠云中亭俏立,微风吹拂散清香。
佳人迟暮芳华尽,碧水秋歌颂挽妆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7 10:38
书18-月半弯
帘卷西风缕缕香,凌寒饮露蕊盈窗。
不于桃李争春色,且共松枫齐傲霜。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7 10:45
书11-素颜
野菊赋
九九登高菊蕊黄,
百花尽谢我芬芳。
铮铮傲骨经风雨,
飒飒英姿染冷霜。
斗艳争奇留惬意,
欢歌笑语醉斜阳。
沧桑遍野寻秋色,
写就风流一世香。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7 11:01
本帖最后由 释然 于 2016-11-8 08:58 编辑

书32-梅香傲雪
咏菊
生生无意媚瑶台,
径向东篱簇簇开。
欲使田园留彩色,
琼英朵朵笑春骸。
曲高岂少知音和,
志洁应须国士栽。
瑟瑟深秋堪寂寞,
江山风采待君来。

咏辣椒(第一讲)
君子悠然陌上耕,
一生无愿亦无争。
银花翠叶镰刀果,
愿把红心伴菜羹。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7 11:02
     枫 /书05清荷
金风飒飒漫山岗,片片红枫傲冷霜。
尽展铅华清野处,馨情怀抱送秋阳。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7 11:56
本帖最后由 释然 于 2016-11-7 11:58 编辑

书17转变

飘眇云纱漫幻踪
如烟轻绕罩长空
任天施下天罗网
为阻行人步履匆

作者: 竹轩小筑    时间: 2016-11-7 13:13
书02竹轩小筑作业


秋风一夜染花黄,落叶飘零野径旁。
忽见香山红胜火,此间风景醉人肠。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8 08:56
【书组】16兰若纤纤

七绝:(平起入韵)
灯笼椒
作者~兰若芊芊
细皮嫩肉满身红,
藏在青枝碧叶中。
雨润风吹姿态美,
微甜带辣味儿丰。
——第一课作业

七绝:残叶
作者~兰若芊芊
秋风阵阵咬枝残,
秋叶难同老树欢
一缕芳魂香殆尽,
几多落寞几多单。
——第二课作业

作者: 远方    时间: 2016-11-8 13:05
本帖最后由 远方 于 2016-11-9 17:08 编辑

   落叶      文/书37阳光
一夜西风起,阶前满地黄。
轻吹随处舞,无力避秋凉。




作者: 远方    时间: 2016-11-8 13:06
本帖最后由 远方 于 2016-11-9 17:10 编辑

落叶 文/书37阳光
一夜西风起,阶前满地黄。
轻吹随处舞,无力避秋凉。


多上传了一次,无法删除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0 18:20
云淡风轻 发表于 2016-11-6 22:38
枫叶
世人自古叹秋凋,且看深山红叶飘。
寒露袭来诗骨瘦,严霜过后素颜娇。

《枫叶》……云淡风轻

全诗整体畅顺,脉络清晰。只有两处建议:

严霜过后素颜娇……”素颜娇“似乎未适当回应“严霜”。
而且”素颜“多指白色容顏。

建议:

初霜过后黛颜娇……

初霜……指秋季第一次霜。

尾联结得平淡些,可再细想改善结句余味。

尾句“妖娆“多形容花或女子,如果拿來形容枫叶,未见过。

建议……

趁向金天诉搖落,萧歌清绝定妖娆。

这里以“妖娆“去形容秋韵。

出处:
唐.唐彥謙诗:“艳词传静婉,新曲定妖娆。”

以上纯粹从逻辑上作出建议,可以不理会。
汤米老师点评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0 18:21
莲语@ 发表于 2016-11-4 08:51
古典诗七中级班第二讲
书21-莲语
秋叶

书21-莲语
秋叶
风过疏枝听飒飒,
深阶寸许少人知。
而今落尽尘烟去,
谁记当年翠袖时。

此首起句尚可.承句"深阶"生造.转转句尚可.合句"翠袖"特别是"袖"字不好.不确切。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0 18:22
释然 发表于 2016-11-6 22:39
秋荷
绿叠云中亭俏立,微风吹拂散清香。
佳人迟暮芳华尽,碧水秋歌颂挽妆

评修《秋荷》……释然

绿叠云中亭俏立,微风吹拂散清香。
佳人迟暮芳华尽,碧水秋歌颂挽妆。
。。。

第一句:

绿叠云中亭俏立……這里“云中”应指古代的云梦泽,在湖北江汉平原上的泽湖。

也可指云霄中仙景。

第二句:
微风吹拂散清香……回应了前句“亭俏立”。有了“亭俏立”,才可”散清香“。

所以,第一句“亭俏立”、“散清香”两者互为补充,暗指荷花。

但这种物象暗起及环境衬托法似乎未具体地指出秋景,似夏天多些。

第三句:

佳人迟暮芳华尽……如果用“佳人”來代表荷花,似乎牵強些,因为前联无铺砌荷花比喻人。

但是,荷花又称水宫仙子,可用“荷仙”之类来回应“云中”。这样,脉络更稳,诗气更强。

尾句:
碧水秋歌颂挽妆……“颂挽妆”嫌湊韻。可改用“颂倩妆”。

建议:

《秋荷》

残叶云中仍俏立,霜风吹拂尚飘香。
水仙迟暮芳华尽,赫听秋歌颂倩妆。
。。。
以上的建议著重指出脉络应聚焦主题而铺砌。

友友或有更好想法,多交流,一起提升写作技巧。

。。。。
作者: 清夜无尘    时间: 2016-11-12 11:19
释然 发表于 2016-11-7 11:02
枫 /书05清荷
金风飒飒漫山岗,片片红枫傲冷霜。
尽展铅华清野处,馨情怀抱送秋阳。

点评:承句点明时间和地点,二句点明题目,起承景,转合情,很好。不足之处是颜色字太多,显得矛盾,金-黄,红,霜-白,铅——白,这些字和诗主题关系不大,还需要多读诗,多练字,起承转合间既要独立,又不能断裂。
作者: 清夜无尘    时间: 2016-11-12 11:40
释然 发表于 2016-11-7 11:56
书17转变

飘眇云纱漫幻踪

点评:1、漫幻踪,不通顺,也不知所指。2、施下,不是诗语,缺少诗味。3、合句,是行人步履还是“雾”步履匆,有歧义。你的不足之处关键在字上,格律诗惜字如金,能一个字说清的,不用两个字,而你却用了四个字,像“如烟轻饶”行人步履“”。
作者: 清夜无尘    时间: 2016-11-12 12:46
竹轩小筑 发表于 2016-11-7 13:13
书02竹轩小筑作业

点评:挺脍炙人口的诗,有景有情,起承是秋的凄凉,转合因香山枫叶的美景,写出秋景也有醉人的地方,很好。只是起句,然花黄的黄,不太好,失真,是不是换成霜要好一点呢?
作者: 清夜无尘    时间: 2016-11-12 13:05
释然 发表于 2016-11-8 08:56
【书组】16兰若纤纤

七绝:(平起入韵)

点评:《灯笼椒》:1、成语尽量不入诗,即使入诗也要放在句中件。2、味儿丰,是在凑韵、凑字。3、整首诗没有表现出灯笼椒的特点,去了题目。让人看不出就是描写灯笼椒。
《残叶》:1、重字,没有反映出重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就必须换字。2、秋风阵阵的阵阵,说明风不是狂怒的风,还带有温柔的样子,不可能咬枝残。3、合句赋予残叶具有人的感情,比较好。

作者: 清夜无尘    时间: 2016-11-12 13:18
远方 发表于 2016-11-8 13:05
落叶      文/书37阳光
一夜西风起,阶前满地黄。
轻吹随处舞,无力避秋凉。

点评:1、要按照学院安排写作业,学五绝时再写五绝。2、起承很好,点明时间地点,转句轻吹还需再练。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3 23:24
释然 发表于 2016-11-7 10:45
书11-素颜
野菊赋
九九登高菊蕊黄,

修……《野菊赋》…素颜

第一联:

九九登高菊蕊黄……“菊蕊”嫌累赘,而且未回应“登高”。
但起句明起点题,直接。

建议此联:

九九登高寒菊黄,山花无主独芬芳。

以“独芬芳”说明“百花尽谢我芬芳”。试比较一下两句,那一句自然而婉转,且充份营做登高氛围。

第二联……对仗很好,回应了前联为何“独芬芳”。

但建议“染冷霜”改为“敌冷霜”,來回应前句“傲骨”,这样诗气更有力。

第三联:

继续回应第一联“独芬芳”,道出菊花的神态。脉络紧贴,不错。

建议:

凭歌笑语醉斜阳。

尾联:
第七句“秋色”嫌是重复了,应拓开更深远的境界。这是可可说诗要“转”,不可重述之前境界。

建议:
沧桑遍野高风处,道尽千年晚节香。……

高风……指高尚风骨。
晚节香……托菊暗喻人生在岁暮时有很好节操。

这样的尾联写出以菊花托出高风亮节的品格,写出“气”來。

看看修后:

《野菊赋》

九九登高寒菊黄,山花无主独芬芳。

铮铮傲骨经风雨,飒飒英姿敌冷霜。

斗艳争奇留惬意,凭歌传语醉斜阳。

沧桑遍野高风处,道尽千年晚节香。
。。。

整首诗脉络紧贴,诗气自然,结出菊花神韵來。

作者功底不错,多追查用词,进步会更加快。

ok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3 23:25
释然 发表于 2016-11-4 21:03
《枫叶》书组01~禅心若水
隐于草色同春夏,静卧枝头沐晚风。
无有寒霜锤瘦骨。何来今日遍山红。

《枫叶》书组01~禅心若水
隐于草色同春夏,静卧枝头沐晚风。
无有寒霜锤瘦骨。何来今日遍山红。
首句起笔,表达不佳。“隐于春夏同草色”,还合理一点。春夏,不等于就是草色。树叶与草,都是植物,而且比较近似。比喻的关键要求,是不同物体作比喻,因此此句比喻,不是很恰当。
第二句,树叶在风中,是随风舞动的,尤其秋风起时,落叶纷纷,因此静卧一词,不是很准确。
第三句瘦骨,多用来形容竹子或梅花之类,因为比较形象。用瘦骨形容枫叶,不佳,不形象。
第四句表达观点,属于说理。说这枫叶历经寒霜锤炼,终于换取到遍山红,但是这遍山红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道理,不是很清晰。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3 23:27
清风细雨 发表于 2016-11-5 13:07
《秋风》/清风细语
一阵秋风一阵凉,风吹落叶满园黄。
几人识得愁滋味,籍着秋风念故乡。

《秋风》/清风细语
一阵秋风一阵凉,风吹落叶满园黄。
几人识得愁滋味,籍着秋风念故乡。
起笔的这种句式,属于重叠,可以接受,但是具体字词不美。一阵,过于现代白话,非诗家语。具体哪些量词属于诗家语,需要去多多阅读积累。
次句,风字重复,没有必要。
第三句是大路货,出自辛弃疾句子,缺乏自己的个性化内容。
第四句籍着,有点口语化,秋风再次重复,不美。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3 23:27
君子 发表于 2016-11-6 12:28
落叶
文/君子
凄风冷雨笼秋山,枯叶残枝落几般。

落叶/文/君子
凄风冷雨笼秋山,枯叶残枝落几般。
逐水一朝无复返,空余叹息在人间。
凄风冷雨,枯叶残枝,句式结构太重复,缺乏变化,写的又是过于大众化的事物,可以说哪里都有,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且主题是落叶,诗句将枯叶与凄风冷雨和残枝并列,弱化了主题。
逐水,在诗歌之中一般说落花。除非是枫树的红叶。
结尾叹息在人间,不符合落叶的客观形态,属于编造,无法说服读者。
我们咏物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但是咏物言志,必须通过所咏之物的形态,来表达相应的意象。如果最后抛开了物体的客观形态,直接去抒情,那就失去咏物的意义了。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3 23:27
天高云淡M 发表于 2016-11-6 21:05
山行赏红叶
书07--天高云淡

山行赏红叶/书07--天高云淡
高鸟云飞雁影寒,清风坡上菊花弯。
层峦随季仙姿异,枫醉红霞染碧山。
韵脚,寒,属于上平十四寒韵。弯、山,似乎都是上平十五删韵。算是孤雁出群吧。
高鸟,雁,重复。云飞,在此处组合搭配不佳。
我以前写过类似的句子,仅做参考:鸿雁长飞清影遥。
主题写红叶,次句菊花弯,偏题了。此外,名词的话,应该是湾。弯只能作动词。估计是笔误。
层峦随季仙姿异,表达不当。红叶只有秋天有,说随着季节而不同,偏题了,不是红叶了,是写山景了。仙姿,在这里似雅实俗了。
结尾碧山不佳,春天夏天才适合叫碧山,秋天已经一片枯黄了。我也写过类似的句子,一片枫红燃远山。聊作参考。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3 23:28
蓉蓉 发表于 2016-11-6 22:00
《秋雨》
久久不来风又散,丝丝缕缕过南山。
草枯树靡鸟兽迹,好雨临时滋八湾。

《秋雨》/蓉蓉
久久不来风又散,丝丝缕缕过南山。
草枯树靡鸟兽迹,好雨临时滋八湾。
首句散字撞韵,尽量避免。这首作品简单说一下,从用语来看,对传统固体诗歌的语言风格还比较生疏,需要去多多阅读积累。
此外,写雨,要善于写雨的形态与特点。可以参考名家名作,例如苏东坡的有美堂暴雨之类。咏物之作,要善于状形绘意,藉此再言情。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3 23:32
释然 发表于 2016-11-7 10:38
书18-月半弯
帘卷西风缕缕香,凌寒饮露蕊盈窗。
不于桃李争春色,且共松枫齐傲霜。

评《菊》……月半弯

帘卷西风缕缕香,凌寒饮露蕊盈窗。
不于桃李争春色,且共松枫齐傲霜。
。。。
以上的七绝出律及用错韵。

为避免上述问题,作者可对韵表写作,有几大益处:
避免错韵,
避免挤韵、连韵……等问题。
从韵字找灵感。

现在看看第一句:

帘卷西风缕缕香……”西风“一般指冷风或秋风。难有薰風之香。

而且“缕缕香”是指“帘卷”,语句欠准确。建议第一句即点题。

建议……篱菊临风缕缕香。

第二句:
凌寒饮露蕊盈窗……“窗”不同韵部,而且位置在第二句,属出律。应改用“七阳”韵字。整句得修改,但必須回应第一句。

建议:
凌寒饮露蕊凝妆。……以“凝妆”回应“缕缕香”。同时拓开景界。

第三句:
不于桃李争春色……“于”似乎用字欠准确。简单一些,用“和”代替。

尾句:
且共松枫齐傲霜……枫是会落叶,不能傲霜过秋。

而且回应转句未够充份,余味淡。

建议……

满径高风独傲霜。
。。。

以上修饰志在指出句与句之间的呼应必须紧密,诗气才強。

ok

作者: 释然    时间: 2016-11-14 16:51
释然 发表于 2016-11-7 11:01
书32-梅香傲雪
咏菊
生生无意媚瑶台,

修《咏菊》……梅香傲雪

先生无意媚瑶台,径向东篱簇簇开。
欲使田园留彩色,琼英朵朵笑春骸。
曲高岂少知音和,志洁应须囯士栽。
瑟瑟深秋堪寂寞,江山风釆待君來。
。。。

第一联:

先生无意媚瑶台……“先生”指谁?唯有靠“媚瑶台”去估。如果是指陶潜,当时有沒有“瑤台”?值得商榷。

不管历史怎样,此起句暗起“咏菊”充滿模糊状态,要看第二句。

径向东篱簇簇开……”东篱“可暗示陶潜或菊花,可以说完成暗起主题了。

只是美中不足之处是有问题的“瑶台”。”瑶台“应是唐代产物,而陶潜是东晉末、南朝宋初人物,是诸侯争天下时代。

无论如何,“瑶台“代表朝廷,代表皇帝。

我认为把诗意聚焦主題而写,建议第一联:

黄华无意媚瑶台,纷向东篱篱簇簇开。

黃华……菊花别称。

第二联:对仗不工整,而且“春骸”嫌造词,“骸”应是残留的骨,用词有商榷。未見“春骸”在古文出现。

建议:

欲使田园留美誉,肯将寒蕊比英才。

以上建议回应“东篱簇簇开”。

第三联:对仗工整,且用词有心思。但我认为应用流水对去表达更有力量和顺畅:

曲高纵有知音和,志洁还须国士栽。

这样隐约铺砌出花的神韵來。

第三联:
瑟瑟深秋堪寂寞……“寂寞”指之前的“先生”,但修饰后的主调集中在主题“咏菊”。

而且“深秋”重复了之前的境界,建议:

满径亭亭争冶艳,谁知帝女傲霜來?

帝女……指菊花。

再回看我怎把主调集中主题:

《咏菊》

黄华无意媚瑤台,纷向东篱簇簇开。

欲使田园留美誉,肯将寒蕊比英才。

曲高纵有知音和,志洁还须国士栽。

满径亭亭争冶艳,谁知帝女傲霜來?
。。。

以上建议志在指出如何聚焦主題而发挥起承转合的效果;且强调脉络是主导及加強诗的走势。走势是明是暗、是刚劲是婉约、是拓开还是收敛……由读者自行感受。

以上建议只为提供另一角度的构思,作者可以不要理会。

但须留意对仗和造词问题。无出处的造词,尽量避免用。

作者功底不错。

ok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