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听风书院
标题:
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逆游之鱼
时间:
2015-8-29 21:40
标题:
学习
1
袁枚主持乾隆诗坛,为性灵派领袖。袁深爱杨诚斋之言:“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过某也感写诗乃是一种天才的事业。因此对前辈所言也是备加推崇。性之所至,情必为真,而唯有真情者,才有大灵性。诗就是性与灵的产物。用当地的土话说,格蛮劲、空佬佬的哪里是诗,因为这样的人又哪能里会是一个诗人?那种东西可以从外表上看是分行排列的,也押韵合律的,但有又什么用?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因此写真情者,如落第诗“愁看僮仆凄凉色,怕读亲朋慰藉书。”“不第远归来,妻子色不喜。黄犬恰有情,当门卧摇尾。”“枉坐公车行万里,譬如闲看华山来。”“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
写出灵气者,如“柳阴春水曲,花外暮山多。”“叶底花开人不见,一双蝴蝶忆先知。”“临水种花知有意,一枝化作两枝看。”“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常州赵仁叔联)
写出风趣者如“消寒须用美人兵”(尹文端)。
写出爱怜之心者如“莫折红芳树,但知尽意看。”(徐骑省)
凡此种种,应是天成之作,由真情而发,性之所致,意、情、境、趣都在一个真,而由真通灵者也。
2
宋人《雪》诗:“待伴不嫌鸳瓦冷,差明常怯玉钩斜。”已新矣。以写雪和瓦及钩的关系入手,表面上是写雪,却象在写人。人与物模糊,皆非明指之状,实者虚之。“雪”原是冷的,怎么会嫌瓦冷呢?两者互不相嫌,正好作伴。“嫌”“怯”二字写出一番人情味。这里的玉钩是原檐下挂物之钩,还是檐冰呢?从“玉”字上喻,冰是很贴切的,然从钩而喻,冰是垂而不斜的。
郑所南《雪》诗:“拇战素手白相敌,酒潮上脸红不鲜。”更新。从色彩“白”和温度“冷”两处展开想像,而不直接去写雪的形态,皆从感处入手,而此间之感多为通感之感。“拇战素手白相敌”指白、手白;而白与白在比在战,一种比美的情景细节出现。酒醉上了脸,欲红而不艳,因为“冷”的缘故,脸上红晕欲发且收,尤如处子萌春一般。
3
徐凝咏《瀑布》云:“万古常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的是佳语。而东坡以为恶诗,嫌其未超脱也。然东坡《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似比徐诗更恶矣!人震苏公之名,不敢掉罄。此应邵所谓“随声者多,审音者少”也。的确东坡之诗未必全是好的,但这里过某仍然觉得东坡是对的,徐诗尚未达超脱之境。徐诗虽有气势,不如东坡修辞得好。坡诗若是写人则俗不可耐,可坡偏偏写的是“海棠”花,于是反见雅致。此诗尤如灯谜,诗为谜面,题为谜底。谜面与谜底之间有一个思维想像的空间。但诗毕竟是诗,不像射谜那样,疑团重重,而是欲藏实显,尽管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面始终得露出来。
4
“干霄篁竹翠盈眸,雪压风欺扑地愁。莫讶此君无劲节,一经沦落也低头。”(江西魏允迪)竹子一向是作为虚心向上,有节有气的캋物来吟咏。作者在这却采取了反向思维,写出一个人生事实,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以君子为喻的竹,还不是要低头时,不得不低头。
5
李义山咏《柳》云:“堤远意相随。”真写柳之魂魄。这里真的是在写柳之意乎?不然,是写人意相随啊!
6
有妓与人赠别云:“临岐几点相思泪,滴向秋阶发海棠。”情语也。而庄荪服太史《赠妓》云:“凭君莫拭相思泪,留着明朝更送人。”说破,转觉嚼蜡。过某以为二首均为佳作。前者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后者在创作句式上用了浪漫的笔调,其内容倒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有些调侃、有些反讽、有些失落。
7
吾乡陈星斋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阴翁征士朗夫《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二语同一风调。美人之瘦叫作苗条,自古就有燕瘦环肥之称,秋天虽有凋零之感,就彩色显示一个人日渐消瘦,但美人毕竟是美人,瘦了之人让人怜。再说为何而瘦,秋在这里是指某个季节,是一个时间的的概念,这个时间的概念实际也指代这个时间里的某个人,那么这个人为什么瘦呢?因他爱着另一个人。朋友多了路好走,山就是我的好友,加深人与自然的关系,朋友多了不寂寞。淡雅淡雅,淡才能雅,作画品味要高需求淡雅,交友自然了少不了结交一些雅士。山平了就不是山了,文章若平了就会缺乏感染力。
8
《折杏花赠某》云:“灯红人影摇芳树,手动花阴落满身。”形影相随,形影不离。没想的就是有人竟然用阴影来写人,暗指人。影摇人自动,阴落花必凋。
9
《过仙霞岭》云:“万竹扫天青欲雨,一峰受月白成霜。”(赵贵璞)竹青扫出天雨,月白成了峰霜。这需要无尽的想像力。才能将两者本无多大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中间,有的是人的思维波动,因竹海青青引出天阴欲雨,由月华皎皎引出峰峦的霜硝。
10
唐人咏《柳》云:“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柳分明在 妒人的美丽,你可以想像我之美丽映于春波之中是何等之美。但是人的美惹恼了柳枝(这里拟人手法用得好),它蓄意乱拂让你不能临水自赏或他赏。柳这样的植物,却写出了有血有肉、有情有间的生命情趣。
11
何南园《都中寄家书》云:“每因疾病愁家远,强?平安下笔难。”在病中尤其思念家的温暖,但是写信时又不能把生病的事说给家人听,因为家人会担忧会伤心。一个人生病且罢,为什么要连累自己的家人,也受心理折磨?这里把一种感受直直地写了出来。
12
“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夜琴、竹席本无生命之物,却作者赋予了生命。实际上夜琴、竹席都不得是在写人,是人知要下雨了,秋天就要来到。是因为人的伤心到了,人的惆怅到了。人在这种时候,往往不敢面对自我,干脆托物言志。
13
方伯《咏梅》云:“淡影是云还是梦,暗香宜雨亦宜烟。”淡影是云,是梦一般绚丽的彩云,却又淡得如诗如幻;暗香是一种浅香,是一种需要用心细细品味才能品出来的幽香,象一阵无声的细雨,也象一缕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烟岚、雾气。
14
《江行杂咏》云:“日沉远树青,烟起遥山失。何处舣孤舟?一灯古渡出。……秋风一夜生,吟冷半江水。”(青阳秀才陈蔚)日落之后光线渐暗,树越来越青,烟雾起时,远山被逐渐笼罩并失去原有的形态。“何”句是禅语,二小句空间留得很大,有跳跃之感,所以有想像的余地。秋风吹了一夜,秋风中是谁的吟咏冷了那半江的水流,可想而知那吟咏是何等的凄凉。
15
偶成》云:“家如夜月圆时少,人似秋云散处多。”(河南抚军毕秋帆)月圆象征团圆,云散象征离别。这首诗妙就妙在本义与引伸义互用、套用、混用。
作者:
逆游之鱼
时间:
2015-8-29 21:41
16
刘曾灯下诵《文选》,倦而就寝,梦一古人衣冠人告之曰:“魏、晋之文,文之诗也;宋、元之诗,诗中之文也。”既醒,述其言于余。余曰:“此余夙论如此。”诗中之文其质纯朴,其辞白描,赤膊上阵,无遮无拦,胆荡之极。文中之诗,其辞斐然,绚华饰美,极具情致。过某以为诗意是一切艺术形式审美的出发点与终点,也是最本质的东西,是审美的本性(本质属性)。
17
默禅上人一联云:“水藻半浮苔半湿,浣纱人去不多时。”“水藻半浮”因浣纱之故,浣纱时扰动水,使得水藻上浮,不慎又弄湿了青苔。作者对生活观察竟如此细致。连石头上的青苔是怎样被弄湿了一半,也没有逃出他敏锐的双眼。
18
《野行》云:“香闻春酒熟茅店,红惜秋花开野塘。”(袁江河督李香林)抛开平仄不管,按照一般行文思维是“春闻香酒茅店熟,秋惜红花野塘开。”这里词语换位意趣就完全不一样了,形容词作名词既而可当主语来用,变无生趣为有生趣之物,变被动为主动。先说“春”与“香”的换位。
19
尹似村有句云:“自有情人和泪别,至今愁看雨中花。”蒋廷镕有句云:“自从环珮消息,檐马丁东不忍听。”泪与雨均为水状;环珮与檐马皆作丁东之声,因为相似,所以内感互通,这是由“通感”之联想而生发的诗意。
20
方敏悫(que,去声)公三妹能诗,自画牡丹,题云:“菊瘦兰贫植谢家,愧无春色会年华。剩来井底胭脂水,学画人间富贵花
21
《送春》云:“春光心事两蹉跎,愁见飞花槛外过。漫说穷愁诗便好,算来诗不敌愁多。”(徐瑛玉)全首共有三个“愁”字。个个在表达不同意思,但又都围绕着原意作层层递进,把送春这一种惜别之情写极为止。这里的“春”出于一个女作者之手,就是指“有女怀春”。春光和心事互为交织,因此见花飞而心中愁生。
22
《残梅》云:“才发疏林便褪妆,冰姿空对月昏黄。东风只顾吹零雨,那惜枝头有暗香?”(胡玉亭)我想只有女人能这般细腻。“女子之文章,盖自天定。”(蒋苕生太史序玉亭女史之诗)这话讲得贴切。这些诗仿佛是信手捡来,都是一个女子日常感受,但到这里就能成为诗。为什么生一场病都能生得那么美?那么有意境?我怀疑这女人本身就是诗做的,所以,她生活中一切,她眼里看到、耳朵听到的一切都成了她写作的对象,经过她的表述都成为诗。我不必多言,读她的诗吧!
23
《游河房》云:“水深不觉渔舟过,橹动先看月影摇。”(方铁崖)为什么橹动先看见月影摇呢?因为橹动水曲,水曲则月影摇。又因为摇动的月影是这时候最美的,是一幅画的视觉中心,所以先被看到了。
24
众所周知,说是风爱禾花,其实是作者(“我”)爱禾花托物表述。
《折柳》云:“陌头杨柳正垂丝,泣雨含风送别离。今日儿心正飘荡,折枝体折带花枝。” 是谁在含风泣雨,莫非是陌上纤纤杨柳?我的心也随着柳丝飘荡,一起飘荡的还有那送别时内心如雨的哭泣如风的悲吟。你要折枝相赠与我,请你不要折带花的枝条。你我的别离已是凄切,我又怎忍心看那花与树的别离呢?
25
又《柳絮》云:“明知绣阁多春思,故傍帘前款款飞。” (汪玉珩,<heng,音横>)绣阁是没出嫁的姑娘住的地方。有女初长,必会怀春,但旧时候的姑娘是不能够随随便便抛头露面的,所以无尽的春思只能说与自己听,这样一来绣阁成了春思的储藏室。柳絮还真个识情之物,它不在别处飞扬,却偏偏要在这绣楼的窗前傍春而舞。其实弦外之音就是我愿是那飞扬的柳絮,陪伴着姑娘的春心一起荡漾。
26
竹筠女子早卒。自焚诗稿,仅传其《宫词》云:“中官宣诏按新筝,玉指轻弹别恨声。恰被东风吹散去,君王乍听未分明。”为什么不怪君王薄情,而去恨那东风把曲子吹得散乱了呢?一则是对君王的恨的责之中,又包含着期待乃至是爱。二是对君王的忠诚,忠君的思想不容许她对君王有恨,纵然有半点埋怨,也只能深埋内心,借东风而喻。中国诗画均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义创作手法。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的美学的典型特征。
27
贫士诗有极妙者。如陈古渔:“雨昏陋巷灯无焰,风过翁家壁有声。”常州赵某云:“太穷常恐人防贼,久病都疑犬是仙。”
28
“沾裳似为衣添絮,扑帽应怜鬓有霜。似我辞家同过客,怜君一去便无归。”(蔡元春)“沾”“扑”二字写杨花之动态。“絮”“霜”二字写杨花之形态。“似”句写性情,杨花“似我”同“过客”,所以“怜君”就是怜自己(自怜)。这是顾影自怜的感叹。
“掠水燕迷千点雪,窥窗人隔一重纱。”(杨芳灿)似飞雪掠过水面,它的美丽与壮观让抄水的燕子着迷。此时我凭窗眺望,因为飞扬的花絮发一层纱缦挡住了视线,使得窗外的景色变得朦朦胧胧。
29
唐人《宿华山》云:“危栏倚遍都无寐,犹恐星河坠入楼。”写华山险峻。宋人《咏梅花帐》云:“呼童细扫潇湘簟,犹恐残花落枕旁。”这帐上的梅花足可以假乱真。宋人《雪中观妓》云:“恰似春风三月半,杨花飞处牡丹开。”原是轻薄飘扬物,开出富态贵人质。元人《美人梳头》云:“红雪忽生池上影,乌云半卷镜中天。”“红雪”指的是容颜,“池上影”是青丝遮面,“乌云”亦是头发。
30
方扶南《滕王阁》诗有“春风欲拓滕王贴”句。人爱自然之美是自然平常的思维,自然爱人之美则是一种超越平常的思维。我不由地想起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之句。
《泊瓜渚》云:“星光全在水,渔火欲浮天。”(金陵僧药根)互映、交错、对换、空间,十字之间集多种审美取向。
“残漏已催明月尽,五更如度五重关。”(金陵女徐氏)寂寞长夜。
“荷声冷带跳珠雨,铎语遥飞泼墨山。”(张鹭洲)观察细腻,以画写景。画原是写景之物,而这里景反是写画之物,此为反观也。
“浓云拥树湖先瞑,凉雨到窗山欲应。”(施竹田)拟人。
“雁将秋色去,帆带好山移。”(吴修龄)把“雁”“帆”拟人。秋色本自去,帆移山不移。
咏《帆》云:“恰认己身住,翻疑彼岸移。”参照物,物理现象。
“空谷衣冠非易觏,野人门巷不轻开。”(黄子云联)穷酸,故作清高。
作者:
逆游之鱼
时间:
2015-8-29 21:43
31
领会先贤的意思,但不能被先贤牵着鼻子走,要有主见,以先贤为用,才是创造。
佛云:“学我者死。”
32
“自笑不如原上草,春风吹到也开花。”虽是布衣寒士,但只要时运到了,也将做出一些事业,成就自己美丽的人生。这是建德布衣徐凤木在席间吟的一绝,时间是癸酉春,王孟亭太守处。不知,此处记载的建德可是浙江省建德市。另有《除夕在外》云:“阅历深知客路难,非关白首恋江干。岁除一息争千古,莫作寻常旅夜看。”“水浅搁舟沙怒语,山弯转舵月回眸。”人怒与沙,沙怒与人。人回见月,月回见人,主宾替换而见诗意。
33
《过随园咏菊》云:“名花自向闲中老,浮世原宜淡处看。”(蒋用庵)个人从淡处看是容易的,可是你的家人,你周围的人能不能从淡处看呢?我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的观点。人能不能超越这种社会关系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避世”仿佛人精神的一种追求,而在艺术中尤其突出这种向往。
34
“入座古风堪远俗,到门新雨欲催诗。”(虞东皋)在座的都是儒雅之士,所以门前初雨能激发他们的诗兴。一般的写作,人为主动,物为被动,雅士们感受到新雨可以为诗,反被动为主动。“新雨”“欲摧”直通人性。
35
《养蚕》云:“小姑畏人房闼潜,采桑那惜春葱纤。半夜沙沙食叶急,听作雨声愁雨湿。”(汪玉枢)把蚕儿食叶之声比作雨声是源于生活的感受,而接下来“愁雨湿”就是高于生活的感受了。因为蚕儿食叶之声本不是雨声,这是明知的,既不是雨声却被作者当作了雨声。这样的“伪雨声”如何能湿呢?是想像,是意识、是联觉让它湿的,这不仅是形而上,而且是意而上。
36
《过泷喉》云:“乱石磨舟泉有骨,双桡拨雾水生尘。”奇思也,“尘”与“雾”形同,然一为水一为土。
《梅》云:“天地心从数点见,河山春借一枝回。”天人合一,以小见大。
《戏题》云:“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张璨)写尽人生之变,当梦想落空,只好回到现实。这是多么残忍的事。
《九日》云:“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后山)人生悲喜日不同,花香却与旧时同。
37
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孔子曰:“情欲信,词欲巧。”作诗直白,如同嚼蜡,没有味。直而不白,曲而不涩,方为妙。这一切都在于把握。诗中有“白描”手法,也有“修辞”手法。白描而不苍白空洞,处处真情率性。修辞而不矫饰作势,字字如绿叶红花。
方蒙章《访友》云:“轻舟一路绕烟霞,更爱山前满涧花。不为寻君也留住,那知花里即君家。”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一切都那么偶然,又那么必然。艺术创作(写诗)是不管什么偶然与必然的,只有自然就行。
宋人咏《梅》云:“绿杨解语应相笑,漏泄春光恰是谁?”绿杨解语乃物语也。绿杨笑了吗?笑则解语,不笑不解。然而笑解之后,就会漏泄春光怎么办?就算非把春的消息漏泄,又漏给谁呢?作者解得春意,他又告诉谁呢?也许一辈子都是在寻找着知音人。
38
女子要不要有才。“女子无才”害死人,“女子有才”亦害死人。多少才女空与恨,只因读书不读人。闺秀能诗杳然,所以善解风情者亦杳然,一派俗气。偶见貌有姣好,却俗不可耐。
39
“从此蹒跚懒行步,好花都让别人看。”(李涓)该懒时不懒,不该懒时却懒了。有人说高速公路好,速度快了。可是速度快了,沿途的风光却来不及欣赏了。一切美的事物,都变得匆匆而过,未及品味,就都成了浮光掠影。
40
诗少作则思涩,多作则手滑;医涩须多看古人之诗,医滑须用剥进几层之法。写得少思维枯竭,写得多就会写得过于随便,思路不能的人要多学习,写油掉的人要多反省、我解剖自己。
41
诸润书《赠梅岑》有“天花作骨丝难绣,春水如情剪不分。话到西窗则近月,人于东野愿为云。”西窗是我通往浩瀚宇宙的地方,是我和月亮对话的地方。
42
黄之纪有诗如:
“云开日脚直,雨落水纹圆。”太阳的光线透过云层的形状,雨落在水上的形状,就好象是写生的一样。
“笔残芦并用,墨尽指同磨。”这是读书人对自己穷困生活的自嘲,虽显夸张却是得体。是苦也是甜,是一种值得欣赏与夸耀的经历。
“旧甓恐闲都贮水,破墙难补尽糊诗。”穷困的诗人生活真实写照。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幸而有诗,因为有诗,精神上的富有弥补了物质生活的不足。
“有帘当槛云仍入,无客推门风自开。”风云都是客,无请他自来。这也充分说明,风与云是作者的朋友,是不分彼此的故知,在家可以随意的出入。这也充分说明一个诗人的情怀,他与大自然是融这一体的。
43
常州顾方炜有《苦吟》一联云:“不知功到处,但觉诵来安。”又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学得作诗甘苦。我因写诗常常也因为一字一句,彻夜难眠。
44
《游孤山》云:“春风欲来山已知,山南梅萼先破枝。高人去后春草草,万古孤灯迹如扫。巢居阁畔酒可沽,幸有我来山未孤。笑问梅花肯妻我,我将抱鹤家西湖。”(吴君文)春风要来了,何以见得山已知呢?第二句告诉了我们原来“山南梅萼先破枝”。什么样高人与低人,到头来,都借春风长草草。因为有酒,我就来的,我来了,孤山就不孤了。我就是山的朋友,这样一来,我因为有山为伴,同样也不孤单。如果那新开的梅花肯嫁我为妻,那我们那带仙鹤安居在西湖边吧。“妻”“家”二字为名作动。
45
“笑指纷纷水杨柳,那枝眠起得春多。”(张少华)实际“那枝”应为“哪枝”,句式就为反问句,通过反问,便引人入思。“眠起”则梦醒,“春”在这里当爱情。如这样分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看看那些水性杨花的女子,一个个做梦一样,那个能得到真正的爱情。
作者:
逆游之鱼
时间:
2015-8-29 21:46
46
《过妇家感旧》云:“归宁去日泪痕浓,锁却妆第二重。空剩一行遗墨在,丙寅三月十三封。”(王次回)以日子入诗并不多见。日子里封住了墨迹,那一行墨迹记着一幢楼,这一幢楼锁着一个人浓浓的泪痕,这泪痕来自一个归宁的去日。日子与日子前后呼应,两头相夹,真有一种“封”的感觉。
47
引经据典的写诗总是第二等的,第一等的诗应有尽有抒发自己真情实感。
真正的作诗,古人只是参考,并非是追求的目的,写诗要有自己的心思,不要让一两具千古死尸,左右你诗的生命。
48
“有情芍药含春雨,无力蔷薇卧晚枝。”柔弱的女子反让男人怜惜,那些所谓的动不动就与男人斗争的强女人,会有多少男人会喜欢,除非两人性格互换。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香雾”二字道出这是一位吹气如兰的女子。
49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坐添春。”蜡烛没烧完就天亮了,说明一夜未眠。入座的美人半醉半醒更为用者心里凭添一份春天般的感觉。这里我想说的是这种感觉只能是半醉半醒的美人,如果是喝得烂醉,呕吐还要发酒疯,就没什么可欣赏的了,当然你更不会觉得她可爱。
50
“嫩畏人看损,娇疑日炙消。”我们常说看什么东西,看看又不会坏,这里写得到绝,看一看都会损坏,那也太嫩了点。其实再娇艳的花也不过是无情之物,诗人才是真正有有心之人。
51
崔尚书应阶诗云:“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少山之故,是因为扬州之俗,而不是因为地质运动,也只有诗人才会这么想,这的的确确是形而上学的,诗人借景抒情而已。人有情,山川才有情。
52
“啼乌空绕树,残梦只随钟。”鸟叫加上一个“空”字,唤醒了意识中凄清的孤独。而本来已残之梦,还随钟声渐渐地远去,半点也不留给我。
53
“美人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这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物与人相互媲美。在美人的自弹的音乐声中,她把心事诉之与树,因为这是一个有尽速的美人,所以玉颜娇羞更呈春色。而花呢因为听了曲子中蕴藏着的她的心事,花也变得越来越美了。
54
“一水涨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啼前。”春潮之声盖过了喧闹之声,万山之无限的春色漫延到身边,让无法阻挡,那就干脆骑上骏马,踏着春天的脚步前行吧,还等什么呢?
55
“近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王荆公)颇得禅境。国人对诗的审美,大抵上可以分作两类:情话与禅语。情话为真实之血肉之言,乃有我之诗;禅语乃空灵虚无之句,为无我之诗。有我为小我,无我为忘我为大我。
56
《偶成》云:“一虫吟到晓,两客淡无言。”(金质夫)首先诗在形式上有对仗之美。这样的夜晚喧闹的还是宁静的,因为这是一个虫与人共处的一个夜晚。一只虫吵到天亮但作为虫的内心却空白的。两客无言地坐了一夜,但内心肯定是激荡的,不然二人又怎么可能呆牯牯地对坐了一夜。虽然是淡无言,但心却在交流。这是那只虫子无法达到的境界,也是虫子不能堪破的人生命的奥秘。另外虫子独自一个,却寂寞难耐,满嘴牢骚。人有二位,本就具备了对话的条件,却是选择沉默。本该无言不无言,不该沉默的却沉默。
57
“风急众香齐渡水,夜深孤月独当天。”(范起凤)此“香”丽人乎?花儿乎?“众”与“孤”,“齐”与“独”产生了对比之美。而在《观梅太湖》中又有“湖光都欲上楼来”。那湖光已是美得让人无法抵挡,景物拟人反被动为主动。
《题扬州天宁寺》云:“铃声得露清如语,塔势随云远欲奔。”(吴竹桥)露是清晨时植物上的水珠,不可能在铃声里,只有诗人的想像能在声音里调入露水,但想像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而进一步地展开,因为调节器入露水之故,铃声变得更清,清得就好像人的说话声。是谁的说话声像银铃般的好听?这里可是反喻。但从正喻上去解,铃声让人想起人语,必是因为思念某人这故。
58
诗情愈痴愈妙。(袁枚语)在生活中你若是个情痴,女人会认为你没有她活不了,十有八九就会傲慢起来瞧不起你。相反,一个感情骗子往往让她要死要活。虽然生活中的情痴,十有八九被人当傻瓜看待,但诗歌中的情痴,则是人内心的爱至上的追求与期盼。
59
“落花随棹转,隔树看山移。”这是绝佳的动感描写。落花为第一动态,花落的水流为第二动态,棹转为第三动态。而“隔”句,如电影移拍的效果。两句之首句是相当于电影摄影的以静拍动,二句则是以动拍静。
“风梅落纸画犹湿,松雪扑弦琴一鸣。”也许他正在画着梅花,而风却真的梅花吹到了画上。画上的梅花反而吸引着树上的梅花,这足以看出画是一种怎样的境界。琴声也是这样,是一种高境界的音乐,它也吸引着松上的积雪扑向琴弦。
“茶声响杂花梢雨,帘影晴通竹坞烟。”原来雨声是很清晰的,是卖茶声把花枝头的雨叫的杂杂的;而新睛帘子的长长的影子直通竹坞里雾气。对一种微雨初晴的景象描绘得如此生动,读过之后如亲眼见过一般。
“花犹解媚开如笑,水不忘情去有声。”山水万物皆为有情,这都是因为人有情。
60
霞裳《过鄱阳湖》云:“风能扶水立,云欲带山行。” 这是对风起云涌的景色的真实写照。能让水立起来的风,莫非就是龙卷风。生动的描写出风云的力量与势态。
作者:
逆游之鱼
时间:
2015-8-29 21:49
61
袁枚屡娶姬人,无能诗者,能诗唯苏州陶姬一人。有诗云:“无心闲步到萧斋,忽有春风拂面来。行过小桥池水活,梅花对我一枝开。”水是识人之水,花是识人之花。水因人而活,花因人而开。物对人的情有独钟。作者从这个角度写出自己不是一般女子,而一个有品的女诗人。
62
“苔痕深院雨,人影小窗灯。”(唐静涵)这两句诗有两种读法。其一:苔痕/深院/雨,人影/小窗/灯。这样两句诗全是名词。名词的使用很有画面空间感,但没有时间感。因为只有动作过程才具有时间感,因为动作必须在某个时间内完成。其二:苔痕/深/院雨,人影/小/窗灯。把“深”与“小”单独列出来,形容词作动词用。这样一来是意思就成了是苔痕使院雨变深了,是人影使窗灯变小了。
《落花》云:“零落嫣红归不得,杨花相约过邻家。”(唐静涵少子七郎)落花不能回到树上,此时杨花从这时里飘扬而过,于是落花就随杨花飘到邻家去了。无论是多么绚丽的生命都有零落的时候,那种无法回归的感觉是多么忧伤,但此时人生路却多了一个同样飘零的生命,于是相约作伴,这是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慨。
63
《婢去》云:“院从汝去长青苔,小榻香消午梦回。不觉疏帘摇树影,风前误认摘花来。”前几句倒也平常,但最后一句的出现使得前几句的平常显得不平常了。“误认”二字让一种思念毕现。
64
“为人,不可以有我”,“作诗,不可以无我。”(袁枚)为人有我便自私(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命清高等),作诗无我是矫情。
65
香树尚书《题红叶》云:“一夜流传霜信遍,早衰多是出头枝。”观察仔细,而寓意深刻,颇具人生哲理。
66
周幔亭:“山光含月淡,僧影入松无。”“无”有物理上的无和意识上的无。意识上的“无”是指道家的虚,和佛家的空。“山光含月淡”山光是因为含月而淡的,这是一种透亮的感觉,一种由里透到外的感觉。鲁星村:“酒中万愁散,诗外一言无。”千言万语尽在诗中。方子云:“香篆舞来檐际断,水痕圆到岸边无。”又是一种“无”境,因为圆,而到达彼岸,而到达彼岸就到了“无”境。首句绝妙,居然是在写檐雨。陈古渔:“花阴拂地香方觉,桥影横波动即无。”这是瞬间的美丽。
67
《孤雁》云:“月因孤影冷,夜以一声长。”(陈浦)长夜只因雁叫声,为什么样有雁声夜就长呢?那是因为“孤影”,孤独让原本不冷月了冷了。《鄱阳湖》云:“岸阔山沉水,天低浪入云。”(陈浦)好一派天水相接的辽阔之景。七言如:“远水无边天作岸,乱帆一散影如鸦。”(陈浦)画面感真强。
68
余幼有句云:“花如有子非真色,诗到无题是化工。”(袁枚)又是关于无的境界的论调。无招胜有招,无法为有法,乃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
69
咏《蝉》云:“吟风双翅薄,饮露一身轻。”(崔夫人)风是蝉的诗,露是蝉的酒。蝉醉了。
70
陈古渔《咏月》云:“闺中少妇关山客,楼上无眠马上看。”这里有两个望月人。这里没有点破两个人之间的关联,但一轮明月却将两个不同的个体联系起来,少妇一定在思念着远方的丈夫,而丈夫也正马不停蹄地在回家的的路上。明月是一解情物,不仅照彻了少妇思夫的无眠,也照亮了关山万里回归的马和人。
71
熊蔗泉观察咏《兰》云:“伴我三春消永昼,垂帘一月不烧香。”清淡素雅的香气不仅使用权一个物质空间得以改变,同时也使我的心灵空间得以美化,兰是我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
72
舒瞻的《偶成》有“芳草青青送马蹄”。这句省略了主语人,就有了三种想像,“人”送、“草”送、“青青”送,均有可能,更有叠生意象三者共送的感觉,人、草、青青被关联了起来。
73
陆双桥贫困,《有感》云:“老骥尚怀千里,枯桐空抱五音材。”学以致用,有才又怎么样?怀才不遇,就没有什么特别。过某也有写怀才不遇的诗,如乙酉十一月初十《随感》云:“三绝才华自擅长,人生失意已平常。有心半个新安月,泡入金樽作酒香。”
74
宋人《栽竹》诗云:“应筑粉墙高百尺,不容门外俗人看。”未写一个竹字,却写得竹之气节。
蒋春农《留别诸生》有句:“海棠飞雨堕阶红。”将海棠花瓣当作飞雨来比喻来理解颇见诗意。
75
《竹枝歌》云:“东湖西湖莲菂(di,音地)开,一日摇船采一回。莲叶田田无限好,只因曾见美人来。”(黄陶庵)前二句写景,第三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因为最后一句,更把潜在的美感写出来。因为爱,什么样都变得美了。
“柳条不系玉蹄騧(gua,音瓜),拗作长鞭去路斜。春色也随郎马去,妆楼飞尽别时花。”(黄陶庵)诗通过写“柳”与“马”的关系来写人的情,这种关联又是通过“鞭”来暗示的。有“鞭”必有人与马,必会骑马,必是人在骑马。骑马必要远走,这就有了一段离情别绪。
这二首诗都有是抒情诗,而且都是借景而喻的。
作者:
逆游之鱼
时间:
2015-8-29 21:51
76
“涧泉分石过,村树接烟生。”(邵名帆)树似烟来,烟似树。
“唤船船不应,水应两三声。”水应两三声,水又如何。能应全是人,船本不言。
杨铁崖《柳花》诗云:“飞入画楼花几点,不知杨柳在谁家。”羡慕不已,我的画楼不见花。
《金山》云:“日月不离水,获芦难辨霜。”将荻芦拟人化,用一“辨”字而得。第一句是描写不分昼夜的时间呢?还是写具体的日月呢?也许这正是美之所在,不必交待得很清楚。
77
《塞外》云:“野水吞人面,青山瓮马声。浮云连帽起,残雪带鞭行。”(春台)气势雄伟。第一句写波涛之高;第二句写山之深;第三句写云之低;第四句写雪之厚。
余爱诵金寿门“故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之句。(余,指袁枚)树疏枝叶,人疏情义。
闺秀李金娥咏《路上柳》云:“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深。”城郊之别,古已有之。湖州高氏小女有一联云:“也知春色归人早,邻女钗边有杏花。”观察仔细,钗边杏花尽得春色。
78
王祖庚《纳凉闻笛》中有句:“长笛不知何处起,好风偏送此间闻。江梅片片伤春暮,岸柳丝丝绾夕曛。”微风吹来一阵悠扬的笛声,江边梅花为春天零落一片片的感伤。
余知江宁时,和尹公“通”字韵云:“身如雨露村村到,心似玲珑面面通。”我愿化作滴滴的雨露散落在一村又一村。
“自怜病体轻于叶,扶上金鞍马不知。”这样消瘦,夸张得妙,直让人怜悯。
“世间未有无情物,蜡烛能痴酒亦酸。”这是一句怨诗。世间如果真没有无情的东西,又何需蜡烛变痴酒变酸?
79
《咏雪》云:“未添庾岭三分白,预借章台一月花。”(戴喻让)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出处 《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示例 我不曾流水出天台, 你怎么走马到章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因此可见章台之花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花一样的人,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白。或许在作者的眼里“章台之花”原本就比其它地方白也不一定。“一个月”是以时间写花的数量。
80
汪玉珩咏《泪》云:“江干斑竹墙阴草,壶内红冰镜里潮。”这里写出几种泪的形态:泪痕、露垂、热泪、含泪。
“小住青楼醉好春,偶教踪迹落红尘。昨宵月下看歌扇,忽见文星照美人。”(张松园)文章原本风流事,除去春光可有无。
作者:
逆游之鱼
时间:
2015-8-29 21:52
81
“闭门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陈随隐)“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长短。”(宋人诗)“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邵康节诗)“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笑林广记》)按新诗的说法,这些都有哲理诗。寓意深刻,包含着生活的机智。
82
王安昆题尤贡甫《墨竹》云:“几个琅玕几点苔,胜他五色笔花开。分明满幅萧萧响,似带江南风雨来。”写出了画境,前三句,句句都藏一个“画”字,最后一句,以画当真。
83
《风菱》云:“面目为谁槁?心肠到底甜。”(姚思勤)此乃为人之道,一个“爱”当解得。
“画眉声里推篷坐,不是看山便读书。”(孔先生)好不悠哉悠哉。无心读书,不读也罢,免得读书没读成,又浪费大好时光。
84
《舟行》云:“山云犹辨树,江雨暗移春。”(袁枚)在山间偷偷望着树的云,是谁?江上细雨已在无声中移来(去)一个春天。“暗移”二字绝妙。
85
咏《海棠》有一句云:“全树开成一朵花。”(杜茶村)或是因为无叶的缘故?还是因为是整体观察的结果。
咏《梅》云:“自是岁寒松竹伴,无心要占百花先。”(殷如梅)留得闲情自在,浮云功名不求。
《京口渡江》有句:“铃音几处烟中寺。”(陈古愚)是几处烟?还是几处寺?抑或是几处铃音?
86
《宿灵隐》云:“窗虚暗觉云生壁,夜静时雨滴阶。”(金江声)清绝脱俗,乃禅音也。
咏《新竹》云:“节已凌云未出头。”(李宏猷)空有凌云志,未有出头时。
《留别闺中》云:“来年春到江南岸,杨柳青青莫上楼。”(郑晴波)楼上台阶九十九,未完今年之离愁;楼台高,高不过别君的忧愁。
“春风自绿垂杨色,何事羁人怕倚楼?”(程灌夫)春色依旧,直让人想起那一桩桩的往事。
87
咏指甲作《沁园春》云:“云母裁成,春冰碾就,裹住葱尖。忆绿窗人静,兰汤悄试;银屏风细,绛蜡轻弹。爱染仙葩,偶调香粉,点上些玳瑁斑。支颐久,有一痕钩影,斜映腮间。摘花清露微粘,剖绣线,双虹挂月边。把《霓裳》暗拍,代他象板;藕丝白雪,掏个连环。未断先愁,将修更惜,女伴灯前比并看。消魂处,向紫荆花上,故逞纤纤。”(才女兰友)这首词写尽了女子生活中的细腻心思。指甲本是寻常,而极易被忽视,很少有人去写,更不是什么“大题材”,却偏偏有这么一位有心人以它写出了女子的生活与内心世界。
88
十四岁咏《夏雨》云:“润回青簟色,凉逼采莲人。”(韩执玉)未著一字雨,尽得雨之意。
香亭《同赏梅》中有句:“人影共分千竹翠,帘光高卷一山烟。” “分”享,“卷”起,这两个动作写得妙。前句人与景相关,人景同处,相融;后句,两景重叠,系于一“卷”字。
“燕垒漫教留粉在,马蹄几度踏香来。”(程南耕)未写“落花”二字,读后即知“落花”遍地。
89
“前林一线炊烟起,画断遥山半角青。”(李松圃)构图感强,线面分割。
《雪》诗云:“远近枝横千树玉,往来人负一身花。”(袁镜伊)这是正在下的雪。
《皮蛋》云:“个中偏蕴云霞彩,味外还余松竹烟。”(吴世贤)写出皮蛋上的花纹,和它的味道。这个姓吴松江人还真是个食客,吃都吃出美学来了。
90
《漫兴》云:“天有风云常欲暮,山无草木不知秋。”(苏州缪孝廉之惠妻王氏)此乃荒山。
《对雪》云:“天风剪水水争飞,飞上寒山浣石衣。一夜雪深迷涧道,不知何处叩岩扉。”(苏州孝廉薛起凤)这首诗的前二句的想像实在太妙。雪是风把水剪出来的,剪成一片片,争着飞上山;接着又是一句绝美的想像,飞上山不是为别的,是嫌石的衣裳太脏了,雪主动地去帮它洗衣服。人化的自然真美,这就是诗境。
91
《游霭园》有句:“最好小亭东北望,青山缺处露秋江。”(张琦)这是另一种残缺美的例子。这一“缺”竟是别有洞天。审美就是在求缺,因为创作的人故意留了一“缺”,读者才有了去“补缺” 的愿望。作品的完成并不在作者写完的时候,而是在读者读完的时候,是读者使得作品变得完美了。是作者的一度审美,加上读者的二度审美。才有作品的“美”,当然这里的“美”已是个不断生长的动词。
92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唐人诗句)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写法,按现代的解释,这叫超现实主义。常州赵映川舍人之句:“佳问有人驰驿报,贺诗经月把杯听。”也是这种手法。一首贺诗要经过月亮再回到酒桌上,一边喝着酒,一边听。这是审美体验实在太过瘾了。这首诗在朗诵之际飞越了多少个空间,时间穿越空间。这首我另有一个疑处,就是“佳问有人驰驿报”应作“佳人有问驰驿报”再意思更为通畅。只是原作者为了适合平仄的需要,把词语相互改换了一下。我想不是所有倒过来都见诗意,有的倒过来,声音是顺了,意思却拗得很。漕帅杨清恪《泊北夏口》有三句“叶湿全低柳”、“波寒不上鱼”、“得酒爱更余”,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意可能是这样:“柳低叶全湿”、“鱼上波不寒”、“得酒余更爱”。当然原句虽和说话习惯不太一样,但大抵上也还猜得出意思。
93
诗有正喻夹写,似是而非之语,最妙。袁枚此话,意思似是而非之语,有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另正是因为似是而非,说明它的语义具有多重性,信息自然多于单指的白句。周之桂咏《秋暑》云:“傍晓灯偏光焰大,罢官人更热中多。”我改成五言句,“傍晓灯偏焰,罢官人更多。”觉得更爽。
94
《夜游孤山》有句云:“月行疑踏水,花坐当熏衣。”(柴耕南)是月行还是我披月而行?月行如踏水,是踏在自己的光之上,人行如踏水是踏在如水的月光上。是月疑还人疑?是花坐还是我拥花而坐?
95
旧体诗易学而难工,新诗更易学而更难工。有的诗写得好看,有的诗写得上口,写得好看又上口,就不那么容易了。
作者:
逆游之鱼
时间:
2015-8-29 21:55
96
《虎丘》云:“片石尚留金虎迹,千花都有是玉人魂。”(顾秀才)片石金虎迹,千花玉人魂。此喻甚妙。
《春朝》云:“莺啼迎晓霁,蝶梦怯花寒。”(杭州孙中翰)“怯”这个动词用得妙。
《春早》云:“不待清明近,莺花已自忙。”(袁枚)“自忙”二字有人情味。
刺好谮(zen,第四声,诬陷;中伤。)人者,《咏蝉》云:“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以物喻人。
97
《雨中海棠》云:“黑云若得明朝霁,红雪犹余未放枝。我独笑花花笑我,今年俱未得逢时。”(金陵刘春池)一树海棠就像好比红红的雪花,又好比是我一样一直没能在枝头开放。我笑花,花也笑我,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生不逢时之人。
98
乌程凌云,字香坪,少有《吴门纪事》诗。《胥门感旧》云:“金阊(chang,第一声,宫门)曾度五清明,选胜携朋取次行。杨柳堤边调细马,杏花村里听娇莺。春风久负青山约,旧雨难寻白鹭盟。今日胥江重舣(yi,第三声,使船靠岸。)棹,斜阳芳草不胜情。”这胥江必是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胥江。再请看下一首,《过分水龙王庙》云:“汶河西注水汪洋,南北中分界两行。从此空弹游子泪,随波流不到家乡。”“分水”与建德交界,原归属建德专区。另有苏州人徐绪写建德胥江诗,《雨阻胥江》云:“击柝(tuo,第四声,打更用的梆子。)严城闭,相依再宿舟。一天惟是雨,六月竟如秋。渐觉江湖满,能无稼穑忧?萍踪怜乞食,华发早盈头。”严城当指严州府城,现为建德市梅城镇。
99
杭州仲蕴檠(qing,第二声,①灯台;蜡台。②矫正弓弩的器具。)有诗句:“月于低处作湖色,山渐暝时生水烟。”清妙。
《商妇怨》云:“泪滴门前江水满,眼穿天际孤帆断。只在郎心归不归,不在郎行远不远。”(陈楚南)前二句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后二句语言通俗,口语化,却反而使一种真情在表达上更质朴。这种一首仄韵诗。鲍步江《有赠》云:“双烟已换博山香,正对金荷卸晚妆。手剔兰煤须仔细,好留半焰解衣裳。”这是一首生活小品。凉秋入冬,天气已冷。仔细地品味一下,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首艳情诗。诗题为《有赠》,想必赠的是某让他欣赏的女子,写得是初冬之地,脱衣裳的一幕。
100
《蝇》云:“飞扬莫入幽人室,一种芬芳不称君。”(扬州孙湘)蝇是何等之物,不仅是扰人清静,而且是“臭味相投”。怎么会与芬芳有缘呢?
“千山结翠延词客,一杖挑云过石梁。”(天台张雨村)好气魄。
101
《偶成》云:“闲花只好闲中看。一折归来便不鲜。”(刘廷玑)折回的花要注意保鲜,这样才能有一个相对永久的欣赏。忙中哪有赏花的兴致,一种审美是否能够永恒,往往来自于审美者。
俗传太白捉月而死。李孚青《题太白楼》云:“脱身依旧归仙水,撒手还将放回。”把传说当真,还把故事继续演绎下去。
102
蒲松舟有“云行花荡水,风动草浮山”之句。如果把物当作人,这么连动着好象动作片。云一行带动着花,花一动带着动水,风一动带动了草,草一动带动了山。
张元咏《雪》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形、色、意趣皆具。“战罢”二字将自我融入雪景之中,面且自己还是一个胜利者,写出一个坚强的意志。好气魄,喻得好!
103
余因有句云:“事从知悔方征学,诗到能迟转是才。”(袁枚)大凡欲速则不达,速者偏于草率,迟者方能精益求精。知悔者善于反思与总结,能迟者慢工必出细活。
104
诗者,我之精神也;人老则精神衰葸,往往多颓唐浮泛之词。香山、放翁尚且不免,而况后人乎?故余有句云:“莺老莫调舌,人老莫作诗。”(袁枚)诗乃青春事业。大凡年轻作诗,年老为文。为文更近事故,以达事理。诗必性情,当岁月已老,往往性衰情滞,这乃是自然天理,非人为也。年轻不一定是一个年龄的概念,更多的时候,应当从心理的概念上去理解,从一个的修为上去理解,这好比是武侠文学作品所写的一个人的内功。
105
“万点城乌惊曙鼓,一垆村酒闪风灯。”(高文良)第一句原意是曙鼓惊了万点城乌。乌,鸟也。这里的倒装,起到了反客为主,客者宾也,反被动为主动。仿佛是那万点城鸟惊动了曙光中的鼓声。第二句“村酒”与“风灯”原是不相干和两样事物,酒焉能闪灯,酒只能醉人,闪灯者风也。这个“闪”字不竟写出醉意,而且把醉意与风中那摇晃不定的灯光的景象重叠模糊在一处。 “才穿云过扪衣润,欲觅诗行任马迟。”
106
咏《溪钟》云:“溪外声徐疾,心中意断连。是声来枕畔,抑耳到声边?” (丹阳鲍氏)颇近禅理。声与耳的功能互换,体会一下到底是“人”在动还是“心”在动?“抑耳到声边”一句写出人主动地有选择地去亲近一种声音。
“花谢六桥春色暗,雨来三竺远山无。”(卞梦珏)“六桥”、“三竺”,以数入诗,写出了花的繁多缤纷,雨的密集急促。只有急促密集才能使花落成那个样子。
吴文溥咏《月》云:“清晖半边缺,似妾独眠时。”
107
“得意水流壑,无心云出山。”(庐江孙啸壑)水流壑、云出山为自然本真。凡出于本真自然者多能自得其意。而“无”处更见博大宽容。
《琢玉亭听雨诗》有“未见草逾碧,先看花减红”之句。(高翰起司马)未写一个“雨”字,而尽得雨意。
108
咏《落花》云:“名园酒散春何处?剩有归来屐齿香。”(沭阳教谕朱黻,字竹江,江阴诗人)以鞋的香写出落花之多,更加点出此乃过名园之故,从而进一步写暮春之景象,和人的醉的缘由。
109
曹剑亭侍御《胥江》云:“市近人声杂,船多夜火明。”可是浙江省建德市胥江?
110
《弋阳苦雨》云:“水驿萧骚百感生,维舟野戍听鸡鸣。愁时最怯芭蕉雨,夜夜孤篷作此声。”(李宁圃)船篷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它能够演芭蕉。它到底是为了迎合作者的意思呢?还有意往作者的伤口,撒盐呢?
111
赵云松《过苏小坟》云:“苏小坟邻岳王墓,英雄儿女各千秋。”两者本不搭界,放在一起,到见诗意了。
《秋信》云:“柳残池受月,花落径添泥。”(汪松萝)叶落枝疏与花落泥厚之状。柳残之后,再也挡不住月光,于是池塘多得月色之辉。花落之后,化为春泥,引申义就在于化作春泥更护花。
陶篁村《偶成》有句“多情只有萧萧竹,时带斜阳绿到窗。”竹扫窗楹本是绿,时带斜阳又透红。
作者:
逆游之鱼
时间:
2015-8-29 21:58
111
赵云松《过苏小坟》云:“苏小坟邻岳王墓,英雄儿女各千秋。”两者本不搭界,放在一起,到见诗意了。
《秋信》云:“柳残池受月,花落径添泥。”(汪松萝)叶落枝疏与花落泥厚之状。柳残之后,再也挡不住月光,于是池塘多得月色之辉。花落之后,化为春泥,引申义就在于化作春泥更护花。
陶篁村《偶成》有句“多情只有萧萧竹,时带斜阳绿到窗。”竹扫窗楹本是绿,时带斜阳又透红。
112
余按:荀奉倩云:“女子以色为主,而才次之。”李笠翁则云:“有色无才,断乎不可。”有句云:“蓬心不称如花貌,金屋难藏没字碑。”(这里的“余”指袁枚)各有其理,但荀言,倒也说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作为女子纵然心中点墨全无,若得三分美貌,只要不痴、不呆、不癫、不傻、自有那垂涎之人。
113
《新柳》云:“青未能牵花市鸟,绿将扶出酒家帘。”(泰州宫霜桥)天生我材必用,不能牵鸟便用帘。此处花市与酒家对比,暗喻作家的隐者之心。
《晚眺》诗云:“晚烟都在树,春雨不离山。”(湖州姜宸熙秀才)晚烟在树树笼纱,雨不离山山增翠。
114
“树外青山才一角,屋头明月恰当中。”(张星指)二句如画,视角选得好,而且善于构图。“最贪早起通宵月,先看黄河隔岸山。” (张星指)是月看还是人看?过某以为是月在看也是人在看。
115
咏《蝴蝶》云:“小雨苔痕新掠过,午晴花气乱飞来。”(程元吉)花气怎会乱飞,乱飞者蝴蝶,蝴蝶恋花,蝶飞花纷。
“阶前不种梧桐树,何处飞来一叶风?”(袁枚)把“风吹一张叶子”写成“一叶风”,改变了感受的角度,侧重点不同。
116
余幼作《无题》诗云:“泪珠洗面将毫染,诗句焚灰和酒吞。”(袁枚)笔中见情,诗文为药石。中国民间有将纸符烧成灰拌入酒或水中饮之,治病,其实这是迷信巫医,缺乏科学依据。
117
“咏絮清才拟谢家,神争秋水貌争花。”(归懋仪)与“云想衣裳花想容”手法相同,所不同的是,“花想容”与“貌争花”前者高也,前者美的超越了生命的美,美中不足者是物也非人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美,乃真美。后者则美中不足是人也,非物也,故争之求之。
118
《春夜》有句“我与嫦娥原约定,不教辜负好阑干。”(葛秀英)月在等待我,我在等待月,而阑干却又在等待我和月。
《酸酒》云:“个中滋味谁尝遍?下第才人被放官。”(席佩兰)与题联系一看,便觉有味。
119
昆山徐懒云秀才有句云:“风威两岸荻,雪意一天云。”气势大,意境美。
《山塘》云:“春风油壁过山塘,双眼迷离诧艳妆。我变多情祝飞絮,要他吹上绣衣裳。”(虞册赵同钰)用口语写作,写来上口,质朴,率真。
120
王元章《西湖》诗云:“湖边欲买三间屋,问遍人家不要诗。”有趣,是诗人的自谑。
“诗要耐想。”过某认为诗要“耐寻味”,三字拆开来思考更有意思,“耐”、“寻”、“味”,三字一拆真是各有意思,自成不同审美趣味。
欢迎光临 古典听风书院 (http://bbs.zggdx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