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古典诗十三高级班第一讲萱苏组作业贴 [打印本页]

作者: 冬日暖阳    时间: 2020-12-29 19:40
标题: 古典诗十三高级班第一讲萱苏组作业贴
本帖最后由 冬日暖阳 于 2021-1-5 17:50 编辑



古典诗十三高级班第一讲作业:


1、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2、根据今晚的学习内容,自命题咏物一首七律,然后自评这首诗写在作业后面,上传论坛作业贴。


作者: 文竹    时间: 2020-12-30 07:23
本帖最后由 文竹 于 2021-1-1 10:21 编辑

七律第二十四作业:

萱苏文竹
1、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     评诗八法:               
一,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题目就是一个表现点。
二,看用韵,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韵部是否一致。
三,看格律,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挤韵等,格式需规范。
四,看章法,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五,看句意,句意是的否通顺,是否合复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六,看炼字,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也就是诗眼。
七,看整体意境是否相谐。
八,看用典,相关的诗法,用典是否贴切。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一,观主题,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二,格式,标点,是否齐全。
三,平仄合理,尽量正格,少用拗救,注意失替失对失粘,注意三平尾,三仄尾。
四,韵字需要阴阳错落。
五,平仄是否相谐,就是起字需要平仄比例〔4:4或3:5〕
六,用入声字,尽量不要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
七,注意尾三字,最好不要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脉络是否一致,清晰。
九,看诗是否景+情,还是全情,全景。
十,起句要求兴,结句要求比。
十一,注意开头,一般起句定诗的情调,是思 是愁,是喜……
十二,起句物象不易过多,〔不超过四个〕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为结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六句。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平仄,词性是否合掌〕
十六,诗中有合理运用动词,使画面活起来,名词需要错位,避免四平〔六平〕头,以免句式相同。
十七,景色一定要复合感情色彩。
十八,恰当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
十九,观、技法,: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常见有,夸张,比喻,拟人,双观,反问,设问……
还有表现手法: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象征,虚实,借景,触景……以乐景写哀景
二十,注意诗类别。
二十一,不求句句好,只求一句精。
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找不出啥毛病, 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无味作品 。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起句 先声夺人?承句、转句出彩?                                                                                 
                                      
2、根据今晚的学习内容,自命题咏物一首七律,然后自评这首诗写在作业后面,上传论坛作业贴。
七律 咏梅
琼妃漫舞飘疏影,最喜寒英理淡妆。
绰态随风摇婀娜,虬枝抱蕊吐芬芳。
休言逊雪三分白,且看输梅一段香。
不屑群花争烂漫,娇姿玉骨傲冰霜。
自评:此作合律。
       先看首联,第一句写实景,是说漫天大雪落下映衬梅花,第二句虚写说自己喜欢梅花的清新典雅。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对梅的姿态展开详细的描写。
              颈联,休言逊雪三分白,且看输梅一段香。是借用宋代卢钺的《雪梅》来进一步阐述对梅的喜爱。
                         但不足之处是,不能巧妙地化用,而直接搬来,明显是作者词穷,文化底蕴有待提高。
                         还有就是虚词的运用不够灵活,表述直白,缺少诗家语,有待提高。
               尾联,写出了梅的精神,但结的不是很好,欠功夫,还需炼字炼句仔细斟酌。
自我评价:及格。继续努力。
         





















作者: 山城道人    时间: 2021-1-2 10:34
作业
一.   评诗八法是什么?
1.首先看题目与内容是否切合。
2.看韵。
3.看格律。
4.看章法。
5.看句意。
6.看练字。
7.看整体意境。
8.看相关诗法和用典。
二.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1.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2.格式是否规范。
3.平仄是否合理。
4.用韵是否合规。
5.首字平仄是否交替。
6.运用入声字是否合理。
7.看音节。
8.起承转合清楚,脉络清晰。
9.情,景的运用。
10.起要兴,合要比。
11.开头要联系题目,突出五何。
12.首联分句不得超四个景物。
13.承句是否承上铺下。
14.合句要做足功夫。
15.承,转句是否对仗。
16.用好动词。
17.情,景要配合好。
18.恰当用古典。
19.观技法。
20.注意诗的类别。
21.不求全诗好,但求一句精。
三.  做咏物诗一首
萱苏02-山城道人     
  七律   云
来去匆匆状万般,赤轮屡屡被遮拦。
阴云翻墨千珠跳,晴日舒腰众马欢。
有意漂浮随雨湿,无常逆旅任风寒。
衍生诸物多变幻,美女如云在顶端。
四.  自评
1.符合格律要求。
2.首联平庸不响亮,没点明(五何)。
3.首字四平四仄,但不完全交替。
4.颔联尚可,对仗工稳。
5.颈联转的不自然,不顺畅。
6.变幻是变化多端,逆旅是循环往复有规律的,表达有问题。
7.(幻)与(端),撞韵。
8.诗语贫乏,字练的不好。
9.美好的东西都在云的顶端。什么世界大同,平等,自由啊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像浮云一样四处漂泊,历尽坎坷了此一生。不知表达的是否清楚。
10.中等吧。
作者: 予求慧眼    时间: 2021-1-2 11:12
本帖最后由 予求慧眼 于 2021-1-2 11:22 编辑

萱苏组08---慧眼
作业一、
一:首先是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诗题是一个表现点。

首先,看主题就要看诗题。再看内容是不是入题。写诗必须要有诗题,才能写诗,。

二:然后看用韵。
首先看压韵,也有称押韵。是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 韵部是否正确一致。

1、戒出韵 :出韵即俗称之落韵, (孤雁入群格等等不论)
2、戒凑韵 :所押之韵,与全句的意义不相连属,而勉强凑合。
3、戒重韵:重韵即同一韵脚,而重复押之。
4、戒倒韵:连两字而成一词者,为迁就韵脚,有可颠倒而用之者。
5、戒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
6、戒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字, 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7、戒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一先韵中的“先、前”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亦宜善为避之。
8、戒别韵: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不同,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
“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
“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解, 一定要分清楚,否则就会贻笑大方了。  
9、戒犯韵 :犯韵又称冒韵、挤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
10、戒撞韵: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11、连韵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

三:格律。
综合起来看格律:
格就是: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等组成的格式规范。
律就是:音律、声律、韵律

四:章法。(起、成、转、合)
起、承、转、合是否清清楚楚;评诗先评起、承、转、合;自评或者评别人的诗词都要先看“起承转合”。

五:句意。
六:炼字。
七:整体意境。
八:相关诗法,用典。

( 三)评阅律诗的二十一条 标准
《二十一条》 五律、七律都适合的;自评 、评别人的 都适合;

【一】、观主题;
看看作品的题目跟内容 一致吗?

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

诗意整体要扣题目,景情都要围绕这个题目展开,不可题目跟内容分家;常常犯严重的毛病就是: 题目是题目, 内容是内容 。大家自己写完了诗 ,一定要检查这个问题。不然,文不对题就铸成大错了啊!这叫什么?叫写跑题了啊!

【二】、格式、标点要规范、齐全;
题目格式 《七律 题目 》《五律 题目》《七绝 题目》《五绝 题目》。《》要写上的;
  
【三】、平仄合理 ,尽量用正格 ,尽量不要 拗救 ;
注意:失替、失对、失粘;孤平、三仄尾、三平尾;
【四】、注意用韵;
1.一韵到底,(即同一 平水韵 韵部) ;
2.韵字不入诗 ;
3.忌窄韵 :一首中几个韵字不可都是名词,韵字 词性要有变化 ;
4.韵字阴平、阳平要有变化;
【五】、各句首字 平仄比例 4/4 或者3/5;
这点也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诗词的艺术要求不对称就是要有变化,要跌宕起伏,所以 对首字要求 要有变化,也就是 平仄交替。
【六】、关于入声字;
五律  入声字可以 4个 ,最多五个 ;
七律 入声字可以 5个 ,最多六个;
七绝  入声字可 3个, 最多 四个。
入声字尽量避免在音节处 最多一两个在音节处。
【七】、注意音节,尾三字尽量没有词组出现;
就是说 一句诗 最后的三个字最好不用词组,和填词不同哈 !填词时候可以用词组的,12/34/5/6/7   ;/5/6/7尽量不写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清楚楚;脉络是否清晰。
评律诗作业要求大家仔细看看这条:一首律诗八句 、四联。
1、每联的前分句、后分句之间要有衔接性 ,必须有关联 ;
     但是各句要有独立性,各句完成不同的任务;
2、联与联之间要有衔接性,不可断裂 ,意思要连贯。
【九】、看看诗运用的是景+情、还是全是景、或全是情。   
景+情有三种情况:
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情景交融
【十】、起句要求兴,合句要求比。
我们初写的时候常被老师批合句比的不够;比的不够诗就没有味道。换句话就是写的不够好。

起句一定要兴,有诗感;直叙太平淡,让人觉得乏味,当然就不会吸引人。合句最好比,要把人带到无限遐想中去;经验是合句用景来结 比用情来结更可以出漂亮句子。用景来比, 容易 笔尽意不尽 。。。这个大家在写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锻炼这点;用个景 来藏着情做 第八句 意味无穷的。
【十一】、注意开头;
文章如流水,古代诗歌亦如此。
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
要读懂一首诗的开头,
1、要努力联系诗题。
2、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景;
  抓住了这五“何”,也就抓住了一首诗的源头,下面的内容无非是承此而来。
3、要体会感情基调。
注意 起句 时间要交代清楚;尽量不直接使用时间用语,以物象表现出时间是最佳选择。
【十二】、 起句前后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
尤其是七律字多,很容易犯这条毛病;景色堆积,名词太多;很多同学在罗列名词。 写景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主要景色,能够展示主题的景是主景。景物太多就画蛇添足了,给人感觉凌乱; 再说起句把景物都写了,那下面写什么。得留点啊!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承句是否给转句做好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承句须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要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就是承句的作用; 是否为下句做了铺垫。
七律,承句的后分句要给转句做好准备;承句的后分句 后三字 要为转句铺垫;这很重要的,要不然转句就不过来 。转句是最难写的 ,一定不能跟承句断裂;承句 后分句的后三字 要为转句的前分句做好准备;转句用情语感情螺旋上升;转句的后分句第五字要为合句埋下伏笔,是否有断裂的痕迹;这样第八句才会达到高潮,大家慢慢体会吧!

注意变化!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往往在内容或写法上与前面有所变化。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


【十四】、合句前分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6个句子
并给合句做一个相当好的铺垫 ;合句后分句(就是第八句)一定要笔尽意不尽。一定要下足了功夫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有深意的句子,要把读者的思维引向句号的后面,去继续思维想象,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有深意的句子。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 平仄、词性);切忌“合掌”。
合掌有三种情况:
1,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
冒春荣《葚原诗说》云:“对法不可合掌。如李宗嗣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皆、尽’合掌。”其它同义字如“犹、尚”、“因、为”、“听、闻”、“知、觉”、“如、似”等等常会构成合掌。如:“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
2,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部分词语意思相同,也是合掌。
如“仙人洞里怀先哲,会议厅中忆昔贤”  “怀先哲、忆昔贤”合掌。
“古迹高昌遗址破,交河故地旧城残”  “遗址破,旧城残”合掌。
“不尽沙丘一抹绿,无边瀚海水盈潭”  “沙丘、瀚海”合掌。

  3,“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
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曰:“两句不可一意”。
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虽写两种动物,两种神态,而含义均是思乡。
梅圣俞《和王禹玉内翰》:“力锤顽石方逢玉,尽拨寒沙始见金。”
纪昀曰:“二句亦合掌”。(《瀛奎律髓》);
今人犯“事异义同”的“合掌”颇多,
如:“抗日军民驱虎豹,歼敌劲旅战熊罴。”
“每借浮云遮丽日,常生迷雾蔽晴天。”
“千山披素裹,万壑挂银装。”

【十六】、诗句中要有‘动词’把画面活起来;名词不可都在每句的同一位置,以避免句式相同。这个 “动词” 相当重要的,整个诗中要少写名词多写非名词 (动、 形容、 虚)。

五律承句、转句中名词的位置14/25至少一个准确,这个一定要注意啊!一定要注意啊!!要是位置相同的话,会出现写的诗 都是一个句式了,都是 212了这样读起来 缺少抑扬顿挫的感觉,1/3 虽然也可以 只是两个名词的位置近了.就欠生动,七律虽然没这个规矩 ,但是 名词也不可过多、 过近。

【十七】、景色要跟感情绝对配合好;
用景色渲染心情,即便是八句都写景,也是为了表现一种情感,喜怒哀乐 其中的一种。
也就是说 你所选择的景色 要和你表达的感情 一致;不要写花凋零了,你却很高兴;也不要景色很美,你却忧愁;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写景物,要善于景中寄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

在诗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来表现特定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意象”。
如:
“菊花”常表坚强清高,
“梧桐”常表凄凉冷清,
“日暮”多表惆怅伤感等。
【十八】恰当用典古
恰当的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会增作品的内涵和文采;理解时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借他人之酒杯,以浇自己之块垒”是这类诗歌的一个共同特点。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结合的是否恰到好处。用典一般多出现在转句。

【十九】、观技法
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

表现手法:范围极为广泛,如烘托、反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抑扬、虚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一首诗的艺术技巧,可见创作者的功底。

【二十】注意诗的类别
归为不同的类别。而每一类别的诗歌各有其特点,把握了这些特点则有助于更好地鉴赏诗歌。
【二十一】、 不求句句好 , 但求一句精!


注意事项:
1、起句要求兴,景不能太多;
2、承句须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为转句做铺垫;
3、转句要转开,景+情的,此句要转入情,并为合句做铺垫;

4、第七句要收住前6个句子,并给合句做一个相当好的铺垫,合句后分句一定要笔尽意不尽,也就是要比承句承接起句,进行拓展转的时候要衔接承句,不可断裂第七句要收住前六句,为最后一句做好铺垫最后一句,一定要笔尽意不尽诗写出来才会很美的。

作业二、咏白菊
西风萧瑟过重阳,琼萼犹含浅淡妆。
洗尽铅华归紫阁,携来雪氅列瑶堂。
香浮老圃纤枝瘦,露浥疏篱嫩蕊凉。
不畏严寒能独立,清新孤洁自留芳。

自评:起句点明时间,素雅,承句着重清淡加重描写,转句侧重精神,结句突出品格。
不能很好地将物我合一,词量有效,词不达意,炼字炼意十龙需要大幅提升,不能很好掌握结构,合理布局。

作者: 百合天使    时间: 2021-1-2 19:30
萱苏-百合天使
七律第二十四讲作业:
1、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 评诗八法:
一,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题目就是一个表现点。
二,看用韵,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韵部是否一致。
三,看格律,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挤韵等,格式需规范。
四,看章法,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五,看句意,句意是的否通顺,是否合复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六,看炼字,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也就是诗眼。
七,看整体意境是否相谐。
八,看用典,相关的诗法,用典是否贴切。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一,观主题,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二,格式,标点,是否齐全。
三,平仄合理,尽量正格,少用拗救,注意失替失对失粘,注意三平尾,三仄尾。
四,韵字需要阴阳错落。
五,平仄是否相谐,就是起字需要平仄比例〔4:4或3:5〕
六,用入声字,尽量不要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
七,注意尾三字,最好不要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脉络是否一致,清晰。
九,看诗是否景+情,还是全情,全景。
十,起句要求兴,结句要求比。
十一,注意开头,一般起句定诗的情调,是思 是愁,是喜……
十二,起句物象不易过多,〔不超过四个〕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为结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六句。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平仄,词性是否合掌〕
十六,诗中有合理运用动词,使画面活起来,名词需要错位,避免四平〔六平〕头,以免句式相同。
十七,景色一定要复合感情色彩。
十八,恰当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
十九,观、技法,: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常见有,夸张,比喻,拟人,双观,反问,设问……
还有表现手法: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象征,虚实,借景,触景……以乐景写哀景
二十,注意诗类别。
二十一,不求句句好,只求一句精。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找不出啥毛病, 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无味作品 。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七律 牛
初生之犊浑身胆,何惧龙盘与虎丘。
勇猛顽强称斗士,勤劳温顺理田畴。
牵犁挽轭无幽怨,食草开荒奶乳留。
俯首黎民甘奉献,不辞辛苦付春秋。
自评:
经检测,格律正确。
开篇以化用“初生牛椟不怕虎”来引出说牛,颔联进一步承接前分句指斗牛,后分句指耕牛两方面来阐述牛的属性特征。颈联转句说明其任劳任怨与作用。前后衔接尚可,对仗尚可,转句深化主题不足。尾联总述扣题并双关升华喻指默默无闻,辛勤努力无私奉献的人,也是想化用鲁迅先生那句"俯首甘为孺子牛"。
首次自评,自觉有很多不足,谋篇布局,深化主题,炼字炼意,表达方式,对仗方面,诗家语都有待领会提高改善,烦请辛苦老师多多指正,能帮助修改一二更好。

作者: 芍药-27山风    时间: 2021-1-3 11:41
本帖最后由 芍药-27山风 于 2021-1-3 12:08 编辑

萱苏-22山风
1、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 评诗八法:     
一,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题目就是一个表现点。
二,看用韵,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韵部是否一致。
三,看格律,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挤韵等,格式需规范。
四,看章法,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五,看句意,句意是的否通顺,是否合复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六,看炼字,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也就是诗眼。
七,看整体意境是否相谐。
八,看用典,相关的诗法,用典是否贴切。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一,观主题,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二,格式,标点,是否齐全。
三,平仄合理,尽量正格,少用拗救,注意失替失对失粘,注意三平尾,三仄尾。
四,韵字需要阴阳错落。
五,平仄是否相谐,就是起字需要平仄比例〔4:4或3:5〕
六,用入声字,尽量不要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
七,注意尾三字,最好不要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脉络是否一致,清晰。
九,看诗是否景+情,还是全情,全景。
十,起句要求兴,结句要求比。
十一,注意开头,一般起句定诗的情调,是思 是愁,是喜……
十二,起句物象不易过多,〔不超过四个〕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为结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六句。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平仄,词性是否合掌〕
十六,诗中有合理运用动词,使画面活起来,名词需要错位,避免四平〔六平〕头,以免句式相同。
十七,景色一定要复合感情色彩。
十八,恰当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
十九,观、技法,: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常见有,夸张,比喻,拟人,双观,反问,设问……
还有表现手法: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象征,虚实,借景,触景……以乐景写哀景
二十,注意诗类别。
二十一,不求句句好,只求一句精。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找不出啥毛病, 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无味作品 。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起句 先声夺人?承句、转句出彩
2、根据今晚的学习内容,自命题咏物一首七律,然后自评这首诗写在作业后面,上传论坛作业贴。
七律·蝴蝶
每至春来靓眼瞳,双双形影舞花丛。
追随陌野羞无忌,缠绕篱园恋有功。
梁祝纯情钢火炼,庄周绮梦古今融。
芳华不负求真谛,比翼天涯世仰崇。
        拙评:此诗用韵无误,经检测符合格律。
“每至春来靓眼瞳,双双对对舞花丛。”
         首联兴起,前分句交代了时间,后分句“双双对对舞花丛”入题,同时交代蝴蝶活动场所和习性。只是稍有些含混,倘若题目不是蝴蝶,还有可能是蜜蜂或其他昆虫呢。
“追随陌野羞无忌,缠绕篱园恋有功。”
        颔联承首联继续进一步写蝴蝶成双对不离不弃,像对对恋人一样处处缠绵不休,为下联转做辅垫。“功"字咋解,是指蝴蝶的缠绵恋爱取得成功吗?有凑韵之嫌。
“梁祝纯情钢火炼,庄周绮梦古今融。”
        颈联转入议论用典,梁祝故事及庄周梦蝶增强诗的内蕴,符合诗意。
“芳华不负求真谛,比翼天涯世仰崇。”
        尾联前分句承颈联,继续议论,不负芳华,趁着美好时光追求真爱真理,后分句扣回首联,比翼天涯让世人敬仰崇拜。
整首诗脉络清楚,借蝴蝶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男女间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不足之处,用字用词上不够凝炼,如“双双形影”“缠绕”等。建议多读古人作品,增加词汇量,期待有所提高。
作者: 黑土幽梦    时间: 2021-1-3 14:01
萱苏06—黑土幽梦
一、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一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八法
1.首先看主题,即中心思想。看诗题与内容是否切合。
2.看韵。押韵情况,近体诗用平水韵。
3.看格律。看起承转合。平仄,字数,替、对、粘,对偶等组成的格式是否规范。
4.看章法。即起承转合。
5.看句意。表达是否准确。
6.看练字。用字是否凝练。
7.看整体意境。气脉是否通畅。
8.看相关诗法和用典。
答: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1.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2.格式是否规范。
3.平仄是否合理。
4.用韵是否合规。
5.首字平仄是否交替。
6.运用入声字是否合理。
7.看音节。
8.起承转合清楚,脉络清晰。
9.情,景的运用。
10.起要兴,合要比。
11.开头要联系题目,突出五何。
12.首联分句不得超四个景物。
13.承句是否承上铺下。
14.合句要做足功夫。
15.承,转句是否对仗。
16.用好动词。
17.情,景要配合好。
18.恰当用古典。
19.观技法。
20.注意诗的类别。
21.不求全诗好,但求一句精。
二.  做咏物诗一首并自评
七律 《雪》
六出飞花不俗身,晶莹剔透舞龙鳞。
朔风呼啸琼华好,寒气侵凌瑞叶真。
黑白博观明道理,沉浮笑对抖精神。
粉妆玉砌冰天地,孕育江山又一春
自评:
1.此诗符合格律要求。首字五平三仄,符合要求,富有声调和谐之美。
2.首联以赋的方式,直接描述雪花的形状和下雪时的情形。用词准确恰当,自然流畅,引入颔联。
3.颔联对仗工稳。从内容上看朔风、寒气用词符合雪天景物。而且琼华好、瑞叶真比兴优美。
4.颈联对仗工稳。大胆的荡开一笔。黑白博观明道理,沉浮笑对抖精神。表现出作者透过雪悟出的道理。转的恰当合理。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做人原则。
5.尾联紧扣主题,突出中心思想。首尾呼应。尾巴高翘,积极心态,阳光向上。
6.整体看这首诗,平仄合律,用韵符合平水韵规律。整体自然流畅,气脉相通。用好动词,注重诗眼。不足之处是缺少引经据典,用字还缺乏凝练。
7.自我评价等级:中等。
作者: 五湖春    时间: 2021-1-4 08:40
本帖最后由 五湖春 于 2021-1-4 19:17 编辑

七律  咏涓水兼赠女儿硕考取得好成绩
        五湖春
潺潺小涧透澄明,一路欢歌自有情。
坦荡胸怀随浪舞,青春意气带云行。
呼朋引伴山溪水,邀月吟风天外程。
一旦流经衡岳后,楚天空阔大江迎。
涓水是家乡的一条小溪,从乡间侯府曾国藩故居流过,途经衡阳,汇入湘江。以涓水喻人,从小到大,一步一步成长,尾联暗示只要取得了关键的成功后,前途就会一帆风顺。全诗合律,自有情三字凑韵,全诗通俗,但是暗喻太多,读者不一定能理解。天外程三字不满意。
作者: 战无不胜    时间: 2021-1-4 08:47
本帖最后由 战无不胜 于 2021-1-4 09:16 编辑

一.   评诗八法是什么?
1.首先看题目与内容是否切合。
2.看韵。
3.看格律。
4.看章法。
5.看句意。
6.看练字。
7.看整体意境。
8.看相关诗法和用典。
二.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1.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2.格式是否规范。
3.平仄是否合理。
4.用韵是否合规。
5.首字平仄是否交替。
6.运用入声字是否合理。
7.看音节。
8.起承转合清楚,脉络清晰。
9.情,景的运用。
10.起要兴,合要比。
11.开头要联系题目,突出五何。
12.首联分句不得超四个景物。
13.承句是否承上铺下。
14.合句要做足功夫。
15.承,转句是否对仗。
16.用好动词。
17.情,景要配合好。
18.恰当用古典。
19.观技法。
20.注意诗的类别。
21.不求全诗好,但求一句精。
三.  做咏物诗一首

文/战无不胜
变化多方世乃成,辰泥欲恨状其行。
无穷寰宇归元点,一刻光阴得永生。
何去何从皆在法,谁人谁事可除名。
凡胎作土不须叹,他日欣逢白骨精。
自评,所咏对象 为“物”,阐述了对物的一种看法,比较抽象。后四句首字皆是平声,没有错开。
首联总体说物,物的运动形成世界,大到星辰小到泥土,包括情感都是其表现形式。颔联承,在空间时间上描述物。颈联转,物有其法,概莫能外。尾联结,应当平和地看待人生,物。




作者: 爱追梦    时间: 2021-1-4 13:14
本帖最后由 爱追梦 于 2021-1-4 13:19 编辑

萱苏13-爱追梦
1、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 评诗八法:  一,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题目就是一个表现点。 二,看用韵,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韵部是否一致。 三,看格律,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挤韵等,格式需规范。 四,看章法,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五,看句意,句意是的否通顺,是否合复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六,看炼字,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也就是诗眼。 七,看整体意境是否相谐。 八,看用典,相关的诗法,用典是否贴切。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一,观主题,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二,格式,标点,是否齐全。 三,平仄合理,尽量正格,少用拗救,注意失替失对失粘,注意三平尾,三仄尾。 四,韵字需要阴阳错落。 五,平仄是否相谐,就是起字需要平仄比例〔4:4或3:5〕 六,用入声字,尽量不要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 七,注意尾三字,最好不要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脉络是否一致,清晰。 九,看诗是否景+情,还是全情,全景。 十,起句要求兴,结句要求比。 十一,注意开头,一般起句定诗的情调,是思 是愁,是喜…… 十二,起句物象不易过多,〔不超过四个〕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为结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六句。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平仄,词性是否合掌〕 十六,诗中有合理运用动词,使画面活起来,名词需要错位,避免四平〔六平〕头,以免句式相同。 十七,景色一定要复合感情色彩。 十八,恰当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 十九,观、技法,: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常见有,夸张,比喻,拟人,双观,反问,设问…… 还有表现手法: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象征,虚实,借景,触景……以乐景写哀景 二十,注意诗类别。 二十一,不求句句好,只求一句精。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找不出啥毛病, 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无味作品 。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2.七律 蜗牛
树下泥中堤岸见,可居檐屋喜微潮。
旅游是以无须怕,饮食从来不会挑。
理想纵然天地远,房车何惧雨风摇。
助人为乐随缘去,缓步红尘度暮朝。

自评:遣词造句不是很好,例如:雨风、助人为乐、暮朝等,
不能很好的完成起承转合,意象多有点乱。
作者: 淹不死的鱼    时间: 2021-1-4 15:14
七律第二十四作业:

萱苏10-淹不死的鱼

一、评诗八法
1.看题目。
2.看韵。
3.看格律。
4.看章法。
5.看句意。
6.看练字。
7.看整体意境。
8.看相关诗法和用典。
二.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1.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2.格式是否规范。
3.平仄是否合理。
4.用韵是否合规。
5.首字平仄是否交替。
6.运用入声字是否合理。
7.看音节。
8.起承转合清楚,脉络清晰。
9.情,景的运用。
10.起要兴,合要比。
11.开头要联系题目,突出五何。
12.首联分句不得超四个景物。
13.承句是否承上铺下。
14.合句要做足功夫。
15.承,转句是否对仗。
16.用好动词。
17.情,景要配合好。
18.恰当用古典。
19.观技法。
20.注意诗的类别。
21.不求全诗好,但求一句精。

三、根据今晚的学习内容,自命题咏物一首七律,然后自评这首诗写在作业后面,上传论坛作业贴。

《七律  咏雪》
萱苏10-淹不死的鱼
体态轻盈飘若仙,九重潇洒落阶前。
菱花来客情无尽,草木新装醉石边。
伏案煮茶开卷读,搜词敲句赋诗篇。
方知才学功夫浅,强说玉尘飞满天。


自评:
这首作品格律无误,符合要求。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物,描述了落雪的姿态。颔联转到了地上,雪覆盖万物,被雪压低草木好像醉酒一样斜倚石边,比的贴切。前两联写景,颈联开始入情,这么好的雪景怎得找点好词夸夸吧,尾联回扣首联简单描述。
该律诗整体来看,意境不佳,诗味不够好。“篇”和“边”音韵太近,另外文字功底浅,有待提高,继续努力哦!

作者: 果树峥嵘    时间: 2021-1-4 19:40
萱苏05.果树峥嵘
1、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     评诗八法:               
一,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题目就是一个表现点。
二,看用韵,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韵部是否一致。
三,看格律,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挤韵等,格式需规范。
四,看章法,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五,看句意,句意是的否通顺,是否合复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六,看炼字,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也就是诗眼。
七,看整体意境是否相谐。
八,看用典,相关的诗法,用典是否贴切。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一,观主题,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二,格式,标点,是否齐全。
三,平仄合理,尽量正格,少用拗救,注意失替失对失粘,注意三平尾,三仄尾。
四,韵字需要阴阳错落。
五,平仄是否相谐,就是起字需要平仄比例〔4:4或3:5〕
六,用入声字,尽量不要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
七,注意尾三字,最好不要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脉络是否一致,清晰。
九,看诗是否景+情,还是全情,全景。
十,起句要求兴,结句要求比。
十一,注意开头,一般起句定诗的情调,是思 是愁,是喜……
十二,起句物象不易过多,〔不超过四个〕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为结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六句。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平仄,词性是否合掌〕
十六,诗中有合理运用动词,使画面活起来,名词需要错位,避免四平〔六平〕头,以免句式相同。
十七,景色一定要复合感情色彩。
十八,恰当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
十九,观、技法,: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常见有,夸张,比喻,拟人,双观,反问,设问……
还有表现手法: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象征,虚实,借景,触景……以乐景写哀景
二十,注意诗类别。
二十一,不求句句好,只求一句精。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找不出啥毛病, 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无味作品 。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起句 先声夺人?承句、转句出彩?        
节。
七律   象棋
两国争锋鼓角鸣,楚河汉界出雄兵。
战车动地平千里,炮火连天下一城。
假假真真危局破,虚虚实实暗流生。
无名小卒辕门踹,立马挥刀气纵横。
                     
自评:韵部正确,格律无误。首联:总领全篇,以拟人手法,以战争形式描写象棋楚汉之争。颔联:承接首联细化棋局中车、炮在战争中的优势和作用。颈联:感叹下棋高手真假虚实结合的战略战术。尾联回到棋局中来,小卒和战马在棋局中的作用,和战局的胜利。
不足之处:真假虚实疑合掌;且叠字过多,尾联虽回扣主题,但势弱,没有总结出象棋的气势。
评论:提高炼字炼句对仗练习。中等,加油!                              
作者: 竹轩小筑    时间: 2021-1-4 19:57
萱苏12竹轩小筑

1、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 评诗八法:
一,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题目就是一个表现点。
二,看用韵,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韵部是否一致。
三,看格律,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挤韵等,格式需规范。
四,看章法,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五,看句意,句意是的否通顺,是否合复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六,看炼字,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也就是诗眼。
七,看整体意境是否相谐。
八,看用典,相关的诗法,用典是否贴切。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一,观主题,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二,格式,标点,是否齐全。
三,平仄合理,尽量正格,少用拗救,注意失替失对失粘,注意三平尾,三仄尾。
四,韵字需要阴阳错落。
五,平仄是否相谐,就是起字需要平仄比例〔4:4或3:5〕
六,用入声字,尽量不要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
七,注意尾三字,最好不要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脉络是否一致,清晰。
九,看诗是否景+情,还是全情,全景。
十,起句要求兴,结句要求比。
十一,注意开头,一般起句定诗的情调,是思 是愁,是喜……
十二,起句物象不易过多,〔不超过四个〕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为结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六句。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平仄,词性是否合掌〕
十六,诗中有合理运用动词,使画面活起来,名词需要错位,避免四平〔六平〕头,以免句式相同。
十七,景色一定要复合感情色彩。
十八,恰当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
十九,观、技法,: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常见有,夸张,比喻,拟人,双观,反问,设问……
还有表现手法: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象征,虚实,借景,触景……以乐景写哀景
二十,注意诗类别。
二十一,不求句句好,只求一句精。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找不出啥毛病, 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无味作品 。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起句 先声夺人?承句、转句出彩?



七律黄叶

雨打霜侵不寂寥,纷纷下地浪逍遥。
巡游旷野非心意,沐浴寒塘是目标。
落魄失魂堪入韵,粉身碎骨好肥苗。
无根无据浑如我,万里天涯尽饮潇。

评:这首诗用的是平水韵二萧,首句入韵。
首联写黄叶不惧风寒,从树上飘落下来自在逍遥。
颔联写叶子的去处,不愿意四处飘零,愿沐浴在寒塘里。
颈联转句写出落叶虽然孤零,却入诗人的韵里,化身入泥也是孕育植物的好肥料。
颔联从写落叶回到自己身上,作者长期在外就像没有家的落叶一样,万里天涯任飘零。

另外诗里四字成语过于多,有些僵化。比如落魄失魂,粉身碎骨,万里天涯。
有些字感觉拖沓重复了,比如雨打,霜侵。
而且整首诗没有诗眼,虽然由景入了情,但是首联尾联没有呼应好,感觉情绪不太稳定。



作者: 绿色田野    时间: 2021-1-4 21:08
本帖最后由 绿色田野 于 2021-1-4 21:18 编辑

诗十三中级班第二十四讲作业
一.评诗八法是什么?
1.首先看题目与内容是否切合。
2.看韵。
3.看格律。
4.看章法。
5.看句意。
6.看练字。
7.看整体意境。
8.看相关诗法和用典。
二.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1.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2.格式是否规范。
3.平仄是否合理。
4.用韵是否合规。
5.首字平仄是否交替。
6.运用入声字是否合理。
7.看音节。
8.起承转合清楚,脉络清晰。
9.情,景的运用。
10.起要兴,合要比。
11.开头要联系题目,突出五何。
12.首联分句不得超四个景物。
13.承句是否承上铺下。
14.合句要做足功夫。
15.承,转句是否对仗。
16.用好动词。
17.情,景要配合好。
18.恰当用古典。
19.观技法。
20.注意诗的类别。
21.不求全诗
三、咏物诗
七律·咏芦花
绿色田野
滋生水岸伴蓬蒿,雨浸霜摧总自豪。
体似琼花抛秀色,心如雪梦抖翎毛。
柔姿醉赏千言赞,淡性痴迎万次褒。
势利功名君不取,秋时耀彩展情操。
  
自评:
1.经检测该诗合律。
2.首联点明了芦花生长的地方和倔强的生存性格。
3.颔联介绍了芦花的型状和她快乐的姿态。
颈联是写她带给观赏游人的喜爱。
虽然不是工对但意思应该是表达到了。
因为水平有限算是流水对吧。
4.尾联表达了芦花不图名利,
到季节时就开放的精神。
5.该诗创作意图明显,意境差远。
6.如点评老师能给个及格学生也感恩不尽了。
作者: 梁迪庄    时间: 2021-1-4 21:59
梁迪庄
七律:咏梅

梦绕魂牵莫说迟,冰天雪地展娇姿。
纤纤瘦影羞春妹,细细红花诵小诗。
盈院暗香千缕醉,传琴仙曲万人痴。
劝君怜惜清佳景,一夜风摧落数枝。

自评:本诗合律,主题明确,脉络清晰。首联表明梅花盛开的季节,以及人们
憧憬梅花开放的迫切,总述梅花之美。
颔联紧承起句细写梅花的形色,
颈联进一步描写梅花的清香对人的嗅
觉产生的影响,似闻仙曲般陶醉其中。
尾联宕开,梅花之美来之不易,奉劝人们珍惜之。

评诗八法:
一:首先是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诗题是一个表现点。看内容是不是入题。

二:然后看用韵。
首先看压韵,也有称押韵。是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 韵部是否正确一致。

三:格律。
综合起来看格律:
格: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等组成的格式规范。
律:音律、声律、韵律

四:章法。(起、成、转、合)

起、承、转、合是否清清楚楚。

五:句意。是否表达清晰,通畅而含蓄。

六:炼字。兄否精到老练。

七:整体意境。是否清新高远。

八:相关诗法,用典。是否精当贴切。

评阅律诗的二十一条 标准

一、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诗意整体要扣题目,景情都要围绕这个题目展开,不可题目跟内容分家。

二、格式、标点要规范、齐全。

三、平仄合理 ,尽量用正格 ,尽量不要 拗救 。注意:失替、失对、失粘;孤平、三仄尾、三平尾。

四、注意用韵
1.一韵到底,(即同一 平水韵 韵部)。
2.韵字不入诗 。
3.忌窄韵 :一首中几个韵字不可都是名词,韵字 词性要有变化 。
4.韵字阴平、阳平要有变化。

五、各句首字 平仄比例 4/4 或者3/5 对首字要求 要有变化,也就是 平仄交替。

六、关于入声字
五律 入声字可以 4个 ,最多五个 ;
七律 入声字可以 5个 ,最多六个;
七绝 入声字可 3个, 最多 四个。
入声字尽量避免在音节处 最多一两个在音节处。

七、注意音节,尾三字尽量没有词组出现。
就是说 一句诗 最后的三个字最好不用词组,/5/6/7尽量不写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清楚楚;脉络是否清晰。

1、每联的前分句、后分句之间要有衔接性 ,必须有关联 。
但是各句要有独立性,各句完成不同的任务;

2、联与联之间要有衔接性,不可断裂 ,意思要连贯。

九、看看诗运用的是景+情、还是全是景、或全是情。
景+情有三种情况:
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情景交融

十、起句要求兴,合句要求比。
比的不够诗就没有味道。兴,有诗感;
直叙太平淡,比,要把人带到无限遐
想中去;
经验是合句用景来结比用情来结更可以出漂亮句子。

十一、注意开头
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

十二、 起句前后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
尤其是七律字多,很容易犯这条毛病;景色堆积,名词太多。
突出主要景色,能够展示主题的景是主景。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承句是否给转句做好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前分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6个句子
并给合句做一个相当好的铺垫 ;合句后分句(就是第八句)一定要笔尽意不尽。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 平仄、词性);切忌“合掌”。
合掌有三种情况:

1,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

2,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部分词语意思相同,也是合掌。

3,“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

十六、诗句中要有‘动词’把画面活起来
名词不可都在每句的同一位置,以避免句式相同。整个诗中要少写名词多写非名词 (动、 形容、 虚)。

十七、景色要跟感情绝对配合好
用景色渲染心情,即便是八句都写景,也是为了表现一种情感,喜怒哀乐 其中的一种。

十八恰当用典古
恰当的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会增作品的内涵和文采;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结合的是否恰到好,用典一般多出现在转句。

十九、观技法
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

二十注意诗的类别
  诗人千千万,诗歌万万千,但不论有多少变化,诗歌仍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
从古代诗歌表现的内容上可分为:
边塞诗、田园诗、伤别诗、羁旅诗、写景诗、托物言志诗、咏怀古迹诗等;

二十一、 不求句句好 , 但求一句精!
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作者: 明兰若    时间: 2021-1-5 12:55
本帖最后由 明兰若 于 2021-1-5 12:57 编辑

萱苏16—明兰若  

—,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一条评诗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八法 1.首先看主题,即中心思想。看诗题与内容是否切合。
2.看韵,是否押韵,近体诗用平水韵。
3.看格律,起承转合,平仄,字数,替,粘,对偶,组成是否规范。
4.看章法,起承转合。
5.看句意,表达是否准确。
6.看炼字,字义是否凝练。
7.看整体意境,气脉是否通畅。
8.看相关诗法与用典。  

二.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1.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2.格式是否规范。
3.平仄是否合理。
4.用韵是否合规。
5.首字平仄是否交替。
6.运用入声字是否合理。
7.看音节
8.起承转合清楚,脉络清晰。
9.情,景运用。
10.起要兴,合要比。
11.开头要联系题目,突出任何。
12.首联要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
13.承句是否承上启下。
14.合句要做足功夫。
15.承,转句是否对仗。
16.用好动词。
17.情,景要配合。
18.恰当用典。
19.观技法。
20.注意诗的类别。
21.不求全诗好,但求一句精。

三,用物诗一首,自评。  
七律  咏梨花  

一夜习风香满枝,半窗月影看花痴。
和蜂和蝶蹁跹舞,与燕与莺缥缈移。
西子含羞蒙翠靥,谢娥无力晓妆迟。
如今花落人归去,散尽尘埃惆怅诗。
作者: 依依999    时间: 2021-1-5 13:37
萱苏组07-依依
七律-咏教师

一片丹心贯日虹,百年大爱化春风。
培根不负青葱色,育李常怀浩荡功。
桃苑花开香溢远,杏坛繁茂笑谈融。
讲台书写凌云志,润物无声硕果丰。

自评:格律还是很讲究的,缺乏诗意!还需要努力积累,用心书写作业!
作者: 灵月儿    时间: 2021-1-5 16:19
诗十三第二十四业:
萱苏03—灵月儿

1、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 评诗八法              一,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题目就是一个表现点。
二,看用韵,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韵部是否一致。
三,看格律,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挤韵等,格式需规范。
四,看章法,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五,看句意,句意是的否通顺,是否合复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六,看炼字,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也就是诗眼。
七,看整体意境是否相谐。
八,看用典,相关的诗法,用典是否贴切。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一,观主题,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二,格式,标点,是否齐全。
三,平仄合理,尽量正格,少用拗救,注意失替失对失粘,注意三平尾,三仄尾。
四,韵字需要阴阳错落。
五,平仄是否相谐,就是起字需要平仄比例〔4:4或3:5〕
六,用入声字,尽量不要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
七,注意尾三字,最好不要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脉络是否一致,清晰。
九,看诗是否景+情,还是全情,全景。
十,起句要求兴,结句要求比。
十一,注意开头,一般起句定诗的情调,是思 是愁,是喜……
十二,起句物象不易过多,〔不超过四个〕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为结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六句。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平仄,词性是否合掌〕
十六,诗中有合理运用动词,使画面活起来,名词需要错位,避免四平〔六平〕头,以免句式相同。
十七,景色一定要复合感情色彩。
十八,恰当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
十九,观、技法,: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常见有,夸张,比喻,拟人,双观,反问,设问……
还有表现手法: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象征,虚实,借景,触景……以乐景写哀景
二十,注意诗类别。
二十一,不求句句好,只求一句精。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找不出啥毛病, 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无味作品 。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起句 先声夺人?承句、转句出彩?                                                  2、根据今晚的学习内容,自命题咏物一首七律,然后自评这首诗写在作业后面,上传论坛作业贴。

      七律   岁暮
飘飘瑞雪映红梅,玉叶琼花闪耀辉。
遥望天边云接树,回看庭院鹊双飞。
虽然只是异乡客,常在梦中游子归。
今又一年逢岁暮,聚家团聚与母依。

评:首联写
作者: 张一真    时间: 2021-1-5 16:37
萱苏17—一  真

—,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一条评诗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八法 1.首先看主题,即中心思想。看诗题与内容是否切合。
2.看韵,是否押韵,近体诗用平水韵。
3.看格律,起承转合,平仄,字数,替,粘,对偶,组成是否规范。
4.看章法,起承转合。
5.看句意,表达是否准确。
6.看炼字,字义是否凝练。
7.看整体意境,气脉是否通畅。
8.看相关诗法与用典。  

二.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1.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2.格式是否规范。
3.平仄是否合理。
4.用韵是否合规。
5.首字平仄是否交替。
6.运用入声字是否合理。
7.看音节
8.起承转合清楚,脉络清晰。
9.情,景运用。
10.起要兴,合要比。
11.开头要联系题目,突出任何。
12.首联要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
13.承句是否承上启下。
14.合句要做足功夫。
15.承,转句是否对仗。
16.用好动词。
17.情,景要配合。
18.恰当用典。
19.观技法。
20.注意诗的类别。
21.不求全诗好,但求一句精。

三,用物诗一首,自评。  
七律  咏菊
小雨怎伤庭院香,疏风潇洒菊添妆。
娉婷堪比荷花韵,袅娜更生丹桂芳。
新蕊吐金舒锐气,簇团织锦拥祥光
格高不入它花艳,独立寒秋傲酷霜。
作者: 飞过海的    时间: 2021-1-5 16:57
七律第二十四讲作业:
1、评诗八法是什么?律诗二十条评诗标准是什么?
答: 评诗八法:
一,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题目就是一个表现点。
二,看用韵,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韵部是否一致。
三,看格律,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挤韵等,格式需规范。
四,看章法,起承转合是否清楚。
五,看句意,句意是的否通顺,是否合复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
六,看炼字,诗句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也就是诗眼。
七,看整体意境是否相谐。
八,看用典,相关的诗法,用典是否贴切。
评诗二十一条标准:
一,观主题,题目与内容是否一致。
二,格式,标点,是否齐全。
三,平仄合理,尽量正格,少用拗救,注意失替失对失粘,注意三平尾,三仄尾。
四,韵字需要阴阳错落。
五,平仄是否相谐,就是起字需要平仄比例〔4:4或3:5〕
六,用入声字,尽量不要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
七,注意尾三字,最好不要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脉络是否一致,清晰。
九,看诗是否景+情,还是全情,全景。
十,起句要求兴,结句要求比。
十一,注意开头,一般起句定诗的情调,是思 是愁,是喜……
十二,起句物象不易过多,〔不超过四个〕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为结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六句。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平仄,词性是否合掌〕
十六,诗中有合理运用动词,使画面活起来,名词需要错位,避免四平〔六平〕头,以免句式相同。
十七,景色一定要复合感情色彩。
十八,恰当用典,或化用前人诗句。
十九,观、技法,: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常见有,夸张,比喻,拟人,双观,反问,设问……
还有表现手法: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象征,虚实,借景,触景……以乐景写哀景
二十,注意诗类别。
二十一,不求句句好,只求一句精。寻找妙处;古代诗歌的妙处,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情节。
找不出啥毛病, 但是也没被读者感动的 ,纯属无味作品 。切忌:读完忘完,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萱苏组长-飞过海的

七律 咏残荷
一片残荷秋已深,清香没断晚风侵。
空看露下人初静,坐对寒塘思转岑。
竹节月来梅影瘦,莲蓬花落雁声沉。
何时共把金樽酒,更约高斋同醉琴。

自评:整体合律,个别字词还需斟酌,中二联对仗工整,起承转合不佳,最后一句有凑韵情况。总评中下。
作者: 飞过海的    时间: 2021-1-5 16:59
萱苏09-高天流云
七律:登龙山

泥泞缠绵步步惊,轻灵岚雾绕身行。
仰观峰岭层层叠,俯瞰村庄袅袅横。
古井一流承百代,风机满脊兆千荣。
登临绝顶人间小,如沐春光举目明。

自评:该律总体合乎律诗平仄规范,中二联合乎对仗标准,整律合符起承转合的逻辑方向。首联总写登山环境,突出意象泥泞,雾岚的特质。颔联从视觉角度,俯仰二维写所见景致。颈联突出写山顶古井、风机二意象。尾联抒情,表现登高小万物,境界开阔的愉快心情。

评诗八法:
一:首先是看主题。主题就是中心思想,诗题是一个表现点。看内容是不是入题。

二:然后看用韵。
首先看压韵,也有称押韵。是用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 韵部是否正确一致。

三:格律。
综合起来看格律:
格:起、承、转、合、平仄、字数、对、粘、替、偶句、押韵等组成的格式规范。
律:音律、声律、韵律

四:章法。(起、成、转、合)

起、承、转、合是否清清楚楚。

五:句意。是否表达清晰,通畅而含蓄。

六:炼字。兄否精到老练。

七:整体意境。是否清新高远。

八:相关诗法,用典。是否精当贴切。

评阅律诗的二十一条 标准

一、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诗意整体要扣题目,景情都要围绕这个题目展开,不可题目跟内容分家。

二、格式、标点要规范、齐全。

三、平仄合理 ,尽量用正格 ,尽量不要 拗救 。注意:失替、失对、失粘;孤平、三仄尾、三平尾。

四、注意用韵
1.一韵到底,(即同一 平水韵 韵部)。
2.韵字不入诗 。
3.忌窄韵 :一首中几个韵字不可都是名词,韵字 词性要有变化 。
4.韵字阴平、阳平要有变化。

五、各句首字 平仄比例 4/4 或者3/5 对首字要求 要有变化,也就是 平仄交替。

六、关于入声字
五律 入声字可以 4个 ,最多五个 ;
七律 入声字可以 5个 ,最多六个;
七绝 入声字可 3个, 最多 四个。
入声字尽量避免在音节处 最多一两个在音节处。

七、注意音节,尾三字尽量没有词组出现。
就是说 一句诗 最后的三个字最好不用词组,/5/6/7尽量不写词组。

八、起承转合是否清清楚楚;脉络是否清晰。

1、每联的前分句、后分句之间要有衔接性 ,必须有关联 。
但是各句要有独立性,各句完成不同的任务;

2、联与联之间要有衔接性,不可断裂 ,意思要连贯。

九、看看诗运用的是景+情、还是全是景、或全是情。
景+情有三种情况:
1.先景后情
2.先情后景
3.情景交融

十、起句要求兴,合句要求比。
比的不够诗就没有味道。兴,有诗感;
直叙太平淡,比,要把人带到无限遐
想中去;
经验是合句用景来结比用情来结更可以出漂亮句子。

十一、注意开头
开头往往点题,交代写什么,或者创造氛围,或者奠定基调。

十二、 起句前后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
尤其是七律字多,很容易犯这条毛病;景色堆积,名词太多。
突出主要景色,能够展示主题的景是主景。

十三、承句是否承接了起句;承句是否给转句做好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十四、合句前分句(就是第七句)是否收住前6个句子
并给合句做一个相当好的铺垫 ;合句后分句(就是第八句)一定要笔尽意不尽。

十五、承句、转句对仗是否工稳( 平仄、词性);切忌“合掌”。
合掌有三种情况:

1,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

2,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部分词语意思相同,也是合掌。

3,“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

十六、诗句中要有‘动词’把画面活起来
名词不可都在每句的同一位置,以避免句式相同。整个诗中要少写名词多写非名词 (动、 形容、 虚)。

十七、景色要跟感情绝对配合好
用景色渲染心情,即便是八句都写景,也是为了表现一种情感,喜怒哀乐 其中的一种。

十八恰当用典古
恰当的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会增作品的内涵和文采;理解时,应将古人古事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结合的是否恰到好,用典一般多出现在转句。

十九、观技法
诗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即描写、议论、抒情。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

二十注意诗的类别
  诗人千千万,诗歌万万千,但不论有多少变化,诗歌仍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
从古代诗歌表现的内容上可分为:
边塞诗、田园诗、伤别诗、羁旅诗、写景诗、托物言志诗、咏怀古迹诗等;

二十一、 不求句句好 , 但求一句精!
可以是一个词(有时是“诗眼”),可以是一个意象。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