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猪猪 时间: 2023-1-8 18:10
古典词研第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李径27–巧笑倩兮
一,赏读古人作品
渔家傲 北宋 · 欧阳修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赏析:
此词即景取譬,托物寓情,融写景、抒情、比兴于一体 ,以新颖活泼的民歌风味 ,以莲塘秋江为背景,歌咏水乡女子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上片叙事。起二句写近日溪水涨满,情郎趁水涨驾船相访。男女主人公隔溪而居,平常大约很少有见面的机会,所以要趁水涨相访
下片抒情,紧扣秋江红莲的现境设喻写情。红菡萏 ,即红莲花 。面对秋江中因浪随风摇曳生姿的红莲,女主人公不禁产生这样的痴想:希望自己化身为眼前那艳丽的芙蓉,年年岁岁托身于秋江之上;更希望情郎化身为花底的轻浪,与红莲紧密相依,没有障隔,在雨丝风浪中长相厮伴。用“红菡萏”和“花底浪 ”来比喻情人间亲密相依的关系,比得奇巧妙合,堪称作者一大创造
二、试评
蓦山溪 学诗感怀
文/百合
当年求学,恨把青春负。今日性疏狂,少闲时、怎成妙句。勉为其难,弄墨几春秋,心虽伤,梦虽冷,只有情如故。
年华远去,岁月如朝露。心事有谁怜,花同酒、并成愁绪。激情未老,难舍旧时光,挥墨笔,咏河山,风雨何曾惧。
巧笑倩兮试评:
问好百合!词的起拍由回忆入笔,后悔当年没好好读书,辜负了青春,然后自然转入下一拍
第二拍,落笔眼前,由于少有闲时,也难写成佳句。这里的性疏狂感觉无用
第三拍的意思应该是我学诗几年下来,虽然过程很艰难,但学诗的初心未改,对诗词的热情不减。但这里的勉为其难就不是词家语了,待锤炼。
下片,前两拍总体感觉有点凑,也跑偏了。
最后一拍,就挥墨笔和咏山河与学诗有点关系,其它的句子就都无用了。字面的份量是有了,但是没起到点题升华的作用。
所以这首词整体上少了一根主心骨,写得有点散了,偏了,下笔前的整体构思很重要。词句的锤炼还需更进一步,加油!可能有理解不到的地方,一家之言,望海涵。
作者: 芒果 时间: 2023-1-8 19:46
本帖最后由 芒果 于 2023-1-8 20:14 编辑
赏析: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江南江北雪漫漫,首句交代了季节,是寒冷的冬季,以景入词,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遥知易水寒,遥,说明相隔很远。易水寒,取用战国荆轲之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更增添了悲愤之情。
同云深处望三关,望,还是强调遥远,三关,泛指遥远的北方。
断肠山又山,让词人感到肝肠寸断的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而是国破二帝被俘虏啊!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这句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天可能会老,海可能会翻,但是我的仇恨 无论如何也不能消除。实际上是说天不可能老海不能翻,我的仇恨想消除难于天老地荒。
频闻遣使问平安,听说曾经派人去看望徽钦二帝,词人的心里似乎有了一些小小的安慰。
几时鸾辂还,鸾路是指帝王的车,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鸾路还就是指徽钦二帝回还。
整首词表达的是悲愤之感,语言含蓄委婉,是一首爱国之词。
初评:
蓦山溪.余生过处
李径33-左岸
余生过处,闲雅皆犹可。自家小阳台,常捯饬、盆栽几个。呆萌多肉,珠玉满藤篮,红牡丹,绿芙蓉,四季飞花堕。
书山未抵,已识乾坤大。李杜拜先贤,时涂鸦、欣然唱和。檀郎依旧,偕老并齐眉,同龟鹤,寿人间,谁敢安排我。
问好左岸学友:小词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表现闲雅之趣,很有生活气息。种花,赏诗词,再涂涂鸦,还有良人相伴,余生过处足矣。呆萌抓住了多肉的特点,红和绿色彩鲜艳,结句“谁敢安排我”颇具豪放风采。整首词的风格和我以前见过的左岸风格不一样。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是,有些词可以再推敲推敲,再典雅一些。
作者: 莲心儿儿 时间: 2023-1-8 20:08
李径28莲心儿
蝶恋花
宋代·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解析:这是一首触景抒怀、感慨生平的词。上阕除“回晚照”三字或许寓有一种特殊的、自身的含义外,其余几平全是写景。面对园林内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作者不禁感概万千,触动情怀。所以下片开始,作者转入抒情了。“似此园林无限好”承上启下,自己流落归来,百感交集,无限情绪不知如何说起,全词将盎然的自然景物与黄昏夕阳和作者的衰老心情反衬着写,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而全词的题意至末句方才跃出,既总括全词,又有点题之妙。
蓦山溪
李径20--十七
斜风带雨,翦翦烟条细。碧色晓妆成,便倏觉、鹅黄乍退。灞桥三月,青眼渐迷离,千丝萦,万丝绪,瘦损无人识。
絮飞南浦,别酒强欢意。怯怯楚宫腰,怎经得、年年折寄。此中多少,离恨上眉弯,一叶叶,一枝枝,邈邈随流水。
问好十七学友:我试着挑刺,首先十七学友真的比我学的好,起句实写三月丝丝细雨鹅黄乍退,烟柳妆成,碧丝随风起舞,千丝万缕妖娆,柔美拟人虚实结合。上片尾句情转千丝萦,万丝绪,拟人写法,没看懂瘦损无人实这句。下片融入情感,从折柳别离来描写,情感自然。淡淡的离愁融入句子怯怯楚宫腰,怎经得年年折寄,多少离恨,一叶叶,一枝枝,……描写的非常漂亮,把离愁写的婉约回味无穷,又无可奈何,整体蓦山溪,把柳写的入情入性,很漂亮悠美,淡淡的愁绪贯穿整首词,我不及学友。上片尾句瘦损无人识,这句稍显突兀,前面缺少铺垫。
作者: 龙鱼儿 时间: 2023-1-8 20:29
本帖最后由 龙鱼儿 于 2023-1-16 15:24 编辑
—,古诗词阅读
秦楼月
宋·范成大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简析
“秦楼月”又称“忆秦娥”,因李白词"秦娥梦断秦楼月"而得名。“秦娥”,“秦楼”均与女子有关,故此调多咏爱情。
篇便是一幅很美的画——高楼被树阴遮蔽,惟露一角,在此缺处有月光照来,将栏杆的影子洒在东厢房前。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楼影、栏杆、月光、东厢房,这四种意象构成了一个相思怀人的意境。但还不够美,或者说不够清美,所以作者接着写道“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风凉露冷,杏花在露的润染下越发洁白,远望如团团白雪。室外有“风露”、“杏花”,读者不禁遐想:室内的佳人如何呢?
作者大概也猜出了读者心思,故意不直接写人,而从人物周围的景物写起——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抛出几个意象:“催漏”、“罗帏”、“灯花”。
“漏”为计时仪器,着一“催”字,给人以时间的紧迫感;“金虬”为滴漏上的龙头饰物,本来只发出滴答声,但在闺中人听来,那声音断断续续,好似人的呜咽。“隔烟”之烟为全词涂上一层阴郁的色彩,且袅袅熏烟很符合闺中人的生活氛围。
是因为“隔烟”,“罗帏”显得暗淡,当然,也是因为“灯花结”(灯芯烧结,突然迸成火花)。同时,昏暗的室内环境,很容易让人入睡、入梦。故有结句“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才刚入梦一小会儿,她已经“行尽江南数千里”,只是,结局可想而知——“不与离人遇”。
“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化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句意,用时间的速度与空间的广度写尽迷离惝恍、相思情深。
二:互评
蓦山溪·文竹
文/莫愁
案台文竹,姿禀悠纤瘦。意曰泛清疏,客悦观,碧颜长秀。浇之天水,尽显节高明,随季生,喜湿润,无畏春秋就。
纳时嫩弱,呵护犹多有,辛苦自长魂,逐见兑,得康昂首,占平点点,散馥淡而中,平凡日,素盈盈,只醉书香酒。
鱼儿简评:莫愁师这首词上片写出了文竹的习性与养护方法。下片写文竹的特性。整首词脉络清晰,但觉得用词不够精炼,很多地方有些口语化。浇之天水,随季生,喜湿润,都太口语了。下片比上片要好,下片虽然还是写文竹的用处,可能作者的咏物目的就是写自己如文竹般,虽娇弱,却也柔中带刚,朴素无华。结句只醉书香酒可能是写自己,但用在写文竹感觉这句来得没有来由。
作者: 无关风月 时间: 2023-1-8 20:47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宋)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你离开后,我将会有怎样的一番思念。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长江江西岸的白石岗,长满了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蓦山溪 糖葫芦
五条线谱,几点蝌蚪尾。弹拨爱松张,响流水,行云无悔。算盘珠粒,加减没乘除。退一步,升两步,花落多随意。红装素裹,高驻胡同里,爽脆又迷人,只一口,流连不已。吆喝声半,正小手飞扬。因甚个,穿灯笼,更爱酸甜美。 (糖葫芦像音符像算盘珠)(蚪同喝出律)
风月解析:
糖葫芦像五条线谱一样,有几点蝌蚪尾。弹拨有松张,响流水,行云无悔。算盘珠粒,加减没乘除。退一步,升两步,花落多随意。红装素裹,在胡同里,爽脆又迷人,只吃一口,流连不已。吆喝声半,我小手飞扬。因甚个,像灯笼一样,更爱它的酸甜之美。
风月初评:
蓦山溪 糖葫芦
五条线谱,几点蝌蚪尾。
第一意群:糖葫芦的形象描述。
弹拨爱松张,响流水,行云无悔。
第二意群:这一意群描写的意像好像与糖葫芦不想符。
算盘珠粒,加减没乘除。退一步,升两步,花落多随意。
第三意群:这一意群和上一意群一样,也是和糖葫芦不相符。
红装素裹,高驻胡同里,爽脆又迷人,只一口,流连不已。
第四意群:说糖葫芦是红装可以,素裹就有点不够准确了吧。此意群开始进带入情节,不错。
吆喝声半,正小手飞扬。因甚个,穿灯笼,更爱酸甜美。
第五意群:比意群继续情节发展,“穿灯笼”又是形象描写,有点拖沓,建议可以移到上面。
总结:芒果老师这首词总体感觉脉络可以。不足之处,意像的描写有点脱离主题。出律自己指出来了。
作者: 临风听暮蝉 时间: 2023-1-8 21:56
本帖最后由 临风听暮蝉 于 2023-1-8 22:01 编辑
词研一期李径35—临风听暮蝉第二十二讲作业贴
一、简单阅读古人作品
浣溪沙《咏橘》
苏轼*宋代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赏析
菊暗荷枯一夜霜”,布置环境。“新苞绿叶照林光”,点出题目,描写橘之神韵。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竹篱茅舍出青黄”,一“出”字,写出橘树生长之盛,。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过片二句对仗,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吴姬三日手犹香”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
二、解析并试评楼上学友作业
蓦山溪 自嘲
李径01-闲坐门前
窗堆夜色,欲住心深处。怎奈倦红尘,聊赖也、此身常驻。一年几度,不觉老江湖,眉角皱,唇角垂,天命知时暮。
浮生有梦,雨注随风舞。回首万缘休,痴贪色、六根不悟。从来笑我,物是却人非,蜗角名,女儿情,总把青春误。
解析:
窗前堆积的夜色啊,仿佛要住进我的心里去。这一生虽然已厌倦了红尘,却无奈的不得不长相滞留。一年几次的赶觉此身已老。鱼尾纹深法令纹垂,天命之年不得不承认人已迟暮。
虽然也曾经有梦,梦想着不惧风雨放飞自我,现在想来万事成空。贪恋红尘情事,参不破色空,想来世人皆笑我放不下吧。这一生,蜗角虚名,儿女情长,这些镜花水月的有有无无虚掷了我多少美好的青春岁月。
简评:
问好闲班,老师的词情真意切,很能感同身受。想想我们平凡的一生,谁又不是如此呢,躺在床上想法千千万,一觉醒来灰头土脸按部就班。首句窗堆月色,欲住心深处。联系不够紧密,堆起的月色,为何要住进你心里去,住进去对你的下文起什么作用,下面没有交代,似乎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上阕接下来的几拍感觉没有拓开,遣词也不够凝练,一直在老暮之间打转,一年几度,感觉不太通顺。下阕好于上阕。整阙词叙事性较强。稍显空洞。但代入感很强,容易引起共鸣,个人很喜欢这阙词。暮蝉水平有限,如果哔哔错了,请闲班老师勿怪哈。
作者: 水榭听香 时间: 2023-1-9 09:47
一、阅读翻译古人作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话译文
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全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二、作业互评
蓦山溪
李径28莲心儿
超乎世外,富贵何关我。晨昏乐悠闲, 听松涛、龙吟唱和。登高望远,尽至乐陶然,不逐名,不逐利,事事都无可。
上穷碧落,夙愿何时妥。温酒效诗仙,赋几篇,书中醉卧。懒闻身后,懒闻暮和朝,白云上,绿波间,梦里原来个。
水榭浅评:很羡慕莲心儿老师词里这样的生活,有古隐者之风。上片不逐名利,优哉游哉,乐悠闲、乐陶然,下片温酒赋诗,白云绿波,真个令人陶醉。个人感觉上下片层次稍有不清楚,选取的事务逻辑也不是很强,下片并没有在上片基础上有递进或升华的感觉,只是把前边叙述的生活,换了几项内容,甚至感觉下片还不如上片的意境更好一些。
作者: 爱你一万年 时间: 2023-1-9 11:57
古典词研第二十二讲作业:李径31-爱你一万年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玉蝴蝶 其一
北宋 ·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辜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简释:眼睛望处雨不下了云已散了。我站在栏杆边静悄悄的目送秋光。晚景萧条疏远,堪有宋玉悲秋之感。水面上有微微的凉风吹过,蘋花渐渐老了。月下露水很冷,梧叶已飘黄。这些引起了我的思想感情,想起故人现在不知在哪里?只见烟水茫茫!不由有些情伤。
最难忘的是,在写词作文的酒会时,几次辜负了风霜雪月,多次变化。相隔遥远,不知什么地方才是潇湘?想燕子双双,难发远信,直到天晚了没等到应得信息。在失望中!只见鸿过尽了!我还在斜阳下久立等待!
柳词一向脉络连惯,层次清晰,先景后情。句意真实。读之紧紧有条。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蓦山溪 老来意趣
李径19-秋
老来意趣,穷达无关省。随分度昏晨,乐享得、神怡气静。花围小筑,风月任招呼,一杯茶,半卷书,便是蓬莱境。
有朋自远,助兴聊清茗。相与话逍遥,畅欢情、诗文管领。个中山水,远近更无论,山迢迢,水青青,翻作闲吟咏。
简释:老来有什么意思?不要过多想无关紧要的事了。随着早上黄昏,乐得神清气爽。我住的地方周围有花,任风来月去。一杯茶,半卷书就打发一天。似蓬莱仙境。
有时朋友从远方来,陪我聊天品茶。聊得很开心,很尽兴,主要是些诗词文章。其中山水更不用提了,山遥水远,是值得我们吟咏的。
赏析:这首词写人生的态度,老来况味豁达。热爱山水田园,品茶,交友,看书。实在是多少贤达所想所求。
世界缤纷多彩,有些人追逐名利。但作者有清静之心,难能可贵,生在世俗而不俗!有荷出泥而不染。
此词可读可赏,只是感觉词尾部分有点展不开!
作者: 清箫吟风 时间: 2023-1-9 15:13
古典词研一第二十二课作业
李径29―清箫吟风
一:简析一首古词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赏析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
李径-23-台灯
寒风渐紧,天地谁描白?沉默数寒山,苍茫处、鸟无踪迹。
添茶暖肚,羁旅在天涯。思念远,客怀浓,独自横幽笛。
伊人遥隔,昨日无消息。也拟学登楼,风刺骨、直将身蚀。
和衣拥被,不断是闲愁。春虽近,疫难消,悄瘦相思笔。
简析:寒风渐渐地吹得紧了,天地间是谁在描白?眼前几寒山沉默无语,苍茫处,鸟儿连个踪迹也没有。羁旅在天涯,添杯茶暖暖肚,客怀浓浓的,思念着远方的家人,独自幽幽的吹着笛子。
伊人遥遥相隔,昨日又没了消息。也想学着登楼远眺,寒风刺骨,直将身子损坏。和衣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却闲愁不断。春天虽然快到了,可疫情难消,悄悄地瘦了相思笔。
互评:问台灯老师好。
清箫试评。寒风渐紧,天地谁描白?第一意象开篇点出环境,很是开阔。
沉默数寒山,苍茫处、鸟无踪迹。物象由大逐渐变小。铺陈很到位。
添茶暖肚,羁旅在天涯。思念远,客怀浓,独自横幽笛。由室外写到室内,转换自然。
伊人遥隔,昨日无消息。上下过渡自然。由实转虚。
也拟学登楼,风刺骨、直将身蚀。由虚再转到实。风刺骨,起到渲染和烘托气氛的效果。
和衣拥被,不断是闲愁。春虽近,疫难消,悄瘦相思笔。情结,词尽意不尽,很有代入感。
整首词情景交融,远近结合,虚实相间,过渡自然,且画面感很强,值得学习和借鉴。若非要鸡蛋里挑骨头,惟觉得下片的“昨日”的昨有点实了,若换成近日是不是能虚一点呢,清箫班门弄斧了。还有一点前边横笛,后边拥被,前边应该是白天的景,有几寒山,有鸟无踪迹。而拥被一般都在晚上,中间少了那么一点时间上的过渡。其他不管是遣词造句,借景抒情还是立意都很不错,读来也很是通顺,赞!
作者: 绰落年间 时间: 2023-1-9 19:01
一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宋 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译文:纱窗上映了一个人影。是谁来折花枝呢?想必也是爱花之人,想折就折吧,却不知道他要送给哪家姑娘。
轻轻告诉折花人:在檐牙边的那一枝最好看。折的时候手抬高一点点折,要把花斜插在鬓边最合适、最有韵味。
简析:上片以纱窗人影,猜是来折花的,从最初的“防护”到“同意”做了心里描写。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之意。
下片承接上片,教折花人怎么折,折哪一枝,怎么戴,戴在哪去描述。
侧重说明词人是爱花之人,也是爱美之人。对家里的花了如指掌,也深怕折花人不懂而糟蹋其它的花枝。
通首皆用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词中重复七次用“折”字,增强了语言的唯美。
二
蓦山溪.梦后
序:为亡母做五七后,思之常难寐,昏昏然,一梦惊夜台,相逢已不识,醒来泪湿枕,伤之而记之。
李径05-子夜茉莉
朔风敲牖,惊碎三更梦。枕上泪痕新,细回味、兰柯种种。夜台寻处,迎面不相看,过奈河,别孟婆,尽惹无常恸。
谁能料得,欲养终难奉。惟把只心祈,愿亲去、疴消鹤弄。思来作罢,生死本由天。待晓出,对鸦喧,一任寒潮涌。
问候茉莉师姐,您的这首词写出了五七后对亡母的思念之情。
冬天的风吹着窗户,三更时梦中惊醒。眼泪流在枕上,回忆梦中情形,只看到坟墓,不见母亲,想到母亲应该是过奈何桥,喝孟婆汤。谁能想到世事无常,想要孝顺亲却不在,只想去那边没有疾病乘鹤遨游。想着生死由命,等到天亮,对着寒鸦,哪管天寒地冻。
这首写的太好了,我也在鸡蛋里挑点骨头,茉莉姐家还住着木格子糊窗户纸的窗户么?我您这首写的是五七后,按照民间传说五七还没到奈何桥呢!过奈何桥是七七。
作者: 李六道 时间: 2023-1-9 19:43
本帖最后由 李六道 于 2023-1-9 19:45 编辑
词研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26六道
一、阅读
琵琶仙 宋 姜夔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
又还是宫烛分烟,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千万缕、藏鸦细柳,为玉尊、起舞回雪。想见西出阳关,故人初别。
译文:江面上荡着双桨划来一只小船,我忽然发现,船上的人好像是我昔日恋人。她正在用团扇轻轻地去迎接那些飞来飞去的杨花,她的眼神,真是楚楚动人。春光渐渐去远,沙洲自然变绿,又添几声悦耳的鸟鸣。遥想当年,在繁华如锦的扬州路,我如杜牧年少时放荡寻欢。往事早已成烟,思念也无用处。
又一次到了寒食时节,宫廷中恐怕又在分烟。无奈在我此时满情惆怅,办见季节已经更换。只能把满腔幽怨付给偷英,任它飞到空荡荡的石阶前。千丝万缕的细柳,里面乌鸦在此掩身,轻软的柳絮好像在为来去的客人飞舞回旋。忆起当年出关,与伊人分别的情景,令人难忘。
二、互评
蓦山溪 感染新冠
文/水榭听香
高烧过后,终日惟慵懒。早晚睡昏昏,哪去理、蓬头垢面。咽干股痛,不适总时时。忙碌心,奔波命,此际都休管。
阳生冬至,万物应回暖。庭院腊梅开,风雪中、几分期盼。亲朋同事,圈里尽洋洋。一片片,一轮轮,何日能消散
六道简评:问好听香老师。
上片建议病症放在一起“咽干股痛,不适总时时”应承接“高烧过后”,下片由时令到景物,以此期盼,煞尾低郁了些,若以寄托做结,全词形成由低到高的情调。不过变成了“小洋人”情调自然也好不起来。另“哪去理”“一片片,一轮轮”意思能懂但严谨性不足。整体贴近了生活少了词味。
作者: 凝思 时间: 2023-1-12 11:02
作业:
李径21-凝思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蓦山溪 梅
宋 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简译:洗却胭脂铅粉,自有天然态度。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黄昏院落,幽芳都无人赏,风细细,雪垂垂。更冷落了江头梅树芬香。 月下疏影多么清雅,梦中却禁不住心神惆怅,待到梅子欲黄时节,又该是阴雨连绵令人断肠。梅花一世孤芳自赏,让有情人愁闷悲伤,可知道为了你,我像沈约般瘦损异常?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的孤傲独立,暗喻作者高风亮节的自我人格。
上片咏梅,写梅的姿态妖娆和高傲独立。下片写由梅而抒情。
全词以清丽委婉的笔墨,细腻的笔触,咏叹了梅花的清芳做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的梅花的赞赏之情,也带有一种期待被人赏识重用的渴望。
二、作业互评:
蓦山溪·西湖重行
李径29―清箫吟风
春峦千越,重至西湖畔。二十八年中,梦里外、扶栏凭断。当时初到,携手步苏堤,赏美景,话未来,畅把蓝图展。
无常终是,负了卿深愿。旧径几番行,景如旧、何方人面。惟箫浅弄,恰若那时间,山青青,韵依依,愿得风传远。
浅读:春越千山,重游西湖,二十八年来,梦里梦外,扶栏常忆往事。记得当时初来时,我们携手漫步苏堤,共赏美景,畅想未来。然世事无常,终负卿。徘徊在曾经的小路,佳景依然,佳人不在,唯借箫声传远。
浅评:春峦千越,重至西湖畔。(交代时间并点题“西湖重行”点赞)
二十八年中,梦里外、扶栏凭断。(由起拍的重游起意而思)
当时初到,携手步苏堤,赏美景,话未来,畅把蓝图展。(忆昔日游西湖)
无常终是,负了卿深愿。(感叹之意,由上片结拍的忆转出)
旧径几番行,景如旧、何方人面(今昔对比,而今佳人不在)。
惟箫浅弄,恰若那时间,山青青,韵依依,愿得风传远(引进箫音述孤独意,并借风传音寄托相思意,恰若一词可酌,你现在独自弄箫啊,能恰若当时么)
吟风老师的词格律正确,词情今昔而比,情景交融,情感细腻,脉络清晰,学习了!只是手法略显单调,灵动不足,个人感觉哈,说的不当之处见谅!
作者: 心萍 时间: 2023-2-25 15:50
本帖最后由 心萍 于 2023-2-25 16:27 编辑
词研一期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09心萍(补交)
一、析词
上林春令/一落索 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北宋 · 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濛濛,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祗怜他、后庭梅瘦。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描写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这里采用博喻的方法,将雪比做“蝴蝶”、“玉女”、“落花”、“飞絮”,用这些事物来比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本词的比喻,主要是比形象、比情态。蝴蝶穿帘的形象,是比拟雪花的轻而美,玉女飞舞的形象,比拟雪花洁白而飘逸,落花比拟轻飏而凄清,飞絮比拟雪花飘洒而色白。这些比喻都是新奇的想象,富有独创性,自然、精当,达到了“喻巧而理至”的效果。正因这些喻体都含着一个“飘”意,寄寓了羁旅在外,飘泊异乡的愁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了词人的孤高志趣。词人用寒梅来衬白雪,既勾画了雪之洁白,又表现了梅之高格,从而寄托了词人的孤芳、高洁的志趣。写夜晚的雪景,如厚厚云絮铺满大地,似皎洁月光洒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辉映,好一个银白世界。它静无纤尘,多么玲珑剔透。在这静穆的天地间,有一枝寒梅怒放,散着浓香白雪寒梅的形象又寄托了词人孑然独立的志趣。本首咏物词,既用博喻修辞法,将雪作多角度的正面描绘,表现了雪之多姿多采的动态美;又用衬托法,以清高的梅衬洁白的雪,创造了冰清玉洁的意境,表现了一种玲珑的静态美,在动与静、虚与实的结合中,融进词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秀雅飘逸的风格。
二、互评
蓦山溪*梅
李径35临风听暮蝉
冲寒姿态,漫袅溪亭处。几树着清芬,引佳人、黄昏日暮。横斜疏蕊,襟袖暗沾香,风细细,月胧胧,疑似当年路。
前村雪里,胜赏销魂许。谁又倚栏杆,伤牢落、玉龙哀抚。寿阳学得,照水暗惊心,花如旧,鬓盈霜,梦老扬州所。
心萍拙评:
问好兮兮~
“引佳人、黄昏日暮”,“胜赏销魂许”,感觉意脉不是很通顺。牢落,跟寥落是近义词。查了下玉龙,可以喻雪、泉水、剑、瀑布、桥、笛等等,上文有栏杆,可能是指桥,但“哀抚”的含义不清楚。“寿阳”是化用寿阳公主梅花妆事。作品很有词味,学习了~
作者: 莫愁 时间: 2023-3-16 01:46
第二十二讲作业
李径18~莫愁
作业:
1.阅读:自选一首古人词进行阅读并翻译简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解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2.互评:对上一讲的作业《蓦山溪》相互进行读解,然后作简评,记住是读解不是赏析,别净说好听的。
补刀需注意的地方: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有无故意扩大原意,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将“虚写”与“实写”混淆,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利用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词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词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表述结论,在诗词中找不到左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蓦山溪
李径26~六道
知君者几。数载于龙套。旧梦绎功夫,向西游、万年写照。付诸声影,悲喜见炎凉,无厘头,多情客,都为痴心老。
诚然大话,六轶襟怀抱。醉眼看风云。楼台外、无非了了。浮生妄耳,但未解尘缘,便安排,戏中人,故事多嬉笑。
问好:运用总分总之写法,说明了戏剧之精锐,简明扼要,简单易懂,布局合理,辞采搭配适合逻辑,一首很成功的说明文。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